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栽培黑木耳.doc_第1页
玉米芯栽培黑木耳.doc_第2页
玉米芯栽培黑木耳.doc_第3页
玉米芯栽培黑木耳.doc_第4页
玉米芯栽培黑木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米芯栽培黑木耳 玉米芯是玉米脱粒后的穗轴经粉碎加工后副产品,利用玉米芯为原料袋栽黑木耳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不与农时争工,适合广大玉米产区推广。玉米芯栽培黑木耳具体分以下步骤:粉料拌料装料灭菌接种养菌划口出耳采收。粉碎:玉米芯用812目筛底的粉碎机粉碎后备用。原料要求干燥,无霉变的新鲜原料,受潮结块的不用,最好是随粉随用。拌料:拌料在玉米芯栽培中十分关键,首先要有合理的配方:玉米芯85%,稻糠15%;玉米芯85%,玉米粉5%,稻糠10%;玉米芯40%,木屑40%,麦麸10%,玉米粉5%,稻糠5%。以上配方中均加入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0.8%。以上的配方任选一个,按量称取后,除过磷酸钙外,其它均放一起干拌均匀,然后将过磷酸钙水溶液浇泼于干拌好的料中,边加水边搅拌,直至搅拌均匀。拌好的料用手紧握料有水渗出为宜。稍闷2030分钟即可。如果玉米芯过干则需要提前预湿。拌料原则是:“宁干勿湿”。装袋:拌好的料应及时装袋,料袋应选用直径17cm33cm0.05cm的聚丙烯或低压聚乙烯袋,太薄容易被物料刺破。手工装料先将料装至料袋的三分之二,然后压实至三分之一,再装再压实,装满料袋的三分之二,将料面压平,并使周围高,中间低,然后套好套环,塞好棉塞,有条件的可用装袋机进行装料,可有效地提高装袋速度,如使用无棉盖体封口,效果更好。装完的料袋要注意轻拿轻放,直立排放于周转筐内,每个周转筐装20袋。灭菌:灭菌是关系至玉米芯栽培黑木耳的关键环节。装锅时,使用棉塞的要用养料塑料薄膜将棉球盖住,以防冷凝水打湿棉塞,装锅后要迅速灭菌,升温原则要求“攻头、保尾、控中间”。即急火烧开锅,尽快达到100,这样能有效防止培养料酸败,控中间即锅内蒸气达100后保持温度不低,始终恒温,维持810小时。灭菌时间达到后要闷锅46小时为好,即保尾,这样能使原材料充分腐熟、糖化,有利于黑木耳菌丝体的生长。待锅内温度下降至80左右时,即可抢温出锅。接种:灭菌完毕后,应趁热出锅,放置到干净房间内冷却,待袋温冷却到30以下时抢温接种。接种可采用无菌箱接种,也可采用负离子发生器进行接种。用无菌箱接种,将料袋放入无菌箱后连同菌种及接种工具一起放入,按每立方米用气雾消毒剂48g点燃进行气化薰蒸后接种。比较实用的还是负离子发生器接种,现将使用方法介绍如下:使用负离子发生器要使环境空气相对温度在70%以上,室温28左右;可直接在培养室的一角进行接种,接种前先开机1015分钟,然后开始接种,操作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接种,接种工具要用酒精灯灼烧,冷却后方可接种,接种时,接种人员手持的工具及菌种不能离开机器,一人负责挖取菌种,另一个负责打开袋口,并随时清理操作平台,在空气中经常喷300倍的来苏尔溶液,以降尘杀菌,接种完后的料袋要放置在2628左右的室温环境条件下培养。发菌:接种后的菌袋放置到培养架上培养,刚接种的木耳丝体由于机械性损伤较严重,因此,要求培养室温度略高些,控制在28左右,中期菌丝体已逐渐延伸至料袋中部,这时菌袋自身温度要比室温略高24,所以培养室温度一定掌握在2426之间为宜。整个菌丝体培养期间最好不要超过30,冬季通风不方便,可每天将负离子发生器开启2030分钟,以保证空清新,促进菌丝的快速生长。在菌丝体培养期间如发现有红、黄、绿、黑、灰等杂色及生长稀疏且长势特别快的菌丝体,一律视为杂菌,应及时挑出隔离,以防交叉感染。引起污染的原因主要有:、接种操作不规范;、培养室过于干燥或过湿;、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或使用了不合格的菌种。、室内有生活废烟,因此只要严格操作,适当调节培养室内温度及空气相对温度在6065%左右。灭菌时间要等锅内温度达到100后,维持810小时,并闷锅46小时。无论是自制菌种,还是购买菌种,一定要严格检查,不使用有疑问的菌种。玉米芯栽培黑木耳,由于基质的特殊*,菌丝体生长洁白粗壮,但长势较木屑慢,整个菌丝体生长期间约需5560天左右时间,当菌丝体布满整个料袋,并出现回长现象时,即可划口出耳了。划口出耳:在摆袋前,首先要选择好耳场地,场地要求周围通风良好,近水源,以南北走向为宜,挖成宽1.5m,高1012cm的畦床,然后铺一层地膜,地膜先用2%的高锰酸钾水浸洗一遍,也可铺稻草或树叶以利保水保湿。料袋从培养室取出后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或0.2%的来苏尔溶液洗一遍即可划口。划口工具可用刮脸刀片制做,划口深度要求0.30.5cm,每袋划10个“V“字型的口,每袋三排,每排三个,呈“品”字形排列,最后在袋底部划一个口,划口时要注意不要将培养料泛起,以免引起机械性损伤,影响出耳效果。划口后的菌袋倒置于铺好的地膜上进行催耳,袋与袋间距离12cm为宜。上方覆盖稻草帘或遮阳网,每天勤浇地面,以保持相应的空气相对湿度。如天气干燥,应在袋上覆盖一层地膜的利保湿。一般摆袋时间以安排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摆完袋后要将周围再进行一次消毒灭菌,以防止滋生杂菌。出耳管理:划口后约715天时间,划口处可见到鱼籽状的粒团,此时即可排场出耳,排场时袋与袋距离以1012cm左右为宜,每一万袋大约需650700cm2场地。排场后的耳袋要注意经常喷水间湿,并结合干干湿湿的方法进行管理。天气炎热时,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前覆盖草帘,越热天越要减少喷水次数,以早晚喷大水、重水为主要管理手段。如遇下雨,在雨后要喷一遍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以防杂菌浸染。当黑木耳喷子实体基部开始收缩,基部开始由白转褐时,标志着木耳已长成,该采收了。在出耳期间,如遇至短时间的高温天气,无论是催耳期间,还是出耳期间,务必使环境空气流通好,中午尽量不浇水;如果料袋很热时浇水,很容易将菌丝体激死,造成管理污染。在出耳期出现青霉污染,要及时采取措施,可喷施2的高锰酸钾,并结合曝晒,以防杂菌蔓延。应注意问题:、如果划口后即出现大面积污染。这往往是由于菌丝体生长期间培养室长期高温和通风 不良造成的。、划口后先出少量耳芽,接着耳芽痿蔫,并污染木霉菌。这是由于划口后出耳期间遇高温高湿、通风不良造成 。、在出耳中期出现边出耳边污染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袋温与喷水温度反差过大,加之喷水后即出现通风差的天气造成的。、流耳:流耳的主要原因是喷水过大,耳成熟过度。总之,只要在温度、湿度、空气、通风、光照等方面严格管理黑木耳就能获得丰产三收。采收加工:当木耳充分展开,基部收缩,由白转褐时标志着木耳已长成应抓紧时间采收。采收前停水12天,以便晾晒,采收时尽量采大留小,并留下基部少量耳基,以备下次出耳。采收方法:一手轻轻按住菌袋,一手扭转子实体整朵将耳一次采下,在管理正常的情况下,每袋可采收干耳4050克。采摘后的木耳要及时放置到筛网上晾晒,注意晾晒时不要随意翻动,以免产生拳耳,影响商品质量。如采摘后的木耳有泥沙,最好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晾晒,否则,影响感观。当耳片全部干燥后,再逐个掀动,将基部朝上晾晒。如果采收期间内遇连阴天,就应考虑烘干加工,烘干室内铺好帘子,并适当按一台引风机以排潮。烘干起始温度以35为宜,以每隔2小时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