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_第1页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_第2页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_第3页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_第4页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 六年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学课件 计算器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计算器 课堂练习 1 泰山古树数量统计表 泰山石刻数量统计表 情境导入 返回 红门 中天山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树 3449 527 1640 泰山古树数量统计表 返回 探究新知 你认识计算器吗 小组探究的问题 1 说一说 你对计算器有哪些认识 2 计算器的外部特征 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都有哪些 3 计算器主要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是什么 返回 认识计算器 液晶显示屏 开 关机键 消除键 数字键区 运算符号键 返回 用计算器计算的步骤 返回 红门 中天山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树 3449 527 1640 棵 答 红门 中天山和南天门一共有5616棵古树 5616 与同伴说说你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与步骤 返回 灵岩寺古树的数量是岱庙的几倍 10891 250 与同伴说说你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与步骤 泰山古树数量统计表 返回 用计算器计算的步骤 返回 灵岩寺古树的数量是岱庙的几倍 10891 250 答 灵岩寺古树的数量是岱庙的43 564倍 43 564 用计算器计算 速度快 正确率高 泰山古树数量统计表 返回 不同级运算的两步计算题 应先算高一级的运算 再算低一级的运算 你会用计算器计算3000 128 6吗 128 6 768 3000 768 2232 返回 你会用计算器计算3000 128 6吗 3000 128 6 2232 有些科学计算器会自动先乘除后加减 返回 559 241 721 324 59 84 3123 9 729 362 826 667 234 12 5846 1428 519 1645 865 29 397 4956 用计算器计算 800 347 265 3475 3899 22620 课堂练习 返回 多选几个数试试 你发现了什么 选择的非零自然数是多少 最后的结果就等于多少 878 765 2 470 1756 返回 下面是三个小区8月份的用电情况 45024 63434 131634 返回 用计算器计算时 先用数字键按出第一个数 再按运算符号键 接着按第二个数 最后按等号键得出结果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课本 第5页第3 6题 返回 课后作业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计算器 课堂练习 1 第一组 17 83 125 8 1000 5 第二组 7865 3497 835 23 100 1000 200 11362 19205 下面两组题 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比较合适 试一试 口算比较简捷 用计算器计算比较简捷 要合理地使用计算器 情境导入 返回 109989 119988 129987 139986 9999 11 9999 12 9999 13 9999 14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你能发现什么 得数的前两位数比乘数少1 得数的个位数与乘数的和是20 得数的中间部分都是998 返回 探究新知 不用计算器 求出9999 19的结果 9999 19 18 998 得数的个位数与乘数的和是20 1 返回 先用计算器计算 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 1 11 11 111 111 1111 1111 11111 11111 1 121 12321 1234321 123454321 乘数有2个1 得数正中间的数就是2 乘数有3个1 得数正中间的数就是3 乘数有4个1 得数正中间的数就是4 两边数字对称 返回 不用计算器 求出11111111 11111111的结果 123456787654321 11111111 11111111 返回 算筹 算盘 常用计算器 你知道吗 返回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 每天大约滴18千克的水 这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这样计算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两年 一年按365天计算 要浪费 千克 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 每桶按15千克计算 这些水大约能装 桶 6570 365 18 6570 438 6570 15 438 课堂练习 返回 用计算器计算884 59 12 计算完59 12后 要按 键 ON键只能开机 并不能继续后面的计算 开始下一题前要将输入的全部数据清除 要按AC键 返回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每组的前三道题 再直接写出后面各题的得数 6 9 66 69 666 669 6666 6669 66666 66669 666666 666669 1 9 2 12 9 3 123 9 4 1234 9 5 12345 9 6 123456 9 7 1 2 返回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每组的前三道题 再直接写出后面各题的得数 6 9 66 69 666 669 6666 6669 66666 66669 666666 666669 1 54 4554 445554 44455554 4444555554 444445555554 返回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每组的前三道题 再直接写出后面各题的得数 1 9 2 12 9 3 123 9 4 1234 9 5 12345 9 6 123456 9 7 2 11 111 1111 11111 111111 1111111 返回 用计算器计算时 按键一定要准确 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 在遇到有规律的计算时 先观察规律 再解决问题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课本 第6页第7 8题 返回 课后作业 用字母表示数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用字母表示数 课堂练习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情境导入 返回 节水水龙头2分钟节水多少毫升 3分钟 4分钟 返回 节水水龙头2分钟节水多少毫升 3分钟 4分钟 时间 分钟 2 节水量 毫升 2 10 20 3 3 10 30 4 4 10 40 返回 探究新知 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时间的节水量 每分钟节水 10ml 节水量 10 分钟 返回 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时间的节水量 每分钟节水 10ml 节水量 10 分钟 返回 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时间的节水量 每分钟节水 10ml 节水量 a 10 a分钟 返回 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时间的节水量 每分钟节水 10ml 节水量 t 10 t分钟 返回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 数和字母 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 数通常写在字母的前面 如 a 10写作a 10或10a 返回 m 50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 小明家原来每年的电费是m元 现在每年节省电费50元 节约用电后每年的电费是多少元 想一想 m可以表示哪些数 为什么 返回 当m 900时 现在每年的电费是多少元 m 50 900 50 850 答 现在每年的电费是850元 850就是当m 900时 m 50这个式子的值 m 50叫作含有字母的式子 返回 看图填空 n 3 m 200 课堂练习 返回 填空 m 58 42 y 6 25 返回 速生杨的树径每年大约增长3厘米 1 如果栽种时的树径为5厘米 x年后这棵树的树径是多少厘米 5 3 x 5 3 x 5 3 6 5 18 23 答 当x 6时 这棵树的树径是23厘米 2 当x 6时 这棵树的树径是多少厘米 返回 根据题意填空 大客车每小时行a千米 小汽车每小时比大客车多行20千米 1 a 20表示 2 大客车2小时行的千米数 3 小汽车5小时行的千米数 小汽车的速度 2a 5 a 20 返回 正确写出算式 6 x 3 m 6 n 5 a c 返回 你能说出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思吗 m n 表示1筐香蕉比1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m n 表示1筐香蕉和1筐苹果一共重多少千克 m 4 表示4筐这样的香蕉一共重多少千克 m n 2 表示1筐香蕉和2筐苹果一共重多少千克 m n m n m 4 m n 2 返回 1 字母可以表示一个数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一个数量 2 字母与数字 字母与字母相乘时 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 在省略乘号时 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课本 第9页第1 2 4题 返回 课后作业 用字母表示等量关系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用字母表示数 课堂练习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情境导入 返回 60 2 120 千米 要求已经行驶多少千米 就是求路程 怎样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汽车行驶速度 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个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 速度 时间 路程 答 2个小时行驶了120千米 返回 探究新知 怎样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汽车行驶速度 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 时间 路程 试一试 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把这个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通常用字母s表示路程 v表示速度 t表示时间 你会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s v t 想一想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有哪些好处 返回 由速度 路程 时间 速度 时间 路程 s v t 可知t s v 可知v s t 由时间 路程 速度 通过刚才的学习 我们知道s v t 已知s和v 怎样求t 已知s和t 又怎样求v呢 返回 你能把t 3代入求路程的数量关系式中 并求出它的结果吗 试一试 s v t 答 电动汽车3小时行驶了180千米 180 60 3 如果t 3 电动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返回 s v t 答 电动汽车5小时行驶了300千米 300 60 5 1 如果t 5 电动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返回 t s v 答 需要行4小时 4 240 60 2 如果电动汽车行驶240千米 需要几小时 返回 v s t 答 电动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 55 440 8 3 如果电动汽车8小时行驶440千米 它的速度是多少 返回 填一填 1 黄河大桥全长S米 汽车通过大桥用t分钟 汽车行驶的速度V 2 黄河小浪底发电站平均每台机组每小时发电n千瓦时 m台机组每小时发电w千瓦时 用式子表示w s t mn 课堂练习 返回 根据路程 速度 时间三者的关系 填写下表 60 x x 6 180 b vt 返回 已知每千克苹果a元 填写下表 2 5 8 15 x 如果用c表示总价 a表示单价 x表示数量 那么c ax 返回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 首先根据题意写出数量关系式 然后用字母替换相应的数量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课本 第14页第2 3题 返回 课后作业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公式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用字母表示数 课堂练习 2 如果用C表示周长 用S表示面积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 4 C a 4 情境导入 返回 如果用C表示周长 用S表示面积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 边长 S a a 返回 探究新知 a 4和4 a通常可以写成4 a或4a a a可以写成a a或a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 边长 S a a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 4 C a 4 读作 a的平方 表示2个a相乘 返回 你能用字母表示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长方形的周长 长 宽 2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C S b 2 b 返回 小知识 字母与字母相乘 乘号可以省略不写 或用 表示 如 a b 可以表示为ab或者a b 返回 小知识 数与字母相乘 乘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但一般不用 表示 如 2 a 可以表示为2a 这里数字要写在字母前面 如 2a不要写成a2 返回 小知识 两个相同的字母相乘 可以省略乘号 写成这个字母的平方 如 a a 可以表示为a2 读作 a的平方 返回 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7m 6a ab bx 课堂练习 返回 在里填上 或 1 返回 已知每小时加工a个零件 填写下表 5a 10 ma y a 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返回 一条裙子原价x元 现在减价50元 1 这条裙子现价元 2 原来买3条裙子需要元 3 现在买2条裙子需要元 x 50 3x 2 x 50 返回 连一连 返回 工厂原有水泥a吨 又运来4车 每车b吨 这4车水泥的质量和是原有水泥的一半 1 用含有字母b的式子表示字母a 这些水泥是原有水泥的一半 也就是说a是4b的2倍 a 4b 2 8b 返回 工厂原有水泥a吨 又运来4车 每车b吨 这4车水泥的质量和是原有水泥的一半 2 如果b 5 求工厂原有水泥的质量 答 如果b 5 工厂原有水泥40吨 b 5 a 8b 8 5 40 返回 1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 数字和字母 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 省略乘号时 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2 正方形的周长 面积公式分别用字母表示为 C 4a和S a2 3 长方形的周长 面积公式分别用字母表示为 C 2 a b 和S ab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返回 课本 第14页第5 6 9题 返回 课后作业 加法结合律 交换律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运算律 课堂练习 3 情境导入 返回 一共购进了多少棵树苗 1 要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2 你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返回 探究新知 一共购进了多少棵树苗 56 72 128 28 156 棵 28 答 一共购进了156棵树苗 返回 一共购进了多少棵树苗 72 28 56 56 100 156 棵 答 一共购进了156棵树苗 返回 56 72 28 56 72 28 56 72 28 56 72 28 你能把刚才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156 棵 128 28 56 100 156 棵 返回 一共要购进多少棵花苗 80 88 112 80 88 112 80 88 112 你能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280 棵 168 112 80 200 280 棵 答 一共要购进280棵花苗 80 88 112 返回 观察下面两组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三个数相加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这是不是一个规律呢 能举例验证一下吗 返回 75 23 1036 137 21 7 7 29 29 21 23 5 5 75 137 64 64 1036 b c b c 57 1237 1237 103 103 57 你会用字母表示吗 三个数相加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再与第一个数相加 和不变 这个规律就是加法结合律 返回 39 34 34 391210 790 790 1210 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 这个规律就是加法交换律 加法运算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 可用计算器计算 34 2 2 343470 1210 1210 3470 b b 你发现了什么 36 36 73 73 4680 4680 2000 2000 你会用字母表示吗 返回 12 73 38 160 40 98 27 课堂练习 返回 先计算 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78 354 284 506 432 790 返回 下列算式运用哪些运算律 85 0 0 8547 33 8 47 33 8 94 68 32 94 68 32 75 48 25 75 25 48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返回 1 三个数相加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再加第三个数 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 它们的和不变 这个规律叫作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 a b c a b c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2 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置 它们的和不变 这个规律叫作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为 a b b a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返回 课本 第19页第2 4题 返回 课后作业 运用加法运算律简便计算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运算律 课堂练习 3 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282 63 37 282 63 37 加法结合律 282 100 382 情境导入 返回 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115 132 118 85 115 85 118 132 加法交换律 115 85 118 132 200 250 加法结合律 450 在一个加法算式中 当某些加数可以凑成整十 整百 的数时 运用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来改变连加的运算顺序 可以使计算简便 返回 探究新知 282 63 37 计算下面各题 392 124 76 282 63 37 392 124 76 返回 282 63 37 计算下面各题 219 37 182 282 63 37 282 100 182 282 63 37 282 63 37 返回 计算下面各题 392 124 76 392 124 76 268 76 192 392 200 192 392 124 76 392 124 76 返回 282 63 37 282 63 37 392 124 76 392 124 76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 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即a b c a b c 返回 简便计算478 55 45 478 55 45 478 55 45 478 100 378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 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课堂练习 返回 简便计算115 132 118 85 115 132 118 85 115 85 118 132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115 85 118 132 200 250 450 返回 计算下面各题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 14 186245 180 20 155 545 167 145 487 187 139 61 545 145 167 400 167 233 487 187 139 61 300 200 100 425 14 186 425 200 625 245 155 180 20 400 200 600 返回 刘老师为学校采购了下面的体育用品 一共花了多少钱 66 113 87 34 66 34 113 87 100 200 300 元 答 一共花了300元 返回 2000 416 284 2000 416 284 2000 700 1300 m 答 海拔1300m 返回 在计算加法时 要先观察数据的特点 看一看哪些数据可以凑成整十 整百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课本 第20页第7 8题 返回 课后作业 乘法结合律 交换律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运算律 课堂练习 3 情境导入 返回 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土 想一想 1 要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2 你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返回 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土 购进花土20袋 每袋25包 每包2千克 2 25 50 20 1000 千克 20 答 一共购进了1000千克花土 返回 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土 购进花土20袋 每袋25包 每包2千克 25 20 2 2 500 1000 千克 答 一共购进了1000千克花土 返回 比较两种解答方法 你发现了什么 2 25 20 2 500 1000 千克 你能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2 25 20 2 25 20 2 25 20 50 20 1000 千克 返回 探究新知 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肥 购进化肥10袋 每袋8包 每包5千克 5 8 10 5 8 10 5 8 10 5 8 10 你能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0 千克 40 10 5 80 400 千克 答 一共购进了400千克花肥 返回 观察下面两组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三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 结果相等 这是不是一个规律呢 能举例验证一下吗 返回 6 23 2 46 2 8 8 5 5 2 23 5 5 6 46 25 25 2 80 2300 2300 690 690 80 你会用字母表示吗 三个数相乘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 再与第三个数相乘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再与第一个数相乘 积不变 这个规律就是乘法结合律 b c b c 返回 加法有交换律 b b 乘法运算中还有其他规律吗 b b 乘法有交换律吗 返回 9 8 8 9 23 7 7 23 600 15 15 600 72 72 161 161 9000 9000 你会用字母表示吗 两个数相乘 交换因数的位置 积不变 这个规律叫作乘法交换律 b b 返回 说一说 下面各题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 125 7 8 125 8 7 乘法结合律 1 4 15 3 4 15 3 2 3 4 5 6 3 4 5 6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堂练习 返回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b 43 12 25 4 4 7 返回 网络链接 返回 1 三个数相乘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 积不变 这个规律叫作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 a b c a b c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2 两个数相乘 交换它们的位置 积不变 这叫作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 b b a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返回 课本 第14页第5 6 9题 返回 课后作业 运用乘法结合律 交换律简便计算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运算律 课堂练习 3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也能使运算简便吗 125 7 8 125 8 7 乘法交换律 1000 7 7000 情境导入 返回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也能使运算简便吗 125 7 8 7 125 8 在计算连乘算式时 当某些因数相乘可以凑成整十 整百 整千 的数时 运用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改变连乘的运算顺序 可以使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7 1000 7000 返回 探究新知 120 4 5 计算下面各题 120 4 5 900 18 5 900 18 5 返回 120 4 5 计算下面各题 120 4 5 30 5 6 120 20 6 120 4 5 120 4 5 返回 900 18 5 计算下面各题 900 18 5 50 5 10 900 90 10 900 18 5 900 18 5 返回 120 4 5 120 4 5 900 18 5 900 18 5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 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乘积 用字母表示为a b c a b c 返回 25 32 125 计算下面各题 25 4 8 125 25 4 8 125 100000 100 1000 125 50 8 4 125 8 50 4 200000 1000 200 返回 1400 28 计算下面各题 1400 7 4 1400 7 4 50 200 4 1200 8 5 1200 8 5 30 1200 40 返回 50 2 7 100 7 700 m 这个游泳池长50m 他每次游多少米 答 他每次游700米 50 7 2 课堂练习 返回 学校一共需要购进多少套双人课桌椅 25 7 4 答 学校一共需要购进700套双人课桌椅 25 4 7 100 7 700 套 返回 125 6 8 125 8 6 1000 6 6000 本 答 这个图书馆一共有6000本书 返回 1 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2 在运用运算律计算时 要注意凑整 例如 2和5 4和25 8和125等 如果它们出现了 一定要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课本 第25页第9 10题 返回 课后作业 乘法分配律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运算律 课堂练习 3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情境导入 返回 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 想一想 1 要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2 你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返回 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 12 8 180 棵 20 先求每行有多少棵花 再求9行一共有多少棵花 9 9 答 芍药和牡丹一共180棵 12棵 9行 8棵 返回 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 先分别求出芍药和牡丹的棵数 再求一共有多少棵花 8 9 12 9 72 棵 180 108 答 芍药和牡丹一共180棵 12棵 9行 8棵 返回 比较两种解答方法 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12 9 8 9 12 8 9 返回 探究新知 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15 10 8 15 8 10 8 120 80 200 平方米 25 8 200 平方米 答 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200平方米 15 8 10 8 15 10 8 你能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返回 观察下面两组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再相加 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返回 乘法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吗 12 8 9 12 9 8 9 15 10 8 15 8 10 8 c b c b c 返回 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56 19 28 56 19 28 32 7 3 32 7 32 3 64 64 36 64 64 36 64 返回 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17 3 117 7 117 3 7 24 5 12 24 17 36 4 6 36 6 4 4 a a 5 4 5 a 课堂练习 返回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103 12 100 3 12 100 12 3 12 1200 36 1236 20 55 20 50 5 20 50 20 5 1000 100 1100 返回 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运动服 花了多少钱 120 60 7200 元 答 李阿姨花了7200元钱 75 45 60 返回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 可以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 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用字母表示 a b c a c b c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课本 第29页第1 3题 返回 课后作业 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运算律 课堂练习 3 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运算简便吗 135 6 65 6 135 65 6 200 6 1200 12 105 12 100 12 5 1200 60 1260 12 100 5 情境导入 返回 12 8 5 12 8 12 5 40 4 2540 25 4 25 计算下面各题 返回 探究新知 12 8 5 12 8 12 5 计算下面各题 12 3 36 96 60 36 12 8 5 12 8 12 5 返回 40 4 2540 25 4 25 计算下面各题 36 25 900 1000 100 900 40 4 25 40 25 4 25 返回 12 8 5 12 8 12 5 40 4 25 40 25 4 25 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 可以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 再把所得的积相减 用字母表示为 a b c a c b c 返回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6 67 56 33 25 11 40 56 67 33 56 100 5600 25 40 11 40 1000 440 1440 264 8 8 36 85 199 85 264 36 8 300 8 2400 85 199 1 85 200 17000 课堂练习 返回 两车分别从北京和上海同时相向开出 约7小时相遇 北京和上海相距多少千米 105 7 95 7 105 95 7 200 7 1400 千米 答 北京和上海相距1400千米 返回 下表是济南汽车总站发往烟台的客车情况 每天从济南汽车总站发往烟台的旅客共有多少人 32 12 18 12 32 18 12 50 12 600 人 答 每天从济南汽车总站发往烟台的旅客共有600人 返回 李大爷家有一块菜地 如右图 这块菜地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9 21 19 9 40 360 m2 答 这块菜地的面积有360m2 9 21 9 19 返回 20 8 5 20 13 260 元 答 一共花了260元钱 20 8 20 5 1 一共花了多少钱 返回 2 买2B铅笔比买HB铅笔多花了多少钱 20 8 5 20 3 60 元 答 买2B铅笔比买HB铅笔多花了60元钱 20 8 20 5 返回 1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 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 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 a b c a c b c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2 两个数相乘 如果有接近整百的数 可将其转化成整百数加 减一个数的形式 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可使计算简便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返回 课本 第30页第8 10题 返回 课后作业 三角形的认识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认识多边形 课堂练习 4 情境导入 返回 小组活动要求 2 动手拉一拉 看看有什么发现 1 打开学具袋 用里面的材料拼插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书架 自行车架 篮球架及塔吊上的支架等 为什么设计成三角形的 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 返回 探究新知 书架 自行车架 篮球架及塔吊上的支架等 为什么设计成三角形的 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返回 你认识计算器吗 小组探究的问题 1 说一说 你对计算器有哪些认识 2 计算器的外部特征 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都有哪些 3 计算器主要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是什么 返回 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返回 认识三角形 返回 认识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思考 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返回 底 高 顶点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 顶点和垂足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 这条对边叫作三角形的底 返回 你能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吗 顶点 底 高 返回 你能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吗 顶点 底 高 直角三角形 返回 你能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吗 底 高 顶点 返回 你能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吗 顶点 底 高 返回 哪种篱笆更牢固 为什么 三角形的篱笆更牢固 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课堂练习 返回 凳子太摇晃了 怎样加固它呢 在凳子腿上斜着钉一根木条 形成一个三角形 凳子就稳当了 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返回 分别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返回 1 三角形的组成 三角形由3条边 3个角和3个顶点组成 2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 从三角形的3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 就是三角形的高 每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课本 第35页第2题 返回 课后作业 三角形的分类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认识多边形 课堂练习 4 生活中的三角形种类很多 情境导入 返回 你能把三角形分类吗 思考 1 按什么标准来分 2 哪几个三角形是一类 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返回 有直角的 没有直角的 按角分类 返回 探究新知 按角分类 有一个角是直角 三个角都是锐角 有一个角是钝角 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返回 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返回 三条边都相等 按边分类 三条边不都相等 返回 按边分类 三条边相等 两条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正三角形 三条边都不相等 返回 底角 等腰三角形 腰 腰 底边 顶角 底角 等腰三角形两条腰相等 两个底角也相等 返回 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 三个角也相等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返回 三角形按边分类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返回 判断 1 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2 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 3 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4 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返回 你能在点子图上画出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吗 课堂练习 返回 猜一猜 被笑脸遮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返回 1 三角形按角分类 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类 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2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返回 课本 第36页第8 9题 返回 课后作业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认识多边形 课堂练习 4 情境导入 返回 返回 任意的3根小棒 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1 从4根小棒中 任意选取3根 试着围成三角形 2 将探究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探索活动要求 返回 探究新知 1 3 2 4 3cm 5cm 6cm 2cm 5cm 6cm 2cm 3cm 6cm 2cm 3cm 5cm 返回 两根小棒长度的和与第三根小棒一样长时 摆不成一个三角形 返回 想一想 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 与同伴说一说 返回 算一算 比一比 能摆成三角形的3根小棒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单位 厘米 3 65 3 56 5 63 2 56 2 65 5 62 返回 观察围不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 你发现了什么 2 36 2 63 3 62 2 35 2 53 5 32 返回 操作要求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画一画 量一量 算一算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每人画一个三角形 量出三边的长度 算一算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结论 返回 b c b c c b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吗 b c 返回 每组中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较短的两条边的和 大于第三条边就能组成三角形 课堂练习 返回 再拿一根几分米 取整分米 长的木条就可以钉成三角形 8 12 所以 第三条边的长度要大于4 小于20 根据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关系 8 12 答 再拿一根长大于4dm 小于20dm的木条就可以钉成三角形 返回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课本 第39页第2题 返回 课后作业 三角形的内角和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认识多边形 课堂练习 4 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指这3个内角的度数之和 三角形的内角是指三角形内部的角 情境导入 返回 30 60 90 45 90 45 每个三角尺的内角度数之和都是180 你知道三角尺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吗 返回 拼成的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 内角和怎么还是180 返回 探究新知 1 每人选择一种三角形 量一量每个内角的度数 2 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3 填好记录单 小组合作要求 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返回 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 实际上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就是180 只是因为测量有误差 大小 形状不同的三角形 它们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 左右 返回 有什么方法能验证你们的想法 说一说 做一做 平角 返回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有什么方法能验证你们的想法 说一说 做一做 返回 填空题 1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60 则另一个锐角是 3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20 它的一个底角是 180 30 90 60 30 180 120 2 30 30 返回 在下图中 其中 1 140 3 25 求 2的度数 180 140 25 15 课堂练习 返回 这有一条红领巾 它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 其中 1 110 请计算出 2 3 180 110 2 35 35 35 返回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你能推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吗 返回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课本 第39页第3 4 5题 返回 课后作业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认识多边形 课堂练习 4 衣架是什么形状的 它有哪些特征 情境导入 返回 衣架是平行四边形的 想一想 生活中哪里还有平行四边形 返回 探究新知 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平行四边形 返回 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 边的特征 这组对边平行 返回 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 边的特征 这组对边也平行 返回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这组对边相等 13cm 13cm 返回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这组对边也相等 9 5cm 9 5cm 返回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这两个对角相等 115 115 返回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这两个对角也相等 65 65 返回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特征的探究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返回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 叫作平行四边形的高 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怎样画呢 底 高 返回 平行四边形有多少条高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有无数条 同一底上的高都相等 底 返回 画出下面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 底 底 底 课堂练习 返回 选择 图中相对应的底和高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B D 返回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126cm 一边的长为16cm 另外三边的长分别是 16cm 47cm 47cm 返回 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2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作平行四边形的高 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课本 第43页第1题 返回 课后作业 梯形的认识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认识多边形 课堂练习 4 情境导入 返回 画架是梯形 想一想 生活中哪里还有梯形 返回 探究新知 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梯形 返回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研究经验 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梯形的特征 梯形有哪些特征 我们从边和角来研究梯形的特征 返回 梯形也是一个四边形 有4个角 对角不相等 这组对边明显不平行 梯形特征的探究 返回 梯形特征的探究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返回 梯形特征的探究 梯形的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返回 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上底 下底b 腰 腰 返回 什么是梯形的高 怎样画呢 从梯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 叫作梯形的高 上下相对的两条边分别叫作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上底 下底 高 返回 怎样画梯形的高呢 下底 高 h b 上底 腰 腰 返回 梯形有多少条高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有无数条 所有的高都相等 返回 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返回 按图形要求填空 4 直角梯形有 2 梯形有 3 等腰梯形有 1 平行四边形有 返回 课堂练习 量出每个梯形的上底 下底和高 2 1cm 2cm 3 2cm 1cm 2 1cm 2cm 2 1cm 1cm 1cm 返回 如下图 摆一个三角形需3根火柴棒 摆2个 3个 4个呢 继续摆下去 你有什么发现 5 7 9 11 火柴棒的根数和三角形的个数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要摆的三角形的个数 2 1 需要火柴棒的根数 a 2a 1 返回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作等腰梯形 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作梯形的高 梯形有无数条高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课本 第44页第4 5题 返回 课后作业 图形的密铺 情境导入 活动探究 拓展延伸 课外活动 认识多边形 4 情境导入 返回 观察图片 有哪些特点 返回 活动探究 你知道什么叫密铺吗 用形状 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 彼此之间不留空隙 不重叠地铺成一片 就是平面图形的密铺 返回 密铺的特点 1 用一种或几种完全相同的图形进行拼接 2 拼接处不留空隙 不重叠 3 能连续铺成一片 返回 用下面的图形可以密铺吗 一起动手试一试吧 返回 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可以密铺 返回 正六边形可以密铺 正六边形 返回 正八边形 正八边形不可以密铺 返回 1 2 3 180 1 2 3 4 360 1 2 3 4 360 小组合作 分别计算这三种图形内角的内角和 返回 小组合作 分别计算这三种图形一个内角的度数 探究密铺的奥秘 等边三角形 每个角的度数都是60 正六边形 6 2 180 6 120 正八边形 8 2 180 8 135 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能成为一个周角 即360 则这几个多边形可以进行平面密铺 否则 不能进行密铺 多边形的内角和 n 2 180 拓展延伸 返回 下面哪些图形可以密铺 返回 下面哪些图形可以密铺 返回 欣赏美丽的图案吧 返回 探究正五边形是不是密铺图形 返回 课外活动 小数的意义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堂练习 5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南美洲的蜂鸟 体长只有0 05米 它的蛋重0 46克 信天翁的蛋重0 365千克 翅膀最长达3 6米 是世界上翅膀最长的鸟 情境导入 返回 蜂鸟体长0 05米 0 05表示什么 1 用小数表示就是0 1 1张正方形的纸片 平均分成10份 返回 探究新知 蜂鸟体长0 05米 0 05表示什么 用小数表示就是0 01 1张正方形的纸片 平均分成100份 1 返回 蜂鸟体长0 05米 0 05表示什么 0 05由5个0 01组成 返回 蜂鸟体长0 05米 0 05表示什么 0 05由5个0 01组成 返回 蜂鸟体长0 05米 0 05表示什么 0 05由5个0 01组成 返回 信天翁的蛋重0 365千克 0 365表示什么 0 1 0 01 0 001 1 返回 信天翁的蛋重0 365千克 0 365表示什么 0 365由365个0 001组成 想一想 0 3659表示什么呢 返回 1 1 0 1 0 05 0 365 像0 1 0 05 0 365 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 百分之几 千分之几 的数 叫作小数 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记作0 1 0 01 0 001 0 1 0 01 0 001 计数单位 返回 填一填 10 1 0 6是把整体 1 平均分成 份 表示这样的 份 2 0 57是把整体 1 平均分成 份 表示这样的 份 3 0 268是把整体 1 平均分成 份 表示这样的 份 6 100 57 1000 268 课堂练习 返回 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下图的阴影部分 0 3 310 0 46 46100 0 228 2281000 返回 照样子填一填 0 05 5100 0 085 851000 返回 像0 1 0 05 0 365 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 百分之几 千分之几 的数 叫作小数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记作0 1 0 01 0 001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返回 课本 第52页第4 7题 返回 课后作业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堂练习 5 说说小数的计数单位 进率 数位是怎样的 0 05 12 87 0 365 1 65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情境导入 返回 说说小数的计数单位 进率 数位是怎样的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分别写作0 1 0 01 0 001 同整数一样 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返回 探究新知 小数点 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个位 十位 百位 千位 万位 数位 计数单位 一 个 十 百 千 万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数位顺序表 返回 在0 365中 各数位上的数是几 分别表示什么 0 3 6 5 十分位上是3 表示3个110 也就是3个0 1 千分位上是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