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秋天的怀念人教版一、板块说明:“阅读,是读者同作者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所以本版块的重点应该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方法就是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多读、多想,从而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角度讲,有感情的朗读是“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又能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二、本课教材分析:(一)与作者对话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身体发烧,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许多多的文字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母爱这个主题,史铁生一直是牵肠挂肚的,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因为他对母亲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使沟通成为永远的不可能,也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痛。在一种迫切的愿望中,使他对母亲的理解升华为世界上最为动人的诗篇。本课秋天的怀念便是这样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将零零碎碎的细节串联起来,写出了自己在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细心、耐心、小心地照顾自己,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当然其中也不乏对母亲深深地愧疚与热爱之心。文章的语言朴素、真切,却又意味深远,寄悲观于从容,蓄智慧于认真的人生思考之中。既让读者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同时也是教育读者应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学会感恩、回报父母,以免留下终生的遗憾,另外,还有启发读者重视和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想这就是本文的教育价值所在。(二)与编者对话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有三点:一、让学生受到伟大母亲的熏陶感染,接受一次“爱”的教育;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三、作者史铁生对于母亲的情感是利用四件小事娓娓道来的,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对于指导学生从日常的小事中体会人物情感是一篇极好的范文。这也是教材编写者把秋天的怀念安排在第八版块“挚爱亲情”中第一篇课文的目的。与其他描写母爱的文章截然不同,细节描写这一写作方法是本文的一大亮点。(三)与文本对话这篇课文是史铁生瘫痪7年后怀念母亲写下的。写了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想方设法想带“我”去北海,可是母亲已重病缠身,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心愿而死去。母亲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这种母爱如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流淌在字里行间。作家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而恰恰是这些平凡的小事、小细节,却详实的表达了人物的真挚情感,因而,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情感应是本文的重点,而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则是进一步理解情感的最好途径。因而,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文章的主题并不难,但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呢?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熟读生词。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初步领悟借助小事来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3)情感目标:一是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愧疚与怀念之情,二是要懂得热爱生活。2、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体悟母爱。3、教学难点: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4、方法策略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阅读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话为主线的教学思想。通过“抓细节之美,品言语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运用“剖析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三、教学建议(一)导读教师先简介史铁生的生平再出示他在作品合欢树中怀念母亲的句子:(幻灯片合欢树片段)“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他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让学生默读这段话,并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这一教学设计的思想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从史铁生的其他怀念母亲的作品中,对本文的主题有一个初步但印象深刻的感知。从而引出本文课题:秋天的怀念,顺势解题,怀念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其次默读,学生这种有目的,带着任务的浏览,是捕捉课文中有用的信息。阅读的效率也提高了,能力也得到了培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把训练落到实处,带着问题默读。结合课后问题,边读边想:课文有几次写到看菊花?(因为课文“看菊花”是课文的叙事线索,叙写了母亲生前照顾“我”的一些琐碎小事。)然后浏览课文,思考故事表现了一般情况下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吗?用自己的话概括(因为我双腿瘫痪,暴怒无常,生命绝望,加上母亲,肝病严重,生命将息,还体贴入微照顾我,这样母爱艰辛、深沉、无私、伟大,使文章笼上一种哀伤,凄婉的氛围。)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为下文精读作铺垫。(三)抓住细节,品读课文,体会真情。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一定会说出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愧疚与怀念。这时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自己感动的句子。这时的读,就要通过对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品析来体会母爱的伟大。通过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明白母爱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细节。史铁生通过一个个细节描写了母爱,细节往往是不起眼。我们来好好品位细节,想想“母爱”究竟是什么?1、抓住动词,如文中的“挡、躲、扑、抓、忍、”等字词,来感受母爱是理解、是宽容、是牵挂、是呵护、是担忧、是细心。(母亲挡在窗前,是要挡住儿子看到落叶想要死的心。一个“躲”字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一片理解。母亲扑下去的一定是儿子想要去死的念头;抓住的是儿子想要死的念头,她想抓住儿子,怕他轻生;忍住儿子的抱怨;忍住儿子的病痛给自己的双重打击;更忍住病入膏肓的实情所有这一切都是告诉儿子要“好好活”。)突破难点,从而感受母亲的深沉无私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与怀念之情。2、抓语言,如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表面上写的是劝慰“我”,不使我失去生活的勇气,但实际上母亲说的是“俩”,母亲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但为了让儿子好好活着,先自己好好活着。对于母亲这些话外话的意思,“我”因为自己的原因,根本就没有想过,直到后来妹妹告诉我,我才知道。再如: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解读:母亲的一生最牵挂的就是“我”和妹妹,她在生命的最终,“呼吸困难”、“昏迷”的时候,她想到了只有“我”和妹妹,于是,一幅伟大母亲的图画就这样赫然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朗读指导: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学生每说到一处就让他说:“你是怎么理解的,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描写,进行朗读指导。教师可采取范读、让学生自己读,指名读,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随着人物情绪的变化,语调或高或低,语速或慢或急,声音或大或小,在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无私,把自己这种感受读出来,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也学习作者这种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表达方法。(四)抓住景物描写,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如:中间一处:“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这时的景物描写写出了当时的我是非常的悲观与阴郁。而课文结尾处的景物描写,写作者在他妹妹的陪伴下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义,作者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深情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那多姿多彩的菊花就象征着人生百态或淡雅、或深沉、或热烈激情,或圣洁、崇高,但不管哪一种都应该活出一种姿态,活出自己的滋味,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价值!绽放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花!而那萧瑟的秋风不正象征着人生挫折与磨难吗?由此他也懂得了作人应该像菊花那样,不管经历多少风雨打击,都应笑对人生,珍爱生命!对生活充满信心,对磨难坚忍不拔。他正是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地开出了自己的烂漫之花!33年间史铁生懂得了应该怎样用行动履行母亲“好好儿活”的诺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菊花依旧,慈母却不在,睹物思亲,怎能不伤怀?无尽的怀念,怀念秋天的菊花,就是怀念母亲,怀念母亲和他渡过的美好时光。怀念母亲的好好儿活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切嘱托.结尾这段对于菊花的描写恰到好处地点出文题秋天的怀念。同样是写秋,此处同前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的菊花怀念展现秋天美丽的一面,也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这两次写景的对比,流露出史铁生心境的变化,对生活态度的改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均来自于伟大的母爱。对景物描写对比分析之后,要进行朗读的指导,突出人物不同的心境。(五)抓住四个省略号,深入体悟人物心情。文中出现四个省略号,第一处: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表示重复语言的省略。(前边有了讲述,这里不再赘述。)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带点哭腔为好。第二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一方面表达了母亲过分的快乐,另一方面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所不在,竟然连在说话方面的用词都注意到了,所谓“爱之深”。在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带着高兴的语气读出话说一半突然停止的感觉。第三处: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表示话未说完。这既是母亲临终前的牵挂,更是母亲对邻居们的重托,从而更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要让学生读出母亲心事重重、临终托孤时请求的语气。第四处: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表示语义未尽。既是我和妹妹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更表示出我和妹妹懂得了母亲话语的深意,已经领会了人生的真谛。要读出作者坚定的态度来。四、拓展推荐书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五、习题解读:(一)思考与交流第1题:课文中说“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请举出文中的事例来说明。主要参见课文第1自然段:“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生命劲!”第2题:请结合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体会,“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说的时候应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尽量说得详细一些。可得出结论:“母亲”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中职专业高考】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土木建筑大类】模拟练习
- 2025年春季黑龙江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5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湖南泸溪县汇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拟聘用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IG8-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河北唐山市直属公立医院第一次公开选聘工作人员18名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广东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医技岗位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效果测验课件
- 2025湖南开放大学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2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福建福州罗源县卫健系统事业单位招聘控制数12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行政事务处理流程模板与指南
- 农村厕所改建技术培训-三格化粪池式厕所课件
- 砖混框架房屋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学生学习力评价量表
- 藏餐培训教学计划5篇
- 技术需求征集表
-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课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辽海版
-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PPT课件
- 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化课程体系的建构
- 安全现场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清单
- 蓝色多瑙河(课堂PPT)
- 生物波能量与养生健康知识问答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