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doc_第1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doc_第2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doc_第3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doc_第4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学时:162(122/40)学分:9一、 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中医内科学是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开设的中医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其他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它的学术水平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水平。它以前期各门课程为基础,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症候、证治规律及其理论的学术源流,指导中医内科临床实践,系统地反应中医临床思维和辨证论治的规律。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内科专业基础理论和各脏腑系统主要病症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的症候、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知识,以及部分难治疾病、危急重症的诊治,熟悉中医内科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程序。二、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 总论(自学)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熟悉中医内科学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了解中医内科学病因学、病机学、分类学、治疗学的特点以及中医内科的临证方法;了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第二章 感冒(2学时)重点掌握感冒的病机及转化,诊断要点;掌握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证治方药;熟悉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的主症、治法、方药;了解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难点:兼挟证的症状特点和用药加减治疗。第三章 咳嗽(3学时)重点掌握内伤咳嗽与外感咳嗽的鉴别诊断;熟悉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内伤咳嗽治疗重在调整肺脏功能,祛邪止咳或补肺养正;掌握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等的主症、治法和方药。难点:咳嗽在肺、脾、肝、肾的症状特点和治疗用药。第四章 哮病(3学时)重点掌握哮病的定义,明确哮病以痰为主要病理因素,发作期的病理关键是痰阻气道,及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熟悉哮病发作时当区别寒痰、热痰,重点着眼于肺、脾、肾的具体辨证治疗;了解哮病的历史沿革。难点:寒哮、热哮、浊哮、风哮的区别和治疗用药。第五章 喘证(3学时)重点掌握喘证的定义、病机;掌握风寒雍肺、表寒肺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等症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实喘与虚喘、哮病与喘证、气短的鉴别;了解喘证寒热互见、虚实夹杂理论和喘脱的治疗。难点:喘证的鉴别诊断和风寒闭肺、水凌心肺的论知。第六章 肺痈(2学时)重点掌握肺痈的概念及主要病机;掌握肺痈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肺痈各阶段的病理演变过程;了解肺痈的历代沿革。难点:肺痈各阶段的辩证及治疗用药。第七章 肺痨(2学时)重点掌握 虫感染与正气虚弱是肺痨发病的主要病因:掌握肺痨的主要病机为阴虚火旺,以及气阴两虚、阴伤及阳的病理变化;熟悉肺痨病位在肺,但可传及其他肺腑,尤以脾、肾为主的要点;熟悉肺痨的治则,补虚与抗痨“杀虫”的意义;了解肺阴亏损、虚火灼肺、气阴耗伤、阴阳虚损等症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难点:肺痨的主要病机与转化。第八章 肺胀(3学时)重点掌握肺涨的概念;掌握肺胀与喘证、哮病的相互关系及鉴别;熟悉肺胀的病理因素是痰浊、水饮、血瘀,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肾、心等脏,后期可出现痰蒙心包、肝风内动、喘脱等变证;了解肺胀出现危重症候的处理。难点:肺胀出现阳虚水泛、肺肾气虚、痰蒙神窍等证型的辩治。第九章 痰饮(4学时)重点掌握痰饮的定义和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的含义及辩治原则,以及各个证型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痰饮的病因病机,熟悉痰、饮、水、湿的区别和联系;了解痰饮的临床表现、分类及范围。难点:对于阳虚阴盛是痰饮的病理性质,肺、脾、肾气化失调,阳气不足为饮邪发生的病理基础的理解。第十章 心悸(3学时)重点掌握心悸主要病机及虚及实的不同特点;掌握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不振、水饮凌心、阴虚火旺、瘀阻心脉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虚、痰、瘀与心悸的关系;了解惊悸、怔忡、奔豚的区别与联系。难点:七个证型的症状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区别用药。第十一章 心痛(3学时)重点掌握心痛的胸痹病机、发展趋势及虚实两者的内涵及其转化;掌握心痛各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心痛与悬饮、胃痛、真心痛的鉴别;了解心痛的基本概念,转归预后及预防。难点:阴寒凝滞与心肾阳虚之胸痹的证治区别及其治疗加减变化。第十二章 不寐(2学时)重点掌握不寐的临床特征及虚实辩证要点;掌握不寐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不寐的调摄护理;了解不寐的病因病机,明确本病多由火热扰心及心神失养所致。难点: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阳虚火旺以及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型失眠的证候表现、治法及方药。第十三章 汗证(2学时)重点掌握汗症的治疗原则;熟悉自汗、盗汗的诊断要点及辨证要点,自汗与脱汗、战汗的区别;常见证型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汗症的主要病因病机。第十四章 血证(5学时)重点掌握血证常见病证的概念、源流、基本治疗原则;掌握尿血与血淋、咳血与吐血、便血之远血与近血、紫斑与出疹、紫斑与出疹、丹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熟悉鼻衄 、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等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影响血证预后的三个因素;了解诸种血证的预后转归、调护。难点:咳血与吐血、便血与痢疾、尿血与血淋的鉴别。第十五章 痴呆(3学时)重点掌握痴呆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与郁证、癫证、健忘的鉴别;掌握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内阻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痴呆的病因病机及转化;了解痴呆是老年常见病症及痴呆的预防调摄。难点:痴呆与抑郁、健忘、癫证的鉴别。第十六章 厥证(3学时)重点掌握厥证的概念,及与中风、痫病、昏迷的鉴别;掌握气厥、血厥、食厥、痰厥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厥证的常见病因及基本病机;了解厥证的定义、预防和调护。难点:厥证急救方法。第十七章 痫病(3学时)重点掌握痫病病总的病机及痰邪在发病中的意义及转化;掌握痫病发作期间与间歇期的治疗原则;熟悉痫病风痰闭阻、痰火扰神、瘀阻脑络、心脾两虚、心肾亏虚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痫病的预防、转归及预后。难点:痫病发生的病机关键和主要病机特点。第十八章 癫狂(3学时)重点掌握癫狂的主要病机及转化;掌握癫证与狂证的鉴别要点及特征;熟悉癫狂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癫狂与郁证、痫证的鉴别。难点:癫与狂的区别和用药。第十九章 胃痛(3学时)重点掌握胃痛的基本治疗原则、辨证要点;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及胃痛出血的病理转化;熟悉胃痛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胃痛与胁痛、腹痛的鉴别。难点:胃痛与胃痞、真心痛的鉴别和胃痛各型的症状特点、治法、方药。第二十章 痞满(自学)重点掌握痞满的诊断要点及与胃痛、鼓胀、胸痹、结胸的鉴别;熟悉痞满的常见病因及病机转化;熟悉痞满各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痞满的定义、范围、及调摄护理。难点:痞满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第二十一章 呕吐(3学时)重点掌握实证呕吐与虚证呕吐的治疗原则、辨证要点;熟悉呕吐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了解呕吐各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呕吐与噎嗝、反胃的鉴别。难点:呕吐病机要点及其与肝脾关系的理解。第二十二章 呃逆(自学)重点掌握呃逆治疗原则及方法;熟悉呃逆的病因病机及病理转化;了解呃逆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方药及简易止呃逆的有效处理;了解呃逆的定义,及其与干呕、嗳气的区别。难点:呃逆发病与肺、胃、肾、肝的关系。第二十三章 噎膈(自学)重点掌握噎膈的常见病因及其与气、痰、瘀、虚的关系;掌握噎膈的基本治疗原则及辨证要点;熟悉噎膈痰气交阻、津亏热结、淤血内结、气虚阳微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噎膈的定义,与呕吐、反胃、梅核气的鉴别要点。难点:噎膈的病机特点及转化。第二十四章 腹痛(3学时)重点掌握腹痛寒热虚实辩证要点及辨腹痛部位;掌握腹痛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方药;熟悉腹痛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及转化;了解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及腹痛与胃病的鉴别。难点:腹痛病机“不通则痛”理论的理解。第二十五章 泄泻(3学时)重点掌握泄泻与脾虚、湿盛德关系;掌握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方药;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了解泄泻的定义及与痢疾、霍乱的区别。难点:泄泻各型症状特点及治法方药。第二十六章 痢疾(6学时)重点掌握痢疾的各证型之辨证论治和疫毒痢的救治措施;熟悉痢疾的病因病机及痢疾的诊断、鉴别诊断与辨证要点;了解痢疾的概念、传染性和流行情况和痢疾的预防和转归。难点:对病理变化的理解和各型的区别与治疗用药。第二十七章 便秘(3学时)重点掌握便秘常见证候特点及治法、方药;熟悉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熟悉便秘辨证要点、治疗要点;了解便秘的定义及与肠结的鉴别。难点:便秘病理性质、病机要点及病位相关脏腑等发病原理的理解。第二十八章 胁痛(2学时)重点掌握胁痛的诊断要点、分证论治;熟悉其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了解胁痛的病机要点及转化;了解胁痛的概念及源流。难点:胁痛的病机要点及转化。第二十九章 黄疸(4学时)重点掌握黄疸病的概念及各个证型的辨证论治;熟悉黄疸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了解黄疸的转归及与积聚、鼓胀的关系;了解黄疸的饮食宜忌与生活调摄。难点:阳黄与阴黄的区别和治疗用药。第三十章 积聚(2学时)重点掌握积聚的治疗原则、常见证型的主症、治法和方药;掌握积与聚的主症特点和病机的异同点;熟悉积聚的概念、及病因;了解积聚的源流、转归预后。难点:积与聚的主症特点和病机的异同点。第三十一章 鼓胀(3学时)重点掌握鼓胀的诊断要点及与水肿的鉴别;掌握鼓胀常见证型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鼓胀的病因病机,明确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了解鼓胀的概念,调摄护理及其病至晚期的危重预后;了解积聚与鼓胀、痞满的鉴别。难点:鼓胀早期、中期、晚期的区别与治疗。第三十二章 头痛(3学时)重点掌握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性质判断其经络归属及证候;掌握头痛的治疗原则及常见证型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熟悉根据头痛不同部位选择相应的“引经药”;了解头痛的病因病机、及偏头痛的治疗。难点:头痛与郁病、失眠、健忘、眩晕的鉴别。第三十三章 眩晕(2学时)重点掌握眩晕的病因病机,及与风、火、痰、虚、瘀的关系和转化;掌握眩晕的治疗原则,及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眩晕的概念、源流。难点:各证候的症状特点,治疗方法及常用方药。第三十四章 中风(5学时)重点掌握中风的基本概念、病机要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中风病中经络与中脏腑、闭证与脱证、阴闭与阳闭的区别;熟悉中风的分期要点、分证论治及调护;熟悉中风与口僻、痫证、厥证、痉证的鉴别要点;了解古代医家对外风、内风、真中、类中和非风的认识难点:中经络与中脏腑、闭证与脱证的鉴别;中风与痫病、厥证、痉证、口僻的鉴别诊断。第三十五章 郁病(3学时)重点掌握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掌握郁病常见病候的主症、治法、方药及治疗的加减变化;熟悉郁病的基本概念;了解郁病的病因病机、调摄护理和精神治疗的重要性。难点: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第三十六章 瘿气(2学时)重点掌握瘿气的概念、治疗原则;熟悉瘿气的病因病机、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瘿气常见证候的主症、治疗和方药。难点:各型的辨证和方药治疗。第三十七章 痉证(自学)重点掌握痉证的诊断要点,及外感与内伤致痉、虚证与实证的辨证要点;掌握刚痉与柔痉的治法和方药;熟悉痉证的病因病机及转化;了解痉证常见证候主症、治法、方药;了解痉证的概念、源流、及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难点:痉证与痫病、厥证、中风等病鉴别。第三十八章 震颤(自学)重点掌握震颤的概念、诊断依据;掌握其与瘈瘲、脑萎的鉴别要点及证治内容;熟悉颤震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归;了解颤震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了解其范围、预防护理及研究进展。难点:治疗时如何使用虫类药。第三十九章 水肿(3学时)重点掌握水肿的病因病机,及肺、脾、肾与水肿的关系;掌握水肿以阴阳为纲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熟悉风水相搏、湿毒侵淫、水湿浸渍、湿热壅盛、脾阳虚衰、肾阳衰微、瘀水互结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水肿的饮食宜忌与生活调摄;了解水肿的概念,及水肿病至后期,中阳衰败、浊阴不降之时的转归发展。难点:阴水、阳水的区别及用药治疗。第四十章 淋证(附尿浊)(2学时)重点掌握淋证的定义、辨证要点及鉴别诊断;熟悉六种淋证的主症特征及治法、方药;熟悉淋证虚实证候之间的相互转化及热淋、血淋、石淋等证候之间的相互转化;熟悉尿浊的主症特点和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方药;了解淋证历代沿革、范围。难点:六淋的形成及相互关系的理解。第四十一章 癃闭(2学时)重点掌握癃闭的概念,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癃闭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熟悉癃闭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方药;了解千金要方中关于导尿术的记载,癃闭常用外治法或探吐法的内容和操作要点。难点:癃闭与淋证、关格的鉴别。第四十二章 消渴(4学时)重点掌握消渴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熟悉消渴病的概念、并发证,消渴病发与阴虚、燥热、血瘀的关系以及消渴病继发证的病机;了解消渴病的预后与转归及糖尿病研究进展。难点:消渴病病机特点的理解。第四十三章 腰痛(2学时)重点掌握腰痛的基本治则及其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腰痛的病因病机与转化;了解腰痛的病因病机与转化;了解腰痛的概念、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难点:寒湿腰痛与湿热腰痛、肾阳虚与肾阴虚腰痛的区别及用药。第四十四章 关格(自学)重点掌握关格的辨证论治;熟悉关格的病因病机、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关格的概念、内经与伤寒论的论述,正确理解与西医某些疾病的关系及关格的预后。难点:关格与窿闭、走哺、呕吐、反胃、噎嗝的鉴别。第四十五章 遗精(阳痿)(自学)重点掌握遗精的总治则、辨证论治;熟悉遗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遗精的概念、发病机理及历代医家的论述,正确理解与西医某些疾病的关系。掌握阳痿的正治;熟悉阳痿的病因病机;了解阳痿的概念、历代医家的论述,正确理解与西医某些疾病的关系。难点:遗精与益精、早泄、走阳、精浊、膏淋的鉴别。第四十六章 虚劳(4学时)重点掌握虚劳的概念、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熟悉虚劳的病机特点、各个证候的辨证论治;了解虚劳的发病与气血阴阳的关系、预后及调摄护理。难点:虚劳与肺痨即一般虚证的区别与联系。第四十七章 内伤发热(3学时)重点掌握内伤发热总的治疗原则及与外感发热的鉴别;掌握内伤发热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内伤发热的常见病因及病机特点;了解内伤发热的预后、调护。难点:内伤发热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关系的理解,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第四十八章 疟疾(自学)重点掌握疟疾的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疟疾的病机要点、各种虐记得住症、治法及方药;熟悉疟疾与淋证发热及风温发热的鉴别;了解疟疾的概念、流行概况及我国对疟认识疾的沿革概况、有效单方和验方、预后及调摄护理。难点:疟疾与久疟、寒疟预热疟及疟母的区别用药。第四十九章 痹病(3学时)重点掌握痹病的概念、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掌握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尪痹等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根据痹症疼痛部位不同加减用药;了解虫类药和川乌、草乌等药物在痹症治疗中的应用。难点: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的区别与用药治疗。第五十章 萎病(3学时)重点掌握萎病的概念、病及要点及转化规律、诊断要点及与痹证的鉴别诊断要点;掌握古代医家重视“治痿独取阳明”、“泻南方、补北方”的理论与方法;熟悉萎病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萎病的病因,及“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萎躄”和萎病与肺、脾、肾的关系。难点:对于“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解。第五十一章 癌症(自学)重点熟悉癌症的概念、诊断及鉴别诊断;了解癌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护理。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课堂讨论。临床见习,对典型病例进行讨论、记录,辅以小讲课。配合教学录像片、多媒体教学方法。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根据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期末进行1次闭卷考试。临床见习课结束后进行见习考核。2、成绩评定: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按7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临床见习考核成绩按3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3、成绩评定标准:理论课期末闭卷考试卷面成绩为100分,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占总成绩的30%。见习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医德医风及出勤率等;中医内科基本功和临床技能;见习笔记及病历书写3项内容。其中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医德医风及出勤率等综合印象,计30分;内科基本功和临床技能:包括问诊、体格检查以及结合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正确诊断和处理问题能力和见习笔记(书写30份病历)等,计40分;病历书写规范,计30分。见习考核成绩以30%的比例列入内科学课程总成绩。五、选用教材中医内科学(21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田德禄六、教学参考书1杂病源流犀烛 清 沈金鳌撰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聊斋医学讲稿 秦伯未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用药心得十讲 焦树德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4.从病例谈辨证论治 焦树德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七、其他说明选修课程: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附:中医内科学课程见习教学大纲学时:40一、见习的目的与任务中医内科学见习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掌握中医内科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以及常见内科病症的基本知识、辨证论治规律和中医内科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运用中医四诊检查、辨证论治对内科常见病症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和处理,掌握部分疑难、急重病症的诊断与治疗原则。学会书写门诊病历,掌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历书些规范”,了解门诊及病房的管理。见习重点是抓好中医的四诊运用、辨析分析、立法方药及病历书写。二、见习内容1.正确掌握中医四诊方法。2.掌握八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及气血津液等辨证论治规律,并运用于临床实践。3.按时书写合格门诊病历25份,其中包括初诊和复诊病历。病历书写要认真仔细、格式正确、内容属实、记录及时、字迹清楚整洁,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要求。4.在教师指导下,能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独立分析、诊治,完成见习医师工作职责。(1)门诊见习:系统观察、诊治病人,学习临床技术操作,学习检查、治疗等工作,并协助做好护理工作。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熟悉门诊工作内容及特点,正确填写检查中申请单,了解采集标本及回报情况,学会运用四诊,辨证论治正确诊治内科常见病症,并掌握一些疑难病诊的诊治原则。(2)掌握常见病诊38种:感冒、咳嗽、哮病、喘诊、肺胀、血证、心悸、心痛、不寐、痫症、郁病、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腹痛、便秘、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痴呆、汗证、水肿、淋证、癃闭、腰痛、消渴、痹症、虚劳、痿证、内伤发热等。三、见习方法 采用三段教学法,使学生练好基本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 见证阶段:2次(8学时) 此阶段以教师示教为主,教师吧每次课的内容、目的、要求先向学生讲明,并按要求向学生示教。 第一次:(4学时) 内容:(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问诊的层次,能够在综复杂的病人叙述中抓住主症。 (2)掌门人诊病历的书写格式,各项内容的具体要求。 (3)训练学生望、闻、问、切的方法和要领。 要求:(1)采集病历要求做到十二字,即要确切、要全面、按系统、抓重点。 (2)书写病历要求做到十二个字,即项目齐全、内容充实、字迹工整。病历格式要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拟定的格式。 (3)按临床医生要求,严格训练达到熟练掌握中医四诊内容。第二次(4学时)内容:辩证分析及立法处分目的:学习临床辨证的方法,以及如何据证立法、选方用药。要求:辩证分析要求做到十六个字,即言之有理、理必有据、陈述简明、表达准确。立法处方应该做到十六个字,即据证立法、依法带方、有方有药、排练鲜明。在病历上书写方药每行四味药。(二) 助诊阶段:3次(12学时) 此阶段是让同学在老师辅助下,进一步深入复习见诊内容和要求,让同学在整个见习过程中都要按照上述要求去做。 方法为前2次见习,每大组选择一名病人,由一名同学主要负责问诊,由教师处方或批改同学的处方交给病人。然后教师和同学一起评考,讨论对该病人的四诊、辩证、处方的准确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