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_第1页
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_第2页
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_第3页
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_第4页
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K21.001098胃食管反流病1、有明显的反流症状:烧心、反酸、吞咽困难、吞咽痛、胸骨后痛,进食后加重。2、内镜下可能有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中下段食管粘膜有片状充血,渗出、糜烂、溃疡、或管腔狭窄。3、过多胃食管反流的客观证据。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存在过度酸反流。食管滴酸试验阳性。食管吞钡X线检查,发现阳性X线征。1、一般常规检查。2、内镜检查。3、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4、食管吞咽X线检查。5、食管滴酸试验。6、食管测压。1、一般治疗。2、药物治疗:(1)H2受体拮抗剂。(2)促胃肠动力药。(3)质子泵抑制剂。(4)抗酸药。3、抗反流手术治疗。4、并发症治疗:(1)食管狭窄。(2)Barreff食管。1、症状消失。2、食管PH及压力测定,内窥镜及活组织检查恢复正常。3、食管狭窄合并症消失。裂孔疝修补完好。1、症状减轻。2、钡餐检查及内镜活组织检查病变改善。3、24小时连续测定PH及压力,各项指标均好转。K30 02098非溃疡消化不良1、有上腹痛及其消化不良。2、有四种类型:(1)溃疡样消化不良,症状与消化性溃疡相似。(2)反流样消化不良。(3)动力紊乱性消化不良。(4)非特异性消化不良。3、无特异体征。1、一般检查常规。2、X线钡餐检查。3、腹部B超。4、食管镜。5、胃镜。1、病因治疗。2、支持治疗。3、补充维生素。4、中医辨证治疗。症状消失,随诊复查未发现相关的器质疾病。症状部分消失或好转。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K22.601098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1、反复而剧烈的干呕、呕吐或咳嗽后引起的呕血或黑便。2、内窥镜检查:于食管胃连接部下的小弯侧可见有单条或数处粘膜撕裂及活动性出血。1、一般检查常规。2、便潜血。3、内窥镜。1、一般性治疗。2、药物治疗:(1)止血。(2)抗炎。(3)制酸剂。(4)抗溃疡治疗。3、手术治疗。出血停止,大便潜阴性,症状消失,粘膜完全愈合。K29.101098急性胃炎1、有服用腐蚀性化学品或药物,饮酒,细菌污染变质食物或暴饮暴食史。出现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流涎、发热等症状。2、上腹和脐周有压痛,但无腹膜刺激征。3、具有上述表现而临床诊断仍不能明确者可作胃镜检查。胃镜见:广泛的胃粘膜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物、出血、糜烂等。腐蚀性化学品中毒者,胃镜检查应慎重。1、一般检查常规。2、便潜血。3、内窥镜。1、按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2、去除病因。3、抑制胃酸粘膜药。4、保护胃粘膜药。5、止血药。6、针灸、中药治疗。10出血停止,大便潜血阴性,症状消失,粘膜完全愈合。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K22.001098贲门失弛缓症1、间歇性食物停滞、受阻感,非进行性吞咽困难。胸部钝痛,及夜间食间食物反流所致呼吸道症状。2、钡餐检查,轻者食管中段轻度扩张,重者全段明显扩张、延长及扭曲。3、食管内窥镜检查,见体部明显扩张,下段见数个环形收缩,有未消化食物存留。4、食管压力测定:下食管括约肌静止压升高,高压段长度增加。具备以上各项或一、二、四者可确诊。仅具备二、四但可排除硬皮病、食管贲门癌及淀粉样变等情况亦可确诊。1、一般检查常规。2、钡餐检查。3、内窥镜检查。4、食管压力测定。1、药物治疗:(1)硝酸甘油。(2)消心痛。(3)解痉灵。2、食管扩张。3、手术治疗。经手术或扩张术治疗,吞咽困难完全消失,食管测压恢复正常。症状减轻或暂时缓解。K22.203098弥漫性食管痉挛1、食管源性胸痛与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2、钡透检查:食管蠕动波不协调,呈“螺旋状”“串珠状”“痉挛性假憩室”影像。3、食管压力测定检查:吞咽时,30%的收缩波为高幅同时收缩波及非蠕动性重复收缩波,收缩波持续时间延长,2倍或以上,压力增高。4、食管内镜检查:可排除食管、胃肿瘤或某些浸润管壁引起的弥漫性食管痉挛样改变。具备一、二、三项而可除外其它器质性食管疾病者即可确诊。1、一般检查常规。2、钡餐检查。3、食管压力测定检查。4、食管内窥镜检查。1、药物治疗:(1)硝酸甘油、硝苯地平。(2)试用解痉药。2、针灸治疗。胸痛消失,吞咽及食管动力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症状好转,钡餐检查及食管测压结果进步。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K27.904101消化性溃疡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2、呕血或(和)黑便。3、幽门梗阻症,食后胃胀痛及呕吐。有胃型,胃蠕动波震水音。4、穿孔、上腹部剧痛,腹膜炎。5、胃镜:良、恶性溃疡。6、X线钡餐见龛影及粘膜皱襞集中等征象。7、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查。1、一般性检查。2、便常规。3、癌胚抗原,胎甲球。4、胃灌分析。5、血清胃泌素测定。6、胃镜及活检。7、心电图。1、一般性治疗,生活规律,避免辛辣或烟、酒。2、药物治疗:(1)抗胆碱药。(2)H2受体阻断剂。(3)质子泵抑制剂。(4)胃粘膜保护剂。3、有HP感染者:抗炎。4、中医辨证施治。5、手术治疗。1、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潜血阴性。2、X线钡餐检查龛影消失。3、胃镜检查溃疡已为白色瘢痕期且幽门螺旋杆菌已转阴性者为治愈。1、症状明显改善。溃疡为愈合期,幽门螺杆菌未治疗或仍阳性者。2、胃镜检查溃疡缩小或(及)X线钡餐检查龛影缩小。C16.902026胃癌1、上腹不适,隐痛等症状。2、晚期出现:上腹肿块,腹水肝肿大。3、X线钡餐充盈缺损,有壁龛,边缘呈锯齿状。4、胃镜检查结合活检。1、一般检查常规。2、X线钡餐检查。3、胃镜检查活检。1、手术治疗。2、内镜下治疗。3、化学治疗。4、其它治疗。20281、肿瘤全部切除或消失。2、症状消失。1、肿瘤部分切除或未切除。2、症状好转。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M81530/1)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1、上腹痛,一般治疗不易缓解。多为水样便或脂肪泻。2、有家族史者系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型的胃肠部分多见。3、胃酸测定,12h胃酸分泌量增大。4、血清促胃液素(胃泌素)测定,空腹血清胃液素1000ng/L,合并胃酸分泌也明显增高者,诊断可确定。5、影像学可确定胃泌素的部位。1、一般检查常规。2、胃酸测定。3、血清促胃液素测定。4、彩超。5、核磁共振。1、对疗治疗。2、手术治疗。141、肿瘤全切除。2、胃酸分泌恢复正常,促胃液素分泌亦恢复正常。3、症状消失。1、肿瘤部分切除或未切除。2、高胃酸分泌受到控制,接近正常。3、溃疡愈合或暂愈合,症状好转。C16.902026胃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1、无特异症状或上腹痛,食欲减退。2、瘤体较大者上腹部可触及,能推动而略圆形肿块。3、X线轮廓光滑,类圆形的充盈缺损。4、胃镜,见有球形或椭圆形的粘膜正常,粘膜深层组织活检可确诊。1、一般检查常规。2、X线钡透。3、胃镜及活检。1、手术治疗。2、对症治疗。10肿瘤完全切除,症状消失。肿瘤基本切除,症状基本消失。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A18.301+(K93.001*)007肠结核1、患有肠外结核,主要是肺结核。2、临床表现有腹泻、腹痛,右下腹压痛,也可有腹部肿块,原因不明的肠梗阻,伴有发热、盗汗等结核毒素症状。3、X线钡餐检查见回盲部有激惹、肠腔狭窄、肠段缩短变形等征象。4、结肠镜检查及活检。1、一般检查常规。2、X线钡餐要慎重。3、结肠镜检查。1、休息与营养。2、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3、对症治疗。4、手术治疗。20601、病变肠段切除或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血沉正常,结核菌阴性(便)。2、X线钡餐检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病变愈合或消失。1、症状、体征改善,血沉接近正常,而粪结核菌阴性。2、X线钡餐及纤维肠镜检查明显好转。K50.901098克隆病1、青壮年患者有慢性反复发作性右下腹痛与腹泻、腹块或压痛,发热等表现。2、X线或结肠镜检查发现肠道炎性病变,主要在回肠未段与邻近结肠呈节段性分布者应考虑本病的诊断。3、手术探查获病理诊断。4、必须排出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及肠道肿瘤。1、一般检查常规。2、X线钡餐检查。3、结肠镜检查及活检。1、一般治疗。2、糖皮质激素。3、氨基水杨酸制剂。4、免疫抑制剂。5、其他抗菌药。6、手术治疗。急性活动性病变或复发的症状控制或基本控制,腹部及腹泻等肠道症状消失或好转,体温正常,营养状况改善,脓肿、窦道及瘘管得到治疗。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K51.902098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粘液血便,腹痛,伴有(或不伴)不同程度全身症状者,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肠炎,放射性肠炎基础上。2、结肠镜检查具有特征性病变。3、钡剂灌肠有特征性改变。1、一般检查常规。2、结肠镜检查。3、X线钡剂灌肠检查。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和营养。2、对症、抗炎。3、药物治疗:(1)氨基水杨酸制剂。(2)糖皮质激素。(3)免疫抑制剂。4、手术治疗。3090临床症状消失,行纤维镜检查及(或)钡剂灌肠显示粘膜病变基本恢复正常,观察612个月无复发。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肠镜或(及)钡剂灌肠显示病变减轻。K90.003098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乳糜泻1、慢性多便、腹泻,体轻营养不良。2、粪便苏检染色脂肪球阳性。3、X线胃肠钡剂检查见小肠皱襞紊乱、增厚。钡剂分布呈分节状、团状、雾状状。4、十二指肠镜检查,或空肠活检,有部分或次全性萎缩。5、血清检查抗肌内膜抗体、抗麦胶IgG、蛋白及抗麦IgA蛋白抗体阳性。1、一般检查常规。2、粪便苏检染色。3、X线钡餐检查。4、十二指肠镜检查、活检。5、血清检查、抗肌内膜抗体、抗麦胶IgG蛋白及抗麦胶IgA蛋白抗体。1、一般治疗。2、病因治疗。3、补充维生素。4、对症治疗。5、中医辨证治疗。1、腹泻消失,排便正常,粪常规及苏染色阴性,吸收试验正常。2、全身营养显著改善,体重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改善,全身症状好转,粪便检验及吸收试验接近正常。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K59.901098肠易激综合征1、肠道无器质性病变但功能异常,对进食、药物、情绪波动等反应过度。2、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便泌、腹胀等,排便后症状缓解或伴有大便性状和次数改变。3、肠道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X线结肠激惹征象。1、一般检查常规。2、便培养、粪隐血试验。3、X线钡剂灌肠。4、结肠镜。1、一般治疗。2、药物治疗。(1)胃肠解痉药。(2)止泻药。(3)泻药。(4)抗抑郁药。(5)其他、肠道菌群调节促胃动力药。3、心理和行为疗法。症状全部消失,肠道功能正常,随诊无异常。症状好转,大便次数减少,粪便性状接近正常或便秘减轻。K72.903106肝性脑病 1、严重肝病(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2、精神紊乱、昏迷。3、肝性脑病的诱因。4、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5、扑翼样震颤和典型的脑电图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1、一般检查常规。2、血氨。3、影像学检查。4、脑电图检查。5、诱发电位。6、心理智能测验。1、消除诱因。2、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3、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的紊乱。4、肝移植。5、其它对症治疗。神志清醒,扑翼样震颤基本消失,性格行为均恢复正常达4周以上,原有不正常之脑电波检查或诱发电位检查及智力定量检查恢复正常。昏迷程度有所减轻或神志恢复清醒,但不巩固,脑电图,诱发电位及(或)智力定量检查恢复,但不完全。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I85.001071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肝硬化患者有门脉高压症,突破性有呕血或黑便。量多少不等,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2、内窥镜检查发现明显食管静脉曲张并有活动性出血、血痂、血泡或红色征,且可除外因急性食管、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或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出血者。1、一般检查常规。2、影像学检查。3、内镜检查。1、一般性急救措施。2、积极补充血容量。3、止血措施:(1)药物止血。(2)气囊压近止血。(3)内镜治疗。(4)外科手术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5)对症治疗。4、介入治疗。出血完全停止,4周内无复发。K76.702106肝肾综合症1、严重肝功能损害及门静脉高压有难治性腹水。2、停用利尿剂治疗或用等渗盐水1.5L静脉滴注扩容治疗,肾功不能持续改善者。3、B超检查无梗阻性肾病或肾实质病,尿中蛋白含量或肾实质病,尿中蛋白含量500mg/dl。4、每日尿量500ml。1、一般检查常规。2、肾功能。3、肾脏超声。4、肾血管造影。1、一般性治疗。2、保肝药物。3、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4、扩充血容量。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6、中医辨证治疗。7、非药物治疗:(1)腹腔-颈静脉转流术。(2)透析疗法。(3)肝移植。(4)超声波治疗。肝肾衰竭症状消失,尿量恢复正常,血清肌酐持续低于130mol/L,肌酐清除率增加至40ml/min以上。肾功能稍有恢复,血清肌酐略有下降,肌酐清除率略有恢复但持续时间不长。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K74.602106肝硬化1、有病变性肝炎,长期饮酒等有关病史。2、有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3、肝脏质地坚硬有结节感。4、肝功能试验常有阳性发现。5、肝组织检查见假性小叶形成。6、病因临床分型:(1)肝炎后肝硬化。(2)血吸虫病性肝硬化。(3)酒精性肝硬化。(4)色素性肝硬化。(5)心源性肝硬化。(6)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一般检查常规。2、免疫功能检查。3、腹水检查。4、影像学检查。5、内镜检查。6、肝穿刺活组织检查。7、腹腔镜检查。1、一般治疗。(1)休息。(2)饮食。(3)支持治疗。2、药物治疗。3、腹水治疗。(1)限制钠、水的摄入。(2)利尿剂。(3)放腹水加输液蛋白。(4)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5)腹水浓缩回输。(6)腹腔-颈引流。4、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5、并发症的治疗。(1)上消化道出血。(2)自发性腹膜炎。(3)肝性脑病。(4)肝肾综合症。6、肝移植手术。1、经肝脏原位移植无明显排斥反应,食管静脉曲张及腹水消失,肝功正常。2、症状消失,营养、全身情况及肝功能恢复正常,反映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检查结果正常。肝功能接近正常,腹水基本消退,症状减轻,全身情况改善。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C22.001(M81700/3)030原发性肝癌1、原因不明的肝区疼痛、消瘦、进行性肝肿大。2、血清甲胎蛋白测定阳性。3、影像学检查,有癌肿征像、超声、CT、MRI。4、肝细胞组织活检,病理确诊。1、一般检查常规。2、肿瘤标记物的检测。3、超声。4、CT。5、X线肝血管造影。6、放射性核素肝显影。7、MRI。8、肝穿刺活检。9、剖腹探查。1、手术治疗。2、放射治疗。3、化学抗肿瘤治疗。4、中医治疗。5、生物和免疫治疗。6、综合治疗。7、并发症治疗。90150 肿瘤全部切除,切缘无肝癌细胞;甲胎蛋白降为正常,肝功能恢复正常,症状消失,体重及一般情况好转,肝原位移植术后,肝外胆管无梗阻,移植排斥得到控制,肝功能恢复正常,甲胎蛋白正常,体重及一般情况好转。肿瘤暂时消失或面积缩小,超过50%,或不足50%持续一个月以上。多灶性病变的总面积有缩小,且没有一个病灶增大超过25%,无新病灶出现,甲胎蛋白下降,食欲、体重及一般情况好转,持续一个月以上。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K75.809106自身免疫性肝炎1、多为女性,起病慢,病程长,发热,肝区不适,乏力消瘦、黄疸,肝脾肿大。2、肝功改变。3、血管常出现自身抗体。1、一般检查常规。2、肝功系列。3、血清自身抗体测定。4、免疫抑制剂。1、一般治疗。2、保肝治疗。3、对症治疗。4、免疫抑制剂。症状消失,肝功恢复,特异性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症状减轻肝功好转,特异性自身免疫性抗体滴度降低。K86.102098慢性胰腺炎1、有胆道疾病或长期饮酒史,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体重减轻。2、胰腺组织诊断明确。3、X线检查胰腺钙化。4、有显著的胰腺外分泌。5、胆道或实质影显示特征性损害。1、一般检查常规。2、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3、吸收功能试验。4、淀粉酶测定。5、胰腺内分泌测定。6、影像学检查。7、针刺活检。1、内科治疗。(1)去除病因。(2)胰酶制剂。(3)抗酸药。(4)H2受体拮抗剂。(5)对症治疗。2、手术治疗。1、急性发作减少,症状缓解,消化吸收不良症状明显好转,全身健康状况改善。2、顽固性疼痛解除,症状改善,病情稳定。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K70.301106酒精性肝病1、长期、大量饮酒史。2、有酒精性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临床表现。3、血清天冬氨酸转铵酶显著增高,而丙氨酸转氨酶正常,二者之比为25:1,尤其是线粒体天冬氨酸转氨酶增高,有特异意义。4、影像学检查有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症象。5、肝组织活检。1、一般检查常规。2、肝脏超声。3、肝脏CT、MRI。4、肝组织活检。1、一般治疗。2、药物治疗:(1)保肝。(2)降脂。(3)补充维生素。(4)支持治疗。3、并发症的治疗。4、中医辨证治疗。1、停止酗酒、症状消失,肝功正常,脂肪酐改变,消失。2、酒精性肝炎者,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无波动。3、酒精性肝硬化经肝原位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肝硬化临床表现消失,健康基本恢复正常。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治疗后,症状好转,肝功能恢复,脂肪肝减轻或消失。K74.501106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绝大多数为中年以上女性,有显著皮肤瘙痒、肝大、出现黄瘤。2、有显著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生化改变。3、IgM明显增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且低度很高。1、一般检查常规。2、肝功能试验。3、免疫学检查。1、一般治疗。2、对症治疗。3、支持治疗。4、免疫抑制剂治疗。5、肝移植手术。肝移植术后,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无排斥反应。瘙痒、黄疸减轻,肾质软化,凝血酶原缺乏改善或血清碱性磷酸酶,胆红素等下降,病情好转,稳定。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K85 07108急性胰腺炎水肿型:1、有剧烈而持续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轻度发热、上腹部压痛,但无腹肌紧张。2、血清和尿淀粉酶明显升高及Cam/ccr%比值增高。出血坏死型:1、全腹剧痛及出现腹肌强直,腹膜刺激征时。2、烦躁不安、四肢厥冷、皮肤呈斑点状等休克症状时。3、血钙显著下降到2mmol/L以下。4、腹腔诊断性穿刺有高淀粉酶活性的腹水。5、与病情不相适应的血尿淀粉酶突然下降。6、肠鸣音显著降低,肠胀气等麻痹性肠梗阻。7、GreyTumor征或Cullen征。8、正铁血蛋白阳性。9、肢体出现脂肪坏死。10、消化道大量出血。11、低氧血症。12、白细胞18109/L及血尿素氮14.3mmol,血糖11.2mmol/L(无糖尿病史)。1、一般检查常规。2、淀粉酶测定。3、淀粉酶、内生肌酐清除率比值(com/ccr%)。4、血清脂肪酶测定。5、血清正铁血白蛋白。6、生化检查。7、X线腹部平片。8、腹部B超与CT显像。1、内科治疗:(1)监护。(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血容量。 (3)解痉镇痛。(4)减少胰腺分泌。(5)抗菌药物。(6)抑制胰酶活性。(7)腹膜透析。(8)处理多器官功能衰竭。2、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3、中医中药。4、外科治疗。3060症状消失,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恢复正常,无异常体征,假性囊肿等并发症得到治疗,CT或B超检查胰腺正常。急性胰腺炎症状消失,但合并症如腹内炎症感染未完全恢复,假性囊肿未完全消失。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C25.403(M81501/3)023胰腺癌1、无诱因的进行性加重的中腹部或上腹部疼痛与闷痛,放射至腰背部,仰卧时加重,前俯卧时疼痛减轻,有进行性黄疸及严重消瘦。2、上腹部触痛及肿大、质硬、不活动的结节状硬块。3、血清中糖抗原、胰腺胚脂抗原、PU-PAN-2或癌胚抗原阳性。4、B超:癌肿征象。5、CT:发现占位。6、逆行胰管造影梗阻。7、细胞学活检。1、一般检查常规。2、胰腺B超。3、CT、MR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