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美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美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美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美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其实就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或结构,或者说,是一种有意义的高级的形式或结构。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1、艺术与非艺术的分野,既在于功利性的有无,也在于独异性的有无。纯粹出于功利性的东西不可能成为艺术,拳击与舞蹈,也许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表演性质,但拳击很难被视为艺术,拳击出于纯粹的功利性,只有具有杀伤力的拳路和步伐,主要为显示力量没有任何深度意义;舞蹈是一种独特的高度审美性质的形式和结构,表现一种“虚幻的力”,表现人体美、姿态美和理念美,是一种具有模仿性叙述性,并且具有深层意义的艺术。2、艺术与非艺术的分野,还可以从想象力之有无中见出。艺术就是这种想象生活的一种表现和一种刺激。现实中的斗殴之所以不是艺术,是因为它来自一种非想象的、真实的激情或憎恨,戏剧中的斗殴却在想象和虚拟的情境中被审美化了。3、创作活动中自由意志的有无,也是区分艺术与非艺术的一个重要函项。艺术是艺术家在自由意志的驱策下,以自由和游戏的态度进行创作的产物。艺术是不可以重复和替代的。4、从创造的终极目的看,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也很容易见出:艺术是为了审美娱乐,换句话说,是为了确证和完善生命。非艺术产品的生产,主要面向人类形而下的需求,艺术则主要面向人类形而上的需求。艺术是生活的修辞,非艺术是生活本身。5、艺术与非艺术分野,也与艺术情境的有无密切关联。杜桑的便壶被展览时具备了象征功能;伦勃朗的油画被拿来补窗洞时执行的是日常功能。艺术与非艺术,有时不是根据对象自身的规定性来区分的,还要看和周围世界的关系,还要取决于主体对它的态度。审美,本义是感性或感性认识。非审美,在较为宽泛的意义上,是指与审美活动无关的、主要通过概念来理解的认识活动,具体地说,是主体对艺术的非美学方面的性质和特征的认识、评价和判断,或是主体对非审美对象的认知和评价。审美与非审美的区别:审美与非审美的分野,同艺术与非艺术的分野密切相关。在艺术美学范畴,审美更多的同艺术因素打交道,非审美更多的同非艺术因素打交道。在很多情况下,审美判断需要得到非审美判断的辅佐和帮助,在更多情况下,审美性质和非审美性质是处在一种对立统一的状态,共同实现艺术的审美效果。审美的生成条件:1、 对审美主体来说,要具备审美领悟力和审美鉴赏力和必要的审美经验储备。2、 对审美客体来说,必须具有审美属性或审美潜质,或者说审美客体有资格成为审美对象。3、 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必须具有遇合性,或者进入某种“投缘”的境遇。否则即使主体面对的是再典型不过的审美客体,如果主体只是采取一种純认识态度的话,审美活动绝不可能产生;如果主体没受过任何审美教育无任何审美经验,即使面对再优秀的审美客体也没有任何意义,审美同样无由发生。反艺术是指一种为标榜或实现艺术表现的个性化而采取的极端的反艺术传统和规则的行动(包括创作本身),其标志就是对传统的艺术语言的解构。反美学并不是取消美学之意。反美学其实就是对美学的传统规则和意义的拓展、反叛和超越。美学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1735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哲学的沉思中首次使用。1750年鲍姆加登出版美学,于是作为学科名称的美学诞生。他认为,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理论,是感性认识的科学。艺术意象和艺术空间是艺术最核心最关键部分。意象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在实境向虚境转化时,象与意开始融合,情与景形成统一,最后生成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感性形象。意象生成的过程分三阶段:1、 联想阶段,也就是意象的萌生或曰受胎阶段,此时,灵感触动创造性思维,想象空前活跃,主体逐渐从实物飞离,走向虚境。2、 在艺术空间中,按照意图对形式进行调度和组织。3、 对意象进行优化处理,使形象与意义获得整合。包括艺术构图或意象的提炼、精简、纯化,意义或理性对感性的融入等。通过这样三阶段,米罗创造出一个意义和图像完美融合的意象世界或艺术空间。情感在艺术意象生产中的作业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 情感是艺术意象生产的巨大的内驱力。情感在整个艺术创作中充当引擎角色。一方面激发艺术想象,一方面艺术想象推进情感强度,使主体在高度亢奋状态下进入整体的构思和意象的操作。2、 情感是意象选择的过滤器。情感是一种具有明确价值指向的意向性动力。能够给想象提速、定位决定发展方向,确定意象审美类型。过滤与主题情感相背离的东西,保留并提纯符合主题情感的东西。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的物态化的结果,集中体现艺术美创造的特有的本质。从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主要表现为先后程序互有渗透的三个环节:1. 艺术积累是艺术作品创作得以发生的前提。2. 艺术构思是艺术作品创作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步骤。3. 艺术表现是艺术构思的定型和艺术作品创作的完成。艺术创作指艺术家以一定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艺术劳动。审美创造是审美经验的客体化活动,也就是审美意象的构成及其物态化结果。素朴感伤优美崇高幽默讽刺论述崇高与壮美的异同滑稽荒诞幽默讽刺滑稽荒诞与戏剧性的关系隐喻:就是通过联想进行意义的跨类转移或跨位变换。特征:1. 隐喻的建构,属于一种二重结构,主要表现为显在表象与隐在的意义的叠合,所指向能指的秘密嵌入。2. 隐喻也是同一和差异间的二项对立,是差异与同一的挪移转换。3. 隐喻是以意象嵌入或置换的方式凸显和传达意义的。4. 隐喻有它的优势,它可以为思想“化妆”,可以为观念归类。5. 隐喻的含糊性。象征:指“有所寓的形象”。二者特点悲剧:喜剧:为人的社会实践所否定而行将过时的事物,倘仍要掩丑自炫,必然违情悖理,造成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之间的乖戾、倒错,最终自堕败局,滑稽可笑。喜剧以“丑”为基础,以“笑”为标志,以“喜”为内核。二者区别绘画的基本特征:绘画,即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在二维空间中塑造形象,表达审美情感的艺术。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雕塑是通过物质性的实体,在三维空间中塑造形象的艺术。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舞蹈是通过人的姿态,在节奏和韵律中塑造形象,建构审美形式的艺术。基本特征:1、意象的流动性。意向性或者说造型性是舞蹈的生命。舞蹈意象和戏剧意象以及影视意象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包含了修辞性动作的力的幻象,是审美性的身体的造型,后者却只是的自然动作,是生活的自然模仿。2、节奏的视觉化和动作的次序性。美国著名舞蹈理论家约翰马丁认为,所有形式的舞蹈均包含三项原则,动作是基本材料,动作的移情作用是其交流的方式,而人体按照节奏运动则是其目标。3、文本欣赏的艰奥性。4、舞蹈材料的暗示性和感官性。5、审美娱乐的参与性。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摄影是一种发现的艺术。这里的发现有三个层面意思:第一层,摄影是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是目击者的艺术,摄影的发现就是目击。第二层,摄影在细微处发现伟大,在昏朦处发现光彩,在平凡处发现崇高。第三层,摄影具有区别于同类艺术形式的独特性,这就是发现现实中存在的、具体的对象,并对这一对象进行机械的复制。摄影的主要特征:1.纪实性。摄影是一种记忆模式,而且是一种具有某种神奇意义的记忆模式。2.科学的认知和认证作用。照片被视为“自然的手印”,又被视为“学者真正的视网膜”,莫尼卡西卡尔认为这样的观点不仅揭示一个事实,还宣布在艺术或工业方面供人玩耍的摄影术具有科学认证作用。3.光与影的合奏,真与美的统一。4.瞬间性与机缘性。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书法,也称“书艺”或“书道”,是以毛笔为书写工具,以文字为表现媒介,传达信息并且创造有意义的形式的艺术。特点:1. 线型的变奏。书法是表现的艺术,是标示线的运动并对这种运动进行微妙的控制的艺术,也是通过微妙的技巧和某种偶然性对这种运动进行记录的艺术。2. 势能的图式。书法中的势能,是指书法中间流淌的那种可见的或隐匿的气势和力度,以及这种气势和力度的微妙的变化向度。3. 心、眼、手的妙合,情、意、形的统一。书法是心眼手无间的妙合,也可以表现为情意形的统一。戏剧:是通过演员的舞台表演,以一系列完整的动作,展示社会事件、表现人生体验以娱乐观众的艺术。特征:1.戏剧的人物总是活动在戏剧的规定情境中,人物既要受制于戏剧的规定情境,同时也要受制于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2.戏剧性是戏剧区别其他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的独特的品质。是剧作家在剧中根据剧情需要,在情节发展中表现出的某些使观众感兴趣的、奇怪的、意外的和令人震惊的因素;3.戏剧中的冲突是整部戏剧中全部动作的总枢纽和聚焦点,也是观众重要的兴奋点。它不但规定着戏剧动作的发展方向,而且对戏剧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戏剧动作的展开、发展、高潮、结局,必须也只能围绕戏剧的冲突进行。戏剧时空的转换、角色定位、戏剧场次安排,都必须服从戏剧冲突的大局。戏剧冲突以更集中、更激烈、更富有戏剧性的方式,将两种对立力量的斗争展示在舞台上,所以,戏剧冲突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蒙太奇:蒙太奇是一个建筑术语,意为组成与装配,后来被移用于电影中,且赋予新意义。它主要指镜头的剪辑与组接,包括时空的转换,场景的并置、对比与互换,长中短镜头的配置等。蒙太奇使电影从限制变为自由,从有限达到无限的最根本的转化器。新传媒艺术:是指西方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利用电视、计算机、音响和激光等多种媒体技术手段创作的一种崭新的兼具视觉听觉和表演等特征的新艺术形式。新传媒艺术产生动因:1. 技术的动因。技术是新媒体艺术得以存在的最根本的物质的保证。新媒体艺术产生的时候,正是摄影艺术、电影技术进一步发展,电视技术、计算机、数字技术,包括动画、动漫和游戏技术快速而联袂发展的时候。2. 艺术动因。在白南准备开始其新媒体艺术的探索之初,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偶发艺术、极少主义艺术等正如火如荼的行进。3. 哲学动因。最初是存在主义哲学,以及欧洲荒诞派思潮,还有欧洲女权主义,促进白南准利用新的艺术形式,采取心电艺术姿态,对社会历史人生作新的思考。新媒体艺术特征:1. 题材日常化。题材日常化,比如一个人在视频中不停解开扣子又不停扣上扣子,动作冗长而烦躁的重演。2. 制作技术化。在设备要求上像电影或电视制作,但技术上高于电影或电视。3. 摄影虚拟化。虚拟是新媒体艺术的一个更重要、更本质的特征。4. 生活哲理化。艺术家站在社会对立面表达他们对当代社会和人性的看法,激进的富有深刻的哲学洞见的看法。5. 技巧多元化。海伦德米切尔的怎么都可以,只是别哭被视为整个新媒体艺术创作技巧的宣言。审美体验的条件与过程艺术接受等不等于艺术鉴赏:“接受”这一概念不同于“欣赏”或“鉴赏”。欣赏是一种愉快状态下的赏玩,是艺术接受活动中的一种常态、一种理想的、审美化的过程。接受所意味的是主体把对象作为自己的对象的行为或反应,往往指示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域。艺术传达:是创作过程的重要阶段之一。就是把艺术家艺术构思的成果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及形态固定下来,将其从内心世界投射到现实世界,化为可供人欣赏的外在审美对象。是艺术家实践性的艺术能力的表现。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型心理学或形态心理学,指人在知觉过程中的一种天赋能力,能将似乎杂乱无章的对象构造成具有一定结构一定形状的完整形式。是美国心理学家马克斯韦特海默沃尔夫冈柯勒于1912年创立。格式塔心理学主要表现:1. 先天定律与整体性原则。2. 最优化组织定律与简单性原则。3. 整体大于或异于部分之和。移情:是德国费肖尔父子和里普斯等创立的一种解释审美体验机理的美学学说。移情就是情感的挪移。在审美体验过程中,主体的情感以拟人或拟物的方式幻成审美对象,或移入或投射在审美对象之中,这就是移情。移情表现艺术对象是不是实体存在:审美对象是一种非实体存在,或者如萨特所说是一种”非现实”的”幻想存在”。艺术的审美对象本质上是经验的对象;一开始是知觉经验中的对象,继而是心理体验的对象。审美愉快、认知愉快、道德愉快、宗教愉快、等间的关系审美愉快与生理愉快:审美愉快与生理愉快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但审美愉快与生理愉快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区别。首先,生理愉快主要来自人的感官,审美愉快则是人的多种审美心理要素共同活动的结果。其次,生理愉快只是单纯的快感,审美愉快是包含气愤、悲伤、痛苦、惆怅等多种情感色调的愉快。第三,生理愉快过多或过强会惹人厌烦或让人感到不适,审美愉快则不会出现过多或过强现象。审美愉快与认知愉快:审美愉快与认知愉快存在着某种相似之处,都是主体在超越自然必然性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愉快。但审美愉快与认知愉快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首先是基础不同。其次是价值取向不同。审美愉快与认知愉快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愉快,两者间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且两者间存在着转化的可能。由对审美对象的美的感叹产生认识对象的强烈冲动,是由审美愉快转化为认知愉快的心理基础。而通过科学认识从宏观和微观上发现物质运动的和谐、韵律,则是由认知愉快转化为审美愉快的心理前提。审美愉快与道德愉快:首先,审美愉快是自由的,道德愉快也是自由的,因为它们都是对人的内在必然性的超越。审美愉快与道德愉快真正区别在于两者追求自由的方式不同。其次,审美愉快和道德愉快都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其区别在于,道德愉快中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是感性中凝聚的理性,其中理性对感性显现出来某种优势和强制;审美愉快中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则是积淀了理性的感性,理性已经完全溶解在感性之中。审美愉快与宗教愉快:宗教愉快与审美愉快又有明显不同。首先,宗教愉快指向虚幻的彼岸世界,审美愉快则指向现实的彼岸世界。其次,宗教愉快排斥、否定、压抑人在现实世界的各种愉快,特别是人的生理愉快;审美愉快与生理愉快、认知愉快、道德愉快等都处于和谐关系中。总的来看,审美愉快与生理愉快、认知愉快、道德愉快等虽有区别,但都处于和谐统一之中。但随着宗教的不断世俗化,宗教愉快和审美愉快也出现了相互交融的现象。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和宗教感情的世俗化,是这种融合的两个主要推动力。现实美创造的基本原则:合目的性的平衡律;合规律性的协调律。首先,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整个自然而存在,同时,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分子,也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这样,人类为了维护个体和整个族类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同周围的环境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这就是合目的性平衡律的基本含义。其次,人类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不断地在客观世界中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要取得积极的效果,还必须遵循客观世界的各种规律,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这就是现实美创造中的合规律性协调律。上述二者是辨证的统一,合目的性平衡律只有在合规律性协调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合规律性协调律必须符合合目的性平衡律的要求才有意义。艺术美创造对艺术家提出哪些要求:一,艺术家应该建立雄厚的生活基础,艺术家的社会生活实践,对艺术美的创造具有根本性的决定意义;二,艺术家在艺术美的创造中的一切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