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千古谋圣——张良.doc_第1页
历史论文千古谋圣——张良.doc_第2页
历史论文千古谋圣——张良.doc_第3页
历史论文千古谋圣——张良.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古谋圣张良内容提要:“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自古以来,患难易共,富贵难同。张良却是与西汉王朝“共患难,同富贵”的典型,他凭借自己的智谋与时运做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从而成为“千古谋圣”,善始善终。关键词: 张良 谋略 刺秦 功成身退 刘邦正文: 一、刺秦未果 全身而退 张良是战国七雄韩国贵族子孙,父辈曾相五世韩王(韩昭候、韩宣惠王、韩襄哀王、韩釐王、韩悼惠王)。但是,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张良的世袭贵族身份随着韩国的灭亡而消失。张良是忠于韩国的,为了报仇,连弟弟死后埋葬事都不管不顾,散家财求刺客,一心想要学荆轲刺秦王。后世学样的比较多,在辛亥革命前夕,很多想推翻满清政权封建帝制的仁人志士,选择刺杀朝庭亲贵,作为造反起义的导火线。比如黄兴,汪精卫等。汪精卫为了一己之私,投靠小日本作大汉奸,受后世唾骂,遗臭万年。但是在为了推翻封建皇帝之时,还是对国家有贡献的。我们评价一个人应该是功是功,过是过。林彪是个军事天才,为建立共和国立下汗马功劳,但也是为了一己之私,阴谋夺权,颠覆共和国,杀害毛主席,迫害其它功臣元老,所以才成了历史罪人。“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召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现在,浪迹天涯的张良终于以重金求得他的“荆轲”,一位力贯千钧的大力士,此人能舞动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锥。“秦始王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良故也”张良于是改名换姓,开始了浪迹的生活,亡匿下邳。张良虽然年轻,着实不凡。子房一锥,不禁让后人生发万千感慨:“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人间铁未销?”明人陈仁锡则拍案叫绝:“子房一锥,宇宙生色!”在刺杀秦始皇的事迹中,张良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意志,一往无前的胆量和勇气,已经令人叹为观止,而一击不中,居然能够全身而退,从容逸去,则简直令人视为奇迹。就是李白也对张良的壮举大加赞赏:“报韩虽不成,天地皆震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二、圯下拾履 神人赠书张良经常到下邳游玩,有一个老人,到张良的住所,好象是有意而来。故意把鞋子甩落在地上,而且还提出了无理要求,要张良给他把鞋拾起,并且要穿上。这种要求只有父亲对儿子,主子对奴才才会有的行为。张良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侮辱,想要打人。但是,“为其老,强忍,下取履”。不要认为知识分子都是文弱书生。知识分子一样有暴力倾向。有句话不是说“士可杀,不可辱”吗?张良是跪着给老人穿鞋的。男儿膝下有黄金呀!老人大笑而去。张良觉得此老不是一般的人物,是个高人。过了一会,老人回到张良面前说,孺子可教也,然后约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张良作出承诺说,诺。诺相当于我们现在回答语,是或者好的意思。头两次,张良去见老人时,迟到了,受到了老人的批评。第三次见老人时提早了,得到了老人的表扬。老人把一卷太公兵法交给他,要他好好研究学习。而且还告诉张良,他名叫黄石公。张良觉得很诡异,很神奇的际遇。他把那卷兵法书,刻苦地研读起来。就连史记中太史公也说“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于留侯所见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智者认为世界上是没有鬼神的,然而又说有精怪,留侯遇见这样的事,也是够神奇了,高祖每次遇到困厄的事情,留侯总能出谋划策,建功立业,这难道是人为地吗?早年张良尚武“任侠”,并曾“学礼淮阳”。现在张良认识到刺嬴的手段只是徒逞血气之勇,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复韩的目标。于是从“任侠”的层次提升为“兵法”的层次,从行动的层次提升到思想的层次。而后来的黄老之术也使他受益匪浅,最终才能辅佐刘邦成就大汉伟业。三、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的就是张良。他被誉为“谋圣”,他的名字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也难怪与文圣孔丘、武圣关羽、书圣王羲之等人一起并列为我国古代的十四位圣人。陈涉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人。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张良打算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张良给别人说这些计策,就觉得是对牛弹琴。沛公就能懂并且言听计从,张良就觉得遇到了知己,就一心一意辅佐沛公,也难怪张良感慨“沛公殆天授”。而在以后张良的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刘邦与项梁结盟,共立楚怀王孙心。张良说服项梁,楚已立怀王,韩国遗留的公子横阳君成贤,应立为王,这样可多给秦朝树立一个对手,我们可多一个盟友。项梁于是派遣张良去找韩公子成贤,立为韩王。当然,这都是起义军的权宜之计。张良成为韩王成贤的司徒,领兵千人,慢慢地在秦政府手里夺取了一些地盘。刘邦后过来帮忙,两军合兵一起攻取韩地十余城池。刘邦想要用二万兵士攻秦关下部队,张良制止刘邦的军事行动,出计策说,关下秦军强大,不能轻敌,我听说这支部队的主将是屠夫的儿子,商人重利,愿主公先坐壁上观,让五万将士都吃过饭,命到处都举“刘”字军旗在远处山上,疑惑敌人以为我军军事实力强大,让秦军怯于争锋。然后命令能说会道的郦食其,拿着重金和委任状去游说秦军将领,收买秦主将。果然,秦主将心动,欲联盟一起攻进咸阳城,彻底推翻秦王朝统治。刘邦正想联合时,张良又阻止说道,敌人主将想要叛秦,但是属下士众不一定想叛秦。如果士兵们不想跟主将一起造反,那么我们就很危险。不如,利用秦将士人心不统一乘机攻击他们。刘邦听从了张良的主意,果然,大破秦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占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沛公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估计沛公当时眼睛都看直了,所以就有想留下来的意图。樊哙劝沛公出去住,沛公不听,张良就说“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由此,不仅看出了张良的深谋远虑,也看出沛公对张良的言听计从。项羽听从亚父范增的建议,想利用鸿门宴除去刘邦。由于项伯曾经杀人,跟随张良躲了起来,由于张良的行侠仗义,项伯就私下会见张良,想让张良与他一起离开,张良出主意要刘邦笼络项伯,为项伯祝寿,而且还与其联姻。笼络了项伯,要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好话,刘邦不会背叛楚王。同时,刘邦要张良收买项羽阵营其它将领。这象勾践卧薪尝胆一样,是示弱,保存实力之计。在鸿门宴,刘邦在张良等人的帮助下,逃脱了危险的宴会。项羽在宴会上没有除掉刘邦,又在封地上打主意,把刘邦封在巴蜀之地。又是张良出主意才有汉中之地,而且还烧栈道,以示不想与项羽有争天下之意。汉军谋士们挑唆齐王与赵王背叛项羽,还使九江王黥布都反楚。使项羽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之地。九江王、彭越、韩信三大著名军事将领对楚军轮番攻击。再加燕、代、齐、赵、汉五国军队跟项羽作对。这昔日霸王变成了自杀王,一曲霸王别姬演绎了一个悲壮的故事。孙子兵法说过,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策,破坏敌人的外交是中策,攻城是下策。张良利用中策破坏了项羽的同盟势力,使项羽的往日的同盟战友都变成敌人与对手。张良在灭亡楚国的工作中,功不可没。四、功成身退 独善其身历史上开国功臣大多数结局都很悲惨,善始善终者能有几人呢?春秋越国功臣范蠡在帮勾践复国后无奈泛舟商海,文种被勾践赐死、蒙恬被逼死、韩信被吕后骗进宫杀害、晁错被冤杀、周亚夫被囚饿死、宋朝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害死。明朝袁崇焕被磔刑处死。历史给人类上演了一幕幕功臣兔死狗烹的悲剧!但是,张良却又凭借什么做到太史公所写“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呢?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在张良功成名就之时,他却可以全身而退,不计较名利。正如张良自己所说“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姿,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张良也是深深看透了历史,看透了刘邦。张良立意归依宗教道教,学神仙飞升之术,表面看来是张良信仰宗教,其实就也是张良的明哲保身之计。张良了解到刘邦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逐一地剪除异姓诸侯王,剪除功臣。后八年,张良卒。自古艰难惟一死,死得干净利落。如此这般无声无息、平平淡淡、轻轻松松地离开了那个尘世,其形象已经神化为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成为了如文天祥正气歌赞颂的“天地正气”。太史公自序当中,总结留侯张良的功绩说:“运筹帷幄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