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第四节 不同类型的小儿脑瘫推拿治疗方法.doc_第1页
六章第四节 不同类型的小儿脑瘫推拿治疗方法.doc_第2页
六章第四节 不同类型的小儿脑瘫推拿治疗方法.doc_第3页
六章第四节 不同类型的小儿脑瘫推拿治疗方法.doc_第4页
六章第四节 不同类型的小儿脑瘫推拿治疗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章第四节 不同类型的小儿脑瘫推拿治疗方法 一、痉挛型脑瘫 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时,可根据其牵张反射亢进,持续性肌紧张引起运动功能障碍两个特征进行治疗。痉挛型双瘫,侧重于治疗双下肢,腰腹部;痉挛型偏瘫,侧重于治疗偏瘫侧的上下肢体及对侧头顶颞部。在缓解痉挛肌治疗时,要对其弱化的拮抗肌采用不同的推拿治疗手法,增加肌张力和肌力,同时进行治疗。痉挛型脑瘫推拿治疗手法I与手法II,可按疗程交替使用,也可选择性应用或增加新的治疗手法。推拿治疗与其他疗法共同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一)治疗原则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缓解痉挛。 (二)操作 推拿治疗手法I 头部: 1.取穴及部位:百会、四神聪、神庭、印堂、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 2.主要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梳法。 3.操作方法:仰卧位或坐位。 (1)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穴向上经神庭穴推至百会穴,反复操作3遍。(2) 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同时配合用五指叩点或散点作用于腧穴及腧穴周围刺激区。(3) 用一指禅推法,推以上头部四条标准线,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遍。(4) 用五指梳法,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用双手五指梳法从顶部分梳至耳部,反复操作5遍。 上肢部: 1.取穴及部位:肩髃、曲池、臂中、外关、合谷、肩及上肢部。 2.主要手法:按揉、拿捏、摇。 3.操作方法:仰卧位和俯卧位(1)患儿仰卧位,术者坐在侧方,用单手或双手拿捏肩关节周围及上肢的软组织,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以痉挛肌为重点。(2)仰卧位,术者一手固定患儿的上肢,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的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3)仰卧位,术者一手扶持患儿的上肢,另一手轻摇患儿的肩、肘、腕、指各关节。同时配合作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伸屈。腕关节的背伸桡偏。拇指外展,指间关节伸展等被动运动。(4)俯卧位,术者一手扶持患儿,另一手用指揉法或掌揉法、鱼际揉法作用于肩胛周围及颈项两侧3-5遍,同时配合作上肢外旋,上举。肩关节外展等被动运动。腰背骶部及下肢后侧部;1. 取穴及部位:脾俞、肝俞、肾俞、环跳、承扶、委中、承山、腰背骶部,下肢后侧部。2. 主要手法:按揉、拍打、推。3. 操作方法:患儿俯卧位。(1)术者用双手掌或双手掌根部,施“八字推法”,推患儿背部的督脉及双侧的足太阳膀胱经络。从上向下,从颈部推至骶尾部。反复操作2-3遍。如果患儿短小,可用单手操作。推力要平稳着实。(2)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3)用单手掌根部或大小鱼际部,按揉患儿的腰背骶部,下肢后侧的软组织,从上向下,反复操作2-3遍。(4)用双手或单手虚掌轻快拍打腰背骶部,臀部,双下肢后侧部,从上向下,反复操作2-3遍。重点拍打腰部,臀部,双侧大腿的后部。同时配合作腰后伸,后屈小腿等被动运动。下肢前侧及内外侧部:1. 取穴及部位:髀关、伏兔、风市、足三里、阳陵泉、解溪、下肢前侧及内外侧部。2. 主要手法:按揉、拿捏、摇。3. 操作方法:患儿仰卧位。(1)术者坐在患儿的侧方,用单手或双手按揉或拿捏患儿大小腿部的软组织。反复操作3-5遍,以痉挛肌为重点。(2)术者一手固定患儿的下肢,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主。(3)术者一手扶持患儿的下肢,另一手轻摇髋、膝、踝、趾各关节。同时配合作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关节的伸展,踝、趾关节背伸等被动运动。推拿治疗手法II头部:参照推拿治疗手法I。上肢部:1. 取穴及部位:臂臑、曲池、肘髎、外关、合谷、肩部、上肢部。2. 主要手法:按揉、滚、抖、搓、捻。3. 操作方法:仰卧位。 (1)术者坐于患儿侧方,用掌滚法或拳滚法作用于患儿的肩关节周围及整个上肢的软组织,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以内侧屈肌为重点。 (2)术者一手固定患儿的上肢,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的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用双手掌挟持患儿上肢,从上向下搓揉患儿上肢2-3遍,同时配合作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伸屈,腕关节背伸桡偏。拇指外展,指间关节伸展等被动运动。 (4)术者一手扶持患儿的肩部,另一手握住腕部用抖法,抖患儿上肢2-3遍,最后用拇指、示指捻患儿五指。腰背骶部及下肢后侧部1. 取穴及部位:八髎、环跳、殷门、委中、承山、脾俞、肝俞、肾俞、腰背部、下肢后侧部。2. 主要手法:按揉、拿捏、叩击、滚。3. 操作方法:仰卧位。 (1)术者用掌滚法或拳滚法,作用于患儿背部的双侧足太阳膀胱经络及双侧华佗夹脊穴。从上向下,反复操作2-3遍。以同样的手法,从患儿的臀部向下滚到股后部,小腿后部,最后至跟腱部。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重点做痉挛的小腿三头肌。 (2)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用单手或双手拿捏患儿的双下肢后部,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同时配合作腰、髋后伸,屈小腿等被动活动。 (4)用单手或双手空拳叩击患儿的腰背骶部,臀部及大腿后侧部。从上向下,反复操作2-3遍。下肢前侧及内外侧部1.取穴及部位:髀关、阴市、梁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下肢前侧及内外侧部。2.主要手法:按揉、滚、抖、搓、捻。3.操作方法:仰卧位。(1)术者坐在患儿侧方,用掌滚法或拳滚法作用于患儿的下肢前侧(从髀关穴至髌骨上缘),内侧(从腹股沟至股骨内侧缘),外侧(从髀关穴到膝部至外踝部)。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重点作大腿内侧的内收肌群。(2)术者一手固定患儿的下肢,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3)用双手掌挟持患儿下肢,搓揉患儿下肢2-3遍。同时配合作髋关节的外展、外旋。膝关节的伸屈,踝、趾关节背伸等被动运动。(4)用一手或双手握住患儿下肢踝部,用抖法,抖下肢2-3遍,最后用拇指、示指捻患儿五趾。 二、紧张性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紧张性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既有不随意运动特点,又有痉挛型特点。身体呈非对称姿势。因为肌紧张亢进,所以不随意运动相对不明显。痉挛多发生在身体的近端,不随意运动多发生在身体的远端。重者出现角弓反张。(1) 治疗原则 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缓解肌痉挛。(二)操作 头部; 1.取穴及部位:百会、风府、天柱、大椎、双侧舞蹈震颤区。2. 主要手法:按揉、拿捏、梳、擦法。3. 操作方法:仰卧位或坐位。 (1)左手扶持头部,右手用五指梳法,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用双手五指梳法,从头顶部梳至头侧部。反复操作3-5遍。 (2)一手扶持头部,另一手用擦法,擦双侧舞蹈震颤区,微热为止。 (3)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4)拿捏颈项部3-5遍。仰卧位,头前屈5-10遍。上肢部:1. 取穴及部位:肩髎、肘髎、臂中、合谷、中渚。2. 主要手法:按揉、滚、摇、搓、抖、捻法。3. 操作方法:仰卧位。 (1)按揉肩关节周围及上肢软组织,从肩到腕,反复操作3-5遍。 (2)术者一手固定患儿的上肢,另一手用滚法,从肩到腕,滚上肢3-5遍。重点滚上肢内侧肌群。 (3)用拇指螺纹面点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4)轻摇肩、肘、腕、指关节。同时配合作肩关节外旋,内收。肘关节伸屈、腕关节背伸,拇指外展,指间关节伸展等被动运动。 (5)搓揉上肢,捻五指各3-5遍。颈、胸、腰背骶部及下肢后侧部。1. 取穴及部位:肝俞、脾俞、肾俞、环跳、承山、足太阳膀胱经第一条侧线,华佗夹脊穴,腰背骶部,下肢后侧部。2. 主要手法:按揉、滚、按压法。3. 操作方法:仰卧位。 (1)用掌或大小鱼际按揉背部双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条侧线,华佗夹脊穴及臀部,股后部,小腿后侧部,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重点作华佗夹脊穴。 (2)用拇指螺纹面按揉肝俞、脾俞、肾俞、环跳、承山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用掌滚法或拳滚法作用于胸、腰背骶部,臀部,股后部及小腿后侧部至跟腱止,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4)用双掌按压或按推两侧肩胛带3-5遍。下肢前侧,内外侧部1. 取穴及部位: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太冲。2. 主要手法:按揉、滚、摇。3. 操作方法:仰卧位。 (1)用按揉法,滚法作用于下肢前侧(从腹股沟至髌骨上缘),内侧(从腹股沟至股骨内侧髁),外侧(从髀关穴经足三里穴至解溪穴)。从上向下,反复操作各3-5遍。 (2)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双侧下肢屈髋屈膝,摇髋、膝、踝关节及腰背3-5遍,同时配合作下肢各关节的被动运动。 三、非紧张性不随意运动型脑瘫非紧张性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肌紧张多在随意运动时,从低到高来回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动摇性。不随意运动由近端到远端是本型的最大特点。本型头部调节差,呈非对称性姿势,眼与手协调障碍,有意向性震颤与姿势震颤,推拿时要注意控制全身的稳定性。(1) 治疗原则 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控制不随意运动。(二)操作 头部:1. 取穴及部位:百会、四神聪、风池、气海、双侧舞蹈震颤区。2. 注意手法:按揉、按压、一指禅推法、叩法。3. 操作方法: (1)仰卧位,术者用右掌心按压百会穴,左手掌按压气海穴,然后右手掌逐渐用力,使掌力由颈椎直达腰椎,可促进头部稳定。 (2)用一指禅推法,从上向下,推双侧舞蹈震颤区3遍。 (3)用拇指螺纹面,按揉百会、四神聪、风池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4)用五指叩点法或散点作用于头部百会、四神聪、风池穴及周围刺激区,双侧舞蹈震颤区。上肢部:1. 取穴及部位: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八邪。2. 主要手法:拿捏、推、拍、叩、擦法。3. 操作方法:仰卧位。 (1)拿捏或推揉肩关节周围及上肢,从肩至腕,反复操作3-5遍。 (2)用拇指指端点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用拍法或叩法作用于肩关节周围及上肢,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同时配合做双上肢对称前伸,上举,交叉等对称性被动运动。 (4)用掌擦法,擦肩关节周围及上肢,温热为度。颈、胸、腰背骶部及下肢后侧部1. 取穴及部位:肝俞、胃俞、肾俞、腰阳关、委中、承筋、督脉、华佗夹脊穴。颈胸腰背骶部,下肢后侧部。2. 主要手法:推法、拍打、叩击、擦法。3. 操作方法:仰卧位。 (1)用八字推法或掌根推法,推督脉及华佗夹脊穴,从颈部推至骶尾部,从环跳穴推至跟腱处,反复操作3-5遍,重点推华佗夹脊穴。 (2)用拇指指端点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轻快拍打或叩击腰背骶部,臀部及下肢后侧部,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4)用掌擦法,擦腰背骶部,臀部及下肢后侧部,温热为度。下肢前侧、内外侧部1. 取穴及部位:风市、阴市、鹤顶、膝眼、飞扬、三阴交、下肢前侧,内外侧部。2. 主要手法:推、拍打、叩击、擦法。3. 操作方法:仰卧位。 (1)用拳推法或掌根推法作用于下肢前侧,内外侧。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2)用拇指指端点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轻快拍打或叩击下肢前,内外侧部,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4)用掌擦法作用于下肢前,内外侧部,温热为度。 四、肌张力低下型脑瘫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的主要特点是肌张力低下,抗重力肌发育障碍自主活动的能力低下,呈瘫软状态。推拿时宜给予稍强手法刺激如快速牵拉、挤压、推压、拍打、叩击擦刷等,以提高肌张力。(1) 治疗原则补益肝肾,健脾和胃,强筋壮骨,活血生肌。(2) 操作上肢部:1. 取穴及部位:肩髃、臂臑、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列缺、合谷、肩及上肢。2. 主要手法:拿捏、推揉、挤压、按压、拍打、叩、擦法。3. 操作方法:仰卧位。 (1)用拿捏法或推揉法作用于肩及上肢部的手三阴经络,手三阳经络。反复操作3-5遍,同时配合作稍快速的上肢各关节被动运动。 (2)推压及挤压肩、肘、腕关节各半分钟。 (3)用指按压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4)用拍打法及叩法,作用于上肢,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5)用掌擦肩部及上肢部,以透热为宜,推压,捻五指。胸腹部:1. 取穴及部位:中府、膻中、中脘、气海、关元、腹部。2. 主要手法:按揉、摩法。3. 操作方法:仰卧位。 (1)顺时针按揉腹部约1分钟,掌摩或指摩腹部约3分钟。 (2)用指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腰背部、下肢后侧部:1. 取穴及部位:肺俞、肝俞、胃俞、脾俞、命门、腰阳关、八髎、环跳、居髎、承扶、委中、承山、飞扬、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第一条侧线,下肢后侧部。2. 主要手法:按压、拿捏、拍打、叩击、推、擦法。3. 操作方法:俯卧位。 (1)用双手或单手掌根部推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第一条侧线,下肢后侧部,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按压以上部位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2)拿捏下肢后侧部,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3)用指按法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4)用拍法或叩法,作用于腰背部及下肢后侧部,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5)用掌擦法作用于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第一条侧线,下肢后侧部,以透热为宜。 (6)作小儿捏脊疗法。下肢前、内外侧部:1. 取穴及部位:髀关、鹤顶、膝眼、阳陵泉、足三里、下肢前、内外侧部。2. 主要手法:拿捏、推揉、挤压、按压、拍打、擦法。3. 操作方法:仰卧位。 (1)用拿捏法或推揉法作用于下肢足三阳经络及组三阴经络,反复操作3-5遍,同时配合作下肢各关节的被动运动,速度频率可稍快。 (2)挤压或推压髋、膝、踝关节各半分钟。 (3)用指按压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4)用拍打法作用于下肢,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5)用掌擦下肢前侧,内外侧部,以透热为宜,最后推压,捻五指。 五、强直型脑瘫单纯的强直型脑瘫十分少见,多与痉挛型混合。其特点是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躯干四肢异常僵硬,主动运动减少。在被动运动时抵抗是均匀一致的,双向的,在缓慢运动时最大。推拿治疗手法I与推拿治疗手法II,根据病情可按疗程交替使用,也可选择性综合使用,以缓解肌张力。(1) 治疗原则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整筋理复,滑利关节。(2) 操作 推拿治疗手法I 头部: 参照痉挛型脑瘫,头部推拿治疗手法。 上肢部: 1.取穴及部位:大陵、曲池、臂中、外关、合谷、肩及上肢部。 2.主要手法:按揉、拿捏、搓、抖、捻。 3.操作方法:仰卧位。 (1)用掌或大小鱼际按揉肩关节周围及整个上肢软组织,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2)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拿捏肩关节周围及整个上肢软组织,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4)用双手掌相对用力,从上向下搓上肢3-5遍。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腕部,抖上肢3-5遍。搓法与抖法交替进行,最后捻五指。胸腰背部及下肢后侧部:1. 取穴及部位:肝俞、脾俞、肾俞、环跳、委中、承山、督脉、双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条侧线,双侧华佗夹脊穴,下肢后侧部。2. 主要手法:按揉、拿捏。3. 操作方法:仰卧位。 (1)用单掌或大小鱼际,按揉督脉,双侧足太阳膀胱经,双侧华佗夹脊穴。按揉臀部及双下肢后侧部,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2)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同时配合作髋后伸,屈小腿被动运动。 (3)拿捏双侧下肢后侧部软组织,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下肢前侧及内外侧部:1. 取穴及部位: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太冲,下肢前、内外侧。2. 主要手法:按揉、拿捏、抖法、捻法。3. 操作方法:仰卧位。 (1)用掌根或大小鱼际按揉大腿的前内、外侧及小腿的前外侧,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重点按揉肌张力高的肌群。 (2)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同时配合作各关节的主被动运动。 (3)拿捏下肢前,内外侧软组织。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4)用单手或双手握住踝部,抖下肢3-5遍,最后捻五趾。推拿治疗手法II头部:参照痉挛型脑瘫,头部推拿治疗手法。上肢部:1. 取穴及部位:臂臑、曲池、臂中、外关、中渚、肩及上肢部。2. 主要手法:按揉、摇、滚法。3. 操作方法:仰卧位。 (1)用掌滚法作用于肩关节周围及整个上肢,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2)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施摇法作用于肩、肘、腕、指关节,同时配合作上肢各关节的被动运动。手法宜轻,幅度由小到大。胸腰背部及下肢后侧部:1. 取穴及部位:胃俞、肾俞、腰阳关、承扶、承筋、昆仑、双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条侧线,双侧华佗夹脊,下肢后侧部。2. 主要手法:按揉、摇、滚法。3. 操作方法:仰卧位。 (1)用掌滚法或拳滚法作用于脊柱棘突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及华佗夹脊穴。向下滚臀部及下肢后侧部,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2)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同时配合作髋后伸,屈小腿等被动运动。 (3)作摇双下肢的髋、膝、踝关节手法,2-3分钟。下肢前,内外侧部:1. 取穴及部位:阴市、膝关节、阴陵泉、上巨虚、丘墟、三阴交、下肢前侧,内外侧。2. 主要手法:按揉、摇、滚。3. 操作方法:仰卧位。 (1)用掌滚法或拳滚法,作用于大腿的前侧,内外侧及小腿的前外侧,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重点作肌张力高的肌群。 (2)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用摇法作用于髋、膝、踝、趾关节,同时配合作下肢各关节的主被动运动。手法宜轻,幅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