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处理50000吨含矿物油废物及10000吨废碱渣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年处理50000吨含矿物油废物及10000吨废碱渣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年处理50000吨含矿物油废物及10000吨废碱渣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年处理50000吨含矿物油废物及10000吨废碱渣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年处理50000吨含矿物油废物及10000吨废碱渣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3X1000MW燃煤发电机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临邑县兴达化工有限公司年处理50000吨含矿物油废物及10000吨废碱渣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临邑县兴达化工有限公司评价单位:山东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二一九年九月15 北京中环博宏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目 录1 概述1-11.1 项目特点1-11.1.1 项目由来1-11.1.2 企业基本情况1-21.1.3 项目特点1-21.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1-21.3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1-41.3.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41.3.2选址符合性分析1-41.4环境影响评价关注重点1-51.5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1-52 总则2-12.1 编制依据2-12.1.1 法律法规文件2-12.1.2地方政策规划文件2-22.1.3 技术导则及规范2-42.1.4项目环评相关依据文件2-42.2 评价目的、指导思想和评价重点2-52.2.1 评价目的2-52.2.2 指导思想2-52.2.3 评价重点2-62.3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2-62.3.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2-62.3.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确定2-72.4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2-72.4.1 大气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2-72.4.2 地下水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2-92.4.3 地表水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2-102.4.4 声环境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2-102.4.5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2-102.4.6小结2-112.5 评价标准2-122.5.1 环境质量标准2-122.5.2 污染物排放标准2-152.6 环境保护目标2-163现有工程分析3-13.1项目概况3-13.1.1 公司概况3-13.1.2 编写思路3-23.2现有工程3-23.2.1 项目组成情况3-23.2.2 项目组织定员3-33.2.3 项目平面布置3-33.3 公用工程3-33.4 储运工程3-43.5 现有工程分析3-53.5.1 废白土综合利用项目3-53.5.2废碱渣(HW35)、废保温材料综合利用项目3-83.5.3 3000吨/年处理含矿物油废物回转窑炉改造项目3-143.6 现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整改措施3-243.7 厂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整改措施3-253.7.1 厂区存在环境问题3-253.7.2 整改措施建议3-264 拟建工程分析4-14.1 工程概况4-14.1.1 基本情况4-14.1.2 项目组成4-24.2项目平面布置及合理性分析4-34.2.1 总平面布置方案4-34.2.2 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4-44.3 项目原辅材料、动力消耗及主要设备4-44.3.1 项目原辅材料消耗及动力消耗4-44.3.2 主要原料运输路线4-54.3.3 项目主要设备4-114.4 产品方案4-124.5 公用工程4-194.5.1 供电4-194.5.2 给水4-194.5.3 排水4-194.5.4 供热4-214.5.5 供气4-224.6 储运工程4-224.7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4-234.7.1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4-234.7.2 制砖项目4-294.7.3 废碱渣项目工艺流程4-304.8 运营期污染源及防治措施4-454.8.1 废气4-454.8.2 废水4-474.8.3 噪声4-474.8.4 固废废物4-484.8.5 非正常工况4-494.9 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汇总4-515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15.1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15.1.1 项目地理位置概况5-15.1.2 气候、气象5-15.1.3 地形地貌5-15.1.4 水文地质5-25.1.5 地表水5-55.1.6 地震5-65.1.7 自然资源5-65.1.8 项目区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5-75.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85.2.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85.2.2 区域大气治理方案5-175.2.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195.2.6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215.2.7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305.2.8 土壤环境现状评价5-326 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6-16.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6-16.1.1 评价区气象资料分析6-16.1.2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确定6-26.1.3 污染源调查6-46.1.4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6-66.1.5 大气防护距离确定6-66.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6-96.2.1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6-96.2.2 事故状况下地表水对周围影响分析6-96.2.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6-96.3 地下水影响分析6-156.3.1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6-156.3.2 评价等级确定6-266.3.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286.3.4 地下水环境影响6-406.3.5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6-426.3.6 结论与建议6-506.4 声环境预测与评价6-516.4.1 厂内主要噪声源分析6-516.4.2 预测点位6-526.4.3 声环境影响预测6-526.4.4 声环境影响评价6-556.4.5 噪声防治措施6-566.5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及影响分析6-566.5.1固体废物影响分析6-566.5.2 项目固体废物影响分析6-576.5.4 小结6-617 环境风险评价7-17.1 风险调查7-17.1.2 物质风险识别7-17.2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7-37.2.1 评价等级确定7-37.2.2 E的分析确定7-57.2.3 环境风险潜势划分7-87.2.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判断7-87.2.5评价范围确定7-87.2.6 环境敏感目标概况7-97.3 环境风险识别7-107.3.1 生产设施风险识别7-107.3.2 物质风险识别7-117.3.3 生产工艺风险识别7-127.3.4 影响环境途径7-127.3.5 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7-127.3.6 风险事故类型7-137.4环境风险事故影响分析7-147.5 风险防范措施7-147.5.1 总图布置和建筑风险防范措施7-147.5.2 工艺及设备方面的对策措施7-157.5.3 生产、储运过程风险防范措施7-157.5.4 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7-177.5.5 天然气输送安全措施7-197.6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7-197.6.1 大气应急环境监测方案7-207.6.2 水环境应急环境监测方案7-207.7 应急预案7-217.7.1 应急计划区7-217.7.2 应急机构7-217.7.3 应急程序7-227.7.4 应急设施7-237.7.5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措施7-237.7.6 安全防护7-247.7.7 应急联动7-247.7.8 应急终止7-247.7.9 应急演习和应急技术培训7-257.8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7-258 环保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8-18.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8-18.1.1 拟建项目大气污染防治措施8-18.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8-58.3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8-58.4 固体废物控制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8-58.4.1 厂区内处理措施8-68.4.2固体废物临时贮存场所主要防治措施8-68.4.3固体废物运输过程的环境影响分析8-78.5 项目环保措施及投资8-78.6 小结8-89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9-19.1总量控制基本原则和对象9-19.1.1 总量控制基本原则9-19.1.2 总量控制对象9-19.2 总量控制分析9-19.2.1 污染物排放总量9-1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110.1 经济效益分析10-110.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110.2.1 环保投资10-110.2.2 环保投资效益分析10-210.3 社会效益分析10-210.4 结论10-311 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11-111.1 环境管理11-111.1.1 环境管理机构设置11-111.1.2 环境保护职责与任务11-211.1.3 排污口规范化管理11-311.1.4 日常环境管理制度11-411.2 环境监测计划11-511.2.1 监测机构设置及职责11-511.2.2 监测仪器的配置11-511.2.3 监测仪器的配置11-611.2.4监测数据管理11-711.2.5信息记录和报告11-711.2.6事故应急调查监测方案11-711.3 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一览表11-812 项目建设合理性分析12-112.1 政策符合性12-112.1.1 产业政策符合性12-112.1.2 环保政策符合性12-112.2 选址合理性12-1112.2.1 与临邑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符合性分析12-1112.2.2与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年)的符合性分析12-1112.3 小结12-1113 结论与建议13-113.1 评价结论13-113.1.1 公司概况及项目背景13-113.1.2 现有工程概况13-113.1.3 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情况13-213.1.4 环保措施及达标情况13-213.1.5 项目环境影响情况13-513.1.6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结论13-613.1.8 总量控制分析13-613.1.9 公众参与调查及采纳情况13-713.1.10 评价总体结论13-713.2 措施和建议13-713.2.1 建议13-8附 件附件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件2:山东省建设项目备案证明;附件3:临邑县兴达化工有限公司废白土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批复及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批复; 附件4:临邑县兴达化工有限公司废碱渣、废保温材料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批复及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批复;附件5:临邑县兴达化工有限公司3000吨/年处理含矿物油废物回转窑炉改造项目环评批复;附件6:临邑县兴达化工有限公司3000吨/年处理含矿物油废物回转窑炉改造项目验收意见;附件7:项目油泥化验报告;附件8:项目废碱渣成分分析报告;附件9:固体废物危险特性检测报告;附件10:辽宁绿源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例行检测报告附件11:总量确认书;附件12:项目专家评审意见;附件13:项目修改说明。临邑县兴达化工有限公司年处理50000吨含矿物油废物及10000吨废碱渣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 概述1.1 项目特点1.1.1 项目由来随着临邑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临邑县周边采油厂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矿物油废物量逐渐增加,这些固废需要进行专门的收集和处理,以免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临邑县兴达化工有限公司目前利用回转窑炉可年焚烧含矿物油废物3000吨,随着临盘采油厂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矿物油废物量逐渐增加,处理规模不能满足目前需求,为此,临邑县兴达化工有限公司新上1套含矿物油废物处置装置替代原有回转窑炉焚烧处置方式,可年处理50000吨含矿物油废物。临邑县兴达化工有限公司针对废碱渣进行预处理脱硫、酸中和,提取环烷酸,分层产生的废水通过回转窑炉焚烧处置;随着废碱渣中环烷酸含量逐渐降低,提取价值逐渐降低,并且公司年处理废碱渣规模较小(1000t/a),因此,公司新增1套废碱渣焚烧装置,针对收集的废碱渣直接焚烧处置,可年处理10000吨废碱渣。项目建成后,可年处理50000吨含矿物油废物及10000吨废碱渣,处理能力增加,处理工艺发生变化,拟建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完全利用拟建项目进行生产,厂区现有装置不再运行,准备拆除。1.1.2 企业基本情况临邑县兴达化工有限公司于2006年10月成立,公司位于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恒源街道办事处华瑞路中段路西。该公司现有工程包括废白土综合利用项目;废碱渣、废保温材料综合利用项目;3000吨/年处理含矿物油废物回转窑改造项目。其中废白土(HW08)综合利用项目年处理废白土3000吨,年生产馏分油150吨。该项目于2006年12月份通过德州市环保局的环评批复(德环报告表2006258号),于2007年2月通过德州市环保局的竣工环保验收(德环验20075号),2007年7月取得省环保局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鲁危废临0044)。废碱渣(HW35)、废保温材料综合利用项目年处理废碱渣1000吨,废保温材料10吨。年产环烷酸100吨。该项目于2008年2月份通过德州市环保局的环评批复(德环报告表200812号),2008年9月6日临邑县兴达化工有限公司废碱渣、废保温材料综合利用项目(废碱渣部分)通过德州市环保局的竣工环保验收(德环验200884号)。该项目中废保温材料部分一直未建设。2010年10月取得省环保局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鲁危证0009号)。3000吨/年处理含矿物油废物回转窑改造项目利用原车间改造建设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卧式旋转焚烧窑炉及复合尾气处理系统,项目年焚烧废白土馏分油分层提取后的渣土3000吨。该项目于2017年4月取得临邑县环境保护局的环评批复(临环办字20174号)。2019年6月26日通过临邑县环境保护局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临环验201928号)。2016年7月临邑县兴达化工有限公司取得省环保局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鲁危证9号);核准经营方式:收集、贮存、利用;核准经营危险废物类别:废矿物油(HW08 251-012-08、900-210-08)、废碱渣(HW35 251-015-35)。1.1.3 项目特点拟建项目为年处理50000吨含矿物油废物及10000吨废碱渣改建项目。拟建项目包含1套含矿物油废物处置装置及1套废碱渣焚烧装置,其中含矿物油废物处置装置工艺流程为:针对含矿物油废物利用蒸汽加热,分别进行破碎研磨筛分搅拌水、油、固体残渣分离,最后分离产生的固体残渣用于制砖;废碱渣焚烧装置工艺流程为:针对废碱渣利用焚烧炉焚烧处置,焚烧产生的烟气采取“SNCR脱硝+急冷+干法脱酸+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湿电除尘”组合工艺处理,最终烟气经35m高烟囱达标排放。本项目所涉及危废的储存场及处置车间均设置废气收集系统,废气经收集后通过管道经碱洗+超临界纳米微气泡氧化技术处理,最终经15m高排气筒排放。油泥处置车间各设备运行产生的VOCs经风冷凝+除雾+RTO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达标排放。项目天然气锅炉燃烧废气经低氮燃烧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项目破碎、筛分过程会产生粉尘,收集后经布袋除尘器进行除尘,最终经过15m高排气筒排放;项目隧道窑焙烧过程会产生烟尘、SO2、NOx,焙烧烟气经收集后采用SNCR+碱液法脱硫塔处理后经过15m高排气筒排放。项目产生的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其中生产废水包括软化水处理系统产生排污水、喷淋塔产生的喷淋废水、碱洗废水、湿式静电除尘器产生的少量废水,项目软化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排污水回用于喷淋除尘,最终产生的喷淋废水与碱洗废水、湿式静电除尘器产生的少量废水打入焚烧炉焚烧处理。因此,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全部综合利用,不外排。项目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最终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项目固体废物包括项目废包装袋、废离子交换树脂、废机油、化验室废液、焚烧炉渣、焚烧飞灰、废活性炭、废石灰粉末、废布袋,制砖过程产生的布袋除尘器收尘灰、切条切坯残渣、不合格产品。其中、废包装袋、废离子交换树脂、焚烧炉渣、焚烧飞灰、废活性炭、废石灰粉末、废布袋属于危险固废(固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清运处置;废机油、化验室废液属于危险固废(液态),由厂区焚烧炉焚烧处置;布袋除尘器除尘灰收尘后回用于陈化工序,切条切坯残渣收集后回用于成型工序,不合格产品返回破碎工序后重新再利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拟建项目建成后,可增加企业处置含矿物油废物及废碱渣处置规模,改变目前危险废物处置规模不足现状。1.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82号令)的有关规定,受临邑县兴达化工有限公司委托,山东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其“年处理50000吨含矿物油废物及10000吨废碱渣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任务。项目组接受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到项目建设所在地进行了现场勘查与实地调查,收集有关项目基础资料,项目组分析判定建设项目选线与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范、相关规划结论及审查意见的符合性,4月,完成了项目附近的环境现状监测,同时搜集了相关的生态红线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水源保护区规划以及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阶段。在收集工程基础资料和踏勘现场的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相关要求,编制完成了临邑县兴达化工有限公司年处理50000吨含矿物油废物及10000吨废碱渣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报告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设计单位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建设单位、检测单位的积极配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1.3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1.3.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鼓励类第三十八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第8条规定:“危险废弃物(放射性废物、核设施退役工程、医疗废物、重金属废弃物)安全处置技术设备开发制造及处置中心建设”,第18条规定:“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项目已于2019年1月取得山东省建设项目备案证明文件(项目代码:2019-371424-77-03-000123),综上分析,拟建项目符合产业政策要求。1.3.2选址符合性分析1.3.2.1 临邑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拟建项目位于临邑县恒源街道,采用焚烧方式处置及热洗工艺处理危险废物,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符合临邑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要求。1.3.2.2 与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符合性分析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年)共划定了533个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块,总面积为20847.9km2,约占全省陆域面积的13.2%,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鲁中南山地、黄河三角洲、南四湖等区域。其中拟建项目所在的德州市临邑县涉及的生态保护红线区有SD-14-B1-10、SD-14-B1-16、SD-14-B2-04、SD-14-B2-05、SD-14-B2-07、SD-14-B3-03。拟建项目位于德州市省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之外,项目建设符合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年)。1.4环境影响评价关注重点本次评价以工程分析为基础,结合厂址地区环境特点、工程特点、重点关于以下方面几个问题。1、营运期废气,主要关注项目焚烧炉尾气的污染因子、污染源强及尾气治理措施可行性,评价污染物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程度。2、营运期废水,项目生产废水产生后,厂内自行处理的可行性。3、固废方面:项目涉及焚烧飞灰及残渣的收集、暂存及处置方式;项目含矿物油废物处置产生的固体残渣的鉴定。1.5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综上所述,临邑县兴达化工有限公司年处理50000吨含矿物油废物及10000吨废碱渣改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项目建设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生产过程中遵循清洁生产理念,采用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能保证各类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预测结果表明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和环境保护目标影响较小,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并落实应急预案,项目的环境风险可接受。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结果表明公众对项目建设表示理解和支持。综上所述,在落实本报告书中的各项环保措施以及各级环保主管部门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从环保角度分析,拟建项目的建设具有环境可行性。同时拟建项目在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中还必须满足消防、安全、职业卫生等相关管理要求,进行规范化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1-21山东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临邑县兴达化工有限公司年处理50000吨含矿物油废物及10000吨废碱渣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 总则2.1 编制依据2.1.1 国家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12.29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10.26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6.27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11.7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12.29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6.5.16);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1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10.26);12、国务院第68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7.16修订);13、国务院第591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修订版);14、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15、环境保护部第32号令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2015.4.16);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40号关于废止部分环保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2016.7);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版);1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2013.2.16);19、国发201337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2013.9);20、国发201517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2015.4);21、国发20163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2016.5);22、环发2012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12.7);23、环发201298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012.8);24、环发2015162号关于印发的通知(2015.12.11);25、环办201599号关于印发的通知(2015.10.26);26、环环评2016150号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7、环水体2016186号关于印发的通知(2016.12.23);2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29、关于发布的公告(2017年8月,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43号);30、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2017年11月);31、关于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相关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784号);32、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大气2017121号);33、关于京津冀大气污染物传输通道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环境部公告20189号);34、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35、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办大气201916号)。2.1.2地方政策规划文件1、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2016.7);2、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2018.9);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鲁政发201531号);4、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5、山东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2018.11);6、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2018.1);7、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山东省人大常委会(1999.6);8、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山东省人大常委会(2018.1);9、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山东省人大常委会(2006.1);10、鲁政发20153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落实实施方案的通知(2015.12.31);11、鲁环办201523号关于印发山东省环境保护厅贯彻落实工作方案的通知;12、山东省“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13、鲁环评函2013138号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特征污染物监管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通知(2013.3.27);14、山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暨2013-2020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三期行动计划(2018-2020年)(鲁政发201817号);15、山东省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16、山东省打好危险废物治理攻坚战作战方案(2018-2020年);17、德州市打好危险废物治理攻坚战作战方案(2018-2020年);18、山东省2013-2020大气污染防治规划;19、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1、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22、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3、山东省“十三五”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4、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25、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6、德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27、临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8、山东省水环境功能区划;29、山东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30、德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31、临邑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2.1.3 技术导则及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8、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9、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35-2013);10、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42-2014);11、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12、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1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14、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15、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6-2005);16、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划(试行)(HJ515-2009)。17、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2013年第31号公告)。2.1.4 项目环评相关依据文件1、环评委托书;2、项目备案文件;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废白土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批复、验收批复;5、废碱渣、废保温材料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批复、验收批复;6、3000吨年处理含矿物油废物回转窑改造项目项目环评批复;7、厂区原有污染物总量指标;8、项目油泥化验报告;9、固体废物危险特性检测报告;10、辽宁绿源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例行检测报告11、总量确认书;12、项目专家评审意见;13、项目修改说明。2.2 评价目的、指导思想和评价重点2.2.1 评价目的首先通过对现有项目污染因素及治理措施的分析,确定其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找出现有项目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然后通过拟建项目工程分析,分析拟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环节和排放量;通过对拟建项目厂址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和监测,掌握评价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现状以及环境特征;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分析拟建项目主要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论证拟建项目环境保护治理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与合理性,从环境保护角度上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及减轻污染的对策及建议,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使项目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2.2 指导思想根据拟建项目特点,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各因素确定的评价等级,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的规定,分析拟建项目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能否达标排放,拟建项目是否对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进行合理性、可行性论证。评价中贯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城市规划”、“达标排放”、“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总量控制”、“事故风险可接受”及“公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数据,在保证报告书质量前提下,尽量缩短评价周期。2.2.3 评价重点根据拟建项目的排污特点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特征,本次评价以工程分析为基础,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为重点,同时注重污染物防治措施经济技术论证。2.3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2.3.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1、施工期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情况见表2.3-1。表2.3-1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一览表名称产生影响的主要内容主要影响因素环境空气土地平整、挖掘,土石方、建材运输、存放、使用扬尘水环境清洗车辆废水、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等COD、BOD、氨氮、SS声环境施工机械、车辆作业噪声噪声生态环境土地平整、挖掘及工程占地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石方、建材堆存占压土地等2、营运期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情况具体见表2.3-2。表2.3-2 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一览表名称产污环节产生影响的主要内容主要影响因素常规污染物特征污染物环境空气锅炉供热SO2、NOx、烟尘含矿物油废物储存库储存过程VOCs含矿物油废物处置车间运行过程SO2、NOx、烟尘VOCs焚烧炉废碱渣焚烧过程产生的燃烧废气SO2、NOx、烟尘HF、HCl、二噁英制砖车间制砖SO2、NOx、烟尘水环境生产区喷淋废水pH、COD、BOD5、NH3-N、SS生活区生活污水COD、BOD5、氨氮固体废物生产区废包装袋、废离子交换树脂、废机油、化验室废液、焚烧炉渣、焚烧飞灰、废活性炭、废石灰粉末、废布袋、除尘器收尘灰、切条切坯残渣、不合格产品生活区职工生活垃圾声环境生产区燃烧室、风机、喷淋塔等设备噪声Leq(A)2.3.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确定针对上述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与确定,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及确定见表2.3-3。表2.3-3 评价因子确定一览表项目专题主要污染源现状监测因子预测因子环境空气焚烧炉废气基本污染物:SO2、NO2、CO、O3、PM10、PM2.5特征污染物:VOCs(NMHC)、硫酸雾、H2S、酚类、苯并芘、臭气浓度、二噁英SO2、NO2、PM10、VOCs(NMHC)储存区、生产车间无组织排放地表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pH、COD、SS-地下水跑冒滴漏可能引起的渗漏K+Na+、Ca2+、Mg2+、CO32-、HCO3-、Cl-、SO42-;pH、总硬度、亚硝酸盐、硝酸盐、耗氧量、氨氮、硫酸盐、氰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挥发酚、铅、镉、六价铬、砷、镍、锰、铜、锌、汞、铁、总大肠菌群COD、氨氮、噪声设备运转LAeqLAeq土壤废气、废水、固废建设用地监测项目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表1基本项目45项-2.4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2.4.1 大气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采用导则推荐的AERSCREEN估算模式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选取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确定。其中Pi定义为:Pi = Ci/C0i 100%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g/m3;C0i 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控制质量标准,g/m3。C0i一般选用GB3095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仅有8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日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或年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可分别按2倍、3倍、6倍折算为1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对该标准及地方环境质量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中的浓度限值。1、判定依据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级别按表2.4-1划分。表2.4-1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判据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10%二级1%Pmax10%三级Pmax1%2、污染源参数根据工程分析,拟建项目排放的废气主要包括主厂区废气。各源强参数具体见“第6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 经计算,本项目Pmax最大值出现为锅炉房排放的NOx,Pmax值为9.78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规定,确定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二级。计算结果表见表2.4-2。表2.4-2 估算模型计算结果一览表序号装置或车间名称污染物排放量最大落地浓度(g/m3)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Pmax(%)D10%污染物名称速率(kg/h)1含矿物油废物处置车间VOCs0.0476.0250.502/2燃气锅炉颗粒物0.0223.4330.763/SO20.0649.9851.997/NOx0.1523.4039.361/3焚烧炉颗粒物0.1440.7210.16/SO20.814.0560.811/NOx1.718.5633.425/CO1.085.4080.054/HF0.0180.090.429/HCl0.170.8511.0703/二噁英8.6410-3mg/h6km2)。2.4.3 地表水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产生的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其中生产废水包括软化水处理系统产生排污水、喷淋塔产生的喷淋废水,项目软化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排污水回用于喷淋除尘,产生的喷淋废水打入焚烧炉焚烧处理。因此,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全部综合利用,不外排。项目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最终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2.3-2018)的分级原则,建设项目生产工艺中有废水产生,但作为回水利用,不排放外环境的,按3级B评价。2.4.4 声环境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关于评价等级判定的相关规定,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3类区,项目建设前后噪声升级变化3dB(A),受影响人口不发生明显变化,确定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为厂界外200m范围。2.4.5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拟建项目处于非环境敏感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推荐的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依据见表2.4-5和表2.4-6。表2.4-5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环境敏感程度(E)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极高危害(P1)高度危害(P2)中度危害(P3)轻度危害(P4)环境高度敏感区(E1)IV+IVIIIIII环境中度敏感区(E2)IVIIIIIIII环境低度敏感区(E3)IIIIIIIII注:+为极高环境风险表2.4-6 环境风险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