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研究报告_第1页
不锈钢研究报告_第2页
不锈钢研究报告_第3页
不锈钢研究报告_第4页
不锈钢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品分析报告 不锈. 2002年不锈钢研究报告目录摘 要4一、不锈钢的基本概念5(一)不锈钢基本概念5(二)不锈钢分类51.奥氏体型不锈钢52.奥氏体一铁素体型不锈钢63.铁素体型不锈钢64.马氏体型不锈钢65.沉淀硬化不锈钢7(三)不锈钢的应用8二、世界不锈钢发展状况8(一)世界不锈钢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9(二)世界不锈钢呈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11(三)联合或合并是世界不锈钢行业发展趋势12(四)东南亚和中国成为不锈钢消费新的增长点13三、中国不锈钢发展现状14(一)中国不锈钢产量正在高速增长14(二)国内不锈钢总体供给能力仍然严重不足161.不锈钢的整体消费需求日趋旺盛162.国内不锈钢仍然供不应求17(三)国内不锈钢的供需结构分析191.主要消费品种192.不锈钢不同品种自给率193.不锈钢主要消费区域21(四)国内不锈钢生产企业状况211.粗钢生产企业212.钢材生产企业223.不锈钢主要生产厂家及未来发展格局23四、当前我国不锈钢行业中的问题28(一)原材料资源短缺28(二)生产集中度低29(三)技术落后,品种和质量不能满足需求29(四)不锈钢走私猖獗30五、加入WTO后我国不锈钢行业的发展环境30(一)中国不锈钢业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301.不锈钢关税调整将增加国内市场压力302.周边国家和地区给我国不锈钢行业造成最大威胁32(二)加入WTO后对我国不锈钢行业的有利方面331.加入WTO后生产条件将进一步改善332.国内不锈钢需求将进一步扩大343.规范的管理将减少走私和倾销344.有利于扩大出口34六、我国不锈钢行业发展趋势展望35(一)未来我国不锈钢行业发展目标35(二)未来我国不锈钢的供需比较35七、发展我国不锈钢产业的建议36(一)应突出高起点的发展战略36(二)发展规模经营37(三)发展重点品种37(四)提高市场竞争力38(五)加强反倾销的力度38附录一:欧洲钢协对世界不锈钢供需的预测40附录二:从事不锈钢生产的上市公司41表索引46图索引4661摘 要不锈钢是相对于普钢而言,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特殊钢材产品。不锈钢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钢的组织结构特点分类,主要有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一铁素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等。目前,奥氏体不锈钢是应用最广、产量最多的不锈钢钢种。从战略发展看,我国应提高铁素体和马氏体钢的比例,开发扩大铁素体不锈钢的使用。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是不锈钢的主要生产国,美欧日的不锈钢产量占世界不锈钢产量的70%以上。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从目前看世界不锈钢的供需看,生产的增长已高于消费的增长。世界不锈钢市场已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联合与兼并是世界不锈钢行业的发展趋势,据预测,在未来10年,全球将达到不锈钢2220万吨,位居前8位的大公司占全球不锈钢总产量的80%份额。不锈钢在我国属于市场供不应求的产品。2001年是我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达到225万吨,而2001年我国的不锈钢产量仅为73万吨,远远低于需求量。我国最大的不锈钢消费区域,目前主要是广州和江浙一带,我国不锈钢粗钢生产企业主要分两大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已具备相当的生产能力,已达到生产总量的40%)。在未来的五年内,“南宝(钢)北太(钢)”将成为中国两大不锈钢生产基地,不锈钢材的年产量将达到160万吨。我国不锈钢行业存在着原材料资源短缺、生产集中度低、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品种和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加入WTO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拆除将极大的增加我国不锈钢行业的市场压力,这种压力将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我国不锈钢行业应该从高起点、集中规模、发展重点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着手发展,才能充分利用优势,占据市场。预计到2005年国内产品不锈钢市场占有率将提高到70%以上,2010年将达到90%以上,届时大部分不锈钢材消费可以实现自给。一、不锈钢的基本概念(一)不锈钢基本概念不锈钢是相对于普钢而言,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特殊钢材产品。不锈钢(GB1220-84)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包括不锈钢和耐酸钢。通常称在大气、蒸汽、水等腐蚀介质中能抵抗腐蚀的钢为不锈钢,在各种腐蚀性强烈的介质(如酸、碱、盐溶液等)中能抵抗腐蚀的钢为耐酸钢。不锈钢不一定耐酸,而耐酸钢都具有良好的不锈性能。但不锈钢并非完全不锈,只不过锈的慢一点而已,耐酸钢也并非能耐所有酸的腐蚀,只不过在某些酸中表现出较强的耐酸性。例如,铬不锈钢,能耐氧化性强的酸的腐蚀,而在非氧化性酸中则不耐蚀,例如在热盐酸中,甚至比一般碳钢腐蚀还不要快。铬是不锈钢获得耐蚀性的最基本元素,一般含铬量均在13%以上,有的高达30%左右。镍也是不锈钢的主要合金元素,含量多的可达20%左右。镍有利于在不锈钢中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提高不锈钢耐蚀性能和韧性。此外有的不锈钢还含有钼、钒、铜、锰、氮等其他元素。(二)不锈钢分类不锈钢钢种很多,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钢的组织结构特点分类,主要有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一铁素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等。目前,奥氏体不锈钢是应用最广、产量最多的不锈钢钢种。从全球角度看,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的比例是:奥氏体占75%,马氏体和铁素体占25%。1.奥氏体型不锈钢在常温下仅有奥氏体单相组织的不锈钢。它以镍铬为主要俣金元素,还有钼、铜、硅、铝和钛等,是高铬镍系不锈钢。耐蚀性能最好,能耐硫酸、磷酸以及甲酸、醋酸和尿素等的腐蚀。无磁性、有良好的塑性、韧性、焊接性和冷压力加工性能。但强度较低。2.奥氏体一铁素体型不锈钢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和铁素体组织的双相不锈钢。它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性,不仅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塑性、韧性和焊接性,并有较高的强度。缺点是冷、热加工性能较差。奥氏体一铁素体不锈钢主要用于化工、石油和原子能工业中人生结构料使用。典型用途是制造各种热交换器和冷凝器等。3.铁素体型不锈钢在常温下为单相铁素体或半铁素体组织的不锈钢。以铬为主要合金元素,其含量在职1%-32%,另外还有钼、铝和氮等合金元素。它的特性是热导率较高耐热胀系数较小,抗氧化性强,耐氯化物应力腐蚀的能力优于奥氏体不锈钢。若增加钢中硫含量(0.15%),则具有良好的易切削性能。缺点是不能用热处理使之强化,且高温加热、压力加工不当和焊接时变脆,这一点防碍它的广泛应用。多用于制造耐大气、水、蒸汽及氧化性和有机酸腐蚀的零部件。4.马氏体型不锈钢马氏体型不锈钢是经淬火处理后,在常常获得马氏体组织的不锈钢。钢中除含铬外,还含有相当量的碳(0.15%-1.20%)。含碳量越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越高,能作焊接部件。为了改善其使用性能,可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也可加入其他合金元素。这类钢主要用于制造对力学性能要求高、耐蚀性能要求较低(如在大气、海水和水蒸汽环境下使用)的零部件,如汽轮机叶片、活门、螺检、阀门、测量和剪切工具、弹簧、轴承和医疗器械等。5.沉淀硬化不锈钢沉淀硬化型不锈钢是在职8-8铬镍奥氏体型钢的基础上加入某些元素,通过沉淀硬化作用耐形成高强度或超高强度的不锈钢。这种钢含碳量较低(0.09%),除主要合金元素铬镍外,还含有能起沉淀硬化作用的钼、铜、铝、钛和铌等元素。此种钢仍具有奥氏体组织,故冷加工性能很好,便于加工成型。在零下经适当温度冷处理,躯工体又能较变为马氏体,使钢的强度显著提高。在冷处理后的回火过程中,在马氏体基础上通过沉淀硬化,使钢强度进一步提高。而且强度与韧性的配合,耐蚀性和焊接性等都优于马氏体不锈钢。主要用于制造对耐蚀性能要求不太高而需高强度的结构件。如飞机蒙皮、汽轮机部件等。我国目前不锈钢消费状况主要以奥氏体不锈钢为主,进口不锈钢板材85%以上是奥氏体钢(镍铬钢)。从国内生产状况分析,我国自己生产的奥氏体钢占70%左右,相比之下,铁素体和马氏体钢比例较大,约占30%左右。从钢种的品种结构分析,特别是板材方面仍以奥氏体钢为主。国内的棒材消费,主要是铁素体和马氏体,其中大部分马氏体钢用于刀具、餐具、厨具等制品。铁素体钢在很多方面优于奥氏体钢的性能,特别是在耐氯离子的腐蚀程度方面。目前,日本和美国的铁素体钢比例已经占到30%以上,法国铁素体钢生产比例是65%。随着家电、汽车产量的增加,铁素体钢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大。因此,从世界发展趋势分析,铁素体不锈钢应有较大发展前景。从战略发展看,我国应提高铁素体和马氏体钢的比例,开发扩大铁素体不锈钢的使用。(三)不锈钢的应用在过去,不锈钢主要用于厨房、家电、运输、建筑、土木各领域。在厨房器具方面主要有水洗槽和电气、煤气热水器,家电产品主要有全自动洗衣机的滚筒。在运输领域主要有铁道车辆和汽车的排气系统,用于排气系统的不锈钢在每辆车中约为20- 30kg,全世界的年需求约100万t,这是不锈钢最大的应用领域。在建筑领域,最近的需求急剧增长,如:新加坡地铁车站的防护装置,使用了约5000t的不锈钢外装饰材。在土木领域,日本的水坝吸水塔使用不锈钢。欧美的寒冷地区,为防止高速公路和桥梁的冻结需撒盐,这就加速了钢筋的腐蚀,所以使用不锈钢钢筋。在北美的道路中,近3年间约有40处采用了不锈钢钢筋,每处的使用量为2001000t。不锈钢在该领域的市场将有所作为。 今后不锈钢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到环保和IT领域。在环保方面,用于抑制二恶英发生的高温垃圾焚烧装置、LNG发电装置和使用煤的高效发电装置的耐热、耐高温腐蚀不锈钢的需求将扩大。还有估计在21世纪初将投入实际应用的燃料电池汽车的电池壳也将使用不锈钢;在给水、排水处理装置中,具有优异耐蚀性的不锈钢也将扩大需求。在IT的发展和普及过程中,功能材料在设备硬件方面起很大的作用,对高精密度、高功能材料的要求非常大。如:在手机和微机部件中,灵活应用了不锈钢的高强度、弹性和非磁性等特性,使得不锈钢的应用扩大。还有在半导体和各种基板的制造设备中,具有良好清洁度和耐久性的不锈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在该领域的潜在需求将释放。 二、世界不锈钢发展状况不锈钢产业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发展。不锈钢是一种品质优良的特殊钢,自50年代初步民用化以后,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酿酒、食品工业等对钢材品质有特殊要求的行业。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不锈钢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室内外装饰,以及厨具餐具、卫生、环保及公用设施制造等领域。近来年,西方国家提出“寿命周期成本”的观点,不锈钢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低、100可回收等经济性特点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英国出现不锈钢用于建大桥和建大厦的趋势。因此,相对于成熟的钢铁工业而言,不锈钢产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锈钢产业的前景看好。(一)世界不锈钢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是不锈钢的主要生产国,美欧日的不锈钢产量占世界不锈钢产量的70%以上。日本是世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国,2000年和2001年的不锈钢产量分别为383.1万吨和386.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0%;美国不锈钢生产排在第二位,2000年和2001年的不锈钢产量分别为219.6万吨和181.3万吨,2001年比2000年下降了17.4%。据预测2002年世界(主要资本义经济圈)不锈钢产量(以钢锭计)将达1812.3万吨,比2001年增加24.2万吨,即增加1.4%。美国将增产16%,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也将增产。日本、中国台湾省将减产。 此外,据预测2002年世界奥氏体不锈钢产量1384.9万吨,(比上一年增加3.6%)。其中,日本241.2万吨(减少7%);美国130.2万吨(增加16.7%);西欧635.2万吨(增加2.3%);其它378.3万吨(增加0.7%)。亚洲不锈钢业在2000年内由于遭受高镍价、高库存和中国大陆进口量减少的影响,生产量减少,市场价格下降。由于在2000年年内中国大陆实施对日本和韩国不锈钢产品的反倾销诉讼、成功打击走私(在本文的五中将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消化库存,2000年上半年韩国向中国只出口了约18.4万吨不锈钢板,同比下降14。使韩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商浦项制铁株式会社不得不采用大幅降价来应对出口下降的局面。日本只向中国出口11.2万吨,同比下降20。中国台湾第三,只向中国大陆出口了3.7万吨不锈钢材,同比下降近50,造成台湾岛内产品过剩、价格下降。表格 1 西方国家不锈钢产量2000年(万吨)同比增长()2001年(万吨)同比增长()美国219.6 0.4 181.3 -17.4日本(镍&铬级)302.1 14.0 314.8 4.2日本(耐热)42.6 9.0 33.4 -21.7日本总计383.1 13.4 386.9 1.0德国159.1 6.4 161.4 1.5法国118.9 6.7 112.5 -5.4意大利126.5 13.5 128.0 1.2英国51.4 5.7 49.2 -4.4瑞典80.8 14.0 78.8 -2.5西班牙112.9 2.0 118.7 5.1比利时71.4 2.0 64.2 -10.1芬兰63.6 6.4 55.6 -12.6其他9.6 1.6 8.0 -16.7西欧总计794.2 7.1 776.3 -2.3其他474.6 9.9 443.6 -6.5西方国家总计1,871.5 8.1 1,788.1 -4.5奥氏体1,410.8 -22.2 1,336.3 -5.3奥氏体比率75.474.7(二)世界不锈钢呈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随着不锈钢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规模的大型化,不锈钢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不锈钢的生产。虽然近十几年来世界主要工业国家钢铁生产总量的增长处于停滞状态,但是不锈钢及其钢材的产量却一枝独秀,十几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1995年,全世界不锈钢粗钢产量为1,570万吨,占当年世界粗钢产量的2.18%,1999年世界不锈钢产量为1700万吨, 2001年达1930万吨。2000年世界不锈钢产量占世界粗钢产量的2.3%,工业发达国家的不锈钢比一般都在3%以上,而我国仅0.62%。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从目前看世界不锈钢的供需看,生产的增长已高于消费的增长。2000年西方国家不锈钢产量达到1871万吨,而2000年世界不锈钢的需求量为1700万吨,世界不锈钢市场已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供大于求的形势导致不锈钢价格降低,利润减少, 2001年不锈钢304的国际市场价格要比2000年平均低26,2002年还将进一步下滑7。预计2002年,一批新产能的扩张将会投放市场,总计大约为180万吨,而不锈钢需求不会增长,价格将会进一步降低。由于市场需求的刺激不锈钢利润的诱惑,这种趋势还将持续。初步估计2005年生产量约为2190万吨,消费量仅为1900万吨左右。虽然不锈钢生产和消费存在区域性不平衡,但从全球角度看,在未来10年,全球将达到不锈钢2220万吨,不锈钢生产供大于求的局面将继续存在,随着经济和贸易全球化,世界不锈钢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三)联合或合并是世界不锈钢行业发展趋势不锈钢工业的发展是周期性的,产品价格和表观消费量波动很大,近年来,不锈钢产品市场价格和原料成本之间的差额不断缩小。1980年,304不锈钢冷轧板的利润为每公吨1400美元左右,而到了2000年利润却不到900美元,下降了近三分之一。有些生产长材和扁平材的不锈钢大企业甚至在2000年出现了亏损。从整个行业运行周期来看,当前不锈钢工业的利润率并不令人满意。1990年,居前16位的大钢铁公司占据了世界不锈钢产品市场的80%份额,当年全球不锈钢总产量为690万吨,但大公司没有一家产量超过50万吨,制造成本参差不齐,从700美元到1500美元不等。2000年,前12家不锈钢公司的产量达到1270万吨,占全球不锈钢总量的80%份额。最大的公司年产不锈钢为200万吨,其制造成本下降到500美元至900美元。预测到2010年,前8大公司将占据全球2220万吨不锈钢产量的80%份额,最大的不锈钢年产量可望达到350万吨。生产成本将降至400美元700美元。从不锈钢产品的品种看,尽管长材领域的产业集中程度至少要比板材行业落后10年,但长材市场的未来发展格局将与板材市场相似。不锈钢生产企业应走联合的道路,因为只有当企业规模明显大于其竞争对手时,它才有可能成为某个细分市场上的市场和价格的领导者。纵向联合的优势还体现在:在工艺流程上前后向一体化的联合型不锈钢厂,远比那些非联合型钢厂要顶得住原料成本和产品出厂价波动的冲击。据模拟测试,两家在各自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如果实施联合,其最大潜在合力所产生的效应是:在现有基础上,生产不锈钢板材企业可以降低成本5%;生产不锈钢长材企业则可使成本降低8%。这样,合并可以使不锈钢板材企业每年节省3000万欧元,为不锈钢长材企业节省1?2亿欧元。可见,联合或合并,对于不锈钢生产企业来说是极其有利的。据奥地利钢材及金属市场研究有限公司(SMR)预测,在未来10年,全球将达到不锈钢2220万吨,位居前8位的大公司占全球不锈钢总产量的80%份额。(四)东南亚和中国成为不锈钢消费新的增长点随着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全球不锈钢消费量将会有较 大幅度的增长,其中经济快速增长的亚洲国家不锈钢较快,今后几年内,全球范围 的不锈钢消费量增加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而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和欧洲, 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不锈钢的消费趋于稳中有降。 当前,日本、美国和欧洲是最大的不锈钢消费国和地区,不锈钢表观消费量均 在200万吨以上;东南亚和中国不锈钢的消费增长很快,尤其是中国不锈钢消费由1990年占世界不锈钢消费的3%上升为2000年的10%-15%。 三、中国不锈钢发展现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带来不锈钢需求的快速增长。钢材总量供过于求和不锈钢材自给率低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从发展的角度看,目前我国人均不锈钢消费量只有12公斤左右,只有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一半左右。因此,中国不锈钢需求的快速增长,给不锈钢产业以巨大的发展空间。(一)中国不锈钢产量正在高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不锈钢生产经历了由求产量到求质量,由求速度到求效益,由重生产到重市场的观念转变;确立了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市场定位和热轧集中,冷轧分散的冷轧不锈钢薄板的生产模式。(1)1980年-1992年12年间中国不锈钢粗钢的产量平均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不锈钢材的产量平均每年以19.5%的速度增长,其中冷轧板材平均每年以15.3%的速度增长。1992年不锈钢粗钢产量为39.3万吨,钢材产量24.3万吨,其中冷轧板材产量达到6.3万吨。(2)1993年-2001年中国不锈钢产量继续保持与粗钢产量同步增长的态势,不锈钢产量继续稳步提高。(见表2)图表 1 19902001年世界与中国不锈钢产量占钢铁总产量比重表格 2 1993年-2001年中国不锈钢产量及其在同期钢粗产量中的比重年度不锈钢产量(万吨)粗钢产量(万吨)不锈钢占比例(%)1993年30.28,956.000.32%1994年25.19,261.000.27%1995年28.79,535.990.30%1996年31.1610,124.060.31%1997年35.810,894.170.33%1998年37.811,559.000.33%1999年40.2124,26.000.32%2000年6512848.580.51%2001年7315260.000.48% 资料来源:历年钢铁工业年鉴中国冶金报第4074期表格 3 1995年-2000年中国不锈钢产量的增长率年度比上年增长率(%)1994年-16.89%1995年14.34%1996年8.67%1997年14.89%1998年5.58%1999年6.35%2000年24.38% 资料来源:历年钢铁工业年鉴(二)国内不锈钢总体供给能力仍然严重不足1.不锈钢的整体消费需求日趋旺盛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不锈钢需求量日趋增大。近10年来,以年均15.5的速度递增,增长速度是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的2.3倍。图表 2 19902001年中国GDP与不锈钢表观消费量增长变化90年代中国进入了不锈钢消费的高增长期(如下表) 表格 4 中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时间增长率1990-1999年平均17.09%1999年5.70%2000年13%2001年30%表格 5 1995年2000年中国不锈钢薄板的消费情况年度19951996199719981999不锈钢消费总量(万吨)54.6747079135不锈钢薄板(万吨)40.5555359105其中冷轧板(万吨)24.921.625.558.471.3 资料来源:中国历年钢铁工业年鉴从对不锈钢品种的需求看,不锈钢薄板的消费量最大。据对广东不锈钢市场的调查,该地区不锈钢板材(主要是冷轧薄板)的消费量近几年均为40万吨左右,其中17万18万吨用于制造不锈钢焊管,6万7万吨用于家电生产,其余用于生产刀具、器皿及宾馆、饭店的不锈钢厨房设备,使用的是0.30.6mm的不锈钢薄板,其使用的不锈钢薄板90以上从国外进口,加工的产品多为出口。2.国内不锈钢仍然供不应求尽管我国不锈钢行业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且不锈钢消费量也在高速发展,我国不锈钢行业的国内产量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仍然需要大量进口。我国1999年进口了116万吨不锈钢,2000年进口了109万吨,2001年进口量猛增,全年进口量167.76万吨,增加了43.9万吨,进口同比增长35.5%,平均每月增加4万吨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不锈钢的表观消费量总体高于国内生产量的增长,也大大高于西方国家的增长速度。1990年我国不锈钢材表观消费量只有22万吨;19901999年十间以年平均增长率17.09%的速度增长,1999年增长5.7%,2000年增长13%,2001年是表观消费量增长最快的一年,同比增长了30%, 达到225万吨,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不锈钢消费国,1999年、2000年、2001年我国不锈钢的自给率分别为26.3%、37.6%和32.4%,国内的生产能力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如下图)。图表 3 中国不锈钢表观消费增长状况 图表 4 19902001年中国不锈钢进口量占消费比及自给率变化(三)国内不锈钢的供需结构分析1.主要消费品种我国不锈钢的主要消费品种有薄板、中厚板、带钢和型线材,其中板带材的消费是各类消费中的主导。而板材中又以冷轧薄板为主要品种, 2000年我国板带材的消费量约140万吨,板带材的消费比例达到85%,2001年也达到80%以上;板带消费中又以薄板消费为主,2000年薄板消费约91万吨,占板带消费的65%,占不锈钢消费总量的55%;型线材消费占不锈钢消费的12%。2.不锈钢不同品种自给率不同不锈钢的品种国内的自给率不同。2001年我国不锈钢板材(含中厚板)总需求量179万吨,进口量占84%,自给率只有16%(国内主要是太钢和宝钢浦钢生产热轧中厚板)。2001年我国不锈钢进口板材中主要是热轧板进口了80万吨,而进口的80万吨中,其中厚度是4-75毫米以上的板卷,有15万吨变成中板使用了,其余65万吨主要供给冷轧和冷轧带做坯料。2001年我国冷轧薄板总需求量125万吨,进口量达到55万吨,进口量占44%,自给率为56%。其中国内三家大的不锈钢企业太钢、张家港浦项、宝新共生产了45万吨,占36%,私营企业生产小带钢25万吨,占20%,加起来是56%。研究不锈钢板材的宏观状况,总体看主要依靠进口,但从微观分析,冷轧有一个再加工的问题,冷轧能力增强了,冷轧薄板进口量相对降低了。表格 6 我国不同不锈钢品种国内自给率年份不锈钢品种国内生产(万吨)进口(万吨)出口(万吨)表观消费量(万吨)自给率(%)1999年不锈冷板22.9952.3175.3030.53不锈钢带约1010.37约20.37约49.09冷轧板带合计32.9962.6895.67约34.502000年不锈冷轧35.0839.440.7273.8047.53不锈钢带约20 5150.19约24.9682.13冷轧板带合计55.0844.590.9198.76约55.802001年冷轧薄板8055125 56不锈钢长型材(含管材)38.17.94683其中:无缝管约91.231.03约9约100相对而言,我国不锈钢长型材形势自给比率较高,2001年全年不锈钢长型材需求量为46万吨(含管材),进口量只有7.9万吨,占需求的17%,从国际标准看,进口量小于30%就是良性循环。长型材中无缝管更好,国内不锈钢无缝管需求量大约是8-10万吨,去年进口1.23万吨,出口1.03万吨。我国不锈钢出口量基本维持在国内总消费量的2%左右,2001年为4.5万吨,基本变化不大。3.不锈钢主要消费区域我国最大的不锈钢消费区域,目前主要是广州,广州的餐具、厨具大约有30万吨左右,不锈钢焊管接近40万吨,所以广东也是我国最大的不锈钢制品基地。其次是江浙一带,这些地区除了餐具、厨具外,不锈钢无缝管、小五金、标准件等也发展很快。这两个地区消费量很大,大约有100多万吨。综合看来,但前我国不锈钢需求结构和供求自给情况是:板材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热轧板严重不足;不锈钢长材方面,国内基本可以满足要求,只有少量进口,其中无缝管可以持平。(四)国内不锈钢生产企业状况1.粗钢生产企业我国不锈钢粗钢生产企业主要分两大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主要是太钢、上海浦东、上钢五厂、大连钢厂等特钢企业,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表格 7 2000年年产不锈钢粗钢产量1万吨以上的特钢企业企业名称2000粗钢产量(万吨)太原钢铁24.28 长城特钢4.40 大连钢铁4.24 浦东钢铁2.31 上海五钢1.81 抚顺钢铁1.79 西宁特钢1.78 重庆特钢1.42 民营企业产量约占总产量的40%左右,主要有:上海申江、上海大隆锻件、南通特钢和太原炜达等,这些企业具有装备先进的精炼设施;此外,江苏无锡、兴化和浙江温州、宁波等地区有上百家不锈钢民营或私营企业,多数采用工频炉化钢生产不锈钢、没有精炼设备,生产装备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2.钢材生产企业我国不锈钢钢材生产企业主要由三类组成:国有企业不锈钢产量约占45%,合资企业占25%,民营企业占30%。图表 5 我国不同企业类型不锈钢材产量比重从不同产品种类上看,目前薄板、中板和棒材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太钢、张家港等大型的国有及合资企业中,而民营及私营企业已在带钢、无缝管、钢丝等领域占据了一定的份额。随着合资不锈钢冷轧薄板生产线的建成达产,合资不锈钢企业的生产量将会增加;但这部分企业的冷轧原料主要依靠进口解决;民营企业由于生产成本低,销售手段灵活,不锈钢材生产量增加也不可忽视,特别是冷轧带钢,目前在国内已经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如下表),其积极作用在于可补充目前国内不锈钢材的供应不足,但产品质量低下及其以降低销售价格为其主要的经营和竞争手段已对中国大中型不锈钢生产企业的生产和产品销售构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表格 8 浙江、广东等地私营企业不锈钢材产量(1999年)产品名称浙江省(含宁波等地)广东省(含东莞、汕头等地)无缝管(万吨)5.5-5.7钢带(万吨)9-10钢丝(万吨)2.6-2.7其他(万吨)7-8总计24.1-26.4资料来源:中国冶金报2000年9月2日第1版表格 9 我国分品种主要不锈钢生产厂家分布不锈钢材品种主要生产厂家薄板太钢、张家港和宝新不锈钢中板上海浦钢和太钢带钢浙江宁波和广东汕头等地的民营企业棒材太钢、上海五钢等国企特钢企业线材太钢和大连钢厂及江浙地区民营企业;线材深加工产品主要是民营和合资(主要是台资企业)生产。无缝管上海五钢、长城特钢及江浙江地区的民营企业3.不锈钢主要生产厂家及未来发展格局(1)当前产量最大的三家企业截止2000年年底,中国不锈钢主要生产企业按产量排序是太钢、张家港和宝新,前者是国有企业,后两者是合资企业,生产品种以冷轧薄板为主, 2000年三家公司不锈钢冷轧薄板的实际产量达到35.08万吨,占当年国内总产量的60以上(如下表)。 表格 10 2000年我国三大主要不锈钢冷轧板企业状况厂名冷轧机装备情况建成时间生产能力(万吨)2000年产量(万吨)太钢公司森吉料尔ZR22B-54,等2台1997年12.012.62张浦公司森吉料尔ZR22B-54,2台1999年12.513.98宝新公司三菱CR-12H(双牌坊),1台1998年8.08.48小计32.535.08太钢集团目前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1998年不锈钢股份公司成立,2000年生产不锈钢24.28万吨,比上年增长79.24%,不锈钢材22.1万吨,比上年增长48.86%;2001年生产不锈钢32万吨,不锈钢材28.7万吨,产量占据了全国不锈钢产量的30%以上。2001年不锈钢(坯)材销售量完成29.34万吨,比上年增长35.22%,1999年和2000年分别比上年增长81.29%和42.34%,连续三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太钢集团正在进行以转炉炼钢和热连轧为主的不锈钢系统技术改造工程,2003年上半年改造完成后,集团的不锈钢年生产能力将提高到粗钢50万吨,2.5mm以上热轧板卷50万吨,不锈钢薄板卷25万吨左右。太钢集团将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北方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以生产不锈钢为特色的特殊钢生产基地之一。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简称)是由韩国浦项综合制铁株式会社(股份)、中国江苏沙钢集团(股份占)合资共建的国内目前最大的冷轧不锈钢薄板生产企业。公司投资.亿美元,引进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不锈钢先进设备和工艺,年生产能力.万吨,从冷轧开始直到最后的精整加工。公司自99年1月投产以来,一直以生产SUS304、SUS430钢种为主,可生产2D、2B、No.3、No.4、HL等表面,规格为0.33.0mm的钢卷、钢板以及窄钢带等产品。公司正在积极筹备年产量万吨不锈钢二期工程。2000年张家港-浦项钢铁公司不锈钢产量为13万吨,同比增长47.7%;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是由宝钢集团、浙甬钢铁投资公司、日本的日新制钢株式会社、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和阪和兴业株式会社共同出资,于1998年12月合资成立的,由新日铁提供的热轧不锈钢板卷为原料,年产不锈钢冷轧薄板8万吨,生产大多为国内急需甚至是处于空白的产品。2000年宁波宝新不锈钢公司产量为8.4万吨,同比增长75%;2000年6月,宝新公司签定了二期工程投资意向书,拟在充分发挥一期工程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将冷轧不锈钢产品的年产量再增加8万吨,总产量达到16万吨。(2)生产不锈钢的主要特钢企业包括太钢在内的我国十几家国有特钢企业每年分别生产不同产量的不锈钢材,约占全国不锈钢产量的50%以上,2000年产量见下表,2000年西宁特钢为1.3万吨,同比增长225%;大连钢铁公司为3万吨,同比增长130.8%;重庆特钢公司为1万吨。而上海、抚顺等企业的不锈钢产量则出现了下滑。表格 11 2000年我国主要特钢企业生产的不锈钢材产量 (单位:吨)特钢企业合计型材薄板中厚板特厚板线材无缝管焊管钢带锻件盘环件合 计36169373401170163724924503549546000948144211044太原钢铁220569382415630447678118149481长城特钢324522315539464364192670661142大连钢铁302825661123410223285浦东钢铁22374728314641450上海五钢17131130541133945241462西宁特钢141401412713重庆特钢90732067892552945抚顺特钢834465635041781099冶钢集团29432817126上海钢铁研究所17217918394753本溪特钢10001000北满特钢878118760陕西精密金属370100571910094成都无缝钢管284284江苏锡钢集团86788首钢特钢4646(3)宝钢集团积极发展不锈钢除参与宝新公司合资外,宝钢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还积极进行了几项不锈钢投资,发展不锈钢生产,不锈钢将成为宝钢集团未来的高附加值产品和新的利润增长点1998年上海浦东钢铁有限公司与克虏伯森不锈钢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合资成立了不锈钢生产企业上海克虏伯不锈钢有限公司。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产能为7.2万吨/年的不锈钢冷轧机开始生产。该公司将从欧洲进口不锈钢热轧带作原料,单机架冷轧机主要生产铁素体不锈钢薄板,规格为1250mm宽、0.31mm厚,并且100%光亮退火,板卷表面质量分别为2B、2Bm、BA、No.3、No.4和HL(发纹)。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并打算在其它东亚地区出售。二期工程将如期进行,2005年可年产166000吨。到2007年,上海克虏伯公司的所有工程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可年产不锈钢板卷44万吨,相当于目前国内不锈钢板带产量的1倍多。从二、三期工程竣工投产起,上海克虏伯公司的产品将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宝钢集团上海一钢投资110亿元,建成不锈钢冶炼、热轧生产不锈钢精品基地,预计2004年建成。形成不锈钢板坯72万吨、热轧板卷62万吨的生产能力。它将采用国际先进的三步法生产工艺,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生产品种除奥氏体不锈钢外,还包括了国内几乎不能生产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等。宝钢集团五钢公司在充分利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投资22亿元人民币,新建一条年产不锈钢盘条(规格为直径5mm-50mm)25万吨的生产线,该生产线工艺和装备先进,产品的成分精控,钢质纯净、含氧量低,尺寸精度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1年年底刚刚易主的上海浦东不锈薄板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浦东不锈,股票代码:600748)曾由宝钢集团控股,已具有年产1.8万吨满足特殊用途的冷轧合金薄板和冷轧不锈钢薄板生产能力。上述几条生产线都具备了高起点、高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符合国际先进水平,符合国内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未来的五年内,即在“十五”计划内,太钢集团和宝钢集团的不锈钢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南宝(钢)北太(钢)”将成为中国两大不锈钢生产基地,不锈钢材的年产量将达到160万吨。四、当前我国不锈钢行业中的问题 我国发展不锈钢产业面临以下问题:(一)原材料资源短缺我国发展不锈钢产业并没有资源优势。生产不锈钢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镍、铬和不锈钢废钢,目前,国内每生产1吨不锈钢材,废钢及金属铬镍等原材料的消耗分别占生产成本的50%和6%左右,这些方面我国均无资源优势,可谓缺铬少镍。从目前国内铬铁矿的资源现状和开发情况看,即使现有矿山和可规划利用的矿区储量都能形成并充分发挥生产能力,最多年产量也不过30万吨。国内铬铁矿石产量最多能满足年需要量的六分之一,铬矿资源不足,主要依靠进口,2000年进口铬矿111万吨,铬铁1740吨。镍资源也不多,只有金川等少数几个镍矿。我国不锈钢废钢资源也十分有限。大量依赖进口资源将成为今后中国不锈钢发展的必然趋势。能源和原材料的涨价,将给中国不锈钢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如2000年内,国际镍价近上下波动幅度达到30%,对不锈钢生产厂家控制成本和组织生产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满足中国国内不锈钢生产的需要,中国最大的镍生产厂家,甘肃金川公司2000年的镍出口已比往年减少8,000吨。专家预测,到2005年中国镍的消费量将达到8万吨;而国际上废钢资源紧张,铬、镍价格有涨无减,对于中国不锈钢生产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由于近两年进口不锈钢价格大都低于中国国内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因此如何降低能耗和成本,是提高中国不锈钢材市场自身竞争力的关键。(二)生产集中度低与国外相比,中国不锈钢行业设厂分散和规模小的问题十分突出,影响了中国不锈钢生产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2000年,世界前12家不锈钢公司的产量达到1270万吨,占全球不锈钢总量的80%份额。国内包括民营和私营企业在内的不锈钢企业上百家,大多数企业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国内属冶金系统,具有一定规模的不锈钢生产企业有20多家,而且分布分散。而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的仅有太钢集团等十几家企业,相对成本高、规模效益低,面对实力强大、具有规模效益的国外不锈钢生产企业的竞争,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三)技术落后,品种和质量不能满足需求 我国传统的不锈钢企业冶炼电炉容小,主要采用二步法,精炼设施单一,有的老企业甚至还采用一步法冶炼不锈钢;冶炼周期长,不能实现多炉连烧,连铸比低;导致能耗高,成材率低,生产成本高,直接影响产品的竞争力。 国内不锈钢产品品种单一、规格不全,质量不高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尤其是高强度不锈钢、易切削不锈钢、耐各种介质腐蚀的不锈钢等,除缺乏规模生产能力外,产品质量还不能过关,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阀门钢也是国内市场较为短缺的品种,汽车、摩托车工业是阀门钢的主要用户。阀门钢属不锈耐热钢,用于制造各种内燃机的进气阀与排气阀,其规格为直径5.535mm,约占总用量的75。摩托车、轿车用的是直径5.59mm,货车用的是直径5.512.7mm,轮船、机车用的是直径10.435mm。根据汽车工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预测,2000年阀门钢总需求量为4.17万吨,其中直径小于9mm的需求量约2万吨,至2010年阀门钢的年总需求量为9.03万吨,其中直径小于9mm需要5.2万吨。而目前国内阀门钢年产量仅为1.5万吨左右,且90以上阀门钢的直径都大于9.5mm,直径小于9mm的基本依赖进口。(四)不锈钢走私猖獗走私猖獗对中国不锈钢生产构成严重压力。尽管国内产需矛盾突出,但国外产品的倾销和走私猖獗仍将使国内的供需失衡,对中国不锈钢生产和销售构成严重压力,其表现为:中国国内走私集团内外勾结利用中国不锈钢市场阶段性的产需失衡,大量走私不锈钢材,尤其是不锈钢薄板,严重扰乱了中国不锈钢市场,并造成国家关税的严重流失。国家从1999-2000年加大打私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广州、汕头地区走私的控制,使以前那部分非正常进入变为正常进口。2001年不锈钢进口量的猛增,很大程度与这一因素有关。五、加入WTO后我国不锈钢行业的发展环境(一)中国不锈钢业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1.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