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doc_第1页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doc_第2页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doc_第3页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doc_第4页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一、 实验目的(1) 了解本体聚合的原理;(2) 熟悉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二、 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仪器:塑料试管 具塞锥形瓶 恒温水浴锅 电子天平 量筒药品:过氧化苯甲酰(BPO)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CH2=C(CH3)COOCH3三、 实验流程图 四、实验原理本体聚合(bulk polymerization)指单体在光、热或引发剂等作用下的聚合方法,只有单体或单体加引发剂,因此聚合物纯度高。但自由基聚合的链锁反应特征,使得一旦聚合开始,放出很多热量,同时立即有聚合物形成,体系粘度随之急剧增加,使大量反应热难以传递出去,导致温度失控,体系中局部地区产生过热现象,结果聚合物性质变劣,最严重的情况是发生“爆聚”,使聚合过程彻底失败。因此控制聚合热和及时的散热非常重要。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热为56.5kJ/mol,它的聚合热是比较适中。MMA在BPO作引发剂下发生如下自由基聚合:1.引发剂分解2.链引发3.链增长4.链终止a、偶合终止b、歧化终止 本体聚合进行到一定程度,体系粘度增大,大分子链自由基活性降低,阻碍了链自由基的相互结合,使链终止速率减慢,而小分子单体却依然可以自由与链结合,链增长速率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自动加速效应,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又继续加剧反应,如此循环,而粘度又屏蔽热量,使局部温度过高,严重影响聚合物的性质,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四、 实验步骤、现象及分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与讨论预聚称取0.05g引发剂BPO放入100mL干燥洁净的小锥形瓶中,再加入15.0ml 单体MMA,盖上塞子。BPO白色粉末逐渐溶解于无色透明的MMA中。最终成无色透明液体。 BPO和MMA互溶。盖塞是防止挥发和融入阻聚剂氧气。注:锥形瓶不能有污染,否则会阻聚。在水浴锅中在60-70下加热锥形瓶,适当摇动,当瓶内的预聚物粘度与甘油粘度相近时,立即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水浴温度在61.液体开始粘度没有变化,两个小时后观察到粘度逐渐增大。温度不宜过高,防止发生自动加速,爆聚现象。聚合不断发生,粘度随之增大。摇动为使单体与引发剂充分接触,防止局部过热,不但不能摇得过快,防止融入阻聚剂氧气、产生气泡。灌模取干燥洁净的小塑料试管,适当加装饰物,将预聚物缓慢、呈细流线状倒入试管中,切勿完全灌满留一定空间。试管中先放入新鲜树叶,液体粘稠状,预聚物呈细流线状倒入试管,并无气泡出现。先放树叶是为使其能浸在液体中,且产生气泡少,灌模不可灌太满,是为防止高聚物爆聚和体积膨胀。聚合将试管封口,放在40-50的烘箱中聚合24 小时,直至硬化。最后在100情况下处理0.5 至1 小时,使反应趋于完全。硬化。完成聚合。注:小塑料试管之间的要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聚合时产生的热量放不出去,导致集体爆裂。脱模将小塑料试管在地上敲击,得聚合物有机玻璃。得到有机玻璃无色透明。但是树叶周围和边缘有少量的气泡。有气泡的原因:装饰物颗粒较大使聚合物无法填充满模具,致使有机玻璃边缘有气泡。树叶含水分,使树叶周围有气泡。五、思考题1. 本体聚合与其他各种聚合方法比较,有什么特点?自由基加聚的工艺方法主要有四种: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及乳液聚合。溶液聚合过程易控制,散热较快,不过产物中含溶剂(有些污染环境),后处理比较困难;悬浮聚合以水作溶剂,水无污染,散热好,易除去,但要求单体不溶于水,故在应用上受限制;乳液聚合反应机理不同,可以同时提高聚合速度和聚合度,散热好,易操作。本体聚合是指单体仅在少量的引发剂存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或者直接在热、光和辐照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本体聚合具有产品纯度高和无需后处理等优点,可直接聚合成各种规格的型材。但是,由于体系粘度大,聚合热难以散去,反应控制困难,导致产品发黄,出现气泡,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由于双基终止受到抑制,从而出现自动加速现象,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发生爆聚。而导致生产失败。 2. 制备有机玻璃时,为什么需要首先制成具有一定粘度的预聚物?有机玻璃是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制备的。首先制成具有一定粘度的预聚物有两个原因:一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密度小于聚合物的密度,在聚合过程中出现较为明显的体积收缩,为了避免体积收缩单。二是体在聚合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先生成一个预聚合,从而有助与聚合过程中的散热,防止爆聚现象的发生。3. 在本体聚合反应过程中,为什么必须严格控制不同阶段的反应温度?a.温度是引发单体使单体活化,引起聚合反应的主要条件,又是促进聚合,决定聚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b.由于温度对链增长与链终止的速度有密切的关系。高温下,链终止的速度超过链增长的速度,高温又能引起链增长的解聚作用,使生成短链的机会增多,因此对产品质量还有直接的影响。c.温度过高,还会引起爆聚,造成事故,产生废品;d.温度控制不均匀易形成局部过热,产品会出现气泡等缺陷。温度控制不当,有时即使不出现明显的缺陷,但由于产品相对分子量的差异,仍然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e.有机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不能盲目的采用强制降温,局部过冷造成的收缩不均匀就导致应力集中,产品表面可能出现裂纹。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不同阶段的反应温度。4. 凝胶效应进行完毕后,提高反应温度的目的何在?因为预聚后,为了防止在高温下聚合,出现暴聚现象,导致实验的失败,是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聚合的,这样聚合不能进行完全,还有部分的单体未反应因此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再反应一段时间,使反应趋于完全。六、实验注意事项 1避免振荡反映液体,因为空气中的氧是一种很好的阻聚剂。剧烈的振荡会使引发剂失去活性。 2必须严格控制不同阶段的反应温度,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爆聚以及提高产品的质量。 3.在加热过程中不要一直摇动锥形瓶,以防溶液与氧气充分接触而发生爆聚,同时又不能不摇,以防局部过热发生爆聚,这就要求我们做实验室要注意观察现象,注意实验细节。4密切注意三口瓶中液体的黏度变化,因为假如反应夜的黏度过高,容易发生爆聚。但由于引发剂的质量和纯度不同,反应到粘稠状的时间长短有差异。如果时间很长仍未变稠,可以适当升温。5若要在液体中加入物体,不要加含有大量水分的物体,高温聚合时,水分进入有机玻璃,形成乳化,影响产品质量。6.当灌模时,要使冷却的聚合物呈线形匀速流出且塑料小试管稍倾斜,这样可赶走瓶内气体,减少气体进入高聚物中形成气泡,同时,灌模不可灌太满,以防止高聚物爆聚和体积膨胀。七、知识点的掌握扩充1影响本体聚合反应的主要因素:温度: 温度是引发单体使单体活化,引起聚合反应的主要条件,又是促进聚合,决定聚合速率的主要因素。由于温度对链增长与链终止的速度有密切的关系。高温下,链终止的速度超过链增长的速度,高温又能引起链增长的解聚作用,使生成短链的机会增多,因此对产品质量还有直接的影响。温度过高,还会引起爆聚,造成事故,产生废品;温度控制不均匀,易形成局部过热,产品会出现气泡等缺陷。温度控制不当,有时即使不出现明显的缺陷,但由于产品相对分子量的差异,仍然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有机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不能盲目的采用强制降温,局部过冷造成的收缩不均匀就导致应力集中,产品表面可能出现裂纹。时间:时间仅对聚合反应进行的程度产生影响。甲基丙烯酸甲酯在50加热,当聚合物含量至45%时反应速度大为减慢这是由于随着聚合物的生成,反应体系粘度逐渐增大,阻碍了单体分子的活动能力,防碍增长链与单体分子接触反应,在此温度下,即使时间延迟很长也无济于事,若要加速反应使游离单体继续聚合,只有升高温度。所以在低温聚合后,升温至100保持13 小时,使聚合反应进行的更完美。压力:如果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在3000 大气压下保持加压聚合,聚合速率可比常压下增加36 倍,聚合物相对分子量增加2 倍。(原因:加压后使单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增加活性链与游离分子的撞击机会,加快了反应的速率;加压使单体的沸点升高,减少因单体汽化而形成的爆聚。)引发剂:聚合物分子量随引发剂的浓度升高而下降,这是因为在一定量的单体中,引发剂越多,生成的活性点也越多,形成的活性链就越多,则分配到每个链上的单体数目就相应地减少。氧:氧对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有双重影响;随温度的变化,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