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方剂量再考作者:董尚朴提要:本文依据史料记载,较详细地考证了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古方剂量,并就当前有关此问题的主要论点谈了作者的看法。文章指出,伤寒杂病论成书年代汉末魏初的度量衡,较新莽时期有所增大,1两约合15.6克,1升约合200毫升。而晋代矫枉过正,剂量明显偏小。关键词:古方剂量重量容量考证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12期发表柯雪帆等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药物剂量问题(以下简称“柯文”),指出东汉1斤应折合250克,1两折合约15.6克,1升合200毫升,较为合理,但论证似有不妥之处。后王伊明在贵刊1986年第2期撰文为古方权量正本清源(以下简称“王文”),认为古药秤每两合1克左右,最大不超过1.6克,古药升每升合8毫升左右,最大不超过10.4毫升。继尔贵刊1986年第6期刊登顾铭印的也谈古方权量,以仲景方为例,指出王文的严重不合理,惜未究所以。笔者对此问题多所留意,现陈管见,兼谈对柯文、王文的看法。欢迎讨论,以期古方剂量大白于今。一一般说来,1840年以前的医方概称古方,但涉及剂量探讨,“古”就应有确指。从现存可信史料及文物来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不仅首次较完全地采用度量衡表示方剂构成,而且集汉前医方之大成,疗效肯定,成为方书之祖。所以古方剂量,当指仲景方剂量。医界一般认为此二书为汉末建安纪年以后张仲景所做,晋王叔和整理。宋向元、万方等考证出王叔和为魏太医令,师事仲景,亲撰二书内容。由此,考证出汉末至魏的度量衡状况,就可解决古方剂量问题。我国的度量衡制度在新莽时期进行了一次整顿,即魏书律历志所谓“王莽世,征天下通钟律之士,刘歆总而条奏之,最为赅博,故班固取以为志”。班固所著汉书律历志云:“度者,分、寸、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以子谷矩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权者,铢、两、斤、钧、石也,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量,十六两为斤。”汉末至魏,度量衡有所增大。魏书、晋书的律历志记载了晋武帝泰始九年中书监荀勖校出“后汉(东汉)至魏尺长古尺四分有余”的事实。魏末景元四年刘徽注九章算术指出“王莽时刘歆斛尺弱于今尺四分五氂”、“王莽铜斛,于今斛为九斗七升四合有奇”的事实。后荀勖虽制新尺,但“唯以调音律,至于人间,未甚流布,与魏尺略相依准”。所以才有晋书记载的晋元康中“裴頠以为医方人命之急,而称量不与古同,为害特重”,“遂失神农岐伯之正”,要求“改制权衡”,但“不见省”。显然,此所谓“古”最晚是指新莽时期。汉末至魏的权衡增大了多少呢?惜后汉书语焉未详,我们来推证一下。重量方面,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一书中依新莽嘉量(标准量器)推算1斤合222.73克,若依汉书食货志所载“黄金方寸重1斤”和现存新莽货尺1尺合今0.231米,及黄金比重每立方厘米重19.32克,可以得出新莽1斤约为235克(现存汉权,最轻为1斤合235.8克,可能为此期之物)。而现存与张仲景同时代的东汉后期“光和大司农铜权”约合每斤250克,每两约合15.6克,比新莽每斤至少增重15克左右,每两增重1克弱。容量方面,现存商鞅铜方升、新莽嘉量、西汉初年的“尚方半”、东汉早期的“永平大司农铜合”均合每升200毫升,东汉中期的“元初大司农铜斗”合每升197毫升,而后期的“光和大司农铜斛”合每升204毫升,比新莽增容4毫升。柯文在列举这些量器时认为差别“很可能是当时铸造技术上的原因”,“不十分准确”,恐非如此。依刘徽所云“王莽铜斛,于今斛为九斗七升四合有奇”,则至少魏斛每升比新莽增容5毫升。这种差别证实了东汉后期至魏度量衡增大的事实。古代度量衡考证,当然以现存当时文物直接核算为最确。故可以用“光和”衡器、量器直接核算得出,仲景之方的剂量约为1两合今 15.6克,1升合今204毫升(或概取200毫升)。验之临床,这样取量药与水、药与药的比例适当,单味药一次服用量与目前常用量近似、略高(柯文也具体举例说明了这一点)。为讨论方便,将晋唐医方剂量略述如次:陶弘景在南齐末(公元502年)著神农本草经集注时指出:“古秤唯有铢两而无分名,今则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成一两,十六两为一斤,虽有子谷秬黍之制,从来均之已久,正尔依此用之,药升合方寸,作上径一寸,下径六分,深八分,内(纳)散药勿案(按)抑,正尔微动令平调耳,而今人分药多不复用此。”表明大约在晋末至南北朝时期药物权量增加了分制,即四分之一两。推算可知,其1两为新莽1/10两,为汉末至魏1/10两弱。隋代,据隋书律历志“开皇以古斗三升为一升,古秤三斤为一斤,大业中依复古制”看出,大业纪年以前1两合新莽3两,大业以后与新莽同,略弱于汉末。唐初显庆四年,苏敬新修本草云:“古秤皆复,今南秤是也。晋秤始,后汉末以来,分一斤为二斤,一两为二两耳。金银丝绵,并与药同,无轻重矣。古方唯有仲景而已涉今秤,若用古秤做汤,则水为殊少,故知非复,悉用今者耳。”这里苏敬搞错了。把“后汉末以来”的所谓“古秤”一斤为二斤的“晋秤”,远小于大业后、苏敬时用的、同于新莽的“今秤”,汉末至魏权量较新莽略增而远不到一倍。因而仲景之方用“今秤”比较接近,比“今秤”增大二倍,水当然“殊少”。所以,说仲景“非复”“已涉今秤”是错误的。至唐玄宗时,大唐六典重申了同于新莽的“汤药”权衡。二柯文论证了根据临床常用量估计、根据某种药物测比重推算的不合理性及根据古代货币和嘉量推算的不精确性,主张用古代衡器、量器直接核算,这无疑正确。但认为仲景采用的是新莽制定的、东汉承用的、而不是汉末增大的度量衡,因而错误地解释上引新修本草的文字并同意“古方唯有仲景而已涉今秤”,是显然的失误。那样的话,仲景方当用新莽权量,即1斤222.73235克左右,但柯文却用东汉后期1斤合250克的“光和大司农铜权”来核算得出合理结果,可谓歪打正着了。此外,柯文在分析结论“符合医药科学实际情况”时认为仲景方药味少药量大,现在处方药味多药量小,总量相近。笔者认为,药味药量的变化,是方剂学实际发展的问题,不是结论是否合理的理由。再者临床实际也不断变化,即是总量不等,古方剂量是多少还是多少。三王文以上引神农本草经集注的文字为依据得出的结论,为南齐权量,非汉末权量,是以末为本、以流为源了。但可以从理论上佐证汉末1两合15.6克的正确性。概王氏亲自做实验所取京郊产黍子较饱满者,正合许慎说文所言秬黍体大,那么新莽秬黍中者240粒称量应弱于王氏称得的1.51.6克,而新莽1两为2400粒,是陶弘景1两的10倍,即新莽1两应弱于1516克,随汉末的增大,则1两约合1516克为合理。药升问题,据隋书律历志记载,南北朝尺度相当混乱,究竟取多大,现难以定夺。而且陶弘景明言是量取散药的,未必量取入剂药物和水。更何况当时已很少使用,在医药史上未产生多大影响,用来探讨古方剂量就意义不大了。至于日本医家所用药量,历来比我国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考证的不是汉末度量衡。王文就陶弘景所云“金银丝绵并与药用,无轻重矣”提出的“药秤”,是南北朝的事情,上引新修本草的文字也追忆到这点,但不能随意上推至汉代。王文还谈到有人就“汉代黄金知多少”的问题提出汉代有金秤1两合1.02克,令人难以苟同。若依之,1斤黄金重16.32克,按比重每立方厘米19.32克,比照“黄金方寸重1斤”,则1寸不足1厘米,我们还没见到过这样的记载。以成书东汉的九章算术例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考试复习要点:(道路工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二
- 安宁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考题及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韶关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2025 年小升初北京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广东江门2025-2026学年高二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 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第十六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八年级数学试题(含部分答案)
- 南京管道安装合同范本
- 铺面设备转让合同范本
- 贷款用进货合同范本
- 车位无偿使用补充协议书范本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2012年版)
- 保险公司与定点医院合作协议书(2篇)
- 数学七年级上册《合并同类项》说课-课件
- Magic Tree House 神奇树屋词汇大全
- 四川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表
- 广东省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七校2025届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县乡教师选调进城考试《教育学》题库及完整答案(全优)
- 教师工作法律风险防范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渭南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 企业后勤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