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移动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_第1页
抚州移动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_第2页
抚州移动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_第3页
抚州移动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_第4页
抚州移动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抚州移动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一、施工测量及路由复测1.1 在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图核对路由走向、敷设位置及接续点环境是否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维护,为光缆配盘、分屯以及敷设提供必要的资料。1.2 杆路测量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杆路定线、测定每一档杆路的杆距和杆位、角杆及拉线、抗风杆/防凌杆及其他特殊电杆装置。1.3 杆路定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安全稳固:杆路设在不受水淹、冲刷或塌方等地方,同时考虑发展规划:避开已有发展规划的水库区、矿区、工业区、公路等。2、经济合理,节约投资:选择地形平坦、距离较近、路径较直、减少角杆,避免S弯的线路路由以及砍伐树林较少的路由。3、施工和维护方便:线路路由应沿铁路、公路、乡村大道,选择石方较少的地方。4、野外杆路一般应沿交通线(铁路或公路等),杆路定线应在铁路、高等级公路等交通线用地之外并保持一定的平行隔距。杆路应设在较为定型的道路一侧,以减少立杆后的变动迁移。杆路一般要求距铁路3050m,距一般公路1550m。铁路或公路弯道处,杆路可适当顺路取直,遇到障碍物时可适当绕避,但距交通线不宜超过200m。5、杆路在市区一般应在道路(或规划道路)的人行道上或与城建部门商定的位置。通信线不宜与电力线在同一侧。6、同路由上已有其它通信线路并且确实无法予以利用时,新建杆路路由与原有杆路路由的隔距应符合4/3 H的规定。实际情况有困难时,应按实际地形条件处理。7、杆路路由定线还应考虑不影响工矿生产、不破坏生态环境和文物保护。1.4 线路交越部分应符合下列要求:1、杆路与铁路、公路、河流的交越:尽量垂直交越;不能垂直交越时,其最小交越角度不得小于45;与铁路、高等级公路交越时,应首选地下通过方式,可采用顶管、埋管或在涵洞中穿越。2、杆路与电力线交越时,光缆应在电力线下方通过,光缆的第一层吊线与电力杆最下层电力线的间距应符合最小垂直净距的要求。二、 新立杆路2.1 杆距和杆位的测定2.1.1 一般要求:1、按标准杆距测定杆位。杆路的杆间距离应根据线路需要、地形情况、线路负荷、气象条件及发展改建要求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市区杆距可为3540m,郊区杆距可为4550m。2、杆位应选择在土质比较坚实、周围无塌陷并避免在积水或洪水淹没等地点。3、杆位不应设在施工、维护有很大困难的地点。4、杆根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允许有眉毛弯,直线线路上的个别电杆杆根左右偏差不超过5CM,杆梢左右、前后倾斜不越过半个杆梢径。2.1.2 特殊地点的要求:1、按标准杆距测定杆位遇土壤不够稳定或与其他建筑物隔距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可把杆位适当前移或后移,杆位移动后的杆距一般不超出规定的允许偏差,如必须超长时,应按“长杆档”处理。2、如必须在土壤不够稳定的地点立杆时,应考虑做石护墩保护;在路边易受车辆碰撞的杆应做护杆桩。3、角杆、终端杆、分线杆、跨越杆及抗风杆/防凌杆等需要加装拉线(或撑杆)的实际杆位(如角杆内移后的杆位) 的测定并应同时考虑拉线(或撑木)的位置。4、如地形限制,两反角之间应有一根直线杆,跨越河流要有两根直线杆。2.2 杆高测定2.2.1 标准杆高1、无特殊情况,应采用标准杆高。新立电杆原则上采用梢径为15CM,1/75锥形预应力砼杆,基本杆高为7M。2、标准杆高依杆上架挂光(电)缆终期数量、最低层光(电)缆的最大垂度离地面的高度及电杆埋深等要求选定,如图:图中:a光(电)缆架挂层数(n-1)0.40m(新建杆路应考虑杆路最终容量的光(电)缆架挂数量设计);b最大垂度,按YD/T 5102-2005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的附录G“架空光(电)缆吊线原始安装垂度”再加0.50m(挂缆后下垂度);c杆上最下层缆的最大垂度离地面的高度。详见:架空光缆与其他建筑物树木的最小净距表;d电杆埋深,按标准杆高、普通土的埋深规定,详见下表h电杆的杆高,h=0.50a+b+c+d (m)。电杆埋深参照下表要求: 土质 杆长 埋深普通土硬土水田湿地石质6012101308701312141075131214108015141612851514161290161517141001716181611018181918120212022202.2.2 特殊地点杆高配置1、架空线路跨越其他建筑物或障碍物,或者山区地形起伏较大需要减少光缆及吊线的坡度时,应根据需要配置杆高。2、 坡度变更配杆:要求坡度变更一般不大于2/10,可采用加高吊档电杆的杆高来减小坡度变更,仍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加强装置。坡度变更的定义如图 2.3 角杆的测定2.3.1 杆路在改变线路走向的位置应设立角杆。2.3.2 线路转角的角度通常用“角深”来表示。“角深”的含义及测量方法如图角杆的定义和测量角深与线路转角的关系如式:D=Lcos(180-)/2) 式中:D角杆的角深(m);L=50m(即杆距);线路的转角角度;(180)转角的内角。按上式计算,标准杆距为50m 时,角深与转角与内角度数的对照见表2.5.2。角深与转角与内角关系对照表:角深(m)转角()内角(180-)角深(m)转角()内角(180-)1.02.0178.013.531.5148.51.53.5176.514.032.5147.52.04.5175.514.534.0146.02.56.0174.015.035.0145.03.07.0173.015.536.0144.03.58.0172.016.037.0143.04.09.0171.016.538.5141.54.510.0170.017.040.0140.05.011.5168.517.541.0139.05.512.5167.518.042.0138.06.014.0166.018.543.0137.06.515.0165.019.044.5135.57.016.0164.019.546.0134.07.517.0163.020.047.0133.08.018.5161.520.548.5131.58.519.5160.521.049.5130.59.021.0159.021.551.0129.09.522.0158.022.052.0128.010.023.0157.022.553.0127.010.524.0156.023.055.0125.011.025.5154.523.556.0124.011.526.5153.524.057.0123.012.028.0152.024.559.0121.012.529.0151.025.060.0120.013.030.0150.02.3.3 当线路转角角度较大时(如角深超过20m),也可以分测为两个角杆,两个角杆的角深和角杆前后的杆距宜相等或相近,如图:双角杆测量2.3.4如地形限制,两反角之间应有一根直线杆,跨越河流要有两根直线杆。2.3.5 角杆:角深小于15M。角杆前后杆距不大于标准杆距50M。角杆杆根应该内移20CM,终端杆向反方向侧斜10-20CM。三、拉线、吊线与撑杆3.1 拉线及撑杆的测定3.1.1 拉线的种类:拉线种类通常有角杆拉线、顶头(终端杆)拉线、双方拉线、三方拉线及四方拉线等。对于直线路由,一般间隔8根电杆装设双方拉线,即防风拉,间隔32根电杆装设四方拉线。3.1.2 拉线装设方向。1、角杆拉线:装设在角杆内角平分线的反侧,如图:2、顶头(终端杆)拉线(或顺线拉线),它装设在杆路前进直线方向的反侧,如图:3、双方拉线和四方拉线:双方拉线装设方向为杆路直线方向左右两侧的垂直线上,四方拉线为双方拉线加两个顺线拉线,地形地势限制时也可以均偏转45角装设。双方、四方拉线装设方向如图:4、三方拉线:一般采用双方拉线加1 个顺线拉线(装在跨越档或长杆档反侧),也可以转角120装设,如图:3.1.3 拉线距高比及地锚位置测定1、电杆上装拉线点与电杆形成的夹角通常用“距高比”来表示,“距高比”的测定方法如图:2、拉线“距高比”通常取1:1,等于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为45,如因地形限制,至少不得小于0.75。3、拉线入地即地锚出土位置偏差不得超过误差允许的范围,角杆及终端杆的拉线偏差不得超过5CM,双方拉及四方拉不得超过10CM。但拉线位置可依地势采取不同“距高比”作前后移动。4、拉线地锚埋深不小于1.4米,地锚棒出土长度不大于30厘米。3.1.4 高桩拉线及吊板拉线的测定1、角杆或双方拉线的拉线方向上,如遇拉线需跨越道路或其他障碍物(如平房)时,需采用高桩拉线。2、人行道上无法按正常“距高比”选定拉线入地点时,可采用吊板拉线,吊板拉线测定,如图:3.1.5 撑杆1、角杆外侧无法做拉线时,可改做撑杆。撑杆是用一电杆装在角杆内角侧的转角平分线上。2、终端杆无法做顶头拉线时,也可在线路顺线侧做撑杆。3.2 拉线的制作安装3.2.1 基本要求1、在杆路中下列电杆应安装拉线来增加杆路建筑强度:1)角杆2)终端杆、分线杆3)长杆档两侧的电杆4)跨越铁路及高等级公路两侧的电杆5)坡度大于20的吊杆档6)抗风杆及防凌杆7)杆高大于12m 的电杆8)其他杆位不够稳固的电杆2、通信线路用拉线一般采用7 股镀锌钢绞线,其规格程式一般要求大于吊线规格程式,见下表:线路转角 角深(米)杆上光缆条数12343.57/2.27/2.27/2.27/2.257/2.6或2*7/2.27.57/2.6或2*7/2.27/3.0107/2.6或2*7/2.27/3.02*7/2.6157/3.02*7/2.62*7/2.63、水泥杆杆路的拉线地锚用地锚钢柄及水泥拉线盘,拉线地锚的坑深要求见下表:单位:m土质分类地锚坑深拉线程式普通土硬土水田、湿地石质7/2.2mm1.31.21.41.07/2.6mm1.41.31.51.17/3.0mm1.51.41.61.227/2.2mm1.61.51.71.327/2.6mm1.81.71.91.427/3.0mm1.91.82.01.54、拉线抱箍应装在离杆梢2550厘米范围内。5、拉线及地锚位于人行道或人车经常通行的地点,应在离地面高2.0m 以下的部位用毛竹筒管(或塑料)对剖包封在拉线外面并用红白相间色作告警标志。6、拉线要收紧吃力,不得松动。3.2.2 拉线的的制作安装拉线安装要求上把使用夹板法,中把使用缠绕法。拉线上把:1、另缠法:在靠近电杆处用3.0的钢线缠扎。缠扎长度:首节为15厘米,末节为10厘米,中间相隔3厘米,再留线头10厘米,并用3.0的钢线缠扎线头。缠扎应紧密均匀,其长度允许偏差,以各节总长计,不得超过2厘米。如图所示:2、夹板法:在靠近电杆处用双槽夹板夹固。钢绞线的线头应在离夹板2030厘米处,用3.0的钢线缠扎5圈,并在本线上继续缠扎2圈。如图所示:3、U型钢卡法:如图所示:拉线中把:1、另缠法:如图所示:2、夹板法:如图所示:3、U型钢卡法:如图所示:3.2.3 终端杆、分线杆、跨越杆、坡度变更杆及杆高大于12m 电杆的拉线1、终端杆应采用比吊线规格高一级的钢绞线做拉线,每条吊线相应装设1 根拉线,或采用与吊线同一程式的2 根钢绞线作拉线。终端杆或分线杆一般需每一条光缆加一条拉线。2、分线杆侧在分线光缆方向的反侧加顶头拉线,采用比吊线程式大一级的钢绞线做拉线。3、长杆档或跨越铁路的两侧电杆需装设三方拉线,采用双方拉线加一个顺线拉线的方式,其中双方拉线可采用7/2.2mm 钢绞线做拉线,顺线拉线采用比吊线程式大一级的钢绞线做拉线。33 吊线的安装1、吊线采用7/2.2镀锌钢绞线,吊线采用吊线箍进行固定,钢绞线的最大允许垂度20CM。2、长杆档吊线:杆距超过80米时,应装辅助吊线。辅助吊线应采用7/3.0钢绞线,当跨越距离很大时,辅助吊线和主吊线间的安装间距应加大,其间的连接夹板也应增加。3、吊线抱箍与杆顶距离,为最少不小于25-30CM。4、吊线接续方法:另缠法:如图所示:夹板法:如图所示:U型钢卡法: 如图所示:5、挂勾应均匀,间距为50CM,偏差不得超过3CM,靠近电杆两侧的第一只挂勾应距电杆25CM,偏差不得超过2CM。6、跨路及需警示的段落应该挂警示牌、标志牌,做相应该的警示标志。四、光缆配盘原则根据光缆单盘长度和路由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光缆不必要的接长或剪断,提高光缆利用率。1、光缆配盘尽量做到整盘敷设,以减少中间接头。2、不同敷设方式及不同的环境温度,应根据规定选用相适应的光缆。3、靠设备侧的第一、二段光缆的长度应尽量大于1公里;且应选择光纤的几何尺寸小,数值孔径偏差小,一致性好的光缆。4、应尽量减少配盘后的剩余短段光缆。管道光缆接头应避开交通要道口的人孔;架空光缆接头应落在杆上或杆旁0.51米左右。五、架空光缆敷设要求1、在布放光缆前,首先要对单盘光缆进行测试,核实盘长和光缆端别,符合要求后才能敷设。光缆敷设前后不得有机械损伤。2、光缆敷设时拐弯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过程中(非静止状态)应不小于20倍。光缆布放的牵引张力应不大于光缆允许张力的80%,即一般小于1000公斤。3、人工牵引或拖放速度应均匀,避免“浪涌”、扭转及打小圈背扣等情况。4、光缆布放时不要绷紧,一般垂度稍大于吊线垂度,对于在原有杆路上加挂,要求与原线路垂度尽量保持一致。5、光缆接头盒可安装在吊线上或电杆上,但应固定牢固。6、光缆在可能遭到撞击的局部地段或位置,应采用纵剖半硬、硬塑料管等保护。引上光缆应采用钢管保护。7、光缆在不可避免跨越或靠近易失火的建筑物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8、线路施工经常和道路、其他通信线路、强电线路交越,施工队伍务必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同时监理单位应做好安全生产监督。9、架空光缆距地面及其他建筑物的距离参见下表:名称平行时交越时垂直净距(米)备注垂直净距(米)备注街道4.5最低缆线至地面5.5最低缆线至地面胡同4.0同上5.0同上土路4.5同上公路5.5同上铁路7.5最低缆线距铁轨面房屋建筑距脊0.6距顶1.5最低缆线距屋脊或屋顶河流1.0最低缆线距最高水位时最高桅杆顶市区树木1.5最低缆线距树枝顶郊区树木1.5最低缆线距树枝顶通信线路0.6一方最高缆线与另一方最低缆线电电力线用户皮线0.6一方最高缆线与另一方最低缆线1千伏以下1.25一般电力线在上,光缆在下110千伏2.0一般电力线在上,光缆在下20110千伏3.0必须电力线在上,光缆在下15422千伏4.0必须电力线在上,光缆在下架空光缆与其他设施树木最小水平净距表名称最小净距(米)消火栓1.0铁道地面杆高的4/3人行道边石0.5市区树木1.25郊区树木2.0六、引上钢管的安装1、引上管道一般采用铸铁管或钢管直接引上,在腐蚀严重地带,埋深需要较深时,可采用PVC硬塑料管。2、穿越道路的引上管道的埋深,与主干管道的埋深要求相同。引入人孔的位置不应太高,管顶与人(手)孔上覆地面不小于30CM,管底距人(手)孔基础不小于40CM。3、引上管道的出土部分一般由900弯铁管和一段直铁管组成。如条件允许,亦可将一根铁管的一端直接弯成900,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径的10倍。七、引上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新设80mm镀锌钢管做管道引上保护管,内穿3根28/32mm聚乙烯子管(红、蓝、白),引上光缆穿放在子管内,子管应延伸至光缆吊线下50CM处并绑扎在电杆上。八、光缆预留余长 架空光缆根据沿线杆路路由地理情况,综合按每200米处做30CM光缆小预留,每隔500M处预留长度一般为810M,飞线杆档两侧电杆预留长度一般为810M。在接头处两侧电杆作适当预留,预留长度一般为68M,所有余长用预留支架盘余附架在杆上,每杆小预留光缆下垂25-30CM,两边第一个挂钩用软线绑扎并用塑胶管做好保护。九、光缆的保护1、架空光缆线路防雷保护可采用下列措施:(1)光缆接头处两侧金属构建不做电气连通。(2)光缆吊线间隔接地。(3)光缆金属屏蔽层的线路两端必须接地,接地点可在引上杆、终端杆或其附近。光缆线路进入交接箱时,可与交接箱共用一条地线。2、避雷线的安装装避雷线的电杆:(1)终端杆、分线杆、角深大于1M的角杆、超过12米的高杆,坡顶杆。(2)与1KV以上的输电线路交越点两侧的电杆;(3)在一般中间杆和雷电较多 的地区的电杆,每5-10根电杆加装一条避雷线。避雷线装设标准:高出杆顶20CM,采用4.0铁线,在杆上每隔一定距离用3.0的钢线缠扎两圈,扎紧固定,第一道箍线距杆顶5厘米,以下每隔30厘米缠扎一次,并埋入大地约70CM。有拉线的电杆可借拉线引入大地。3、三线交越保护:架空光缆与电力线交越时,要用绝缘保护套管做绝缘保护处理,保护套管超电力线两边各1米。光缆与树木接触部位,应用胶管或蛇形管保护。十、 光缆接续与接头盒安装(1)光缆接续前应检查接头盒是否符合合同的技术要求、附件种类、数量是否齐全。(2)光缆接续采用熔接法时,接续时应按光纤色谱顺序一一对应,并采用OTDR进行监测,使每根光纤的损耗符合要求。光纤熔接完成并测试合格后,应立即做增强保护措施,增强保护措施可采用热可缩套法。(3)光缆的加强芯与接头盒的链接应牢靠,以保证有可靠的链接强度,为避免强电影响,加强芯不做电气连通。(4)光缆接续的环境应防尘、防潮。光缆接头坑应及时回填,防止接头盒受损。光缆接头盒应避免煤油等矿用油接近、接触,如有接触,应立即更换接头盒的密闭圈,以保证接头盒的密闭性。(5)光缆接续时应记录光缆接头盒接续两侧的计米码数,作为竣工技术资料。(6)光缆的纤芯应同号相接,不得错号。每个接头处,光缆与光纤都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以备日后维修或二次接续使用。(7)光缆接续前应对光缆程式、接头位置并根据预留长度的要求留足光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