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献综述.doc_第1页
中文文献综述.doc_第2页
中文文献综述.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研究背景:翻译,作为一种信息转换与传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意大利著名翻译学家玛提欧利奇(Matteo Ricci,1552)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驱,他翻译的几何原本带给了当时中国许多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马悦然(Goran Malmqvist,1924)曾经说过:“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学。”由此可见翻译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翻译作为一门学科,具体可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而口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自上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口译活动日趋频繁,在这种新形势下,口译研究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口译成为了翻译专家们的研究重点,并且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之一就是法国巴黎释意派理论,其核心假说“脱离语言外壳”对实战口译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与此同时,通过研究释意学派理论对于会议口译的指导意义,从而延伸至高校课堂教学,提升口译教学质量,同时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二、 研究现状及不足释意学派理论认为,“口译是翻译的基本形式(勒代雷,1990),因而应该是翻译的首要对象。”因此,口译,尤其是会议口译,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下面先以国外的相关研究和观点为例。西方口译研究以会议口译的研究最为系统(肖晓燕,2002),其发展过程呈现出四个明显的阶段性:20 世纪50 年代至60 年代初的初级研究阶段,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初期的实验心理学研究阶段,20 世纪70 年代初到80 年代中期的从业人员研究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后半期开始的蓬勃发展阶段。口译研究主要围绕五大主题,即口译训练、语言问题、认知问题、质量问题和从业问题,产生了四种很有影响的研究视角,即信息处理范式、释意学派理论、口译神经生理学研究、对口译进行跨学科实证研究。代表性人物主要有杰弗、朗博、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吉尔、安德森等。西方口译研究至今为止经历了近50 年的发展,理论体系较为成熟,特点突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释意派理论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重要的翻译论著相继问世,研究范围也从最初的口译逐步扩展到笔译、科技翻译翻译教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塞莱丝科维奇和勒代雷1984年合著的口译教程释意翻译(Interprter pour traduire)一书(中译本:汪家荣等译,1990),用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的成就来阐述翻译的理解和表达过程,对比口笔译的异同,该派理论最新的一部论著是勒代雷的现代翻译释意模式(La traduction aujourdhui, le modle Interprtatif),出版于1994年。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大量关于释意以及口译理论的文献不断出版,理论体系越来越成熟。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在口译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国的口译研究起步晚,在中国一直是个被忽视的薄弱环节。刘和平(2005)认为,中国口译研究的发展在这十几年内也经历了四个阶段:1996 年到1998 年的初级研究阶段,是对口译现象和问题的提出;1998 年开始进入理论研究的深入阶段,从静态研究转入动态研究;2000 年以后口译研究进入跨学科实证研究阶段;2002 年进入口译质量的评估和研究方法阶段等。中国期刊网搜索结果显示,从1999 年1 月到2009 年11 月,博硕论文及期刊中有关口译的文章有1747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1419 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3 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325篇。与19881998十年相比,口译文献增加了近12 倍。在英汉汉英口译教学、培训和测试领域,许多教授学者们,如梅德明、钟述孔、潘能、何刚强、仲伟合、柴明颍、陈菁等进行了很多研究,编撰了各类非常实用的口译教程,然而形成系统的理论专著并不多。目前市场上出版的有周兆祥、陈育沾的口译的理论与实践(1997)、刘宓庆的口笔译理论研究(2004)、吕国军的口译与口译教学研究(2004)。2005 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推出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口译研究卷,说明口译研究是翻译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刘和平教授和蔡小红教授根据博士论文出版的两本专著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2001)、交替传译思维过程与能力发展(2000)。刘和平的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口译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尽管中国的口译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中国的有关研究则略显零散无序而且缺乏延续性,究其原因主要恐怕还是缺乏坚实的体系作支撑(蔡小红,2004)”。因此,中国的口译研究“除了应该继续跨学科和实证研究以外,横向的联合应该是今后研究要走的路,也是深入研究的一种有效保证。从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来讲,有必要将职业口译分解,逐渐获得带有普遍指导性的理论和原则。只有从宏观出发,立足微观,再走向宏观,才有希望实现口译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刘和平,2005)”。三、 本人研究思路(可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1.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释意理论在会议口译中的应用,侧重于研究记者招待会中的“脱离语言外壳”现象。同时也研究法国巴黎释意学派理论对口译实践及其教学的指导作用,对于改善口译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体现了口译理论对实践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笔者希望探索出更为有效且实用的会议口译技巧,并希望能够通过本论文,对提升口译质量起到一定作用,为高校口译教学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也希望能够为口译学习者更高效地开展自主训练提供帮助。2. 研究内容本论文由理论基础,具体应用,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构成。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具体应用,即以2016年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为例,深入探讨释意学派核心假说“脱离语言外壳”在其中的策略运用以及改进建议。口译策略层面包括逻辑处理,句式转换,信息补充,释意口译,自由口译。此外,综合国内外学者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以及自身的观察,笔者希望探索出更为有效且实用的会议口译技巧从而为口译实践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参考。3. 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为了能够对研究对象及其相关问题有全面透彻的了解,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著作、学术期刊和硕士论文等进行文献梳理,从而了解中国会议口译现状及其研究程度,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此外,通过分析典型的2016年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论文将会更具有说服力。2) 实例法两会以其政治,经济以及民生信息的发布而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会议,因此,两会口译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