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藏式建筑介绍一、藏地建筑介绍(一)普通建筑与寺庙建筑1.藏式建筑,从形式上可分为民用建筑和寺院建筑两大类民用建筑牧区建筑德格牧区普遍用牛毛帐篷作为住房,牧民用牛毛纺线,织成粗氆氇,厚约二三毫米,缝成长方形的帐篷,帐内以木杆支撑,帐外周围用20余根牛毛绳张拉,帐篷四周用少许草饼或粪饼垒成墙垣,以避劲风入帐。帐篷一方设门,门上悬有护幕。帐顶上顺脊处开一长方形天窗,作入光排烟之用。富裕牧民在大帐篷左右设有几个形状不一的小帐篷(名为纳仓),专供父母或客人居住。此外,还有叫做古然的小四方帐篷,设在畜圈旁,专供守畜人住宿用。另外,德格各地还有一些无帷帐篷、布制帐篷、花帐篷、单人帐篷等等,都是根据时令的不同需求而制作的。体现出自然与建筑原始的融合。农民住宅农民住宅建筑方式与僧房大致相同,只是外墙的色彩上,多为涂红色,土墙一般不上色,也可上自己喜爱的颜色,但不与僧房雷同。窗檐和屋檐不设飞檐,建筑多为二层,底楼作畜圈或库房,二层为主要居室,三层为堆放粮食的敞间、晒坝等。致于一楼一底的小型住宅,其二层仅有主室(卧室、厨房经常兼设)和贮藏室。波密建筑西藏波密县八盖区的藏族群众的居住方式则与众不同。这个区位于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易贡西边,属高原亚热带气候。活动式木板房是八盖地区传统的房屋形式。这个地区的群众在一个地方居住时间一般为20天左有,他们习惯于经常搬家,一年之内,总要搬十多次家。八盖区这种独特的居住方式是当地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里山多坡陡,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他们背肥送水、管理农作物,与其爬坡下坡,倒不如举家搬迁更为方便。因为这里森林资源丰富,为群众提供了充足的建房材料,盖活动式木板房十分方便。一处居住20天左右,肥料积攒够了,田间管理差不多了,就搬2迁到另一处居住。藏南建筑藏南农区,最常见的是平顶宅院。据西藏志载:“前后藏各处,房皆平顶。”一般平民居住的是一层建筑,结构简单,上石围墙,以往梁作骨架,木柱截面圆形,上细下粗,柱头上依次加方形木斗和托木,再放木梁,梁上铺椽,再加树枝或短棍,最上覆以石子和粘土,有些房屋用一种当地风化了的“阿嘎”土打实抹平,以防漏雨。农区住宅里马蹄形的平房居多,一般坐北向南,房顶四周以厘米的女儿墙相围,四角垒起垛子。平顶住宅几乎都有围墙。传统住房的布局,中间是经堂,两侧各间作居室,厨房挨近居室,厕所盖在离住房较远的围墙两角。住房窗户有檐,檐头用彩色方木叠起,这样既能保护窗台不受雨淋,又增加了房屋的美观。住宅所有门窗两边均用黑漆装饰,与白墙壁相互映衬,格外醒目。农区宅院内一般设有生产工具堆放室、饲草储存室和羊圈牛棚等。藏东建筑藏东林区,村落大部在半山缓坡地带。人们就地取材建造木屋。屋顶斜面盖木瓦,墙面多用圆木重叠垛成。工布一带多见墙壁用不规则的卵石砌成。房屋一般分为上下两层,用独木截锯形的梯上下。多半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进门为正房、中央砌平方米左右的灶塘,全家平时围着灶塘边用膳、边取暖。灶塘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来客也坐在灶塘边用茶,进行交谈。一般城市居民住房多半是公寓式的平顶宅院。这种平顶宅院是土木结构,用较规则的块石砌成厘米厚的墙(这种石筑厚墙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屋顶结构和门窗的袋饰都与农区平顶相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建筑布局是:四面楼房相围,中间庭园,一座宅院内可住上户人家。每户有间房屋不等,另加一间厨房;院内一口井,水公用;宅院东西两侧各有公厕、城镇居民普遍喜欢养花,各家窗台上都摆着各种花盆。一每当春夏季节,鲜花盛开。绚丽多彩,整个院内花香扑鼻。寺院建筑寺院大殿的修筑先按其高度确定收分系数,再计算墙脚的宽度,确定基础埋置的深度和基槽宽度,基脚用石块砌成。墙身用土质粘结坚硬的有机质泥灰土和黄土夯筑。一般采用墙柱混合承重结构,当墙体筑到一层高时,就可以按照大殿的面积,根据一定的距离立柱头。柱头多为圆形,讲究的柱和梁加工成方形,大梁横向铺设,外纵墙及柱头承受大梁传下的荷量。模条纵向铺设,外横墙承受檩子传下的荷载,檩条上密铺小木条,3将模条间空隙铺满,再密铺一层小树枝,最后用泥土夯平。(二)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坐落于西藏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相传七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室。后经累世重修扩建,至清顺治2年,达赖五世令第巴索南饶丹主持扩建工程,历时8年,建成白宫部分。康熙29年,第巴桑吉嘉错又建红宫部分。累计工程历时50余年,始具今日规模。宫体部分可分为红宫和白宫两大部分。主楼13层,高117.19米,东西长360米,全部为石木结构。内设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库房、灵塔殿、庭院等。全部建筑依山势垒砌,群楼重叠,气势磅礴,体现了藏式建筑的特色和藏汉文化的融合,为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不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置身其中,步入神秘世界。布达拉宫是汉藏艺术交流融合的结晶,是宗教艺术的宝库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近有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三)园林建筑罗布林卡是藏式园林建筑的代表。园林建筑的特点是:高处筑台,低处挖池,任其自然,以取景为胜。罗布林卡内树木茂密,在绿树丛中,湖心宫、龙王亭、金色林卡等具藏式风格的建筑隐约其间,幽曲动人。清新的空气,安谧的环境,具有一种西藏园林特有的朴实自然的情趣。从18世纪中叶到现在,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扩建,罗布林卡已成为占地36万平方米的大型园林。这座昔日达赖喇嘛的夏宫,现辟为人民公园,林卡,系藏语,可以译为园林。但它的实际含义要广泛得多,一片丛林也包括在它的含意这内。藏族人民热爱自然,喜欢到野外的林卡中生活。每到盛夏之日,人们往往合家而出,寻找一片花木繁茂之地休憩、歌舞、筵宴。有的野营露宿,几日不返。西藏的贵族上层、官家、寺院、庄园大多拥有人工建造的林卡。如拉萨大小林卡达50余处,占地7800余亩。著名的有嘎木夏林卡、尼雪林卡、喜德林卡、龙王潭、尧西林卡。山南拉加里王府的夏宫,是一片面积很大的林卡。朗色林庄园林卡内苍松古柏,垂柳翠竹,还有梨、苹果、4核桃、石榴、档以及海棠、牡丹、芍药、月季等高原少见的果木和花卉。一到盛夏,树木葱茏,花草争艳。林中建有领主夏天居住的别墅。全园分罗布林卡、金色林卡两大部分,有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米久颇章三组宫殿建筑。按功能的不同,划分成计多景区,运用树木、建筑、花草组成各种景象。园内有花木一百余种,全盛时代多达三百种,成为西藏园林之冠。二、藏式建筑用色(一)藏式建筑用色特点藏族人民生活在高寒地区,造就得热情的性格,膘悍的气质,质朴而豪爽,并勇于改造环境。广袤的西藏高原,人居稀少,但只要是人口聚集之地,就自然创造出一种热烈的环境气氛。这样的气氛也体现在建筑、环境色彩的应用上。建筑外墙以白色为主,毛石经过粗加工后,涂白色浆,每年冬季开始,择吉日上一次白灰,由于西藏建筑外墙上窄下宽,墙体形成一个小小的斜坡,人们站在屋顶或墙上,用装满白色涂料的桶,从上往下倒浆浇涂,极为豪放粗犷。门廊檐下红、黄、绿、蓝原色艳丽彩画。室内梁枋艳丽彩画,结合家具用色,形成热烈的室内色调,与藏民淳朴、热情的性格成正比。黑色边框的寓意藏区建筑门边、窗边饰有黑色上小下大的边框,寓意为“牛角”,传说能给人带来吉祥。藏族古代曾信奉的图腾之一是“牦牛”,由于时代的进展,原始的图腾被写意为牛角。简练、概括的艺术形象,装饰性极强。这种装饰不分建筑等级,普遍应用,是统一藏式建筑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加大了门窗的尺度,还与建筑向上收分相呼应,增强了建筑造型的稳重、庄严感,颇有独到之处。门窗的装饰入口大门及窗的上部,有二、三层逐层出挑的小椽,最上一层出挑小篷,用石片和阿噶土作面层。在小椽上装饰彩画。窗上小雨篷在逐层出挑小椽后,虽然出挑不大,但檐下形成斜坡,科学而严格地适应了高原特点。它使夏日光影,只能射到窗台,室内处于绝对的阴影之中,给人带来凉爽的环境。而使冬日光照散满全屋,达到后墙,给人带来温暖。还使逐层出挑的小椽上彩画装饰互不遮挡。还有的大门边框、额枋雕绘有生动细致的几何纹样、卷草图案,彩绘装饰。1.民居与庄园建筑用色的区别民居建筑色彩尽量朴素、简洁,衬托主体建筑。如大昭寺周围的民居建筑色彩,简5洁到只剩下白墙、黑框,小雨篷上的香布及香布里面简单的彩画,贵族和大领主建筑用色的华丽程度,接近寺庙,却又不同于寺庙,民居建筑用色的大衬托,贵族和领主庄园建筑用色的过渡,宫殿建筑用色的华丽,寺庙建筑用色的庄严,几种建筑不同的用色层次。又由于白墙,黑色的门窗框,门窗上的香布帘,家家屋顶上的嘛尼堆,小嘛尼杆上挂着写满经文的彩色经旗等共性,使整个建筑群体用色达到了和谐统一。2.室内色彩的应用室内梁柱施以彩画。天花多为暖色调纺织品吊顶。室内陈设由低矮藏柜“百岗”(可存放衣物)、“洽岗”(存放食物和茶具)组合成多用柜。上面摆放佛龛和象征吉祥和丰收的“五谷斗”(切玛),还有电视机、录音机等。柜面装饰雕花漆画,以红色为主,色调热烈华丽。居室中间摆放“觉则”(吃饭、喝茶用的长方桌)、“加觉”(专门吃饭用的饭桌)。桌腿短小,只几寸高。桌高二尺多,三面镶木板,一面有两扇门,打榫做轴,无合页,无拉手,乍看很像落地方柜。桌面、桌板雕花漆画同柜面,以红色为主,色泽艳丽,除纯金不能使用外,其它颜色均可使用,看上去也很富丽。木器装饰纹样以各式花卉、鸟兽、人物、五彩卡垫从窗下到左墙或右墙下,平面呈“L”形铺放。三、阿嘎介绍“阿嘎”在藏语中是指粘性强而色泽忧美的一种风化石,它产于西藏的一些半土半石的山包中。当我们在山上采掘“阿嘎”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山包中音通土、白灰土、红土、碎石、“阿嘎”土分层存在,有的山上也会出现单一的“阿嘎”土。“阿嘎”土分淡红、淡黄两色。“阿嘎”在藏语中的另一层意思是运用“阿嘎”材料筑造出来的屋顶或者地面,也就是运用这一材料制作出来的成品。重要建筑如佛殿地面“阿嘎”当铺到第三层细石上的时候用松耳石、珊瑚等宝石在“阿嘎”地面拼出图案,等“阿嘎”工序完成的时候,地面上出现宝石图案,这样的“阿嘎”地面不仅显得非同一般,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其审美价值。上个世纪40年代,水泥、玻璃、钢材等建筑材料未进入藏族建筑领域前,“阿嘎”作为高级建筑材料运用于西藏的寺庙、宫殿、贵族宅院等建筑,而民居建筑因其成本高不是普遍采用。“阿嘎”打制达到技术要求而且保养工作做好了,其寿命是很长的,其坚固程度也是很高的。有人发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山南地区沃卡寺大殿立柱断掉而屋顶不见坍塌。“阿嘎”材料处理的屋顶不仅坚固,同时防水性能也好,能够有效地保护寺庙内部木构件,延长建筑寿命。6藏族人民在长期的体力劳动中养成了一种劳动伴随唱歌的习惯。农民收割、播种、耕地、除草;牧民放牧、挤奶、打酥油;建筑工匠砌石、背士、铲土、打“阿嘎”等劳动无不伴随着歌声和舞蹈。歌声使繁重而机械的体力劳动变得轻松、活泼从而既提高劳动效率,又能使劳动者本身保持兴奋的精神状态来减轻体力的消耗。“劳动创造艺术,艺术源于劳动”,这句话在西藏人民的劳动实践中体现得更为充分。在多种体力劳动方式中,夯打“阿嘎”这一劳动方式把劳动与艺术的结合推向新的高度,以至于可以把一个活生生的夯打“阿嘎”的劳动场面搬到舞台上,不加任何修饰、加工仍然能产生艺术所具有的那种独特的感染力。夯打“阿嘎”土劳动本身节奏强烈、明快,男女劳动者集体参与共同完成,这就为劳动伴歌伴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藏族劳动者天性开朗、热情活泼,把这个平台充分利用起来,让机械枯燥的劳动变成热烈、激情的表演。这是藏族人民的天才发现,也许能歌善舞的藏民族的个性就是在这样的点点滴滴中形成。四、藏式建筑装饰藏式建筑的装饰在华丽的装饰图案和神秘的造型中充分体现出了藏式建筑特有的宗教文化和生活意蕴。藏式建筑以其特有的艺术视角,运用艺术的概括、夸张、抽象与变化等多样表现方法,在限定的空间与环境中,有序地组合、构造富于节奏与韵律美、形象与形体美的平面与立体造型。在多样的环境和空间中生动地再现出藏式建筑的艺术性,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全部才智与艺术表现力,也蕴含了设计者的美学情趣与意味。因此,藏式建筑具有了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风格。(一)藏式建筑与装饰艺术的关系和作用藏式建筑的功能和风格决定了藏式装饰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好的装饰作品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故评定装饰作品的优劣,就不能孤立地评价它,而是既要看作品本身的质量,更要看它在整个环境中的作用。装饰艺术除了具有其它艺术种类相同的审美、认识、教育作用外,还有其独特的一面,即能对建筑总体气氛起到强化、弥补、改善、调节等作用,能使建筑的功能、风格得到广延,使建筑更加充实,更加完美,更具实用效能。从而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都能获得回报,获得超越建筑本身的审美和使用价值,对人类的生活、信仰等各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藏式建筑装饰与建筑环境就是在这种关系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得益。71.是藏式建筑功能与装饰艺术紧密结合。藏式建筑不同的功能,使得装饰艺术题材的选定有了很大的不同。建筑制约着装饰艺术题材的范围,使其为建筑功能服务。好的装饰作品在内容和选材方面是非常讲究的。场合的特点,历史文化背景的特点,是选择题材的重要依据。题材内容的贴切充实,不但能使建筑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能为建筑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题材问题不仅存在于宗教性装饰艺术之中,在一些生活设施中也有这个问题,从中国古代的敦煌莫高窟、西藏的布达拉宫,到欧美的现代建筑都说明了这一点。2.是藏式装饰艺术的工艺和材料与建筑环境具有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作用。在藏式建筑装饰艺术作品的制作中,一开始就要把材料的选用考虑进去。至于用什么材料做装饰,其依据是建筑风格、功能、色彩、装璜用材、尺寸、光源等因素,必须体现出装饰作品和具体环境的协调之美,以及材质之美。如:青海塔尔寺佛教建筑,金顶鎏金,主墙面为琉璃砖,内部宽敞高大,加上各尊佛像和装饰品,营造出了一种神秘的宗教色彩。材料的选择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主要是要选择那些有耐热、耐寒、不易褪色、质地坚硬易于清洗的材料。装饰艺术作品不同于其它画种,它能展示出其它美术形式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和艺术魅力,展示出它特有的材质美感。藏式建筑装饰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能随着建筑物的风格、建筑自身的用途等方面进行设计。作品本身的装饰因素、材质效果及表现形式,对作品以外的所有物体与空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协调作用。其作用已不局限于作品本身,它和周围的一切组成整体的环境空间和风格,既适应了环境,又强化了环境。反之,那怕局部的作品再精彩,但和整体风格不协调,也是不好的。藏式建筑装饰艺术之所以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其建筑风格、装璜风格是其成功的根本所在。(二)藏式建筑装饰作品的艺术特点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是产生装饰的最古老最深远的原因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藏传佛教,在历史上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不断变迁,几经兴衰,灿烂的佛教艺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对建筑装饰艺术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在藏式装饰艺术的造型中,从图案纹样的取材上来看,主要采用写实图案、变形图案和植物图案。写实图案的塑造较为偏重自然,抓住对象的外在形态和特征,它在装饰8作品中被广泛的运用。变形图案的表现手法上更着重表现对象的神态特征和意趣。对人物、动物、植物、花卉等对象通过省略、夸张、添加、寓意、联想等手法大胆概括加工和变化以达到一种理想化的效果。变形图案在藏式建筑中有着浓郁的装饰意味。无论哪类图案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特点,在更多的场合下是结合在一起的。在装饰作品中运用体现出其特有的形式美: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权衡、条理与反复、动感与静感,它都统一于变化统一的美的法则之中。藏式装饰作品以其明快、鲜明的装饰色彩,生动、简洁、抽象的图案化造型语言使之更能符合藏式建筑保持空间视觉上完整性的要求。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感染着藏式装饰的创作者更多地是抒发藏民族与自然和谐协调的那种情感,同时流露着艺术家对藏民族骠悍顽强的性格的一种如水般的柔情,更多地化作了淳朴和憨厚。藏式装饰作品丰富的层次、细腻的表达使之产生了优美的肌理,也大大增加了建筑装饰艺术的观赏性和建筑环境的协调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而不是把自己立为自然的对立面去改造和征服。反映在建筑形态上就是顺应环境的特征,变不利因素为创造的契机,不论体量、材料,还是造型、色彩方面都与环境十分协调,仿佛是那种特定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有机体,充满了人情与生命的韵律。总之,藏式建筑装饰风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受到人的情感和心态方面的影响,而人的情感和心态又来源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的积淀。特定的环境以其固有的内在秩序统辖着一切,甚至造就人们心理上的某些共性。各民族在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心理又造就了不同民族建筑装饰艺术的个性。藏族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高原上的骠悍民族,它的建筑装饰艺术的风格不仅有着高原各民族建筑装饰艺术的共性,更是表述着这个民族对高原的一片赤诚。五、藏式建筑艺术与自然的价值在漫长的历史中,居住在“世界屋脊”的藏族人民,创造出众多的辉煌建筑群。各种类型的建筑,无论是城镇、宗山、宫殿、寺院、林卡,还是庄园、贵族府邸、桥梁、民居均独具特色。在藏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人户外运动课课件
- 老年人慢性疾病护理课件
- 完形填空-2023年中考英语一模试题分项汇编
- CN120204956A 一种不对称水凝胶改性膜的制备方法及在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应用
- 完成句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学期复习分类汇编
- 老年人姑息关怀课件
- 老年人培训知识课件
-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微课版) 课件 06 智慧对话大语言模型-prompt入门
- 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复习讲义)-202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四川专用)原卷版
- CN120202900A 一种全自动沙漠植树设备
- 中建技术降本增效案例集
-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转运试卷
- 佳酿贺喜升学宴金榜题名踏新程热烈庆祝某同学金榜题名模板
-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美容医学咨询与沟通》课程标准
- 营养指导员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
- 2024年儿童保健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02J401 钢梯【含03年修改】图集
- 罚款减免申请书范文(19篇)
- 健康管理中的营养监测与干预
- 共同黏膜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