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向建设运营的TD-LTE测试与攻关版本号:0.0.1目录前 言IV1 范围12 参考文件13 缩略语14 概述14.1 室内测试环境基本要求14.1.1 网络结构与规模14.1.2 测试路线与选点14.1.3 近、中、远点选择标准:14.1.4 测试网络基本配置24.1.5 配合测试设备24.2 终端要求34.3 加载和加扰方式34.3.1 加扰和加载干扰级别34.3.2 邻小区设置34.4 天线口输出功率的定义44.5 单通道室分与双通道室分44.6 双通道室分天线要求44.7 测试其他约定45 基本性能测试55.1 室内分布覆盖普查测试(所有建设方式,所有测试场景)55.1.1 TD-LTE测试55.1.2 其他系统测试65.2 吞吐量测试(所有建设方式,所有测试场景)65.2.1 单用户最大上行吞吐量测试65.2.2 单用户最大下行吞吐量测试75.2.3 小区上行吞吐量测试85.2.4 小区下行吞吐量测试105.3 切换与重选测试(建设方式二、建设方式三,测试场景(a)或(b),(d)或(e)共两种)115.3.1 室内切换测试115.3.2 室内重选测试126 组网方式对比测试136.1 同异频组网(所有建设方式,测试场景(a)或(b),(d)或(e)共两种)136.1.1 同层同异频组网性能对比136.1.2 异层同异频组网性能对比146.2 室内分布系统间互干扰测试(所有建设方式,任选一种测试场景)156.2.1 共室分条件下WLAN与TD-LTE基站互干扰测试156.2.2 LTE室分系统与放桩型WLAN互干扰测试177 工程实施方案测试187.1 系统双通道条件下MIMO天线间距性能测试(建设方式一,所有测试场景)187.2 与TD-SCDMA共天线点测试(建设方式一,所有测试场景)197.3 双极化、单极化天线性能对比测试(建设方式一,所有测试场景)197.4 MIMO通道功率不平衡测试(建设方式一,所有测试场景)207.5 多RRU合并小区及级联测试(遍历所有厂家,实验室测试)207.6 TD-SCDMA平滑升级及改造测试(遍历所有厂家,实验室测试)218 其他系统性能测试(建设方式三,所有测试场景)229 建设方式二、三简介2210 编制历史23前 言本规范主要规定了“面向建设运营的TD-LTE测试与攻关”集团级重大研发项目中,在相关城市测试环境中开展TD-LTE系统室内分布系统性能测试的相关内容。III1 范围本规范主要规定了面向建设运营的TD-LTE测试与攻关,在相关城市测试环境开展TD-LTE系统室内分布系统性能测试的相关内容。2 参考文件参照技术规范:TD-LTE规模技术试验设备规范无线功能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自适应编码和调制BLERBlock Error Rate误块率CDFCumulative Distributed Function累计分布函数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DLDownLink下行链路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下行导频时隙EESMExponential effective SINR mapping指数等效SINR映射eNBEvolved NodeB演进型NodeB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式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进多出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FProbability Distributed Function概率分布函数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SFBC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es空频分组编码SIMO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单进多出SNRSignal to Noise Ratio信噪比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 Noise Ratio信干噪比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ULUpLink上行链路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上行导频时隙14 概述4.1 室内测试环境基本要求4.1.1 网络结构与规模在扩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包含室内分布系统的楼宇中进行测试,分布系统需测试三种建设方式,包括:建设方式一:常规双通道室分建设模式。物业点全覆盖。建设方式二:室内变频系统建设模式,可与其他模式在同一物业点建设,局部建设。变频系统建设规模,每个测试物业点应至少包含两个连续楼层(对于多层建筑)的连续覆盖,且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RRU以便实现同异频组网测试,对于(d)、(e)类场景中的单层开阔区域(如展厅、座席区、候乘大厅等),要求至少建设连续覆盖的12个天线点。TD-LTE与GSM、TD-SCDMA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式三:RAS系统建设模式,可与其他模式在同一物业点建设,局部建设。RAS系统建设规模,每个测试物业点应至少包含两个连续楼层(对于多层建筑)的连续覆盖,且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RRU以便实现同异频组网测试,对于(d)、(e)类场景中的单层开阔区域(如展厅、座席区、候乘大厅等),要求至少建设连续覆盖的12个天线点。TD-LTE与GSM、TD-SCDMA、WLAN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根据不同测试需求应包含典型的室内场景并与其他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测试场景包括:(a)写字楼和办公楼(b)酒店(c)商场和大卖场(d)会展中心和体育场馆(e)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具体建设方式及测试区域要求如下:场景建设模式测试区域要求(a)写字楼和办公楼建设方式一、建设方式二、建设方式三1 天线在走廊,覆盖隔断密集办公室2 天线在大开间,覆盖空旷的办公区3 天线在走廊,覆盖较大面积会议室4 电梯5 地下停车场(b)酒店建设方式一、建设方式二、建设方式三1 酒店大堂2 天线在走廊,覆盖房间(c)商场和大卖场建设方式一、建设方式二、建设方式三1 空旷的顾客活动空间(d)会展中心和体育场馆建设方式一、建设方式二、建设方式三1 展览大厅、座席区和场地,可提供至少两个相邻小区(e)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建设方式一、建设方式二、建设方式三1 候乘大厅,可提供至少两个相邻小区4.1.2 测试路线与选点除特殊说明外,一般采取定点测试。加载终端和待测终端按照位置均匀分布在覆盖区域内。4.1.3 近、中、远点选择标准:近、中、远点应尽量分布在各室内场景,测试结果应能够提供室内平面建筑图,并在图中标注近、中、远点的具体位置。各类点的划分可参考RSRP,数值如下:好点:RSRP不低于-75dBm中点:RSRP为-90dBm-85dBm之间差点:RSRP为-110dBm-105dBm之间4.1.4 测试网络基本配置在测试期间,除特殊要求的测试项外,网络典型配置如下:表1 测试主要配置参数列表参数配置方式说明测试环境室内环境频率2.3GHz;系统带宽20MHz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即上下行时隙配比为3DL:1UL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DwPTS传输数据CFI3下行子帧内控制信道占3个OFDM符号天线模式DL:Mode1、Mode 2、Mode 3、Mode 4及自适应UL:SIMO上行功率控制启用测试时需要说明功控包含哪些信道(如PUCCH, PUSCH, Sounding等)HARQ启用AMC启用基站发射功率总功率最高2*20W,按链路预算需求配置CRS EPRE 15.2dBm小区切换方式基于竞争4.1.5 配合测试设备至少需提供如下配合测试设备:表1测试配合设备名称数量型号与版本(测试时填写)频谱分析仪(或扫频仪)1台IxChariot或Iperf或其他业务模拟软件按需要配置测试用PC按需要配置容量(用户数)等测试需要约20台室内建筑平面图1室内普查等打点测试使用TD-LTE路测系统1套TD-SCDMA路测系统1套GSM路测系统1套WLAN路测系统1套路测终端应至少支持测量、显示与记录层1、层2和层3信令与控制数据,包括:RSRP、RSRQ、RSSI、RS SINR、CQI、MCS、MIMO方式、RRC信令等,其中RSRP、RSRQ、SINR等参数支持每100ms至少输出一次,且要求SINR为基于输出间隔内的平均值,CQI等参数支持每10ms(无线帧)至少输出一次,MCS、MIMO方式等参数支持每1ms(子帧)输出一次,对应的,路测终端周期输出的SINR,MCS,MIMO方式必须为输出间隔内的平均值。测试数据处理上,应支持生成测试路线上RSRP/RSRQ/SINR打点图,RSRP/RSRQ/SINR的PDF/CDF分布曲线等。4.2 终端要求要求参与测试的终端,外场(D频段在子帧配置为DSUUDDSUUD,特殊子帧采用10:2:2配置实际测试速率可达到下行56Mbps/上行17Mbps以上。F频段在子帧配置:DSUDDDSUDD,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3:9:2)配置实际测试速率可达到下行56Mbps/上行10Mbps以上。4.3 加载和加扰方式测试区域分为主测小区与非主测小区,主测小区加入真实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称为加载,而非主测小区引入的真实终端干扰称为加扰。加载和加扰均采取真实终端与基站进行FTP业务的方式。参与加载和加扰的终端均采取定点均匀分布的方式,各终端位置需固定且在测试图中标明,关联的测试项目中终端位置保持不变,以便于数据比对。无论加扰还是加载,小区内作为负载的终端数为5个。加扰终端位置与待测小区天线点采取最近物理位置的方式,加载终端和待测终端在相同天线点的覆盖范围内。4.3.1 加扰和加载干扰级别以百分数表示加载和加扰的级别,X%加扰表示加干扰数据占X%的PRB,本规范共定义三种干扰级别:l 干扰级别一:下行50%加扰 + 上行50%加扰l 干扰级别二:下行70&加扰 + 上行70%加扰l 干扰级别三:下行100%加扰 + 上行100%加扰说明:1. 上述干扰级别百分比,仅针对业务信道;2. 基站应支持分别进行控制信道、业务信道模拟加扰;4.3.2 邻小区设置可针对具体室分场景建立邻小区,对于同层多小区,邻小区与主测小区应位于同层相邻,典型场景如会展中心、大型场馆等;对于异层多小区,主测小区应该选取在中间的楼层,并与邻小区所在的楼层相邻,如下图所示,典型场景如办公楼等。异层多小区室分场景下主测小区和邻小区位置示意图4.4 天线口输出功率的定义室内测试不采用RS的power boosting功能,当采用全带宽1200RE发射时,天线口输出总功率为15dBm,即天线口的RSRP为-15dBm。如果出现基站功率大使得天线口输出总功率大于15dBm的情况,需要通过加衰减器方式达到天线口功率要求,不能采用降基站功率方式。4.5 单通道室分与双通道室分测试楼宇均需建设为双通道室分,在进行单通道室分相关测试项目的测试时,需将RRU其中一路通道使用匹配负载进行端接,并与对应的室分链路断开。4.6 双通道室分天线要求采用MIMO双路分布系统方案时,为了保证MIMO性能,两个单极化天线尽量采用10以上间距(约为1.25米),如实际安装空间受限双天线间距不应低于4(约为0.5米)。双极化天线在本次测试中选取适当应用场景进行测试。4.7 测试其他约定单项指标的记录,涉及到测试时间长短的,测试时间最少60s,记录数据为60s中获取数据序列的均值。为了不引入不可预测的时延,下载/上传的文件应放在测试网络内部(Application Server),以得到更适合验证TD-LTE无线性能的数据。测试时的TCP/IP配置如下表所示。表2 测试时的TCP/IP配置列表建议配置参数服务器侧终端侧测试用PC系统Windows XPTCP接收窗长(RWin)1034816默认发送窗同RWinMTU Size14461446ACKS选择打开Max duplicate ACKS2速率统计:L3速率统一采用DuMeter软件(利用其StopWatch统计平均速率)进行统计,并应确认选择端口为LTE终端。5 基本性能测试5.1 室内分布覆盖普查测试(所有建设方式,所有测试场景)5.1.1 TD-LTE测试测试编号:测试项目:室内分布覆盖普查测试测试分项:TD-LTE室内分布覆盖普查测试测试目的:1. 掌握室分覆盖情况,为后续相关测试选点提供参考依据2.室内信号场强分布及信噪比分布特点为室内边缘覆盖指标提出要求测试条件:系统带宽20MHz。终端支持20MHz。eNodeB工作正常。将 HARQ、AMC功能开启。导频信号在RE上的发射功率与业务信道上的RE发射功率相同,天线口每个RE上的功率为-15dBm。测试步骤:建设方式一:1. 配置系统采用单通道室分,另一路在RRU端进行负载匹配,系统下行固定采用TM1。2. 仅开启待测小区。3. 发起单终端上传FTP业务;4. 将单终端在室分覆盖全部楼层进行移动测试,涵盖小会议室、走廊、办公室、楼梯口、电梯间等环境,记录分别记录上、下行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5. 将单终端在物业点外围移动测试,路线为距离建筑物外缘10米,当建筑物距离道路不足10米时,以道路靠建筑一侧作为路线。6. 发起单终端下载FTP业务,重复步骤4;7. 在物理空间上相邻的每个邻区放置两个UE,进行同时上传下载FTP产生干扰,50%加扰,重复步骤 36。8. 配置系统采用双通道室分,下行天线模式采用自适应方式,重复27。建设方式二:1. 重复步骤2-7;建设方式三:1. 重复步骤2-7;2. 关闭远端单元的一个支路,重复27。测试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上、下行吞吐量、分别记录上、下行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并且在室内的平面建筑图纸上标出相应的测试路线。2. 绘制RSRP、RS SINR的CDF曲线3. 绘制RSRP与RS SINR对应关系,RS SINR与上下行吞吐量对应关系,RS SINR RI与传输模式对应关系曲线。备注:1. 选择室分系统多于一小区场景。2. 在小区覆盖范围内选取若干个测试点,分别覆盖不同的区域。5.1.2 其他系统测试测试编号:测试项目:室内分布覆盖普查测试测试分项:其他系统室内分布覆盖普查测试测试目的:1. 掌握室分覆盖情况,为后续相关测试选点提供参考依据2.室内信号场强分布及信噪比分布特点为室内边缘覆盖指标提出要求测试条件:系统工作正常。测试步骤:建设方式一、建设方式二、建设方式三:1. 按TD-LTE覆盖普查路线进行其他系统覆盖普查测试;2. 将单终端在室分覆盖全部覆盖区域进行移动测试,涵盖小会议室、走廊、办公室、楼梯口、电梯间等环境,记录GSM RxLev(TD-SCDMA PCCPCH RSCP,WLAN RSSI)信息。3. 将单终端在物业点外围移动测试,路线为距离建筑物外缘10米,当建筑物距离道路不足10米时,以道路靠建筑一侧作为路线,记录GSM RxLev(TD-SCDMA PCCPCH RSCP)。4. 针对TD-SCDMA,重复步骤1-3。5. 针对WLAN,重复步骤1-2。测试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GSM RxLev、TD-SCDMA PCCPCH RSCP、WLAN RSSI参数,并且在室内的平面建筑图纸上标出相应的测试路线。2. 绘制室内区域GSM RxLev、TD-SCDMA PCCPCH RSCP、WLAN RSSI的CDF曲线。3. 绘制外泄GSM RxLev、TD-SCDMA PCCPCH RSCP的CDF曲线。备注:1. 选择室分系统多于一小区场景。2. 在小区覆盖范围内选取若干个测试点,分别覆盖不同的场景比如,小会议室,走廊,等环境。5.2 吞吐量测试(所有建设方式,所有测试场景)5.2.1 单用户最大上行吞吐量测试测试编号:测试项目:吞吐量测试测试分项:单用户最大上行吞吐量测试测试目的:1.考察双通道室分场景单用户最大上行吞吐量2.考察单通道室分场景单用户最大上行吞吐量测试条件:系统带宽20MHz。终端支持20MHz。eNodeB工作正常。将 HARQ、AMC功能开启。导频信号在RE上的发射功率与业务信道上的RE发射功率相同,天线口每个RE上的功率为-15dBm。测试步骤:建设方式一:1. 配置系统采用单通道室分,另一路在RRU端进行负载匹配,按照终端最大能力配置上行RB数。 2. 选取信号质量最好的点,测试终端接入小区后从UE侧登陆 FTP Server,开始上传文件;3. 记录当前终端的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4. 配置系统采用双通道室分,重复步骤2-3。建设方式二:1. 重复步骤2-3;建设方式三:1. 重复步骤2-3;2. 关闭远端单元的一个支路,重复23。测试数据记录与处理:1.记录最大上行吞吐量点上的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2.记录双通道室分MIMO天线间距,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备注:5.2.2 单用户最大下行吞吐量测试测试编号:测试项目:吞吐量测试测试分项:单用户最大下行吞吐量测试测试目的:1.考察单通道室分场景单用户最大下行吞吐量2.考察双通道室分场景单用户最大下行吞吐量测试条件:系统带宽20MHz。终端支持20MHz。eNodeB工作正常。将 HARQ、AMC功能开启。导频信号在RE上的发射功率与业务信道上的RE发射功率相同,天线口每个RE上的功率为-15dBm。测试步骤:建设方式一:1. 配置系统采用单通道室分,另一路在RRU端进行负载匹配,按照终端最大能力配置下行RB数;2. 配置系统下行固定采用TM1;3. 选取信号质量最好的点,测试终端接入小区后从UE侧登陆 FTP Server,开始下载文件;4. 记录下当前终端的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5. 在双通道室分条件下配置系统下行固定采用TM2,重复步骤 3和4;6. 在双通道室分条件下配置系统下行固定采用TM3,重复步骤 3和4;7. 在双通道室分条件下配置系统下行固定采用TM4,重复步骤 3和4;8. 在双通道室分条件下配置系统下行采用模式自适应方式,重复步骤 3和4;建设方式二:1. 按照终端最大能力配置下行RB数;2. 配置系统下行采用自适应传输模式;3. 选取信号质量最好的点,测试终端接入小区后从UE侧登陆 FTP Server,开始下载文件;4. 记录下当前终端的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建设方式三:1. 按照终端最大能力配置下行RB数;2. 配置系统下行采用自适应传输模式;3. 选取信号质量最好的点,测试终端接入小区后从UE侧登陆 FTP Server,开始下载文件;4. 记录下当前终端的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5. 关闭远端单元的一个支路,重复14。测试数据记录与处理:1 输出 TM1, TM2,TM3,TM4模式下的单用户的下行 L1 , L3 吞吐量。2 记录最大下行吞吐量点上的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3 记录双通道室分MIMO天线间距,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备注:5.2.3 小区上行吞吐量测试测试编号:测试项目:吞吐量测试测试分项:小区上行吞吐量测试测试目的:1. 考察单通道室分场景多用户(10个)均匀分布情况下小区平均上行吞吐量2. 考察双通道室分场景多用户(10个)均匀分布情况下小区平均上行吞吐量测试条件:系统带宽20MHz。终端支持20MHz。eNodeB工作正常。将 HARQ、AMC功能开启。导频信号在RE上的发射功率与业务信道上的RE发射功率相同,天线口每个RE上的功率为-15dBm。测试步骤:建设方式一:1. 配置系统采用单通道室分,另一路在RRU端进行负载匹配,仅开启待测小区;2. 将10个用户按照位置均匀原则分别放置于 10个测试点上,并标明位置,按照天线覆盖点位置,3个位于近点,4个位于中点,3个位于远点。3. 10个用户分别 Attach 到网络,并且进行上行FTP业务。4. 每个终端侧记录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5. 配置系统采用双通道室分,重复25。6. 开启邻小区,邻小区采用同频20MHz异小区组网方式,分别采取50、70%和100加扰,重复以上测试步骤。建设方式二:1. 仅开启待测小区;2. 将10个用户按照位置均匀原则分别放置于 10个测试点上,并标明位置,按照天线覆盖点位置,3个位于近点,4个位于中点,3个位于远点。3. 10个用户分别 Attach 到网络,并且进行上行FTP业务。4. 记录每个终端的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5. 1个用户以步行速度在小区内移动,重复步骤4;开启邻小区,邻小区采用同频20MHz异小区组网方式,分别采取50、70%和100加扰,重复以上测试步骤。建设方式三:1. 仅开启待测小区;2. 将10个用户按照位置均匀原则分别放置于 10个测试点上,并标明位置,按照天线覆盖点位置,3个位于近点,4个位于中点,3个位于远点。3. 10个用户分别 Attach 到网络,并且进行上行FTP业务。4. 记录每个终端的L1、L3的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5. 1个用户以步行速度在小区内移动,重复步骤4;6. 将远端单元一个支路接入单路分布系统,重复25。开启邻小区,邻小区采用同频20MHz异小区组网方式,分别采取50、70%和100加扰,重复以上测试步骤。测试数据记录与处理:1. 输出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2. 将10个终端的上行流量相加得到小区的上行平均吞吐量。3. 记录双通道室分MIMO天线间距,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4. 记录邻小区与主测小区的相对位置关系。备注:5.2.4 小区下行吞吐量测试测试编号:测试项目:吞吐量测试测试分项:小区下行吞吐量测试测试目的:1. 考察双通道室分场景多用户(10个)均匀分布情况下小区平均下行吞吐量2. 考察单通道室分场景多用户(10个)均匀分布情况下小区平均下行吞吐量测试条件:系统带宽20MHz。终端支持20MHz。eNodeB工作正常。将 HARQ、AMC功能开启。导频信号在RE上的发射功率与业务信道上的RE发射功率相同,天线口每个RE上的功率为-15dBm。测试步骤:建设方式一:1. 配置系统采用单通道室分,另一路在RRU端进行负载匹配,仅开启待测小区;2. 将10个用户按照位置均匀原则分别放置于 10个测试点上,并标明位置,按照天线覆盖点位置,3个位于近点,4个位于中点,3个位于远点;3. 10个用户分别 Attach 到网络,并且进行下行FTP业务。4. 记录每个终端的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5. 双通道室分条件下配置系统下行固定采用TM2,重复步骤 24;6. 双通道室分条件下配置系统下行固定采用TM3,重复步骤 24;7. 双通道室分条件下配置系统下行固定采用TM4,重复步骤 24;8. 双通道室分条件下配置系统下行采用模式自适应方式,重复步骤 24;9. 开启邻小区,邻小区采用同频20MHz组网方式,分别采取50、70%和100加扰,重复以上测试步骤。建设方式二:1. 仅开启待测小区;2. 将10个用户按照位置均匀原则分别放置于 10个测试点上,并标明位置,按照天线覆盖点位置,3个位于近点,4个位于中点,3个位于远点;3. 10个用户分别 Attach 到网络,并且进行下行FTP业务。4. 记录每个终端的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5. 开启邻小区,邻小区采用同频20MHz组网方式,分别采取50、70%和100加扰,重复以上测试步骤。建设方式三:1. 仅开启待测小区;2. 将10个用户按照位置均匀原则分别放置于 10个测试点上,并标明位置,按照天线覆盖点位置,3个位于近点,4个位于中点,3个位于远点;3. 10个用户分别 Attach 到网络,并且进行下行FTP业务。4. 记录每个终端的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5. 将远端单元一个支路接入单路分布系统,重复步骤 24;6. 开启邻小区,邻小区采用同频20MHz组网方式,分别采取50、70%和100加扰,重复以上测试步骤。测试数据记录与处理:1. 输出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2. 将10个终端的下行流量相加得到小区的下行平均吞吐量。3. 记录双通道室分MIMO天线间距,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4. 记录邻小区与主测小区的相对位置关系。备注:5.3 切换与重选测试(建设方式二、建设方式三,测试场景(a)或(b),(d)或(e)共两种)5.3.1 室内切换测试测试编号:测试项目:切换与重选测试测试分项:室内切换测试测试目的:1. 考察室内不同切换条件下切换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切换成功率等),明确切换带设计及参数配置;2. 主要场景包括:平层同频、平层异频、异层同频、楼梯口、电梯口测试条件:系统带宽20MHz。终端支持20MHz。eNodeB工作正常。将 HARQ、AMC功能开启。导频信号在RE上的发射功率与业务信道上的RE发射功率相同,天线口每个RE上的功率为-15dBm。配置两室内小区cell1,cell2,两小区对应关系依次为以下条件:(1) 两小区同频a. 两小区位于同层b. 两小区位于异层且楼梯口有信号覆盖c. 两小区中电梯井为单独覆盖小区;(2) 两小区异频a. 两小区位于同层b. 两小区位于异层且楼梯口有信号覆盖c. 两小区中电梯井为单独覆盖小区;配置单用户,UE开机,驻留在cell1,并处于空闲状态。测试步骤:建设方式二、建设方式三:1. UE在cell1发起业务进入RRC_CONNECTED状态,下载一个足够大的文件。2. UE移动后由cell1切换到cell2。3. 实现切换10次,记录切换前后测试数据。4. UE移动后由cell2切换到cell1,重复1-3步骤。5. cell1和cell2均进行50%,100的上下行加载,重复15测试数据记录与处理:1. 切换成功率;2. L3吞吐量、切换时延;5. 比较各个切换场景条件及切换参数下的切换性能指标,得出不同切换场景下优选参数配置。备注:5.3.2 室内重选测试测试编号:测试项目:切换与重选测试测试分项:室内重选测试测试目的:1. 考察室内不同重选条件下重选参数对性能的影响,明确室分设计及参数配置;2. 主要场景包括:平层同频、平层异频、异层同频、楼梯口、电梯口测试条件:系统带宽20MHz。终端支持20MHz。eNodeB工作正常。将 HARQ、AMC功能开启。导频信号在RE上的发射功率与业务信道上的RE发射功率相同,天线口每个RE上的功率为-15dBm。配置两室内小区cell1,cell2,两小区对应关系依次为以下条件:(1) 两小区同频a. 两小区位于同层b. 两小区位于异层且楼梯口有信号覆盖c. 两小区中电梯井为单独覆盖小区;(2) 两小区异频a. 两小区位于同层b. 两小区位于异层且楼梯口有信号覆盖c. 两小区中电梯井为单独覆盖小区;配置单用户,UE开机,驻留在cell1,并处于空闲状态。测试步骤:建设方式二、建设方式三:1. 用户移动,触发UE重新选择小区2驻留。2. UE在新小区发起业务。3. 用户移动,触发UE重新选择小区1驻留,重复1-2步骤。4. 实现重选10次,记录切换前后测试数据。5. cell1和cell2均进行50%,100的上下行加载,重复15测试数据记录与处理:1. UE能正确重选到新小区,异频重选时检查小区系统消息SIB5中邻小区的频点优先级信息,与本小区频点优先级比较,验证小区重选到正确的新小区;2. UE在新小区能正常发起业务;3. 比较各个重选场景条件及重选参数下的性能指标,得出不同场景下的优选重选参数配置。备注:6 组网方式对比测试6.1 同异频组网(所有建设方式,测试场景(a)或(b),(d)或(e)共两种)6.1.1 同层同异频组网性能对比测试编号:测试项目:同异频组网测试分项:同层同异频组网性能对比测试目的:1. 考察平层同频组网条件下的覆盖和吞吐量2. 考察平层异频组网条件下的覆盖和吞吐量3. 考察不同网络加扰(如:空扰/50%加扰/70%/100加扰)下同异频组网性能对比,下行采用模拟加载,上行采用真实加载4. 室内分布系统在开阔、隔离等典型场景下,能否实现室内小区间同频组网;测试条件:1. 系统工作带宽为20MHz;2. 组成同层异频异小区网3. 指定天线口RS功率为15dBm;测试步骤:建设方式一:1. 配置系统采用单通道室分,另一路在RRU端进行负载匹配,系统下行固定采用TM1,两个同层小区采用同样的频点,eNodeB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仅开启待测小区,邻小区空扰;2. 目标小区均匀分布10个终端,分别记录上、下行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3. 邻区50加扰,重复步骤24. 邻区100加扰,重复步骤25. 2个同层小区采用邻频,重复246. 配置系统采用双通道室分,下行天线模式采用自适应方式,重复25建设方式二、建设方式三:1. 系统下行采用自适应传输模式,两个同层小区采用同样的频点,eNodeB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仅开启待测小区,邻小区空扰;2. 目标小区均匀分布10个终端,分别记录上、下行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3. 邻区50加扰,重复步骤24. 邻区100加扰,重复步骤25. 2个同层小区采用邻频,重复24测试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各测试点的平均速率、峰值速率2. 记录各测试点的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备注:1. 要求平层有至少两个小区6.1.2 异层同异频组网性能对比测试编号:测试项目:同异频组网测试分项:异层同异频组网性能对比测试目的:1. 考察异层同频组网条件下的覆盖和吞吐量2. 考察异层异频组网条件下的覆盖和吞吐量3. 考察不同网络加扰(如:空扰/50%加扰/70%加扰)下同异频组网性能对比,下行采用模拟加载,上行采用真实加载4. 室内分布系统在开阔、隔离等典型场景下,能否实现室内小区间同频组网;测试条件:1. 系统工作带宽为20MHz;2. 组成异层异频异小区网3. 指定天线口RS功率为15dBm;测试步骤:建设方式一:1. 配置系统为单通道室分,另一路在RRU端进行负载匹配,下行天线模式固定采用TM1,两个异层小区采用同样的频点,eNodeB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仅开启待测小区,邻区空扰;2. 目标小区均匀分布10个终端,分别记录上、下行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3. 邻区50加扰,重复步骤2;4. 邻区100加扰,重复步骤2;5. 两异层小区使用邻频,重复24;6. 配置系统为双通道室分,下行采用模式自适应方式,重复25建设方式二、建设方式三:1. 下行天线模式采用自适应传输模式,两个异层小区采用同样的频点,eNodeB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仅开启待测小区,邻区空扰;2. 目标小区均匀分布10个终端,分别记录上、下行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3. 邻区50加扰,重复步骤2;4. 邻区100加扰,重复步骤2;5. 两异层小区使用邻频,重复24;测试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各测试点的平均速率、峰值速率2. 记录各测试点的RSRP、RSRQ、RSSI、RS SINR、BLER、CQI、MCS、吞吐量、用户占用RB数量、RI、传输模式(自适应方式下)、IOT、UE发射功率备注:1. 要求平层有至少两个小区6.2 室内分布系统间互干扰测试(所有建设方式,任选一种测试场景)6.2.1 共室分条件下WLAN与TD-LTE基站互干扰测试测试编号:测试项目:互干扰测试测试分项:共室分条件下WLAN与TD-LTE基站互干扰测试测试目的:1. 考察单通道室分改造场景不同频点间距配置下WLAN与TD-LTE互干扰情况及对性能影响;2. 考察双通道室分且1路共用原有室分场景不同频点间距配置下WLAN与TD-LTE互干扰情况及对性能影响测试条件:系统带宽20MHz。终端支持20MHz。eNodeB工作正常。将 HARQ、AMC功能开启。导频信号在RE上的发射功率与业务信道上的RE发射功率相同,天线口每个RE上的功率为-15dBm。TD-LTE固定2360MHz为中心频点WLAN分别采用802.11n单通道设备(发射功率为27dBm)、双通道设备(双通道总发射功率为20dBm)和802.11g设备(发射功率为27dBm),吸顶天线口功率均为10dBm。选取近、中、远三个测试点。WLAN终端与LTE终端选点的间距为0.5米;测试系统连接示意图测试步骤:1. LTE仅开启与WLAN共用的一路,新建一路在RRU端进行负载匹配,WLAN基站关闭,TD-LTE基站开启;2. 单个TD-LTE终端依次在近、中、远进行上行ftp业务3. 开启终端侧和网络侧的测量和统计工具,统计上行终端的测量值(RSSI、RSRP、SINR、MCS、L1和L3吞吐量等);4. 单个TD-LTE终端进行下行FTP业务,重复步骤3;5. 释放所有已经建立的TD-LTE系统业务,关闭TD-LTE基站;开启802.11g WLAN AP;6. WLAN系统锁定在最低频点f1;7. 发起FTP上传业务;记录吞吐量;发起下行FTP业务,记录吞吐量;8. 打开2个系统的基站和终端,选取近点,9. WLAN终端和LTE终端同时进行上传,记录终端的测量值(RSSI、RSRP、SINR、MCS、L1和L3吞吐量等);WLAN终端和LTE终端同时进行下载,记录终端的测量值(RSSI、RSRP、SINR、MCS、L1和L3吞吐量等);WLAN终端进行上传,LTE终端进行下载,记录终端的测量值(RSSI、RSRP、SINR、MCS、L1和L3吞吐量等);WLAN终端进行下载,LTE终端进行上传,记录终端的测量值(RSSI、RSRP、SINR、MCS、L1和L3吞吐量等);10. 将WLAN及LTE终端移至中点,重复步骤9;将终端移至远点,重复步骤9;11. WLAN系统锁定在f6频点,重复710的操作;12. 将LTE终端与WLAN终端间距调整至2米,重复步骤111;13. LTE仅开启新建的一路,与WLAN共用的一路在RRU端进行负载匹配,重复步骤112;14. 同一台笔记本同时连接LTE和WLAN,重复步骤113;15. 在双通道场景下采用模式自适应方式,重复步骤114;16. WLAN AP更改为802.11n 单通道AP,重复步骤115;17. WLAN AP更改为802.11n 双通道AP,重复步骤115;测试数据记录与处理:不同干扰场景下的终端的测量值(RSSI、RSRP、SINR、MCS、L1和L3吞吐量等),LTE双通道室分各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备注:同一台笔记本上的LTE终端和WLAN终端,如果两终端不能同时进行业务传输,则需分别测量一个终端驻留网络对另一个终端上传、下载业务的影响,并记录吞终端的测量值(RSSI、RSRP、SINR、MCS、L1和L3吞吐量等)。802.11n系统带宽配置为 20M和40M都要测试,并记录所使用的WLAN设备品牌。如果f1频点下的WLAN干扰测试结果和无WLAN场景下几乎一样,那么f6频点可以选测。6.2.2 LTE室分系统与放桩型WLAN互干扰测试测试编号:测试项目:互干扰测试测试分项:LTE室分系统与放桩型WLAN互干扰测试测试目的:1. 考察新建2通道MIMO场景下不共用天线情况下放桩型WLAN与TD-LTE互干扰情况,频点间距可配置测试条件:系统带宽20MHz。终端支持20MHz。eNodeB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肃司炉工考试题及答案
- 恩平电工作业考试题及答案
- 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案
- 铁合金粉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模板
- 阀门市场前景预测与财务战略管理策略研究报告
- 防水卷材1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撰咨询)
- 防爆起重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立项报告
-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
- 2020-2025年报关员之报关员业务水平考试题库与答案
- GB/T 28046.4-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4部分:气候负荷
- 专业分包合同审批表
- 第五讲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流变课件
-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91987
- 犬的训练课件
- 《可爱中国我的家》地方思政课
- 南头竣工报告1验收报告
- 幼儿园禁毒教育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动态课件
- 宝沃bx5说明书电子版
- 办公楼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供应室1 供应室存在的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