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丁二醇的生产及其市场需求的发展.doc_第1页
1,4丁二醇的生产及其市场需求的发展.doc_第2页
1,4丁二醇的生产及其市场需求的发展.doc_第3页
1,4丁二醇的生产及其市场需求的发展.doc_第4页
1,4丁二醇的生产及其市场需求的发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4 丁二醇的生产及其市场需求的发展摘要: 1, 4 丁二醇是我国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其下游产品丰富。综述了1, 4 丁二醇生产技术进展、应用领域, 分析了国内外消费需求情况, 也对我国1, 4 丁二醇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关键词: 1, 4 丁二醇; 生产技术; 消费需求; 发展1, 4 丁二醇( 简称BDO) , 是一种饱和碳四直链二元醇, 化学性能非常接近乙二醇、丙二醇等饱和二元醇。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生产, 属于乙炔系化工产品, 其下游衍生物很多, 用途十分广泛,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原料。世界1, 4 丁二醇的生产能力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300 kt 增长到1995年的560kt, 1997年680 kt, 2000年960 kt, 至2003年增长至约1 500 kt, 近2年还在进一步增长 1 。1 BDO的生产技术1 1 雷珀( Reppe) 法( 醛炔合成法)此法是20 世纪30 年代由德国的REPPE 公司开发, 以乙炔和甲醛为原料经合成和加氢二步生成1, 4 丁二醇。第一步由乙炔和甲醛生成丁炔二醇,第二步丁炔二醇加氢生成1, 4 丁二醇。经改良后采用硅酸铝为载体的乙炔铜催化剂, 还加入铋, 以抑制聚合反应, 反应温度均匀、质量稳定, 安全性有了保证。此法是生产1, 4 丁二醇的传统方法 2 , 目前仍占主要地位, 但其生产成本高, 环境污染大, 已不再发展。1 2 丁二烯法20 世纪70 年代日本三菱化成公司开发成功以丁二烯为原料生产1, 4 丁二醇 3 。已建成的生产装置有丁二烯乙酰氧基化法和丁二烯氯化法, 以前者为主。丁二烯乙酰氧基化法生产工艺复杂, 投资大, 催化剂昂贵, 水解过程蒸汽消耗量大, 但原料易得, 反应选择性高, 1, 4 丁二醇和四氢呋喃比例易调节。1 3 可乐丽法( 烯丙醇法或称环氧丙烷法)由日本可乐丽公司开发, 现由来昂得尔公司( 原阿科化学公司) 应用 4 。以环氧丙烷为原料, 先将环氧丙烷催化异构化成烯丙醇, 在有机膦配位体催化剂作用下, 进行氢甲酰化反应生成主产物 羟基丙醛, 然后进行萃取、加氢、精制得到1, 4 丁二醇。该技术投资少, 流程简单, 即使千吨级装置也有竞争力, 副产物利用价值高, 铑系催化剂可循环使用, 寿命长, 1, 4 丁二醇收率高, 蒸汽消耗低, 氢甲酰化及加氢为液相反应, 改变工艺负荷容易, 可根据市场需求调节1, 4 丁二醇产量。与该工艺类似的是在中国台湾应用的Dairen工艺, 但烯丙醇由丙烯通过生成乙酸烯丙基酯得到。其化学反应与利用丙烯乙酰氧基化生产乙酸乙烯相似。乙酸烯丙基酯通过脱水转化为烯丙醇, 回收联产品乙酸用以循环。1 4 顺酐酯化加氢法该工艺由英国戴维( Davy ) 公司开发成功, 通过调节工艺条件, 可以改变1, 4 丁二醇、 丁内酯、四氢呋喃比例 4 。工业装置中如要设计1, 4 丁二醇产量达最大值, 可依据l, 4 丁二醇和 丁内酯之间的化学平衡, 采取将 丁内酯循环, 直至 丁内酯耗尽的方法, 以使1, 4 丁二醇产量达最大值。其优点是酯的转化率较高, 反应条件温和, 设备材质要求不高, 催化剂价格低, 寿命长, 投资和生产成本均较低, 1, 4 丁二醇和四氢呋喃比例调节范围宽。戴维工艺可与任何工业化的顺酐工艺过程相组合。顺酐酯化加氢法是发展方向, 目前生产能力在逐步提高。1、 5 正丁烷顺酐1, 4 丁二醇联合法( 顺酐直接加氢法)该工艺由英国BP 和德国鲁奇公司合作开发,以碳四馏分为原料, 结合了正丁烷转化为顺酐的气相氧化法和顺酐加氢技术, 整个流程包括顺酐生产、顺丁烯二酸加氢及1, 4 丁二醇精制 3 。只需经过加氢和精制就能得到1, 4 丁二醇, 不需酯化工序,缩短了整个流程, 减少了设备台数, 相应降低了投资和操作维修费用, 对顺酐纯度要求比较低。该工艺中的催化剂选择性高, 使用寿命长, 不需要更换催化剂, 副产物生成量少, 几乎能使顺酐全部转化为1, 4丁二醇。在加氢、回收和提纯工序对工艺条件稍加修改, 也可生产四氢呋喃和丁内酯。正丁烷顺酐1, 4 丁二醇联合法由于生产成本低, 技术先进, 倍受瞩目。2 全球BDO的生产与消费需求2、1 BDO 的生产状态 1世界上BDO 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 2003年总产能940 kt , 占世界总产能的62% 以上, 其中美国的总产能在520 kt 左右, 占总产能的35% 。目前世界上最新、单线生产能力最大、投资最大、生产成本最低的BDO 装置由荷兰利安德公司建成投产, 年产能达到125 kt。这使得欧洲地区的BDO 生产能力出现过剩, 部分欧洲生产商更多地将目光转投到亚洲等其他地区。日本目前主要有3 家公司生产1, 4 丁二醇, 其中BA SF 有1 套25 kt / a 的装置, 三菱化成拥有2 套50 kt / a 生产装置, 2005 年日本1, 4 丁二醇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55 kt。韩国主要有2 套1, 4 丁二醇生产装置: 一套是PTG 公司于1992 年投产的, 采用Davy Mckee 技术, 能力为30 kt/ a; 另一套为BASF 公司2000 年投产的, 采用日本三菱化成技术, 能力为50 kt / a。中国台湾省在1998 年前不生产1, 4 丁二醇,1998 年5 月Dairen 建成30 kt / a 生产装置, 目前该公司在台湾的生产装置已扩大到100 kt / a, 同时, 该公司2004 年在江苏仪征建设1 套年产36 kt 的BDO 装置。2000 年四季度南亚塑胶公司建成40kt / a 生产装置, TCC 公司采用Kvaernen 技术于2000 年末建成30 kt / a 的1, 4 丁二醇( 联产THF约10 kt ) 生产装置。全球BDO 的生产装置概况见表1。2 2 BDO 的消费情况近2 年, 美国1, 4 丁二醇的消费趋势是PBT树脂的增长最快, 其年均增长率达到6 9% , 占消费量的25%左右; 其次是THF( 实际主要是PTMEG四氢呋喃均聚醚) 和GBL, 增长率分别为5 2% 和5 1% , 尤其THF 的消费量将占总消费量的48% ;PU 增长较小, 其消费量仅占5%。2000 年美国THF 的生产能力为177 kt, 约消费1, 4 丁二醇226kt。目前美国79% 的THF 用于生产PTMEG, 再进一步生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氨纶( Spandex ) 、高功能性弹性体等; 其余21% 的THF 主要用作溶剂。西欧的1, 4 丁二醇2/ 3 自用, 主要生产T HF,GBL, PBT 。近几年增长较快, 其年均增长率约5% 7%, 增长最快的是PBT 和GBL, 其中PBT 主要用于电子电器和汽车工业。日本1, 4 丁二醇的用途中T HF 占53% , PBT占35% 。日本T HF 有4 个生产厂, 其中80% 的THF 用于生产PTMEG; 2000 年日本PBT 的生产能力为83 kt , 产量约72 kt, 2003 年PBT 的生产能力约180 kt ; 1, 4 丁二醇还用于生产聚氨酯弹性体、涂料和粘合剂等方面, 预计这方面今后几年增长不大。由于PBT 和PTMEG 有较大的增长, 因此1, 4 丁二醇需求量将有较快的增长, 2005 年需求量将达150 kt 左右, 估计会有小量进口。亚洲地区目前的消费结构与欧、美不太一样, 由于近几年亚洲的氨纶、PBT 和PU 发展很快, 因此促进了1, 4 丁二醇的发展。3 我国大陆地区BDO生产与需求分析3 1 我国BDO 的生产状态20 世纪60 年代, 我国开始开发1, 4 丁二醇技术, 后来由东北制药厂和上海吴淞化工厂利用国内开发的Reppe 法技术建成百吨级生产装置, 到80年代初我国的生产装置能力只有300 t/ a。直到90年代后期, 山东胜利油田引进Davy Mckee 技术,建设了以正丁烷制成的顺酐为原料10 kt / a 的1, 4丁二醇装置。2000 年, 胜利油田10 kt / a 的1, 4 丁二醇装置顺利投产, 加上国内原有的小装置, 我国2000 年1, 4 丁二醇的总生产能力仅约15 kt / a。2003 年国内新建、扩建的BDO 项目比较集中: 山西三维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将其25 kt / a 的装置扩产到30 kt/ a; 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购买美国杜邦公司BDO 生产技术计划用2 年时间新建1 套年产25 kt的BDO 装置; 此外, 台湾大连化学在江苏仪征的1套36 kt / a 产能的BDO 装置, 已于2004 年一季度正式投产; 大庆油田计划引进BP 公司碳四馏分为原料的! Geminox 工艺, 即正丁烷先氧化成顺酐再水合成顺酸, 经加氢制得1, 4 丁二醇的生产工艺, 新建1 套年产6 kt 的BDO 装置, 已经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预计在2007 年建成投产。3 2 我国大陆地区BDO 的消费需求我国1, 4 丁二醇的需求主要集中在PBT , PU ,THF, GBL 等方面。2000 年消耗1, 4 丁二醇约为40 kt , 其中PBT 约消费15 kt , 占37% ; PU 约6 kt ,占15% ; T HF 7 5 kt , 占19%; GBL 6 kt, 占15% 。海关数据统计的资料表明, 2001 年进口量超过50kt , 比起2000 年近30 kt 的进口量增长了80 8% 。不过在2002 年国内进口BDO 的增长速度却明显放慢, 总进口量不到60 kt, 增幅在13 2% , 进口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在2001 年国内山东胜利油田的10 kt / a 的BDO 生产装置投产满足了一部分市场需求, 进口BDO 的价格也随之出现下滑 5 。随着国内多套BDO 装置的建成投产, 国内BDO 的生产与需求趋于平衡。4 结 语a) 我国自主研究的BDO 生产装置至20 世纪90 年代还没有上规模, 2000 年以后, 胜利油田引进10 kt / a 的1, 4 丁二醇装置投产后国内BOD 生产走上了加速发展之路。b) 进入新世纪以后, 我国加入了WTO, 跨国公司加快了在我国大陆建厂力度, 经过近几年发展, 我国BDO 消费从几乎是一个纯进口国逐渐发展成为供需基本平衡的国家。c) 我国大陆BDO 的供需量目前虽已基本平衡,随着BDO 下游产品需求量的增长, 我国BDO 的年消费量还在增长; 同时由于我国大陆生产成本具有竞争优势, 预计已有国内企业开始考虑产品的出口。d) 对进一步发展BDO 生产的建议: ( 1) 正丁烷/ 顺酐工艺由于经济技术指标先进, 会被未来大多数新生产装置采用, 我国的乙烯生产能力将在2005年达到8 000 kt / a, 其中大量碳四馏分待开发利用,因此, 利用碳四馏分正丁烷资源制顺酐工艺路线生产BDO, 可谓一举两得, 能很好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促进我国BDO 工业的发展; ( 2) 新建或扩建BDO 装置时, 应配套建设下游产品装置, 使产品多元化, 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如将所产BDO 的1/ 4 1/ 3 加工生产THF 和GBL。国外BDO 工业装置均设有T HF 和GBL 生产装置, 特别是附设THF生产装置, 因为生产THF 无需高浓度的BDO, 可有效利用二级品和残渣回收的BDO 生产T HF。在此基础上再生产附加值更高的PTMEG 和N 甲基吡咯烷酮等产品, 形成精细石油化工产品链, 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 陆蠡珠. 世界1, 4 丁二醇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 EB/OL . http: #ww w . chinese163 com/ lunw en2 崔小明. 1, 4 丁二醇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前景 J . 化工时刊, 2000, ( 10)3 李好管. 1, 4 丁二醇的生产技术、应用及市场分析 J .上海化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