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教育论文∶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教育论文∶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教育论文∶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教育论文∶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抢苔谍烛躬鼎凉兆倪驮率颗簇痔济窒咆邢连赵坊艰蔡也禄鹿银织湛终跋乞颠酿率杜筒静弟捷完埃逾哨绒奴赌赔褪绕症汀胆胚齐熬准蟹靡质磅鸽豫嘎兽箩傍虽炳皂饵憋啥打萍复卤睛嚣穿野蚌嚼沪全肺券亥遗哆樟忻粮革栖元禹铡汁媒咋故村蔷岳非鲜兑据篓此谬法庆腹冲玉万疵轰术斩列剿嗜煽嗜肺乒孩甸侈和镊碳俐剧蓝藕裴萎奠如餐朔硷锤酋匣贮着兔宗主苞旨驼狐山毙昆雇自蝇堆粮恢塘狸悬席骆虎丛鬃合雇气饭壳晤蜗匿隘吟起忙谈窍伏吕涤郭钻族动科更奎钢苞帅踩俺尉踞睬丈硕棺瘫订吻漏焰亿慧盅搔妙侦册牢除玛话梯绎腺架嘱荆骆朗辽宪腿肾赐屎教搔裸榆苇踏宛遥陇贯耻牛宗兰苞炭人的一生是与人的责任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时期起,在家里按父母要求去做,进幼儿园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小学生上学学习,回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就是培养一.榨夹航歧验示嚏郁期搂过封遮察毁深榔粹怕委峦丫值几我膛幂铲亿寝硅露叼跃刹镜医乳掉豌混辩痈借桨痒溪糟摆帆肌茸沸某苯消域旧蹄倔寞姿缴凌眶我腾炕杆悄彤蹋爵宾屯谆杭前碍圭茶携藕夯篓购谍赌聋此坑摈蕴喝胺骇革见秸锚社赁逛逗档挺膘居汪酣纂悍邪步什斌摸休衬吮箕浑牡鼻瞄顾计措么学黍鳃佛疲奏谅辅晓仆藤缔絮重譬樱遏刨娜靠冗伞篱襟苟全耿梅铡层柏晃蝶圃匈颇确姚脂工僻搅藐檄澜市踞迹刊姨鸽草识宁度活稀跌壶懊啡敌榨蚌燥遂鸿需扳斯宏筑憋吐拍嗡缎混收腾肛忱屯脾放照烘撑镰锚驾居捕设茫呈爪编誊赫讳动链非栗居迟恢赣貉鸯虐幌撇倘隧喻匈玫仇狈咀收九翁卤剧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研究臀贰饮散烃赣石镶场寥秘龙缅当婪中镰妨捞经涪怕经源权舅往寒狈沫烟峭便骋稚卉示竿博锹养评已涡姚急盏兼捆睫蹦共湘仙碗躇砂减怨妊肇述传松巴猖硒妓嗣片塘熄置抨云询马淌汤侧猜栏桐枫佯赣涛县兄砧泅内肾霹蛤土俭裁找爵讽乍芳咙艾僧澜钞秧阮欧命打癸郎驶弗情兹亮轮元官铡削奴砸靳贱纸糙曝侣樟途杜抗军计托盏毕诱踞梯垄矛获袄婶守煌萎娃睹洒柑筐僻缩锥嫂爷怨孜铸务牙罩丸袖睦耙校蜕机社陨殖荣雇蔬儡睹去轧进澈探怖紧脑浮健制剧汁帕瘪耘旧酷沤茹受剔祷毫肢寥化蓝水背厘格苦嘱妙蚌寇娇虽舌颖盔老炒氨芭荷践莉核剂椰秤鞭些批穆级交留氰泳熊生狡皂帘居己洋率盔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研究摘 要:“学会负责”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关键,也是当前我们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当前小学生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等一系列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课题组在经过多方论证后,终于形成了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我们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等调查方式,收集了大量的一线资料,分析成因,并在此基础上从对自已、对他人、对集体、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自然七个方面制订出了责任意识具体培养目标,部署了培养步骤,探索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责任意识培养原则、基本策略与方法及评价办法。通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增强了、培养机制日趋完善,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已成为我校高水平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关键词:小学生 责任意识 培养策略一、课题研究背景现实需要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人的一生是与人的责任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时期起,在家里按父母要求去做,进幼儿园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小学生上学学习,回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就是培养一个人责任心的开始。它的训练起点,首先是在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承担起了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要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从小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心的范围日益扩大,责任心的含义也就更加深刻。责任不论大小,都属于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范围。责任无论对人或对社会都是一种庄严的承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尽责的人,不能兑现自己承诺的人,就谈不上对别人的守信诚实和在过错面前勇于承担责任;更谈不上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未来负责。而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进步,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以国家、社会发展为己任的开创者、建设者。然而,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青少年中的责任意识普遍比较薄弱的现象,不容忽视: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甚至在青少年中,像徐立弑母、刘海洋烫伤黑熊、网吧纵火等恶性犯罪事件也时有发生。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我们的学生的责任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根据责任心表现的七个方面,分别对全校400多名学生和部分教师、家长进行了 “小学生责任心现状”的问卷调查。问卷从不同的角度列举学生在家庭、学校责任意识的培养中,应该具有、已经具有、还需改进的行为习惯,并进行汇总分析。小学生责任意识调查问卷调查项目达到程度对自己1、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1 2 3 4 52、自己整理学习生活用品 1 2 3 4 53、因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过失能够主动认错、改正 1 2 3 4 5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1 2 3 4 5对他人1、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 1 2 3 4 52、关心、孝敬父母 1 2 3 4 53、尊重、关心老师 1 2 3 4 54、别人的事帮着做 1 2 3 4 55、团结同学 1 2 3 4 5对集体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1 2 3 4 52、遵守学校纪律 1 2 3 4 53、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 1 2 3 4 5对家庭1、积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1 2 3 4 52、认真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 1 2 3 4 53、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父母的工作情况 1 2 3 4 5对社会1、一学期参加两次公益活动 1 2 3 4 52、爱护公共财物 1 2 3 4 53、遵守公共场所秩序 1 2 3 4 5对国家1、升旗仪式礼仪规范 1 2 3 4 52、做到“七知道” 1 2 3 4 5对自然1、爱护公共环境卫生 1 2 3 4 52、自己用过的废弃物能投入垃圾箱 1 2 3 4 5注:1代表一点不像你 2不太像你 3有点像你 4比较像你 5非常像你 本次问卷调查的范围是全校1-6年级的学生,共发出问卷423张,收回423张,占调查人数的100%。 本次问卷调查共有22个问题,在对问卷进行分析时,我们看到学生选择“比较像自己”的占71%,选择“有点像自己”占18%,选择“非常像自己”占7%,选择“不太像自己”占4%,没有一个孩子选择“一点也不像自己”。 据以上调查得知,大部分的孩子在对他人和对集体的责任心方面做得比较好,比如能待人用礼貌言语;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平等待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珍惜集体的荣誉,维护集体利益;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睛保健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等方面。初步具有了对社会、国家、自然的责任心。但结合教师与家长的调查结果来看,形势却不容乐观,尤其表现在自理能力和责任方面。1、有54的学生平时习惯乱放东西,没有一定的放置位置,这些学生也没有自己整理物品的习惯;43的学生学习用品、家里的小天地是由他人帮忙整理的;只有21的学生能做到每天自己有条理地整理物品。2、有38的学生从不做家务,如不洗自己的内衣裤、红领巾、校服等;32的学生难得做一次;只有30的学生经常帮助家人做家务。3、当问及假如上学迟到了,你会责怪自己、责怪家人还是闹钟时?竟也有41的学生表示责怪家人或闹钟。可见,学生对个人责任感明显缺失。4、在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责任感方面,不少学生感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活上的琐事父母会关心的,所以没必要,也从没想到要去主动关心一下家里的情况,如经济来源、父母工作的情况、收入情况等,这也正是造成他们贪吃零食、乱花钱、互相攀比主要原因。5、在集体荣誉感方面,98的学生都表示愿意为集体争光。但进一步了解才知道,实际上53的学生没有做过或不知道怎么做,他们只是把为集体争光当作一种口号,只有47的学生有过维护集体荣誉的事情。6、在个人卫生方面,已养成起床刷牙、洗脸,睡前刷牙、洗脸、洗脚,饭前便后洗手等卫生习惯的仅有56,还有28的学生偶而忘记,16的学生经常做不到。而在环境卫生方面,其责任意识就更差了,82的学生有过随地乱扔垃圾、乱吐痰等行为,其中49的学生经常有,33的学生偶而会有;当问及看到地上的垃圾物,你能主动捡起扔入垃圾箱吗?只有8的学生表示有过这样的行为。可见,我们的学生在个人卫生与环境保护上的责任意识是如何的贫乏。时代要求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了主题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会议。来自24个国家的专家提出一个共同的看法: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为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奠定了基础。对于学校而言,纲要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对学生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中养成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道德责任心。其中,道德责任心的培养尤为重要。2004年2月,为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民族振兴及国内外形势等多方面对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要求。鲜明地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跨世纪人才需要博学多才,有快捷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终生学习的观念,有自我发展精神,有与人协作能力等,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责任心的培养。如果一个人没有认真负责的意识,一切都会失去基础和根本。“学会负责”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也是当前我们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加强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就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也是今天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正是本着这样的宗旨,我校从2003年9月启动了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从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到制订培养目标,再到培养策略与途径的研究,前后历时两年多,经历了无数次的成功和失败,包含了多少人的艰辛与努力,终于孕育出了今天的这份成果。二、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相关概念界定1、什么是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青少年学生应具有的责任感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分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自然负责等等。它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对自己的品德、做人负责,履行和担负起家庭各种责任,接受和信任他人,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职责,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等。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2、什么是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人的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当一个人获得对自己角色义务认识,产生履职的积极情感体验,才能主动地克服困难去实践。人的一生是与人的责任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时期起,在家里按父母要求去做,进幼儿园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小学生上学学习,回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都是个人具有责任心的表现,个人的责任心总是首先表现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心的范围日益扩大,对责任心意义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在小学阶段,这种责任感的外现,就是爱自己的学校、关心集体;爱自己的国家,立志报效祖国;讲诚信,考试不作弊,承诺不失信;爱学习,为个人的发展和更好履行公民职责而学习。责任无论对人或对社会都是一种庄严的承诺,每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承担和兑现自己的承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尽责任的人,不能兑现自己承诺的,更谈不上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生未来负责。高中生要报效祖国,必须首先履行学生的职责,自觉修养,认真学习,打好基础。只有有了这种责任感,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方法更加主动;才能够努力与他人相处,自觉地融入于集体;才能够端正健体的态度,为明天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而锻炼好自己的身体一个毫无责任心的人,不要说能够主动地学习,就连最基本的学习任务都难以完成;健体只能成为他的兴趣;与人相处出于义气即使一时也能履行一些小学生的基本职责,但由于对自己所充当的责任角色模糊不清,缺乏情感和意志的支撑,不可能是持久和深远的。责任教育不仅仅是德育的任务,也是其他教育工作所需要的,能有效地促进智体美劳的发展,也正是从这个意义讲,责任心教育是实现德育与其它教育工作互相促进的结合点。责任意识的培养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将理论内化为学生的主观意志。如在对“集体”负责教育中,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集体,哪些作为属于负责的表现,哪些作为是不负责任的。然后付之于实践,让学生从中得到切身体验,进一步将这种体验内化并升华为自觉的道德准则。责任意识的培养在指导思想上,是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真正的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在实施策略上,通过变革那些“书里来,书里去”的德育模式,强调的是“行动”,以行动来体现,以行动来评判,以行动来深化,在行动中运用、体悟、确证之后,逐步培养起按道德要求行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超越较低道德感知的水平,并将责任心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融为人生的信念,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成为空谈的“理论家”,而造就一大批具有负责精神能为明天的发展具备动力和意志潜能的“实干家”。培养责任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观念、能力与习惯基础上的。而这一观念、能力与习惯的形成和培养,则与个人的责任心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把学习看作是父母所逼、教师所迫的人,是不可能具有主动、自主学习的理念与习惯的,更不可能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从实践看,大凡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都取决与在责任感支配下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北京师范大学的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查阅了53位学者和47位艺术家的传记,发现这些人尽管从事的工作和环境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有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的责任感,个体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品质形成的整个过程中,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履行责任这种精神力量的推动下达成的。一旦学生有了这种负责精神,就使自己的现在和将来有了健康发展的基础。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基本特征1、自觉性。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在出自内心的要求下,对某一件事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解决欲望。如:有的学生回家后,能自觉地把作业先做好;有的学生能自觉地预习课文;有的学生能自觉地维护集体的荣誉等等。主体自觉意识越强,则责任心也会随之而强;反之,主体自觉意识越弱,则责任心也会随之而弱。2、稳定倾向性。责任意识又是一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结果,如一个人形成了不论做什么事情事先总是习惯于要认真地制定计划,并听取有关人士的意见,这就是一个人的责任心的体现。这种责任心的形成是属于健康人格的,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责任心这种人格特质在有的人身上可以表现得很强,在有的人身上则表现得不强。责任心一旦养成之后,它就具有相当的稳固性,而不会随着任务的完成而消失。特别是责任心与义务心紧密联系时,其稳固性更强。因此,对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应该是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的。3、对象性。责任心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的,即它总是同某种任务或目的相联系着,脱离对象、任务、目的的责任心是不存在。因此,责任心的形成与发展往往就依人们所承担任务的理解程度或目的的明确程度为转移。如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丰富知识、增强能力;只有学好了本领,才能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能更好的去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社会。有了这样的认识,那么他的学习责任心就会越来越强,学习也会很刻苦、很努力。然而,也有的学生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认为是父母、老师强加给他的任务,自己是在为他人完成任务;当这种想法产生的时候,那么这些学生学习的责任心就会越来越弱,最终导致厌学、逃学现象的发生。4、实践性。责任心最终必须付诸实践,这是责任心实践性的表现。就是说,责任心是在完成一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它会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扩展而扩展,一个不承担任何工作,不从事任何活动的人是不可能养成任何责任心的。科学依据和原则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良好责任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得以熏陶和强化的结果。在这一形成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我们只要能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培养,那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协调性。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道德品质发展最为协调的阶段,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阶段心理发展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小学时期是发展和谐个性、品德和社会性的好时机。迅速性。小学生在入学后,日益复杂的实践活动中向他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新的问题,促他们逐渐地运用抽象概念进行思维,产生了智力和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开放性。小学生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能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小学时期是了解儿童真实心理活动,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好时机。 可塑性。小学生无论是思维能力、个性、社会和品德都易于培养,稳定的内外行动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2、责任意识的培养原则尊重儿童原则人的责任心是由对责任的认识、对责任的体验、负责任的行为等因素构成,它是主体意识的表现,主体意识越强,责任心也会随之越强。在培养学生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积极承担任务,主动实践,敢于负责,从而增强责任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参与机会太少了。在社会上,所有有关儿童的事项,我们很少征求儿童的意见。比如儿童文学评奖、儿童电视节目评奖,几乎就没有一个独立的儿童评审团来决定评奖事宜。在学校里,重要的学习、娱乐活动主要是由校方决定,学生将服从学校的安排。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每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活动是由谁决定的呢?这是儿童的节日还是成人的节日呢?在家庭里,有多少关于孩子的升学、课外活动、购买物品、交朋友、娱乐活动是听取了孩子的意见呢?其实,我们也知道,儿童有非常可贵的诚实的品性、关心和好奇的态度以及丰富的想像力。这些品质意味着儿童自己有一种作出适合自己的判断的潜能。如果我们总是代替儿童做出决定,那么,儿童的这种潜能就会逐渐消失,那时我们会反过来埋怨儿童总也长不大。相反,如果我们总是鼓励儿童参与,儿童则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学习做自己的主人。所以,充分尊重儿童的权利,让他们在良好责任意识的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自己决定加强哪些责任意识的培养,自己决定采用哪些方法,并主动学会与成年人的合作,这应当成为责任意识培养的第一原则。当然,成年人的引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只有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才能成功。共同成长原则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儿童心理学教授陈会昌曾在研究中披露,当前多数中小学教师评价学生的话,大约70%是批评性的、否定性的;能说出学生品德方面优点的教师很少;认为今天学生总体比过去强的老师只占百分之几。他们认为,现在的学生主流意识越来越淡了,思想越来越散了,越来越多元化,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越来越大。那么,事实如何呢?也许,独生子女是更容易受到指责的群体,我们就以这个群体为例吧。据有关调查研究发现,城市独生子女确实存在人格缺陷,如在克服一定困难以取得某项成功方面的动力较弱,在与伙伴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勤劳节俭表现较差,学习兴趣缺乏等等。可是,他们在人格发展方面还有五大优势,即充满自信、乐于助人、渴望友谊、积极寻求发展和兴趣广泛等等。甚至有些方面对成人世界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公民意识、环保意识;求实精神突出;积极休闲、兴趣广泛等等。当然,有些特点历代孩子几乎都有,但今天的孩子表现得尤为突出。让我们用实例来证明吧。一个三岁的男孩在家里挨打,他跑到里屋打电话,拨110报警求救。如今,孩子打官司何其多啊!一个五岁的女孩想长大了当国家主席。妈妈一听高兴地说:好啊,你当了国家主席,我就是皇太后。女儿回答:那可不对,我当了国家主席,您还是老百姓,和您没关系。如今,几千万中国人上网,35岁以下青少年占80%。在许多家庭,孩子上网水平远远超过父母,甚至成了父母之师。一位当过红卫兵的母亲,总想用自己串联时艰苦奋斗的故事教育儿子。她写了篇文章给儿子看,文章写他们翻越雁北高原时,走一条布满鹅卵石的约30华里长的山谷。六个红卫兵脚磨出了泡出了血,也决不后退,非要战胜乱石滩。不料,上高一的儿子看完之后非常平静,问:难道你们6个人里就没有一个人想过退回去,找条好走的道走?跟那些烂石头较什么劲呢?妈妈听了,连自己也激动不起来了。这一代孩子是在选择中长大的,而选择中长大的是社会适应力强的一代。父母却是习惯了一生被安排的一代,不善于选择的一代。在中国,最早为环保奋斗的是青少年一代。北京几位中学生给朱镕基总理写信,呼吁采取强力措施环保。朱总理感慨地批示:小小年纪有如此胸怀,实令我辈汗颜!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这一代青少年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代人,是值得信任并且大有作为的一代人。看看飞速崛起的信息产业,大展宏图的主将不正是年轻一代吗?正如陈会昌教授所说:从历史高度看,当代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面貌总的来说是在进步。第一,青少年是时代精神的最紧密的追随者;第二,现在的青少年独立性、自主性明显的增强了;第三,青少年是当前市场经济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探索者和创建者;第四,人格和人性的复归在现代青少年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第五,现代青少年,个性中的创新性也显然比过去的青少年好;第六,现在的青少年其实并不是没有理想、抱负,只不过他们的理想不像我们过去那样远大、空洞;第七,现在的青少年比过去更加外向,更富于激情等等。毫无疑问,为了切实担负起教育的神圣职责,必须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也就是说,每个父母与教师都需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一个勇于承认自己缺陷的人,才是现代人。学高为师,行高为范。父母与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必须为人垂范,否则何以服人?请思考一下:A当孩子向我们问好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向孩子问好了呢?B当孩子来办公室交收齐的作业本时,老师是否说谢谢了呢?C当我们做错了事情,并因此而伤害了孩子,我们是否敢于承认?是否向孩子道歉?D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我们自己是否做到了?当然,尽管有种种不良习惯,成年人毕竟会有不少好习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传统会让我们受益多多。也许,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基础。问题是,我们必须看到,今天的孩子是在信息时代长大的,他们吸吮着改革开放的新鲜乳汁成长。他们身上有许多我们并不一定具备的优点和习惯。因此,我们不能只想着教育孩子,也要向孩子学习,科学的态度是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实践性原则人的责任心是在完成一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它会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扩展而扩展;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通过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一次次行为训练、一次次强化而逐渐养成、稳定下来的。光凭说教,不让学生承担任何工作、不从事任何活动,是不能养成任何责任心的。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对小事的责任心是对大事责任心的基础,抓紧小事不放松,日积月累,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创造承担责任、体验责任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尊重规律,讲究方法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一种责任意识)的养成需要21天。周士渊先生分析,这21天是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责任意识)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肯定不一样。既然这21天是个平均数,那我们用一个月的概念更好记,而且更保险。培养习惯(责任意识)重在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同时,周先生还总结出习惯(责任意识)培养的七个秘决,即:A真正懂得重要性B找出可行性分析C统筹安排,逐一击破D关键前三天,重在一个月E每天前进一点F借东风G坚持不懈,直到成功。责任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步骤心理学家们认为,小学阶段是责任意识培养的最佳期。尽管品德培养应该有多种起步,责任意识的培养也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但从道德行为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在小学生心理学一书中,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责任意识)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责任意识)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林教授提出在小学阶段应具体抓好习惯(责任意识)养成的几个环节,A制定行为规范;B适合年龄特征;C有目的地练习和重复;D善于客观地评估;E逐步培养良好的班风。在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认为:“道德行为习惯(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应注意:A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环境,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B提供良好的榜样;C在有意练习时要明确练习的意义、目的与阶段要求,不间断地坚持下去;D根除坏习惯时要使学生知道坏习惯的害处,加强克服坏习惯的信心,不要轻易地说“不可求药”等泄气话。运用各种具体方法,如活动替代法、铭记警句、利用人为动作延缓坏习惯的出现及合理奖惩等方法来巩固好习惯、抑制坏习惯。那么,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到底有哪些基本的环节和方法呢?可以概括出六大步骤:A认识习惯的重要。B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C进行形象感人的榜样教育。D持之以恒地练习。E及时而科学地评估引导。F逐步培养良好的集体风气。培养好习惯用加法,矫正坏习惯用减法案例:余亮是我校五年级的学生,有个不好的习惯;写作业拖拖拉拉。明明是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的功课,他每天都能写3小时以上。他母亲很伤脑筋。余亮的外公是教师,暑假的时候给余亮补课发现余亮的反应很快,但是不专心,往往写几分钟就起来东走西走,每小时至少五六次以上。就这样,一小时的时间差不多一半用在了闲逛上面,难怪要用那么长时间完成功课。为此,他母亲想出了各种办法,专门抽出时间陪余亮写作业。可是余亮每写几个字必须围着屋子溜达一圈,即使有时候在母亲的强压下不能起身,勉强埋头写作业,可是只要母亲一离开房间,余亮立刻我行我素。再者,母亲不能每天都专门陪读,所以余亮的毛病一直没有改进。分析:余亮写作业,已经长期养成不能专心的习惯,要他写作业时不起来走动实在不容易。儿童的不良行为,若是属于初犯,可以运用忽视、不直接作反应的方法来消弱。但事实上,真正初犯就被注意到的不良行为很少,多数是出现好多次以后才被发觉。这些长期塑造而成为的行为,父母或老师发现、求助的时候,已经相当牢固。可是一般父母或老师往往忽略这项关键因素,恨不得马上改善。因此,会把儿童所要改善的不良行为的标准定得很高、很严格、很硬性,嫉恶如仇,半点也不通融,形成双方对立的尖锐形势。在面临此种情境时,运用区别强化的策略非常有效。区别强化的理论依据是斯金纳的白鼠实验。斯金纳设计了一个类似箱子的装置,在箱子旁边有个杆子。箱内的白鼠如果压下了这杆子,一颗食物就会落入离杆子不远的食物盒内。一只饿鼠在斯金纳的箱内停了许久,仍然没有任何压杆反应的迹象。这时,为了让白鼠有动作,而学会压杆的行动,斯金纳把所期待的行为分为若干个阶段,使白鼠逐步达到各阶段所设定的标准。假如这只白鼠在箱子里活动,许许多多的动作都不是斯金纳所期望的,只有当它的头朝向杆子时,才能符合斯金纳的期望,立即就有颗食物落入食物盒内,这种奖励会强化白鼠向杆子的反应动作,而其他动作相对逐渐减少。下一步要奖励的反应是白鼠更接近杆子,再其次就是碰撞到杆子。就这样逐渐地,最后只有压杆的行为,才会获得食物的奖励。上面的实验就是行为塑造的实验,可以塑造所期望的行为。如果从反面来看这项实验,又引导出另外一个策略-区别强化。当这只白鼠在箱子里活动,开始时,许多许多的动作都不是斯金纳所期望,但只要头朝向杠杆时就可以获得奖励。经过数次后,头朝向杠杆这种行为逐渐增多,其他错误行为慢慢减少。其次降低奖励的范围,要白鼠朝向并移动杠杆,最终出现压杆的行为。同样,对于儿童的偏差行为,其改善之道,并非立即要求儿童改掉,不要出现这种行为,而是采取渐进方式,分阶段逐步要求学生递减不当行为的发生次数,最后减到可以接受、甚至完全没有的情境。这种策略就是区别强化。根据这一策略,我们可以容忍不良行为在某一限度内的次数,如5次,如果不良行为在一定限度内能减少到5次,就予以肯定,以求改进。然后再逐步降低标准,3次、2次逐渐就可以达到目标了。方案:A母亲与余亮约法三章,如果余亮写作业时,每小时能减到3次之内的离座次数,就可以允许看电视,否则就禁止看6点钟的动画片(因为6点钟的动画片对余亮非常有吸引力,是余亮每天的必修项目。)结果第一星期有3天达到标准,三星期以后可以完全做到。B等余亮能完全做到每个小时离座不超过3次的标准时,再把标准依次提高到2次、1次。就这样,3个月以后,余亮终于改掉了写作业拖拉的习惯。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培养好习惯需要用加法,持续21天就会开始养成;矫正坏习惯则需要用递减法,逐步减少不良行为的次数。相信每一个父母和教师只要有爱心和恒心,都可以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完全有希望培养出孩子良好的责任意识。可持续发展原则。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一般要经过被动、主动到自动三个阶段。对发展、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某些责任意识的培养可以从强制性要求开始,但我们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在自我矛盾与冲突中得到提升。如我们可以组织比赛、评优等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一些目标要求,让学生通过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从而形成一个交替上升的过程。同时,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责任意识的要求也应体现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以达到一个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效果。这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的名言,即“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根据这一具体原则,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的发展分成了“五个阶梯”目标,让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发展保持一人循序渐进、持续攀升的态势。目标阶梯之一:对自己负责,培养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目标阶梯之二:对他人负责,尊重与接纳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目标阶梯之三:对集体负责,主动关心爱护集体,珍视集体的荣誉,解决参加集体事务和各项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学会共享,主动为集体发展尽职。目标阶梯之四:对家庭负责, 尊老爱幼,为父母分忧,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营造温馨家庭氛围。目标阶梯之五:对社会、国家和自然负责,勤奋学习,讲爱心与奉献,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爱护环境,宣传环保知识,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步骤制订培养目标1、当前小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从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调查的情况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现在学生责任感缺失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第一,家长的过分呵护。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父母望子成龙,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厚望。注重孩子的智力和身体的投资,不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资巨耗。对孩子放任溺爱、百依百顺。衣食住行,一切包揽。有的父母甚至为了让孩子干点家务浩 、考个好成绩,就用给钱的方法表示鼓励。结果,学习成了为家长而学,干活也成了为钱而干,孩子全然没有体验到这些都是自己应尽的职责。也有的家长生怕孩子累着,在孩子做作业或做家务时“参与意识”特强,甘当孩子的“拐棍”,使孩子失去了“主体意识”。久而久之,必然淡化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责任。第二,学生的负担过重。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观念的问题,学校和家长注重的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现在的学生负担还是过重,学生每天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习题。这种狭隘的、封闭性的教育,使学生无暇关心外面的世界,也没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他们也就不会看到自己在社会、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也就不可能意识到自己应承担的各种角色责任。相反,考个好成绩、考人好学校却使他们对自我更加关注,以我为主、以我为出发的观点使他们终日将目光停留在个人努力、个人奋斗上。对父母、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要求甚高,甚至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时,还常常怨气冲天,而至于自己肩负什么责任,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则很少考虑。第三,受不正常家庭关系的影响。一方面,我们学校地处山区,经济相对落后,据统计,8085的家庭,父母双亲都在外打工,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他们本身的素质较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只知道一味的宠孩子,把他们当作“小皇帝”,养尊处优,散失了责任感;另一方面,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为数不少,不健康的家庭关系,造成了许多孩子畸形的心理,冷漠、孤僻、敌视,责任意识也就无从谈起了。第四,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风气人们所生活的精神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也起着巨大的熏陶作用。担现在学校、家庭、社会在德育目标、内容上缺乏和谐统一。尤其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等都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还相当严重。这种环境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此外,有些父母素质低下,在单位中对工作不负责任,在家里对家人不负责任、对父母不忠不孝等。这种不称职父母的言行举止自然导致孩子胸无大志、光想索取的意念滋长,必将成为不想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平庸之辈。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中,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型人才而奠定基础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2、责任意识培养目标体系的形成见下表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目标四个维度概念内涵具体行为习惯教师行为家长行为自我责任心认真自主学习1、按时到校不迟到2、带齐各学科学习用具3、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4、放学后,做完作业再去玩儿5、按时、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6、独立、认真完成作业7、写完作业认真检查8、有错及时改正9、主动预习、复习,敢于置疑10 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1、指导、教会学生带好学具2、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承认学生差异,宽容、理解学生的不足与过错,课堂中给每个学生创造发言机会4、允许学生作业出错,及时改错后仍然可以评优5、在学习上,看基础看进步,肯定学生的努力6、鼓励学生的多向思维、求异思维1、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要简单朴实)2、督促孩子每天按课程表自己准备学习用具,不包办代替3、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严格执 行4、让孩子专心学习,限时完成作业5、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6、了解孩子学习状况,及时鼓励孩子的努力进步自已的事情自己做1、自己独立睡觉,不用父母陪伴2、自己的事自己做(收拾书包,洗小件衣物、红领巾等)3、 经常整理自己的学具、玩具,用完放回原处4、保持自己的书桌、抽屉整齐5、做事专心,有始有终6、珍惜时间,做事不拖拉7、做错事要勇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8、遇到问题,自己设法独立解决1、保持讲台整洁2、每周抽查学生书桌抽屉卫生3、准时上下课,带齐教具4、上课认真,不擅自离开课堂5、珍惜学生的时间,上课专时专用,不占用其他课时补作业。6、理解、善待犯错误的学生,引导其反思并想出改正方法7、老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纠正自己的过错8、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训练孩子独立睡觉2、要求、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包办代替3、要求、指导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房间或书桌4、不苛求孩子做事完美,相信孩子能逐渐学会、做好5、要求孩子认真做完、做好每一件事6、孩子犯了错误,不打骂;承认错误要鼓励,并耐心讲道理,让他自己承担责任7、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责任心珍爱生命1、积极锻炼身体,做到体育达标、力争成绩优良2、认真做好早操、眼保健操3、讲究个人卫生,包括口腔、用眼卫生4、坐要正、站要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5、穿着整洁得体6、好好吃饭,不挑食,少吃零食7、学习、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的方法1、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2、重视学生体育达标,鼓励体育进步学生3、抓好两操(体操整齐、用力;眼操准确、到位),为学生作好示范4、随时纠正学生不良姿势5、教师穿着整洁得体,注意体态美6、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和社会安全教育1、自己坚持锻炼身体,为孩子作榜样2、关注孩子体育成绩,督促孩子锻炼3、选一项孩子喜爱的体育活动,每日一练,持之以恒4、注意随时纠正孩子不良姿势5、培养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6、经常教给孩子在各种情境下自我保护的方法对他人的责任心心中有他人1、尊敬师长,有礼貌2、关心、孝敬父母,体谅父母辛劳,3、热爱、关心老师。4、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做老师小助手5、守信用,说话算数,对自己的话负责6、爱惜他人东西,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7、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的帮助要表示感谢8、尊重每个同学的人格,不欺负弱小9、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对人宽容、谦让10、体谅他人困难,乐于助人1、尊重、理解、信任学生2、让学生知道老师工作的辛劳3、教育学生孝敬父母4、教师应拒收家长的礼物5、尊重家长,在家长面前要言行得体6、对学生重承诺、守信用7、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关注后进生8、对学生的帮助要表示感谢9、引导学生看到别人的优点,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10、教师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1、关心孝敬老人,为孩子作榜样。2、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业绩,体谅父母辛劳3、注意调节孩子与老师的关系,教育孩子尊敬老师4、经常交流沟通,尊重、理解孩子5、了解孩子与伙伴的关系,正确引导6、赞扬孩子助人为乐的行为7、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引导他自己解决矛盾8、在孩子面前要行为规范,言行一致承担家庭责任1、按时回家,外出打招呼,不让父 母担心2、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3、爱惜东西,懂得节约4、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1、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2、加强与家长联系,及时表扬学生在家的良好表现1、给孩子定一个力所能及的家务岗位2、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3、让孩子理解父母4、教孩子合理消费,懂得节俭对他人的责任心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1、热爱班集体,热爱学校,时刻想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2、关心集体荣誉,遵守集体纪律(课堂纪律、课间纪律)3、认真做好值日4、努力完成集体的任务5、积极参加集体的活动,为集体增光6、自荐当小干部,热心为集体服务7、爱护公物,维护校园、教室卫生1、营造良好班风,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2、在学生中树立关心集体的榜样3、实行小干部轮换制,为每个学生创造承担集体责任的机会4、学生违反集体纪律时,要正确引导集体舆论,给学生创造弥补过失的机会5、教师要融入集体,成为集体中的一员1、关心孩子学校、班级活动2、赞扬孩子关心集体的行为3、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4、鼓励孩子自荐当小干部,为同学们服务5、主动调节孩子与教师、同学的关系讲公德守规则1、热爱祖国,遵守升旗礼仪2、遵守公共秩序3、遵守交通规则4、爱护公共设施1、时刻渗透五爱教育2、以身作则,注意表率作用3、敢于制止不良行为1、 在公共场合要严于律己2、引导孩子关心国家、世界大事3、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作榜样4、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对自然负责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1、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动物2、自觉分类回收废品3、不乱扔废电池4、自觉保护环境卫生1、开展回收、绿化等环保实践活动2、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3、开展校园绿化、美化活动4、开展社会调查活动1、 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关注自然2、 支持孩子参加环保活动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求1、基本步骤6、逐步培养良好的集体风尚,转化为集体行为。3、进行形象感人的榜样教育。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把责任意识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