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亭湖风景名胜区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ocx_第1页
花亭湖风景名胜区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ocx_第2页
花亭湖风景名胜区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亭湖风景名胜区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研究崔 峰 (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系 ,江苏南京 210095)摘要 以农业大县安徽省太湖县花亭湖风景名胜区为例 ,分析了其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区位、客源、政策等条件,指出了其开发中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景点布局分散、季节性差异显著 ,资金人才缺乏 ,开发功能单一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 7 条 对策建议。关键词 花亭湖风景名胜区;农业生态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 F 590. 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 - 6611 (2007) 07 - 02035 - 03Studies on th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Tour Development in Huating Lake Scenic SpotCUI Feng (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Nanjing , Jiangsu 210095 )AbstractWith Huating lake scenic spot of great agriculture county in Anhui Province as a case , the conditions of resources , niche , customer , policy , etc . of agricultural ecology tour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draggle basic establishment construction , the dispersion scape 2spot composi2 tion , obvious season difference , lacked capital and persons with ability and single development function in the tour developing are put forward. 7 sugges 2 tions of solving these problems are brought forwardKey words Huating lake scenic spot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tour ;Development农业生态旅游是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 ,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经营模 式 ,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 保教育、度假、购物的一种新型旅游开发类型1 。发展农业 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深化与拓宽旅游产业和旅游产品的多样 性 ,更大程度上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 ,而且为振 兴农业经济 ,促进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促使我国传统农 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笔者以安徽省 太湖县花亭湖风景名胜区为例 ,探讨其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的 相关问题 ,以期对促进景区旅游业和农业经济 ,乃至县域经 济发展有所裨益。1 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条件花亭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城北 4 km 处 ,原 为花凉亭水库 ,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赵朴初先生的故乡。该库是 1958 年由国家水利电力部批准 建立 ,是一座集蓄洪、灌溉、发电、养殖、航运、旅游为一体的 大型水库 ,1987 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风景名 胜区 ,2005 年底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景区面积 254 km2 ,分为花亭湖、龙山、海会寺、西风洞、佛图 寺、狮子山六大景区和汤湾温泉疗养度假区。境内山青水 秀 ,古迹众多 ,人文荟萃 ,物产丰饶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条 件得天独厚。1. 1 资源条件1. 1. 1 自然与农业资源。花亭湖风景名胜区地貌特征主要 为低山平湖 ,山地平均海拔 700 m 左右 ,千重山色 ,万顷波光 ,可谓“一坝锁诸水 ,白浪托群峰”。花亭湖三面环山 ,湖外有湖 ,中心名为花凉亭水库。100 km2 的湖面碧波荡漾 ,气势磅 礴 ,湖内水质清澈 ,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湖中岛屿星罗 棋布 ,相映成趣 ;湖岸迂回曲折 ,港湾幽深 ;四周山峦起伏 ,怪 石嶙峋 ,花果飘香。花亭湖风景名胜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气候宜 人 ,年均降雨量 1 368. 4 mm ,年均气温 16. 4 ,无霜期 249 d 。花亭湖风景名胜区拥有 71 %的森林覆盖率和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现有国家级保护植物 21 种 ,国家及省级重点 保护动物 58 种2 。湖中盛产胖头鱼、螃蟹、银鱼、鲢鱼等 ,适 合开展垂钓、野炊等活动。沿湖辟有大片的柑桔、枇杷、山 楂、板粟、桃、梨等果园 ,山上林木茂盛 ,农业旅游开发已有一 定基础。湖西辛家冲的特产法华方竹 ,竿方叶翠 ,堪称一绝。 汤湾温泉 , 涌水量 1 500 t , 日流量 130 t , 水质优良 , 可饮可浴2。天华峰的“天华谷尖”,是名副其实的“茶中珍品”,曾在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全国名茶”。1. 1. 2 旅游资源。花亭湖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花亭湖优美的自然山水 ,悠久的 历史积淀造就了花亭湖丰厚的文物古迹与浓郁的民俗风情 , 且两者完美结合 ,相得益彰。清新的环境 ,纯美的水质 ,丰富 的动植物资源 ,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胜迹 ,与城市、平原迥 然不同的山野乡间以及淳朴的乡风民情是进行森林浴、日光 浴、田园游的理想场所。1. 1. 2. 1 自然景观清新雅丽 ,湖光山色独具特色。花亭湖风 景名胜区湖水碧波荡漾 ,气势磅礴 ,湖中岛屿星罗棋布 ,湖岸 迂回曲折 ,港湾幽深秀丽。月亮湾、博士岛、情人岛、金地岛、 千缘山庄、寺前庄苑、枇杷园、桔子洲等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 珠座落在繁花绿树丛中 ,大小高低相映成趣 ;湖周山峦起伏 , 怪石嶙峋 ,果木葱茏 ,飞来石、锡杖峰、仙人床、禅宗卧佛石像 点缀其间 ,更使花亭湖风景名胜区增添了几分神韵。这里集 “三奇 (方竹、杜鹃、蜂鸟) “、四绝(温泉、石塔、罗汉松、榴辉岩 柯石英) 于一体 ,有“皖西南之明珠 ,吴楚旅游之新天地”之说 ,更有“东方日内瓦 ,美比千岛湖”之美誉。1. 1. 2. 2 人文景观底蕴深厚 ,禅宗文化博大精深。花亭湖风 景名胜区融古庙、古塔、古墓、石刻、古文化遗址等于一身。 现存国家级重点禅宗寺庙狮子山二祖寺(佛教禅宗二祖慧可 坐禅传教之处) 、晋代佛国寺 ( 西晋时期天竺国大和尚佛图 澄建寺与弘扬佛法的地方) 、唐代海会寺(淮西第三禅寺) 、西 风禅寺及真乘寺等庙宇 26 座 ,佛教活动临时场所 10 处。这 里不仅是名僧之地 ,也是菩萨和佛的圣地 ,被世人称为“中国 佛教禅宗发祥地”。此外 ,当地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和民俗 文化 ,如花梆舞、划旱船、山歌、茶道等 ,也为区内增添了一道作者简介崔峰(1973 - ) ,男 ,山西沁源人 ,在读博士 ,讲师 ,从事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06211229收稿日期2036安徽农业科学2007 年亮丽的色彩。1. 2 区位条件面质量差、等级低 ,步行道过于简陋 ,多为樵夫所踩之林间小路 ,且崎岖不平。到景区的公共汽车少、没有专线车、缺乏停 车场等 ,这些直接影响了景区的游客量。此外接待设施简 陋 ,数量少、档次低、卫生状况差 ,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特 别是旅游旺季 ,这种矛盾更加突出。2. 2 景点布局分散 ,季节性差异显著 在整个风景名胜区 内 ,除花亭湖景区、西风禅寺景区及龙山景区相对比较集中 外 ,其余景区及外围景点都比较分散 ,相邻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区之间协作不够 ,难以使游客在较短时间内观赏到更多的景物内容 ,难以形成功能互补和群体优势。 花亭湖风景名胜区的季节性问题表现得非常明显。这是由于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变化 ,引起旅游吸引力的 季节性差异。对花亭湖风景名胜区而言 ,每年在 68 月期 间游人如织 ,而在其他时间则门庭冷落 ,这对景区的设施、人 员都是一个巨大的浪费。2. 3 资金 、人才缺乏 该区区域经济基础薄弱 ,地方财政基 本上是“吃饭财政”,旅游开发所需资金极为紧缺。花亭湖风 景名胜区 1998 和 1999 年 2 年的投资仅为 800 多万元。由于经济发展的制约 ,目前尚无系统的旅游专业教育 , 该区又是人才净流出地区 ,区外旅游人才难以引进 ,中高级 旅游开发和管理人才紧缺 ,因而其大规模开发受到限制。2. 4 开发功能单一 ,特色不鲜明 花亭湖风景名胜区农业 生态旅游项目区的功能单一 ,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 ,难以满足游客的多种旅游需求。例如: 观光果园除可供游人观光、采摘外 ,缺乏其他设施和功能 ,这样势必造成游客选择范围 小、逗留时间短等缺陷。此外 ,相邻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区之 间定位不明确 ,在内容与形式上重复开发和模仿建设倾向明 显 ,且缺少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旅游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 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参与性不强 ,难以形成对游客长久的吸 引力。这里尽管果林植物资源丰富 ,但缺乏酿造、蜜饯、饮料 等方面的深加工 ,缺乏通过推出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保健旅游 商品以获得多种效益的主动性。此外 ,对外宣传不够 ,也在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的发展。3 对策建议3. 1 精心规划 ,合理布局 在进行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时 ,要 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市场需 求状况 ,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生态旅游规划。规划要体现以 下内容3 :对产业布局、客源市场、发展目标进行科学的策划 和预测 ,并有重点分期发展资源特色鲜明、发展条件优越、市 场前景好的地区 ;开发过程中要进行综合性、多样化的旅游 活动项目设计 ,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 把生态观念、现代科技、农业知识、农业工艺、民俗文化蕴涵 于农业景观和旅游活动中 ,使农业生态旅游能体现其内容的 广博性、生产性、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 ,达到既满 足游客需要 ,又促进农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的目的。花亭湖风景名胜区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处 ,处在大别山南麓 ,与太湖县城紧密相连。景区交通便捷 ,距安庆、九江机场、长江码头及大京九仅 80 余 km ,距合肥、南 京、南昌、武汉四大省会城市仅 23 h 车程。进出景区的主 要交通干道有 105 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和正在兴 建的东香高速公路。太湖已成为皖江开发开放的黄金地带 , 也是皖西南及皖、鄂、赣边界地区农产品集散地。景区处在 庐山、天柱山(西距天柱山 28 km) 、黄山的旅游热线上 ,与黄 山、庐山隔江相望 ,区位优势明显。1. 3 客源条件 经过多年的努力 ,花亭湖风景名胜区已成 为皖西南核心景区之一 ,人气指数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不但国内游客与日俱增 ,日本、韩国、法国、德国、挪威、比利时、荷兰等国家的游客也慕名前来。2004 年花亭湖主景区接待游 客 15 万人次 ,旅游收入 2 160 万元 ;2005 年上半年花亭湖主 景区接待游客 10. 5 万人次 ,旅游收入 1 575 万元 ,同比增长21 %。一方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人们渴望 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欲望日益强烈;另一方面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人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和美学观念都在发生变化 ,人们对自然景观或半人工景 观的旅游格外青睐。这些都为花亭湖风景名胜区提供了充 足的客源保证。1. 4 政策条件 近年来 ,乡村旅游受到日益重视 ,国家前后 相继推出“旅游扶贫”、“98 华夏城乡游”、“99 生态环境游” 等与农村、农业、农民发展密切相关的举措。2001 年国家旅 游局将农业旅游列为工作要点;2006 年又推出“中国乡村旅 游年”。这必将对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 积极作用。与此同时 ,各级政府与部门也相应地给予发展旅游业很 多政策上的支持与优惠:继 199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 出将旅游业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扶持、发展后 ,安 徽省委、省政府又作出加快发展皖西南旅游经济的决策。 “九五”期间 ,太湖县财政每年安排 50 万元旅游业发展周转 金重点建设风景名胜区 ,2005 年太湖县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 况下暂定每年 125 万元建立旅游事业发展专项基金 ,并把景 区土地收益、门票收入、电站分成资金、社会捐赠等资金按比 例纳入发展基金。此外还编制了太湖县旅游事业2010 年至2020 年发展纲要,制定了太湖县鼓励在花亭湖风景区投资 开发旅游业的办法等。可见花亭湖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1. 5 其他条件 目前 ,花亭湖风景名胜区已荣获国家级水 利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和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区 等多项桂冠 ;并被安庆市列入“三山两水”旅游规划; 此外其2005 年底成功升格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这都将提高 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加快景区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2 农业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 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 ,目前 花亭湖风景名胜区仍处于初始开发阶段 ,其与旅游相配套的 服务设施、基础设施薄弱 ,特别是环卫、供水、供电等问题依 然突出。风景区各接待点同主要交通干线联系不便 ,现有路3. 2 广开渠道 ,筹集资金开发资金有限是制约该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特别重视资金筹集 ,可采取如下途径3 : 争取专项资金。将农业旅游开发纳入整个 风景名胜区乃至太湖县、皖西南旅游开发的大盘之中 ,并将旅游开发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 ,争取省、市、县财政的扶持;35 卷 7 期崔 峰 花亭湖风景名胜区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研究2037实行优惠的财税政策。通过专项拨款、贴息贷款、减免税收等多种形式予以支持 ;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 政策及“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扩大融投资渠道 ,吸引中 外投资商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 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 设立旅游发展基金。从该区域内旅 游企业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旅游发展基金 ,用 于旅游开发建设。3. 3 加大投入 ,改善设施 旅游地硬件建设直接影响旅游 地整体经济效益的发展。因此 ,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 建设是旅游地建设的重要一环 ,特别是加强交通、通讯、娱 乐、餐饮、住宿、购物场所等设施建设。另外 ,在进行基础设 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时 ,要尽量“生态化”,即尽量使基础设施 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相融合4 。应突出地方民俗特色 ,尽量 避免城市化倾向。对于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 ,应努力使其达 到都市旅游者可以接受的水平。并在景区设置个性化的旅 游标志牌 ,对景区内的植物、文物、环境、建筑等进行介绍。3. 4 突出特色 ,打造精品3. 4. 1 设计多样化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农业生态旅游的 开发应立足当地资源 ,因地制宜 ,开发地方特色浓郁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就花亭湖风景名胜区而言 ,应突出皖南民居、皖南风情文化、太湖古老农耕文化以及当地资源的特色。 在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上5 ,可考虑设立古代农业展 览、传统农业演示。在古代农业展厅 ,可展出各种古代农书、 农具 ,让游客在石洞、庵棚里燃篝火自炊以及烤玉米、烤红 薯、烤鱼等 ,使其领略原始先民之炊食生活;在传统农业演示 中 ,可提供当地农耕活动场景及具有当地特色风味的农家饭 菜等。3. 4. 2 开展主题旅游。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变化导 致了农业生态旅游活动明显的季节性。为减少农业生态旅 游的季节波动性 ,就必须开发农业生态旅游淡季的替代资 源 ,而开展专题旅游活动正是解决农业生态旅游区淡季过淡 问题的主要方式5 。一方面 ,可开展农事活动与民俗文化表 演等专题旅游项目。例如 ,可根据当地农村居民的娱乐休闲 习俗设计和表演一些节目 ,以突出当地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和文化 ,如花梆舞、划旱船、山歌、茶道等; 另一方面 ,要精心 策划 ,继续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 ,如一年一度的山 货节等 ,力争办成精品 ,不断提升其档次与吸引力。3. 5 优势互补 ,联动开发 发展旅游业 ,除了加强区域内部的联系和协作外 ,还必须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 ,加 强区际间的合作 ,构筑大旅游网络。该地区可与皖南、赣北 联合开发九华山 天柱山 庐山 花亭湖中国名山名水旅 游线 ,与河南、湖北、广东联合推出禅宗朝圣旅游线( 河南嵩 山少林寺 岳西司空山二祖寺 潜山三祖寺 湖北黄梅四 祖寺和五祖寺 广东韶关六祖寺) 6 ,以带动该区农业生态 旅游的开发。另外 ,可考虑和周边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庆大 龙山石塘湖农业旅游示范点、潜山县水吼农业观光园) 结合 起来 ,连点成线 ,走联合发展之路。3. 6 加强宣传 ,开拓市场 应以市场为导向 ,广泛运用影 视、图文声像、互联网等多种形式 ,面向全国 ,特别要以“两线”(长江沿线和京九线) 和“两片”( 华东地区和珠江三角洲 地区) 为主要对象 ,开展长期的立体化宣传 ,提高该区的知名度。当前旅游区重点宜定位在周边及国内大、中、小尺度客 源市场上7 ,应加强与合肥、武汉、南京、南昌、上海、杭州、广州等地旅行社的业务联系 ,广泛争取客源 ,以保持客源市场 的丰富与稳定6 。3. 7 培养人才 ,强化服务旅游的开发建设离不开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先进管理技术的引进与运用 ,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等。为此 ,要完善多种形式的旅游队伍培训机制 ,通 过各种方式强化该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 ,不断提高旅 游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素质、有较高经 营能力和服务水平、能适应未来需要的旅游人才队伍。同时 要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增强服务意识 ,切实提高从业人 员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质量。参考文献1徐颂军 ,保继刚. 广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区域特征J . 经济地理 ,2001 ,21 (3) :371 - 375.孙慧群 ,卓文赳. 对花亭湖旅游背景环境的调查分析J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1 ,7 (3) :95 - 97.杨建翠 ,殷继成 ,鄢和琳. 成都近郊农业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 四川地质学报 ,2001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