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第二编 专题7 第2节 一、(2010年青岛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精神的殿堂 冯骥才人死了,便住进一个永久的地方墓地。生前的亲朋好友,如果对他思之过切,便来墓地,隔着一层冰冷的墓室的石板“看望”他。扫墓的全是亲人。然而,世上还有一种墓地属于例外,去那里的人,非亲非故,全是来自异国他乡的陌生人。就像我们,千里迢迢到法国。当地的朋友问我们想看谁,我们说:卢梭、雨果、巴尔扎克、莫奈、德彪西朋友笑着说:“好好,应该,应该!”他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这些人,于是他先把我们领到先贤祠。先贤祠就在我们居住的拉丁区。有时走在路上,远远就能看到它颇似伦敦保罗教堂的石绿色的圆顶。我一直以为它是一座教堂。其实,我猜想得并不错,它最初确是教堂。可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曾用来安葬故去的伟人,因此它就有了荣誉性的纪念意义。到了1885年,它被正式确定为安葬已故伟人的处所。从此,这地方就由上帝的天国转变为人间的圣殿。我要见的维克多雨果与另一位法国文豪左拉就在这里。他们同在一室,一左一右,分别两边。展示着他们生平的“说明牌”上,文字不多,表述的内容却自有其独特的角度。比如对于雨果,特别强调他由于反对拿破仑政变、坚持自己的政见而遭到迫害,到英国与比利时逃亡19年。1870年回国后,他还拒绝拿破仑第三的特赦。再比如左拉,特意提到他为受到法国军方陷害的犹太血统的军官德雷福斯鸣冤,因而被判徒刑的那个重大控诉。比起雨果和左拉,更早地成为这里“居民”的作家是卢梭和伏尔泰。他们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的巨人,生前都有很高声望,死后葬礼也都惊动一时。将卢梭和伏尔泰安葬此处,是一种象征,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都是思想大于形象。卢梭的棺木很美,雕刻非常精细。正面雕了一扇门,门儿微启,伸出一只手,送出一枝花来。世上如此浪漫的棺木唯有卢梭了!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先贤祠里,我始终没有找到巴尔扎克、斯丹达尔、莫泊桑和缪塞;也找不到莫奈和德彪西。这里所安放的伟人们所奉献给世界的,不只是一种美,不只是具有永久的欣赏价值的杰出的艺术,更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他们是鲁迅式的人物,他们都是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一根根擎天巨柱,不只是艺术殿堂的栋梁。1955年4月20日居里夫人和皮埃尔的遗骨被移到此处安葬。显然,这样做的缘由,不仅由于他们为人类科学做出的卓越的贡献,更是因为他们代表着一种用毕生对磨难的承受来体现的崇高的科学精神。读着这里每一位伟人的生平,便会知道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世俗的幸运儿。他们全都是人间的受难者,在烧灼着自身肉体的烈火中去找寻真金般的真理。他们本人就是这种真理的化身,他们的石棺上每天都放满鲜花,红黄白紫,芬芳扑鼻。这些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天天献上的,有的是一小枝红玫瑰,有的是一大束盛开的百合花,它们总是新鲜的。当我感受到,他们的遗体就在面前时,我被深深打动着。这里,还有一些“伟人”并非名人。比如一面墙上雕刻着许多人的姓名。它是两次世界大战中为国捐躯的作家的名单。两次大战中的烈士成千上万,为什么这里只是作家?大概法国人一直把作家看做是“个体的思想者”。他们更能够象征一种对个人思想的实践吧!虽然他们的作品不被人所知,但他们的精神却被后人镌刻在这民族的圣殿中了。一位叫做逊贝利的充满勇气的浪漫派诗人也安葬在这里。除去写诗,他还是第一个驾驶飞机飞越大西洋开辟通往非洲航邮的功臣。1943年他到英国参加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抵抗运动,在一次空战中不幸牺牲,尸骨落入大海,无处寻觅。但人们在大海中找到了他机上的螺旋桨,放在这里,作为纪念。先贤祠的“祠”字一定是中国人翻译出来的。祠乃中国人祭拜祖先的地方。人入祠堂,为的是表达对祖先的一种敬意、崇拜、纪念、感谢,还有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的精神。1根据文意,请你说说“先贤祠”的由来。_【解析】理清概括第五段的内容,并理清时间顺序,此题答案就很清楚了。【答案】它最初是教堂,但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曾用来安葬故去的伟人,到了1885年它被正式确定为安葬已故伟人的处所。2问答。(1)作者说,雨果和左拉“生平的说明牌上”的“文字不多,表述的内容却自有其独特的角度”,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独特的角度”内涵的理解。_(2)作者所说的“鲁迅式的人物”是什么样的人物?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解。_【解析】(1)可结合“这里所安放的伟人们所奉献给世界的,不只是一种美,不只是具有永久的欣赏价值的杰出的艺术,更是一种思想和精神”来理解“独特的角度”的内涵。(2)后面一句话“他们都是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一根根擎天巨柱,不只是艺术殿堂的栋梁”就是对什么是“鲁迅式的人物”的解释。【答案】(1)在这里,所注重的不是这些伟人的累累硕果,而是他们非凡的思想历程与个性精神。(2)“鲁迅式的人物”是指那些奉献给世界的不只是一种美(或:不只是具有永久的欣赏价值的杰出艺术),更是一种思想和精神都能支撑民族精神的人物。3文中“卢梭的棺木很美,雕刻非常精细。正面雕了一扇门,门儿微启,伸出一只手,送出一枝花来”这句话耐人寻味。请分别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简要赏析。_【解析】说出写法上的特点,并点明句子的含义,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作者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或:象征手法,朴素的语言,细腻的笔触,白描手法)绘出了卢梭的棺木的精致美丽和与众不同。“一枝花”象征卢梭一直在把这样灿烂和芬芳的精神奉献给人类,从生到死,直到永远。4通读全文,就其一点,说说这篇文章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_【解析】一要说出是哪一点打动你,二是要说出它怎么打动的你。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一:最打动我的是许多石棺上每天都放满鲜花,红黄白紫,芬芳扑鼻。这些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天天献上的,有的是一小枝红玫瑰,有的是一大束盛开的百合花。但它们总是新鲜的,因为,棺木里的人给人类留下了一种照亮世界的精神。示例二: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叫逊贝利的充满勇气的浪漫派诗人也安葬在这里。他生前不是伟人,死后却得到伟人般的待遇。因为,先贤祠所敬奉的是一种无上崇高的纯粹的精神。示例三:最打动我的是“先贤祠”,它不愧是“精神的殿堂”。巴黎真正的象征不是埃菲尔铁塔,不是卢浮宫,而是先贤祠。它是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灵魂。因为,只有来到先贤祠,我们才会真正触摸到法兰西的民族性,它的气质,它的根本,以及它内在的美。二、(2010年西安四校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牛的写意 李汉荣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牛终生都在流泪。天空中飘不完的云彩,没有一片能擦去牛的忧伤。牛的眼睛是诚实的眼睛,在生命界,牛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的。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眼睛。我见过的牛,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着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我常常想,世上有丑男丑女,但没有丑牛,牛的灵气都集中在它的大而黑的眼睛。牛,其实是很妩媚的。牛有角,但那已不大像是厮杀的武器,更像是一件对称的艺术品。有时候,公牛为了争夺情人,也会进行一场爱的争斗,如果正值黄昏,草场上牛角铿锵,发出金属的声响,母牛羞涩地站在远处,目睹这场因她而发的战争,爱终于有了着落,遍野的夕光摇曳起婚礼的烛炮。那失意的公牛舔着爱情的创伤,消失在夜的深处。这时候,我们恍若置身于远古的一个美丽残酷的传说。 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相比之下,帝王的印章就显得小气、炫耀而造作,充满了人的狂妄和机诈。牛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过去。雨过天晴,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那些留在密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掩护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和蚂蚁们的住宅。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迷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蹄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不披露的秘密。牛的食谱很简单:除了草,牛没有别的口粮。牛一直吃着草,从远古吃到今天早晨,从海边攀援到群山之巅。天下何处无草,天下何处无牛。一想到这里我就禁不住激动:地上的所有草都被牛咀嚼过,我随意摘取一片草叶,都能嗅到千万年前牛的气息,听见那认真咀嚼的声音,从远方传来。牛是少数不制造秽物的动物之一。牛粪是干净的,不仅不臭,似乎还有着淡淡的草的清香,难怪一位外国诗人曾写道:“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变成黄金。”记得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我曾将双脚踩进牛粪里取暖。我想,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粪,圣人的手会变得更圣洁;如果国王的手捧起牛粪,国王的手会变得更干净。在城市,除了人世间浑浊的气息和用以遮掩浑浊而制造的各种化学气息之外,我们已很少嗅到真正的大自然的气息,包括牛粪的气息。有时候我想,城市的诗人如果经常嗅一嗅牛粪的气息,他会写出更接近自然、生命和土地的诗;如果一首诗里散发出脂粉气,这首诗已接近非诗,如果一篇散文里散发出牛粪的气息,这篇散文已包含了诗。5怎样理解文首“牛终生都在流泪”这句话的含意?为牛写意,为什么要从牛的眼睛写起?_【解析】要抓住牛的眼睛流泪、诚实、美丽的特点并调动生活经验去分析。【答案】会流泪的生命是最慈悲善良的生命,从这里可以看出牛最本质的特点善良,表达出作者对此深情的赞美。从牛的眼睛中可以看到善良慈悲,看到诚实忠诚,看到美丽灵气,在作者看来这些是牛最突出的特点,所以要表现牛的神韵,自然要从牛最直观突出的特征写起。6概括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分别刻画了牛怎样的形态精神之美?_【解析】第段讲眼睛,第段讲角,第段讲蹄印,第段讲食谱,第段讲不制造污秽。此题是分段对全文的内容进行概括。【答案】牛的眼睛常年流泪,又诚实美丽,由此看出牛的善良、仁慈、有灵气;牛的角对称,简直是艺术品,只用于为爱争斗,看出它有情有义的特点;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生命显得如此质朴踏实;牛的食谱简单,生命的要求是如此简单,生命却又坚韧普通;牛不制造秽物,干净,是圣洁的。7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句所谓的“诗”和“非诗”的理解。_【解析】回答此题要认真阅读第段,这里的“牛粪的气息”已具有了象征意义。【答案】所谓“诗”是指如果一个作家能像牛一样去写作,表现像牛一样质朴自然、纯真平和的情感,那才真正贴近了生活和文学的本质。这种本质作者称之为诗,表现了由衷的赞美和歌颂。所谓“非诗”是指文学作品里表现的虚假造作、庸俗浮浅的情感,与真正的文学作品大相径庭,根本算不上文学,所以作者用“非”予以否定。8文章第段画线句描写牛留下的蹄印极有诗情画意,试着分析这样描写的妙处。_【解析】回答此题,一要说出使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二要说出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对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答案】比喻,侧面描写。从这些描写中让人获得安宁平和、自然淳朴、豁达坦然的内心感受,突出了文章热爱自然,崇尚质朴纯净生活的主题;同时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与田园牧歌的主题相得益彰。 三、(2010年皖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俯向大地的身影 许俊文这些年来,我的笔下总是很少提到自己的母亲。我觉得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与母亲般配的文字,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由于担心技术水平达不到,而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开采。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我从定远县东部的小镇岱山下车去豆村。沿途的田野,该收割的已经收割了,眼前的每一块赤裸的土地,就像产后的孕妇似的,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见不到一个来打扰它的人,只有田边地角盛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一个老妇人的背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青衣青裤,头上扎着时下很少见到的那种黑色的包巾,右手握着一把小锄,举起,落下,举起,落下在锄头偶尔停顿的间隙,从翻起的泥土里捡起一点什么,随手丢进身旁的篮子里,再继续翻着泥土。当我走近,才认出是母亲。我小声地叫了一声妈,她愣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急忙丢下手里的锄头,想立即站起来,可是挣扎了几次,最后还是在我的协助下才完成了那个简单的动作。母亲的两个膝盖处粘满了泥土,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替母亲轻轻地扑打,扑着扑着,眼泪就出来了。母亲是一个惜粮如命的人。她三岁就跟着外婆讨饭,至今她的左腿还有当初被恶狗咬伤留下的疤痕;七岁下地给东家割麦子,饿极了就搓生麦粒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的两个女儿相继被饥饿夺去了生命。粮食在母亲的眼里比什么都金贵。记得小时候,我家的粮食总是不够吃,为了能够从工分以外多获得一点粮食,母亲请铁匠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每到秋天,当队里的花生、红薯、胡萝卜起获之后,她就叫我到地里翻找遗落的果实。 虽然如今的生活早已改变,父母的生活费用也由儿女们全包了,可母亲依然是一个拾穗的人。是如今村里唯一的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母亲总感叹道,人哪,最容易忘本,只要三顿饱饭一吃,就记不得挨饿的滋味了。前年秋天,父亲打电话说母亲病了,我匆匆忙忙赶回到豆村,只见瘦弱的母亲睡在床上蜷作一团,我上前握住她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 父亲唠叨着,他说牛喘气那块水稻田你是知道的,烂泥深得连牯牛都拔不动腿,我叫她不要去拾(稻穗),她非不听母亲微微地睁开眼,下意识地剜了父亲一下,父亲便不再吱声了。这时我发现母亲的床边码放着一堆稻子,我一下全明白了。母亲托人把拾来的稻、麦拿到镇子上去卖,再把卖来的钱放在一个小木匣里,就等着过年了。母亲喜欢过年,过年时儿孙们就像归巢的小鸟,一个个都从很远的地方飞回来了,这时母亲会打开那只木匣子给大家发压岁钱,发一个,说一句,这是地里拾来的。 当我的儿子接过压岁钱时,他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深深地磕了三个头。我想,儿子的头,既是给母亲磕的,也是给土地磕的,尽管他离土地已经很远了,但他的生命里却流淌着土地的血脉。在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总是在我的眼前晃动。朦胧中,她佝偻的身影离土地似乎更近了(选自散文2009年第9期,有删改)9结合文意,说说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1)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_(2)是如今村里唯一的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_【答案】(1)把母亲比作“一座丰富的矿藏”,既说明自己很少写母亲是因为担心写不好,也突出了母亲的朴实深厚。(意思对即可)(2)以“唯一”“最后”来突出母亲的“惜粮如命”,赞美了母亲的节俭、不忘本。(意思对即可)10第二段(“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只有田边地角盛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中的景物体现出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_【答案】特点:完成收割后的田野宁静、优美。作用:以此烘托母亲艰难翻地、捡拾残粮的劳动形象。11文章最后为什么再次写到母亲的“身影”?_【答案】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前文;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体贴、深爱和赞美。12本文采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母亲。试选取其中的两种手法,对刻画人物的效果作简单探究。_【答案】示例:通过正面描写展现母亲形象。第三段中,正面描写了母亲翻地、捡拾的动作,展现了一个纯朴、惜粮如命的劳动者形象。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第三段中“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眼泪就出来了”,第五段中母亲生病后父亲的唠叨,都是写家人的心疼,从侧面烘托了纯朴、惜粮如命的母亲。通过细节描写点染。第三段中“举起,落下,举起,落下”的小锄头,母亲发现我以后却站不起来这些细节写出了母亲的认真细心和翻地、捡拾的辛劳。通过外貌描写生动表现。第三段中“青衣青裤”、扎着黑色的包巾、粘满了泥土的膝盖,第五段中母亲“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都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纯朴、辛劳。(任选两点即可)四、(2010年苏州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亲爱的麦子 周涛我想说:“亲爱的麦子。”我想,对这种优良的植物应该这么称呼。这并不显得过分,也不显得轻浮。而且我还想,对它,对这种呈颗粒状的、宛如掉在土壤里并沾满了土末的汗珠般的东西,人类平时的态度是不是有些过于轻视和随便了呢?它很美。尤其是它的颗粒,有一种土壤般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质地和本色。它从土壤里生长出来,依旧保持了土壤的颜色,不刺目,不耀眼,却改变了土壤的味道。这就使它带有了土地的精华的含义。特别是它还保持着耕种者的汗珠的形状,这就像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某种提醒、某种警喻,仿佛它不是自己种子的果实,而是汗珠滴入土壤后的成熟。这一切使它更美。麦子,它是如此的平凡,然而却是由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精品。它使我们想到天空的阳光和雨水,想到土地默默的积蓄和消耗,想到人的挥动着的肢体它还可以使我们毫不费力地想到镰刀、饥馑、战争、死亡等最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但是面粉不容易使人想到这些。这就是麦子掩藏在朴素后面的那种深刻的美。我是一个热爱粮食的人,因此,我非常乐意在春天的吉木萨尔翻弄麦子。我们住的地方没有面粉厂,也没有粮店;庄户人只能分得麦子,到河上的一个磨坊去磨成面粉。连续几天,我和父亲把一麻袋麦子倒进院里架起的一个木槽里,然后倒水冲洗,直到一颗颗麦粒被洗出它本来的那种浅褐色的质朴,透出一股琥珀色的圆满的忧伤。然后晾晒几天,再装入麻袋。我看得出来,麦子的色泽里含有一种忧伤的意味,一种成熟的物质所带有的哲学式的忧伤。这种忧伤和它的圆满形态、浅褐色泽浑然和谐,与生俱来而又无从表述,毫不自知而又一目了然。正是这,使它优美。于是有一天,我们起得绝早。我们向邻居借来了一头驴和一辆架子车,像是户儿家的一个重大行动似的,把装麦子的麻袋搬上驴车,朝磨房去了。路上,我突然觉得我和父亲像是两只松鼠,或是连松鼠也不如的什么鼠类,正运载着辛苦了一年收集来的谷物,准备过冬。我们如此重视的两麻袋麦子,其实正相当于老鼠收集在洞里的谷物。我感到了滑稽,有点哭笑不得。人一旦还原到这种状态时,生存的形象就分外像各种动物了。这就是我们的麦子,一粒一粒的,从田亩中收集回来的养命之物。颗粒很小,每一粒都不够塞牙缝儿的;但是我们就是靠着这样一些小颗粒,维持生命,支撑地球上众多的人发明、创造、争斗、屠杀、繁衍、爱憎不管人类已经进化到了何种程度,都还在吃麦子这就够了,这就足以说明人类依然没有摆脱上帝的制约,依然是生存在地球上的无数种生物中的一种,而不是神。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麦子进了磨坊,缓慢迟重地在水磨上被磨损,被咀嚼,被粉化。我想着一颗颗饱满的麦粒被压扁、挤裂、磨碎时的样子,想着它们渐渐麻木、任其蹂躏的状态,有一丝呻吟和不堪其痛的磨难从胸膛里升起,传染给我的四肢。我真真实实地感到了我和它们一样,和这些麦子一样,正在一座类似的生活的水磨上被一点一点地、慢吞吞地磨损着。我就是麦子。我芬芳的、新鲜的肉体正挤在历史和现实两块又圆又平的大石盘间,在它们沉重浑浊的歌声中,被粉化。我欲哭无泪,欲喊无声。因为我就是泪水和汗珠平凡的凝聚物麦子。我将一代代地生长,成熟;被割掉;被粉化;被制成各种精美的食品,被吃掉;然后再生长。人们把我叫做“麦子”。只有一个诗人这样称呼我,他说:“亲爱的麦子。”(选自周涛散文,有删改)13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知识产权公需科目继续教育试卷测试题答案
- 中职校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 公益基金会合作协议范本新5篇
- 高二会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 高中联合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临床检验医学实验室技能操作考察卷答案及解析
- 自如管家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核医学诊断学综合理论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产科新生儿窒息处理技巧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妇产科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技术考试答案及解析
- 葫芦种植技术
- 热敏电阻器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详解
- 监理工程师题库检测试题打印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英语(第三版)》课件-Unit 3
- 2025-2026学年九年级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江苏省连云港专用)原卷
- 2《归园田居》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银行文明礼仪课件
- 虚拟电厂运行关键课件
- 敏捷企业组织结构与设计的案例研究
- GB/T 18380.12-202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1 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 安全经验分享食物中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