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工作规范(试行).doc_第1页
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工作规范(试行).doc_第2页
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工作规范(试行).doc_第3页
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工作规范(试行).doc_第4页
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工作规范(试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工作规范(试行)第一章 总 则为规范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管理工作,提高渔政执法工作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专属经济区的正常渔业生产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管理规定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工作规范。本规范所称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是指我国渔政执法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组织渔政船对在我国专属经济区从事渔业生产和生物资源调查等渔业活动的我国和外国船舶、人员,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的执法行为。凡参加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的渔政机构、渔政船及工作人员,均须遵守本规范。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工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主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中国渔政指挥中心负责全国专属经济区渔政年度巡航计划的审核下达、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各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海区局)负责制定本海区专属经济区渔政年度巡航计划,报经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审核下达后组织实施;定期统计、总结本海区渔政巡航情况,并报中国渔政指挥中心。沿海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和海区局下达的任务,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本省(区、市)渔政船按要求执行任务;定期统计、总结本省(区、市)渔政船参加巡航情况,并报所在海区局。巡航渔政船所属的渔政机构负责组织、监督、指导渔政船开展渔政巡航工作,提供后勤和安全保障,按要求做好渔政巡航资料的填写、统计、总结及报送工作。第二章 任务制定和下达一、年度计划的制定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计划按年度进行编制和实施,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巡航年度。(一)计划制定的程序1、各海区局根据本海区的海上渔政管理重点和渔政船情况,于11月15日前提出下一年度的巡航计划,填写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计划表和专属经济区巡航渔政船情况表,报送中国渔政指挥中心。2、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对各海区报送的年度巡航计划进行审核,并于每年的12月31日前下达到各海区局。(二)计划制定的要求1、突出专属经济区渔政管理的工作重点,完成每年的执行双边渔业协定、涉外渔业执法、伏季休渔管理、查处海洋非法捕捞等工作任务。2、航次任务原则上由海区局的渔政船承担。海区局渔政船不足时,可根据规定抽调地方渔政船承担。3、保障联合行动和专项行动的巡航力量及效果。4、一般情况下,参照上年度的巡航经费规模安排航次任务。二、航次任务的填写和下达(一)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任务通知书的填写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任务通知书是开展航次巡航任务的依据,每航次每船填写一张。填写工作由海区局负责,要求为:1、主送单位执行本航次任务的渔政船所属的渔政机构全称。2、编号 专巡号:指本海区年度内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的航次序号。如:南专巡20079号,“南”代表南海区,“2007”代表2007年,“9号”代表2007年度的第9航次巡航。联合行动或专项行动中一个航次可能有多艘渔政船参加。任务编号:指执行本航次任务的渔政船在当年度所有巡航渔政船中的出航序号,按当年度本海区所有参加巡航渔政船累计排序,如“016号”,为第16艘次。3、渔政船船名号执行当次任务的渔政船船名号。4、巡航时间渔政船从巡航任务开始执行至任务完成的具体时间段。5、巡航范围本航次任务的具体巡航海域,采取“巡航海域(如我国专属经济区、中日协定水域、中韩暂定措施水域、中越北部湾共同渔区等)+重点巡航渔区(如116、117渔区)或经纬度(如北纬35度线以北的我国专属经济区)”的方式将巡航海域表述清楚。6、基本任务按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管理规定确定的主要任务填写,各航次的基本任务相同。7、重点任务按执行航次任务的实际情况填写,如检查协定水域专项捕捞许可证、查处违反伏休制度的渔船和渔业辅助船等。填写时应突出重点,尽量细化,具体明确。8、注意事项根据执行航次任务的实际需要填写,一般包括:(1)巡航观察记录的具体要求;(2)处理违规案件的具体要求,包括处理依据、对象和标准等;(3)请示报告的具体要求,包括对特殊、突发事件的请示、报告;(4)船舶安全的具体要求,包括航行安全、执法安全等;(5)通讯联络的具体要求,包括通讯方式、频率、频道、时间等。(二)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任务通知书的下达1、下达单位由各海区局根据中国渔政指挥中心下达的年度巡航计划下达。2、下达时间在巡航任务开始执行的7个工作日前下达,特殊紧急任务根据实际需要随时下达。3、下达方式任务通知书经海区局主管领导审核,加盖海区局公章后正式下达。4、下达确认海区局发出任务通知书后,应及时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向接收单位咨询确认,确保执行任务的渔政机构收到该任务通知书。执行任务的渔政机构自接到任务通知书起,视为正式接受巡航任务。若因故不能执行该航次巡航任务,须按规定在接到任务通知书后的24小时内向海区局报告。5、抄送单位任务通知书抄送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和执行任务的渔政船所属的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第三章 备 航执行任务的渔政机构和渔政船接受任务后,应及时做好人员配置、设备检修、物资补给及出航动员等准备工作,确保渔政船按时出航,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一、人员配置(一)人员配备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渔业船舶舶员考试发证规则的有关规定,配齐职务船员,按有关规定配齐普通船员。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行政执法船舶管理办法和巡航任务的实际需要,配置两名以上渔业行政执法人员。3、执行特殊任务的,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相关人员。(二)出航动员1、陆地:渔政船所属渔政机构接到航次任务后,主管领导及时组织后勤保障、安全、执法、通讯等部门负责人及船上有关人员召开出航会,通报任务情况,明确任务要求,确定职责分工。2、船上:渔政船出航前,船长组织全船人员召开出航会,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在会上宣读任务书,船上带队领导或船长、政工人员进行动员,传达上级指示,作出具体要求,明确岗位职责,强调巡航纪律和注意事项等。根据工作需要,成立登临领导小组和若干个登临工作小组,明确具体人员和分工。(三)制定方案根据航次任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渔政船航行线路、行动方案和相关应急预案。二、设备检修接到航次任务通知书后,船长应在出航前2天召集轮机长等人员对渔政船进行检修,确保检修后所有设备达到适航状态。需要进行适航检修的主要设备包括:(一)机电设备1、动力系统:包括主机、可调桨等。2、船舶电站及其控制系统:包括发电机、主配电板、集控台、驾控台、蓄电池冲放电板、主推中央控制箱、各种组合起动柜等。3、辅助机械设备:包括各种泵浦、风机、侧推、减摇鳍、舵机、吊机、锚机、绞缆机、制冷系统、空压机、分油机、渔政艇、中央空调等。(二)航海设备包括操舵仪、雷达、电罗经、磁罗经、GPS系统、测速仪、测深仪、航行灯、信号灯、汽笛等。(三)通信设备包括单边带电台、甚高频无线电话、超短波对讲机、船舶船位监测设备(C站)、卫星电话、无线电天线和紧急天线、收发报机等。(四)安全设施1、救生设备:包括救生艇、救生筏、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缆绳、救生网、救生信号灯和信号弹等。2、消防设施:包括各种消防警报仪器、机舱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消防水泵、各种灭火器、沙箱等。3、堵漏器材:包括木楔、木塞、防水席、堵漏箱、堵漏杆、活动螺丝栓、堵漏水泥等。三、物资配备(一)船艇备件配齐渔政船和渔政艇机电、动力、通导等设备的备品备件,检查易损耗的机件。(二)油料、淡水根据巡航时间、范围、任务、海况等情况,备足油料、淡水,并可视情况适当增加补给量。有条件的渔政船出航前要加满油料、淡水。(三)生活物资根据巡航时间长短和巡航范围等要求备足,起码要按实际巡航天数再增加23天的消耗量配备。做好食品保鲜工作,确保船上人员的饮食健康。(四)急救物品配齐各种常用的药品、医疗急救用品等,适当配置海难救助必需物品。(五)航海资料根据航次任务需要,备齐海图、潮汐表、气象资料等。(六)执法资料和器材1、执法资料:备齐各类执法文书、执法专用章、票据、相关的渔业法律法规书籍等。2、取证器材:备齐摄像机、照相机、录音机(录音笔)等。第四章 任务执行一、巡航方式根据巡航任务确定巡航方式,一般有单艘渔政船巡航、多艘渔政船编队巡航、渔政船与其他公务船联合巡航等方式。(一)单艘渔政船巡航指单艘渔政船在指定海域执行巡航管理任务,一般用于日常巡航。航行线路、登临检查等由本船独立决定和完成。(二)多艘渔政船编队巡航指两艘或两艘以上渔政船编队执行巡航管理任务,用于针对性较强的、规模较大的联合或专项行动。需要设立一艘指挥船,负责现场指挥,处置相关事项。航行线路、登临检查等由指挥船牵头起草,并与其他参加行动的渔政船协调一致后实施。(三)渔政船与其他公务船联合巡航1、渔政船与国内有关部门的公务船联合巡航,用于执行涉及多部门的执法任务。根据工作性质,可以由渔政船为主指挥和实施,也可以由渔政船配合其他公务船实施。2、渔政船与国外公务船联合巡航,用于履行双边达成的协议,执行涉外渔业执法任务。具体巡航方式根据双边协议确定。二、巡航记录巡航过程中,按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管理规定要求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工作,填写纸质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观察记录、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登临检查记录和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日志,同时通过“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管理系统”软件(单机版)录入。纸质记录应使用不褪色的蓝色或黑色墨水书写,字体端正清楚,词句简明,不得任意删改或涂抹。如确需修改,原记录和修改内容应清晰可见,并由修改人签名。(一)巡航观察记录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观察记录由当班领航的大副、二副或三副填写,渔业行政执法人员监督并签名认可。(二)巡航登临检查记录按照海上登临检查的实际情况填写。由随船执法人员填写,船长签名认可,并加盖公章。(三)渔政巡航日志记载航行、锚泊、停泊、漂流等船舶动态和观察、登临检查、处罚渔船等渔政执法情况,以及请示报告、传达上级指示等重要通讯联络等事宜。由当班领航人员填写,船长签名认可。三、登 临(一)登临准备确定登临对象。海上发现涉嫌违反我国渔业法律法规及有关渔业协定的我国渔船和外国船舶,或根据航次任务需要检查的渔业船舶时均可实施登临。1、成立登临领导小组,由船长、政工人员、渔业行政执法人员、轮机长、大副组成,负责策划、部署登临行动,下达采用渔政船靠帮或用渔政艇登临的指令;2、成立34组由渔业行政执法人员担任组长的登临工作小组,为登临小组编号并确定登临顺序。3、登临小组按照领导小组的指示,登船检查。4、登临小组实施登临,组长对登临检查整体负责,指挥小组成员完成取证、检查、笔录等各项工作。5、政工人员负责做好登临人员的记录,监督登临检查、文明执法情况。(二)渔政艇登临1、渔政艇下水前要确保艇内机械设备处于适航状态,执法工具、取证器材、通讯设备、救生器材等完备。2、登临人员须着渔政服和救生衣,携带渔业行政执法证、执法资料、执法器材等;3、登临前,渔政船应指令登临对象配合登临检查,渔政艇下水后,渔政船要跟随渔政艇航行,并设专人了望,必要时及时实施救援。4、渔政艇靠近登临对象时,应先围绕登临对象巡视,观察是否会存在不安全因素,确认无安全威胁后实施登临。5、登临后,登临人员如发现登临对象携带有攻击性武器或工具要做好防范并及时控制。6、登临人员应各尽其职、相互配合,注意自身安全、保持通讯畅通,保持与领导小组的联系,随时将海况、航行和登临检查情况向领导小组报告。(三)渔政船靠帮1、渔政船应在海况允许和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实施靠帮。2、靠帮前进行详细观察、取证,并与登临对象沟通,确认无安全威胁。渔政船各岗位人员到位,准备好消防器材和避碰设施,做好消防和避碰工作。3、船长负责靠帮的现场指挥,视海上情况及时指定实施靠帮的具体位置,明确操作要求。4、渔政船保持良好航行状态,调整好靠泊角度,控制余速,指令登临对象在渔政船的适当舷位靠帮。5、登临人员须着渔政服和救生衣,携带渔业行政执法证、执法器材,注意登船安全。6、渔政船要加强值班,密切注意登临对象的动态,做好应急准备。7、若需管理相对人到渔政船上制作询问笔录,除登临小组指定需要制作笔录的相对人外,其他无关人员禁止登临渔政船。(四)抗拒执法检查的应对渔政船靠帮后,渔政执法人员应密切观察登临或拟登临对象,以防暴力抗法等突发事件发生。当登临或拟登临对象抗拒检查,或暴力抗法时,在确保渔政船艇、人员自身安全前提下,采取以下措施处理:1及时请示、报告准确判断海上局势,掌握登临对象的船名号、船舶基本外观、作业类型、现场实况等。必要时,及时报告上级渔政机构并提出处理建议。2控制现场尽力控制现场局面,防止事态恶化。安抚执法相对人,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使用不文明语言或采取过激、冲动行为。3做好取证工作在危及船舶和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可先暂缓处理,但要通过摄像、照相等方式做好现场取证工作,为后期处理做好准备。有关情况应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4处理遇抗拒执法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情况,应做好周密的取证工作,及时通报司法机关,并积极协助司法机关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四、紧 追(一)紧追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第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第二十条的相关规定,对涉嫌违法的外国船舶实施紧追。具体是: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在我国领海及毗连区涉嫌违反我国法律、法规时,渔政船可以对该船行使紧追权。对在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外国船舶,渔政船有权采取必要措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可以行使紧追权。(二)注意事项1、追逐须在外国船舶或者其小艇之一或者以被追逐的船舶为母船进行活动的其他船艇在我国内水、领海、毗连区内时开始。2、紧追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取证工作,以便提供法律根据。取证时要把整个紧追过程体现出来,注意拍摄外国船舶的船名号和违法事实。(三)紧追终止追逐只要没有中断,可以在我国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外持续进行,如被追逐的船舶进入其本国领海或者第三国领海,追逐终止。我公务船不得因追逐而进入他国领海。五、检查取证渔业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依法对有关船只、证件、生产工具、渔获物等进行检查、取证。(一)国内渔船的检查内容1、渔船基本情况通过察看渔船有关证件和有关部位,掌握船名号、船籍港、船舶所有人、船长、吨位、主机功率、作业标识、安全设备配备等基本情况。2、持证情况(1)检查渔船“三证”(渔业船舶检验证书、渔业船舶登记证、渔业捕捞许可证)是否齐全、合法、有效,证件登记内容与渔船实际情况是否相符。(2)按规定需要持专项(特许)捕捞许可证生产的,还要检查渔船持专项(特许)捕捞许可证情况,并核查证件是否真实有效、核准内容和渔船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等。(3)渔船职务船员持证情况。3、渔具、渔法检查渔具和渔法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渔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检查、测量网目尺寸,检查渔船是否携带用于电、毒、炸鱼及其他违法作业的工具。4、渔获物检查渔获物的组成和幼鱼比例,检查渔获物是否为非法渔获物,是否存在国家禁捕的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苗种及怀卵亲体。5、作业场所核查捕捞许可证核准的作业场所与实际作业水域是否一致,是否违反禁渔区、保护区,禁渔期、保护期等相关规定。6、捕捞日志检查渔船是否按规定填写捕捞日志。7、其他(1)巡航渔政船在查获我国台湾籍及港澳违规渔船时,按规定及时报告所在海区局,各海区局收到报告要及时通报我中心。(2)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授权,检查相关的内容。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检查渔船是否有参与走私行为。(二)外籍船舶的检查内容对在我国管辖海域从事渔业活动的外国人和外籍船舶,按照双边渔业协定的规定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检查。1、对入渔我国管辖水域外籍渔船的主要检查内容(1)检查有关渔业船舶证件,包括我国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捕捞许可证,外国机构颁发的船舶国籍簿、船员证等,辨别证件真伪,核实内容、格式的正确性;(2)检查渔船舱位图,并现场对比船舱,判断两者是否有出入;(3)检查捕捞日志、作业日报表和船上渔获物,判断两者是否有出入,检查填写格式是否符合有关渔业协定的规定;(4)确认被检查渔船显示的船位,检查渔船是否按规定进行通报入域;(5)检查网具,测量网具网目大小;(6)检查渔船标识是否符合有关协定内容;发现不符合规定的,立即汇报,确认属违规行为的,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应尽快将检查情况和处理建议逐级上报所在海区局。经海区局同意后,方可采取行动,同时做好现场笔录等工作。、对未经批准进入我国管辖水域外籍船舶的检查发现涉嫌未经批准在我国管辖水域从事渔业生产、生物资源调查、补给或转载渔获物活动的外籍船舶,报所属渔政机构确认,确认该船未经我国批准的,应及时将检查情况和处理建议上报所属海区局,经海区局同意后,方可采取行动,并做好现场笔录等工作。(三)取证内容1、书证物证(1)证件:捕捞场所、期限、作业类型等内容;(2)违法工具:渔船、网具、电鱼机、炸药、雷管、导火线、毒药等。(3)违法所得:渔获物种类和数量、幼鱼比例、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走私物品等。(4)国旗和标识。(5)原始记录:航海日志、捕捞日志、航迹图等;2、证人证言对违规案件的目击者或知情人提出要求,讲明责任,并做好思想工作,解除顾虑,使其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严禁逼供、诱供、恫吓或施加压力。渔业执法人员将证人陈述内容做好笔录,并经证人核实无误后签名或盖章认可,作为书面证言。3、影像资料(1)拍摄渔船违规作业现场情况和渔获物;(2)拍摄记录违规渔船的船位,注意与渔船现场作业情况的连贯性,发现违规渔船的时间和船位应与渔政船航海日志相一致;(3)拍摄渔船违规作业工具;(4)拍摄船上当事人及相关证件。4、现场检查(勘验)笔录(1)笔录的时间、地点和处罚机关;(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3)违规时间、地点及违规行为的情节和后果;(4)当事人确认笔录真实无误;(5)当事人、笔录人签名或盖章;(6)当事人拒绝签名盖章的,渔业执法人员在笔录上注明原因,由在场检查的两名渔业执法人员签名并写明日期和时间。5、询问笔录询问笔录内容主要包括:(1)询问时间方位:询问时间、询问地点(2)询问人情况:询问人及记录人和翻译人的姓名及所在单位等;(3)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国籍、职业、职务、住址、身份证件号码、担任船上的职务等;(4)船舶基本情况:船名号、国籍、船籍港、所属单位、吨位、功率、作业类型、船体长宽、船体材料、船上人数、渔具等情况;(5)违法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主要包括:违规作业的地点(经纬度)和时间,查获时现场情况,渔船生产和航行日程,生产天数,渔获物数量、品种,有效证件。如有证件,核对证件的许可内容;(6)签字确认:被询问人签字(盖章)确认笔录真实无误。(四)检查取证的要求及注意事项1、检查取证的要求(1)合法: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2)规范:取证时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在场,着渔政制服,主动出示执法证件,说明身份和来意。(3)公开:一般情况下,检查取证应公开,事先通知当事人到场,在当事人(船主、船长)的陪同下进行检查、取证;如果当事人拒不到场,由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在检查记录中注明,检查正常进行。(4)文明:注意仪表、语言和行为,做到文明执法,依法办案。2、检查取证的注意事项(1)检查应围绕渔业法律、法规、规章相关的内容进行,凡渔业法律、法规、规章未作规定的,不得随意检查。(2)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或者场所进行检查取证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制作现场检查(勘验)笔录,当事人拒不到场的,可以请在场的其他人见证。(3)现场检查(勘验)笔录填写完毕应交当事人阅后签名认可;对记录有异议或者拒绝签名的,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注明情况。(4)现场检查(勘验)笔录应交所属渔政机构存档备查。(5)检查取证中发现渔船存在非渔业违法行为(如走私),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应立即请示所属渔政机构,通报有关部门,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不得越权处理。(6)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和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自觉遵守回避制度。(7)检查取证中涉及到国家机密和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行保密的事项,应依法进行保密。六、扣押监管对涉嫌违法按规定需要扣押的渔船,实施扣押。1、执行押送任务的渔业行政执法人员或相关人员要保证两人以上,着救生衣,保持通信畅通,配备必要的防卫器材,确保人身安全。2、押送渔船时,被押送渔船上的部分船员要乘坐执行押送任务的渔政船,控制渔船通讯联络,检查渔船是否有武器、刀具等,防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3、拖带渔船时,渔政船船长要根据气候、海况,确定航行时间、航向、地点,加强值班了望,备好应急器具,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航行安全。4、如需公安、边防等部门配合,渔政船应事先或在抵港后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做好接收扣押船舶和人员的准备工作。5、移交外国渔船时,按照有关外籍渔船的管理规定,同公安(边防)部门办理有关手续。移交完毕后,负责查处的机关应把查获外国船、外国人的情况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外事管理部门。七、行政处罚(一)处罚依据1.我国的主要渔业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外国人、外国船舶渔业活动管理暂行规定、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2国际公约和协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韩渔业协定、中日渔业协定、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等。(二)处罚程序针对当事人违法事实,根据行政处罚法和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规定,确定适用简易程序或一般程序。1简易程序按照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规定的简易程序实施处罚决定。主要程序有:(1)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适用于简易程序,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遵守下列程序:向当事人表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当场查清违法事实,收集和保存必要的证据;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并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如不服行政处罚决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3)完成当航次巡航任务抵岸之日起两日内将当场处罚决定书报所属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2一般程序除适用简易程序之外的渔业违法案件,适用于一般程序。按照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规定的一般程序实施处罚决定。主要程序有:(1)立案执法人员经初步调查,发现渔船涉嫌违法应予以行政处罚的,应当填写行政处罚立案审批表,报请上级批准立案。涉外案件报请海区局批准立案。(2)检查取证同本章第五部分“检查取证”内容。证据的收集、登记保存、查封扣押等按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要求执行。(3)提出处罚意见渔业行政执法人员根据调查取证和相关法律法规,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当制作案件处理意见书,提出处罚建议,说明违规事实、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和具体处罚意见。(4)请示提出案件处理意见书后,应通过通讯等方式报请渔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审批,涉外案件报海区局审批。报批记录必须存档备案。(5)做出处罚决定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渔业行政处罚机关应当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送达当事人,告知拟给予的行政处罚内容及其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在收到告知书之日起三日内进行陈述、申辩。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告知当事人可以要求听证。当事人要求听证的,由处罚机关按规定组织听证。在海上,当事人可以当场向执法人员进行陈述和申辩。渔业行政处罚机关应当及时对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情况进行审查,认为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决定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6)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向当事人宣读,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由于某种情况无法当场交付的,按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五十二条规定处理。(7)执行处以罚款及没收渔具、渔获物和违法所得的,必须开具罚款收据、实物罚没收据、暂扣财物收据等。如遇到被处罚人暂时无法缴清罚款或其他情况,按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处理。(8)放行执行完毕后,应将处罚对象放行。放行时,应将已收缴查验的证件如数归还处罚对象收执,当场清点交割。受到罚款处罚的外国船舶及其人员,应当在离港或开航前缴清罚款。除非经上级机关批准,否则未缴清罚款的不得离港。八、请示报告巡航期间应按规定时限报告巡航基本情况,有关渔业案件、涉外事件、安全事故等情况,要及时、逐级、如实进行请示报告,涉密内容应注意通信保密。(一)请示报告的内容1、巡航基本情况:巡航海域海况,观察和登临检查渔船情况,渔政船机械状况,巡航人员的精神状态及相关情况等。2、渔业案件:案发时间、地点、案由和案件来源、当事人基本情况、违法渔船基本情况、主要违法事实、调查取证结果、分析和处理意见等。3、涉外事件: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案由和事件来源,当事人基本情况,船艇基本情况,事件性质、类型、现状、发展趋向、危害程度、分析和处理建议等。4、突发事件:安全事故、海难救助、暴力抗法、遇敌遇盗等。(二)请示报告的形式请示、报告一般应以书面传真形式报送,由渔业行政执法人员、报务员或船长等起草,带队领导(无带队领导时由船长)签发,报务员发送,并按报文规定存档备案。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通过电话、电台等进行请示、报告并做好记录。请示报告涉密内容的,需要采取加密措施。(三)请示报告的时限1、重大情况,立即报告巡航渔政船遇到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海区局:(1)发现外国渔船侵渔事件;(2)发现渔船发生海损事故;(3)发现海上重大渔事纠纷;(4)在共管水域与他国政府公务船发生执法冲突;(5)渔政船自身发生故障或事故;(6)需要改变原巡航计划;(7)其他特殊或紧急情况。2、日常情况,定时汇报参加巡航的渔政船,按照巡航任务通知书要求,保持与上级机关的通信联络,定时汇报日常情况。联合或专项行动,应按照要求定时汇报当天的巡航情况。(四)请示报告的人员分工1、带队领导:负责重大问题的请示汇报。如船上没有带队领导,应由船长负责请示报告;2、船长:负责涉及船舶、人员管理一般性问题,如机械故障、航行安全等方面的请示汇报;3、渔业行政执法人员:负责渔业案件检查、处罚、移交等方面的请示汇报。(五)任务变更的请示报告因设备损坏、气候恶劣等特殊原因需中断巡航的,须立即报海区局,海区局视情况调整巡航计划、任务或调度其他符合条件的渔政船完成当次巡航任务。调整巡航计划、任务或者巡航渔政船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报告指挥中心。(六)请示报告的答复陆上有关单位接到请示、报告后,应迅速对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进行调查核实、分析,并按规定向上级部门请示、报告,有关部门应视情况及时研究并作出答复。第五章 安全与通信一、安全保障巡航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可行的安全预案,加强应急演练,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任务安全、顺利完成。(一)航渡安全1拟定航线。船长、领航员和驾驶员应熟悉渔业船舶航行的相关规定,以及主要航段的航向、航标、航道、宽度、水深、流向、气象及沿途礁险情况,根据任务要求拟定航线;2认真操作。航行期间,领航员和驾驶员应严格按照海上避碰规则的要求进行操作,遇有疑虑必须立即报告船长;船长对整个航行过程负有全部责任,遇到紧急情况应及时到驾驶台处理;3加强了望。航行时要加强了望、细心观察海面动态,凡遇恶劣天气能见度不良(视距不足二海里)情况或船长认为有需要时,应派人在船头加强守听和了望;4谨慎驾驶。凡经险峻航道、狭窄航道时,应根据地形、潮汐、气象因素及本船性能谨慎驾驶;5加强值班。建立严格的值班制度,船舶在巡航途中漂泊时,应按航行安排值班;在近岸或港口锚泊时要加强机舱值班、锚更及领航值班,离船人员不能超过全船人数的二分之一,确保船上留有足够人员处理应急问题,能随时启动航行;6制定安全措施。制定各种安全措施,主要包括:防台、防漏、救生、消防等。(二)防御台风1抄收气象预报。报务员应每日定时抄收气象报告及气象警告。2注意气象变化。船长、驾驶员应每日按时观察气象,注意气压变化和台风等恶劣天气的预兆,特别要警惕海面产生的台风、热带气旋等。3制定应急方案。渔政船船员应了解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常识,熟悉有关防台措施的技术操作,研究制定防御台风的方案。4加强设备检查。当船舶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威胁时,船长应立即召开会议,部署有关防御工作,检查船舶设备情况,提高防御台风能力。5加强联络。接到台风警报和抗击台风期间,船舶应加强与岸台或安全部门联系,保持通信畅通,遇紧急情况及时上报。6坚守岗位。在抗击台风等恶劣天气过程中,船上人员应穿好救生衣,坚守岗位,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确保人员和船舶安全。(三)船舶救生1配齐救生设备。渔政船必须按定员数配齐救生衣、救生圈和一定数量的应急药品,500吨级以上渔政船应配备救生筏。2检查保养设备。船上主要救生设备(救生艇、救生筏、救生圈、救生衣)等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船上所有水密门窗应在出航前作水密检查。3开展救生演习。巡航渔政船应在每季度进行一次救生及应变演习。4悬挂部署表。应变部署表应连同设备布置图分别悬挂在驾驶室、轮机间、餐厅及各主要走廊上。(四)船舶消防1配齐消防器材设施。船上应配齐各种消防器材、设施,并定期对消防器材进行保养,使其保持良好使用状态;2. 加强设备管理。所有灭火管系不得移作他用,保持干燥、整齐、完好,各管系须标注明显的名称和使用标志;3.正确指挥。遇到火灾和船只破损时,船长应沉着果断下达指令,船员应根据部署和船长指令积极应对。(五)船舶堵漏1配齐堵漏器材。渔政船必须按规定配齐各种堵漏器材,堵漏器材应适当配套,分段存放和妥善保管,以便在应急时迅速取用。2. 定期检查养护。船上堵漏器材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养护,每半年检查一次。3. 确保设备正常使用。各种堵漏器材应存放于干燥易取处,防止霉烂、生锈,并标明物料名称,损缺的及时补齐。(六)遇敌遇盗1严格请示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报告请示制度,严格按照指示处理;2确保安全。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在确保船艇和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与对方展开周旋和斗争;3控制事态。在对峙和斗争过程中,需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过激行为,慎防事态扩大,全力维护船艇和人员的安全;4严格武器使用。需要动用武器时,必须及时请示上级。二、通 信(一)基本要求1、参加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任务的渔政船必须配备专人管理电台,负责通信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业务技能和操作资格,熟悉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持有渔业无线电报(话)务员资格证书。2、各级渔政管理部门应严格遵守各项通规通纪,制定通信联络方案,建立健全各类无线电通信网络,落实值班制度和人员,确保海陆通信联络畅通。3、参加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任务的渔政船,必须按规定配备100瓦以上的短波(0.5 MHz -29.99MHz)单边带电台、甚高频(147 MHz -165MHz)无线电话、渔用超短波(27.5 MHz -39.5MHz)对讲机等通信设备;按有关规定配置渔业船舶船位监测系统(VMS),并纳入全国渔政船船位监测网络管理;根据需要,配备卫星电话和专门用于通信的计算机设备。(二)船舶动态报告1、渔政船在执行任务期间,必须24小时全时开通卫星船位监测设备(C站);因特殊情况需关闭卫星船位监测设备(C站)时,在关机前,必须向下达本航次任务机关的监测中心报告,说明情况,并发送一次船位信息报告。2、渔政船接受任务后,在首发港出港时必须用卫星船位监测设备(C站)按规定格式分别向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和所属海区局发送出港报告,出港报告中应输入该航次任务通知书的编码;结束本航次任务到港时,需要用卫星船位监测设备(C站)分别向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和所属海区局发送进港报告。3、渔政船在每次锚泊、停港前,应主动向隶属岸台报告(发送)一次船位信息,以便各监控中心及时了解掌握船位。4、渔政船在编队巡航时,海上指挥船负责编队船台的通信联络工作,综合本编队值勤情况,每天不少于2次向监测中心报告情况;渔政船在单船执行任务时,每天不少于2次直接与通信网主台联系;如遇有特殊情况或进、出港或抛、起锚时,应及时报告。(三)日常通信1、对各类通信应按先急后缓、先主后次、多听少叫的原则处理,做到迅速、准确、保密;通信手续简捷,准确正规,清楚无误,不得擅改通讯方式。2、在执行任务期间,所有船、岸电台均按通信方案约定的呼号、频率、时间工作。短波单边带设备的工作模式均采用上边带话(USB);甚高频无线电话调至“16”频道(156.8MHZ);“90C型”渔政专用对讲机调至约定的频道上开机长守听;通话采用守听频率和工作频率相结合办法,先在守听频率上呼叫沟通,如双方无事即可结束联络;如有事情应改到其他工作频率进行通信。3、联络呼叫时,格式要规范。呼叫格式为:“被呼电台呼号”(三次);“我是台”(二次);“听到没有,请回答”(一次)。回答格式为:“呼叫电台呼号”(三次);“我是台”(二次);“听到了,有事请讲”(一次)。(四)紧急通信1、渔政船在海上航行时遇突发事件需要紧急救助时,应利用船上配备的短波单边带或甚高频无线电话,以及能够引起注意的其它通信方式,及时发送遇险求救信号。其中,使用短波单边带电台呼叫时,除向隶属岸台报告外,可向承担全国渔业短波安全通信网值班任务的14座岸台报告(见下表)。全国渔业短波安全通信网呼频表岸台名称呼号守听频率(KHz)发射频率(KHz)值班电话/传真承担单位黄渤海台038195.04100.08195.04080.00535-62237520535-6223752黄渤海区局辽宁台21016478.06478.00441-824033000441-82403522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局河北台1027563.04225.07563.04225.00335-59030860335-5903026河北省水产局天津台黄安3号6520.04080.02150.06520.04080.02150.0022-66312604022-66312109022-66312141天津市水产局山东台黄安6号6866.02150.06866.02150.00631-73822710631-7381782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东海台申0126530.08390.012400.06530.08390.012400.0021-52755808021-52762672021-52785287东海区局江苏台江苏638175.04295.08175.04295.00518-62191250518-6218788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上海台申0176340.06720.06340.06720250/251上海市水产办公室浙江台7476220.06220.00580-3030465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福建台闽水069101.07560.09101.07560.00591-878376350591-87828594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南海台9112215.010351.012215.010351.0020-87300715020-87305357南海区局广东台364925.04925.00759-3110569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广西台836230.06230.00779-30537780779-3053101广西区水产畜牧局海南台248110.08110.00898-665016230898-66501624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2、凡听到遇险、紧急呼叫,所有船、岸电台必须立即停止可能干扰遇险、紧急通信的任何发射,并保持全时开机守听状态,认真抄收,详细记录,主动应答,协助转报或前往救助。(五)通信保密1、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来往电报(话)应“明来明往,密来密去”,严禁明、密混用。凡涉及机密的事项,必须使用密码电报或密语代号,按办报程序,以数码(明码)电报加密形式发送。2、在通信中,能用数字通信(如船位监控系统中的电文、短信息等)的,就不用语音通信;能用甚高频无线电话沟通的,就不用短波单边带通话。设备保密系统未完善的,原则上非通信人员不应上机通话,确需上机通话时,通信人员须及时给予提醒注意保密。第六章 总结一、总结和上报承担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任务的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渔政机构、渔政船应及时做好巡航的总结和上报工作,并对有关巡航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一)航次报告1、一般任务(1)巡航渔政船总结上报工作航次任务结束后,巡航执法方面的内容(包括观察记录、登临检查记录、巡航日志等)由参加巡航的渔业行政执法人员负责汇总分析,形成书面报告;航次任务执行情况的内容(包括人员动态、机械设备、存在问题、意见等)由船长或政工人员负责形成巡航总结。在航次巡航任务结束后的3个工作日内应将巡航原始记录材料、执法书面报告、航次总结,报送渔政船所属渔政机构。(2)巡航渔政船所属渔政机构总结上报工作根据渔政船的执法书面报告,按要求填写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情况汇总表(以下简称汇总表)。同时,将汇总表和渔政船的巡航总结,于航次巡航任务结束后的5个工作日内,上报海区局及所属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3)海区局总结上报工作对航次任务材料汇总、分析、备案,执行特殊任务或巡航过程中发生特殊情况的航次,应将有关情况书面报送中国渔政指挥中心。2、特殊任务如该航次任务属执行紧急、重大涉外及其他特殊任务,上报材料应包括:(1)巡航总结和汇总表;(2)执法任务情况的详细书面报告;(3)渔政船渔政巡航日志、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观察记录和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登临检查记录复印件,相关的影像、音像资料及办案文书等。(二)季度报告1、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本省(区、市)渔政船执行巡航任务的情况按季度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书面总结,并于下一季度的前5个工作日内报海区局。2、海区局对本海区每季度的巡航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形成季度巡航总结,并于下一季度的前10个工作日内报中国渔政指挥中心。(三)年度报告1、巡航渔政船所属渔政机构对本单位渔政船的巡航情况,包括本年度执行巡航任务完成情况、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等进行总结,于翌年的1月10日前上报海区局和所属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2、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本省参加巡航渔政船的年度巡航情况进行总结,于翌年的1月20日前上报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及海区局。3、海区局对本海区全年的渔政巡航工作进行总结,于翌年1月底前报中国渔政指挥中心。二、资料归档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的资料要做好归档工作,可分以下两类进行归档:(一)渔业案件文书1、归档时限查办渔业案件后,办案文书及有关资料由渔业行政执法人员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在渔政船返航后5个工作日内交所属渔政机构有关领导审核后,交档案管理人员存档。2、文书种类归档卷宗应包括填写好的各种办案文书及有关影像证据资料。3、归档管理已经归档的卷宗不得从卷内抽取材料,确要增补材料的,应征得档案管理人员同意后,按立卷要求办理。(二)巡航资料巡航结束后,由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将该航次出航任务通知书、人员名单、巡航总结、汇总表、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观察记录、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登临检查记录、渔政巡航日志等巡航资料立卷,交档案管理人员归档。第七章 海 上 搜 救渔政船在接到上级发出的救助命令,或海上船舶遇难、遇险求救信号时,应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应急救助措施,组织力量参与救助遇险人员、船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海上险情阶段(一)不明阶段1、定义(1)渔船在海上失去联系;(2)渔政船收到DSC(数字选择性呼叫系统)、EPRIB(应急无线电示位标)、海事卫星发出不完整遇险报警信号。2、处理办法(1)首先向所属渔政机构应急值班室报告,同时,通过有关方面尽可能了解遇险渔船的详细资料;(2)尽可能了解遇险渔船的通讯方式,并与其取得联系。如遇险信息由DSC发出,渔政船可根据报警频道相应的后续通讯频率尝试与其联系;(3)由所属渔政机构应急值班室向海上搜救机构通报情况,要求其派专业力量救助; (4)经查找联络,如确认海上生产渔船并未遇险,渔政船需向上级机关或有关方面通报情况,不明阶段终止。如经过各方面努力,仍无新的消息,应将险情升为告警阶段。(二)告警阶段1、定义(1)在不明阶段,经各方查找仍无法取得联系;(2)渔船存在机械故障等较大安全隐患,如不及时排除,可能导致遇险或事故。2、处理办法(1)了解有关海区气象情况和海况,判断告警船舶的可能位置;(2)指导告警渔船排除隐患;(3)研究参与救助的可行性,制定行动方案,并向所属渔政机构应急值班室报告;(4)再次了解报警渔船的情况,如确认已不存在危险,则告警阶段结束并向所属渔政机构应急值班室或各有关方面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