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案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一、学习目标:辨析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二、重点难点:重点:1、物质世界是绝对静止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和改造世界。难点:如何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考点整合:(一)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例1、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二)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1、对立(区别):(1)含义不同 (2)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统一(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第一,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第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反对夸大绝对运动不可知论;反对夸大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诡辩论,最终陷入唯心主义。例2、(2002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三)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规律的客观性, 。(2)规律的普遍性, 。 (3)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4)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但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例3、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例4、2005年7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深度撞击”号经过170多天的飞行,成功地在距地球1亿多千米外准确命中坦普尔1号彗星内核。“深度撞击”被比喻为“在高速飞行的针上穿线”。撞击的成功,表明( )A.客观规律是可以为人类认识和利用的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C.人类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实验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四)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1)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2、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又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3、反对: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例5、水利专家说,治理淮河的思路逐步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也就是试图完全消除洪水灾害,转变为承认洪水的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设施,力争将洪水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结合材料中淮河领域洪水“管理”的实践,谈谈如何理解“治水要按规律办事”。四、难点解疑:1、“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的根本属性”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2、“规律”和“规则”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它、消灭它或者改变它。规则是主观的,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制定的,可以制定它、废除它或者修改它。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五、巩固练习:1. 一种社会制度从它产生到灭亡,社会性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它没有任何变化,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都在不断地变化。材料中的事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A事物都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 B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005年9月,太阳表面出现大黑子,直径10万千米。据此回答23题。2.此次黑子的出现,是太阳活动剧烈的标志,可能随时出现耀斑爆发,放射大量的强力射线,同时放射大量的带电粒子。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新事物在力量上强于旧事物 D.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3.伴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工作草图的宣告完成,将来人类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来改造生命。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 )为世界物质性理论又一次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依据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有力打击随着科学的发展,意识的反作用越来越强,总有一天可以摆脱物质的束缚证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是以人们承认和服从自然为前提的 A. B. C. D.4.(2004年江苏)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5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6.“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7.“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 ) 承认物质,否认运动 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 B. C. D. 8.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堰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9.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共飞行115小时32分钟,绕地球77圈,行程约325万公里。返回舱实际着陆点距理论着陆点相差仅一公里。这体现了( )A.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B.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10. 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这首诗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 A.事物运动有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规律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CHES 129-2024山区小流域沟道治理人工阶梯-深潭系统技术导则
- T/CI 084-2023红花籽油亚油酸含量检测与评级
- 高中化学选修原电池课件
- 2024学年泰州市泰兴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解析
- 电厂闸门安装施工方案
- 高一民主监督课件
- 高一地球自转课件
- 离婚协议书: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及经济补偿合同
- 离婚房产赠与未成年子女抚养费支付合同
- 离婚协议书英汉对照:法律条款解读与应用
- 无人机驾驶培训合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 外发清单模板
- 档案分类和保管期限表
- ISO 15609-1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焊接工艺规范中文版
- 人居环境科学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高级电工证考试题库电工考试题库
- 2023译林版新教材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Unit 1 Food matters
- 糖尿病足中医辩证治疗
- 脑膜瘤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 T-ZJFS 010-2024 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型贷款实施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