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2/15/c8f1022b-6c35-43e8-ae28-ab04c955f8e5/c8f1022b-6c35-43e8-ae28-ab04c955f8e51.gif)
![九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2/15/c8f1022b-6c35-43e8-ae28-ab04c955f8e5/c8f1022b-6c35-43e8-ae28-ab04c955f8e52.gif)
![九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2/15/c8f1022b-6c35-43e8-ae28-ab04c955f8e5/c8f1022b-6c35-43e8-ae28-ab04c955f8e53.gif)
![九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2/15/c8f1022b-6c35-43e8-ae28-ab04c955f8e5/c8f1022b-6c35-43e8-ae28-ab04c955f8e54.gif)
![九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2/15/c8f1022b-6c35-43e8-ae28-ab04c955f8e5/c8f1022b-6c35-43e8-ae28-ab04c955f8e55.gif)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_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_ _初三下册文言文练习题17公输盘原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一、阅读“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公输盘曰:诺。”回答问题。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2)宋何罪之有?2.文中写墨子日夜兼程到楚国去劝阻攻宋。请找出相应的词 ,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墨子 的迫切心情。3.文中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你从段中“行十日十夜”读出了哪些信息?4. 墨子见到公输盘,就提出“愿借子杀之”,而且进一步说“请献十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5.墨子将欲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置于理亏境地的一个句子是什么?最能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极具欺骗性的一个句子是什么?6.“公输盘服”,一个“服”字,表明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试简析文中墨子的论说技巧。7.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人物有关的成语。(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8.本文与战争话题有关,联系现实,请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词。二、阅读“子墨子见王,吾请无攻宋矣。”回答问题1、填空:A、本文主要通过 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墨子连用三个对比,将楚宋两国的物产作了比较,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正如楚王自己所说“ ”。B、文中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 、 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C、文中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 ”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2、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如何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3、通过外交手段避免战争的爆发的事例很多,请你略举一例。4、 从选文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最少说两点)。5、概括课文中所描绘的墨子、公输盘、楚王的形象。(与唐雎不辱使命人物比较)6、试找出课文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并说明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7、墨子拜见公输盘后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墨子真的要请公输盘替他做这件事吗?请简述其中缘故。墨子的“非功”主张和他为实行自己政治主张而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究。18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解释加点的词语: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 2、环而攻之而不胜( ) 3、池非不深也( ) 4、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革: 。兵革: 。)5、委而去之(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8、天下顺之( )9、多助之至( ) 10、故君子有不战( ) 11、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二、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天下之所顺 B、故: 故曰,域民 扶苏以数谏故C、之:三里之城 多助之至D、利: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坚利也三、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四、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五、理解回答:1、本文开头指出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是“ ”,意思是 ,也就是下文所说的“ ”和“ ”,这反映了孟子“ ”的政治思想。2、文中借战争论述了实行“王道” 的重要性,这一则短文的论点是 。3、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4、本文论述逐层推进,试理出思路。5、请你根据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所举事例要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相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 解释加点词语:1、舜发于畎亩之中 2、管夷吾举于士 3、百里奚市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必先苦其心志 6、空乏其身 7、行拂乱其所为 8、人恒过 9、衡于虑 10、而后作 11、征于色 12.入则无法家拂士 二、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曾: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能毁魁父之丘 B、亡:今亡亦死 国恒亡C、发: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D、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三、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四、理解回答:1、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开头列举这些人物的作用是什么?2、本文论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3、作者认为人才的造就需要有怎样的条件?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又需要有哪些条件?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课文第二段从正反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论述磨练激发人斗志的句子是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6、孟子在文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项是(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7、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相关链接材料) 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 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21.曹刿论战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相关题目。 甲“公与之乘故逐之。”(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吾请无攻宋矣。”(公输)1词语理解。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遂逐齐师 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 公输盘诎 (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例句: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大国,难测也。 (2)虽杀臣,不能绝也。3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故逐之。” 乙 “故曰战必胜矣。”1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肉食者鄙(卑鄙) 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C小大之狱(案件)D齐师败绩(大败)2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3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域 民不 以封 疆 之 界 得 道 者多 助,失 道 者寡 助4简要回答问题。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5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题目。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四、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十年春战则请从。”答题。1. 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福: 狱: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小惠未徧,民弗从也。3.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4.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_ 。五、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完成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1)战前:_(2)战中:_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六、甲十年春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12分)【注释】原原国,姬姓小国。令限令。疏军撤兵。疏,散、撤。谍刺探军情的人。信信用。庇庇护,即赖以生存。孟门原国地名。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闻寡人之耳者3翻译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4文段理解。(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_。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_ ”这一句。七、(甲)“十年春战则请从。”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1解释加点的词。肉食者鄙_ 忠之属也_故不暇顾廉耻耳_ 朕当去奢省费_2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3甲文写战争,乙文写治国,但都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请写出你的理解。八、(一)“公与之乘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注:用:使用。 同欲:目标一致。 虞:戒备,准备。 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公将鼓之 鼓: (2)既克,公问其故 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甲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彼竭我盈 ( ) (2)望其旗靡 ( )(3)臣之妻私臣( ) (4)今齐地方千里(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3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_ ”和“_”;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_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_ ”。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十、曹刿论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2)公将鼓之 (3)遂逐齐师 (4)望其旗靡2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1)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十一、甲十年春遂逐齐师。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注释】既:尽。 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重(chng):重复,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勍(qng)敌:强敌。 胡耉(gu):很老的人。 儳(ch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2翻译下面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4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十三、【甲】公与之乘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廉范:廉颇的后代。故事:按旧例。虏:敌人。移文:发文书。传檄:发出紧急公文。交缚:交叉缚扎。热火:点火。星列:象星一样布满。待旦:等到天亮。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望其旗靡( ) 会匈奴大入塞( ) 俄而,斩首数百级( ) 范兵不敌( ) 公将鼓之( ) 范乃令军中褥食( )2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 虏 众 盛而 范 兵 不 敌。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译文: 4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_之时(用原文填空)。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_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5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十四、公与之乘故逐之。1曹刿论战选自 ,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齐师败绩( ) 遂逐齐师( ) 公问其故 ( )4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成现代汉语。5曹刿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些地方?请说出两点。十五、阅读“十年春故逐之。”答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小惠未徧 徧: (2)彼竭我盈 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_(用自己的话回答)第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十六、曹刿论战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又何间焉间: 小惠未徧 徧: 神弗福也福: 牺牲玉帛 牺牲: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4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刿:_ 鲁庄公:_十七、【甲文】公与之乘遂逐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公将鼓之( ) (2)宋人既成列( )2翻译下面的句子。(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3用原文语句答题。 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_ 、_。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_(2)_十八、【甲】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乙】宗泽传(节选)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韦占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其直,置末甲。 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帅廊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日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卒用其言上闻,从之。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赦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2)何以战 以: (3)今日进退等死 等:2翻译文中画横线语句。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2)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译文:3下列语句中表现曹刿指挥谋略的有( ),表现宗泽热爱国家的有( )。 (只填序号) 公将战,曹刿请见 齐人三鼓。刿日:“可矣。”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 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 是行不生还矣4曹刿和宗泽亲临指挥,各自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请分析这两次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何异同。 十九、阅读“十年春故逐之。”答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C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择其善者而从之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虽不能察,必以情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登轼而望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其真无马邪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二十、阅读曹刿论战答题1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3、解释加点的词语。(1)公将鼓之( ) (2)何以战( )(3)战于长勺( ) (4)牺牲玉帛( )4、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战则请从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C 公将战 上使外将兵 D. 夫战,勇气也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3、翻译句子。(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朝服衣冠,窥镜()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4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5朝服衣冠() 6闻寡人之耳者()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8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9邹忌修八尺有余() 10臣诚知不如徐公美()11皆朝于齐() 12今齐地方千里()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9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10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三简答题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课文内容理解填空。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3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4本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以富国强民;本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的方法说服齐王。5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6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7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8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9“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 。 现在用来形容 。10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11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12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14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15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16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17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18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19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20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联。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 邹忌讽齐王纳谏测试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关?”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 吾与徐公孰美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C能谤讥于市朝 D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朝而往,暮而归 未若复喜赋不幸之甚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4选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 ”的事实(用原文回答);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邹忌讽谏齐威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乙】燕昭王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往见郭隗(wi)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战国策燕策)【注】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涓人:宫中洒扫的人。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王之蔽甚矣 ( )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3)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 )(4)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涓人言于君曰 余将告于莅事者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D隗且见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3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译文:(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4甲文告诉我们:乙文告诉我们: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和成侯邹忌为齐相,完成题。甲文: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战国策齐策一)注释:闬:念hn。 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曲桡:桡,念n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说:念shu,劝说,说服。 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卜:念b,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1解释下列词语。(1)门庭若市: (2)面刺:(3)期年:(4)不相说:(5)走: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译文: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庆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阿勒泰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第一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北京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全国2025年4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自考试题
- 社区表格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6月份)-自定义类型(含答案)
- 北京现房交易合同范本
- 关于典当标准合同范本
- 林地树木出售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中职数学基础模块 下册高教版(2021·十四五)教学设计合集
- 医用高等数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南方医科大学
- 2024年秋季学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
- 中医护理教案
- 创业大赛承办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第6章
- JGJ/T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 数据安全重要数据风险评估报告
- 四害消杀培训
- 伐木工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