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厂设备维护检修规程编制: 日期:校对: 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发布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单级双吸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4)1总则.(4)1.1适用范围.(4)1.2结构简述.(4)1.3技术性能.(4)2完好标准.(4)2.1零部件.(4)2.2运行性能.(4)2.3技术资料.(4)2.4设备及环境.(4)3设备维护.(5)3.1日常维护.(5)3.2定期检查.(5)3.3常见故障处理方法.(5)3.4紧急情况停车.(7)4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7)4.1检修周期.(7)4.2检修内容.(7)5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8)5.1泵体与底座.(8)5.2泵轴及轴套.(8)5.3叶轮.(8)5.4转子部分拆装.(8)5.5滚动轴承.(8)5.6密封装置.(9)6试车与验收.(9)6.1试车前准备工作.(9)6.2试车.(9)6.3验收.(9)7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9)7.1维护安全注意事项.(9)7.2检修安全注意事项.(10)7.3试车安全注意事项.(10)单级双吸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1总则1.1适用范围规程适用于吸入口径小于600mm,型号为KQS、IH型的单级单吸离心泵的维护和检修。亦可用于BA型、F型离心泵的维护和检修。其它相似类型的泵可作参考。1.2结构简述单级离心泵主要由泵体、泵盖、叶轮、轴和托架等部件组成。单吸泵的叶轮安装在轴端呈悬臂式,轴线端面进水,排出口与泵的轴线垂直。电动机通过联轴器直接驱动泵。1.3技术性能单级单吸离心泵主要性能见表1。表1型号流量(m3 /h)扬程(m)转速(r/min)功率(KW)位号/文字描述KQS N350-N6/575968941480400J1105a/00 C水泵 2. 完好标准2.1零、部件2.1.1泵体及各零、部件完整齐全。2.1.2基础螺栓及各连接螺栓齐全、紧固。2.1.3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稳固。2.1.4各部安装配合符合规定。2.1.5泵体及附属阀门、管件完整,标志明显。2.1.6基础及底座完整、坚固。 2.2运行性能2.2.1油路畅通,润滑良好。2.2.2运转正常,无异常振动、杂音等现象。2.2.3压力、流量平稳,各部温度正常,电流稳定。2.2.4能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技术资料 2.3.1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2.3.2设备各项记录齐全,数据准确可靠,包括: a.设备运行记录; b.历次检修及验收记录; c.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2.4设备及环境2.4.1设备清洁,外表无尘灰、油垢。2.4.2基础及底座整洁,表面及周围无积水、废液,环境整齐、清洁.2.4.3进出口阀门、管口法兰、泵体等处接合面均无泄漏。2.4.4轴封处泄漏 a.填料密封:介质为水时,初期每分钟不多于20滴,末期每分钟不多于40滴;其他液体,每分钟不多于15滴; b.机械密封:初期应无泄漏,末期每分钟不超过5滴。3. 设备的维护 3.1日常维护 3.1.1严格按操作规程程序启动、运转与停车,并做好运行记录。3.1.2每班检查各润滑部位的润滑情况。3.1.3新换轴承后,运行100小时应清洗换油;以后每运行10001500小时换油一次,油脂每运行20002400小时换油。3.1.4经常检查轴承温度,应不高于环境温度35;轴承的最高温度:滚动轴承不得超过75,滑动轴承不得超过65。3.1.5经常观察泵的压力和电机电流是否正常和稳定,设备运转有无异常声响或振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1.6经常保持泵及周围环境整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密封符合要求。3.1.7维修人员应按要求巡检,检查设备并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3.1.8在泵所处环境温度较低情况下,泵停用时,排尽剩液,以防冻裂机壳及零件。3.2定期检查对于生产系统中重要的泵,每周检查滚动轴承运转情况及泵体振动情况。3.3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见表2。表 2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消除方法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消除方法泵输不出液体1.泵内或吸入管内留有空气2.吸上扬程过高或灌注不足3.吸入管路过小或有杂物阻塞4.吸入管浸入深度不够或漏气5.转速过高或过低6.泵转向不对7.装置扬程与泵扬程不符8.介质重度与粘度与泵要求不符9.管路或泵内有杂物堵塞1.重新灌液排除空气2.降低泵位增加进口处压力3.加大吸入管径清除堵塞物4.增大浸入深度或检修管路5.检查原动机转速6.从原动机看应为顺时针7.设法降低吐出系统阻力或高度8.重新核算或更换合适功率电机9.检查及排污流量扬程不足1.泵内或吸入管内留有空气2.吸上扬程过高或灌注不足3.吸入管路过小或有杂物阻塞4.吸入管浸入深度不够或漏气5.转速过高或过低6.泵转向不对7.装置扬程与泵扬程不符8.介质重度与粘度与泵要求不符9.管路或泵内有杂物堵塞10.密封磨损过多1.重新灌液排除空气2.降低泵位增加进口处压力3.加大吸入管径清除堵塞物4.增大浸入深度或检修管路5.检查原动机转速6.从原动机看应为顺时针7.设法降低吐出系统阻力或高度8.重新核算或更换合适功率电机9.检查及排污10.更换密封消耗功率过大1. 转速过高或过低2. 装置扬程与泵扬程不符3.介质重度与粘度与泵要求不符4.泵与电机轴线不一致或轴弯曲5.转动部分与固定部分摩擦6.密封磨损7.轴套或动、静环磨损8.机械密封选用或安装不当9.悬架体内油量过多或过脏10.填料压盖过紧或过松1.检查原动机转速2.设法降低吐出系统阻力或高度3.重新核算或更换合适功率电机4.重新调整对中5.检修或改善使用工况6.更换密封7.更换8.按使用要求重配或安装9.按要求加油或换新油10.适当调整出现振动及杂音1.泵内或吸入管内留有空气2.吸上扬程过高或灌注不足3.吸入管路过小或有杂物阻塞4.在流量过小处运转产生振动5. 泵与电机轴线不一致或轴弯曲6.转动部分与固定部分摩擦7.轴承磨损严重或损坏8.转动部分失去平衡9. 悬架体内油量过多或过脏10.管路或泵内有杂物堵塞1.重新灌液排除空气2.降低泵位增加进口处压力3.加大吸入管径清除堵塞物4.加大流量或旁通循环管5.重新调整对中6.检修或改善使用工况7.更换8.检查原因设法消除9. 按要求加油或换新油10.认真检查及排污轴封腔泄露过多1. 在流量过小处运转产生振动2. 轴套或动、静环磨损3.机械密封选用或安装不当4. 转动部分失去平衡5.双端面密封冷却液压力不当6. 填料压盖过紧或过松1. 加大流量或旁通循环管2. 更换3.按使用要求重配或安装4. 检查原因设法消除5.压力应近似泵体内液压6. 适当调整轴封发热1.泵与电机轴线不一致或轴弯曲2.轴承磨损严重或损坏3. 轴套或动、静环磨损4.机械密封选用或安装不当5. 转动部分失去平衡6. 双端面密封冷却液压力不当7. 填料压盖过紧或过松1.重新调整对中2.更换3.更换4.按使用要求重配或安装5. 检查原因设法消除6.压力应近似泵体内液压7. 适当调整泵过热或转不动1.在流量过小处运转产生振动2. 泵与电机轴线不一致或轴弯曲3.转动部分与固定部分摩擦4.轴承磨损严重或损坏5. 轴套或动、静环磨损6.机械密封选用或安装不当7. 转动部分失去平衡1.加大流量或旁通循环管2.重新调整对中3.检修或改善使用工况4.更换5.更换6.按使用要求重配或安装7. 检查原因设法消除轴承发热或容易损坏1.在流量过小处运转产生振动2. 泵与电机轴线不一致或轴弯曲3.转动部分与固定部分摩擦4.轴承磨损严重或损坏5.转动部分失去平衡6. 悬架体内油量过多或过脏1.加大流量或旁通循环管2.重新调整对中3.检修或改善使用工况4.更换5.检查原因设法消除6. 按要求加油或换新油3.4紧急情况停车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紧急停车处理: a.泵内发出异常的声响; b.泵突然发生剧烈振动; c.电机电流超过额定值持续不降; d.泵突然不出水。4.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4.1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中修:36个月;大修:12个月。4.2检修内容4.2.1中修4.2.1.1检修填料密封,更换填料。4.2.1.2检查与调整联轴器的同轴度及轴向间隙,更换联轴器的易损件。4.2.2.3解体、检查各零部件的磨损、腐蚀和冲蚀程度,予以修复或更换。4.2.2.4检查轴的磨损、腐蚀和直线度,进行修复。4.2.2.5测定叶轮的静平衡及检查转子的晃动量。 4.2.2.6检查轴承的磨损情况,刮研轴瓦、调整间隙,以及更换轴承。4.2.2.7检查与调整叶轮密封环、轴套、压盖、轴封等各部间隙。4.2.2.8检查、清扫以及修理电机。4.2.3大修 4.2.3.1包括中修内容。4.2.3.2更换叶轮。4.2.3.3更换泵轴。4.2.3.4泵体测厚、鉴定;作必要的修理。 4.2.3.5测量及调整泵体的水平度。 4.2.3.6除锈防腐。5.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5.1泵体及底座5.1.1泵体及底座应无裂纹,泵体涡旋室及液体通道内壁铸造表面应光滑,在不承受压力部位发现裂纹或其他可焊补的铸造缺陷时进行修补。 5.1.3泵体安装的水平度: 纵向(沿泵轴方向)0.05mmm; 横向(垂直于泵轴方向)0.10mmm。5.2泵轴及轴套5.2.1泵轴不应有腐蚀、裂纹等缺陷。5.2.2泵轴轴颈的表面粗糙度:安装叶轮、轴套及装配联轴器处3.2,装配滚动轴承处1.6,滑动轴承处0.8 5.2.3以两轴承处轴颈为支点,用千分表检查装配叶轮、轴套以及联轴器等部位轴颈的径向圆跳动,应不大于0.03mm。5.2.4键槽磨损后,可根据磨损情况适当加大,但最大只可按标准尺寸增大一级,在结构和受力允许时,可在原键槽的900或1200方向另开键槽。5.2.5轴颈磨损后,可用电镀、喷镀或涂镀的方法修复。5.2.6轴套不允许有裂纹,外圆表面不允许有砂眼、气孔、疏松等铸造缺陷。5.3叶轮 5.3.1叶轮表面及液体流道内壁应清理洁净,不能有粘砂、毛刺和污垢;流道入口加工面与非加工面衔接处应圆滑过渡。5.3.2 新装的叶轮必须作过静平衡。5.4转子部分拆装5.4.1在拆卸轴套、叶轮螺母、滚动轴承等时,如发现被锈蚀咬住,应用煤油或除锈剂浸泡后再拆,不要随意敲击。5.4.2转子装于泵体内,应使叶轮流道中线对准涡旋室中线。5.5滚动轴承5.5.1滚动轴承的滚子与滚道应无坑疤、锈斑等缺陷,保持架完好,接触平滑,转动无杂音。5.5.2检查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颈和轴承座的尺寸。5.5.3轴承压盖与滚动轴承端面间间隙应不大于0.10mm;轴的膨胀侧轴承压盖与滚动轴承端面的间隙,应根据两轴承间轴的长度和介质温度确定,留出足够的间隙。5.5.4拆装滚动轴承应使用专用拆装工具或利用压力机,且方法要正确。不得用锤直接敲击轴承。装配后轴承内圈端面应与轴肩靠紧。5.5.5用加热法将轴承装于轴颈时,应在油温不超过120的机油中加热或使用轴承加热器,严禁用直接火焰加热。5.6密封装置5.6.1填料密封5.6.1.1轴套(或轴)在填料函处的表面粗糙度不得超过5.6.1.2填料衬套和压盖与轴套(或轴)的直径间隙,四周间隙应均匀。5.6.1.3压盖压入填料箱的深度应为0.51圈填料高度,最小不能小于5mm,压盖不得歪斜,松紧度要调节适当。5.6.1.4填料接口应成斜口对接,填料选用要合适。5.6.1.5注意填料环的环槽对准填料箱上的水封孔或略偏外侧,使水流畅通。5.6.2机械密封 机械密封的拆装 a.拆装应仔细,避免磕碰,划伤动、静环密封面及辅助密封圈,绝对不允许用手锤或铁器敲击; b.在安装时,必须将装配部位及机械密封清洗干净,防止任何杂质进入密封部位。密封面在装配时可涂抹透平油或锭子油; c.弹簧的压缩量必须适当,使弹簧压缩后的长度为其工作长度。6.试车与验收6.1试车前准备工作6.1.1清除泵座及周围一切杂物,清理好现场。6.1.2检查泵座、电机座螺栓及各部连接螺栓的紧固情况。6.1.3检查密封是否符合要求,冷却系统是否畅通。6.1.4按规定加好润滑油(脂)。6.1.5空转电机、检查旋转方向,无误后装上联轴器柱销。6.2试车6.2.1盘车两周,注意泵内有无异声,盘车是否轻便,盘车后将防护罩装好。6.2.2向泵内引入或注满液体,排尽气体。6.2.3按泵的启动操作程序启动、启动后运转正常,即可连续运转试车。6.2.4试车时间不少于2小时,应达到:a.运转平稳无杂音,冷却、润滑良好; b.轴承温度正常; c.轴承部位壳体的振动不超过规定; d.流量、扬程达到铭牌数值或查定能力;电机电流不超出额定值; e.密封符合要求。6.3验收泵在检修后质量符合本规程要求,检修记录齐全、准确,试车正常,可按规定办理验收。7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7.1维护安全注意事项7.1.1泵座上不准放置维修工具和任何物体。7.1.2泵在运转中,不在靠近转动部位擦抹设备。7.1.3保持电机接地线完好,清扫时注意不要将水喷洒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食材购销合同范本
- 风管配件维修合同范本
- 活动租赁转让合同范本
- 电脑办公用品合同范本
- 玉米大量购销合同范本
- 装修材料团购合同范本
- 银行装修贷款合同范本
- 高校人事聘用合同范本
- 综合地皮出售合同范本
- 采购项目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年青海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卫生类护理学专业知识试题
- 宝宝呛奶科普课件
- 安全注射标准WST856-2025学习解读课件
- Z世代对消费场所视觉对比度
- 语言认同建构机制-第1篇-洞察及研究
- 2025年贵州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标准)sm调教协议书
- 工会委员候选人选票(式样)
- 55790《表面工程学(第2版)》教学大纲
- 诊所消防安全培训
- 2025年护士资格证考试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