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案.doc_第1页
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案.doc_第2页
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案.doc_第3页
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案.doc_第4页
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 目: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案 目 录1概 述31.1评价任务由来31.2评价目的32评价依据42.1法律、法规、规章42.2规范、标准42.3其他依据53评价方法、范围和内容63.1评价方法63.2评价范围63.3评价内容64用人单位概况74.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74.2正常生产运行情况75职业卫生调查内容85.1生产基本情况和总体布局85.2主要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85.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确定115.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115.5应急救援措施125.6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情况135.7建筑卫生学与卫生辅助用室设置调查135.8职业卫生管理情况145.9职业健康监护情况146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156.1检测方案156.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确定176.3 检测结果分析表176.4 仪器耗材清单(仪器、耗材)196.5检测注意事项197组织计划217.1时间安排217.2工作进度、人员分工及经费预算218致 谢23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案1 概 述1.1 评价任务由来按照职业健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了检验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了解聚氯乙烯生产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及工人职业暴露水平,结合我们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情况,我们将对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及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分析。1.2 评价目的(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2)了解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主要环节,分析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相关危害及程度,以及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3)为政府监管部门对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职业卫生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为建设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日常管理提供依据。222 评价依据2.1 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60号,2011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52号)(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令)(3)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76号)(5)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2011年第586号)(6)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2012第619号)(7)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8)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9)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生部卫法监发1999620号(10)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第142号)(11)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12)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2012第49号)(1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监总安健201273号)(1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监总安健201210号)(15)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05第1号)(16)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2.2 规范、标准(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4)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5)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6)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2801-2008)(7)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13)(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0)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11)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和维护(GBZ/T 18664-2002)(12)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13)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49-2013)(1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15)高毒物品作业岗位有害物品告知规范(GBZ/T 203-2007)(16)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1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5 -2007)(18)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 4270-2015)(19)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AQ/T 8008)(20)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21)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2004)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烷、甲醛等系列检测技术方法;2.3 其他依据(1)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近3年日常监测报告和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等(2007)(2)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及其他相关资料3 评价方法、范围和内容3.1 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法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法、检查表法、风险评估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3.2 评价范围本次评价的范围为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及其公用工程。具体评价范围为:乙炔生产系统、氯乙烯生产系统、聚氯乙烯生产系统、聚氯乙烯干燥及包装系统、公用工程设施系统五个评价单元,其中公用工程设施系统包括自动化控制、供水系统、循环水系统、空压制氮系统、冷冻系统、锅炉房、中水处理系统。本次评价范围主要针对以上生产建筑物、生产设备设施、使用的原辅材料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对作业工人和周围人员健康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本项目评价报告同时将生产工艺过程从事毒物、噪声、高温等正式、外包、临时接触的作业人群的职业危害接触水平、职业危害情况、健康影响等纳入评价范围。3.3 评价内容本次评价针对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聚氯乙烯生产装置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辅助用室的基本卫生学要求、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同时针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评价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4 用人单位概况4.1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某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工业园,是一家大中型中外合资化工企业,年产聚氯乙烯10104 t,生产设备较为先进。该企业固定资产7000万元,现有生产及管理人员164人。4.2 正常生产运行情况该企业实行三班八小时工作制,各设备装置运行正常,生产处于满负荷状态。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正常。5 职业卫生调查内容5.1 生产基本情况和总体布局生产厂区内由南向北依次布置破碎厂房、乙炔发生厂房、乙炔净化厂房、氯化氢厂房; 在破碎厂房西面,由南向北依次布置聚氯乙烯库房、包装厂房、干燥厂房、汽提回收厂房、聚合厂房; 在聚合厂房北面,由南向北依次布置氯乙烯精馏厂房、氯乙烯净化厂房以及并排的氯乙烯压缩厂房、氯乙烯合成转化厂房、原料气脱水厂房。(见图1)图1 聚氯乙烯生产分布图5.2 主要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调查内容包括工艺技术及其来源、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概述、辅助装置的工艺过程概述、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生产设备的先进性(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等。图2 生产工艺流程图该企业采用电石乙炔法制氯乙烯、悬浮法聚合技术合成聚氯乙烯。包括原料气生成工序( 乙炔生成、电石渣浆压滤、氯化氢生成) ,氯乙烯工序( 混合冷冻、原料预热、氯乙烯合成、水碱洗、氯乙烯压缩、盐酸脱吸、精馏、残液回收、尾气回收) ,聚合工序( 聚合、汽提及氯乙烯气体回收、干燥、均化、产品包装) ,辅助生产车间包括给排水、供电、供气、供冷。主要生产设备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破碎机、聚合釜、转化器、除汞器、二合一炉、回收塔等。主要生产设备列表,如下: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单位一 乙炔生产单元(一)电石破碎子单元1电石破碎机2台2电石输送皮带3台3渣浆泵1台(二)乙炔发生子单元4乙炔发生器3台(三)清净配置子单元5水环压缩机2台6水洗塔1台7清净塔1台二 氯乙烯生产单元(一)VCM转化子单元8盐酸泵2台9盐酸循环泵2台10碱液循环泵2台11转换器(前后共两组)10/10台12水洗塔1台13碱洗塔1台14脱汞器2台(二)VCM压缩子单元15VCM压缩机3台(三)VCM精馏子单元16低沸塔1台17高沸塔1台18精馏三塔1台(四)VCM储存子单元19二氯乙烷储罐1台20VCM输送泵1台三 聚氯乙烯生产单元21引发剂泵2台22分散剂泵2台23终止剂泵1台24涂壁剂泵1台25调节剂泵3台26浆料汽提塔1台27聚合釜3台28浆料输送泵2台四 聚氯乙烯干燥、包装单元29母液泵1台30离心机2台31流化床干燥器1台五 辅助设施单元1.供水系统子单元32机械鼓风曝气塔2台33除铁除锰过滤器7台2循环水系统子单元34循环水泵2台35加缓蚀阻垢剂装置1套36加氯装置(消毒装置)1套3 空压制氮系统子单元37螺杆式压缩机2台4 冷冻系统子单元38盐水泵1台5 锅炉系统子单元39循环流化床锅炉1台40风机2台41胶带给煤机2台42布袋除尘器1台43电动给水泵1台44除氧器1台45吹渣风机2台6 中水处理系统子单元46曝气生物滤池1座47混凝沉淀设备1套48多介质过滤器4台49反渗透装置2套50阳离子交换器2台51阴离子交换器2台52混合离子交换器1台53二氧化氯发生器1台合计116台(套)5.3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通过工程分析,调查用人单位工作场所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开展工时调查(或工作日调查)以及职业病危害作业的相关情况调查等。通过对企业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现场调查,确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有害因素:碳化钙、氢氧化钙、乙炔、硫酸、氢氧化钠、硫化氢、磷化氢、氯气、盐酸及氯化氢、氯化汞、汞、氯乙烯、二氯乙烷、二氯乙烯、碳酸钠、分散剂( 聚乙烯醇),引发剂过氧化二碳酸双( 2-乙基) 己酯、终止剂( SPJ-SZ) 、氟利昂( R134a) 、溴化锂、聚马来酸;粉尘:聚氯乙烯粉尘、活性炭粉尘;物理有害因素:噪声、高温、工频电场。根据现场调查和实际生产运行情况,确定重点检测与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汞、氯乙烯、氯化汞、硫酸、氯化氢、硫化氢、氯气、氢氧化钠、聚氯乙烯粉尘、噪声。本次检测时为春季,非本地高温季节,所以对工作场所高温可不进行检测。5.4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内容主要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列出已采取的卫生工程防护设施:设置地方或岗位、设备功率、型号、安装地点、设备布局、运行情况等。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查:a) 防尘;b) 防毒;c) 防噪声、振动;d) 防暑降温、防寒、防潮;e) 防非电离辐射(高频、微波、视频);f) 防电离辐射;g) 防生物危害;h) 人机工效学。5.4.1 防毒设施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全过程密闭化生产,严防有毒介质的“跑、冒、滴、漏”;采用中央控制系统( DCS) 对装置进行操作控制和监视,采用联锁和紧急停车系统( PLC) 确保装置稳定安全运行;设备布置露天化或框架式,以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防止有毒气体的积累;氯化氢尾气吸收塔废气使用水流喷射器洗涤,氯乙烯尾气用二段变压吸附;电石渣浆收集到渣浆池用泵输送到压滤工序,渣浆池设置3台泵,集中液位计和液位报警,确保渣浆在任何时间内均不溢流;氯乙烯合成工序、组转化分别设置除汞工艺,减少汞蒸气的污染;抽触媒系统管路采用大半径弯头,并将抽触媒系统中的水环真空泵作为系统开停车抽空置换用;生产系统为正压操作,在检修后开车生产前需对系统用水、氮气等进行置换。5.4.2 防尘设施包装混料系统采用全自动包装技术,减少了聚氯乙烯粉尘外逸;在电石库房的大破碎机投料口、出料口,链板机的进料口、出料口,大倾角输送机的出料口和梭槽,3个钢料仓的进、出料口,放料阀,加料漏斗等有粉尘产生的地方均安装布袋除尘器;乙炔工段电石收尘排气用布袋除尘,聚合干燥通过旋风过滤除尘。5.4.3 噪声防护措施对噪声较大的破碎机、压缩机、风机、泵等设备采取减振降噪措施;气体放空管等主要噪声源采取了消声措施;部分动力设备配置隔声罩。5.4.4 高温防护设施对高温设备和管线缚设保温隔热材料,减少热辐射;合理配置蒸汽和冷凝液的管道接头,以防物料喷出而造成烫伤;主控操作室、休息室配置空调;高温季节发放防暑降温物品。5.5 应急救援措施应急救援措施调查主要从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队伍、应急救援预案、人员培训、演练、应急救援设备(监测报警装置、现场紧急处置设施、急救和紧急处置用品、强制通风设施、通信、交通运输等其他设施调查。该企业制定有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液氯泄漏应急救援预案、氯乙烯泄漏应急救援预案,由公司气体防护站负责日常气体防护工作,公司消防救护队、职工医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对所有员工进行现场急救培训。在氯化氢工序、乙炔发生工序、氯乙烯合成工序、氯乙烯聚合工序设置有易燃、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装置,报警信号引入控制室,为巡检人员配备便携式可燃及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施;在操作人员可能接触酸碱、氯乙烯等有毒及腐蚀性物料的地点,就近设置事故淋浴和洗眼器,以便操作人员接触时可及时冲洗;生产现场放置防护器具柜,配置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医药箱等防护用具及急救药物。装置之间设置足够的间距,装置区内外设有安全疏散道路,确保疏散和应急救援时道路畅通。5.6 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情况主要是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列出不同作业人群已配备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防尘、防毒、防噪、防振、防暑、防寒、防潮、防辐射危害、 防生物危害等用品的调查企业向所有员工发放了帆布劳保工作服、安全帽、安全鞋;氯化合成工种、氯乙烯合成工种发放了空气呼吸器(空呼)、防毒面具、有机面罩、雨衣;乙炔发生工种发放了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有机面罩、防硫酸工作服、雨衣;氯乙烯聚合工种发放了空气呼吸器、长管呼吸器、防毒面具、有机面罩、雨衣;辅助工种发放了空气呼吸器、雨衣。5.7 建筑卫生学与卫生辅助用室设置调查主要包括建筑物的间距、朝向、采光与照明、采暖与通风及主要建筑物(单元)的内部布局等内容调查辅助用室调查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应急救援站的设置情况。各生产工序设置了休息室,休息室内安放有换气扇、空调、饮水设施;在办公楼和生产区设置有厕所,厕所内有盥洗水龙头;在倒班休息室设置有浴室,乙炔车间、聚合车间、氯化氢合成和氯乙烯合成车间设置有车间浴室;厂前区设置有食堂。5.8 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职业卫生管理调查内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主要包括:a) 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b) 职业卫生培训;c) 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d)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e) 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f) 建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g) 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h) 建立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制度;i) 设置警示标识及说明。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别列出上述内容的调查该企业成立有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生产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安全环保科负责全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现配备有职业卫生专职管理人员2名。公司建立有职业健康管理责任制、防尘、防毒管理、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健康监护档案管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制度、小药箱使用管理规定、职业健康信息管理、有毒有害作业监护管理等制度。5.9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该用人单位最近3-5年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应分别描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名称(资质证号)、职业健康检查项目、检查周期、应检人数、实检人数,受检率,检查发现的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其它健康损害人员人数和名单,对发现的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其它健康损害人员的处理措施。6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6.1 检测方案6.1.1 检测单元划分在本次评价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来自生产过程,由于生产工艺所固有的工艺流程的限制(如固有的工艺设备、使用的原材料等),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于工作场所中。本次评价按照乙炔生产单元、氯乙烯生产单元、聚氯乙烯生产单元、聚氯乙烯干燥及包装单元、公用工程设施单元5个评价单元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6.1.2 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方法等规范的要求,对该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进行了现场布点、采样及实验室分析。检测过程中采用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结果评价标准如表1。表1 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检测方法评价标准化学毒物GBZ/T160.13 -2004、GBZ/T160.14、GBZ/T160 .33-2004等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粉尘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总粉尘浓度工频电场GBZ/T 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工频电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物理因素(GBZ2.2-2007)高温GBZ/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高温噪声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噪声照度GB/T 5700-2008照明测量方法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 50034-20136.1.3 采样仪器本次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现场检测工作所使用的采样仪器和主要实验室仪器见表2。表2 现场采样与检测仪器一览表序号检测项目采样与检测仪器唯一性编号标准编号1粉尘FCC-25防爆粉尘采样器AUW220D分析天平20130046-20130049 20100239GBZ/T192.1-20072氯化物FCC1500大气采样器气相色谱仪20120868/86920130051/5220100065GBZ/T160.37-20073汞FCC1500大气采样器气相色谱仪仪GBZ/T160.14-2004GBZ/T160.33-20044硫化氢、硫酸5氯乙烯GBZ/T160.46-20076氢氧化钠粉尘采样器GBZ/T160.13-20047工频电场HI3604工频场强仪20100215GBZ/T 189.3-20078噪声AWA6228声级计20100201GBZ/T 189.8-20079照度TES1336A照度计20130348GB/T 5700-200810气象条件DYM3空盒气压表QDF-6数字风速仪WSB-2数显温湿度计201300632013035020130355GB/T 934-20086.1.4 检测条件本项目在评价期间没有设维修情况,未检测维修过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该项目检测期间,生产能力达到了满负荷工作,符合控制效果评价检测的要求。本次现状评价检测在生产状况良好,设备运行正常,设计达到要求的条件下;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基本正常运行。6.1.5 检测频次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物理因素(GBZ 2.2-2007)等国家标准,按照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浓度测定要求进行检测。在设备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各测定点至少有反映一个工作日(班)的完整检测数据。6.1.6 检测点设置原则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中测定点设置原则,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后,具体按下列办法确定各岗位有害因素测定点和测定方法。1)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的检测定点短时间采样:测定点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尘接毒地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但不影响劳动者的正常操作,且应避免生产过程中待测物质直接飞溅入收集器内。选择的测定点必须包括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点,并应作为重点测定点。收集器应放置在劳动者的呼吸带。对活动区域大的操作工和巡视岗位采用个体采样。长时间采样对不同岗位采集一个工作班,连续采样一个班,计算TWA。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检测噪声:按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要求进行,噪声测定的区域必须包括所有劳动者为观察或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工作、活动的地点和范围。测量时,应将传声器放置在操作人员的耳朵位置(人离开)。对活动区域大的操作工岗位噪声采用个体声级计进行测量。工频电场:按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 工频电场(GBZ/T 189.3-2007)的要求进行,测量时包括作业场所地面场强的分布,工作方式、工作地点,进行有代表性的选点测量。地面场强是测定距地面高1.5m的电场强度。其它因素的检测按国家相应的检测规范执行。6.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确定根据工程分析与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本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氯乙烯、汞、氯气、硫化氢、硫酸、氯化氢、氢氧化钠等;物理因素有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该公司未使用含放射性仪表和放射性同位素,不存在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缺氧窒息等问题。此外,劳动组织与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强制体位和职业紧张等危害因素也不容忽视。根据国家现有的职业卫生标准中的职业接触限值和检测方法,本评价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氯乙烯、汞、氯气、硫化氢、硫酸、氯化氢、氢氧化钠;噪声、工频电场,同时对气温、气湿、气压、风速等工作场所微小气候进行系统测定。6.3检测结果分析按照规范对检测过程与数据处理结果、检测数据修约、物理因素的测量结果修正等、结果统计汇总,分析与评价。6.4仪器耗材清单(仪器、耗材)见表3表3 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职业危害检测拟用设备清单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仪器编号状况一仪器1100ml空气采样袋42完好2双模式低流量空气采样泵FS-113DC低流量采样泵8台HA-138HA-129130131完好3个体空气采样泵GilAir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