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栽培技术4.doc_第1页
马铃薯栽培技术4.doc_第2页
马铃薯栽培技术4.doc_第3页
马铃薯栽培技术4.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铃薯栽培技术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具有营养丰富,适应性强,喜冷凉气候条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既可食用,又可加工利用等特性。根据马铃薯生长特性和垦区气候、土壤特点及栽培经验,制定马铃薯栽培技术。一、土地选择及耕作选择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地势平坦,土地平整,耕层深厚,土壤疏松、通气良好的轻壤土或砂壤土。前茬以多年生牧草、小麦、油葵、玉米为好,避免重茬、迎茬或以茄科作物作为茬口种植,轮作年限一般应在3年以上。将选好的土地,进行深耕,耕深28cm,有条件的农户,结合秋翻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3000kg,不断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使土壤疏松、透气,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抗旱能力。以整地“齐、平、松、碎、净、墒” 六字为标准,严格整地质量,平好耕地,为抓全苗奠定基础。二、选用良种选用进行脱毒处理的种薯,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商品率高的特点。菜用品种主要以紫花白、新大坪等为主,淀粉加工型则以陇薯3号为主栽培品种。三、选种与萌芽处理1选种:一般应选择脱毒种薯的二级原种或一级良种,挑选中等大小,表面光滑的块茎最佳,选种时应除去冻、烂、病虫、机械损伤、萎蔫块茎。2萌芽处理:将挑选出的种薯,装在麻袋、塑网袋里或堆放于空房子等处,使温度保持在1015,有散射光线即可。经过15天左右时间,当芽眼刚刚萌动见到小白芽锥时,就用于切种处理播种。此目的主要是提高种薯体温,供给足够氧气,促使解除休眠,促进发芽。四、切种与种薯处理1种薯消毒:将挑选好的种薯,用600倍多菌灵液或1000倍的疫霉净均匀的喷洒在薯面,然后堆成堆儿用薄膜覆盖闷12小时,再摊成薄层,通风晾晒、切块。也可用40%福尔马林1份,水200份,喷洒薯堆或浸种薯5分钟,用薄膜盖闷2小时,再摊成薄层,通风晾干。2切种:将消过毒或未消毒的种薯进行切种时,必须备有两把切刀,首先将切刀浸泡在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进行消毒,再用消过毒的切刀进行切块,小薯以纵切为好,中薯或大薯以纵横切、斜切为佳,薯块应切成立块,多带薯肉,避免切成薄片,切块的大小以3050g为宜,每一个薯块上要留有12个芽眼。在切块的过程中,遇到病薯时,应将切刀立即放入配制的药液中进行消毒处理,并及时更换切刀,杜绝病菌通过切刀传播,还应将病薯挑捡出,另外堆放,切种结束后进行处理。3种薯切后处理:种薯可在切前消毒灭菌,也可在切后消毒灭菌。具体方法是将种薯浸入500800倍液的多菌灵药液中,浸种5分钟左右后涝出,后堆起来凉干,装袋待播,不能在太阳光直接照射下凉干,堆放厚度不能超过20cm。浸种农药也可采用70%的安泰生可湿性粉剂,或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切好的种薯或经过药液处理过的种薯,不要堆放时间过长,以不超过一周时间为好。五、播种1播期:根据气象条件、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播期。一般10cm深度的地温稳定通过7823天,即可播种。根据多年气象资料,本团一般年份应在4月20日左右开始播种, 4月30日左右播种结束,特殊气候年份可略提前或延后。2播种密度及播种量:一般栽培水平条件下,每亩种5000株左右,亩用种200240kg。株行距配制为;行距6570cm,株距1820cm。3播种方式:采用机械方式进行播种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封垄等作业,并可降低劳动力成本,使化肥、播种深度等技术指标达到要求。在机械不能播到头到边处,应采取人工及时补种,使其到边到角。 4播种方向:我团土地自然坡降大,地块形状复杂,在播种时必须根据种植地块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向,基本要求是;既要保证起垄后能灌透水,还不能积淤漫垄,还不能造成水土严重冲刷拉沟,灌不透水。一般应选择58坡降方向进行播种。5播种深度:1012cm。6施肥:一般土壤肥力条件的地块,亩施硫酸钾1015kg,有机复合肥1015kg,尿素12kg。六、田间管理1查苗补苗苗出齐后,及时查苗、补苗,以保证全苗。播种时可将多余的薯块密植于田间地头,用来补苗。补苗时,缺穴中如有病烂薯,先将病薯和其周围土挖掉再补苗。土壤干旱时,应挖穴浇水且结合施用少量肥料后栽苗,以减少缓苗时间,尽快恢复生长。若未备用苗,可从田间出苗的垄行间,选取多苗的穴,从其母薯块基部掰下多余的苗移植补苗。2中耕培土中耕松土,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出苗前如地表板结,应松土,以利出苗。齐苗后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并配合除草。第1次中耕后1015天,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除草,以加厚、增宽垄带。现蕾时进行第3次中耕培土,达到垄带高40cm、宽60cm。应机械培土为主,人工培土为辅,达到起垄标准。3追施肥料马铃薯植株现蕾时,结合中耕培土追施化肥,视苗情长势,亩追施尿素1015kg,硫酸钾5kg。开花以后,一般不再追肥,若后期表现脱肥早衰,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结合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4化学除草可在播种结束后,用丁草胺100g/亩,或禾耐斯50g/亩,防除禾本科杂草。也可在禾本科杂草二叶至2个分蘖期施药,667平方米用20拿捕净乳油60-180mL,对水40-5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也可在禾本科杂草2-5叶期使用,667平方米用15精稳杀得乳油30-60mL,对水40-5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还可每667平方米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40-50mL对水40-6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5化控对于马铃薯生长特别旺盛的高产田,于现蕾期亩喷施15%多效唑1012g,对水4050kg。能起到抑制旺长,促进光合产物向块茎输送,提高单产的作用。一些肥力较高地块也可采用少施氮肥措施来控制旺长,在喷施多效唑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施药时间、药量、浓度等要求谨慎施药。6水分管理马铃薯较耐旱,播种后1520天视墒情补水保苗,浇水后须中耕。现蕾开花前应根据苗情、墒情灌头水。第二、三水在盛花期,第五、六水在块茎膨大期进行,每次亩用水量8090m3,每次灌水时间应根据气候因素和土地条件来确定灌水时间和增减次数。灌水质量要求是;灌透灌匀、不积水、不冲刷垄、不漫垄、水线达到垄的2/3处。一般在收获前1020天停止浇水,防止贪青晚熟,防止土壤水分过大,难易收获。防止薯块水分过大,不耐存贮,容易造成烂薯。7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早、晚疫病、环腐病和黑胫病等。主要虫害:蚜虫、地老虎、金针虫、马铃薯甲虫。7.1农业防治一是合理轮作倒茬,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轮作周期应在3年以上。加强栽培管理,加大行距,缩小株距,高垄深沟,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二是选用脱毒种薯。三是及时拔除病株,清除田间杂草。四是作好田间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改善通透条件。7.2化学防治地下害虫如地老虎等可采取人工捕杀和投毒饵诱杀,也可用药剂防治。治蚜虫可选择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3000-4000倍液、50辟蚜雾可湿性粉1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2500倍液、8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防治2-3次。马铃薯甲虫防治:点片发生点片治,大发生时全面治,控制其传播漫延危害。采用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1835毫升(有效成分0.91.75g),兑水1015kg。2.5%功夫乳油,50ml/667米2,兑水1015kg。杀虫剂应交替使用,防止长期使用一种农药,使马铃薯甲虫产生用药抗性,降低施药效果。马铃薯早、晚疫病的防治:发病初期,及时采用70%代森锰锌5007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64%的杀毒矾300500倍液进行预防和防治,也可采用类似农药进行预防。黑胫病的防治:防治以黑胫病为主的细菌性病害,应采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7000倍液,或每袋(14g/包)兑水100kg。此次防病喷药7天1次,连续23次。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马铃薯环腐病的预防: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种薯2小时,然后晾干播种或选用种薯重量的0.1-0.2%的敌克松加草木灰拌种。七、收获,分类贮藏及时收获 当田间茎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