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汤沟镇一、环境人口地理位置 汤沟镇位于无为县下东乡,东接二坝镇,南临长江,西靠白茆镇,北依三汊河乡。因镇的西南有一条长江支流,形似沟渠,镇上汤姓居多,故命为汤沟镇。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全镇地势西高东低,属圩区,镇内沟塘纵横交错,易受涝灾。拥有10公里黄金江岸。军二路(无为大堤)穿境而过,无为县通江大道沿北边境通向芜湖长江大桥。镇区距无为县城30公里,距巢湖市区70公里,距芜湖市区20公里。建置沿革 1983年3、4月间,在人民公社体置的基础上,为解决政社分开,(即原是政府和人民公社合一)设置乡、村机构,原公社牌子仍然保留,原生产大队改名为行政村,原生产队改名为自然村或村民小组。汤沟区公所辖1镇5乡(汤沟镇和三汊河、马渡、雍南、长安、蛟矶),1988年春,县决定将蛟矶乡、长安乡划分归二坝直属镇管辖。同年7月经县政府批准新建水楼乡。原属汤沟镇管 辖的光华、古圩、冠军、三坝4个行政村,以及原雍南乡的提树、石狮、骆片兆 、康湾、黄圩、濮水、五显、前江8个行政村划出隶属水楼乡管辖。划出蛟矶、长安乡和新建水楼乡后,汤沟区公所辖1个镇,4个乡,(汤沟镇、三汊河乡、马渡乡、雍南乡、水楼乡)。57个行政村(以下简称村),845个村民小组。1992年2月16日撤区并乡,原汤沟镇、三汊河乡、马渡乡合并为汤沟镇,辖40个行政村,433个村民小组。不到三年时间1995年元月,县又决定将汤沟镇一分为二,另建三汊河乡(含原马渡乡),同时将光华、古圩、冠军、三坝由雍南乡划入汤沟镇。汤沟镇辖15个村,1个社区。2002年4月,撤并4个村(古圩并入光华村、河埂并入观安村、华滩并入黄拐村、太平并入扁埂村)。2005年,汤沟镇辖11个村:光华、扁埂、观安、黄拐、冠军、姚王、三坝、前进、窑湾、后堡、福利;1个汤沟社区。179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汤沟社区。2005年11月23日,三汊河乡又并入汤沟镇。2005年汤 沟 镇 村(居委会)、组基 本 情 况 一 览 表村(居)名面积(公顷)户数人口村(居)民组前进一、样二、样三、样四、熊一、熊二、郝三、郝四、庙一、庙二、庙三、庙四、黄一、黄二、路西、路东后堡村27114981985后堡、新民、新塘、桥头、红星、前堡、团结、万寿、红旗、谈桥、中心、小村、北埂、胜利、新村、王拐窑湾村19564041562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六队、七队、八队、九队、十队、十一队、十二队、十三队、十四队福利村26545021854叶桥、小张、许拐、六坦、任桥、谈坝、杭墩、张墩、小朱、沙地、小王、小姚观安村20149453423葛埂、大众、三汊、菜队、章王、王埂、章拐、安西、安东、蒋村、大埂、大新队、沙地、陡门、沿河、姚村、大综、小陈、计村、刘村、桥西、桥头、桥东、河埂、小新队黄拐村23326202298汤村、华滩、横埂、王村、郑村、陶东、陶西、大埂、郭拐、前拐、中拐、后拐、凌村、刘村、杨村、湛村、秦坝、新队扁埂村22637582788扁埂、河埂、前村、中村、后村、雍湾、河湾、太平、齐河、洪埂、王埂、新埂、王老、四房、扁埂张东、扁埂张西光华村37616842528河东、河西、小王、孙村、大王、小汪、桥头、黄东、黄西、三房、二房、三槐、云南、光华张东、光华张西、月塘姚王埂、和平、龙谭、大李、韦拐、孔埂、沿民、中埂、周心、横埂、姚王、利民、拐湾、白茆、沙埂、王埂、东埂三坝堤、新农、新一、新二、中埂、王房、三坝、大沟、三汊、沿江、跃进、新民、中心、大水、洋灯、猪场冠军村22626302316徐小、高基、朱家、汪小、前巷、中巷、后巷、大前、大后、三西、柿东、柿西、三东社区015003092一选区、二选区、三选区、四选区、新街、借销社粮站、轧 花厂、机关、供电所、汤沟初中、小学、高中人口状况 2005年总人口28067人,其中男性14603人,女性13464人;农业户口6576户24286人,非农户口1434户3781人。汉族28051人,回族11人人,黎族1人,哈尼族4人。二、区域经济工商业 汤沟镇老街道是原汤沟区委、区公所所在地,1956年一化三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商业改造、合作化)完成后,把分散的手工业组织起来分别成立手工业合作社、街上有铁、木、五金、缝纫、篾业五个合作社,制秤、刻图章2个合作小组,从业102人。随着农业发展需要,在20世纪七十年代初,铁业、木业、五金合作社合并组建农机具修制厂。三权(人、物、财权)属县手工业管理局。商业有南货业、百货业、山窑业、酱园业、旅栈业、国药、理发等8个合作商店,从业85人,业务归口属区、县供销合作社。供销社下属有百货、废品收购、竹木生资4个门市部.还有汤沟烟酒糖专卖处,后改为百货分销处。并有食品站、水产站,分别经营猪、禽蛋和水产品。粮油管理站并设门市部兼稻米加工厂,担负着群众的粮、油收购及供应。驻有棉麻收购站后发展为汤沟轧花厂。这些工商业经营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渐衰落。此前它们为全镇乃至全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作出了有益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转换经营机制的推进,上述企业有的倒闭、有的租赁给职工,逐步被个体户所替代。现今即2005年驻镇各类个体商户205户,从业人员415人。商品零售额3075万元,1985年镇办企业5个,有砖瓦厂、油料加工厂(菜籽、棉籽为原料),鱼苗养殖厂、贸易公司、建筑公司、水泥制品厂。2000年后出现私人合办的光华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谭桥工贸公司、水楼果蔬加工厂、鸿飞有限责任公司、宏态棉制品厂、冠军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松风明月有限责任公司、长江自来水厂等8家私人企业。2005年实现乡镇企业产值9950万元。农业 全镇耕地25978亩,198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8932亩,复种指数为1.88。和其他圩区一样,粮食作物有水种大小麦、蚕豆、玉米、山芋等,以水稻为主要大宗作物;油料作物有油菜和零散的花生、芝麻,以油菜为大头,兼种棉花。1985年水稻16276亩占耕地62.6%;油菜籽13195亩占耕地50.6%;棉花4000亩占耕地15.46%;(以上均包括未划出给水楼乡的4个村面积)。1990年后为大力发展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采取一缩小两扩大,即缩小水稻面积,扩大油菜、棉花面积。1991年全镇耕地19348亩(因1988年划出4个村给水楼乡)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848亩,复种指数为2.16。水稻6847亩占耕地35.3%。比1985年水稻缩小42%;油菜12809亩占耕地66.2%,不仅面积增大,在品种上选高产杂交的甘蓝型(乌籽),废低产的白菜型(花黄籽)优良种子,栽培技术上废点拌,选用育苗移栽。棉花种植6977亩占耕地36%比1985年扩大70.4%。1998年耕地25978亩农作物总播种53080亩,复种指数为2.07,粮食作物5740亩占耕地22%,油菜15700亩占耕地60.4%棉花面积20580亩占耕地79.2%。2005年耕地面积24999亩农作物播种52399亩,复种指数为2.1。粮食作物3654亩占耕地14.6%,油菜20463亩占耕地81.6%,棉花增至21545亩占耕地86.2%,几年的油菜和棉花种植,使农民的经济收入迅速增长。主要农作物产量:水稻亩产由1985年的400公斤到2005年亩产达650公斤。油菜亩产由1985年120公斤到2005年达170公斤。棉花亩生产皮棉由1985年80公斤到2005年达120公斤。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1991年水灾面积9670亩,经济损失628万元,1995年安庆外圩堤溃口、姚王全部三坝部分被淹,受灾面积4200亩,经济损失42万元。1996年虫灾面积12500造成经济损失812万元,1997年棉铃虫又一次大爆发受灾面积2.4万亩,一般受灾5成,严重达9成,经济损失1200万元。1998年水灾受涝面积22618亩,重灾8168亩,特重灾14000亩,造成经济损失3090万元。林业 本镇地处圩区。每年春季以村前屋后、四房植树为主。随着农业综合开发,乡村道路两旁树木成行。沿长江大堤种植的树木也有一定规模,多以易杨树为主,折合面积计为520亩。畜禽水产业 1985年农户养猪4203头,能繁殖母猪31头,当年出栏1565头,猪肉产量2416担。1991年农民养猪2470头,当年出栏1061头产肉量1591担,1988年猪出栏1876头,年末存栏960头产肉量2814担。2005年生猪存栏675头产肉182担。耕牛:1985年存栏680头,1991年存栏247头,1998年存栏171头,出栏54头。农民养牛的目的是耕地,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后,棉花、油菜田都实行免耕移栽,少量要翻耕的农田可用机耕或少数养牛户代耕。家禽:1991年饲养50781只,产蛋量108吨,当年出栏家产48995只,1998年当年出栏33900只,年末存栏57800只产蛋303吨。2005年养鸡家禽65760只,当年出栏39450只,产蛋263吨。水产资源丰富 全镇水面6552亩,1998年水面养殖4816亩,投放鱼种79万尾,其中养蟹461亩,河蚌育珠87亩,水产品总产量2215吨。其中鱼类800吨,蟹类11吨、虾类10吨、贝类1020吨。2005年已养水面6300亩,投放鱼种98万尾,水产品总产量1586吨。在已养水面中河蟹养殖1085亩,投放幼蟹1062公斤,青虾养殖45亩,投放种虾24公斤。籽虾60公斤,河蚌育珠吊小蚌276亩200万只存塘手术蚌105万只,特种水产品产量38吨,渔业总产值2000万元。财政金融 镇级财政所于1985年建立。镇上驻有无为县农业银行汤沟营业所、邮政储蓄所、农村信用合作社。1998年镇财政收入263.55万元,支出222.27万元(上交国税28万元、地税153.7万元)。2002年财政收入361.8万元,支出360.1万元(上交国税26.9万元、地税112.2万元)。2005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980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457万元,农业总产值9853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493万元。上缴地税76万元,国税30万元。财政收入586.78万元,支出585.21万元(上缴地税10.19万元,地税79.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三、基础设施集镇建设 原老街南临长江支流小江,北靠无为大堤,地形狭窄,无发展空间,而且下水不畅。街面长年积水,群众对原老街有一评语顺口溜说:“无事不上街,上街晴天穿胶鞋”。1985年秋,原区公所投资并发动居商民和驻镇单位捐资重修街道,撬去青石板、挖开下水道,装上水泥石含 管做下水道、铺上沙石水泥路面。总投资11万元。1985年至2005年20余年来在全长800米靠小江沿边的居商民先后在沿江坡上盖起了二层小楼房,形成了第二条街道,开辟了蔬菜瓜市场,每日从早到中午交易十分旺盛。老街临街门面房从1990年起至2005年,也有八成临街门面房都进行了翻盖装修。因老街无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在无为大堤内侧建立新街。汤沟新街始建于1996年,新街位于老街西,无为大堤内侧,座落于汤沟社区。新街规划总面积2平方公里,2006年底已建成2平方公里新街,人口1650人,建商住房550间,企业10余家。新街总体布局呈“十字型”。移民建镇第一批为1999年,投入资金187万元(其中国家补贴165万元,镇配套22万元),户数110户,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第二批为2003年,投入资金146.2万元(其中国家补贴129万元,镇配套17.2万元),户数86户,建筑面积10320平方米。2001年1月,在扁埂行政村新建汤沟长江自来水厂,提供800010000户居民生活用水。废除原在1987年建立的利用内港河水作水源的简易自来水厂。交通 本镇交通原来不便,居民外出难。除了军二路穿过本镇外,内部无一条公路。军二路也是石子路面,不仅路况不好,而且车辆甚少,若去芜湖市只有步行到姚王庙乘轮船;去无为县城只有步行到雍家镇或三汊河乘轮船或步行到姚王庙乘船到江坝再上岸步行从江坝经临江新河镇到无为县城。20世纪70年代中期芜湖开往无为县城内河轮船在马家渡增一停靠点,用小船接送旅客上船。1982年军二路上先后有几辆三轮车装客运货,随后逐年增加。至2005年沿大堤两侧有百辆三轮车、中巴车跑客、货运输。现今还增开了去芜湖市的客运专线。 至此姚王庙轮船码头和水上客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完全废止。1986年春用土方修通汤沟至马家渡一条土路全长9公里。1992年11月修通一条汤沟王埂村至三汊河王港村全长11公里土路。二条土路晴通雨阻,构成了前江军二路与裕溪河堤上的陡裕路(陡沟镇至裕溪大闸)相连接。1998年,利用世行加灌项目修建前进路(前进环村路)、汤三路(汤沟街道至三汊河街道)、汤东路(汤沟街道至光华东张村再延伸到冠军村上军二路)和窑后路(窑湾村至后堡村)4条砂石路长16公里,总投资123万元。2003年,修建姚王砂石路3.5公里,总投资21万元。2004年通达工程修建汤马路5.5公里水泥路面,总投资300万元。至2005年底,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水利 汤沟电力排灌站建于1965年冬,装机4130KW。1988年、1995年两次技改,2004年利用国债资金750万元重建,装机容量达4310KW,流量12.6立方米/秒。1997年开挖农发河约8公里,2002、2003年分别对东、西港河进行疏浚,使行洪通畅。有涵闸陡门13座,基本达到排涝分节控制。由于本镇地势高低落差较大,对特殊低洼圩口,从1990年1995年先后建造了后堡、窑湾、扁埂、光华、福利5个二级排水站,装机6台,每台30kv,总流量1.8立方米/秒,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无为大堤外护的姚王、三坝两村的安庆圩、洋灯圩,在20世纪70年代,也分别建造了电力排水站。装机4台,每台110kv,总流量2.4立方米/秒,在一般情况下,能旱涝保收。 供电 1965年由县里投资在扁埂村建造了汤沟变电所,汤沟街道及周边村开始用电,由于后期进出线障碍多,加之用电荷载逐年加大亦须增容,1991年决定供电所迁址于观安蒋村重建。2005年,拥有35KV变电所一座,配变容量5000KV1台;630KVA1台,10KV供电线路5条,总长度58公里。有配电变压器97台,总容量8997KVA,其中居民生活用电台区54座,配变容量3987KVA;企业用电台区43座,配变容量4810KVA。动力装机容量3319.4KW,电机681台,用电动力和电机分布分别为企业955KW,173台;农业排灌1755KW,17台;农村小水泵392.4KW,473台;农副加工217KW,18台。1988年至2001年,一期农网改造工程改造12座台区,投入资金82.77万元,用电户自筹20.4万元,改造用电户1360户;2002年至2003年,二期农网改造工程改造34座台区,投入资金233.29万元,用电户自筹64.26万元,改造用电户数4284户。到2005年,共计改造台区46座,尚未改造8座。农网改造大大改善了线路状况,提高了供电正确率,每年可减轻群众电费负担80万元。 邮电 1985年邮电是一家。1992年开通程控电话,到1998年全镇有15个村通电话。1998年,汤沟邮电局分为汤沟邮政支局和汤沟电信支局。邮政服务3个乡镇,28个村。报刊征订发展较快,1998年每天投递276份;2005年投递958份,报刊年创收4万元。电信支局服务4个乡镇10个村,服务人口达10万人。2002年,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电话。2003年,开通宽带和ADSL,解决了镇村上网难问题。2005年,电信支局交换机房6处,交换机容量14494门,实际电话用户13070户,年营业收入300万元。移动用户6500户。四、社会事业文化 汤沟广播站于1969年建站。初期土法上马,杆子是竹、木、树三结合,虽是通往各大队(行政村前身)但播音传递不正常,1977年原公社自制400根钢混水泥杆,装上新铁丝,使广播有所正常。1999年投资6万元实现村村通广播。1994年投资10万元开通有线电视。2005年全镇有线电视用户达583户。互联网设施覆盖全境。镇内1958年建有剧场1座(兼会堂)占地约514.8平方米,1978年维修一次,1991年大修一次,并换上翻板靠背座椅,座位800余人投资13万元.学校六一儿童节和重大节日文娱活动都在此聚集。20世纪6090年代电影和外地歌舞团经常在剧场放电影和演出。同时有文化站一座和电影放映队,电影放映队建于1977年,有8.75放映机、汽油发电机各1台,巡回全镇各队、村放映,随着电视普及,农村电影事业衰落,电影队解散。剧场和文化站都被上届政府于2005、2004年连房代地出卖给私人搞房屋开发了。群众文化艺术形式有划龙船、玩龙灯。观音庵:据史书记载,该庵始建于五代梁太清年间,重修于乾隆时期,1978年全部大修一次,庵宇楹联是“佛国三千界,禅林第一家”,香客常奉祀,历久不衰。有庵宇3间,庵址在观安村。镇内还有符家陡门于1993年新建一座观音禅林庙,现有庙宇23间平房,三间二层楼房,建筑面积489平方,香客较多,香火盛旺。姚王庙:始建于清朝末年的永安镇(现在的姚王村),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内有菩萨7尊。1943年水灾,庙被冲塌,7尊菩萨被移居本地其他庙寺。文革期间遭破坏,2003年重建。总占地面积250平方米。教育 汤沟境内现有完全中学一所,初级中学一所,建制完小8所。完全中学安徽省无为汤沟中学(以下简称汤中)座落在汤沟新街西观安行政村境内。汤中原是无为县第二中学于1969年3月下迁至汤沟早映山、利用原农垦学校房舍创办汤沟中学,1972年首届高中毕业生为19人。随着形势发展,1974年利用原农垦学校土地与观安大队换得28亩农田,重建汤沟中学,1975年汤中由早映山全部迁入新校址即现在汤沟中学所在,高中面向原汤沟区所辖六个公社招生,初中就近招生。高中为两年制,1985年级高中改制为三年。至2005年汤中已是初具规模的完全中学。2005年底汤中初中设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48人,高中设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74人,教职工89人,专任教师72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55人,专科学历17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5人。学校占地7.07公顷,校舍21358,具备电教设施,和实验中心。初级中学无为县汤沟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汤沟初中)。汤沟初中前身为光华小学戴帽子初中班,1969年9月招收初一新生仅3人,1970年2月本校小学毕业生8人升入初一,与原有3人合并设一个班,在校生11人。1972年与光华小学分开办学,校名为光华中学,1974年方才正式命名为汤沟初级中学,由于原校址属光华行政村属深圩区,交通不便不利发展。1986年9月汤沟镇政府将全部办公用房转让给汤沟初中,当时有7个教学班,在校生427人,教职工28人,专任教师中仅1人专科毕业。至2005年底已发展为17个教学班,在校生1114人,入学率99.8%,教职工56人,专任教师45人,其中本科生7人,专科生37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学校占地25.4亩,教学用房全部是三层砖混结构的楼房,计5247。小学:1985年至1995年间小学基本是以行政村设小学一村一校,一般还下设一至两个教学点,学制都是五年,经1999年布局调整无为县教育局批准汤沟镇设汤沟中心小学,冠军(撤去古庄设冠军)、姚王、光华、黄拐、观安、谭桥、甦生等8所建制完小,2003年开始由小学五年制逐步改为六年制,至2005年小学全部改为六年学制。2005年8所小学共设7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26人,入学率99.8%,教职工105人,教师学历达标99%。1985至2005年20年间从普及初等教育到1997年完成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及巩固普九成果改善硬件设施,县镇两级累计投资563.5万元,电教设施投资38万元,改造危房4975.1994年香港爱国同胞沈炳麟先生捐资18.9万元,为汤沟中心小学建造教学楼一幢恩美楼,建筑面积2413。二十年间较大工程有1997年撤去古庄小学建冠军小学,2005年甦生小学迁址。1989年至2007年汤沟初中先后建3栋教学楼,33个标准教室。卫生 汤沟镇中心卫生院是在原汤沟卫生诊所基础上发展起来,1954年大水房舍倒塌,1955年重建原卫生院址在汤沟镇老街,靠无为大堤外侧堤脚下,房舍30余间。1999年12月迁至汤沟镇新街,属一级甲等医院。占地4620平方米,病房120平方米,防保站30平方米,非典病房180平方米。医院内设20个床位。2005年计划免病工作全面开展,一周内儿童四苗接种率达95%,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5%。三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达65%,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中高级达62%,产妇基本住院分娩。计生机构除镇计生办和计生服务所外,建立了11个村1个社区计生工作服务室。村级卫生室15个,个体户5个,从业人员25人。2005年全镇有育龄妇女7831人,结扎2969例,上环2489例,使用药具60人;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5%以上。三汊河乡一、环境人口地理位置 本乡位于县境东部,东邻二坝镇,南与汤沟镇接壤,西交风凰桥乡,北隔裕溪河与含山县、和县相望 。因裕溪河在此分开一条支河,形成三个岔道,由此得名三汊河。总面积68平方公里。全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圩区,易受涝灾,境内沟塘纵横交错。裕溪河从北边境流径14.2公里。河堤上的陡裕(陡沟镇裕溪大闸)公路也随之相畔,通江大道在南穿境13.6公里。距无为县城30公里,距巢湖市区70公里,距芜湖20公里。建置沿革 1983年3、4月间,乡、村体置改革,三汊河公社、马渡公社都改名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名为行政村,生产队改名为村民小组。三汊河乡、马渡乡属汤沟区公所管辖。1992年2月撤区并乡时,两乡及汤沟镇合并为汤沟镇。不到三年时间,1995年元月,县里将汤沟镇一分为二,另建三汊河乡(含原马渡乡在内),辖25个行政村(以下简称村),2002年撤并8个村(凌埂并入板桥,黄渡和马渡合并为黄马,石滩并入楼梯,同心并入永城,陈埂并入三元,王港并入永庆,万桥并入三圩,姚桥并入胡老)。2003年3月,蛟湖并入板桥。2005年,有:贾桥、胡老、星星、三元、永城、余桥、江桥、流泗、黄马、早映、军场、板桥、龚桥、三圩、永庆、楼梯16个村,382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贾桥村。2005年三汊河社区(居委会)、村、组基 本 情 况 一 览 表村(居)名面积(亩)户数人口村(居)民组黄马村53358103120小陈、黄渡、柳庄、大谢、龙塘、腰徐、谢村、坝头、 亩、管村、小谢、江庄、江柳、四房、小吴、漕王、联新、小王、面坊、太平、小乔、吴村、苍山军场村19533861360小周、大刘、桥东、凌湾、大郑、小郑、胡村、大洼、桥西、小刘、龙尾、兴坝、齐村、小李早映村19964801821肖 、朱村、东芮、中村、大芮、坝头、方 、葛坝、新颜、江叶三元村35896282422四房、王埂、姚村、陈埂、保胜、小江、小程、大齐、朱闸、小吴、三元、周桥、小刘、李湾、罗庄、新建永城村34715852205大王、小汪、小周、章骆、江桥、大陆、大任桥、凌埂、贾庄、小章、大鲁板桥村57939173195双塘、常湾、龚村、陈庄、大闸、观寺、石墩、新埂、小赵、张南、张北、芮庄、龙塘、板桥、高圩、六房楼梯村49857743217拐楼、香店、新村、月塘、周桥、黄村、大姚、窑埂、路村、楚村、余拐、下滩、小姚、家圩、芮庄、路老、楼梯永庆村34797102830崔村、齐村、宋村、易村、小江、东庄、东港、桥拐、江庄、西港、张村、程村、苏安、候埂、小张、四庄、西庄三圩村39326502670万桥、下陈、小王、小鲁、前进、蒋庄、大束、王港、朱庄、汤黄、联合、蒋村、大王、小王、小李、桥头、前村、中村、程拐、朱国、牌坊、江钱、熊坝江桥村20383201243江桥、新村、程村、丁滩、姚村流泗村20912751259蛮张、江庄、流泗、小童、前张、小谭余桥村21034041587山 、湾拐、小余桥、黄小庄、二三房、黄圩、王碾、大余桥、新庄星星村21584351782大礅、江庄、小喻、南湖、顾村、韩边、大米、小米、李埂、小路贾桥村16816592197油坊、小王、韩湾、贾桥、新庄、汤村、虞村、扁埂、秀石、直埂、凡拐、解村、湛村、姚桥、杨庄、西王、胡老、花园、东王、陈墩、沙庄、贾村、新王、街道胡老村31254922097解村、湛村、姚桥、杨庄、西王、胡老、花园、东王、陈墩、沙庄、贾村、新王人口状况 2005年底总人口为33005人,其中男性:16700;女性:16305,总户数8525户,农业户8295户,人口31995人,非农业230户,人口1010人。汉族32979人,回族17人,黎族6人,哈尼族3人。二、区域经济工商业 1985年三汊河老街有芜湖通往无为县城的轮船码头,每天都有旅客上下。街上驻有粮油收购分站、供销合作分社、食品组(原马渡乡亦有同样的经济组织)有南货、北货合作商店1家,铁匠铺1家、理发店1家、木业社、合作饭店、缝纫小组各一家。乡办企业有砖瓦窑厂、油料加工厂、面粉加工厂、豆制品加工厂。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这些国营、集体经济组织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逐浙衰落,其门面、柜组大都被个体工商户所替代。1990年私人兴办汽车配件加工厂,后发展为巢湖安达汽车修配厂。2000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度加快,出现了冠以县名的万友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三河液化气有限公司、锦江棉业有限责任公司、三力棉制品有限公司、合力棉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群自来水厂等7家私营企业。因老街南有港河、北有裕溪河,发展受限,1999年开始在老街的东面新建一条新街,新街占地250亩,沿街两侧商住房300余间,居住500余人,街上现有工商户78户,从业160余人。2005年,实现乡镇企业产值12479万元。农业 因是水乡,农作物播种有大、小麦、蚕豆、玉米、山芋、黄豆等,但以水稻、油菜为当家作物。余者零散播种,面积不大,不必细述。1985年耕地面积55202亩,该年农作物总播种为98322亩,复种指数为1.78。其中粮食作物65978亩(包括双季收)占总播种面积67.1%。油菜籽种植32325亩占耕地58.5%,尚有部分冬闲田及绿肥种植田。棉花面积仅有零散的20亩田。1991年耕地面积54972亩,农作物总播种99993亩,复种指数为1.82。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7101亩(一季稻为339465亩)占播种面积47%,1991年近一 步扩大油菜,减少冬闲田。1991年种植油菜籽33744亩,占耕地61.3%。从1990年开始,在当时区委、区公所统一指导下,调整农业结构,扩大棉花种植,1991年种植棉花10635亩,占耕地面积19.3%,在1985年基础上成百倍增长。1997年耕地面积54593亩农作物总播种94823亩,复种指数为1.74。粮食作物为9064亩占耕地16.6%,油菜籽32875亩占耕地60.4%,棉花52000亩占耕地95.6%。2005年耕地面积53580,农作物总播种112545亩,复种指数为2.1。其中粮食作物3500亩占耕地6.5%。油菜籽种植44000亩,占耕地82.1%,棉花种植45500亩占耕地84.9%,由于不断更新新棉种,全面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科学施肥和管理,棉花亩产不断提高,由初种时亩产皮棉50公斤到2005年提高到亩产皮棉140多公斤。油菜籽亩产由1985年的110公斤到2005年提高到180公斤。粮食 由1985年的450公斤到2005年提高到650公斤。1996年、1998年棉铃虫爆发及水灾、经济损失2550万元。2001年虫害,经济损失1500万元。1998年水灾面积2.4万亩,经济损失240万元。2004年冰雹灾害面积0.48万亩,经济损失192万元。林业 由于是纯圩区,历年以四房植树为主。随着农业综合开发,乡村道路两边都已林木成行,多为意杨树,面积为300亩。畜禽水产业 1985年耕牛饲养1257头,其中能繁殖母牛148头产仔13头。肉猪饲养4469头,其中能繁殖母猪9头,当年肉猪出栏3621头,产肉量4345担。养长毛兔2876只,剪毛出售。家禽饲养总量91440只产禽蛋154吨。零散水面6047亩,群众自养和给个人承包相结合,年产鲜鱼2796担。1991年耕牛饲养810头能繁殖母牛101头产仔11头。肉猪年末存栏6541头,能繁殖母猪27头,当年出栏肉猪3687头,产肉量4793担。山羊饲养319头,当年出栏产肉128担。家禽饲养84000只年产鲜蛋142吨,当年出售家禽67450只。水面放养成鱼,年产鲜鱼138.2吨。1997年耕牛饲养191头能繁殖母牛2头产仔2头,出栏97头。肉猪年末存栏3230头能繁殖母猪26头,出栏2597头肉产量3376担。山羊年末存栏100头能繁殖母羊19头,当年出栏87头。家禽年末存栏62592只出栏80390只年产禽蛋212吨。水面养殖7936亩,其中养蟹417亩,水产品总产量2219担,其中鱼类2115担、虾类53担、蟹类21担、贝类30担。2005年耕牛饲养存栏95头,耕牛下降原因是棉花、油菜田种植都是免耕,用不着耕牛了。肉猪饲养8150只产肉量570吨。家禽饲养量229000只,当年出售147000只,存栏82000只,产禽蛋277吨。境内水面广阔,水生资源丰富,是全县14个渔业重点乡镇之一,水面7900亩,可养殖水面7600亩,其中河蚌养殖2300亩,网箱养殖2000平方米。2005年产量2100担,总产值1750万元。财政金融 乡财政所于1985年建立,统一管理乡级财政。现有资料查证:1995年财政总收入660万元,支出655万元;1996年财政总收入956.5万元,支出883.2万元;2004年财政总收入558.51万元,支出557.79万元;200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7477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3601万元,农业产值13876万元,乡镇企业产值124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财政总收入430.36万元,支出500万元。地税征收26万元,国税征收5万元,金融机构有三汊河农村信用合作社服务全乡。三、基础设施集镇建设 三汊河老街于1999年迁至新街,位于贾桥村。新街占地250亩,其中利用土凼充填50亩 ,商住宅300余间,居住人口500余人,移民建镇始于2000年5月,分永城、同心两个点:永城点49户,建筑面积60平方米/户;同心点54户,建筑面积55平方米/户;共计103户,总造价250多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债工程。小康村建设始于2001年,沿通江大道共9处, 73户,每户平均面积160平方米。2005年底,全乡有3家自来水厂:三汊河自来水厂,1998年建成,服务3000-5000户,日供水600吨;利民自来水厂,2001年建成,服务2500-4000户,日供水500吨;马渡自来水厂,2001年建成,服务3000-5000户,日供水500吨。全乡80%以上居民能够用上自来水。交通 1986年春修通马渡至汤沟土路9公里,1992年冬修通一条王港至汤沟镇王埂村土路全长11公里。1999年建成一农路(王港排水站至通江大道)、五农路(马渡排水站至通江大道)均是砂石路共长13.22公里,投资120.8万元;2000年底建成二农路(三汊河排水站至通江大道)、六农路(蛟湖电动站至通江大道)砂石路10.63公里,投资98.7万元;2001年底建成七农路(大洼村至熊基坝)、九农路(三元村至和农一路交会),建成四农一路(贾桥站至胡老村)、四农二路(黄家渡村至通江大道)、八农路(大束村至熊基坝)砂石路13.8公里,投资118.7万元;2004年建农三路(即秀石路由三汊河街道至秀石新区)是水泥路6.5公里,投资300万元左右。到2005年底,九纵二横交通网络形成,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自然村通砂石路。共投资818.1万元(不含路基土方款),资金来源:一是结合世行加灌项目,争取世行贷款274万元;三是群众筹劳土方工程(不在工程造价之内)200万元。 水利 境内沿裕溪河14.2公里堤岸,有永安大闸(灌寺港闸)贾桥大闸、王港大闸通向裕溪河,汛期能跑洪,旱时能灌溉。1956年建成的三汊河锅炉机排水站,1973年被改装8台(每台55千瓦)电动站,1966年建成马渡、王港电力排灌站,马渡站1996年又重新技术改造。1984年建成的茭湖、龚桥二座小型电力排灌站,1999年10月又进行了扩建改造,加大了电动功率,增大了排灌流量。1991年新建成贾桥电动站装机五台,每秒达10流量。1998年利用世行二期加灌项目又技改了三汊河排水站,排水量每秒达8.4立方米。2000年起先后利用世行加灌项目又新建8个排涝、抗旱二级站,15座控制闸。与其同时进行低产田改造,2001年至2002年2月共治理低产田4500亩,开挖沟渠14条,完成土方5.7万方,开展田、路、林综合开发,农业基础实施和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变,全乡境内农田旱能灌、涝能排、田成形、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的旱涝保收,高效、稳产的现代农田。供电 属汤沟变电所主管.分有10KV线路2条82.22公里,低压线路661公里,配电变压器143台,总容量11409KV。2005年供电区域内公用台区改造65个,其中一期改造项目21个,二期改造项目44个,改造10KV线路39.58公里,改造低压线路288.6公里,改造户数8900户。至2005年底,尚有21个台区没有改造。全乡用电都实行了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销售到户等“四到户”管理,与改造前相比,每年可减轻群众电费负担70万元。邮电 隶属汤沟电信局、汤沟邮政局主管。1985年只有乡政府和粮油分站、供销分社、信用社等几家电话。1992年程控电话开通后,1997年3个村通电话,后来用户逐年扩大。2005年电话通讯已覆盖全乡,固定电话安装9500门,手机使用5900户。四、社会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机床云服务平台建设与工业大数据应用分析
- 新手收银基础知识培训
- 运动处方的制定
- 人工智能导论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2025
- 2025公务员贵州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
- 1-2-Bis-2-4-6-tribromophenoxy-ethane-1-1-2-2-d4-生命科学试剂-MCE
- 乐器展示活动方案策划
- 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开发考试试卷及答案
- 涂料产品培训课件
- 高考英语词汇词形转换之动词变名词清单(四)
- 铁总物资〔2015〕250号:中国铁路总公司物资采购异议处理办法
- GB/Z 42625-2023真空技术真空计用于分压力测量的四极质谱仪特性
- 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 助理工程师考试试题以及答案
- 送东阳马生序
- 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A题
- 2023年专升本计算机题库含答案专升本计算机真题
- GB/T 1685-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在常温和高温下压缩应力松弛的测定
- GB/T 16674.1-2016六角法兰面螺栓小系列
- 住宅项目景观工程施工策划(图文并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