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实验小学东山分校 雷女林设计理念:本篇教学设计,努力建构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直接从学生的难点出发,以“我”获得的启示为突破口,开门见山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探究、感悟、解决。强调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学习的难点,启发学生就启示提出疑问、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来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教学目标:1、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是的心情变化,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的要“我”将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读懂“我”从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照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新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一起来读课题,生读钓鱼的启示。2、让我们先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课件出示):捕捞 鱼饵 辉映 剧烈 诱惑 操纵 摆脱 鱼鳃 争辩 告诫 皎洁 乞求 沮丧 旅途 实践 银光闪闪 小心翼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自由读个别读齐读2、 同学们读得真好!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指名说)大意: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十一岁的詹姆斯.兰费蒂斯像往常一样跟随父亲到附近的湖中钓鱼,意外地钓到了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最终由于父亲的坚持把鲈鱼放回湖中,这件事让他获得了终身的启示,并使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师:概括得真好!那你知道“启示”是什么意思吗?(教师引导: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这启示究竟蕴含着一股怎样的力量,竟可以给人如此大的影响,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二、浏览全文,初步感悟“启示”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用横线画出含有启示的话语。(学生画,师巡视)2、指名读“启示”的内容,评价:和他画得一样的同学请举手,看来大家都有一双慧眼。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父亲的启示。(全班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三、研读“启示”体会实践道德之难。1、父亲的启示有两句话,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第一句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2、理解道德的“是”与“非”(1)这句话里面有一对反义词,能快速找出来吗?(是非)“是”就是对,“非”就是不对,就“钓鱼”这件事来说,文中的“我”怎样做是对的,怎么做又是不对的?(指名说一说)(2)启发学生质疑:看来大家都是明辨是非的孩子,可为什么文中的“我”做起来却觉得很难呢?请同学们回到课文的第3到第9自然段,看看我为什么不愿放掉大鲈鱼。 3、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1) 请大家划出“我”不愿意放掉大鲈鱼的句子,并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课件出示: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师:从这几句话里,你感受到什么了?(大鲈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上来的)哪些词语让你有这样的感觉?(好长时间、小心翼翼、不停地甩动、筋疲力尽等词语)看来我能钓到大鲈鱼也是费了一番功夫的!贴理由1:大鲈鱼来之不易。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师:“欣赏”是什么意思?(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一般我们说欣赏美景,欣赏美文,此时此刻,我和父亲在皎洁的月光下细细地欣赏着这条大鲈鱼,我们看到了什么?(鲈鱼非常大,鳞片闪闪发光,鱼鳃在轻轻翕动着)师:我从你的表情中也看出来你非常喜欢这条大鲈鱼,能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吗?(指名读,齐读)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条又大又美的大鲈鱼。贴理由2:鲈鱼又大又美。师:这鲈鱼又大又美,来之不易,你们喜欢吗?(喜欢)凑巧的是这时候周围(课件出示: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要是把鱼拿回家,有人知道吗?(没有)只有天知、地知,“我”和父亲知,不会受到别人的批评。贴理由3:没人发现,不会受到批评。师:除了这几句,你们还找到了哪些“我”不想放掉大鲈鱼的句子?“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2)师:发现了吗?你们找的这些句子,有的是描写人物的(生补充:语言、神态、动作)透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心情的变化,你能快速从这些句子中找出能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吗? 教师相机板书:(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师:大家找得真准,作者的心情由捕到鲈鱼时的“得意”,到父亲要求放掉鲈鱼时的急切,以至到舍不得放掉鲈鱼时的乞求,依依不舍,心情的变化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对鲈鱼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3)作者对这条大鲈鱼太喜欢了,他不想放,不愿放,可父亲坚持要他放,难道父亲自己不喜欢这条大鲈鱼吗?(喜欢)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预设:我是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这个地方看出来的,其中的“盯”字指长时间地看着某种东西。父亲盯着大鲈鱼看了这么久,内心也在纠结,也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决定,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得”在这里读“di”,意思是:一定、必须要怎么做。从这个字你看出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是不容争辩、没有商量余地的)平时你积累了哪些和这些词意思相近的词语?能试着来说一说吗?引导学生填词体会: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 )地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坚定、斩钉截铁、语重心长、不容争辩)(4) 是啊,此时此刻,父亲的话语是这么坚持,竟没有一丝商量的余地,换做一般的家长,可能会怎样做?(将鲈鱼占为己有)可父亲的话语是这么坚持,你从父亲的坚持中还读出了什么?(父亲对“我”深深的爱)从这坚持的话语中你又看出了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道德高尚、正直的人)(5) 是的,虽然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了,但“我”的父亲就是这么一个严格遵守约定的人,这就是道德的抉择,做道德抉择的时候就需要放弃个人的利益。俗话说“有失必有得”。虽然“我”放掉了得来不易的大鲈鱼,但却得到了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一个人的诚信,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一股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教师相机板书相关内容。师:这股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对“我”的人生产生了什么影响?(指名说)预设:让“我”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让“我”在多次遇到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时都能够抵制诱惑、明辨是非。课件出示: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学生读句子,引导区分两个“鱼”的含义。师问:“这里的鱼字加了引号,有着特殊的含义。这些诱惑人的鱼可能是什么?(指名说一说)教师点拨: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师:这些诱惑人的金钱、地位、荣誉没有让作者迷失自我,因为他时刻牢记着父亲给他的启示,所以在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时能够是非分明,能够遵循道德的规定,这就是启示的力量,这更是一种爱的力量。让我们再读一读如此有力量的句子。(学生齐读)四、 假设结果,突破难点。1、 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是怎么做的?(指名说)预设: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妈妈让我把一张假钞拿出去花;在路上捡到了钱包等2、看来同学们都抵制住了诱惑,战胜了自我。学了这篇课文,让老师不由得想起了四年级下册的课文中彩那天中的那位父亲,想起了那句“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想起了刘备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课件出示这两句话)五、学生练笔,升华感情。1、同学们,当功成名就的“我”回忆起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回想起父亲曾对我说的那一番话,“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了满满的感激之情,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我”想对父亲说的话。2、总结: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让我们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因为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生活中历练自己,你将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爱 大鲈鱼得来不易 舍得 鲈鱼又大又美 大鲈鱼 勇气和力量 没人发现,不会受到批评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教学反思:钓鱼的启示记叙了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 “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的开放还差两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我”不理解,但还是依依把鱼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个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的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在上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时,我采用倒叙的手法,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到钓鱼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接着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文中的“是”与“非”具体指什么。这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到处都是静悄悄的,说明此时只有父子俩人,在这种情况下要放弃鱼,真难啊!如果钓鱼的人是你,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你愿意放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在书中找理由,并和同桌展开讨论、交流。几分钟后,进行集体交流。这样让学生换位思考,说说自己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真实想法,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利用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可以使原来强制性的“要我学”变成自觉地“我要学”。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体验着学习的快乐。同时抓住语言文字 深入人物内心。如:“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我”这句话中,“好一会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