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HNYXLFJH/ZD-144-2012 现场处置方案 版次:B/0现场处置方案1 总则1.1 目的:为提高*车间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正确、有效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证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措施。1.2 编制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 9002-2006 1.3 适用范围:本处置措施适用于*厂*车间1.4 方案内容:焦炉煤气管道泄漏、着火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中毒、窒息现场应急处置措施突发恶劣天气现场应急处置措施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化学灼伤、烫伤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创伤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2 事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可能发生的事件: 类型区域、地点或装置季节(时间)和危害程度征兆焦炉煤气管道泄漏、着火事故各工段生产现场生产、检修过程中/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生产、检修过程中违规操作火灾、爆炸事故各工段生产现场生产、检修过程中/中毒与窒息,灼伤;设备机械损坏、报废违规操作;未经批准使用明火作业;流动吸烟触电事故各工段生产现场或配电室生产、检修过程中/触电烧伤;触电死亡乱接乱放;电缆、设备、机械老化损坏、违规操作机械伤害事故各工段生产现场设备运行过程中、检修/人员伤亡违规使用机械设备;中毒、窒息事故各工段生产现场生产、检修过程中/人员中毒、窒息甚至死亡劳动防护用具佩戴不齐全。突发恶劣天气各工段生产现场生产过程中/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天气变化;气象预报创伤事故各工段生产现场生产过程中/人身伤害违规操作化学灼伤、烫伤事故各工段生产现场生产、检修过程中/人员灼伤、烫伤生产、输送、储存、检修过程中违规操作或设备老化。3 应急组织及职责3.1 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车间成立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由车间主任担任,副组长由车间副主任担任,成员为车间义务消防队员、各工段工段长及其他人员。应急救援小组下设抢险救援、安全警戒、后勤保障等应急专业组。在上级应急小组未到来前组织开展现场自救工作。组 长:*副组长:*成 员:*3.2 职责3.2.1 生产车间现场应急救援主要职责:3.2.1.1 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有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与处理的法律、法规和规定;3.2.1.2对于生产车间发生的突发事件,立即上报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在上级领导机构未到来前组织进行现场应急抢险和处置工作。3.2.1.3 接受上级应急小组的统一指挥,向其汇报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理情况;3.2.1.4 组织生产车间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编制、培训、演练和修订工作。3.2.2 应急专业小组职责 3.2.2.1 安全警戒组:发生事故后立即上报上级领导小组。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做好现场警戒布设工作。采集事故发生的数码影像资料。 3.2.2.2 抢险救援组:在上级应急小组未到来前,接受项目部应急自救小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负责现场的隔离保护、人员的疏散和伤害人员的紧急救助。3.2.2.3 后勤保障组:负责组织医疗救护,协调组织救灾资金、物资和运输等工作。 4 应急处置4.1焦炉煤气管道、设备泄漏、着火事故应急处置4.1.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岗位人员及岗位人员及其它与有关的工作场所发生焦炉煤气着火的报告后,因根据焦炉煤气着火情况及时向应急小组和公司应急小组组长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地点、伤亡情况,在公司应急小组到达现场之前,由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4.1.2如火势不大且没有蔓延迹象,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应立即组织现场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使用本部位周围消防设施灭火。4.1.3如火势有发展趋势,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在组织进行火灾扑救的同时,应及时向公安消防机构报警(报警电话*报警要点:着火地点、火势情况、燃烧物及周围环境、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并派人迎接。同时将火灾情况向车间应急小组和公司应急小组组长汇报。4.1.4焦炉煤气管道、设备泄漏、着火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1.4.1在上级应急小组未到火灾现场前,首先要查明或核实火势发展方向、火场是否有人员被困、是否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精密仪器和贵重设备是否受到火势威胁等。4.1.4.2 灭火工作应采取“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集中力量切断火势蔓延途径,将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火势向其他生产区域、生产设备、易燃易爆物品、人员集中场所、重要建筑等蔓延。4.1.4.3 灭火工作应坚持“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则,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解救被火势围困人员,救治火场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电气设备附近应配备适用于扑灭电气火灾的消防器材(二氧化碳灭火器)。发生电气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4.1.4.4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堵截包围、上下合击、重点突破、逐片消灭”的灭火战术措施;根据火灾扑救对象和现场可用灭火剂情况,正确选择灭火方法(冷却法、隔离法、窒息法、抑制法)。4.1.4.5 应急处理中应加强对重要建筑、主设备、精密及贵重仪器、文件档案的保护,做好对火灾现场易燃易爆物品的防护和隔离清除,对便于疏散的物资设备应首先疏散至安全地带。4.1.4.6 火灾现场应及时划定警戒范围,维护秩序,加强对重点部位、重要设备、重要物资的监护;火灾扑救后,及时保护好事发现场,必要时可请求当地公安机关给予支持;对带有破坏性的火灾,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监控,注意保存证据;对火灾扑救情况争取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地跟踪录像,保留第一手资料。4.2.危化品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4.2.1、碱液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4.2.1.1当班人员发现碱液泄漏时,立即远离漏点,以防碱液喷溅。并立即向车间汇报,同时周围做好警戒,以免发生化学性灼伤事故。4.2.1.2车间接到汇报,立即赶到现场并查明原因,向厂调度及安健环部汇报。4.2.1.3组织人员穿好防酸服,戴好防酸手套及防护面罩,到现场勘查,以查明原因并果断采取措施切断泄漏源或尽量减少泄漏。4.2.1.4组织人员将未漏碱液转移。4.2.1.5做好防护堤,防止漏液面扩散。4.2.1.6组织人员回收泄漏碱液,事后据情况处理。4.2.1.7做好有碱液地面的稀释处理。4.2.1.8事故处理完毕后,通知厂调度及安健环部。4.2.2浓硫酸泄漏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4.2.2.1当班人员发现浓硫酸泄漏时,立即远离漏点,以防硫酸喷溅。并立即向车间汇报,同时周围做好警戒,以免发生化学性灼伤事故。4.2.2.2车间接到汇报,立即向厂调度及安健环部汇报,并迅速赶到现场。4.2.2.3组织人员穿好防酸服,戴好防酸手套及防护面罩,到现场勘查,以查明原因并果断采取措施切断泄漏源或尽量减少泄漏。4.2.2.4组织人员做防酸堤,防止漏酸面积扩大。4.2.2.5回收漏酸,事后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4.2.2.6要及时对被酸腐蚀的地面及设备进行处理。4.2.2.7事故处理完后,通知厂调度及安健环部。4.2.3、粗苯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4.2.3.1、车间中控室值班人员发现粗苯工段苯气报警仪报警,立即通知当班班长及车间值班领导。4.2.3.2、车间值班领导接到汇报后,立即赶到现场查看,并及时汇报给调度,视情况组织人员进行处理。4.2.3.3、当班班长接到通知后,立即穿戴好防护用品到现场进行详细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4.2.3.4、当发生轻微泄漏时,当班人员立即汇报车间。4.2.3.5、车间组织人员,视情况进行处理,注意防火防爆。4.2.3.6、当发现粗苯严重泄漏时,立即向车间汇报,同时,当班人员向逆风方向疏散周围流动人员,并注意周围警戒,严禁烟火。4.2.3.7、车间接到汇报后,立即赶到现场,并向厂调度及安健环部报告泄漏的位置和情况。4.2.3.8、车间组织人员在漏点周围至少50米处设置警戒线,且派专人看护,严禁烟火。4.2.3.9、车间组织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检查泄漏点。4.2.3.10、查明原因,并尽可能减少泄漏。4.2.3.11、组织人员将未漏出粗苯转移。4.2.3.12、组织人员做防护堤,防止漏出的粗苯扩散。4.2.3.13、备用灭火器、砂子、蒸汽,接通消防水。4.2.3.14、视情况组织人员抢修,如车间不能处理,由厂部作出处理决定。4.2.3.15、组织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对漏出粗苯进行回收,并清理现场。4.2.3.16、如泄漏粗苯着火,立即组织人员灭火并报火警119。4.2.3.17、事故处理完后,通知厂调度及安健环部。4.2.4、焦油泄漏应急处置措施4.2.4.1、当发生轻微泄漏时,当班人员立即汇报车间。4.2.4.2、禁止在泄漏点附近动火,车间立即组织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清理现场与生产系统隔绝。4.2.4.3、当发现焦油严重泄漏时,立即向车间汇报。同时,当班人员迅速赶到周围警戒,注意防火。4.2.4.4、车间接到汇报,立即向厂调度汇报,并迅速赶到现场。 4.2.4.5、组织人员检查泄漏点,查明原因。4.2.4.6、组织机修人员想办法让漏点尽量能少泄漏。4.2.4.7、组织人员将未漏出油转移至地下放空槽或联系外运。4.2.4.8、组织人员防止漏油面扩散。4.2.4.9、拉备用灭火器、砂子、蒸汽等灭火器材。4.2.4.10、外围设置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看护,防止无关人员靠近。4.2.4.11、组织机修人员视情况检修。4.2.4.12、组织人员对漏油进行回收,并清理现场,直至清理干净。4.2.4.13、如出现着火,立即组织人员灭火,并报火警119 。4.2.4.14、处理完毕后,通知厂调度。4.2.5、管式炉富油泄漏应急处置措施4.2.5.1、车间中控室值班人员发现粗苯工段管式炉内炉膛温度异常(温度超出正常值范围,且升速较快)或烟囱冒黑烟时,立即通知当班班长及车间值班领导。4.2.5.2、车间值班领导接到汇报后,立即赶到现场查看,并及时汇报给调度,视情况组织人员进行处理。4.2.5.3、当班班长接到通知后,立即到现场进行详细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4.2.5.4、关小管式炉八个煤气进口阀门,保证八个煤气喷嘴呈小火燃烧状态。4.2.5.5、戴好防护面罩(其他劳动保护用品仍穿戴齐全),缓慢开大进风口,侧视炉膛。4.2.5.6、如果从一个(第一个)进风口就完全判断出,炉膛内富油管发生泄露,而且漏油已经在炉膛内着火时,立即开大管式炉底部蒸汽清扫阀,大量蒸汽进入管式炉内后,立即将煤气阀门关闭,用蒸汽进行灭火、炉膛内保压。4.2.5.7 如果从一个(第一个)进风口不能完全判断出,炉膛内富油管发生泄露时,再尽快依次打开另外两个进风口,判断炉膛内富油管是否发生泄露,如发生泄露,按上第3)条进行蒸汽灭火、保压。立即关闭再生器蒸汽进口阀,防止富油倒流。4.2.5.8确定管式炉内漏油火已灭时,依次停掉富油泵、半富油泵、热贫油泵(按停产步骤将洗、脱苯系统停掉)。4.2.5.9依次关掉贫富油换热器、一段贫油冷却器、二段贫油冷却器冷却用水。4.2.5.10、 当管式炉内火已经全部熄灭,且炉膛温度降至350时,关闭蒸汽,全开三个进风口,自然降温。4.2.5.11、管式炉下部及周围2米范围内,铺满至少2cm厚沙土,并在外侧做好围堰,防止漏油流到地面后扩散。4.2.5.12、管式炉周围二十米拉好警戒线,并设专人监护。4.3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4.3.1 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现场及其它与有关的工作场所发生触电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伤者情况及时向应急小组和公司应急小组组长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地点、伤亡情况。在上级应急小组未到来前,由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4.3.2 进入应急状态后应立即用最快方式通知工作组人员迅速结集,并立即通知现场各班组长立即停止生产工作,组织现场救护人员对伤者进行救助,根据伤者情况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通知专业救护人员迅速赶到事发现场,并组织其他无关人员进行撤离,保护好事故现场。4.3.3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3.3.1 现场紧急救护 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因为有触电的危险;如触电者处于高处,解脱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因此要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s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断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医疗部门或医护人员接替救治。急救要点:迅速关闭开关,切断电源。用绝缘物品挑开或切断触电者身上的电线、灯、插座等带电物品。保持呼吸道畅通。选择呼叫120急救服务。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坚持长时间进行。妥善处理局部电烧伤的伤口。触电紧急救援措施心肺复苏法, 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接压(人工循环)。通畅气道, 触电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颏法。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严禁用枕头或其它物品垫在伤员头下,头部抬高前倾,会更加重气道阻塞,且使胸外按压时流向脑部的血流减少,甚至消失。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指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深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1.5s。如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博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嘴唇紧闭,防止漏气。胸外按压,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确定正确按压位置的步骤: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触电伤员的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处的中点;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剑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另一只手的掌根紧挨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按压位置。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正确的按压姿势:使触电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立或跪在伤员一侧肩旁,救护人员的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翘起,不接触伤员胸壁;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35厘米;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按压必须有效,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博动。操作频率: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一次(5:1),反复进行。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按压吹气1min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s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若判定颈动脉已有博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抢救过程中伤员的移动与转院,心肺复苏法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为方便而随意移动伤员,如确有需要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s。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医院时,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法抢救,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能中止。应创造条件,用塑料袋装入砸碎冰屑做成帽状包绕在伤员头部,露出眼睛,使脑部温度降低,争取心肺完全复苏。伤员好转后的处理如伤员的心跳和呼吸经抢救后均已恢复,可暂停心肺复苏法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复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麻痹,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初期恢复后,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躁动,应设法使伤员安静。4.4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4.1 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现场及生产区发生机械设备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事故情况及时上报应急小组和公司应急小组。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地点、伤亡情况、机械设备损坏情况。在上级应急小组未到来前,由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4.4.2 机械设备事故处置措施4.4.2.1 现场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切断设备电源。4.4.2.2 现场人员应采用呼喊、电话通知、敲击物品等方法争取其它人员的帮助,尽快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施救。同时向医院“120”求援(交通事故还应拨打122报警)。4.4.2.3 若伤者伤情较轻,可对伤者进行临时包扎和止血等操作后送往就近医院;若伤势较重或伤势不明,为防止二次伤害,应对伤者受伤部位进行简单止血处理后等待医护人员救护。4.5中毒、窒息现场应急处置4.5.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现场发生中毒事故通知后,应立即上报应急小组和公司应急小组(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中毒人数,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等)在上级应急小组未到来前,由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4.5.2 CO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5.2.1岗位发生CO中毒事故,最早发现人员要立即通知当班班长,班长组织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救护中毒人员。4.5.2.2迅速将中毒人员抬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送医院就医。4.5.2.3车间空气中CO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超标时必须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4.5.2.4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4.5.2.5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4.5.2.6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4.5.2.7在生产过程中急性中毒的抢救由附近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一旦发生急性中毒事故立即通知调度,经初步紧急处置后迅速送往附近医院抢救。4.5.2.8煤气净化在易发生中毒事故的生产场所设置了相应的事故应急照明设施,并设置必备的防毒口罩、防毒面具、正压式自给呼吸器、化学氧自救器、急救药品与器械等事故应急器材。5、车间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公司及调度联络120急救报警台请求援助。4.5.2.9车间组织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品,用便携式检测仪查找泄漏点。4.5.2.10车间组织人员对泄漏点进行处理前,要切断火源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4.5.2.11泄漏点处理完毕后组织人员清理现场污染物。4.5.2.12车间检查确认事故现场无隐患后,通知解除警戒恢复生产。4.5.3苯中毒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5.3.1岗位发生苯中毒事故,最早发现人员要立即通知当班班长,班长组织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救护中毒人员。4.5.3.2迅速将中毒人员抬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4.5.3.3车间空气中苯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0mg/m3,超标时必须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4.5.3.4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4.5.3.5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4.5.3.6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4.5.3.7在生产过程中急性中毒的抢救由附近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一旦发生急性中毒事故立即通知调度,经初步紧急处置后迅速送往附近医院抢救。4.5.3.8煤气净化在易发生中毒事故的生产场所设置了相应的事故应急照明设施,并设置必备的防毒口罩、防毒面具、正压式自给呼吸器、化学氧自救器、急救药品与器械等事故应急器材。4.5.3.9车间组织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品,用便携式检测仪查找泄漏点。4.5.3.10车间组织人员对泄漏点进行处理前,要切断火源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4.5.3.11泄漏点处理完毕后组织人员清理现场污染物。4.5.3.12车间检查确认事故现场无隐患后,通知解除警戒恢复生产。4.5.4 H2S中毒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5.4.1岗位发生H2S中毒事故,最早发现人员要立即通知当班班长,班长组织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救护中毒人员。4.5.4.2迅速将中毒者抬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就医。4.5.4.3车间空气中H2S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m3,超标时必须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4.5.4.4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4.5.4.5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4.5.4.6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注意收集并处理废水。4.5.4.7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残余气体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4.5.4.8在生产过程中急性中毒的抢救由附近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一旦发生急性中毒事故立即通知调度,经初步紧急处置后迅速送往附近医院抢救。4.5.4.9煤气净化在易发生中毒事故的生产场所设置相应的事故应急照明设施,并设置必备的防毒口罩、防毒面具、正压式自给呼吸器、化学氧自救器、急救药品与器械等事故应急器材。 4.5.4.10 车间组织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品,用便携式检测仪查找泄漏点。4.5.4.11车间组织人员对泄漏点进行处理前,要切断火源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4.5.4.12泄漏点处理完毕后组织人员清理现场污染物。4.5.4.13车间检查确认事故现场无隐患后,通知解除警戒恢复生产。4.5.5 NH3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措施4.5.5.1岗位发生NH3中毒事故,最早发现人员要立即通知当班班长,班长组织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救护中毒人员。4.5.5.2迅速将中毒者抬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5.5.3车间空气中NH3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4.5.5.4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4.5.5.5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4.5.5.6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水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也可以将残余气体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4.5.5.7在生产过程中急性中毒的抢救由附近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一旦发生急性中毒事故立即通知调度,经初步紧急处置后迅速送往附近医院抢救。4.5.5.8煤气净化在易发生中毒事故的生产场所设置相应的事故应急照明设施,并设置必备的防毒口罩、防毒面具、正压式自给呼吸器、化学氧自救器、急救药品与器械等事故应急器材。4.5.5.9车间组织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品,用便携式检测仪查找泄漏点。4.5.5.10车间组织人员对泄漏点进行处理前,要切断火源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4.5.5.11泄漏点处理完毕后组织人员清理现场污染物。4.5.5.12车间检查确认事故现场无隐患后,通知解除警戒恢复生产。4.6突发恶劣天气现场应急处置4.6.1应急处置流程4.6.1.1现场突发恶劣天气(如冰雹、大风、暴雨、暴雪等)时,从事受恶劣天气影响的相关工序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保护措施后,撤离现场。4.6.1.2恶劣天气后,应急小组应组织检查设备以及生产现场用电系统等,保证后续生产现场作业安全顺利开展。4.6.1.3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将现场情况上报上级应急小组组长。 4.6.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6.2.1当发生六级以上大风、暴雪天气等恶劣天气时,应立即停止现场高空作业,撤离危险作业场所。4.6.2.2当发生连降暴雨天气,地面严重积水,生活、办公区出现雨水倒灌现象,且暴雨无停止迹象时,生产车间应急小组应组织所有人员撤离至生产现场地附近的最高点(一般为变电站站内)。4.6.2.3撤离应遵循“先撤人,后转移贵重物品、资料”的原则。并上报上级应急小组组长。4.6.2.4变电站内出现雨水倒灌时,组织将人员转移至楼梯内高出,迅速采用防汛沙袋将变电站大门和围墙排水孔堵死。同时电话求助当地防汛指挥中心。4.6.2.5当恶劣天气停止后,在第一时间组织员工奔赴现场,抢救设备物资,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4.6.3雨季三防期间应急处置措施4.6.3.1大风、暴雨到来之前作好准备,把门窗关好、关严。4.6.3.2准备好各种用具,如雨衣、雨鞋、手电等。4.6.3.3大风、暴雨到来时,要加紧巡检,发现事故隐患要迅速及时处理并上报。4.6.3.4雷电过大时,应密切注意各构筑物和运转设备运行情况。4.6.3.5消防系统完好备用,特别是灭火器。消防器材、工具放置指定地点,由岗位负责人员保管,要定期进行检查。不准堵塞消防通道。4.6.3.6有关设备、管线要有可靠的接地装置,每年雷雨季节前检测电阻并记录。4.7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应急处置4.7.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生产现场现场及其它与有关的工作场所火灾、爆炸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车间应急小组和厂调度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地点、伤亡情况。在上级应急小组未到来前,由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4.7.2如火势不大且没有蔓延迹象,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应立即组织现场人员使用本部位消防设施灭火。4.7.3如火势有发展趋势,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在组织进行火灾扑救的同时,应及时向厂特勤消防站报警(报警电话4335119。 报警要点:火灾地点、火势情况、燃烧物及大约数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并派人迎接。同时将火灾情况向车间应急小组和厂调度汇报。4.7.4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7.4.1在上级应急小组未到火灾现场前,首先要查明或核实火势发展方向、火场是否有人员被困、是否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精密仪器和贵重设备是否受到火势威胁等。4.7.4.2灭火工作应采取“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集中力量切断火势蔓延途径,将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火势向主生产区域、主生产设备、易燃易爆物品、人员集中场所、重要建筑等蔓延。4.7.4.3灭火工作应坚持“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则,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解救被火势围困人员,救治火场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电气设备附近应配备适用于扑灭电气火灾的消防器材。发生电气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4.7.4.4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堵截包围、上下合击、重点突破、逐片消灭”的灭火战术措施;根据火灾扑救对象和现场可用灭火剂情况,正确选择灭火方法(冷却法、隔离法、窒息法、抑制法)。4.7.4.5应急处理中应加强对重要建筑、主设备、精密及贵重仪器、文件档案的保护,做好对火灾现场易燃易爆物品的防护和隔离清除,对便于疏散的物资设备应首先疏散至安全地带。4.7.4.6火灾现场应及时划定警戒范围,维护秩序,加强对重点部位、重要设备、重要物资的监护;火灾扑救后,及时保护好事发现场,必要时可请求当地公安机关给予支持;对带有破坏性的火灾,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监控,注意保存证据;对火灾扑救情况争取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地跟踪录像,保留第一手资料。4.7.5燃烧爆炸事故应急处置措施4.7.5.1扑救外围点火点,解除事故现场的后顾之忧。4.7.5.2控制事故区域,对周围的罐区和装置进行有效冷却和阻隔,控制着火储罐或装置稳定燃烧,直至物料全部消耗。4.7.5.3防止周围未燃烧但受热辐射的罐区或装置区发生二次爆炸,防止造成人员伤亡.严密观察储罐和装置区情况,如果储罐发生颤动,安全阀鸣响,火焰突变成白色等爆炸前兆时,现场指挥人员应立即命令所有现场应急人员紧急撤离,尽量避免人员伤亡。4.7.5.4在控制着火的储罐或装置不会发生爆炸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消防力量扑灭火灾,对易挥发(气化)的着火特料,应控制着火点,稳定燃烧,直至物料烧完。4.7.5.5采取技术措施,做好监护工作,防止发生复燃,爆炸等事故.4.7.6苯气爆炸事故应急处置措施4.7.6.1、岗位人员发现苯气爆炸事故,应立即撤离事故现场。4.7.6.2、粗苯区域、油库区域发生爆炸,岗位人员应迅速撤离至上风侧。4.7.6.3、撤离至安全区域后要立即向班长汇报,班长接到通知后要立即组织相关岗位人员撤离并向车间汇报。4.7.6.4、车间接通知后要立即向公司及调度汇报,并到现场清点当班人员,组织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查看现场情况。4.7.6.5、油库区域发生爆炸,车间根据现场火势蔓延情况开粗苯贮槽和洗油贮槽的消防水,向洗油贮槽和粗苯贮槽通入消防水灭火;粗苯区域发生爆炸,车间根据现场火势蔓延情况应迅速关闭管式炉煤气总阀门,使粗苯系统进入冷态循环状态,必要时做停工处理;同时,开现场低压蒸汽和工业水供水灭火,并尽可能使富油槽、新洗油槽、残渣槽、萘溶剂油槽与火源隔离,如果油槽发生着火,要立即对油槽降温,防止其发生爆炸,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现场。4.7.6.6、车间采取措施迅速抢救伤亡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脑梗塞遗症的护理查房
- 远程培训A3作业
- 《西游记》讲课课件
- 《表达要得体》课件
- 新人入职汇报
- 急性左心衰病人护理查房
- 消毒和隔离技术规范解读
- 放疗病人教学护理查房
- 2025年招标采购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考试(招标采购项目管理中级)冲刺试题及答案(山东菏泽)
- 腰椎骨折手术病人的护理
- 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
- 连铸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兵团普通职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老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2023)》解读 4
- 2025年广东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地市级
- 绿色矿山培训课件
- 国有企业十五五人力资源规划框架
- 无人机实操训练课件
- 十二大报告解读
- 格拉斯哥(GCS)昏迷评估量表(详xi操作)
- 肝硬化患者健康宣教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