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论红楼梦的“花”意象目 录1 引言 12 “花”意象与人物 1 2.1巧取人物名1 2.2巧设花名签3 2.3巧用咏花诗63 “花”意象与故事情节 9 3.1“花”意象在结构中的照应 9 3.2“花”意象在情节中的铺垫 104 “花”意象与红楼梦的艺术风格 11结论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1 引言 古往今来,尽管写花的名作迭出,异彩纷呈,但比起红楼梦中对花的描写,总不免相形见绌。红楼梦写花最多,用花最巧,摹花最工,拟花最切,春夏秋冬四时鲜花,梅兰竹菊百种花卉,都为之所用潘宝明、朱安平、潘远孝、邓妍:红楼梦花鸟园艺文化解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1页。源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意,作者不是把花卉仅仅作为一般的景物描写,而是运用多面的、立体的、精雕细镂的手法,把花写进人物的生命、故事的情节、作品的风格当中去了。因此本文结合红楼梦文本,着重从“花”意象与人物、情节、艺术风格三方面的关系来展现其在作品中的深远内涵和独特魅力。 2 “花”意象与人物2.1 巧取人物名中国人重起名,名字蕴含丰富。红楼梦描写的人物有六百多个,其中有姓名的逾三百个。给众多的人物安上名字实在不易,作者在定人名的时候确实颇费了一番苦心。作者为人物起名手法甚巧,有的以风云雨露名,如晴雯、茜月、麝月、檀云、绮霞、墨雨、碧月、素云;有的以莺燕鸳鸯名,如鹦鹉、鸳鸯、彩凤、春燕、莺儿、紫鹃、雪雁、伴鹤;有的以动物名,如薛蟠、薛蝌、宝蟾、小婵儿、小螺儿、多浑虫;有的以珠宝名,如贾琏、贾珠、宝玉、琥珀、珍珠、翡翠、宝珠、瑞珠;有的以琴棋书画名,如抱琴、司棋、侍书、入画、翠墨;有的以福禄寿喜名,如寿儿、喜儿、余禄、吴贵、丰儿、小吉祥儿。尤以花命名最多,主仆名字与花有关的逾五十人。有直接以花命名的,如草字辈中的贾芹、藻、蘅、芝、菖、蓉、菱、萍、菌、芸、蔷、芷、蓁,十二钗中的元春、迎春、探春,丫鬟、戏子中的葵官、蕊官、藕官、钱槐、文杏、绣橘、佳蕙、香菱、莲花儿以及夏金桂;有以花的品性命名的,如贾芬、贾芳、翠缕、沁香、袭人、李纨;有以与花相应的物事命名的,如扫红、锄药、扫花、春纤;有人物名暗含花语的,如蘅芜君(宝钗)、阆苑仙葩(黛玉)、刺玫瑰(探春)、芙蓉花(晴雯)。当然其中有些人名可能是作者信手拈来,难觅其微言大义;但是主要人物命名,作者绝不轻慢,而是寄寓着他的爱憎之情,特别是对于女子的起名,更是内涵丰富。作者为人物起名,使用了连义推想之法,将几个人物名字联系起来,以会意的手法,暗寓自己的爱憎。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合在一起就是“原应叹息”,前三春都是花,元春是南迎春,迎春南北皆有,探春是大朵迎春,俗称迎夏,三种花都是属于木樨科小乔木,花期短,且都不结子,元春开的最早,迎春次之,探春再次。三花同科,象征姐妹同根;次第开放,象征姐妹排行;花期短不结子而枯败,又暗示姐妹命运不济,相继被罪恶的社会吞噬。惜春更有寓意,秦可卿临死前托梦给凤姐,“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需寻各自门”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73页。,惜春死也不肯出嫁,而是要出家,可见作者不是把惜春比作花,而是把她比作一个惜花者,是三春不幸命运的冷眼旁观者。作者还使用了谐音双关之法,以人名花名的谐音义隐喻他的爱憎。甄士隐的婢女娇杏,是“侥幸”的谐音,她因撷花时看了贾雨村一眼,竟被贾雨村以为是“心中有意于他”,认为她是“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潘宝明、朱安平、潘远孝、邓妍:红楼梦花鸟园艺文化解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68页。,后来变婢为主,成了官太太;原来的主人之女英莲却先落入了人贩之手,成了薛蟠的侍妾,且备受金桂的凌虐,作者在她们名字上可谓煞费苦心。“莲”主也,“杏”仆也,“莲生不遇时,遇又非偶”潘宝明、朱安平、潘远孝、邓妍:红楼梦花鸟园艺文化解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71页。,可谓一生多磨。作者在此有意安排英莲两易其名的情节,以示她的不幸,她的原名“甄英莲”,是“真应怜”的谐音,她被拐后,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忘记了,还是主子宝钗为她起名香菱。莲系多年生水草,菱系一年生水草,由“莲”到“菱”,多年生变成一年生,命运越来越不济,而夏金桂嫁给薛蟠后,百般凌虐香菱,连名字都逼其改为秋菱,菱本是夏日开花,秋日自然是叶枯花败,香菱悲惨的命运可想而知。但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作者不会让夏金桂过上幸福的日子,在名字中就有了暗示,“夏”者,“下”也,下等的“金桂”是也。作者起名会意,爱憎分明,批评社会的不公。此外,作者在取名时使用了第三种方法反义相对之法,机带双敲,人名、花名表面义和内涵义正好相反。花袭人,该名是宝玉据“花气袭人知骤暖”随口起的,其实惜墨如金。“袭”之古义,偃旗息鼓,攻人不意者,岂不是暗喻袭人作用:既消化宝玉叛逆思想,磨灭其反叛斗志,又能不露声色地注意周围的动静,充当贾母、王夫人的走狗和鹰犬。袭人一直包围着宝玉,但是却又以花作为外衣掩饰,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其实作者在秦可卿房中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29页。上就早起为袭人后来的所作所为埋下了伏笔。2.2 巧设花名签 红楼梦中的百花世界,不仅仅是场景的点缀,也是人物性情的衬托,它们不是偶然的出现,而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以后的巧妙安排。小说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放开夜宴”中,作者将诸多花草意象和钗黛湘探一一配置,实际上也就含蓄道出了群芳的不同气质特征。在宴会上的“行花名令”中,宝钗掣得的是牡丹花签,即“艳压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379页。签上所镌“艳压群芳”的题词正切合她的外貌和身份。的确,从外貌上看,她是大观园众女儿中的最美者,加之出身于“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世家,书中又多次渲染她醉心于富贵功名的性格,故以艳压群芳的牡丹比喻她最为合适。而签上的诗句“任是无情也动人”,概括了宝钗这个“无情”、“冷美人”的性格特征。她很少吐露自己的真实感情,对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往往表现得十分冷漠。但即便在她静默时,也有一种动人的魅力,宝玉就常被其美貌所吸引,所以当宝钗掣出此签后,宝玉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然而偶然的爱慕并不就是爱情,当他们后来被捏合成夫妻时,宝玉“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终于弃家出走,宝钗容貌无论如何“动人”,都没能使她免去悲剧性命运。作者在此主要目的不在于写宝钗的“动人”,而在于写她的“无情”;不在于颂扬,而在于讽刺和惋惜。黛玉掣的是芙蓉花签,即“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380页。诗句“莫怨东风当自嗟”原意是说红颜薄命的昭君,不必怨恨“东风”的无情,而用在此处,主要是想借王昭君的故事来作为林黛玉的写照。“风露清愁”,意谓不要怨恨环境的冷酷,还是承认自己命运不好吧,旨在凸显其“出淤泥而不染”的脾气与本性;“莫怨东风当自嗟”,作者意在借这句话表明对林黛玉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惋惜。尽管黛玉追求的是真挚专一的爱情;但另一方面,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也曾多次试探过宝玉,但却不敢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最终落得个泪尽而逝的结局。作者固然同情黛玉的不幸,但也深深地惋惜她过于脆弱,认为黛玉这样的结局不该“怨”别人,更应“自嗟”。探春掣得的是杏花花签,即“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380页。“瑶池仙品”,隐喻探春聪明灵秀,品性高洁,预示着她将来一度能贵为“天上碧桃”;“日边红杏倚云栽”,表面是说她命运好,但丝毫不能弥补她“分骨肉”的悲哀,她看问题很透彻,早已预感到显赫一时的贾府必将走向覆灭,尽管探春具备这么好的素质,但是在这样一个封建贵族日趋没落的岁月里,她是注定要毁灭的,正所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李纨掣得的是老梅花签,即“霜晓寒姿竹篱茅舍自甘心”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380页。“香欺兰蕙”的梅花是这个美而不艳、冰清水洁而又洁身自好的少妇的生动写照。在偌大的贾府中,尽管矛盾错综复杂,但是李纨却似一个局外之人,排除各种烦恼和干扰按例而行。她心地善良,平儿受冤挨打,她前去安慰;黛玉病笃,独有她流着眼泪前去看望,因此平日里深得众人敬重,得了个“大菩萨”的美名。然而李纨生命中的美好时光是短暂的,丈夫早逝,贾府也惨遭厄运,儿子贾兰中榜后不久李纨就谢世了,到头来终是“梦里功名”。作者对李纨始终倾注着沉痛的爱怜之情,对她一生表示惋惜;所以这实际上也是作者对封建礼教摧残妇女的控诉。湘云掣得的是海棠花签,即“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380页。“香梦沉酣”,首先使读者想到湘云在宝玉生日吃醉酒后,睡倒在山石后青板石凳上,芍药花飞满一身的憨态,“只恐夜深花睡去”,也影射此事。再进一步品味,还有更深的意味:湘云开朗活泼,陶醉于青春的欢乐之中,对未来的厄运毫无思想准备,因此“香梦沉酣”又是对她的惋叹。作者精心塑造出史湘云这样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其间有作者自己的影子。麝月掣得的是荼蘼花签,即“韶华胜极开到荼蘼花事了”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380页。麝月抽到荼蘼花签时,书中有几句很有意思的描写:“(签上)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380页。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宝玉对大观园中日益浓重的悲凉气氛本已呼吸而领会之,现在花签上说花事了,又说大家都送春,正好触动忧思。但他不想让麝月败兴,故将花签藏了,只劝酒。但最终这一花签上所说的,都得到了应验。香菱掣得的是以并蒂花签,即“联春绕瑞连理枝头花正开”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380页。并蒂花常常被用来比喻夫妻恩爱,历来被人们视为祥瑞,但在此实际上是铺垫和反衬,以此便完全可以推测香菱的命运应是风雨相残,零落苍苔。香菱本是姑苏城内望族甄士隐的女儿,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不幸的是,孩提时代的她就在一个元宵佳节的花灯会上被拐子拐走,流转他乡,过着非人的生活,时常遭人毒打。后来落入薛蟠之手,不仅受到薛蟠的毒打,还受到薛蟠之妻夏金桂的无情折磨,在双重凌辱之下,最后被摧残致死。香菱这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就这样在风雨中慢慢凋零,令人感到惋惜和同情。袭人掣得的是以桃花签,即“武陵别景桃花又见一年春”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381页。袭人将来要嫁给蒋玉菡为妻,过上一种小康生活,花名签用秦末战乱生灵涂炭来喻贾家败亡,袭人将像桃花源中人一样,躲开这场灾难,投进蒋玉菡的怀抱,袭人是宝玉的侍妾,对宝玉百般体贴、爱护,曾发誓:“便拿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可后来还是被蒋玉菡抬去了,“桃红又是一年春”,讽刺之意十分明显。能有这样的安排,足以说明作者运用“花”意象以表现形象特质时的经意和圆熟。2.3 巧用咏花诗 咏花诗也是群芳个性的聚焦展示。作品中的诗词曲联,是作者以韵文的形式对人物的性情、气质、个性以及命运所作的一种描述,隐含着作者对人物的审美评价,其中关乎花木草木的那些内容,则更是蕴涵丰富,启人联想。第二十七回中的葬花吟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所写的所有诗中最长的一首,其长度仅次于宝玉为晴雯所写的芙蓉女儿诔。这首长诗是黛玉自怜身世的哀音,也表达了她宁为玉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声。全诗以暮春时节落红满地为背景,诗人的铺叙和抒情交替出现,字字句句都是饱含着血和泪,爱与恨,最后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170页。作结,既预示着诗人未来的种种不幸,也预示着大观园中女儿们的沦落飘零。一曲葬花吟,不仅是对黛玉高洁、美丽形象的塑造,乃至对全书主题思想的深化,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黛玉以漫天的落花为主题,以花自喻,铺陈叙事,抒发情怀。漫天的落花,飘落的游丝,轻飏的柳絮,描绘出一幅迷漫的暮春景色;接着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而从“昨宵庭外悲歌发”至“强于污淖陷渠沟”,这十二句为全诗的高潮,使黛玉的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第三十七回中写道,经贾府四春中最聪明、美丽、能干的三姑娘探春提议,成立大观园诗社,恰值宝玉又接到贾芸送来的两盆白海棠花,诗社活动就以咏白海棠开始。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224页。这是探春所作的咏白海棠诗,探春性格刚健,勇于进取,在文采风流上想与男子争胜,这首诗也正是她性格的写照。全诗偏重于对白海棠的赞颂,以花喻人,寄兴寓情抒发胸臆,正所谓“诗言志”。但作为封建社会贵族家庭的女儿,虽想有一番作为,但是家族衰败的大气候注定了她那无可挽救的不幸命运。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224页。这是宝钗所作的咏白海棠诗,有道是“文如其人”,宝钗闭下的白海棠是稳重和平、品格端庄的淑女化身,是自我形象的写照。“珍重芳姿昼掩门”,可以看出他恪守封建妇德,对自己豪门千金的身份十分矜持的态度;“洗出胭脂影”、“招来冰雪魂”,都与她的结局有关,前者通常说丈夫不归、妇女不再修饰容貌的话,后者则说冷落孤寂;“愁多焉得玉无痕”,话里有刺,总是对宝玉、黛玉这二“玉”的讥讽。所以李纨将此诗评为第一,不无道理,因为其主要特点是“含蓄浑厚”。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224页。这是黛玉所作的咏白海棠诗,黛玉才思敏捷,因此显得从容不迫,其诗作当然也就非同一般。她反复思索白海棠的个性特征,勃发了创作灵感,一挥而就。从红楼梦的情节来看,此时黛玉正居父丧,身着白色孝服,她便将写实与幻想结合起来,人与花相融,刻画出了白海棠或曰诗人的哀愁形象。所以这首诗传神地反映出了黛玉的思想性格,体现了她一声哀愁、深情脉脉的形象,同时也反映出她机敏、潇洒、高洁的鲜明特征。至于宝玉的咏白海棠诗,由于宝玉并非女子,而且他写这首诗用意在于赞颂两位美丽而不幸的千金小姐黛玉和宝钗,突出表现他对黛玉的深情厚意,故在此就不多加分析解释了。第三十七回中还有史湘云所作的白海棠和韵二首,也明显地表达出了史湘云这一人物的内在性格及不幸遭遇。第一首是:“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天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秋阴捧出何妨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228页。史湘云这首诗写得自然流畅,与她洒脱率直的性格有关,既不同于薛宝钗诗的含蓄浑厚,也不同于林黛玉诗的新巧别致。全诗充满了对美的赞赏和怡悦,一扫宝钗诗的矜持和黛玉诗的哀愁之情。史湘云在诗中写到白海棠的来历不凡,那如蓝田美玉一样的白海棠是神仙所种的,在此处暗示湘云品质高洁;诗人也表示自己对白海棠吟咏不倦,道出了诗人对白海棠的眷恋喜爱之情。而第二首为:“蘅芷阶通萝薛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228页。这首诗与上一首有所联系,吟咏的是白海棠的环境、处所、品格,假如将湘云的种种境况与白海棠联系起来看,则预示着湘云日后流落天涯,随遇而安,与丈夫相暌隔、孤苦哀伤的不幸结局。第三十八回中的菊花诗是咏花诗里面占比例最大的。菊花诗是咏白海棠的延续,诗中所咏之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花之一,是文人雅士吟咏的重要题材,尤其是黛玉的三首菊花诗,首首都好。浓缩了传统文人傲世独立品格的菊花,与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个性暗合,而黛玉“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俞晓红:红楼梦意象的文化阐释,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87页。、“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俞晓红:红楼梦意象的文化阐释,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87页。的叩问,也与作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接其中味”俞晓红:红楼梦意象的文化阐释,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87页。的衷肠一一印合。此外,传统文化中,梅花也是一种气度不凡、清正傲骨品格的象征物。曹雪芹将繁丽的梅花栽在栊翠庵中,安排李纨提出要折梅来玩,则梅树的枯寂孤冷和梅花的娇媚鲜活,就叠印在妙玉、李纨的气质性情当中了。在冰雪迷茫中,作者又推出了三首“雅艳奢华”的咏红梅诗,有如雪中红梅一般为整体作了鲜艳夺目的点缀,增加了画面的艳美感。咏梅诗重点在于突出后至的李纹、李琦、薛宝琴,三人之中又以宝琴最为凸显。宝琴有经典的抱梅立雪画面,被众人称誉为“双艳”,象征她与红梅的特殊缘分。宝琴许配梅家,又抱梅咏梅,这样一种情缘胜过了其他众多的女性,故而在其象征层面上,红艳的梅花更与宝琴结下了不解之缘。3 “花”意象与故事情节3.1 “花”意象在结构中的照应 红楼梦的不少章节是以花为题材的,整章整节的就有二十七回的“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165页。、三十七回的“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221页。、四十一回的“栊翠庵荼品梅花雪”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248页。、七十回的“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423页。等等。作者进行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描写时,不是为了写花而写花,而是通过这些描写,以花作为展开故事情节的线索,反映这个封建贵族家庭由盛到衰的变化,或夹叙夹议、或补叙旧事、或埋伏后文、或照应前文,祸福相依,吉凶互兆,错综变化,如线穿珠,如珠走盘,不板不乱。第十七、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府为了迎接贵妃省亲,建造大观园,因是新构园,花草新植,古树刚移,更兼元宵时,天气尚寒,花叶还未吐绽,但“园内各处,帐舞幡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104页。 “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105页。是否贾府有妙手回春之力?非也!原来“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105页。连身居皇宫、见过多少奇观异景的贵妃也道:“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111页。这里作者不过是以假花粘真树,鹭灯凫池水的小细节,衬以贵妃默默的叹息,写出了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可是只不过一年的光景,贾府外面虽仍然轰轰烈烈,“内囊”却已尽。作者在第五十六回中写了为挽救贾府的经济危机,探春作了改革,其中一项就是把园内花木承包给管园的老妈子,以解决大观园内的头油、脂粉、香、纸和笤帚、簸箕、掸子并大小禽鸟、鹿兔吃的粮食的用度。可惜船到江心补漏迟,探春的开源节流措施,硬是把大观园中些许微薄的收入都纳入到贾府的钱柜;而且这非但没有堵住浩大开支的缺口,相反引起了仆婢们强烈的不满。此处写花与元妃省亲时的写花,刚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不惜耗费巨资做假花到把供欣赏的花果树木的出产当商品卖钱,从王妃赞叹到探春算小,将贾府的经济下世光景勾勒得一览无遗。 改革行不通,那只能等灭亡。九十四回中,作者安排了“宴海棠贾母赏花妖”的情节,怡红院中的海棠秋行春令,枯萎了一年的花居然在十一月重新绽放了。这一自然现象本来并不奇怪,但是时人往往不能客观判断,多以花是否合时令来预测吉凶。这一异象竟然惊动了贾府,所谓“有识”的探春,神经过敏,认为必非好兆头,是妖孽;而贾赦作为主事者,则要挥刀砍去,断绝花妖作怪;王熙凤更是自欺欺人的认为是喜事好处,着实让人议论纷纷。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一朵“妖花”,活写出末世宗族上上下下脆弱的神经已经不堪一击,稍有风吹草动就杯弓蛇影,只能靠自欺欺人、牵强附会的精神胜利法维系那即将崩溃的家庭了。这里,我们借用“讽和螃蟹咏”中的一句话:“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确实,作者笔不虚设,处处照应,惯于“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潘宝明、朱安平、潘远孝、邓妍:红楼梦花鸟园艺文化解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6页。他是把“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作为主要舞台,又巧用“花”这个意象,反映出大意思官宦人家由盛到衰、灰飞烟灭的没落史。3.2 “花”意象在情节中的铺垫红楼梦思理细密,时时处处,有意关合,可谓滴水不漏。“花”意象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十七回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等转过山隈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98页。贾政就说:“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98页。这个话分明是从唐僧灵澈云溪友议中的诗“相逢尽道休官去”化来,但是作者曹雪芹隐含的是下一句“林下何曾见一人”,分明讥讽贾政虚伪的归隐之意。在“寿怡红群放开夜宴”时,约有二十来人为平儿祝寿,在榆荫堂中,大家济济一堂,以传花为令,热闹起来。平儿采了一支芍药,又名“将离”,岂非指今日群芳欢会,不久众散亲离,等待她们的正是盛宴必散的结局?而就在她们热闹之时,东府来报,贾敬在玄真观死了,果显“将离”的预兆。第七十七回中宝玉为了晴雯被撵出府一事伤心,告诉袭人说这事儿春天已有兆头。原来宝玉指的是阶下一株海棠无缘无故竟死了半边,这个坏兆头就应验在晴雯的身上了。所以这海棠也是影射人生的,宝玉认为凡天下有事有理的东西,便极有灵验,就像孔庙前的桧树、诸葛祠前的柏树、岳武穆坟前的松树,于世乱枯萎,于世治茂盛。宝玉对晴雯有深厚情分,以海棠的枯萎预示晴雯的悲惨命运,可谓是相得益彰。在“咏花诗”里,黛玉的葬花吟是对自己将来种种不幸的预示,足以代表作者的心声;她所作的其它几首诗亦是如此。宝钗所写的几首的诗,预示着独守空房、四季相思的悲惨遭遇;而史湘云所作的几首诗,也是自身悲惨遭遇的真实体现,她与丈夫两人被迫离异,两地相思,永难相会。在红楼梦中,咏花诗数量之多,可谓惊人,但是它们都有各自的使命和作用,都在为各自代表的人物隐前歇后,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作者曹雪芹真正是一个“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的巨匠。 4 “花”意象与红楼梦的艺术风格纵观红楼梦,梦幻的诗化风格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所谓“诗化”,不是说要将小说按照诗的风格来写,而是指小说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叙述,具有了强烈的表现意味和浓郁的情绪色彩。红楼梦的这种诗化风格的形成,是作者运用诗的笔法、诗的构思熔铸而成。他以诗人的敏感区感知生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把握人生,突破了旧小说传统的说故事性质,使小说形成了一种诗的意境,作品深邃、婉约、缠绵。读罢红楼梦,你会忘记宝黛共读西厢时的缤纷落英吗?会忘记它带给我们的那种柔风拂面、和煦昵人的春日情怀吗?肯定不会。红楼梦的许多篇章,都会使人觉得有一种诗化情调。黛玉葬花、宝钗扑蝶,都美不胜收、过目不忘。到最后,却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无边的苍凉之感油然而生。我们似乎听到了作者沉重的叹息,看到其悲天悯人的目光。 诗化,强化了小说作为一门艺术所必不可少的审美品性,小说不仅需要“理”,也需要“情”。就小说本身来说,诗往往在给人以美的陶醉之余稍有不够深刻之感,而小说的诗化正是使这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的成功尝试。所以从小说的创作角度来看,作者有意识地运用意象手法,尤其是“花”意象,目的在于错乱其年代,虚置其时空,以实现小说的诗化。作者以“花”为中心意象和以女儿们为人物主体,故事主角,同位并置,紧密缠连,使整部小说的叙述在莺咤燕语、蜂舞蝶飞的韶华景象下不断呈现出浓郁的境界感、抒情性与韵味性,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小说的审美效果,将诗化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一回中,宝玉来到沁芳桥堤,看到山石后那“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的杏树,因病耽误时日,自感辜负了杏花。病伤初愈,心情渐好,却又有岫烟择夫将离去,想到杏树子落枝空时,岫烟也是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正悲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头乱啼,景物如此,浮想连翩:“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310页。宝玉情由景起,想前日与黛玉情感起伏,呆性大发,痴情一片,再看景物如此,不免惋惜而感叹人颜易老、世事无情,进而伤心起来,由雀又生怜爱之心。这里的景不过是一柳一杏一雀而已,却挑起了宝玉多少情感活动,把潜伏在心底的意识也给唤醒,从而使宝玉对黛玉的痴情,对一切事物充满怜爱之情的性格特征,得到了诗意的描绘。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一回中,当黛玉被无意中关在怡红院外,感慨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寄人篱下,初恋遇冷,心理悲戚,加之苍苔露冷,花径风寒,更是呜咽起来,气氛悲凉。行文至此,作者没有直接写黛玉心理的流变,而是将伤感之思移于意象的描写上: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愣愣,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310页。无情的花和鸟经过移情于景的艺术描写,便有了人的灵魂、人的感情,把黛玉那难以言传的苦情愁绪,淋漓尽致而又委婉地表达出来了。作者将诗化的山水花鸟和人物的精神面貌相互融合,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意境来。 “柳叶渚边嗔莺咤燕”一回中,情节本来很简单,起始无非是莺儿编花篮给黛玉,春燕要采花给宝玉,但是作者偏要把事件的地点安排在柳叶渚的柳堤之上。“柳叶才吐浅碧,丝若垂金”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310页。;她们赏春,行动很特别,采摘嫩柳条编花篮“一行走,一行编花篮,随路见花便采一二枝,编出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157页。在这里,作者显然已经将场面诗化了。 曹雪芹在作品中运用了如此多的“花”意象来构建作品的诗化风格,其实是作者强烈感情的一种体现。他在红楼梦中自题绝句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红楼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162页。意味着他已将自己的血泪情感熔铸在艺术境界中,根据花的价值所在,情景交融,创造了具有浓厚诗情的意境。他总是抓住“花”的特性,将它很好地运用于作品当中去。黛玉葬花时的飞燕飘絮,衬着落花流水;宝黛在沁芳闸同读西厢时落红阵阵,衬着白瀑银练;还有湘云醉卧石凳的红香散乱,衬着蜂蝶飞舞;宝琴折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子信息行业求职宝典从笔试到面试的全方位准备
- 2025年营养饮品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特种作业类特种设备作业-液化气体气瓶充装P2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裂解(裂化)工艺作业-烷基化工艺作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胺基化工艺作业-氧化工艺作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廉政合同模板
- 2025年高性能抗弹陶瓷装甲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宁波奉化区高三数学试卷
- 2025年建筑工程类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建筑施工安全)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深圳中考道法冲刺押题《第9-12题 国情教育》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土木工程建筑技能考试-工程造价技能大赛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 2025年初中物理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共三套)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前诊断技术应用探索-洞察及研究
- 两性健康项目合作
- 房地产样板间装饰工程重点难点及措施
- 临床医技科室管理办法
- 全球治理转型-洞察及研究
- 高温熔融金属企业安全管理培训
- 军训爱国主题教育
- 医保网络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