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活性炭在预涂膜过滤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粉末活性炭在预涂膜过滤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粉末活性炭在预涂膜过滤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粉末活性炭在预涂膜过滤中的应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粉末活性炭在预涂膜过滤中的应用(同济大学)金伟范瑾初摘 要粉末活性炭在硅藻土预涂膜过滤中的应用研究 ( 简称 PD F 技术) 结果表明, PD F 技术用于饮用水的深度处理, 不仅能进一步降低水浊度, 而且快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特别是对卤代烃的去除更为有效, 同时不致产生微生物大量繁殖的问题。关键词粉末活性炭; 硅藻土; 吸附; 预涂膜过滤1 前言面对日益受到污染的饮用水水源以及饮用水水质 标准的日益严格化, 如何改善饮用水水质, 特别是如何 有效去除饮用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 已经成为一个 急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活性炭优良的有机物去除效果, 目前国内外 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际研究。当前对粉末活性 炭的应用研究, 共同的特点是将膜法 (M F、U F ) 优良的 过滤性能与粉末活性炭高效的吸附作用相结合, 达到 去除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三致”性物质的目 的。但是膜法高能耗以及膜通量的局限性, 仍旧是这些 处理工艺达到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介绍一种新型的粉末活性炭应用技术, 即利用粉 末活性炭吸附与硅藻土过滤相结合的工艺, 以去除饮 用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 对饮用水做进一步的深度 净化, 这种工艺简称“PD F ”工艺。2 实验方法预涂阶段: 将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硅藻土与粉末活性炭混合浆液“预涂剂”泵人过滤器中, 预涂剂在过滤 器内循环 15 30m in 后, 在滤元表面形成厚度约 12mm 的滤膜。图 11. 调节水箱4. D E 过滤器PD F 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2. 附加剂投加箱5. 流量计3. 预涂箱过滤阶段: 通过阀门切换, 待处理的饮用水因内外压力差通过预涂膜时杂质颗粒被截留。为了减缓压力 差的增长, 在过滤的过程中需要投加适量的硅藻土和 粉末活性炭混合粉末, 称为“附加剂”, 以不断形成新的 疏松滤膜, 达到减缓压力差的增长、延长过滤周期。反冲洗阶段: 当过滤周期达到时, 采用反向水流进 行冲洗, 将截留的杂质和滤膜冲掉以便重新预涂。一般反冲洗强度为 8 10L sm 2 , 历时 5m in。PD F 工艺简介本实验研究采用预涂膜过滤方式, 分预涂、过滤、 反冲洗三步构成一个完整的过滤周期。工艺流程见图 1.2. 1nd s 1994T hom a s J. Go rea“r P ro duc t io n o f N O - and N 2O by7.B ruce E. R it tm ann, W ayne E. L ange land S im u lta2neo u s den it r if ica t io n w ith n it r if ica t io n in sin2g lech anne l o x ida t io n d itch e s Jo u rna l W PC F , V o l24.2n it r ify ing B ac te r ia a t reduced co ncen t ra t io n o f o xygen”A pp l. E nv iro n. M ic ro b io. N o. 9, 1980K , O KA DA“A m ech an ism fo r b io lo g ica l den it r if i2ca t io n in ae ra ted lagoo n sy stem ”W a te r po llu t io n co n t ro l in deve lop ing co un t r ie s N o. 2, 1978郑兴灿等 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机理与动力学研究水和废水技术研究论文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1992um e 57, N um be r4 19858. 徐亚同 废水中氮磷的处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6.作者简介: 朱晓君 95 级研究生通讯处: 200092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 收稿日期 1997- 06- 17)2. 2 研究内容及测试方法PD F 技术主要解决的是延长过滤周期与提高有机 物去除效果的矛盾。为此, 主要研究内容: 优选合适的粉末活性炭炭种, 考察 PD F 技术 的主要影响因素; 考察粉末活性炭投加方式的影响; 考察粉末活性炭吸附时间以及投加量对有机 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耗氧量 (CODM n ) , 用 13 浓硫酸, 30m in 水浴测定; 三氯甲烷 (CH C l3 )、四氯化炭 (CC l4 )、四氯乙烯 (C 2C l4 ) , 用 GC - 14B 型气相色谱仪, 液相萃取测定; 细菌数量 采用平板稀释法, 人工计数。3 试验结果与分析3. 1 优选粉末活性炭炭种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硅藻土过滤条件下预涂剂量、预涂剂配比、附加剂量以及滤速对过滤 周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滤速对过滤周期的影响最 大, 附加剂影响次之, 其次是预涂剂量及配比。 根据 PD F 技术的特点, 针对 3 种不同目数的木质炭进行了 运行工况比较, 结果见图 2。三种粉末活性炭及两种硅 藻土的粒径分析见表 1。评价优选的 PD F 技术工况对“三致”物质的去除效果。主要测试项目及方法: 浊度采用上海市自来水公 司 GD S - 3 型 光 电 浊 度 仪 直 接 测 定; 紫 外 吸 光 度 (U V 254 ) 采用上海分析仪器厂 7550 型U V - V IS 分光 光度计, 1cm 石英比色皿, 重蒸蒸馏水参比; 高锰酸钾表 1试验材料的粒径分析3 粒径分析采用巴柯氏粒径分析仪。要在 5. 1 37. 3m , 均匀性相对 PA C 1 和 PA C 3 要好,且与D E 401 级配相近, 因此不致由于粒径的过分不均匀 引起滤膜孔道被堵塞; 另外, 由于 PA C 3 中 5. 1m 的 粒径占 15. 08% , 这部分颗粒不仅不能形成良好的疏松的滤膜, 反而与水中的颗粒杂质一道增加过滤负荷, 这 一点与流量对过滤周期的影响原因是一致的。因此在 后续研究中以 PA C 2 为主要对象。3. 2 PD F 技术净水效果分析PA C 投加方式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a.图 2 不同目数的 PAS 对过滤周期的影响由图 2, 同样工况条件下 PA C 3 ( 250 目) 对过滤周 期 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 PA C 1 ( 120 目) 和 PA C 2 ( 300 目) , 似乎与目数越小对过滤周期影响越大相矛盾。 但 是, PD F 技术是一种预涂膜过滤技术, 其过滤的机理主 要是机械隔滤筛分作用, 同时还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性 吸附作用, 因此滤膜中孔道或孔隙的状况直接影响过 滤周期的长短; 从粒径分析表明, PA C 2 的粒径分布主在 PD F 技术中, 预涂剂是一次性投加的, 附加剂是在过滤过程中连续投加的。PA C 的投加方式见表 2、对有机物去除效果见图 3。A 方式由于未加 PA C 其有机物去除率很低, 不可能对饮用水中的微量有机物有 良好的去除; B 方式仅在预涂剂中一次性投加 PA C , 其初始去除效果相当好, 但是随着过滤时间的延续、PA C吸附容量的不断饱和其效果急剧下降, 不能在整个周 期中维持较高的去除效果; 而 C 方式仅在附加剂中连粒径范围硅藻土(D E 401 )硅藻土(R E )粉末活性炭(P SC 1)粉末活性炭(PA C 2)粉末活性炭(PA C 3)颗粒粒径( 目)-120300250 37. 3m26. 39%-32. 35%8. 71%17. 72%平均粒径( m )26. 4811. 1625. 7716. 4020. 08续投加 PA C , 其处理效果随滤膜上 PA C 的累积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但是总的处理效果不高, 特别是初始过滤 期间处理效果很低; 而D 方式在预涂剂和附加剂中均投加一定量的 PA C , 既解决了B 方式过滤末期去除率 急剧下降的不足, 在整个周期内维持较高的去除效率,又解决了 C 投加方式初始去除效果不佳的缺陷。 从图3 中可知, D 方式其U V 254 平均去除率为 75. 13% , 而相 应 CODM n 平均去除率为 44. 05% 。因此, 投加方式D 是 最为合适的。表 2PAC 的投加方式图 4 吸附时间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PA C 吸附时间的影响c.(m 3 m 2h图 4 表明, 粉末活性炭在调节水箱内的吸附时间对有机物去除率影响很小, 这说明粉末活性炭吸附速 度极快, 吸附效果基本上不受时间的影响。吸附时间增m gL加 30m in , U V 254 平均去除率仅提高了 9. 75% 、CODM n增加了 4. 55% , 因此可以大大提高 PD F 技术其经济可比性。需说明的是图中的吸附时间是指 PA C 在调节水 箱的停留时间, 全部的吸附时间应该包括 PA C 在管道 和过滤器内的停留时间, 据测算这段时间将近 2m in。3. 3 PD F 技术对部分卤代烃去除效果的评价 卤代烃做为目前水厂加氯消毒中主要副产物, 已经有充分的资料表明其具有“三致”性。因此试验中对部分卤代烃的去除情况做了一定的工作, 具体结果见 表 4。表 4 PD F 技术对卤代烃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图 3PAC 投加方式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PA C 投加量对净水效果的影响b.从图 3 分析可知, 在预涂剂和附加剂中均投加PA C 可以得到一个稳定高效的有机物去除效果。 因 此, 考察了附加剂中 PA C 量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程 度。由表 3 可知, 随着附加剂中 PA C 投量的增加, 有机 物去除率提高的幅度缓慢, 平均去除负荷率反而降低。 这一点说明附加剂中 PA C 投加量应从技术要求和经 济效果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表 3 PAC 投加量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U V 254 (cm注3 工况条件: 预涂剂中 PA C 投加量为 540gm 2, 附加剂中PA C 投加量为 120m gL.3 四氯化碳(CC l4 ) 进出水均未检出.3 表中数据为平均值由表 4, 尽管三氯甲烷未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 但 是长期饮用含有三氯甲烷偏高的自来水对人体健康是 不利的; 四氯乙烯的进水水质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 推荐的指导值 10gL 。经过 PD F 技术处理后, 三氯甲 烷去除率在 70% 左右, 四氯乙烯去除率达到 80% 以 上, 同时有机物总峰面积下降了 77% 。 总体而言, PD F 技术对于这类挥发性的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m gCODM n工况预涂剂中PA C 量(gm 2滤膜面积)附加剂中 PA C 量 (m gL )U V 254去除率( % )CODM n去除率( % )平均去除 负荷gPA CE 15404575. 1344. 0525. 74E 25408076. 0945. 2218. 17E 354012081. 1547. 2313. 98测试项目进水出水去除率( % )CH C l3 ( gL )52. 49916. 61468. 35C 2C l4 ( gL )42. 3427. 19483. 01总峰面积52001511747877. 02CODM n (m gL )4. 052. 1447. 23- 1)0. 1070. 02081. 15投加 方式预涂剂总量附加剂PA C( )初始滤速)滤膜面积(gm 2)D E PA C ( 重量比)A800-2. 40B80012-2. 40C800-452. 40D8001245240氨氮对中温厌氧处理抑制作用的试验研究胡锋平(华东交通大学)摘 要试验采用中温 35, 改变N H 3 - N 浓度, 通过U B F 反应器对鸡粪混合液离心出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 N H 3 - N 对鸡粪混合液离心出水的厌氧处理具有抑制作用, 35时N H 3 - N 的抑制浓度为 2000m gL , 游离氨 (N H 3 ) 的最大承受能力为 222m gL 。关键词 U B F 反应器; 厌氧处理; 氨氮; 抑制作用引言积 7. 3L 的圆柱形有机玻璃管。 试验时, 废水在贮水槽中用蠕动泵将水从底部进水管进入反应器, 经布水板 渗入污泥床后沿悬浮区、滤层 ( 5 片, 片距 4cm 的组合 式填料) 上升到澄清区, 最后通过澄清区液面中央的圆 形溢流口进入出水管和水封排出。气室部分用密封罩, 罩顶有出气孔, 产生的沼气经出气口、出气管进入湿式 气体流量计, 计量后排出。反应器置于木制自控恒温箱中。废水在进水管内 的流进过程中预热, 试验温度控制为 35, 不设专门的 加热装置。1. 2 试验用水水质 试验用水取自上海县马桥乡集约化养鸡场鸡粪混合液离心出水, 其水质变化较大, 如表 1。蛋鸡场鸡粪混合液离心后固体回收, 通过自然高温好氧发酵, 作为饲料的可行性已被证实1 。鸡粪离心 废水是一种 N H 3 - N 浓度较高的废水, 其厌氧生物处 理也有氨氮抑制甚至毒性作用3 、4 发生的可能。本试验 通过改变N H 3 - N 浓度, 在 35条件下采用U B F 反应 器, 对上海县马桥乡集约化养鸡场离心出水进行处理试验7, 研究N H 3 - N 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1 试验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工艺流程 本试验采用工艺流程如图 1。U B F 反应器是一内径为 10cm 、高 118cm , 有效容3. 4 PD F 技术水质微生物分析PD F 技术中由于 PA C 在一个过滤周期后即更新 且水流在过滤器中停留时间很短, 不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和微生物的繁殖, 这一点与粒状活性炭过滤不同。PA C 的试验结果表明, 一般自来水由于含有余氯进水 细菌总数一般 10 个mL , 经 PA C 处理后出水细菌总 数一般在 10 50 个mL , 增加很少。4 结论与建议PD F 技术中 PA C 吸附和硅藻土过滤互为补充, PA C 吸附有机物弥补了硅藻土应用于饮用水深度处理 的不足, 同时硅藻土过滤又为 PA C 提供了一种新的应 用形式, 充分发挥 PA C 的吸附特点和容量。 研究结果 表明: 粉末活性炭的粒径及其分布对过滤周期的影 响很大, 特别是粒径 5m 的不仅不能形成良好的滤 膜反而会增加过滤的阻力。 采用预涂剂和附加剂均投加适量的 PA C , 可以在整个过滤过程中得到稳定、高效的有机物去除效 果。附加剂中 PA C 的投量以及 PA C 的吸附时间, 对过滤周期、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经 PD F 处理的水质, 三卤化物以及挥发性有 机物都得到良好的去除, 出水的细菌数增加很少。建议: PD F 技术应用还需要对“三致”物质处理效 果进行系统的研究, 同时还就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N O -增长现象进行考察, 进一步完善该技术的各个环2节, 以便开发产品、用于生产。作者简介: 金伟 工程师 硕士通讯处: 200092 上海市四平路 1239 号 同济大学 环境工程学院( 收稿日期 1997- 01- 20)te r s and th e p ro ce ss co n t ro l w e re a lso d iscu ssed.Keywods: N it ro gen and p ho sp ho ru s rem o va l; L ow DO ac t iva ted sludge p ro ce ss; M ic ro env iro nm en t; S im u ltane2o u s n it r if ica t io n and den it r if ica t io n.A PPL ICA T IO N O F PRECOA T ING F IL TER W ITH POW D ERED ACT IVA TED CA RBO N(16)W e i J inJ in ch u F an(T on g j i U n iv e rs ity )A bstrac t: T h e a r t ic le de sc r ibe s m a in ly th e tech no lo gy fo r D E f ilt ra t io n w ith pow de red ac t iva ted ca rbo n (PD F tech no lo gy fo r sho r t). W h en app lied to advanced t rea tm en t o f d r ink ing w a te r, th e PD F tech no lo gy can no t o n ly re2 duce th e tu rb id ity o f w a te r, bu t a lso can rem o ve o rgan ic m a t te r fa st and effec t iva ly, e sp ec ia lly fo r T HM s rem o va l, and can no t incu r sign if ican t p rop aga t io n o f m ic ro be.Keywords: Pow de red ac t iva ted ca rbo n; D ia tom ite; A d so rp t io n; P reco a t ing f ilt ra t io n.EXPER IM ENTAL STUD IES O F INH IB IT ING ACT IO N O F AMM O N IA - N ITRO GEN IN UBFREACTO R A T35(19)F en gp in g H u(E a s t- C h in a J ia oton g U n iv e rs ity )A bstrac t: In th is p ap e r, a study o n inh ib it ing ac t io n o f amm o n ia2n it ro gen (N H 3 2N ) by ch ang ing N H 3 2N co n2cen t ra t io n in a U B F reac to r a t 35 is p re sen ted. E xp e r im en ta l re su lt s a re a s fo llow s: an N H 3 2N co ncen t ra t io n ex2ceed ing th re sho ld leve l h a s been show n to be inh ib ito ry to th e anae ro b ic b io lo g ica l t rea tm en t o f cen t r ifuga l eff luen t o f ch ick en m anu re m ixed liqu id, th e th re sho ld co ncen t ra t io n o f N H 3 2N a t 35 is 2000m gL , and th a t o f N H 3 is222 m gL.Keywords: U B F reac to r, A nae ro b ic b io lo g ica l t rea tm en t; Inh ib it ing ac t io n o f N H 3 2N.A N EXPER IM ENTAL STUDY O N TREA TM ENT O F BEER W A STEW A TER BY HYD ROLY T ICAC ID IF ICA T IO N- SBR PROCESS(22)Y i L iu(H ebe i C ol leg e of A rch itec tu re E n g in ee rin g )K a i Sh aoZh ao ch an g Zh an g(B e ij in g X ia oq in g E n v ironm en ta l P rotec t ion g roup )A bstrac t: T h is p ap e r de sc r ibe s an exp e r im en ta l study o n bee r w a stew a te r t rea tm en t by h yd ro ly t ic ac id if ica t io n- SBR p ro ce ss and ana ly sis o f th e op e ra t io n co nd it io n and m o de o f SBR p ro ce ss acco rd ing to th e ba sic p r inc ip le s o f A O p ro ce ss. E xp e r im en ta l re su lt s o f dynam ic and co n t inua l op e ra t io n revea l th a t COD c r rem o va l o f th e w a stew a2 te r is o ve r 92% w h en th e inf luen t COD c r va lue is any th ing f rom 1600 to 2000m gL , th e h yd rau lic de ten t io n t im e so f h yd ro ly t ic ac id if ica t io n stage and SBR a re 4h and 6h , re sp ec t ive ly, and th e w a te r tem p e ra tu re is 20 25.Keywords: B ee r w a stew a te r t rea tm en t; Sequen t ia l ba tch reac to r (SBR ) ; H yd ro ly t ic ac id if ica t io n; A O p ro ce ss.F IL TER W A SH ING TECHN IQUE FO R W A TER L PA NT A ND ITS W A TER SA V ING EFFEC2(24)T IVENESSC a ilin g D en g(N or th - C h in a E lec t r ic D ow e r D es ig n I n s t itu t ion )J u n zh en Zh an gD in gn ian A n(T ia nj in U n iv e rs ity )A bstrac t: A ir - w a te r backw a sh ing, su rface w a sh ing and w a te r o n ly backw a sh ing tech n ique s fo r dua l m ed ia bed s f ilte r and th e ir w a te r sav 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