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演变.ppt_第1页
中国汉字演变.ppt_第2页
中国汉字演变.ppt_第3页
中国汉字演变.ppt_第4页
中国汉字演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汉字演变 指导老师 唐朝阳小组成员 陈世船 吴晓林张伟玲 谭芳艳饶军一 石叶茜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中国汉字的发展与演变 行书 草书 甲骨文是商朝 约公元前17世纪 公元前11世纪 的文化产物 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 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 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 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 整整100年了 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 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 故又称殷墟文字 因所刻多为卜辞 故又称贞卜文字 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 已识2000余字 公认千余字 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 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甲骨文 甲骨文大家猜猜看 原来是十二生肖 大篆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 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图为秦始皇 刻有秦国文字 大篆的石鼓 小篆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秦代的统一文字 小篆 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 奠定了汉字 方块形 的基础 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 峄山刻石 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 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 秦始皇灭六国 统一华夏 其疆域广而国事多 文书日繁 甚感原有文字繁杂 不便应用 加之 原有秦 楚 齐 燕 赵 魏 韩七国 书不同文 写法各异 亦亟待统一 乃命臣工创新体文字 小篆较之大篆 形体笔画均已省简 而字数日增 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 从古文到大篆 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 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占有重要地位 隶书 隶书 是小篆的简便写法 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 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图为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 监狱里造出的汉字 隶书 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 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 从无角变成有角 一般人认为隶书是指有波磔的 磔 用笔向右下斜 一横一捺都拖着像刻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 这只是其中的一种 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 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 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 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 八分 而言 隶书 隶书 始为秦朝程邈所作 程邈本为秦朝县之狱吏 因得罪于秦始皇而被投入云阳狱中 他在狱中苦心覃思十年 损益小篆 作隶书三千字 上之始皇 始皇采纳用之 遂拜其为御史 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 政务多端 文书日繁 记录事务单用小篆已深感不便 迫切需要一种比小篆更为省简 规范的文字 以便于书写和镌刻 由于当时改简小篆为社会亟需 势在必行 致使隶书这一比小篆规范得多的新的字体应运而生 得以面世 楷书 楷书 又名真书 正书 今隶 如欧阳询 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 包含了古隶之方正 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 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 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 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 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 性格之异 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 中国东汉 25 220 末年 一种新的汉字字体 楷书出现了 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 汉字字体的楷模 楷书 草书 草书 又称破草 今草 由篆书 八分 章草 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 草书本于章草 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 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 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 今草 即通常人们习称的 一笔书 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 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 流畅之感 草书主要有章草 今草和狂草3种 图为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今草 是东汉 25 220 人张芝所创 图为张芝写的草书 草书 狂草 是唐代 618 907 人张旭所创 狂草 极难辨认 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图为 张旭狂草图 草书展示 明宋璲覆岳翁札 明张弼草书 论书 清蒲华草书轴 行书 行书 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 运笔自由的一种书 字 体 行书不同于隶 楷 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 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王羲之所书的 兰亭集序 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图为 兰亭集序 的唐人摹本 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 魏晋 220 420年 时开始流行 图为最擅长写行书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後 为适应印刷 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 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 出现了横平竖直 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 宋体 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宋朝 定型于明朝 故日本人称其为 明朝体 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 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 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电脑字体 随看文化事业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 在西方文字体的影响下 又出现了黑体 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 如海报 体 综艺体 勘亭流 少女字体等 及更多的宋体之变形 如仿宋 扁宋等 并将各类汉字电脑化 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总结 通过研究中国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