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0讲.ppt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0讲.ppt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0讲.ppt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0讲.ppt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0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讲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发端一 解放思想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然而由于长期的 左 的思想仍然存在 加上华国锋提出 两个凡是 的方针 使党和国家的工作总体上处于徘徊中前进的阶段 因此 从思想上冲破 两个凡是 的思想禁锢 成为拨乱反正工作展开的前提和条件 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从1978年5月开始 报刊上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5月11日 光明日报 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的主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 从根本上否定了 左 倾错误坚决批判了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 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为克服多年来的左倾思想束缚 恢复党的优良传统 按正确方向寻求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2 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放弃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指导思想 使党的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 3 为经济 政治体制改革创造了思想条件全会审查和解决了 文革 及其以前的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重新确定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 二 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从1979年11月开始 在邓小平的主持下 中共中央着手起草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邓小平多次对 决议 的起草提出指导性意见 他认为 决议 指导思想最核心的一条就是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决议 使全党的思想得到初步统一 邓小平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为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提出了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要坚持实事求是 恰如其分的原则 2 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3 科学定位了毛泽东晚年犯的错误和失误 把毛泽东晚年的失误同林彪 四人帮的罪行区别开来 三 改革开放的起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在进行拨乱反正和调整国民经济的同时 中共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1 改革 1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安徽省凤阳县的农民在包产到户的约定上按上了自己的手印 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长期在左的思想束缚下的广大农民率先冲破了人民公社体制 创造并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 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扩大基层单位的自主权入手 即解决企业同国家的关系问题 实行多种形式的利润留成和盈利包干 进而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形式 多种经营形式并寸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新格局 请看视频 2 开放全会以来 国家把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采取积极措施 利用国外资金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 学习国外的科学管理经验 实行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改革 在对外开放方面迈出了两大步 一是决定对广东 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二是在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战略格局中的前哨阵地 它的建立在改革开放历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巨大成就一 经济 政治 文化等领域的改革1984年10月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标志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探索阶段 1 经济体制的改革 1 中共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发挥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2 中共十五大把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格局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确定了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进一步完善 2 政治体制的改革 1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党的十二大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项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提了出来 指出我们一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继续改革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 社会主义民主要扩展到政治生活 经济生活 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 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会议还指出民主建设必须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党的十四大又郑重提出了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任务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把依法治国提到了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的高度 3 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科技制度的改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展的社会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 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个文明既互为条件 又互为目的 党的十二大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和主要任务提出来 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二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 开放的格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先后在东南沿海一带创办了五个经济特区 开放了十四个港口城市 逐步形成了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发区 内地 这样的多层次 有重点 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2 开放的特点A平等互利我国的对外开放实在与世界所有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平等互利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