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服务业规划(征求意见).doc_第1页
养生服务业规划(征求意见).doc_第2页
养生服务业规划(征求意见).doc_第3页
养生服务业规划(征求意见).doc_第4页
养生服务业规划(征求意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仙海圣山”养生服务产业集聚带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15年2月目 录前 言5一、发展背景9(一)发展机遇9(二)发展基础13(三)面临的挑战16二、发展思路19(一)总体要求19(二)发展原则19(三)战略定位21(四)发展目标22三、产业重点24(一)居住养生产业24(二)护理养生产业26(三)医疗保健养生产业28(四)旅游休闲养生产业31(五)文化修养产业34(六)调理疗养产业36(七)运动养生产业39(八)养生辅助产业41四、空间布局44(一)打造两个养生服务产业集聚带46(二)建设七大养生服务产业功能区50五、区域发展57(一)仙境海岸养生集聚带城市571、青岛市572、烟台市583、威海市594、日照市595、潍坊市606、滨州市607、东营市61(二)山水圣人养生集聚带城市611、济南市612、莱芜市623、泰安市624、济宁市635、临沂市646、淄博市647、枣庄市658、德州市659、聊城市6610、菏泽市66六、品牌营销67(一)品牌释义67(二)品牌系列69(三)营销战略74七、保障措施77(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77(二)明确责任,强化实施77(三)落实政策,优化环境78(四)拓宽渠道,加大投入79(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79(六)培养人才,规范服务80(七)创新发展,提高水准81(八)适度开发,持续发展82前 言“养生”一词首见于庄子养生主。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养生服务产业即是满足以上活动需求,提高人们生存、生活质量的大健康产业。养生需求覆盖各个年龄段,但养生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中老年人。根据健康、精神和生活的三大养生需求,养生服务产业主要包括养老照护、医疗康复、养生文化、休闲旅游等四大领域,分为八个产业板块:居住养生、护理养生、医疗养生、保健养生、休闲养生、文化修养、调理疗养、运动养生等。这八个产业板块涉及房地产、护理、家政、医疗、文化、旅游、酒店、保健、餐饮、体育、信息、金融、农业、教育、科研、加工制造等行业。从国际、国内发展趋势看,这些行业交织融合,正日益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养生服务产业形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养生服务的需求逐渐加大。养生服务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对促进经济转型、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消费升级、解决社会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大意义。山东省兼具山海、儒道、齐鲁等独具二元特色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具有发展养生服务产业的巨大优势和潜力。顺应养生服务产业发展趋势,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决定编制山东省“仙海圣山”养生服务产业集聚带发展规划,以期通过规划,整合优势资源,谋划全省养生服务产业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的宏观布局,打造山东省“仙海圣山养生齐鲁”品牌,从而推进养生服务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本规划范围包括山东省全境,重点规划建设“仙境海岸”和“山水圣人”两大养生集聚带,基准年为2014年,规划期为2015年2020年。规划编制主要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山东行动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1032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发201325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鲁政发201411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3)40号文件加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30年)。专栏1:养生服务产业需求产业模型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说,中老年的消费需求日益突出。从消费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期望的生存状态应该是饱满的。因此,人们对于服务的消费是基于某种生存状态的缺失。具体来说,中老年群体的生存状态呈现“三个缺失”,分别为健康的缺失、精神的缺失和生活的缺失。 健康的缺失指的是中老年人开始受到慢病或疾病的困扰,身体健康程度下降,行动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或形成行为心理障碍。精神的缺失指的是随着中老年人在退休前后发生的变化,脱离工作岗位产生失落感失去精神寄托。生活的缺失指的是由于空巢、独居等原因造成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三个缺失共同构成了人一生中最显著的变化-老年化,也产生了独特的市场需求。 基于老年化过程体现的“三个缺失”所产生的需求, “养生”服务可扩展为“四大领域”,即养老照护、医疗康复、养生文化、休闲旅游。一、发展背景山东省发展养生服务产业,适逢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等多方面发展机遇,具有自然、文化和产业等多方面优势,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一)发展机遇1、经济机遇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增长模式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消费需求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通过创新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提升,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多样化、个性化养生需求的快速增长,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征。经济发展新常态给发展养生服务产业带来了重要机遇,养生服务产业将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2、市场机遇养生服务产业的主体服务对象是中老年人。世界卫生组织将45到59岁的人群定义为中年人、60岁及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养生服务产业发展市场空间巨大。省内方面。省内市场具有规模大、消费能力高、消费需求高等特点。截至2013年底,山东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1700万人,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208万人数据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新闻发布会。山东省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264.1元,排名全国前列,具备养生服务消费实力数据来源:2013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山东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53.75%提高到6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由42.97%提高到52%,实现7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1000万城中村居民市民化,将极大地扩大省内市场养生消费需求。国内方面。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中老年人口数为4.43亿人 数据来源: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2年老年人口已达1.94亿人,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人数据来源: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随着人口结构日趋老化,国内市场养生消费者总量不断增加。由于收入增加和健康意识提高,人们对养生的关注显著提升,消费意愿不断增强,这为发展养生服务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海外方面。海外市场主要指日韩以及俄罗斯远东、东欧和西欧、美洲和大洋洲市场的消费者。日韩两国在养生消费领域一直保持着旺盛的需求,2013年入境人次占山东省境外游客的41.4%;其他区域消费者多通过北京、上海等地中转进入山东省。 2013年山东省入境游客人均消费约834.3美元(约合2013年人民币5164元)数据来源:山东省旅游局统计数据,消费能力较强。基于其对中国文化的偏好,适宜发展具有文化特色的中高端养生服务产业。山东省面向的三大市场总量庞大、增长迅速、消费能力充足,为发展养生服务产业提供了充足的推力。专栏2:山东省发展养生服务产业的市场分析(1)省内市场省内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较大。山东省是我国第二大人口大省,2013年山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人口数据为9733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约为1700万。预计到2020年,山东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达2208万 数据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内对养生服务的需求基数较大。二是消费能力较高。2013年山东省统计年鉴表明,山东省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264.1元,排名全国前列,总体消费能力比较高。三是消费期望较高。省内养生市场对于服务水准高、周期弹性较大、具有技术含量和文化内涵的养生服务需求较为突出。(2)国内市场国内养生市场的特点如下。一是基数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中老年人口数为4.43亿人 数据来源: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人,2020年将达到2.43亿数据来源: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人,山东省发展养生服务产业面向的国内市场主体区域 主体市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份、直辖市至202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近1亿1千万人数据来源:各地老龄委、政府报告。二是消费能力逐步提升。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体现出“未富先老”的特点。然而经过近十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出现了一批具备显著消费能力的中老年消费者;初步形成了老年旅游、老年保健、老年文化娱乐等细分行业。三是传统意识与守土意识已在转变。受到中华五千年“告老还乡”、“落叶归根”等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老年人不愿意在年老时长时间背井离乡,尽管如此,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下,这一传统思想正在发生巨大改变,异地养生正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3)海外市场 海外市场主要指的是日韩和海外其他区域来山东养生消费的人群。日韩市场的特点一是距离山东省比较近,到山东省(尤其是胶东半岛与日韩环境比较接近的区域)进行短期养生消费比较多,二是这一市场消费水平比较高,但来到山东省进行消费最主要的动机仍然是价格相对其国内比较便宜;因此,山东省面向这一市场时要提供有水平、上档次的服务,但不能定位过于高端。其他区域市场主要指俄罗斯远东、东欧和西欧、美洲和大洋洲市场的消费者,多数通过“中转”来到山东进行养生消费。这一部分市场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宗教、中医和民俗文化)有很强偏好,因此山东省可以突出儒学、道教、民俗、饮食、中医、理疗等方面的特色,发展相应的养生服务和产品。3、政策机遇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养老、健康、文化、旅游等相关方面政策。养老方面。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及2013年10月民政部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健康方面。2013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提出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的要求,并强调在养老服务中要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文化方面。国务院先后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旅游方面。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及2014年8月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提出大力发展医疗旅游、老年旅游、养生度假等内容。这些政策文件,在土地供给、税费优惠、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市场放开、竞争合作等方面,提出和加强了多项政策措施。山东省认真贯彻国务院的要求,在养老、健康、文化、旅游服务业方面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为养生服务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发展基础山东省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养生服务产业发展基础。1、自然环境优良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被誉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山东省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鲜有气象灾害。山东省拥有丰富的地理地貌。大陆海岸线全长3345公里,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1/6,近海海域17万平方公里,有中国北方最好的海滩、中国少有的北面向海的海岸、中国唯一岛链形态的海岛群;有世界闻名的泰山、黄河等,兼具温泉、海岛、泉水、湖泊、山林、湿地、河流、沙滩等多种形态,融合性好、特点鲜明,养生服务产业发展的自然环境优良资源极为丰富。图1-1:山东省地图2、历史文化深厚山东省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东夷文明、华夏文明两大文明体系;拥有齐国、鲁国两大历史渊源;拥有儒学、道教两大宗教流派。道教无为-回归自然的养生观,儒学养德-自我超越的养生观,在山东省交织发展。另外,山东省的鲁菜、书法、武术、民族音乐、手工艺等独具特色,孕育了丰厚的养生文化。专栏3:儒道养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学说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础包括医学与养生,贡献最大的又属其中的儒、道两家。儒家的孔子从少、壮、老三阶段不同身心状况提出相应的养生之道,堪称开创阶段养生理论之先河。孟子的养生思想则具有一种强烈的道德色彩,强调通过陶冶道德情操以养生。道家的老子提出了“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的养生观,活到160余岁。庄子继承和升华了老子思想,养生一词首见于庄子养生主:“文惠君曰:善哉!吾闻疱丁之言,得养生焉。”庄子开创了“心斋”和“坐忘”二法,形成了我国静功养生学的核心。3、产业基础雄厚山东省产业体系完备、综合实力强。农业方面。山东省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全国重点产区,是全国最大的蔬菜、水果、水产品生产省,烟台苹果、莱阳梨、潍县萝卜、莱芜生姜、沾化冬枣等闻名海内外。为养生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材支撑。工业方面。山东省是制造业大省,制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领域位居全国前列,拥有东阿阿胶、张裕葡萄酒、青岛啤酒、浪潮电子、鲁南制药等大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与众多著名品牌,为养生产品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服务业方面。医疗卫生、住宿餐饮、科技信息、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服务产业较为发达,为养生服务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3年,山东省拥有综合医院1158家、医护人员47.18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总数48.97万张。全省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2264家,拥有床位31万张,其中护理床位10.25万张,收住老年人19.05万人,养老从业人员3.02万人,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养老健康服务体系。4、区位优势明显山东省位于东北亚的几何中心,东接日韩,北连华北及东三省,西及中西部,南通华东,是我国面向日韩等国家的对外开放窗口,是连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的枢纽地带。山东省拥有发达便捷的交通网络。拥有京九、京沪、烟大轮渡-蓝烟-胶新,邯济-胶济、菏兖三纵两横铁路系统,京沪高铁、青荣城际铁路相继开通;拥有通车里程达4万公里、居全国第一位的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近5000公里、居全国第二位的高速公路网络;拥有以青岛为龙头,烟台、日照港为两翼,威海、东营、潍坊、滨州港为补充、吞吐量全国第二的海运系统;拥有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东营、临沂、潍坊、济宁8个运输机场以及蓬莱、大高、平阴和雪野4个通用机场的航运系统。优越的区位与交通优势为拓展养生服务产业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三)面临的挑战虽然山东省具有很好的养生服务产业发展基础,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一是认识有待加强。目前部分地区和部门对于养生服务产业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偏差,对于养生服务产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对养生服务产业的深入研究,对产业内在发展规律认识不透彻;产业发展理念滞后,习惯于把养生服务产业等同于养老事业,缺乏利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养生服务产业发展的思路。二是核心资源挖掘不足。山东省独特的养生文化资源没被充分阐释、包装和利用,丰富的山海自然资源没有得到更好的整合与开发利用,尚未形成山东省独具特色、有影响力的养生服务产业品牌。目前已建养生服务产业项目,有的没有对资源进行科学的甄别而形成浪费,有的资源被过度开发而遭到毁坏,没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三是产业发展层次有待提升。养生服务产业处于比较低的发展阶段,还停留在老年看护、旅游门票经济、养老地产、简单疗养等物质层面,缺少高层次的精神慰藉和人文关怀。养生服务产业链条短,多数养生产品或服务针对链条中的某一“点”做文章,未对其上下游、前后端进行整合。多数养生产品或服务为一些产业元素的简单堆砌,存在业态结构松散、技术含量低、可复制性高、竞争实力差、增值效益低等问题。四是区域联动与整合不够。山东省养生服务产业目前基本以企业项目和地区为中心,缺乏整体布局和区域间的整合与联动,尚未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项目。各地区产业错位发展不足,同质化严重,甚至还有恶性竞争的现象,整体竞争力、吸引力较弱。五是资本运作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山东省养生资源登记、抵押、交易机制不完善,阻碍了各类资本的开发与进入,资本退出途径少,运行效率低。养生服务产业融资设计、甄选、调查、评价、渠道等体系不完备,导致“优质资本无处投、优质项目无人投”的局面。养生服务项目普遍采用“购买产品/服务”的单纯商业模式,缺乏保险、基金等资本价值创造方式。六是政策环境有待优化。养生服务产业涉及多个部门,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养生服务产业标准不健全,权威性不足、弹性不够,标准化建设需要加强。养生服务产业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才数量较少,质量偏低,培养力度不够,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尽管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但政策空白仍然存在,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二、发展思路(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紧紧抓住经济发展新常态给养生服务产业带来的重大机遇,突出打造“仙海圣山养生齐鲁”品牌,以健康养生、科学养生、文化养生为理念,以海陆统筹、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为路径,以发展模式创新、服务升级、品牌创建为动力,以养老照护、医疗康复、养生文化、休闲旅游等服务行业深度融合为重点,努力把山东省打造成享誉海内外的养生目的地,把养生服务产业培育成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促进山东省经济转型升级,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二)发展原则一是突出山海特色,打造核心优势。以多元化的养生资源要素为支撑,充分利用适宜养生的山海地理和气候条件,挖掘儒道、齐鲁等养生文化价值,打造山东省养生服务产业品牌和形象,形成山东省养生服务产业核心优势,构建健全的养生服务产业发展体系。二是促进产业融合,拉长产业链条。立足于山东省养生服务产业优势,瞄准消费热点,创新发展机制和商业模式,拉长产业链,加强三次产业中相关养生领域的有效衔接,促进健康、医疗、文化、教育、休闲、旅游等诸多行业融合发展,推出更多的养生产品,提升养生服务的品质,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弘扬人文精神,提升体验品位。积极促进养生服务产业从产品属性为核心的初级阶段向人文关怀为核心的中级阶段、进而向以消费者价值为核心的高级阶段升级。开发各类个性化、多样性、定制式养生服务,提高消费者体验感受层次。高度重视中老年人精神需要,以人文关怀为重点,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满足中老年人需求。四是坚持统筹谋划,促进资源整合。合理规划全省养生服务产业区域布局,发挥区域优势,强化相邻地市间及城市内部养生服务产业的整合,形成发展合力,促进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协同发展。围绕上下游相邻产业环节之间的联动及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促进产业集聚和组团式发展,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五是倡导科学养生,促进创新发展。大力开发养生科学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深入开展养生医学理论研究,深度挖掘传统中医养生精华,倡导科学养生。加强科学技术在养生服务产业中的应用,积极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信息化技术、专业医疗技术,开创智慧养生、科技养生等创新型养生服务。六是合理适度开发,坚持可持续发展。在有效开发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关注资源循环使用和环境保护,坚持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避免破坏性开发、浪费性开发和过度开发。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优化资源使用效率,强化资源的可再生能力。专栏4:养生服务产业升级发展过程 全球来看,养生服务产业呈现明显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以产品属性为核心的初级阶段、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中级阶段和以消费者价值为核心的高级阶段。简单来说,初级阶段以提供具有一定养生功能的产品为主要形式,例如基础养老住宅、基本介助介护机构、观光旅游等;中级阶段以提供具有文化内涵、定制化、体验式服务为主要形式,例如分时度假、文化体验、康复疗养、健康管理、休闲养生等;高级阶段以提供具有科技含量、关注消费价值创造的养生产品为主要形式,例如利用基因技术预测和管理慢病、通过生命活性物质延缓衰老、通过长寿机理研究制定“长寿解决方案”等。山东省目前处于第一阶段末期,具有向第二阶段转化的趋势。预计到本规划期末,山东省可进入第二阶段成熟期,开始向第三阶段转化。(三)战略定位山东省养生服务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把山东省打造成发达的养生服务产业集聚区、国家级养生服务产业改革创新示范区、国际知名的养生体验消费目的地。发达的现代养生服务产业集聚区。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强化资源共享,推进产业融合,促进联动发展,实现“全领域、多业态”覆盖;充分利用养生服务产业的“吸聚效应”和“杠杆效应”,带动周边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以养生服务产业为中心的产业网络延伸,构建产业链完备、高效集聚的产业结构体系,打造全国领先发达的现代养生服务产业集聚区。国家级养生服务产业改革创新示范区。高度重视改革创新发展,在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养生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采用先进的养生理念,引入和推广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发展新业态,强化先导作用,加速产业转型,打造国家级养生服务产业改革创新示范区。国际知名的养生体验消费目的地。依托山东省独有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二元特色,采用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开发特色鲜明的养生产品系列和高水准的服务,广泛宣传“仙海圣山养生齐鲁”品牌,打造国际知名的养生体验消费目的地。(四)发展目标到2020年,山东省养生服务产业实现产值6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成为山东省支柱产业之一。把居住养生、护理养生、医疗养生与保健养生发展成为四个千亿级的产业,把休闲养生、修养养生、调理疗养养生与运动养生发展成为四个百亿级的产业。深入推进山东省养生服务产业全面发展,建设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创新提升能力较强的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知名品牌;培育一批资源利用效率高、良性循环发展的养生服务支柱产业;建成一批示范性强、集聚度高的养生服务产业发展示范区。到2020年,山东省养生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仙海圣山养生齐鲁”品牌在国内外获得较高的认可度、美誉度,全国养生产业集聚区、国家级改革创新示范区得到落实,国际知名养生体验消费目的地初步建成。三、产业重点根据本规划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结合养生服务产业的发展特点,重点发展八大板块。(一)居住养生产业居住养生依托健康地产行业,是以提供医疗、康复、养老、看护、休闲等增值服务为特色、以满足中老年人养生居住需求为目的的产业。居住养生服务产业业态主要包括: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养生养老小镇、养老综合体、全龄化持续照料社区等,以房产租赁或销售为主要形式,提供长期居住、候鸟式养老、全国(全球)连锁布局等形式的服务,是山东省养生服务产业的重点领域。海岸居住养生。依托蓬莱、福山、莱山、芝罘、牟平、威海、荣成、文登一线的优质海岸,海阳和日照的优质沙滩,莱州和乳山的长寿文化,青岛、黄岛和胶州湾一带海岸,长岛的岛链生态,潍坊滨海开发区,龙口的南山医疗中心等优质黄金海岸资源要素,合理利用海岸土地资源,充分发掘现有房地产存量,以中高体量、高水准服务和分时度假为核心定位,发展生态、医疗、运动、休闲、文化等多行业融合的海岸居住养生项目。山岳居住养生。在临沂西北部、泰安南部徂徕山与汶河一带、济南南部山区、潍坊青州、临朐等泰沂山脉地区和烟台、威海等昆嵛山地区,充分利用山岳地形,开发山地生态资源和宗教、民俗等文化资源,适当选址,以原生态、回归自然、绿色养生为核心定位,建设一批山岳居住养生项目。亲水居住养生。依托聊城的江北水城,济南的黄河一带,泰安的东平湖,济宁和枣庄的微山湖和运河,临沂的沂河和沭河,潍坊的峡山水库,东营和滨州的黄河入海口湿地,即墨、海阳和莱阳的丁字湾,及其他河流、湖泊区域,以水系为骨干,以重要水文生态功能区为重点,突出水的灵性,扩增养生内涵,建设一批亲水居住养生项目。生态居住养生。在其他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的区域,如泗水、兖州、五莲山等,充分发挥其泉水、地磁、山林的优势,挖掘生态资源养生价值,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生态居住养生项目。图3-1:居住养生产业发展区域图合理发展居住养生,一是优化土地政策,对健康地产项目(尤其是民间资本项目)给予一定的土地政策倾斜和支持;二是加强对健康地产行业的监管,有效满足健康地产对养老养生需求,避免盲目迎合高端消费而忽略基本刚性需求;三是加强住养结合,切实体现地产中的养生元素。(二)护理养生产业护理养生产业主要依托养老护理行业,以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家政服务等专业机构为主要业态,满足中老年群体的看护、照料、娱乐、健身和基本卫生保健等需求。护理养生是山东省养生服务产业的重点领域。社区护理养生。在城市中心,以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家政服务平台为主要形式,以改扩建为主要手段,以增强现有社区的护理、照料、生活服务功能为主要目的,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为主要方式,根据中老年居民人口按比例适当建设护理养生社区服务机构。每乡镇视情况规划建设5-10家具备60-100张床位的小型连锁式护理养生单位。护理养生基地。在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以及部分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周边,以满足本地区基础的养老、看护、照料等需求为目的,每行政区视中老年居民人口情况建设若干家具备约1500张床位的中型护理养生基地。 区域型护理养生园区。在济南、青岛的即墨和胶州、烟台的福山、济宁、临沂、淄博和潍坊等地,以服务本省其他城市及省外客户为目的,以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为依托,规划建设具备2500-3000张床位的大型医养结合、医护结合,集政、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区域型护理养生园区。图3-2:区域型护理养生园区着力发展护理养生产业,一是重点培养专业护理人才,推行护理标准化建设。有计划地在高等医学院校和中等职业医学学校设立专业护理相关专业和课程,依托山东大学、青岛大学、济宁医学院、滨州医学院等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等的医学技术专业加快培养护理型人才。同时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在济南、青岛、潍坊、烟台等城市加快建设若干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积极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制度。二是推行创新经营模式,将护理养生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如保险、理财、地产等领域,积极引进平安保险、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健康险和养老养生项目进入山东市场。在山东省选择青岛、潍坊等城市为试点开展诸如商业健康险、护理型地产等以专业护理为主的新型养生产业;三是把社保资金与护理养生对接,发展医养结合护理产业,通过护理与医疗服务的结合,更大程度地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同时探索长期医疗护理保险模式,减轻消费负担,提高支付能力;四是结合山东省各地区特色资源,依托护理、家政、医疗等行业,打造以护理为主体,兼具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养老养生机构、养生度假村、养护院、疗养院等多种发展业态。(三)医疗保健养生产业医疗养生产业依托康复医疗和慢病管理行业,将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用于养生,发挥西医诊治、中医调理、康复疗养等专业优势,采用医学治疗与养生相结合、医学技术与疗养相结合等手段,以提高消费者健康水准、延缓慢病进程、缓解疾病痛苦、防治并发症为目的,打造以健康为主体的养生产业。医疗养生业态主要有医院、疗养院、中医理疗院等。保健养生产业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微型医疗器械、传感器(穿戴式设备)、健身器材等技术,以健康水平监测、生活方式干预等为手段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保健养生业态包括健康管理、健康体检、移动医疗、电子健康档案、保健品等。医疗保健养生是山东省养生服务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慢病康复。在济南、青岛等医学、医疗条件较好的地区,依托山东大学医学院、齐鲁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等优质医疗资源,布局高水平综合性医疗养生园区和项目。大力发挥济南中医优势,在济南城区西部建设医学养生园区,以青岛市市南区为中心建设青岛健康城,构建山东省养生服务产业的慢病康复区域中心。在其他地市,规划建设一系列医疗保健养生项目。智慧养生。以济南的众阳软件和浪潮电子,青岛的云计算中心,泰安的众志电子,潍坊的万声通讯和歌尔声学为基础,打造全方位覆盖的区域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健康管理服务中心、保健养生电子商务中心,开创云养生服务模式。健康体检。以地级市及部分经济发展较好的县级市为重点,大力推行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积极建设健康数据采集网络,积极引入美年、慈铭等健康体检连锁机构,广泛布局社区体检健康亭、家庭自助体检终端等,主动采用医疗信息化技术,将地区保健养生服务网络与中心服务区平台并网对接。图3-3:智慧养生发展区域图发展医疗保健养生产业,一是制定行业标准,严格准入,加强监管,对医疗保健养生领域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进行规范,重点解决夸大产品服务疗效、产品质量不达标、缺少医疗资质等行业问题,保证质量安全;二是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将医疗保险扩展至慢病管理、康复医疗等领域,提高消费者支付能力;三是充分发挥中医在康复医疗、慢病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借鉴西医理论技术,提升中医医疗养生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四是加强建设医疗网络,将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扩展到康复医疗、慢病管理等方面、下沉到社区层面,加快转诊体系建设,强化医疗养生网络;五是积极引入北京、天津等知名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如解放军301医院、天津肿瘤医院等,在壮大医疗专家力量的同时,加强对省外客户的吸引力;六是鼓励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社区体检的实施,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管理、评估与指导。(四)旅游休闲养生产业休闲养生充分依托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行业,通过人文体验达到心情愉悦、身体健康的目的。休闲养生主要业态包括景区景点、休闲项目、度假酒店等。休闲养生是山东省养生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兴领域。海岸休闲养生。利用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的优质沙滩海岸资源,积极引进四季、地中海俱乐部、Summer set等国际大型酒店连锁运营集团,合理划分海岸区段,开发国际化、高水准的度假酒店业态。大力改造潍坊、东营、滨州海岸环境,加强海岸生态保护,适度规划建设生态特色度假酒店。积极开发贯穿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一线的蓝色海岸养生游,重点开发这一区域中的黄河入海口湿地的赤碱蓬,潍坊和莱阳的滩涂,烟台、日照、威海的沙滩,青岛的石岸等全面海岸风貌;蓬莱和长岛一带黄海、渤海交汇壮观景象;优质的海产品和游轮游艇、休闲渔业等海岸运动等为核心的产品。以自然观光、文化体验、特色饮食、海岛休闲为核心产品,着重开发纵贯崂山、栖霞、蓬莱、长岛的道教仙岛养生游。山地休闲养生。在济南南部、泰安、临沂、莱芜、淄博、潍坊西部等泰沂山脉地区,在烟台、威海的昆嵛山山脉一带,以泰山、蒙山、沂山、昆嵛山等区域为重点,大力挖掘生态环境资源,开发生态养生产品,发展休闲度假综合体。沿泰沂山脉开发山岳养生游,基于优秀的生态环境,吸收泰山文化、圣人文化、红色文化和祭祀文化等人文关怀要素,开发人文体验和景观游览养生产品。在胶东半岛中部,贯穿潍坊、青岛、烟台、威海一线开发道教养生寻踪游,重点开发自然观光、道膳、道教修学、文化体验等核心产品。城市休闲养生。依托济南的泉水文化和趵突泉、千佛山等知名景点,青岛的商埠文化和欧式建筑风貌,临沂的沂河风景带,济宁的太白湖,烟台、威海和日照的海岸城市特色,聊城的江北水城,枣庄的台儿庄古城等独特资源,倡导“休闲就在城市中,城市就是养生品”理念,积极发展集城市观光、购物、展览、时尚、文化体验、餐饮、保健、主题酒店等方面为一体的综合业态,打造城市休闲养生功能区。田园休闲养生。在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养生特色的地区,如临沂的费县、沂水县,潍坊的安丘、高密,菏泽的单县,德州的乐陵,济宁的梁山县等地,大力发展特色养生旅游,着力建设农家乐、渔家乐、乡村游、民俗村、文化体验、影视娱乐体验等项目。图3-4:旅游休闲养生发展区域图山东省政府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基于旅游、突出养生,加快产品开发。针对中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但运动量不宜过大的特点,开发面向中老年人的休闲度假产品,结合健康地产、康复医疗、疗养等其他产业,鼓励消费者在单一地点进行深度消费;二是提升现有设施水平,增强休闲养生吸引力。鼓励在适宜老年人旅游的景区或项目中加入一定程度的适老化设计,方便老年人观光和出行,提高休闲养生的消费意愿;三是加快业态创新。充分结合观光休闲、分时度假、健康地产、运动养生等多种养生元素,推动发展多业态的旅游休闲养生综合体;四是打破门票经济困境,积极促进观光旅游向休闲养生转化,大力发展互动式体验经济。积极学习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墨西哥坎昆等地的经验,大胆引进海外成功模式,深入挖掘本省休闲养生要素价值,勇于创建适合本省实际情况的休闲养生服务模式。(五)文化修养产业文化修养产业依托文化产业资源,以文化体验为核心,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研习并受熏陶,以心灵净化的方式获得安然、健康的修心效果。主要业态包括禅修、灵修、书法等。文化修养产业是山东省养生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兴领域。道教文化养生。以蓬莱阁、太虚宫、圣水观、无染寺、丛麻禅院等为重点载体,挖掘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在烟台、威海、青岛开发道教体验班、道学研修班、灵修班等修养养生业态。儒学文化养生。以泰安、济宁的曲阜为核心,以孔子六艺城、泰山书院、尼山书院、三孔为依托,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科学梳理文化脉络,完善健全修学体制,合理解读文化内涵,增强儒学文化的实用性和吸引力,推进国学班、儒学大讲堂、孔子学院等业态发展。红色文化养生。在临沂、枣庄、莱芜、济宁微山湖一带和海阳,以沂蒙山革命老区、台儿庄战役遗址、微山湖铁道游击队、海阳地雷战等抗战地区为核心,积极响应中老年消费群体对红色文化的心理回归需求,发展时代主题文化艺术园区、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俗文化养生。以济南的泉水文化和曲艺文化,青岛的开埠文化和工业文化,烟台的武术文化和长寿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和潍水文化,威海的北洋文化和渔家文化,淄博的齐文化和陶瓷文化,日照的太阳文化和莒文化,临沂的书法文化和红色文化,济宁的梁山文化和湖泊文化,泰安的大汶口文化,聊城的运河文化,德州的生态文化,滨州的兵法文化,东营的石油文化,莱芜的航空运动文化,菏泽的牡丹文化,枣庄的古城文化等为依托,发展各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养生产业。图3-5:文化修养产业区域图为深入挖掘文化产业资源,将文化产业与养生服务相结合,一是在城市适宜地区建设老年大学,设置歌咏、书法、棋艺、茶道、插花及其他文学、科学和艺术等课程;二是突出道教和儒学文化优势,利用各市优质文化资源打造修养养生品牌;三是注重打造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避免建设大量同质化程度较高的修行养生项目或产品;四是规范文化传播内容和方式,避免传递对文化的错误理解;五是加大力度进行新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开发,改变目前单纯的文化观光、民俗体验等形式,深入传递文化精髓和内涵,使消费者达到心灵的净化和精神层面的修养。(六)调理疗养产业调理疗养是采用某些外界干预手段,通过调理生命,增进健康的一种养生方式。可以分为自然疗养、膳食疗养、保健理疗、心理咨询等几个方面,而自然疗养又包括温泉疗养、地磁疗养、生态疗养、光照疗养等多种业态,膳食疗养包括养生食品、药膳、滋补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养生饮品等多个种类。海岸沙滩阳光疗养。发挥海岸优势,积极开发以日光浴、沙滩浴、海水浴等特色海岸疗养产品为主的,融合其他疗养手段的全面疗养服务业态。其中,发挥日照市日照时间长的特点重点建设日光浴疗养中心;发挥海阳市优质沙滩特色建设沙滩浴场地;发挥烟台的福山、龙口、莱州、芝罘、莱山等地及威海的东部新城、荣成、文登的南海新区及乳山的银滩等地的海水优势建设海水疗养设施,在潍坊滨海开发区建设海水浴场。温泉矿物疗养。发挥山东省丰富的温泉矿物资源,在牟平和文登等地建设温泉城、温泉疗养小镇等业态;在潍坊开发海泥浴疗养、美容项目;利用滨州和东营的盐层石油发展石油浴、盐浴等疗养项目;依托临沂地热资源开发以汤头温泉、智圣汤泉为引领的温泉小镇和温泉疗养城。在济南北部商河一带发展温泉疗养项目,在济南南部山区、泰安的泰山、徂徕山和汶河交汇一带建设温泉小镇、中医理疗馆和特色食疗馆。在莱芜的雪野地区和淄博的溶洞地区开发温泉疗养、矿物疗养产品。中医膳食疗养。充分发挥烟台、威海、青岛、日照一带的优质海产品、农产品优势,打造膳食疗养产品系列;在聊城推出阿胶系列疗养产品,包括阿胶膳食、阿胶酒、阿胶保健浴、阿胶美容等疗养产品;依托济南、青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以及泰安、临沂、菏泽、潍坊的中药种植和加工产业,发展特色中医理疗、传统药膳等养生服务项目。山岳疗养。发挥泰安、临沂、莱芜、淄博、济南南部及潍坊西部等泰沂山脉地区的环境优势,充分利用森林氧吧、矿泉水、山珍食品等养生资源开发调理疗养养生产品。在临沂依托其沂蒙山地区自然风光和生态资源建设山村疗养基地。生态疗养。在济宁的泗水建设泉水疗养城和桃花文化城;在济宁的兖州依托滋阳山建设地磁疗养中心;在济宁和枣庄的微山湖一带发挥其生态环境优势建设湖岸疗养带发展生态疗养;依托聊城的江北水城、德州的黄河故道规划建设生态疗养养生园区;在菏泽开发牡丹疗养产品系列,推出牡丹疗养产品系列。城市疗养。在城市建成区内部,大力发展调理疗养养生园区和社区疗养服务网络,容括中医疗养、保健理疗、具有地区特色的膳食馆等业态;格外重视心理疗养行业发展,积极推进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平台及心理诊所的建设。图3-6:调理疗养产业区域图发展调理疗养产业,一是加强资源甄别,合理开发利用。除目前已经开发相对完善的地热、温泉资源外,还应加大对盐层、石油、阳光、矿物、沙疗、动植物精华素(如牡丹精油和阿胶)、中药、海泥、膳食菜谱、养生心理学、宗教等领域的科研投入和探测开发,增强调理养生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消费节点。二是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督监管力度,确保养生产品和食品的卫生与安全;三是加大产品转化进度和层次,提高调理疗养养生的科技含量和疗养效果;四是鼓励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种植与养殖,鼓励调理疗养产品的制造,促进生态化肥的应用,从源头上保证膳食的养生效用;五是打造知名调理疗养养生品牌,改变目前各地区“有品无牌”的状况。(七)运动养生产业运动养生产业是依托运动场馆、旅游登山、垂钓基地等设施,通过为人们提供体育运动服务,进行身心保养,从而增强体质、防治未病,实现健康长寿的产业。运动养生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方式多样且相对花费较低,是中老年群体较为理想的养生选择。近海运动。发挥海岸一带的天然海水资源优势,依托位于烟台、青岛、威海、日照等地的游艇码头,积极探寻海洋资源,探测海底地形地貌,建立丰富的航线,开发多样化的亲水养生产品,发展游轮游艇养生运动。在威海海岸一带打造沙滩自行车骑行长廊,发展海岸沙滩骑行运动。登山运动。发挥济南南部、泰安、临沂、淄博、潍坊西部等泰沂山脉一带,烟台、威海中部昆嵛山一带,及青岛崂山、日照五莲山等地的山岳地形特点,依托已有的泰山登山节、崂山登山节等大众运动基础,通过规划登山线路、突出运动消费热点、建设登山路径、配套服务设施、延伸登山文化、承接国内外知名登山运动、举办登山运动节会等措施,积极发展登山运动养生活动。休闲运动。以临沂的沂河风景带、日照的国际水上运动基地、聊城的江北水城、济宁的微山湖湿地公园、荣成的西霞口海钓基地、长岛和养马岛的城市慢行设施、海阳的亚沙会场馆、济南的大明湖、烟台的武术民俗馆、威海的高尔夫运动场、青岛的英派斯健身馆为代表,规划建设休闲渔业、慢行、骑行、沙滩运动、团体活动、健身运动等运动养生项目。图3-7:运动养生产业区域图运动养生产业需要基础设施建设作支撑,投入高、回报相对较低。为促进该产业的发展,一是政府部门加大对于运动养生相关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推进体育运动场馆、垂钓基地、登山漫步、码头、航路等设施建设;二是开发特色鲜明、易于推广且健身效果明显的运动项目,如武术教学与训练、气功、游艇等;三是可以选择技巧性、竞技性、观赏性强的项目来开发竞技表演市场,如太极推手、功力竞赛等,从而加强运动养生市场的开发力度。(八)养生辅助产业养生农业与制造业是养生服务产业的上游环节,包括有机农产品、生态海产品、中草药、保健品、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康复器械、运动器械等制造和加工行业。养生技术研发。依托山东大学、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青岛大学、青岛高科技园区等实力雄厚的科研单位,研发长寿机理、诊疗技术、电子病历、远程医疗、健康云、中医理疗、食品科学、运动生理等领域的先进产品。中药材种植。依托鲁中南山区、胶东半岛、鲁西南、黄河三角洲、微山湖与东平湖五大中药材生产区,发挥山东省全国第一的生物医药优势,加强产业治理,加快基因工程育种,改变分散种植现状,扩大种植面积,深化产品加工,建设以临沂平邑、郯城、费县、泰安泰山绿色药谷、沂源、滕州、郓城、莱芜、文登、菏泽、东营、微山湖、潍坊临朐和青州为代表的山东省中药种植主产区,为医疗保健养生提供基础。农产品种养。依托以潍坊现代农业、临沂的生态农产品为代表的各地农产品、海产品种养产业,积极培育新品种,扩大养生农产品、海产品种养规模,建立养生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养生农产品种养园区。医疗器械和制药加工。依托淄博新华、济宁鲁抗、临沂鲁南、烟台先声麦得津、绿叶制药集团、威海威高集团等先进企业,扩展产业链条,深化对外合作,提升技术水平,打造医药和器械制造基地。养生商贸物流。依托临沂商贸名城、物流之都的城市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