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摄影.doc_第1页
如何学习摄影.doc_第2页
如何学习摄影.doc_第3页
如何学习摄影.doc_第4页
如何学习摄影.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学习摄影一、什么是摄影?l 照相 摄影l “照相”简言之:就是把被照的像貌照下来便可以了,主要做记录作用。l 摄影(photography)本意为光画,即用光作画。 “摄影”是对光影的再现、通过摄影作品来表现出拍摄人对社会、生命、自然的情感。摄影是摄影师通过镜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不但要求拍摄者对基本技术的掌握、还要有一个好的修养。l 照相是用眼睛看世界,而摄影是用心看世界。l “摄影是最简单的,又是最难的艺术。”二、 评价好照片的三项基本原则: (1)一个鲜明的主题一副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也可以称为题材)。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一个题材的某个情节。主题必须明确,使大众一眼就能看出的出来。 好照片要显示出主题是什么我们称为第一原则并且确保让大众一目了然。这是拍照片必须树立的一个基本目标。 对于真正的佳作,不仅要有明确的一般性主题,还要有表现普遍性的主题。谢海龙大眼睛全校师生 (2)一个突出的重点 一幅好的照片要有一个能吸引注意力的主体。被摄主体可能是一个人、一件物品,或是一群人、一组事物,把观察者的目光吸引、集中到最主要的事体上。布列松苦难的眼睛(1948年南京)卡特丘吉尔 (3)画面简洁明了 三、观察你周围的世界(1)推荐网站:中国摄影在线、中国摄影师、色影无忌、新摄影、蜂鸟网、摄影时光网、豆瓣土豆、优酷(2)推荐杂志:摄影之友、摄影世界、中国摄影、人像摄影、大众摄影看电影摄影 人类视觉的延伸一、摄影术的诞生 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依赖于两个因素:(1)人们对影像信息记录和传播的需求(2)物理学、化学、电子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1、涅普斯(法国) 日光蚀刻法 世界上第一幅照片的成功拍摄者 技术未公开 1822年,法国涅普斯将一种印刷用的沥青涂在金属版上,然后把涂有沥青的金属版置于暗箱中(“日光蚀刻法”)拍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张照片餐桌,曝光时间长达12小时。 1825年,拍摄了保留至今的世界上第一幅照片牵马人。 1826年,窗外的风景。 日光蚀刻法: 将一种印刷用的沥青涂布在锡合金版上,然后放在暗箱中曝光。由于光照的作用,景物明亮的部分使沥青相应的部位变白变硬,然后在薰衣草油中进行“显影”,薰衣草油将变硬的沥青溶解,显露出沥青下面暗灰色的金属版,最终得到一个正像。2、达盖尔(法国) 银版法 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 1839年8月19日公布于世,宣告摄影术诞生 1837年,达盖尔成功发明了银版法,将镀了银的铜版在碘蒸气中熏蒸,使其表面形成能感光的碘化银,然后把镀银版放在照相机中曝光约30分钟,再用水银熏蒸“显影”,最后用食盐溶液定影获得影纹细腻、具有金属光泽的正像。 1837年拍摄的静物,是目前所知尚存的最早的一幅银版照片。3、塔尔博特(英国) 负片正片法 为现代摄影中的负片工艺奠定了基础 经改进于1841年获得专利,命名为“卡罗式摄影”,一直沿用至今。1843年,打开的门。二、摄影术的发展 摄影术的发展包括感光材料和照相机的发展。1、感光材料的发展 (1) 1828年1888年 1848年, 涅普斯的侄子发明了“蛋白玻璃干版工艺”,克服了达盖尔银版无法复制和卡罗式摄影影像质量差的缺点。 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彻尔发明了“火棉胶湿版”,取代了银版法和卡罗式摄影。 1871年9月,英国医生马多克斯研制出了“卤化银明胶乳剂”代替火棉胶乳剂制成干版。 1876年,经过改进的干版可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摆脱了临时涂布制作湿版的不便。 (2)1888年1936年 1888年,美国人卡布特制成以赛璐璐作片基的软片取代玻璃板。 1889年,美国伊斯曼公司生产出赛璐璐片基的胶卷,每个胶卷可以拍摄100幅图像。 1906年,英国雷登温赖特公司制成了全色照相干版。 1907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奥拓克罗姆,也叫“天然彩色片”,是一种微粒彩屏干版,是真正使用的彩色片。 (3)始于1936年 1936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三层乳剂减色法合成的彩色反转片柯达克罗姆。 1942年,柯达公司生产出三层乳剂的彩色负片。 1947年,美国波拉公司研制成功一步成像照相机和与之配套的黑白材料,使人们能立刻看到拍摄结果。 1963年,波拉公司研制成一步成像的彩色材料。 1981年,阿克发和伊尔福公司推出用彩色负片工艺冲洗的染料型黑白胶片。 1982年,柯达公司生产出ISO1000彩色负片,解决了高感光度胶片颗粒粗的问题。2、照相机的发展 (1)1839年1924年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发明了安装胶卷的方箱照相机,对摄影的普及起了重要作用。 1913年,德国蔡司显微镜厂的奥斯卡巴纳克研制成使用35mm电影胶卷的135照相机。 这一阶段: 照相机的机身由木箱改为金属机身,镜头由单片新月形透镜发展为校正像差的多组多片正光镜头,镜头上设置了光圈和快门,控制曝光量。(2)1925年1953年 1925年,德国莱茨公司生产出平视取景的135照相机,命名为徕卡型。徕卡135照相机便于携带和抓拍,对新闻摄影的发展和摄影的普及起了推动作用。 1929年,德国禄来公司生产出第一台双镜头反光120照相机,命名为禄来弗莱克斯。 1932年,德国蔡司公司和伊康公司生产出康泰克斯型135旁轴取景照相机。 1948年,德国生产出第一台五棱镜单镜头反光135照相机康泰克斯S型照相机。 1948年,瑞典生产出可更换镜头和片盒的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哈苏照相机。 这一阶段: 镜头单层镀膜技术得到推广;变焦距镜头诞生;照相机性能进一步完善;德国照相机的质量和产量在当时均有明显优势,徕卡和禄来照相机成为各国效仿的对象。(3)1954年1985年 1954年,德国阿克发公司生产出第一台有镜头外测光功能的阿克发EE(电眼)型135平视取景照相机。从此,电子技术应用于照相机领域。 1959年,阿克发公司生产出具有自动曝光(AE)功能的照相机奥普蒂玛照相机。 1977年,日本小西六公司生产出第一台自动调焦(AF)照相机柯尼卡C35AF型平视取景照相机。 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生产出用磁盘记录影像的静态视频相机马维卡照相机,把光信号转换为模拟的电信号记录在软磁盘上,为数字影像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1983年,尼康公司生产出具有分区评估侧光功能的尼康FA135单反相机。 1985年2月和9月,日本美能达公司生产出由微型计算机控制的135单镜头反光AF照相机美能达7000、9000型照相机,标志着照相机制作进入以电子技术为主导并逐步智能化的阶段。 这一阶段: 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照相机领域,实现了自动侧光、自动调焦、自动曝光。光学传递函数理论的推广,新型光学材料的开发和光学加工技术的提高,使镜头质量得以改善。非球面透镜崭露头角,镜头向系列化发展。日本相机后来居上,在自动化程度和产量上开始占有优势。(4)始于1986年 1986年,美国柯达公司研制出CCD图像感应器,为取代银盐胶片打下了基础。 1988年,日本富士公司和东芝公司研制了富士DS-1P数字照相机,是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照相机,用CCD作图像感应器,用闪存卡储存影像。 1990年,东芝公司生产了作为商品的MC200数字照相机,像素为40万。 1995年,柯达公司推出623万像素的柯达DCS460型数字照相机,使用的是尼康F90相机的机身和镜头。 1997年,日本东芝公司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用CMOS作传感器的数字相机,像素33万。 2000年后,佳能公司先后推出了EOS业余型、准专业型和专业型数字单反照相机。 这一阶段: 照相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越来越方便。数字影像技术以其传输快捷、处理方便的特点,在新闻业、广告业以及军事和科研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中国照相机和感光材料的发展(1)中国照相机的发展:上海海鸥、江西凤凰(2)感光材料:保定乐凯三、摄影传媒的特性 1、影像的纪实性 影像与被摄景物一一对应。 2、瞬间的长驻性 摄影与绘画 被摄对象瞬间的凝固使我们能看清一般情况下无法看清的现象。逼真且一次性整体完成。四、摄影的功能 1、认识功能: 摄影不仅能记录人眼看得见的事物,还能记录人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事物,因而具有揭示未知事物的功能。 摄取过程的直接和所摄图片的真实使摄影具有实证功能。 2、教育功能: 摄影不仅能客观的记录自然和社会现象,同时能传达拍摄者的思想情感,通过角度、光线、瞬间以及聚焦的选择,通过文字说明或者标题,反映拍摄者对于自然、对于人生的评价和态度,对观赏者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摄影教育作用的实现离不开语言文字的配合。) 摄影主要通过画面的形象来触动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情感,进而提高觉悟和认识。吴印咸 白求恩大夫 对于某些摄影作品来说,其教育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比如风光作品、静物作品、人像作品等,有的并不直接反映现实生活,有的只是纯粹的形式美,但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寓教于乐。 3、审美功能 内容上 形式上 除了作品中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美以外,优秀的摄影作品还能反映拍摄者的构思和拍摄技巧,同样能给观赏者带来美的愉悦。 4、娱乐功能: 作为大众娱乐,摄影是一种休闲,是一种消遣。 摄影和旅游有着共同的资源。 山西平遥、贵州都匀、河南焦作、浙江丽水、福建武夷照相机的分类一、小孔成像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在墨经一书中就已记载了小孔成像的现象,并做了精辟的解释,是世界上对小孔成像的最早论述。北宋时,沈括在前人研究小孔成像的的基础上做了许多实验,所著梦溪笔谈一书对小孔成像有详尽的记载。小孔成像的原理: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所成的像为形状方向相反的实像二、相机分类1、按外形构造分: (1)座机及便携式外拍机 (2)大型、中型(120)及小型(135)照相机2、按自动化程度分: (1)内测光式 (2)外测光式 (3)自动曝光式(快门优先式、光圈优先式、程序式或双优式)3、按使用的胶片尺寸分: 135相机、120相机、110相机 大于120底片的相机因使用多页片又称作大画幅相机(1)135相机: 使用135胶卷,基本像幅是24mm36mm。(2)120相机: 使用120胶卷,120胶卷没有齿孔,两头用胶片粘在衬纸上,卷片时靠拉动衬纸输片,它的像幅分别是617cm、69cm、67cm、66cm、64.5cm数种,分别能拍4幅、8幅、10幅、12幅或16幅画面。(3)110相机: 使用110胶卷,像幅为13mm17mm。4、按取景器系统分类: (1)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 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在摄影物镜旁装有一组单独的取景系统,可作平视取景,并与调焦装置运动,可在取景的同时进行调焦。由于取景器和连动测距装置合并在一起,取景的同时可以伸缩镜头测距,因而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也能调焦准确。由于旁轴取景器是单独的取景系统,和摄影物镜主光轴不在同一个位置,而是彼此平行,因此产生平行视差。物距越近则视差越大。 平常人们使用得较多的袖珍型傻瓜照相机亦采用了旁轴取景照相机的取景方式,它还解决了自动控制曝光量和自动调焦这两个基本技术问题,机身内装有闪光灯,在光线不足时可用来照明近处的景物。现在的傻瓜相机除了自动曝光和自动调焦之外,还有自动输片、自动闪光、自动识别DX编码胶卷,有不少还装有不可卸的变焦镜头。 (2)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物镜同时兼作取景镜头。单反相机由于使用五棱镜取景,取景看到的像与景物方位完全一致,因而取景非常方便,没有视差,还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各种镜头,但是在快门开启时,由于反光镜抬起让开光路,因此会由瞬间不能看到被摄对象的神态。 在单反相机中有135和120两种类型。135单反相机的生产厂家有很多,如德国的徕卡,日本的佳能、尼康、美能达,我国的凤凰、海鸥。120单反品牌有瑞士的哈苏,德国的禄来,日本的玛米亚、勃朗尼卡等。 (3)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双反相机一般都是方箱式机身,上下排列两个焦距相同的镜头,上面的镜头共取景和调焦用,机身内部放置一片与镜头主光轴呈45角的平面镜片,在调焦的磨砂玻璃上所结成的影像明亮而清晰。下面的镜头是摄影物镜,设有光圈和镜间快门,大多独有自拍连动装置。上下两只镜头同步伸缩,当上面的镜头在磨砂玻璃上结成清晰影像时,下面的镜头在焦平面上也同时结成清晰的影像。 (4)机背式取景照相机 大型座架式照相机因其体形重大,需要固定在机架上。它的镜头与机身之间用皮腔连接,通过机背磨砂玻璃屏进行观察、取景、调焦,所见影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但没有视差。这种座架式照相机适宜用大幅页片拍摄广告、风光或团体人像,也可将大幅页片分割成若干小幅拍摄单人肖像,供日常营业用。此类照相机也可用于照相制版、翻拍以及其他专业摄影。5、其他类型的照相机: 一步成像照相机(波拉照相机)照相机的结构 135相机主要由镜头和机身两部分组成。120相机主要由镜头、机身和后背三部分组成。一、镜头1、镜头:镜头是指通过摄录系统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地拍摄的形象素材,能表达一定的含义,并能与上下镜头进行组接的一段影像。具体来讲,镜头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物理学上的镜头 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每一次开机到关机时拍摄的一段影像。 剪辑后的镜头,指两个剪辑点之间的一段画面。(1) 镜头是相机最重要的部件,镜头的作用是成像,成像质量的高低是评价镜头好坏的标准。一只高质量的镜头必须在解像力、色彩还原、反差、锐度以及校正像差等方面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2) 镜头由透镜组和部分机械装置构成。透镜数目有二至十几片不等,有的要根据需要把两片或三片胶合在一起。通常,透镜片数多,消除各种像差情况好,成像质量高。凸(正)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能汇聚光线。 凹(负)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可以发散光线。2、 焦点: 透镜成像在理想的情况下,同一物点发出的全部光线通过透镜后仍交汇于一点,就是说每一物点都对应唯一的像点,这种物与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叫做共轭关系。 薄型正透镜对着一张白纸聚集太阳的光线,光点最清晰时便是太阳的影像,这个会聚点就是物点在像方所对应的共轭焦点,简称焦点。(由无限远照射过来的光线通过镜头折射在主轴上汇聚成清晰的一点,此点称为焦点。)3、 焦距: 单透镜两个球面中心的连接线,就是该透镜的主光轴。主光轴在透镜前后可以无限延长,光心位于透镜内主光轴的正中位置。光源从远处进入透镜的光线为平行光束,这些光线折射并会聚于主光轴的点,即为主焦点。主焦点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为焦平面。主焦点沿主光轴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焦距(焦点与镜头中心点的距离)。4、 视场: 镜头在底片上成像清晰的范围称为视场。5、 视角: 视场边缘与镜头后节点所形成的夹角为视角。 同一照相机视角的大小受该镜头焦距长短的制约,镜头焦距长,视角小;反之,镜头焦距短,视角大。6、 镜头前压圈上常标有18135mm, 1:3.55.6等字样。 18135mm,是指镜头的焦距为18135mm。 1:3.55.6是指镜头的有效口径,是镜头的最大光束直径和焦距之比。通光量的大小不仅受透镜口径的影响,还受到镜头至胶片距离(焦距)的影响。比值越大,通光量越大,进光能力就越强;反之,比值越小,通光量越小,进光能力越弱。 恒定光圈 浮动光圈7、 镜头的分辨力是指镜头对物像细微影纹的分辨能力。一般以分辨力的高低来评价镜头成像质量的优劣,分辨率高的镜头质量好。通常,用成像面上每1mm距离内能清晰的分辨出的黑白线条对数来表征,其单位是“线对/mm”。8、 目前,镜头的表面都加有一层或多层薄膜(SMC),目的是为了增加通光量。9、 镜头的种类和性能 根据镜头的用途和作用可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摄远镜头、变焦距镜头、特殊用途镜头等多种。(1)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的焦距与底片对角线的长度基本相等,镜头视角在4055之间,这种拍摄景物的透视效果符合人眼的透视标准和习惯。 135照相机标准镜头的焦距是4058mm之间。标准镜头的特点:有效孔径大,光学性能好,不宜失真,给人以记实性的视觉效果。(2)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的焦距小于底片对角线的长度,镜头视角大于60。 普通广角镜头:135相机镜头中,焦距为2435mm,视角在6085左右; 超广角镜头:焦距在1220mm,视角大于120; 鱼眼镜头:焦距在616mm,视角可达到180220。广角镜头的成像特点: 视角大、视野宽阔,可以涵盖大范围景物。 焦距短,景深大。 强调前景,突出远近对比关系,产生强烈的近大远小透视效果,体现纵深感。 产生严重变形,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时,有助于突出主题,渲染气氛。 (3)摄远镜头: 摄远镜头的焦距长度大于底片的对角线长度,镜头视角小于人眼的正常视角,又称为望远镜头或长焦镜头。目前常用的135相机的摄远镜头焦距有135mm、200mm、300mm、400mm、500mm、600mm、800mm等多种。焦距在150mm以内的镜头称为中焦镜头,焦距在150300mm的镜头称为长焦镜头,焦距300mm以上的镜头称为超长焦镜头。摄远镜头的特点: 焦距长、视角窄、相对口径小。 焦距长,影像大,景深小。 景物的空间透视关系被压缩。 使用摄远镜头拍摄时,由于影像放大率大,视角小,镜头有一定重量,不宜持稳,容易引起震动,因而影响成像的清晰度;且由于景深较小,调焦难度大,通常需要用三脚架拍摄。(4)变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的焦距可以调节。变焦方式有手动变焦和自动变焦。手动变焦:调焦环、变焦环变焦距镜头型号:1785mm1855mm、18135mm、18200mm2470mm、24105mm28135mm、28300mm55250mm70200mm、70300mm 变焦镜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实现了镜头焦距可按拍摄者意愿变换的功能。 85105mm是最适合拍摄人物肖像的镜头。 通过在照相机快门开启的瞬间变焦,还可以产生“爆炸效果”。 (5)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是一种用作微距摄影的特殊镜头,主要用于拍摄十分细微的物体,如花卉、昆虫等。 微距摄影镜头的特点: 是以专门拍摄微小被摄物或翻拍小画面图片为目的的摄影镜头,分辨力相当高,不易产生畸变,反差较高,色彩还原较好,可以很好的表现细节。(6)移轴镜头: 一般拍摄建筑物是站在地上,为了拍到全貌,相机要稍微向上仰。由于建筑物下部较近上部较远,会拍出“下大上小”的汇聚效果。镜头本身是没有变形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透视关系。纠正办法:相机正对着建筑物拍摄。这时可能镜头视角不足,需要换更广角的镜头。 移轴镜头可以移动或倾斜,它的焦距一般是28mm或35mm。EF移轴镜头不设AF功能。 移轴镜头的特点: 纠正透视,消除变形。 调整焦平面位置。正常情况下,相机焦平面与胶片平面平行,用大光圈拍摄,焦平面的景物清晰,焦外模糊;若用移轴镜头调整焦平面,能改变清晰点。 合适建筑、风景和商业摄影。(7)柔焦镜头:用这种镜头拍摄出来的照片与相机移动或调焦不实的效果不太相同,它利用刻意设计的球面像差,而使被摄景物的焦点既清晰又柔和。因镜头球面像差的原因,用柔焦效果时色彩表现会下降。在逆光拍摄时亮光会有扩散,产生梦幻的视觉效果。(8)增倍镜:增倍镜能够增大光学变焦倍数。它是一个安装在镜头和照相机机身之间的光学附件。 增倍镜具有不同的放大量。一只2增倍镜能够使影像的大小加倍,也就是说,安装它以后可以使镜头的焦距有效地加倍。如果把增倍镜附加在50mm镜头上,得到的影像会和100mm镜头所拍摄影像大小一样;如果把它装在200mm镜头上,就会得到400mm镜头产生的影像大小.10、镜头品牌:(1)德系王牌蔡司镜头(2)真正极品德国徕卡镜头(3)历史悠久德国施耐德镜头(4)光学大厂佳能镜头(5)日系最强尼克尔镜头(6)经年老铺宾得镜头(7)精挑细选美能达GT镜头11、光圈: 光圈是在镜头中间由数片互叠的金属页片组成的可变孔径光阑。 镜头上标刻的1、1.4、2、2.8、4、5.6、8、11、16、22等数字是光圈系数。 光圈的表示: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 各级通光量相差2倍,如:F4的通光量是F5.6的2倍,F2.8的通光量是F4的2倍 光圈系数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光圈系数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 光圈的作用: 控制进光量,影响成像质量,调节景深。12、景深:(1)概念:景深是指拍摄景物的清晰范围。前景深:从被摄物到最近清晰点的距离后景深:从被摄物到最远清晰点的距离 前景深后景深(2)影响景深的因素:A 光圈的大小: 镜头的焦距和拍摄距离(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B 焦距的长短: 在物距和光圈不变的情况下,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C 物距的远近: 在光圈和焦距不变的情况下,物距越远,景深越大,物距越近,景深越小。 大景深效果: 小光圈 + 远物距 + 短焦距采用大景深进行拍摄,可以使物距前后较大范围内的景物均形成比较清晰的影像,甚至可以把从较近距离处直到无限远处的景物都相当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有助于使观众清楚地了解被摄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常用于拍摄宏大场面的景物。 小景深效果: 大光圈 + 近物距 + 长焦距 小景深带来画面中的局部“虚”,给予观众以丰富的想象余地,使物距前后的景物影像虚化,使画面更加朦胧、虚幻、柔和、含蓄。 利用小景深的虚实对比可以突出被摄主体。二、机身1、快门(1)概念:快门是控制感光片曝光时间的装置。 标记:8、4、2、1、1/2、1/4、1/8、1/15、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2)作用:控制曝光时间,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3)B门俗称“慢门”,在需要长时间曝光时使用。B门状态下,按下快门,快门开启;松开快门,快门关闭。一般需要配合三脚架、快门线使用。B门适合用于拍摄烟花、闪电、星空等,曝光时间较长,更适合在光线暗淡的情况下拍摄,或拍摄较微弱的物体。 (4)快门的分类: 中心快门和焦平面快门: 中心快门(镜间快门):最高速度不超过1/500s,对高速运动物体无法拍摄清晰;但拍摄运动物体时不易产生变形,且任何一级快门速度都能和电子闪光灯同步。 焦平面快门: A 徕卡型横向行走帘式快门:通常与闪光灯同步的最高速度是1/60秒,慢于这一速度可以同步,但快于这一速度则不能同步。 B 康太克斯型纵向行走钢帘快门:通常与闪光灯同步的最高速度是1/250秒。 焦平面快门的快门速度比较高,一般可达到1/10001/2000秒,甚至1/80001/12000秒,适合高速摄影的拍摄。但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容易变形,且进行闪光时快门速度的选择通常会受限制。 电子快门机械快门 倒易率(互易律): 感光材料在感光时的曝光量由一定的照度和照射时间决定,两者结合为曝光总量。如拍摄某一景物时,采用F8、1/250 s 恰好曝光准确,而采用F5.6、1/500 s或采用F11、1/125 s 同样也可达到曝光准确。 改变光圈大小对曝光的影响可利用改变快门速度做补偿,尽管曝光组合不同,但曝光总量不变,变换曝光组合后仍然能得到准确的曝光,这就是倒易律。 光圈 快门速度 F5.6 1/500 F8 1/250 F11 1/125 F16 1/60 F22 1/30 倒易率失效:一般在高于1/1000 s或低于1 s 拍摄时,需开大一档光圈做补偿。仍以上述F8、1/250 s 的曝光组合为例,如提高快门速度到1/1000 s ,根据倒易律原理,开大光圈到F4恰好与原曝光总量相对应,但因曝光时间已短到1/1000 s ,此时倒易律失效,应开大一档光圈到F2.8比较合适。同样道理,如果选择的快门速度达到1 s 甚至2 s ,此时倒易律也失效,可在根据倒易律换算的光圈基础上再开大一档光圈或增加一倍曝光时间。 2、取景器: 取景器是用来观察被摄景物,确定拍摄范围的装置。(1)平视光学取景器,又称为旁轴取景器。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景物的虚像和画框的虚像,画面框四个拐角所包围的景物即是取景范围,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大多采用这一结构,取景和拍摄范围有一定的误差。(2)单镜头反光取景器: 是由镜头、反光镜、对焦屏、五棱镜和目镜等光路组成,经五棱镜的反射,目镜上所看到的被摄物像与被摄物的方位完全一致,无视差。不足之处是,快门释放的瞬间,反光板向上翘起,视场瞬间变黑,看不见被摄物体。(3)磨砂玻璃取景器: 多用于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以及机背式取景的大型座架式照相机,它的结构有点是简单直观,毛玻璃框大小即为取景范围,但视场有四个角较暗,毛玻璃上的像是左右相反的倒像,有的座机配备正像取景装置。3、调焦装置:(1)手动对焦: 手动对焦镜头用 MF 表示 。(2)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镜头用 AF 表示 。4、卷片装置:机械相机5、其他装置:(1)内测光系统:能根据胶片感光度和景物亮度提供曝光数据,既能自动曝光,也能手控操作。(2)闪光同步接点:可接通闪光灯线路,使闪光灯配合快门开启,实现同步闪光。(3)自拍装置:是一个使快门开启的延时装置,按下快门或特设的自拍扳手按钮,可在812秒后开启快门曝光,以便拍摄者有时间把自己摄入画面。(4)液晶LCD显示屏:提供各种数据,如图像、文字、数字(曝光补偿、感光度、快门速度、光圈系数、电池状况)等信息,是拍摄者对照相机各种技术状况一目了然。常用摄影附件一、三脚架n 三脚架是为了保证照相机稳定的必备附件,用云台可把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三脚架多用于慢速摄影(快门速度低于1/30s以下)、多重曝光、自拍、翻拍等,使用长焦距镜头时最好使用三脚架。n 三脚架多用轻金属材料制成,上端装有云台,可以自动调节,任意改变方向、高度,使用方便。二、快门线n 快门线是代替手指直接按动快门的一种附件。n 用快门线可以避免照相机按动快门时的振动,拍摄者还可以远离照相机用快门线来进行拍摄。三、遮光罩n 遮光罩是装在照相机镜头上遮挡四周光线的一种附件。n 主要用于防止漫射光、逆光和侧光以及杂乱的反射光进入镜头,以防止造成眩光,使胶片产生灰雾。在风雨天气,还能起到保护镜头的作用。n 遮光罩由金属、塑料或橡胶等材料制成,形状像漏斗,外形有圆有方。遮光效果要与镜头视角相匹配。遮光角度若比镜头的视角大,则起不到遮光效果;若比镜头的视角小,则会挡掉画面四角的光线,使画面产生暗角。四、滤光镜1、UV镜(去雾镜/紫外线滤光镜) 无色透明,能够吸收紫外光。紫外光对眼睛没有刺激,但胶片对它却比较敏感。可以改进影像质量,提高影像清晰度。2、偏振镜: 减小或消除金属表面的反光,使照片减少光斑。提高景物反差和彩色影像的饱和度。 使蓝天变暗,云朵突出。 消除一定的雾气,增加远景的清晰度。3、中灰密度滤光镜: 也称为“ND滤光镜”,是一种灰色玻璃滤镜。它能吸收一定的光量,但不改变光线中色光的部分。 它的作用是在强光下避免曝光过度。 强烈日光下 强光下使用大光圈或者是慢门 取得某种特殊效果。n 渐变滤光镜n 星光镜五、闪光灯 闪光灯是用于照明条件较暗的环境下的摄影器材。 1、电子闪光灯的闪光特性:(1)发光强度大 一只小型的电子闪光灯的发光强度大于数十只100W的白炽灯的发光强度。(2)色温高 电子闪光灯的色温与阳光接近,可达5500K,适合于日光型彩色照片的拍摄。(3)回电时间短 回电时间:电子闪光灯每闪一次之后,完成充电并为下次闪光做好准备所需要的时间。零点几秒10秒左右。(4)闪光持续时间极短 电子闪光灯的闪光时间高达1/1000S1/10000S,有的可达1/50000S。2、红眼现象: 红眼现象是指在弱光环境中,被摄者眼睛的瞳孔相应开大,当闪光灯光从正面直射时,被摄者视网膜的表面血管对闪光的反射而在彩色照片上产生红色眼珠的现象。采用预闪闪光法就可以避免红眼现象。其原理是:在快门开启前的瞬间,闪光灯先发出光量相对小些的闪光,使被摄者的瞳孔缩小,随即正式闪光曝光,由于被摄者瞳孔已经缩小,故不会产生红眼现象。3、闪光灯与照相机的连接:插座连接 在照相机上设有直接插入闪光灯的装置,称为“热靴”或“直接接触触点式插座”。当闪光灯灯脚插入插座并固定紧后,插座上的同步接触点与闪光灯灯脚上的同步接触点紧密相连,完成闪光灯与照相机的连接。插座上触点的多少,决定着自动闪光功能的多少,触点多,自动化闪光的功能就多。4、闪光灯的曝光控制:闪光同步 闪光同步是指闪光灯在照相机快门完全开启的瞬间闪光,是整幅画面够感光。 不同快门结构的照相机,其闪光同步速度是不同的:镜间快门照相机的任何一档速度都有同步闪光曝光的效果;焦平面快门照相机应注意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最高闪光同步时间,等于或低于这个时间都能是整个画面感光。5、闪光灯的使用:机位直接闪光法 将闪光灯直接插入照相机的闪光灯插座,进行正面闪光照明。这种闪光方式产生的平涂光效果,被摄体立体感差;离主体近的背景上会有主体黑色的投影。为避免投影,可升高拍摄点,是时黑色投影落在下边,或拉大主体与背景的距离,或用柔光片,使闪光变成柔和的散射光。六、照相机的使用和维护1、照相机的使用(1)首先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规定程序操作使用。 感光度的设定:ISO200800 白平衡的设定:自动白平衡 图像格式设定:n 图像格式: RAW:是一种无损压缩格式,它的数据是没有经过相机处理的原文件。 JPEG:文件后辍名为“jpg”或“jpeg”,是最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也是目前网络上最流行的图像格式,可以把文件压缩到最小的格式。 GIF:是经过压缩的数据,文件较小,可以保持动画效果 。 BMP:位图 PDF:矢量和位图图形 TIFF:是现存图像文件格式中最复杂的一种,它具有扩展性、方便性、可改性,可以提供给IBMPC等环境中运行、图像编辑程序。 PSD:是Photoshop的专用文件格式,文件扩展名是psd,可以支持图层、通道、蒙板和不同色彩模式的各种图像特征,是一种非压缩的原始文件保存格式。可以保留所有原始信息,在图像处理中对于尚未制作完成的图像,选用 PSD格式保存是最佳的选择。 色域设定:n 色域设定: 标准:色彩正常 人像:品红+2档,使皮肤略显红润 sRGB:适合用于PC机屏幕显示,色域窄,较艳丽但层次少 Adobe RGB:适合专业应用,色彩不太艳丽,但色域宽,色彩的记录能力高,有优良的后期制作空间,能最大限度的再现色彩(2)注意电池的使用。(3)图像存储(4)手持相机,若持机不稳,会导致影像模糊。 掌握正确的持握相机方法也是能够持稳相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持握基本要领:双臂收拢紧靠两肋,放松、直立,两脚左右相距一步或前后叉开站稳,相机紧紧贴在面颊上,按动快门时动作要轻,并且要屏住呼吸。在低角度拍摄时,采用坐地跪姿要比蹲着稳妥,有利于利用两肘和膝盖支撑相机。2、维护:(1)充电(2)常用(3)四防:防灰、防寒、防潮、防震测 光一、测光表1、关于测光表: 测光表是一种测量光线的光学仪器,它能科学的测量出光线的强弱,指出曝光时应该使用的光圈和快门组合,使感光片得到正确的曝光。2、测光表的种类: 测光表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但常见的有两种。(1)内装式和独立式n 内装式测光表多数位于镜头的后面,在反光镜的附近,也有位于镜头筒一侧的机身上。n 独立式测光表,是脱离照相机,单独存在的测光仪器。 (2)入射式和反射式n 入射式测光表是测量被摄物体接受的照度,测光时,测光表直接朝向摄影物镜。n 反射式测光表是测量物体表面反射光线的亮度,使用时必须使测光表朝向被摄体,测出该物体各个部位的平均亮度。 现代相机绝大多数带有测光系统,又称为“内装式测光表”。相机的测光系统都是属于反射式测光。二、相机测光系统1、相机测光系统的测光方式(1)平均测光 (又称为“整体测光”) 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测光方式,这种测光方式将被摄体在取景屏画面内的各种反射光线的亮度综合评估而获得平均亮度值。平均测光的特点是使用简单,但测光精度不高,在取景范围内明暗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下,较难直接依据测光数值来确定合适的曝光量。尤其是当画面中有大面积的白或黑色物质时,给我们提供的往往是一个不准确的曝光值。 (2)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又称为“中央均衡测光”)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主要测量取景屏画面中央长方形或圆形(椭圆形)范围内的亮度,其它区域给以平均测光,长方形或圆形(椭圆形)范围外的亮度对测光结果的影响较小。至于中央面积的多少,因相机不同而异,约占全画面的20-30%。 由于是依据画面中央最重要主体的光亮度来读取合适的曝光值,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的精度高于平均测光。 另外一种中央重点测光的形式叫做“底部测光”,与中央测光相似,它是对画面的下半部测光,可以减少对天空的过多注意而产生的错误测光。(3)局部测光 局部测光覆盖了取景器中央约8%的面积,在逆光条件下,容易使背景比主体更亮,这种情况时,局部测光模式非常有效。(4)点测光 (Spot metering ) 点测光的测光范围是取景器画面中央占整个画面约23%面积的区域。点测光基本不受测光区域外其它景物亮度的影响,因此,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点测光对被摄体或背景的各个区域进行检测。点测光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要实现准确曝光,测光对象应该适合18%灰的要求。(5)评价测光 (又名“矩阵测光”、“分区测光) 这种测光模式也称“智能化”测光,是一种高级的测光方式。测光系统将取景画面分成若干区域(不同的相机划分的形状和方式不同),分别设置测光元件进行测量,然后通过相机内的微电脑对各个区域的测光信息进行运算、比较,并参照被摄主体的位置,推测出被摄体的受光状态是逆光还是一般光照,从而决定每个区域的测光加权比重,全部衡量后,计算出合适的曝光值。n 评价测光是现代多数单反相机的标准测光模式,适合大部分拍摄情况,甚至包括逆光条件。在检测拍摄主体的位置、亮度、背景、顺光和逆光等之后,相机设置适当的曝光参数。2、根据测光系统在相机的位置不同,可将测光方式分为:外测光、TTL测光、TTL-OTF测光。(1)外测光 外测光主要是测光不通过镜头。有的在镜头上或在镜头上方的机身上,属于平均测光。 缺点:由于测光与成象范围不一样误差较大,当使用滤镜时误差大。(2)TTL测光 TTL测光是通过镜头测光,使用于单反相机。 特点:表面看不到测光系统元件,测光范围与成象范围一致,多采用中央重点测光,测光准确性比外测光高,使用滤镜不用考虑暴光补偿。(3)TTL - OTF测光 通过测量胶片反光的测光,又称实时测光。测光元件在反光镜下,胶平面前下方,在实际暴光时测量准确性更高。 一般有这种测光系统的相机具备两套测光系统:TTL-OTF测光为自动,TTL为手动。摄影曝光一、曝光基本知识1、有关曝光的几个问题l 光线投射在物体上,其反射光通过照相机镜头聚焦于感光材料上,产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看不见的潜影,再通过规范的显影和定影生成负像,这就曝光。 曝光量: 光线的强度乘以光线作用的时间 E(曝光量)=I(照度)t(曝光时间)l 光线强度:感光片受光照射的强度,即照度,单位I(勒克斯)。曝光量的单位为勒克斯/秒。l 控制光强和光在感光材料上时间的长短,具体的操作是靠照相机的 和 控制。2、准确曝光 曝光过度 曝光不足 影响曝光的因素有很多,如胶片的感光度、光照角度、天气/季节/海拔的变化、被摄物体本身的反光能力、滤光镜对光线的阻光率等。l 决定曝光量的多少,通常是依据胶片的感光度及被摄对象反射光线的强弱,配合光圈和快门调整得出。l 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开大光圈、放慢快门速度,会增多曝光量;缩小光圈、提高快门速度,会减少曝光量。 光照强时,可以通过缩小光圈或提高快门速度来减少曝光量,达到正常曝光。 光照弱时,可以通过开大光圈或放慢快门速度来增加曝光量,达到正常曝光。 (1)准确曝光 要做到准确曝光,就要掌握被摄体接受光线照到的强弱,并控制其再胶片上停留时间的长度(曝光时间)。对相机来说,光圈的大小不仅是用来控制景深,也可以控制光线照度;快门速度的快慢也可以控制曝光时间,因此光圈和快门在不同条件下的正确组合,是曝光准确与否的关键所在。 曝光准确的胶片接受了足够的光,使得底片上既有高光部位的细节,也有阴影部位的细节,准确地记录了整个被摄体各个部位的所有不同影纹,较好的表现了被摄体原有的色调和层次。 当然,一张曝光准确的底片还必须经过规范二适度的暗房显影,才能使它潜在的全部影纹呈现出来。胶片如果冲洗不当,也会造成底片密度的不适当。(2)曝光过度 曝光过度是指在拍摄过程中,因对拍摄体亮度估计不足,使胶片感受的光线过多,在底片上形成很厚的银盐积淀,导致底片很黑很厚,画面中几乎没有透亮的地方,影像高光部位的层次、细节基本消失;底片缺少应有的影纹,冲洗出来的照片画面呈灰白色,且不够清晰。 这种情况下,在拍摄时应相应的减少曝光量,或者是调整感光度加以控制。 照片的影像清晰与否,一般认为是对焦问题,而忽略了曝光量对清晰度的影响。感光太多,显影时已感光的银盐易于扩展波及邻近未感光的银盐。银盐曝光后,在会颗粒处发生的折射、反射、散射作用,产生光学浑浊度(光渗),感光越多,作用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像底片的颗粒度、清晰度和锐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