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宝宝发烧需追根溯源.doc_第1页
冬季宝宝发烧需追根溯源.doc_第2页
冬季宝宝发烧需追根溯源.doc_第3页
冬季宝宝发烧需追根溯源.doc_第4页
冬季宝宝发烧需追根溯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冬季宝宝发烧需追根溯源基本原则应该是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因为大多数的发热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所以,只要治好了宝宝的原发病,发热自然就会消退。宝宝发热后,如果不经医生的诊断就擅自给宝宝退热,很可能会掩盖一些原发病的症状,再送宝宝去医院就诊还可能引起医生的误诊。 每到冬天,头痛发热的宝宝就多起来了,爸爸妈妈只有弄清楚宝宝发热的根本原因,才能对症护理。 冬天,宝宝很容易受凉、感染各种病毒,从而导致发热。特别是免疫力较差的宝宝,几乎每个月都要发热,这可怎么办? 追根溯源,寻找发热元凶 错误的做法 宝宝一发热,妈妈就只想让宝宝快快退热。一会儿让宝宝敷冷毛巾,一会儿又给他吃退热药,只要宝宝热度退下去,妈妈就松了一口气。 正确的做法 基本原则应该是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因为大多数的发热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所以,只要治好了宝宝的原发病,发热自然就会消退。宝宝发热后,如果不经医生的诊断就擅自给宝宝退热,很可能会掩盖一些原发病的症状,再送宝宝去医院就诊还可能引起医生的误诊。所以,如果宝宝发热了,应该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这些冬季常见病与宝宝的发热密切相关 小儿麻疹 发热特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麻疹的发疹前期就有发热等症状。小儿麻疹发热的热型不定,轻症仅为中等度发热(3839),重症患儿体温可超过40。多数患儿体温逐渐升高,但也有骤然高热的情况。 麻疹的发热症状为最初症状,同时还会伴有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及出现在口腔颊黏膜上的麻疹黏膜斑等。大约在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伴有发热增高,直到皮疹消退时体温才开始逐渐下降。 对症护理 麻疹的发热,一般不需要急于退热,而是要让宝宝多喝水,并且进食一些易于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 中医治疗麻疹有非常好的效果,建议家长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常用药有桑叶、金银花、连翘、蝉蜕、浮萍、葛根、升麻、紫草、牛蒡子等。也可用西河柳、浮萍、芫荽等中药煮沸,用毛巾浸药液温敷患儿额面、四肢等部位,既可退热又可透疹。如果在煮沸药液的过程中,让水蒸气分散在室内,还可以保持室内的湿度。对体温过高的患儿可酌用小量退热剂,避免急骤退热而致虚脱。西药退热剂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亦可用安乃近滴鼻。 提个醒儿 麻疹发热的宝宝要多喝水,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来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出来。 使用药物降温应使体温维持在38左右,不要急于让孩子的体温降至过低。 此外,宝宝麻疹发热时,爸爸妈妈要注意做好宝宝的皮肤护理:宝宝出汗要及时擦干,衣被不要过厚过暖。不同病因引发的发烧特征感冒及肺炎 发热特点小儿感冒及肺炎也常常有发热的表现,这时的发热,体温一开始较低,很快出现高热,体温可超过40。同时还可能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 对症护理 宝宝感冒或肺炎发热,一般不必急于退热处理。因为体温升高是人体的自然防御反应,可使宝宝体内抗体合成的数目增加,还能增强宝宝体内的吞噬细胞的活性。另外,如果退热不当,还可能会挫伤宝宝机体的自然防御能力。 如果宝宝体温持续增高,或曾经发生过高热惊厥,则应该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爸爸妈妈一般可先采用物理降温,既可用毛巾在宝宝头部进行冷敷或温湿敷,也可用30%酒精擦宝宝的头部、腋下或双侧腹股沟处。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9,则可使用头部冰袋枕。 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再选用适当的药物降温。常用药有25%安乃近滴鼻、口服扑热息痛或阿司匹林等。 宝宝感冒或肺炎发热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中药退热。如桑叶、野菊花、芦根、大青叶、生石膏、薄荷、板蓝根、知母等清热解毒的中药;清热解毒口服液、小儿感冒冲剂、小儿金丹片、小儿清热灵等中成药效果都不错。 提个醒儿 宝宝感冒或肺炎发热时,一定要注意多饮水。因为发热会消耗宝宝体内的液体,如果不及时补充,很容易导致脱水。 宝宝感冒或肺炎发热,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以2122为宜。衣被也不要过厚,宝宝的皮肤最好能够与外界空气接触,借助空气的传导、对流、辐射也可以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 基本原则应该是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因为大多数的发热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所以,只要治好了宝宝的原发病,发热自然就会消退。宝宝发热后,如果不经医生的诊断就擅自给宝宝退热,很可能会掩盖一些原发病的症状,再送宝宝去医院就诊还可能引起医生的误诊。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虽然多发于夏季,但因为冬季有寒假,又逢元旦、春节等节日,不少孩子往往因为乱吃东西,不注意饮食卫生而发生细菌性痢疾。 发热特点 发热、同时伴有腹痛、孩子排便后仍有便意及脓血便等。其发热特点可分为轻、重、中毒三种类型。 轻型发热:以婴幼儿多见,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发热不明显或仅有低热。重型发热:病儿多突然发热达39以上,腹泻、腹痛、排便后仍有便意及脓血便明显,大便每日多至30次以上。 中毒型发热:多见于27岁的孩子,且往往好发于体格健壮者。起病急剧伴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且有中毒症状、惊厥或休克等症候。 对症护理 尽快将患儿送医院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给其他人。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进行降温,以免出现高热惊厥,具体用药可参照肺炎发热的用药。 孩子的饮食要注意“清淡稀食”,如浓米汤、藕粉、豆浆、淡果汁等较合适。孩子大便次数多时,可多喝些淡盐开水;大便次数减少后,可吃无渣少油的烂面片、稀饭、烂挂面、蛋花汤、菜水、西红柿汤等;腹泻停止后,则可吃些鱼片、碎嫩瘦肉、莱泥等。 提个醒儿 饮食要以稀、软、素为主,少食多餐,忌食一切油腻、生冷、辛辣、坚硬的食物。多食生蒜、多饮茶水对孩子早日康复有益。 细菌性痢疾只要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认真洗手,就可以避免。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爸爸妈妈一定要管好宝宝的嘴。 泌尿道感染 冬季天气寒冷,如果不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就容易泌尿道感染。特别是女孩,发病明显多于男孩,这是因为女孩尿道外口经尿道入膀胱的距离短而直,尿道外口如果有细菌感染,很容易上行进入膀胱。 发热特点 孩子患泌尿道感染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典型的常有尿频(排尿次数增多)、尿急(憋不住尿)、尿痛、腰痛、腹痛,脓尿,还可合并发热。 不典型的多没有尿频、尿急、尿痛或只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高可低,高时可达40以上),同时伴有寒战。 对症护理 尽快将患儿送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进行降温,以免出现高热惊厥,具体用药可参照肺炎发热的用药。 孩子如果出现急性感染症状时,应卧床休息,多喝水,勤排尿,以减少细菌在膀胱内贮留的时间,有利于控制感染。 提个醒儿 即使在寒冷的冬季,爸爸妈妈也不能放松对孩子的卫生要求。女孩应该注意外阴部的清洁,每天清洗一次;男孩则要注意清洗包皮内垢物。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发烧降温小知识 你会正确判断孩子是否发热吗? 错误的判断 1、妈妈用手摸一摸宝宝的额头和手心,宝宝的皮肤发烫,妈妈认为宝宝确实是发烧了。 2、妈妈拿来体温计给宝宝测量体温,宝宝的体温超过了37,妈妈认为宝宝生病了。 正确的判断 发热是指宝宝体温的异常升高,妈妈的手不是体温计,不能准确测量宝宝的体温;而宝宝的正常腋下体温应为3637,只有超过37。4才可以认为是发热。所以,上述两种妈妈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但是,宝宝的体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也常常会出现一些波动。例如在傍晚时,宝宝的体温往往比清晨时要高一些;宝宝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宝宝的体温也会升高一些。如果宝宝有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他的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它症状和体征,通常也不应该考虑是病态。 正常体温参考值 口腔体温范围36。737。7之间 腋窝温度范围36。037。4之间 直肠温度范围36。937。9之间 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 宝宝发热,临床上常用的降温方法主要有两种:物理降温、药物降温。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帮助宝宝降温,要根据宝宝的年龄、体质和发热程度来决定。 新生儿期宝宝发热一般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婴幼儿一般感染所致的发热最好先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但对麻疹等出疹性疾病的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 如果使用药物降温,要注意剂量不要太大,以免使宝宝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或电解质紊乱。儿科常用的退热药物种类很多,不管使用哪种退热剂,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庭实用小儿物理降温法家庭实用物理降温法 头部湿冷敷:将湿毛巾敷于发热宝宝的前额,23分钟换1次。 冰枕:把冰块捣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或热水袋)内,排出空气后,拧紧袋口,放在发热宝宝的枕颈部。 温水浴:让发热宝宝在30左右的温水中沐浴2030分钟。 擦浴:用30%50%的酒精或冷水浸湿纱布,洗擦发热宝宝的上肢、下肢、额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处。 家用药物降温注意事项 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给发热宝宝用药不可操之过急,如果服用一次后,热度不退,再次服药需间隔46小时。 给宝宝服用的退热药用量不可太大。例如,常用药扑热息痛,患儿每公斤体重服用1015毫克。如过宝宝服用扑热息痛一日量超过3克,即可发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致死性肝损害。 不宜在短时间内让宝宝服用多种退热药,降温幅度不宜太大、太快,否则宝宝会出现体温不升、虚脱等情况。 退热药只是在宝宝发热时才有退热作用,宝宝不发热时,服用退热药并无预防发热的作用。 在给宝宝服用退热药后,如果宝宝出汗较多,要及时给他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虚脱。 宝宝发热吃什么 宝宝发热时,身体新陈代谢加快,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会大大增加,体内水分也会明显消耗。同时,由于发热,宝宝体内消化液的分泌会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会明显减弱。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宝宝发热时的饮食调理,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是最佳的选择。另外,少食多餐,宝宝每天进食以67次为宜。 1、米汤:将大米煮烂去渣,加入少许白糖调味。米汤水分充足,易被消化吸收。 2、绿豆汤:将绿豆煮烂,取绿豆汤,加入适量冰糖。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既能补充营养,又有利于宝宝体内毒素的排出,可以帮助宝宝退热。 3、鸡蛋羹:把12个鸡蛋打匀,加入适量温水,蒸熟后让宝宝食用。鸡蛋羹可以补充蛋白质,并且较容易消化吸收。 4、鲜梨汁:鲜梨汁具有清热、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发热伴有咳嗽的宝宝。 5、鲜苹果汁:苹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既可以补充宝宝体内的营养需要,又可以中和宝宝体内的毒素。 6、银花茶:银花10克,煎水加糖饮用。 如果宝宝因为发热而食欲不好,不要勉强给他喂食,但要尽量补充水分。在宝宝发热期间,不要任意给宝宝增加以前没有吃过的食物,以免引起腹泻。 宝宝发烧应急3要素 第一,少穿衣服,给孩子散热。 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烧,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把汗“逼”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孩在发烧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 第二,帮孩子物理降温,有以下常用方法:1.头部冷湿敷: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2.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4.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第三,补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随便吃药。高热时呼吸增快,出汗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 发烧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科学退烧巧护理 方法1.小儿发烧的物理降温法:a 35%酒精擦浴;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b 温水洗澡;洗澡能帮助散热。c 热水泡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d 冰袋冷敷;e 冰枕;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 孩子发烧别随意输液最近一段时间早晚温差比较大,有不少孩子都不太适应这样的天气,于是便开始感冒发烧和咳嗽。尽管孩子发烧相当常见,但也会令很多家长一筹莫展孩子大多是在半夜里出现发烧的情况,去医院吧,担心孩子来回折腾;不去吧,又害怕耽误病情。为此,我们采访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儿科主任于为,请她为我们介绍孩子发烧的主要原因和应对方法。孩子发烧的原因于主任说,通常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两种,一种为疾病因素,另外一种为非疾病因素。顾名思义,非疾病因素主要指由外界环境影响所导致的发烧,包括气温过高、穿衣太多、喝水过少、水分丢失(流汗)等,这些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要常见一些。疾病因素则主要以病毒和细菌感染最为常见,比如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等。据不完全统计,到医院就诊的孩子中有70%80%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咽痛、咳嗽等;胃肠炎则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等。当然,不同的年龄阶段,引起发烧的原因也不尽相同,25岁的幼儿发烧的主要原因是各种呼吸道感染、尿道炎、脑膜炎、肠炎等。家庭物理降温指南“首先,应该先认识到孩子发烧是一个警讯,它在通知你孩子的身体某个部位生病了。”于主任说,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当腋下温度没有超过38.5时,可以不必选用打针或输液的方式来退烧,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同样能起到不错的退热效果。一是可以给孩子多喝水,以助发汗散热,且能起到补充丢失的水分的作用。冷敷法也非常简单易用,将用冷水打湿的毛巾敷在前额,待毛巾变热后再重新用冷水浸透敷用。另外还可以将75%的医用酒精(不能用纯酒精)和温水按1:1的比例对好,用柔软的纱布或小毛巾蘸取,擦孩子的手心、脚心、腋窝和大腿根部,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这种方法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别随意打针输液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发烧时,不要随意带孩子打针输液。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家长宣传的健康理念之一。这是因为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副作用比较大。如果孩子腋下的温度超过了38.5,这时确实应该给予退热治疗,可以先选择口服退热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安全、有效的药物是用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原料制成的药片。这类药物解热的作用比较好,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小,通常口服30分钟后就会产生退热作用。服药后如果不能起到退热效果,再考虑打针或输液。当然,为孩子选择何种药物、吃多少剂量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何正确量体温1.使用前将水银柱甩至36以下,如此测量到的体温才准确。2.需测量足够时间,腋温一般需夹5分钟以上。3.洗澡、饮食、运动后不可立即量体温,洗澡后要半个小时才能测量体温。(记者 沈冠英 李晗) 方法2.及早发现宝宝发烧的方法:发烧是婴幼儿最常见、最易发生的症状。年轻的新妈妈没有经验,一看到宝宝的小脸红红的、摸摸手心热热的、额头烫烫的,用体温计一量:38,就带着宝宝急匆匆地赶往医院。下面教你几个及早发现宝宝发烧的小方法,让你在处理宝宝发烧的情况时,更加得心应手。及早发现宝宝发烧的方法 2007年05月30日 10:09 年轻妈妈之友 发烧是婴幼儿最常见、最易发生的症状。年轻的新妈妈没有经验,一看到宝宝的小脸红红的、摸摸手心热热的、额头烫烫的,用体温计一量:38,就带着宝宝急匆匆地赶往医院。下面教你几个及早发现宝宝发烧的小方法,让你在处理宝宝发烧的情况时,更加得心应手。1摸: 平时经常摸摸宝宝的小手和颈部后面,既可知道宝宝体温是否正常,更重要的可以了解宝宝的衣着是否合适,穿得过多或过少都不利宝宝的健康和舒适。了解了宝宝的正常体温,一旦宝宝有发烧,你就马上能“摸出”。用手大致感觉出了宝宝的体温异常,可用你的额角接触宝宝的额角,如果明显感觉宝宝的额头比你的热,那么宝宝多半是发烧了。2看: 如果宝宝脸部潮红、嘴唇干热、哭闹不安,或者没有食欲时,宝宝很可能是发热了。发热时身体的水分消耗较大,如果宝宝的小便比平时的尿量少,且小便发黄、颜色较深,宝宝也可能体温增高了。3测: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是最确切的。通常用肛表测量小宝宝的直肠温度较确切(正常体温为3738),也可测量宝宝的腋下或颈部(正常体温为36-37),测出的直肠温度需减去0.5,腋下和颈部温度应加0.5,得出的度数便是宝宝的现时体温数,如此可知宝宝的准确体温和是否发烧。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腔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TIPS:属于生理性体温升高的情况发现宝宝发热时,不要手足无措,应先弄清宝宝是病理性发热还是生理性发热,再做出正确的处理,属于生理性体温升高的是:* 宝宝穿得过多、盖得太厚,都会使体温有所升高,尤其是新生宝宝。只要将这些因素排除,小宝宝的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剧烈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进食、排便等,都可使宝宝的体温暂时升高。 * 体质虚弱、饥饿、久不活动或保暖不佳等,则会使宝宝的体温暂时偏低。* 如果宝宝的体温暂时波动,幅度不大,全身情况良好,特别是精神状态好,没有异常,可能只是生理现象,并非有病,密切注意观察即可。小提醒:如果宝宝的体温很高(38以上)或过低(36以下),都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提示2.宝宝发烧别吃荤,多吃素:发烧是以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为特点的全身性反应。唾液分泌,胃肠活动也会减弱,消化酶、胃酸、胆汁的分泌都会相应减少,这些食品如果长时间滞留在胃肠道,就会发酵、腐败,最后引起中毒。所以当儿童发烧时,父母不要给他们准备肉、蛋类等荤腥食物,应多喝开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方法3.发烧腹泻咳嗽的中医外治法:孩子高烧不退,试试中药灌肠;孩子腹泻、咳嗽,用中药贴肚脐、脚心或许能好这就是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外治法。据专家介绍,由于外治法不需吃药,避免了药物对肝肾的损伤,近年特别受患儿家长欢迎。 提示3.咳嗽发烧不能光吃感冒药:19个月大的女孩佳佳出现咳嗽、发热症状,父母以为她感冒了,便给佳佳口服了一些退热、止咳药。然而,半个月过去了,佳佳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到医院被确诊为“脓胸”此病常有发烧症状,经常被人们忽视。咳嗽发烧不能光吃感冒药一19个月大的宝宝发烧半个月后被诊断为“脓胸”,手术时从其只有成人两个拳头大的胸腔内抽出了400毫升脓液。前段时间,19个月大的女孩佳佳出现咳嗽、发热症状,父母以为她感冒了,便给佳佳口服了一些退热、止咳药。然而,半个月过去了,佳佳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到哈医大二院胸外科一检查,被确诊为“脓胸”,己经发展成胸腔积液,右肺下叶因感染己全部溃烂,如不及时手术,将危及生命。鉴于此,胸外科主任张临友教授为其实施了手术,从患儿胸腔内抽出了脓液,并将己经破溃、糜烂的右肺下叶切除。张教授指出,脓胸又称化脓性胸膜炎,此病常有发烧症状,经常被人们忽视,容易引起严重后果。由于儿童抵抗力低,细菌致病性强,更容易患此病。近段时间,哈医大二院胸外科己收治了近10名脓胸患儿。张教授提醒家长,不要轻视感冒发烧的症状,应即时就诊,必要时应在医生建议下做胸片等以确诊病情。 方法4.打针和吃药哪个好:家长对孩子发热感到十分恐慌,只要孩子一发热,不管白天黑夜,甚至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抱他去医院打退烧针,请医生迅速把体温降下来。有一些打了退烧针后确实体温暂时下降了,但不久又上升了,有的还出现副作用全文 提示4.小儿发烧该吃什么药:眼看就要烧到39了,正准备给孩子用药退烧,却发现药箱中竟有34种退烧药,很多家长给患儿喂药时,常常是药摆了一桌子,就是不知道该吃哪一种。对此专家建议孩子发烧不超过38.5,建议只用物理降温,但如超过38.5。发烧时打针和吃药哪个更好发热俗称发烧。儿童发热多数是由各种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一种症状。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反应。由于一部分6个月5岁的小儿可能引起热惊厥(多数是良性惊厥,愈后好;如有原发性癫痫,则可能增加其癫痫发作次数),因此家长对发热感到十分恐慌,只要孩子一发热,不管白天黑夜,甚至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抱他去医院打退烧针,请医生迅速把体温降下来。有一些打了退烧针后确实体温暂时下降了,但不久又上升了,有的还出现副作用。确实,肌肉注射退烧针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由于目前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含氨基比林成分),这类药物副作用大,极易产生虚脱甚至休克;也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渗出性红斑、剥脱性皮炎);更为严重的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本世纪30年代,欧美应用氨基比林导致2000余人死亡,是本世纪最大的药害事件之一。故这类药物已在22个国家受到禁止。80年代初我国已将氨基比林列为淘汰品种,故儿童应禁止使用复方氨基比林。另外,此类药物肌肉注射局部刺激较大;会引起臀部肌肉损伤产生臀肌萎缩或麻痹及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儿童对打针也非常恐惧而吵闹不安。故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口服解热药。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反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当出现略高于正常人体的体温时(37.5-38.5),人体可表现出更好的抗感染防御机能,所以对小儿发热不加区别强行用物理方法或针剂药物降温是不利的。什么情况下给患儿解热治疗呢?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若患者肛门温度39以上(腋下38.5)且有烦躁不安时,应及时给患儿解热治疗。以下情况即使不到39也应治疗,如有肺炎、心力衰竭、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及5岁以下有发热抽风史的孩子也应给予解热药。解热治疗,首先应选择非药物治疗,如多饮水,少穿些衣服或少盖些被子,夏天应降低室温至25左右,确保孩子处于凉爽但不寒冷的环境中。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证明在发热时(3841)用酒精或冷、温水擦浴降温是不科学的,这样做违反了生理的发热调节机制,不仅无效,且可能使患儿发生颤抖,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而且酒精擦浴还可发生酒精中毒(体温超过41时如中暑、中毒性脑病等超高热、非生理调节机制引起的,可用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但酒精擦浴仍不宜应用)。有效的解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