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妇产科论文: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研究进展.doc_第1页
医学论文妇产科论文: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研究进展.doc_第2页
医学论文妇产科论文: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研究进展.doc_第3页
医学论文妇产科论文: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研究进展.doc_第4页
医学论文妇产科论文: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研究进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利弊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探讨阴道分娩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关键词】瘢痕子宫、分娩方式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及子宫肌瘤病的年轻化,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也随之增加,其分娩方式已成为产科临床突出的问题。临床要求既要尽可能的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再次剖宫产给母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又要预见和避免可能发生的子宫破裂对母儿导致的危害。瘢痕子宫是指剖宫产手术或肌壁间肌瘤剥除术后的子宫。一、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对母儿的主要影响如下。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增加:瘢痕子宫孕妇行剖宫产分娩时,损伤、感染、粘连加重、切口愈合不良等手术并发症增加。另外,还可导致早产及新生儿病率及死亡率增加等。二、瘢痕子宫不同分娩方式的利弊与可行性:总结其利弊如下:剖宫产率的大幅上升使母婴近远期病率上升,而产妇及新生儿病死率均不能相应下降。再次剖宫产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瘢痕子宫由于盆腔粘连使再次手术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大为增加,同时再次手术可使原有腹腔粘连加重,切口痛、慢性盆腔痛、子宫活动受限发生率明显增加。此外,多次手术子宫内膜损伤破坏或腹腔种植,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的机会,临床上偶可见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报道。而阴道分娩可避免再次手术对子宫的创伤,减少盆腹腔粘连,减少感染,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由于粘连及瘢痕,组织弹性欠佳,暴露不充分,易造成剖宫产术中取胎头困难;同时也增加了新生儿的窒息率。而分娩过程中子宫有规律的收缩,能使胎肺得到锻炼,有利于出生后呼吸的建立,促进肺成熟,而很少发生肺透明膜病;分娩时宫缩和产道的挤压作用,可将胎儿呼吸道内的羊水和黏液排挤出来,使新生儿湿肺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免疫球蛋白G(IgG)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可由母体传给胎儿,而剖宫产儿缺乏这一获得抗体的过程,因而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具有更强的抵抗力1。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多次剖宫产会破坏子宫肌纤维使瘢痕加重,特别是子宫复旧至未孕状态时,峡部挛缩硬化,甚至宫颈上吊、宫体后屈,给日后计划生育手术带来诸多困难,并易造成子宫损伤。但是,并非所有的瘢痕子宫妊娠都可选择阴道分娩,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阴道试产适应证2:前次剖宫产术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术中无切口撕裂且术后切口愈合好,无感染。或肌壁间肌瘤剥除术未穿透黏膜层。前次手术距此次妊娠时间2年以上。研究家兔的子宫切口愈合分为纤维瘢痕修复、瘢痕成熟和瘢痕机化3个阶段。Dicle等利用MRI观察人类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的愈合,发现子宫切口瘢痕的成熟从术后3个月开始至术后6个月完成。愈合的第三阶段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因此临床上要求瘢痕子宫的妇女再次妊娠的时间至少在术后2年3。但并非年限越长瘢痕越牢固。有研究发现术后0.51年妊娠子宫切口处有嫩芽组织和普遍生长的纤维组织,术后23年瘢痕肌肉化的程度越来越差,并且逐渐退化,瘢痕组织失去原状态及弹性,因此在术后23年是子宫切口愈合的最佳时期。临床上对大于10年以上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应高度警惕。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再存在,又未出现新的剖宫产指征。此次妊娠具备经阴分娩条件,分娩诸因素不存在异常情况,无妊娠合并症。试产过程中产程进展顺利。胎死宫内或胎儿有严重畸形。有较好的医疗监护设备,具备随时输血、手术和抢救的条件。辅助检查提示子宫下段延续性好,无缺陷瘢痕,且瘢痕处没有胎盘附着。患者及家属了解阴道分娩和再次剖宫产的利弊并征得其同意。综上所述,对于瘢痕子宫妊娠分娩,通过严格掌握阴道分娩指征,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处理难产,多数是可以经阴道安全分娩的,阴道试产与剖宫产相比利多弊少。作为妇产科工作者,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认真评估,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人性化的分娩方案。对于估计可能阴道分娩的孕妇要做好心理指导,增强其自信心,解除患者对阴道分娩的恐惧心理,提供阴道试产机会,保证母儿的共同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参考文献1邓文英.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09,l3(5上).2刘素芳.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相关问题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6):869-870.3张敏.瘢痕子宫不完全性破裂1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6).4韩志安,韩丽莉.子宫瘢痕状态的诊断与分娩方式的选择J.现代妇产科进展,1999,8(4).5张小勤.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177例分娩方式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57-58.6刘春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子宫肌瘤剔除术285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0a间子宫肌瘤摘除术2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85例手术患者术后经过均良好,无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随访251例, 术后月经恢复正常者为94.1%(176/187例),术后妊娠率为71.6%(78/109例), 有27例术后肌瘤复发,复发率为10.8%。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可解除症状,保留年青患者的生育功能,更重要的是维持卵巢-子宫的内分泌功能,保障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在生育期妇女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关键词】 子宫肿瘤/外科学;回顾性研究;卵巢功能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常见手术方法,为年轻未孕者保留生育功能,更重要的是维持子宫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内分泌功能,从而保持妇女的身心健康。本文回顾分析1994年6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行肌瘤剔除术2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040岁,平均30.5岁,其中2030岁173例,3140岁112例。未婚50例,已婚235例;无妊娠史38例,21例有流产史(人工流产或自然流产),已生育者226例。 临床表现:以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多见共127例,自觉下腹部包块92例,以不孕为主诉而检查发现子宫肌瘤者66例。1.2 肌瘤分类与大小285例中子宫体部肌瘤283例,子宫颈部肌瘤2例;肌壁间肌瘤95例,浆膜下肌瘤137例,粘膜下肌瘤2例,浆膜下、肌壁间及粘膜下混合性肌瘤51例。单发性子宫肌瘤217例,多发性子宫肌瘤68例,最多1例共挖出大小不等肌瘤23个。肌瘤的直径多为25cm,最大者达9cm。1.3 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应证(1) 年轻未婚或已婚未育又渴望生育者;(2) 因肌瘤因素导致流产者;(3) 年龄40岁以上者;(4) 由于心理因素,强烈要求保留子宫者;(5) 剖宫产术中发现肌瘤者。凡肌瘤恶变及(或)盆腔有恶性病变列为剔除术禁忌证。1.4 手术方法1.4.1 基本原则 凡肉眼能看见的、手摸得到的肌瘤均应一一剔除,尽量减少出血和创伤,并注意保护输卵管及“重建”子宫。1.4.2 切口 根椐肌瘤的位置选择“一个可剜出几个肌瘤”的切口,以利于子宫解剖和功能的恢复,前壁肌瘤多取上纵下横切口,以不影响血运。为不孕者手术时,前上壁忌横切口。宫底部选纵切口,后壁肌瘤可直接选后壁切口,上纵下横,较大肌瘤者方施行梭形切口,需注意勿伤输卵管入口处。切口应切开肌壁并深入到瘤组织,使肌瘤与肌壁间的界限清楚暴露,分界处用手指进行钝性剥离,剥离出一定面积后,用双爪钳将肌瘤提起继续剥离,最后剔出肌瘤。阔韧带肌瘤常使输尿管行走改变,或输尿管紧靠其旁,应打开阔韧带,用手指分离将肌瘤“娩出”,或切开肌瘤包膜将其剥出,剜出后需认真检查输尿管。切粘膜下肌瘤则必须进入宫腔。对于多发性肌瘤者,为了彻底清除肌瘤,而有意识地切开宫腔。切开宫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和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机会。1.4.3 术中出血 为了减少手术出血,除子宫峡部、宫颈及阔韧带肌瘤不能放置止血带外,均可用橡皮条扎紧子宫峡部止血,可持续维持30min,如果肌瘤多,手术时间长,间歇性放松止血带,使子宫恢复循环,切口予血垫压迫,再扎紧止血带,继续完成手术。术毕放松止血带,切口有渗血者,可缝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并可于子宫肌注缩宫素10u,使子宫呈收缩状态,减少子宫切口出血。1.4.4 切口缝合 应由底部开始不留死腔,用肠线间断缝合,创腔大者可增强缝合,以彻底止血,切口最后一层应作水平褥式缝合,使切口包埋而光滑。凡子宫后位或后壁肌瘤有切口者,应常规缩短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如果婚后不孕者,术中可行双侧输卵管通液检查,为预防术后盆腔粘连,术毕盆腔放置中分子右旋糖酐200mL加地塞米松5mg。2 结果285例病检均为子宫平滑肌瘤,无1例恶变;有5例为囊性变,11例伴透明变性,4例伴红色变性。本组无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平均住院7d,治愈出院。本组285例中有34例失访,失访率为11.9%,余251例随访结果如下:(1) 月经情况:251例中术前月经过多及月经紊乱187例,术后月经正常或症状明显改善者176例,占94.1%;余11例月经仍不正常,需进一步治疗。(2) 妊娠情况:251例中有生育要求者109例,其中78例术后妊娠,妊娠率为71.6%,其中术后1a内妊娠者11例,余均于术后2a内妊娠,平均受孕时间12.2个月。无1例发生异位妊娠及妊娠子宫破裂。孕期均列入高危孕妇管理,78例中有75例足月妊娠分娩,妊娠经过良好,71例剖宫产,4例阴道分娩。(3) 肌瘤复发:251例患者术后肌瘤复发27例,复发率为10.8%,其中7例在3a内复发,均为多发性子宫肌瘤;余20例则在5a以后复发。3 讨论3.1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优点:(1) 手术安全,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2) 手术时间短(尤其单个肌瘤);(3) 能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4) 不影响卵巢功能;(5) 术后仍能维持盆腔及阴道的正常解剖关系及生理功能。缺点:(1) 术后有复发的可能;(2) 对希望生育者在分娩时增加剖宫产机率;(3) 孕期或分娩期有子宫破裂的风险。3.2 保留子宫的意义3.2.1 保留生育功能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肌瘤增大可以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也可致宫腔变形妨碍精子运行及受精卵着床,而导致影响妊娠或妊娠后流产。在不孕的原因中肌瘤引起的不孕仅占4%或更低,但子宫肌瘤患者不孕的发生率为20% 30%,引起不孕不育的因素较为复杂,许多学者认为术后妊娠率与术前患者不孕时间及其年龄有关。国外文献报道剔除肌瘤后妊娠率一般为40%,国内许如秀1报告为63.1%,本组资料为71.6%,说明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使为数不少的肌瘤不孕者受益,因此对不孕而要求生育的子宫肌瘤患者应适时行肌瘤剔除术。由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遗留疤痕,即疤痕子宫,故术后坚持避孕2a,以免过早妊娠增加子宫破裂的机会2,而且术后妊娠的孕妇,需严密观察,分娩时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3.2.2 有利于维持卵巢子宫的内分泌功能 众所周知,子宫具有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功能,近年来已证明,子宫也是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目前已知子宫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激素,如前列腺素、泌乳素、胰岛素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内皮素以及细胞因子、等,子宫内膜中含有丰富的受体,受体在下丘脑垂体子宫系统的内分泌调节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而且术中保留子宫可保护卵巢,子宫切除术可阻断子宫动脉上行支对卵巢的血液供应,使卵巢的血液供应减少至少1/23。国外研究显示,绝经前切除子宫即使保留卵巢,其术后2a卵巢功能衰退达32%,4a则达54%,从而使更年期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提早来临4。同时子宫是女性特有的脏器,并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妇女子宫切除手术会发生特殊的心理反应。Richard将子宫切除术后出现的忧郁感、眩晕、失眠、精神异常等症状称为“子宫切除后综合征”5。显而易见,年轻妇女的子宫不能轻易切除。【参考文献】1许如秀. 子宫肌瘤剔除术130例临床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3(1):79.2李家福,刘永玉. 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 15(12):711.3陈常佩,陆兆玲. 妇产科彩色多普勒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3.4OLDENHAVE A , JAS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