外墙装饰的种类及优缺点.doc_第1页
外墙装饰的种类及优缺点.doc_第2页
外墙装饰的种类及优缺点.doc_第3页
外墙装饰的种类及优缺点.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墙装饰的种类及优缺点1、目前国内主要的外墙外保温饰面层种类 目前外墙外保温饰面层有多种实施方式,如涂料、陶瓷面砖、大理石、花岗岩、金属、玻璃幕墙等。 涂料由于自重轻,从安全性来说是较为理想的外墙外保温饰面层,但涂料存在抗污性较差、耐久性不够等缺点。 相比于涂料,陶瓷面砖和马赛克作为外墙外保温体系饰面层有其一定优点:1抗撞击强度高,故特别适用于墙脚部位、首层或建筑物出入口等易受冲撞区域。2玷污后易擦洗,可使外墙面保持清洁(釉面砖)。但传统陶瓷面砖作为外墙外保温体系饰面层存在较大的安全性问题:1、自重大,高空脱落后有伤人隐患。2、温湿剪切应力大,影响面砖的附着安全性。3.透气性差,发生冻融破坏的几率大4温湿拉应力大,砖缝处易于开裂。 石材、金属、玻璃幕墙也可被用作外墙外保温体系的饰面,但其安装较复杂,造价昂贵,并不普及。 现在德国和中国市场上还有一种非烧结的薄型柔性面砖,自重轻,有一定的柔韧性,拒水透气性好,较适合作为外墙外保温体系的饰面层,但其通过天然彩砂赋予的颜色远不如涂料丰富,尚不能满足建筑外饰面丰富多彩的需要。 2、软瓷饰面砖作为外墙外保温系统饰面层的性能 目前,随着国家对墙体节能的重视和推广,人们对墙体保温隔热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很多人却忽视外墙外保温系统地“系统性”,甚至认为饰面层可以随意选择,而完全不考虑饰面层与外保温系统的“系统性和相互匹配性”。事实上,饰面层是外保温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功能层。由于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保温材料均是密度低、强度差的材料,如膨胀聚苯板、胶粉聚苯颗粒等,这也就要求外墙外保温体系的外饰面层要适应保温材料的特点,除了应达到一般外墙饰面的要求外,外墙外保温体系对饰面层的性能还有附加要求:自重、拒水透气性、柔韧性、耐候性、耐冻融性等。 2.1 拒水透气性 建筑物防水功能强否,对建筑物保温节能的效果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到建筑物寿命的长短。当外墙外保温系统渗水或漏水时,水就使保温性能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在冬天,渗入的水会结冰,体积膨胀9%,从而产生膨胀应力,这些会对外墙外保温系统造成灾难性的破坏。侵蚀性的气体,如CO2、SO2、SO3 等,也是通过水变为酸而导致外墙外保温系统损坏。从国外近十年的长期测试结果来看,如果外墙安装了具有良好防水功能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后,其后面的既有结构物可以长期保持干燥状态,混凝土内平衡含水率可以降低到80%的临界湿度以下,此时混凝土内的钢筋不会发生锈蚀,也就是说结构物的耐久性获得了提高。因此,从防水功能来说,外墙的吸水性应越小越好。 另一方面,如果外墙外保温系统透气性不好,水气扩散受阻,产生应力,将使饰面层鼓泡,脱落;并且导致墙身含湿量逐步增加,产生冷凝水富集,从而给墙体热工、结构等性能带来不利影响。从透气性来说,外墙系统水汽扩散阻力应越小越好。 理想的外墙系统应既没有吸水性,又没有水汽扩散阻力。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只能二者兼顾和统一。 国家标准JG149-2003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3中规定,外保温系统的5mm厚防护层,浸水24h,吸水量要500g/m2;外保温系统防护层和饰面涂层一起,水蒸气湿流密度要0.85g/(m2.h)。在JGJ144-200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4对此规定有些不同。以JG149-2003中的规定来看,对于外墙面,就吸水性来说,一般外层要求比内层低,也就是说外饰面层要低于防护层,即饰面层吸水量要少于500g/m2,这样才能使比较少的水进入墙体;就水蒸气湿流密度来说,一般外层要求比内层高,也就是说外饰面层要高于防护层,即外饰面层水蒸气湿流密度要远远大于0.85g/(m2.h),这样水蒸气才能畅通无阻地排出。 德国涂装技术准则5要求用于外墙外保温饰面的建筑涂料,其吸水性0.2 kg/(m2h0.5),水汽扩散阻力 0.7m。 外墙涂料中,就吸水量和不透水性来说,弹性涂料、有光涂料、水性金属漆和荷花王涂料,一般均能满足要求。有些涂料要与某些底涂配合使用,才能达到要求。对于透气性来说,弹性涂料难以达到要求,硅树脂涂料等能符合水蒸气湿流密度的要求。 与涂饰面外墙外保温体系相比,瓷砖特别是釉面砖的水蒸气阻力非常大,有瓷砖剥落现象的外保温体系,瓷砖总是与粘结剂、抹面胶浆一起掉下来,而外饰面总是处于饱水状态。高水蒸气阻力形成的瓷砖背面的冷凝水使这种体系发生冻融破坏的几率很大。 材料的吸水性和透气性主要与材料的孔隙率和孔径、表面张力等有关。外墙软瓷饰面砖是由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乳液与改性泥土聚合成的具有网络链状结构的材料,通过温度控制调整分子交联程度可得到最适范围的孔隙率、孔径大小,达到“水密性吸水性透气性”的综合平衡。此外,其吸水性还可通过改变分子的亲水性来调节。据目前检测数据来看,外墙软瓷饰面砖的吸水率为2%左右,不透水性实验表明,其在压力0.3MPa下,保持30min无渗漏现象。参照JG149-2003中的方法检测其吸水量和透气性,其吸水量为浸水24h,吸水量为402 g/m2, 水蒸气湿流密度0.95g/(m2.h),拒水透气性能完全达到作为外墙外保温材料的要求。 2.2 柔韧性 在实际的外墙外保温工程中,面层开裂问题较为严重,并成为住宅建筑一大通病。饰面层的“柔”性不够、抗开裂性差是造成外墙外保温系统开裂的原因之一。当保温系统受到太阳直射时,由于聚苯板的热阻性好,使抗裂砂浆防护层的热量不易通过传导扩散,其表面平衡温度在夏季可达60-75,部分地区甚至达80,比传统的砖墙、混凝土墙上抹涂的水泥砂浆层高10-15。根据材料热胀冷缩的普遍规律,保温系统的基层变形量远大于普通水泥砂浆基层的变形量。这就要求其上的饰面层要有足够的柔性来适应这种变形。瓷砖饰面的主要安全问题之一就是陶瓷面砖的刚性与体系防护层所要求的柔性相抵触,造成的系统的变形很大,面砖与防护层之间产生很大的温湿剪切应力,影响面砖与防护层之间的附着安全性。 从抹面抗裂砂浆粘结剂面砖,可变形性逐层增加是保证外保温系统抗裂性能的理想模式。这一理想模式要求粘结剂和面砖都拥有良好的“柔性”。软瓷柔性面砖通过选择合适的高分子聚合物单体和比例, 可达到较好的拉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经检测,标准温度下软瓷柔性面砖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可达 4. 8 MPa 和83.2 % , 0时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可达到7.0MPa和40.3%。按JC/T864-2000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中的方法来检测软瓷柔性面砖的柔度,其在直径20mm的棒上作180绕折,无裂纹。这一性能也使拐角处的施工变得相对快捷、容易。 2.3耐候性和耐冻融性 在自然环境下外墙外保温系统承受着冷热循环, 日光曝晒、风吹雨打、酸碱侵蚀等考验,因此耐候性、耐老化性和耐冻融性是保温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对饰面层也提出了更高的耐久要求。外墙软瓷饰面砖的主要成分:泥土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耐候性,所研配的高分子聚合物亦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再根据需要辅以少量抗冻剂,使外墙软瓷饰面砖获得了较好的耐候性和耐冻融性能。经检测,外墙软瓷饰面砖在2000h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实验后,无裂纹、无粉化;在-30至10以上的区间经100次反复冻融循环,无裂纹、剥落、变色等现象;此外,其分别在3%的盐酸或30g/L的氢氧化钾中浸泡800h后,均无起泡、脱落现象。 2.4 自重 保温材料都是密度低、强度小的材料,承重能力非常有限。重量是系统对饰面材料的主要要求之一。陶瓷面砖饰面层的外墙外保温体系自重可达到50kg/m2以上,甚至80 kg/m2,为涂料体系的58倍。国内一种柔性面砖为4-6Kg/m2。2mm厚的外墙软瓷饰面砖重量仅约2Kg/m2。德国有规定:对于自重大于10kg/m2体系必须在粘贴的同时附加锚钉。外墙软瓷饰面砖质量与涂料相当,安装软瓷柔性面砖直接粘贴即可,无需锚固。抛开安全性问题,其施工亦比瓷砖要简单方便很多。 2.5 防火性 欧洲新的外墙外保温标准带抹灰层的墙体外保温符合体系指南中对外墙外保温的防火特性有明确规定,但JG 149-2003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中对系统的防火性未作要求,JGJ144-200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中对防火性的要求也仅为“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应采取防火构造措施”。但显然,保温系统各材料的防火特性是必须考虑的。外墙软瓷饰面砖含有大量的泥土这种良好的阻燃剂,使外墙软瓷饰面砖的防火级别达到了B级(GB 8624-2006,难燃级)。 2.6 耐污性 外墙软瓷饰面砖的耐污性能按GB/T 38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