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田站南片区控制详细规划_第1页
梧田站南片区控制详细规划_第2页
梧田站南片区控制详细规划_第3页
梧田站南片区控制详细规划_第4页
梧田站南片区控制详细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土地使用规划第三章 交通规划控制第四章 村庄建设规划第五章 空间景观规划第六章 市政工程规划第七章 专项工程规划第八章 规划指标控制附录: 1、规划用地平衡表2、公共配套设施一览表 3、地块指标控制一览表- 21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梧田站南片区的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规划用地范围以内(界线界定见规划图纸)的各项建设工程,是地块出让、开发容量控制和设施配置的主要依据,是下一阶段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设计的依据之一。除本规划外,允许进一步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街景规划及施工设计,但对本规划所规定的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执行。第三条 本规定与图集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两者应同时使用, 不可分割。第四条 本规定和图集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浙江省以及温州市的有关技术规定。第五条 本规定的解释权以及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各种问题的协调处理,由温州市规划局负责。第六条 本规定和图集自批准之日起生效。第二章 土地使用规划第七条 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号采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规定。商/住混合用地为C/R,属自定义用地。第八条 本规划区功能定位为温州市中心区向城市绿心过渡地带的居住综合区,意象定位为“生态水景、人文休闲瓯越水乡有机生长的城市社区”。本区域适宜于生活居住、商业金融、办公服务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第九条 根据本规划区的功能定位本区的规划结构为“一心二轴三组团”,以本区的中央公园为绿心,以火车站及城市中轴线为自然和人文景观轴,形成火车站周边地区的商业公建组团及东西两个居住组团,并分别划分为A、B、C、D四个不同功能街区。第十条 本区规划用地划分为不可兼容用地、补偿兼容用地及可兼容用地三类,其中不可兼容用地指城市基础设施、防灾设施、绿地、城市道路广场用地等;补偿兼容用地指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设施,其内部面积不可缺少,但位置可以有一定微调余地,如小学、幼儿园等内容必须在规范所要求的服务半径内补偿兼容;可兼容用地指商业、金融、服务性项目等,该类用地的审批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掌握,具体视交通、景观、环保及是否为特殊控制区等因素综合确定。第十一条 以街坊为单位成片开发时,街坊内各地块的用地界线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其规模和配套设施项目必须符合图集和表7规定的指标要求。第十二条 地块转让需符合下列要求:1、重要基础设施(包括防灾设施,主、次级道路、河道、桥梁、高压走廊等),居住区及城市级绿地一般不得转让。2、出让地块界线可以与规划地块界线一致,也可以几个规划地块一起转让,同一地块一般不宜部分转让(大块的商业设施用地除外)。3、小区、组团设施应随居住用地一并转让,包括绿地及公共服务设施等,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可以由开发商建设,也可以委托教育部门负责建设,但要处理好建设资金问题。4、一般的公共服务设施征用原则是谁受益,谁征用。5、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决定支路、河道支流、防护绿带是否由建设单位征用。6、建筑后退的用地由建设单位统一征用。7、公厕、开闭所用地由所在单位征用,可以由建设单位建设,也可委托相关专业部门建设,但要协调好建设资金和管理权限问题。该地块是否给予地价或政策优惠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决定。8、在地块出让的同时,必须同时明确规划设计条件。第十三条 本区的公共建筑根据服务对象可以分为市级、片区级及为居住社区、小区、组团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各类建筑的造型要求与其建筑的性质相吻合,并方便残疾人的使用。第十四条 水、电、气、防灾等设施原则上由专业部门负责实施,开闭所、公厕等设施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附建,但必须统一管理。第十五条 沿河绿地以防护、观赏为主,内部要设置游步道、健身设施、座椅、休息廊等设施;道路绿地以遮荫、观赏为主;隔离绿地以隔音、隔尘、遮挡视线为主;小区、组团级绿地是居民日常游息、观赏、健身的场所,同时具有吸尘、调节气温的作用。植物配置宜选用本土树种为主。第十六条 河道整理需得到相关部门批准方能实施,规划本区河道驳岸结合绿化做成自然生态型,通航桥梁应首先保证净空要求,人行桥梁造型宜相对自由与活泼。第三章 交通规划控制第十七条 道路红线之内的用地为交通设施用地(包括上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道路交通设施用地。第十八条 各街坊、地块周边道路网系统、交通设施、配建停车、机动车出入口位置等应符合地块指标控制表及图集的规定。第十九条 本规划区道路系统分为三级:主干路,规划红线宽度40m,设计车速40-60km/h,双向六车道,包括惠民路;次干路,规划红线宽度40m,设计车速30-40km/h,近期四车道,远期六车道,包括月落垟路、安居路;支路,规划红线宽度18-24m,设计车速20-30km/h,包括圣门路、康居路、东阳路、霞南路等。 道路规划及标准横断面 表1道路性质序号路名红线宽度()道路长度(m)起讫点后退道路红线距离(m)断面形式主干路1惠民路401328温州大道瓯海大道5一块板9m(人行道+绿化带)+22(机非车道)+9m(人行道+绿化带)次干路1月落垟路402586南塘大道汤家桥路5二块板6.5m(人行道+绿化带)+11.5(机非车道)+4m(中央绿化带)+11.5(机非车道)+6.5(人行道+绿化带)2安居路401080月落垟路瓯海大道5二块板支 路1圣门路241061月落垟路汤家桥路3一块板3m(人行道)+18(机非车道)+3m(人行道)2东阳路241217南塘大道惠民路3一块板3m(人行道)+18(机非车道)+3m(人行道)3霞南路20378南塘大道安居路3一块板3m(人行道)+14(机非车道)+3m(人行道)4康居路181084月落垟路惠民路3一块板3m(人行道)+12(机非车道)+3m(人行道)第二十条 道路竖向设计应综合考虑地形、防洪防涝、街坊排水和工程管网的布线等要求,统一采用黄海高程,道路标高不小于4.8m(黄海高程)。通航河道考虑桥下净空要求,按九级航道标准,河道桥梁梁底净空应大于3m。上跨铁路道路设计标高不低于15.6m(黄海高程)。 各控制点平面定位及竖向规划 表2编号纵坐标(X)横坐标(Y)现状标高(h)规划标高(H)A13096316.02500916.51约4.52(现状)接现状A23096333.89501335.653.844.80A33096356.60501868.364.235.70A43096496.76502295.694.035.85A53096499.38502868.023.975.80A63096502.19503481.103.815.0(汤家桥路设计标高)B13095735.77501139.66约4.52(现状)接现状B23095874.40501494.084.365.0B33095954.00501750.004.424.80B43095981.76501891.973.704.80B53096063.14502308.093.815.10C13095404.96501256.05约4.42(现状)接现状C23095531.31501612.384.024.8D13095312.56501687.803.78接瓯海大道辅道设计标高E13095618.73501954.433.644.80F13095728.31502317.673.875.0F23095437.87502325.994.08接瓯海大道辅道设计标高G13096071.35502872.813.784.80G23095963.93503113.843.564.90G33095970.39503113.843.834.8(汤家桥路设计标高)注:a.月落垟路各交叉口竖向标高考虑与月落垟河上桥梁的衔接b.月落垟路与圣门路交叉口竖向标高考虑月落垟路上跨铁路的净空要求c.惠民路高架桥的落点位置考虑月落垟路的道路净空要求d.道路跨越铁路,铁路的净空要求是6.0m,铁路通集装箱的净空要求是7.4m。铁路轨道顶标高在6.76.9m,考虑桥梁结构厚度后,上跨道路设计标高应不小于15.6m。第二十一条 本片区停车需求原则上通过各地块配建停车泊位解决,停车泊位配建标准依据温州市规划管理技术审批规定,同时按停车总需求的15%设置社会公共停车泊位。第二十二条 因建设需要,地块性质或建筑容量需进行调整时,配建停车位也需作相应变动。第四章 村庄建设规划第二十三条 对现状农村居民点采用原地逐步改造和异地安置两种拆迁安置方式。鼓励有条件者接受货币化安置。农居安置尽可能以行政村为界,就近安置,但确应城市建设需要异地安置的,则在现镇所辖范围内安置。农居安置按照城市居住区模式建设。第二十四条 按村集体被征用土地以45m2/亩的比例预留村集体的二三产用地,解决失去土地的一部分农村人口就业问题。返还村集体的二产用地在区镇及工业区内统一安置,严格禁止在本规划范围内安排二产留地。三产返还用地应根据本规划用地布局,尽量考虑村行政界线,结合居住小区、组团中心统一规划安排,防止无序的盲目建设。第二十五条 规划允许返还的用地有住宅、商住、商办、小区组团会所、普通办公、幼儿园、小学、社区医疗所、老年活动中心、市场、超市、停车场等。规划不允许返还的用地有道路、市政设施(如消防站、公交站场、加油站、垃圾转运站)、绿地、河道、高压走廊、主要行政办公用地。第二十六条 农居安置标准采用温州现行政策,并适当考虑农居安置启动和发展余地。农居拆迁安置及征地返还面积补偿一览表 表3序号村名所属乡村户数(户)人口(人)总耕地面积(亩)已征用地面积(亩)已征未返回用地面积(亩)未征用地面积(亩)共需返回用地面积(ha)农居建筑基底面积(m2)农居总建筑面积(m2)安置返回方案一安置返回方案二需安置农居用地(ha)(含20%预留)其中村庄改造周转用地面积(ha)实际安置返回面积(ha)用地平衡 (ha)备注需安置农居用地(ha)(含20%预留)合计需安置返回用地(ha)用地平衡备 注1月落垟村梧田镇70043013.4682702.219285364705.81.77.9-0.1返回已落实24亩,需再留10亩左右3.65.42.2可多余返回用地(1.7ha)2林村梧田镇4611714101831057083.74883410842214.62.616.3-0.4返回用地需再预留20亩10.813.23.1多余用地可在林村南部设公园绿地3吕家岸村三垟乡419(规划界线内)135(瓯海大道开发用地)/2841.332819574689.81.6120.95.775吕家岸村西部可留出开发4上田村鹿城区890(规划界线内)103(油店市场等)/7873.500003.3-0.2不足部分在温州大道南侧解决03.5-0.2基本平衡合计285697818.5204910.710093820236030.25.939.5-0.5总安置返回用地合计已基本满足要求,并合备用预留地20.129.110.1安置返回用地较宽裕,但实施难度较大注:1、安置返回方案一:农居基底面积3(拆一赔三)1.2(平均容积率)1.2(20%预留面积),其中村庄改造启动周转用地占村庄改造用地的15%左右。2、安置返回方案二:农居总建筑面积(拆一赔一)1.2(平均容积率)1.2(20%预留用地)。第五章 空间景观规划第二十七条 街坊与地块的空间环境设计应以表7及规划图集的相关要求为指导。第二十八条 总体景观设计应与南北行政中心区及温州生态园统一考虑,结合“一心二轴三组团”的规划结构布局,形成东西硬质城市空间,中间软质绿化空间的总体风貌。第二十九条 总体上围绕绿心,结合城市景观中轴线,将本区最重要的功能空间、特色场所、景观序列等内容有机连缀起来,丰富城市中心轴景观。原则上城市中轴线在本区范围内控制宽度不小于200米。第三十条 广场空间突出个性,是轴线空间的设计结点;绿地系统结合河流水系和居住区绿化形成网络步行系统,各功能空间形成相应的风貌特色。利用大型公共建筑形成标志,有机组织本区空间轮廓线,道路景观通过绿化以及建筑界面处理形成韵律与节奏。第三十一条 沿火车站周边及南塘大道,温州大道布置中高层建筑区;沿瓯海大道布置低多层建筑区,预留中心区城市中轴线,基余为多层建筑区。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意向,以便强化开敞空间与建筑区的界面,并充分发挥较好环境条件地区的土地价值。第六章 市政工程规划第三十二条 各类工程管线一般应沿道路敷设,工程管线的布置,走向满足各专业规划要求。第三十三条 本区给水由周边城市道路给水干管接入,采用环状管网供水。本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体制。污水以重力自流排放为原则,减少污水提升泵站,通过南塘大道及汤家桥路污水干管接至杨府山污水处理厂,雨水以就近排放为原则。第三十四条 规划电源为片区内及经过本区的110KV变电站供电,10KV配电站采用环网供电,全部采用电缆方式,共设8座10KV开闭所。路灯采用独立供电系统。第三十五条 规划设置邮政服务中心两处,电信线路采用电信管道布置在道路的西侧或北侧。第三十六条 规划考虑片区近期以液化石油气为主,远期以天然气供气。近期由瓯海大道规划气化站供气,远期天然气管道供应,由瓯海大道主干管引入,管网成环,双向供气。第三十七条 管线综合规划包括平面综合与竖向综合,按国家有关技术规定。第三十八条 各类地下管线的建设应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不能同步建设的管线应预留位置,其他管线不得占用。其他小型市政设施如公厕、垃圾站、消防栓、雨水口等布置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第七章 专项工程规划第三十九条 以人为本加强大环境的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区域生态环境体系。第四十条 建设开发力度必须与环境容量相适应,项目建设必须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加强管理和环境评估工作,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第四十一条 居住用地内小型垃圾站按服务半径不大于200米设置,并由区内垃圾中转站中转,按标准配套公厕15座,应为生态型公厕,内部应设置残疾人专用蹲位。第四十二条 本区采用提高地面标高的防洪方式,相应于百年一遇标准的洪水标高为3.97(黄海下同),规划本区建筑室外标高不低于4.70m,道路标高不低于4.8m。第四十三条 配合城市防洪总体规划,对月落垟河和圣门河进行改造拓宽,局部新开为东向排洪渠,河道宽度不小于50米。同时对其余河道进行驳坎、清淤、加宽等使其有利于行洪蓄洪。第四十四条 本着消防为主,防洪结合,合理布点原则,统一规划消防站,消防用水,消防通道和消防通讯网,区内设标准普通型消防站一处。第四十五条 本区域按一类人防城市要求建设地下人防工程,并在站南广场处设温州市最大的人防工程之一。第四十六条 本区按地震烈度小于VI度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第八章 规划指标控制第四十七条 各街坊、地块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等指标的控制应符合表7及图集的规定。第四十八条 地块指标控制分为规定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应符合以下通则:一、规定性指标1、用地性质用地性质是对地块主要使用功能和属性的控制。表示方式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的城市用地分类类别和代号,分类标准划分以小类为主,项目不确定或特殊情况可划分到中类。用地性质确定应符合城市用地总体布局规划,原则上各大类用地不宜变换,对于功能性质相近或相互干扰的类别可以有条件混合使用。同时,允许用地性质具有一定弹性,在小类或中类的范畴里适当变更,并通过用地兼容性来规定,详见下表。 站南片区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定表 表4用地类别建设项目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R1R2商留办公C1C2科教文卫C3C1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G1G2多层居住建筑高层居住建筑居住小区教育设施(中小学、幼托机构)居住小区商业服务设施居住小区文化设施(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实、文化馆等)居住小区体育设施居住小区医疗卫生设施(卫生站、街道医院、养老院等)居住小区市政公用设施(含出租汽车站)居住小区行政管理设施(派出所、居委会等)居住小区日用品修理、加工场小型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居住区级以上(含居住区级,下同)行政办公建筑居住区级以上商业服务设施居住区级以上娱乐设施(影剧院、游乐场、俱乐部、舞厅、夜总会)居住区级以上医疗卫生设施办公建筑、商办综合楼一般旅馆商住综合楼农副水产品批发市场社会停车场、库客货运公司站场其他市政公用设施 不能兼容: 兼容,但必须得到规划部门的审核,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允许设置;可以无条件地设置。2、开发强度规定开发强度规定主要包括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的规定。用地面积用地面积是对地块平面大小的控制。单位:公顷(万平方米)。地块的大小根据规划项目的具体情况,一般划分不跨越支路,以用地性质、组团、现有单位和已征地单位等用地范围界线来划分地块,并便于用地的管理和划拨土地的方便。地块面积不大于10公顷,地块内可以包括7米以下道路。用地可由一个单位独建,也可由几个单位合建。若一个地块不能一次规划建成,则一次性用地数量不能少于40%,并且余下部分尽量划分整齐。容积率容积率是指地块总建筑面积与基地面积的比值。单位:万平方米/公顷。容积率的确定主要综合考虑到合理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环境、社会效益,涉及地块区位、建筑性质、建筑密度、高度、间距、环境景观和拆建比等。在满足自身的规划要求下,若地块为城市提供公共使用空间(如公共绿地、广场、通道、停车场等)和公益设施,可以原详细规划或控制指标的基础上酌情增加建筑面积,具体奖励办法参见温州市规划管理相关规定。规划对容积率作以下通则性规定:多层住宅1.0-1.8,中小学0.5-0.7;商住综合(多层)1.2-2.0、(中高层)2.0-3.5;商业金融1.5-2.5;行政办公1.2-2.0。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是指总建筑基底面积占基地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建筑密度指标确定主要考虑环境质量、地块区位、使用性质、建筑高度、容积率、建筑安全、卫生间距、气候条件和地形坡度、朝向等,并结合现状。规划对建筑密度作以下通则性规定:多层住宅25-30%,中小学15-25%;商住综合(多层)30-35%、(高层)25-30%;商业金融35-40%;行政办公28-30%。绿地率绿地率是指地块内地面绿地面积总和占基地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规划对绿地率作以下通则性规定:住宅30%,中小学、幼儿园30%。商贸金融20%,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医疗卫生30%。公园、小游园70%。3、基地布置规定基地布置规定主要包括建筑后退红线和基地出入口方位的规定。建筑后退红线建筑后退红线是建筑控制线与道路红线或地块边界的距离。单位;米(m)。建筑后退距离确定主要根据地块位置、使用功能和消防、日照、安全、卫生、视线等要求,与建筑高度和道路红线宽度有关。按温州市技术管理审批规定。出入口方位出入口方位是指街坊内或地块内机动车道与外围道路相交的出入口方位和位置,其确定主要考虑减少对外围交通干道的干扰,并合理组织引导地块内部交通。一般情况下,每个地块设置一到两个车辆出入口,如果需要设置两个以上车辆出入口时,由规划部门作个案处理。规定地块机动车出入口至道路交叉距离须保证:出入口离主干路交叉口(主+干)不得小于120米;离主次干路交叉口(主+次)在主干路上不得小于100米;在次干路上不得小于80米;离次干路交叉口(次+次)不得小于50米;且出入口相互间距(包括非机动入口和机动车出入口)在主干路上不得小于10米;在次干路上不得小于7米,否则只许右转。4、建筑形体规定建筑形体规定主要指对建筑高度的规定。建筑高度是指地块内建筑最大高度的限制。单位:米(m)道路沿线建筑H25+W(H为建筑高度,S为后退红线距离,W为道路红线宽度)规划对建筑高度作以下通则性规定:住宅24米以下,中小学20米;商住综合(多层)24米以下; (高层)70米以下;商业金融20米以下;一般办公24米以下;行政办公40米以下。5、设施配置规定设施配置规定主要指对基地停车泊位和配套设施的规定。停车泊位停车泊位是指地块内部必须配置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的数量,主要根据建筑性质、规模和所处区位来确定。详见表7。配套设施主要是指居住区为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需求,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其确定主要根据用地性质、居住人口规模,依据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确定。一般地块则规定地块内需要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公厕、开闭所、泵房、调压站、垃圾收集点等。二、指导性指标1、人口容量主要是对居住地块而言,其确定主要根据居住水平和建筑量,并结合现状实际,规定户均居住建筑面积为120-180平方米,每户按3.2人计算。2、建议街坊绿地主要是对居住地块而言,其确定主要考虑整个居住小区内绿地的布局和合理性,并结合现状居住环境规划建议街坊绿地的位置。3、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要求居住建筑的建筑形式采用转折条式和一般条式结合,形成围合的建筑群落。建筑尽量采用坡屋顶,屋顶色彩可多样化;墙面色彩素雅,一般处理为浅白色或浅暖色,点缀深暖色线条。商业金融和文化娱乐建筑的建筑风格应现代、明快、具招徕性;建筑色彩可丰富、多样,力求形成热闹、繁荣气氛。行政建筑色彩为浅色基调配以线条的色彩处理手法,使人感到较高的品位和档次;建筑形式具亲和力,平面上和立面上处理要求考究,轮廓线丰富,细部处理精细,体现庄严、宁静与祥和感。4、建筑环境建筑环境是指对建筑起烘托陪衬作用的建筑外部环境因素,如绿地、广场、广场标识、建筑小品等。第四十九条 线性导控指对由红线、绿线、蓝线、紫线和黑线共同组成的“五线控制体系”。一、红线导控本次规划中用于界定道路和其他重要交通设施用地范围的用地红称为红线。红线导控的核心:一是控制道路和其他重要交通设施用地范围;二是控制各类红线沿线建(构)筑物的设置条件。为保证本区的环境质量并综合考虑建筑应急通道以及日照和防火要求,规划对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要求较高。具体控制可按温州市编制的有关技术规定进行适当调整,但总体原则不变。二、绿线导控规划明确铁路防护绿带宽度不小于50米,重要河道不小于15米,次要河道不小于10米。三、蓝线导控本次规划中用于划定规划范围内的水域及其岸线一定保护范围的控制线称为蓝线。主要包括东向排洪渠的月落垟河等河道,月落垟河按50米宽、其他河道按10-20米宽控制,各种建设不得占用。四、紫线导控本片区无文物保护单位。五、黑线导控本次规划中用于控制主要市政公用设施与走廊用地的边界称为黑线。规划区内220KV、110KV变电站应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严格控制用地界线。附录: 规划用地平衡表 表5用 地 代 码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公顷)百分比(%)大类中类R居住用地76.9125.93R1一类居住用地8.112.73R2二类居住用地54.6818.44R4小区绿地1.550.52R6配套设施用地12.574.24C公共设施用地17.075.76C1行政办公用地3.671.24C2商业金融业用地10.423.51C3文化娱乐用地0.470.16C5医疗卫生用地2.020.68C9宗教用地0.490.17C/RC/R商住用地32.9611.11T对外交通用地17.90606T2铁路用地17.906.04S道路广场用地74.9525.27S1生产防护绿化58.4719.72S2广场用地13.064.40S3社会停车场用地3.421.15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9.983.37UU1供应设施用地3.751.27U2交通设施用地2.920.98U3邮电设施用地2.750.94U4环境卫生设施用地0.340.11U9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220.07G绿地66.7722.52G1公共绿地49.5316.71G22防护绿地17.245.81小 计总建设用地296.54100EE1水 域51.1合 计总规划用地347.64 公共配套设施一览表 表6序号类别项 目数量所在地块号现状规划增加1教育中学1B-36幼托41A-12,B-23,B-30,B-45,D-28小学11B-29,A-182医疗卫生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B-51,D-323文娱体育老年人活动站12B-03,B-52,D-30文化活动站4B-52,D-30,D-40体育运动场所8B-40,A-19,C-35,D-294行政管理社区服务中心1B-48社区管理机构401-03-03,01-03-52,03-01-05,03-02-25居委会46A-13,A-19,B-08,B-24,B-31,B-46,B-51,D-07,D-30,D-405消防消防站1A-206邮电邮政局1A-05邮政所2B-48,D-327商业肉菜市场2B-48,D-338道路交通公交站点1A-16汽车加气站1C-39加油站11C-39,D-09社会公共停车场119给水给排水泵站1A-0910电力变电站1B-11 规划控制指标一览表 表7地块编号地块面积ha规定性指标指导性指标备 注地块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m)容积率绿地率(%)机动车出入口方向泊车位(个)配套设施居住户数(户)居住人数(人)地块设计引导A015.43C2/实施中A021.58S3/已建成社会停车场A033.54S2/已建成站前广场A041.11U21/公厕2座/已建成公交始发站A052.75U3/邮电综合楼用地含服务业等A061.30C/已规划待实施,办公服务A070.05G12/沿河绿地A080.8G22/防护绿地A090.19U41/梧田排污泵站A1016.07T1/开闭所/铁路、沿河用地A111.54G22/防护绿地A120.41R22/9班幼儿园A135.99C/R/社区管理用房、开闭所7802496/商住、商办用地、站南1-10号地块实施中A141.25S3/15南416/社会停车场A152.86S2/25南/站南广场A161.21U21/15南403公厕/公交停车场地块编号地块面积ha规定性指标指导性指标备 注地块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m)容积率绿地率(%)机动车出入口方向泊车位(个)配套设施居住户数(户)居住人数(人)地块设计引导A175.16C/R30702.530南、北500/5161651/中高层商住办公服务用地A182.76R2225200.830南/24班小学A195.36C/R30362.030南、北700体育运动场所、居委会、公厕、开闭所7142287/多层为主的商住综合用地,局部小高层A200.22U930180.835南/消防站A210.18G12/70/1/沿河绿地B010.26C11/月落垟大楼,已建成B020.49C240212.030北50/可兼容商住/B030.55C3/北、东老年人活动站、公厕/已建成、含老人乐园B040.51C240212.030东51/可兼容商住/B053.91C/R30361.830北、东500/5281690/月落垟村旧村改造用地,含返回用地1.2haB060.31C240212.030东31/可兼容商住/B070.67G12/70/5/沿河绿地B081.49C/R30361.830北、西170居委会178572/月落垟村安置周转用地B090.21G12/70/2/沿河绿地B100.92C/R30361.830北100/110353/月落垟村返回用地B110.35U12/已建成,110变电所B120.14U42/垃圾站,已建成B130.33G12/70/3/沿河绿地B140.30G12/70/3/沿河绿地地块编号地块面积ha规定性指标指导性指标备 注地块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m)容积率绿地率(%)机动车出入口方向泊车位(个)配套设施居住户数(户)居住人数(人)地块设计引导B150.69G12/70/6/沿河绿地B160.50G12/70/5/沿河绿地B170.67C11/已建成,镇政府驻地B182.02C51/已建成,瓯海第三医院B195.08S2210150.335南、东98公厕/待实施文化广场B200.68G12/70/6/沿河绿地B218.22R230361.830南、东、西公厕、开闭所12333945/含林村及梧田街村返回用地4.1haB220.62C/R/100320见原规划瓯海安居工程用地,实施中B230.46R22/见原规划9班幼儿园实施中B240.21R22/居委会/见原规划社区服务,实施中B250.68C/R30362.030南50/56181见原规划部分实施中B260.93G12/70/7/沿河绿地B275.72R2/5851870见原规划站南康居工程、实施中B280.51C/R/31100见原规划站南康居工程、实施中B291.65R22/见原规划18班小学,实施中B300.25R22/见原规划6班幼儿园,实施中B310.34R22/居委会、公厕/社区服务,实施中B321.01C/R30362.030北180/186597/东垟小区,已建成,含部分梧田街村返回用地B330.39G12/70北2/沿河绿地地块编号地块面积ha规定性指标指导性指标备 注地块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m)容积率绿地率(%)机动车出入口方向泊车位(个)配套设施居住户数(户)居住人数(人)地块设计引导B34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