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标书封面(正本/副本)建设工程第三方监测投标文件技术标书(暗标)项目名称: 软基处理工程第三方检验监测(第二次)项目地址: 珠海市金湾区 目录一、项目概况61.1工程概况61.1.1工程概况61.1.2地理位置61.2线路结构设计与施工工法概述61.2.1线路结构设计61.2.2施工方法71.3建设条件71.3.1自然地理71.3.2土(岩)层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81.3.3水文地质91.3.4不良、灾害地质101.3.5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10二、项目机构设置、人员及仪器配备112.1组织机构112.2人员配置122.3仪器配置12三、检验、监测的目的和依据153.1检验、监测的目的153.2检验、监测的依据16四、检验、监测范围及工作量统计174.1第三方监测工作范围及项目174.2软基监测断面设计174.2检验工作范围184.3第三方监测、检验工作量统计18五、精度及频次要求195.1路基变形测量精度要求195.2检验、监测频次21六、监测实施226.1检验、监测重点及难点2261.1检验监测的重点及难点226.1.2应对措施226.2变形控制网236.2.1变形监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布置:236.2.2变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246.3基础设施的建设266.3.1监测点的埋设及构造要求266.3.2试验要点316.3监测实施326.3.1准备工作326.3.2路基沉降观测336.3.3分层沉降观测346.3.4边桩位移观测356.3.5深层水平位移观测376.3.6孔隙水压力观测386.3.7土压力观测396.3.8观测精度的保证措施426.3.9测点的保护及补救措施426.4检验实施436.4.1钻孔取样及土工试验436.4.2十字板剪切试验526.5现场巡查606.5.1现场巡视的目的与要求606.5.2现场巡视的内容606.5.3现场安全巡视设备616.5.4现场安全巡视频率616.5.3现场巡视信息成果616.6技术措施616.6.1资料整理616.6.2资料整理预期提交的资料616.6.3资料整理、监测成果626.6.4观测图表626.7工作程序656.7.1监测工作程序656.7.2检验工作程序676.7.3保证检验工作时效性和可靠性706.8进度安排及各方工作的配合71七、检验监测控制指标及预警措施727.1监测项目控制值指标727.2检验项目控制指标727.3预警措施727.3停测标准74八、成果报送、信息反馈748.1成果报送748.2信息反馈74九、管理制度769.1人员管理制度769.2人员培训管理细则779.2仪器管理制度799.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79十、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8010.1安全管理基本要求8010.2岗位培训及交底8110.3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管理8110.3.1安全生产8110.3.2文明施工83十一、安全及质量保证措施8311.1质量控制要点8311.1质量管理体系8511.2监测小组工作内容8611.3先设计后生产8611.4严格的过程控制8611.5质量分析和改进86十二、服务承诺87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 承包建设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1工程概况1.1.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 连接线工程软基处理工程,工程内容包含道路工程、岩土工程、桥涵工程、交通工程,安监工程,给水工程、污水工程、雨水工程、电缆沟工程、通信管沟工程、道路照明及绿化工程等。1.1.2地理位置 工程位于珠海航空产业园西北部的生物医院园区,路线为南北走向,北起湖滨路,沿线与南湾路、定东二路、定东三路、定东四路和定东五路相交,南至金海岸大道。道路设计全长2973.018m,路幅宽60m,规划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八车道。1.2线路结构设计与施工工法概述1.2.1线路结构设计(1)平面设计:*西路北起滨湖路,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2441488.227;Y=97637.311,桩号为K0+000,取直线线形通过南湾路、定东二路、定东三路、定东四路和定东五路,至金海岸大道,道路设计终点坐标X=2438685.059;Y=96666.174,桩号K2+973.018,全线据规划在金海岸大道交叉口范围设置了一个半径为2000m的圆曲线。本项目施工起点桩号为K0+069.558,施工终点桩号为K2+973.018,施工长度为2903.46m。(2)道路纵坡设计最大纵坡0.922%,最小纵坡0.021%。最大坡长:510m;最小坡长:150m。最低点:3.1m;最高点:5.98m。(3)道路横断面设计60m = 3.5m(人)+ 2.5m(非)+ 4m(绿)+ 16m(机)+ 8m(中绿)+ 16m(机)+ 4m(绿)+ 2.5 m(非)+ 3.5m(人)道路标准横断面图(4)道路横坡设计车行道:2.0%;非机动车道、人行道:1.5%;(5)道路交叉口设计本项目中金海岸大道机场西路交叉口和定东三路机场西路交叉口采用信号灯控制;其它与南湾路、定东二路、定东四路、定东五路、规划一路、规划二路和规划三路,七条道路相交的路口均采用右进右出形式,通过设置导流岛或标线岛进行渠化。1.2.2施工方法*连接线软基处理主要施工方法为高压旋喷桩及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和堆载预压。(1)高压旋喷桩及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旋喷桩、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适用于机场高速高架桥下、110KV高压线下、净空受限位置(里程为:K0+710K0+763、K1+293K1+660)。高压旋喷桩桩径50cm,桩间距1.3m,正方形布桩。水泥土搅拌桩布置方式同旋喷桩,桩径50cm,水灰比0.50.6。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用于机场高架与强夯法过渡段。(2)堆载预压堆载预压施工顺序依次为场地平整、铺设土工布、砂垫层、打设插板、布设盲沟与集水井、分层填筑路基土方、填筑预压土、满载预压、卸载预压土。1.3建设条件1.3.1自然地理本项目场地位于金湾区三灶镇东片区和生物医药产业园西片区交界处,北接湖滨路,南接金海岸大道。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滨海平原地貌,现场地部分为农田。勘察时地面标高为1.714.31m。依据珠海地区的区域地质资料和地质构造图,区域上存在五桂山南麓断裂及崖门断裂构造。依据勘探成果,在钻孔控制范围内仅见基岩风化裂隙发育,未见断裂构造。珠海市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822.4,多年平均降雨量17882272m,丰水期主要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91%本区夏季盛吹东南风,冬季盛吹东北风,710月份为台风季节,台风风力达8级以上,阵风可达12级,50年一遇基本风压值为0.85kpa。伴随有暴雨、暴潮和巨浪,其中大暴雨0.9次,二十年间特大暴雨2次。海潮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在一个太阳日内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日不等现象显著,年最大潮差3.16m,平均高潮位为0.38m。1.3.2土(岩)层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勘查范围内土(岩)层按其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及土(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为:人工填筑层(Q4ml)、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第四系花岗岩风化残积层(Qel)、燕山期花岗岩层(52(3),其特征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Q4ml)层号 人工填土:褐黄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含有大量碎石块,呈松散状,均匀性、密实性很差。 该层厚度2.105.70m,平均4.43m,层底板标高-2.760.13m。根据地区经验,推荐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80KPa。2)第四系海陆交互相层(Q4mc)层号1淤泥:灰黑色,粘粒为主,含较多贝壳碎片,局部含砂10-20%,具光滑感和腥臭味,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饱和,软塑流塑。该层厚度1.2014.20m,平均7.22m,层底板标高-20.38-5.43m。推荐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45KPa。2粉质粘土:褐黄、灰白色等,土质较均,含少量石英砂,稍具韧性,饱和,可塑。该层厚度2.5021.80m,平均9.84m,层底板标高-30.37-14.62m。推荐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140KPa。3中砂:灰色,黄褐色,由石英砂及少量粘土组成,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差,饱和,稍密中密。该层厚度2.905.50m,平均4.50m,层底板标高-13.50-8.33m。推荐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160KPa。3)第四系花岗岩风化残积层 (Qel)层号砂质粘性土:棕褐色,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以长石风化的粘性土为主,含砾石1020%,切面略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塑硬塑,湿很湿。该层厚度4.2013.70m,平均8.95m,层底板标高-39.75-37.39m。推荐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200KPa。4)燕山期花岗岩层(52(3)1全风化花岗岩:褐黄色,灰黄色等,很湿,硬塑坚硬状,岩芯呈泥柱状,组分为粘土、石英及少量风化长石,原岩结构可辨,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层厚度0.904.50m,平均2.99m,层底板标高-43.05-15.52m。推荐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350KPa。2强风化花岗岩:灰黄色,褐黄色等,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原岩结构易辨,组分为风化长石、石英、云母等,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破碎,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层厚度7.80m,层底板标高-23.32m。推荐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600KPa。3中风化花岗岩:灰白色等,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原岩结构易辨,组分为风化长石、石英、云母等,岩心采取率70-80%,RQD=30-60%,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较完整,岩石坚硬程度为较硬-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层厚度2.103.10m,平均2.63m,层底板标高-27.63-4.36m。推荐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1500KPa。1.3.3水文地质场地原始地貌为滨海平原地貌。场地内有地表水分布(较多鱼塘),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为0.203.30m,为孔隙水裂隙水潜水类型。人工填土层、花岗岩风化层具较富水、较强透水性,中砂层富水性强、透水性好, 为场地的主要含水层;淤泥、粉质粘土层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接受大气降雨及侧向渗流补给,以蒸发及侧向渗流排泄,地下水排泄条件较差,水位受潮汛影响随季节而变化。根据ZK6、ZK12钻孔水样水质分析,本区为强透水层,地下水环境类型为类。按场地环境类别,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应按国标工业建筑防腐性设计规范(GB500462008)的规定采取防护措施。本区属沿海湿润区,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其上的土长年处于毛细带内,故只需考虑地下水的腐蚀性问题。1.3.4不良、灾害地质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拟建场地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拟建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值为114.4178.6m/s,覆盖层厚度7.544.1米,综合评价场地土类型属软弱土中硬土,场地类别属类。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01)的划分,珠海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8;特征周期值0.45s。1.3.5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1)场地工程环境评价目前仍保持原始地形地貌,大部分为池塘及低洼地形。2)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除软土及松散填土外,场地未见其它特殊岩土体、地下水、活动性断裂等影响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故场地属基本稳定地段,基本适宜建造拟建道路。3)场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浅部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有机质中液限高液限粘质土),强度低,压缩性高,沉降不均匀且未完成自重固结、稳定时间较长,具触变性(中等灵敏灵敏)、流变性及不均匀性。4)地基处理场地内淤泥、淤泥质土(有机质中液限高液限粘质土)厚度较大,其强度低,压缩性高,固结时间长,且存在自重固结沉降及触变性(中等灵敏灵敏)、流变性及不均匀性。其平均液性指数大于1,土质路基属过湿类型,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过湿状态土基回弹模量值小于20MPa,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所以拟建道路不宜采用天然地基,适宜采用地基处理提高强度后的路基。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生石灰桩、砂桩及排水砂层、塑料插水板加堆载预压地基处理方法,加速淤泥、淤泥质土(有机质中液限高液限粘质土)排水固结。二、项目机构设置、人员及仪器配备2.1组织机构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功能健全、职责明确、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以确保项目有条不紊、科学合理地实施。考虑 工程实际情况,我公司将第三方监测项目部下设五个分工负责小组,每个负责小组均由具有资质及经验的负责人直接负责;并设有专职安全负责小组,分别为每低应变检验组、声波透射检验组,检验项目部和检验组均设置在本标段区域范围内,项目部组织机构框图如图2.1所示图2.1 项目组织机构图2.2人员配置2.3仪器配置1、地表水平位移观测(1)瑞士Leica TC802全站仪,该仪器的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如图2.2所示。(2)瑞士Leica TS15全站仪,该仪器的测角精度1,测距精度1mm+1ppm。如图2.3所示。 图2.2 Leica TC802 图2.3 Leica TS152、垂直位移(沉降观测)(1)索佳SDL30精密水准仪、铟钢尺读测,测量精度可达到二等水准精度,仪器精度为0.3mm/km。如图2.4所示。(2)Trimble DINI03数字水准仪世界上最高精度的电子水准仪,仪器精度为0.3mm/km,最小显示0.01mm;先进的感光读数系统,可见光即可测量;15内自动补尝,安平精度0.2;附合水准导线自动平差。如图2.5所示。 图2.4索佳SDL30 图2.5 Trimble DINI033、分层沉降分层沉降的观测采用任丘市新北仪器厂的XBHV-10沉降仪。如图2.6所示。图2.6 XBHV-10沉降仪4、深层水平位移观测测斜仪采用河北省任丘市新北仪器厂XB338-22智能数显滑动式测斜仪,测量精度为4mm/30m(系统总精度)。如图2.7所示。图2.7 XB338-22智能数显滑动式测斜仪5、孔隙水压力观测选用河北省任丘市新北仪器厂(2700/E,40通道),量程为035kPa、0200kPa等,精度可达到0.1%。如图2.8所示。图2.8 孔隙水压力计DY5116、其它设备台式计算机、便携式笔记本、语音对讲机等。7、拟投入本监测工程的主要仪器、设备如表2-1所示:表2-1 拟投入仪器、设备投入序号设备名称测试参数量程/规格精度生产厂家数量1LeicaTC802全站仪距离2.7km2mm+2ppmLeica1台角度22LeicaTS15全站仪距离2.7km1,1mmLeica1台角度13XBHV-沉降仪高程302mm任丘市新北仪器厂1台4DINI03数字水准仪0.3mm/km1mmTrimble2台5索佳SDL30高程11000m0.3mm/km索佳1套6测斜仪XB338-22位移6004mm/30m任丘市新北仪器厂1套7孔隙水压力计DY511孔隙水压力035kPa、0200kPa等0.1%河北省任丘市新北仪器厂1台8铟钢尺沉降50m2mm索佳2套9台式计算机P4中国5台10笔记本电脑中国1台11语音对讲机美国4套12工具车中国3辆13激光打印机hp1010中国4台14传真电话机2部15复印机1台16其他设施另计三、检验、监测的目的和依据3.1检验、监测的目的由于路线软土地基分布广泛,软基处理的成功与否将对本项目的工期和质量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高填土巨大的侧压力对结构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与路线斜交的桥台桩基,若处理不当,必将严重影响结构安全。在采用堆载(超载)预压进行软基处理时,如果填土速度过快,将导致软基失稳,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而如果固结预压时间不够,又将导致工后沉降过大。所以,检验、监测是软基处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基加固的施工过程中,需进行必要的检验、监测工作,通过埋入地基土中的各种仪器,可反映出地基预压荷载大小、地基的固结、沉降和位移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通过对这些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算,从而对地基加固的施工质量、地基的加固效果做出评估。这是实现对地基加固施工过程的动态监测、动态检验、指导施工的必要手段,可为后续工程的施工、场区的使用提供重要的依据。在进行软基处理时,建立软基处理监控系统,是保证软基处理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工程软基处理通过系统监控,可以实现以下目的:1、对沿线各个软土段主软基监控断面的填土过程进行安全监控,并配合其它路段的沉降观测指导全线软土路段的填土速率,达到安全、快速填筑的目的;2、通过对沉降变形的观测,检验软基处理效果,掌握全线软基的沉降情况;3、通过监测,了解各项软基处理措施的加固效果,对软基处理方案进行评价修正;4、通过监测结合软基处理工程施工工序研究,可以总结出各项软基处理措施合理的工艺流程、技术要点、操作方法,形成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有效施工工序;5、从现场实测的数据如表面沉降、分层沉降、孔隙水压、水平位移、土压力等数据以修正理论计算数值,并可以及时观测沉降和水平位移速度,以控制路基填土速度,并及时了解结构物受力情况而保证安全施工;6、通过全断面沉降观测,分析沉降土方与中心沉降量的关系,为计算全线沉降土方提供参考;7通过对软基路段预压期沉降变形的观测,检验软基处理效果,进一步了解沉降速率衰减规律,预测沉降趋势,掌握全线软基的沉降规律情况。推算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确定预压卸载时间,为软基路面施工提供科学依据;软基监控系统由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监控系统与“填土施工”的相互关系如图3.1所示:图3.1 监控系统与填土施工的关系3.2检验、监测的依据1、 工程软基处理工程第三方检验监测招标文件;2、 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 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16); 7、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8、广东省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9、 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GB/T 16311-2009)10、公路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13、建筑地基基础检验规范DBJ15-60-2008;14、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1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1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7、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1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50123-99)19、国家现行城市道路和城市道路的技术标准20、其他各专业设计文件、施工及验收规范。四、检验、监测范围及工作量统计本工程路线为南北走向,北起湖滨路,沿线与南湾路、定东二路、定东三路、定东四路和定东五路相交,南至金海岸大道,道路设计全长2973.018m。监测、检验范围为:北起湖滨路,南至金海岸大道,全长2973.018m。4.1第三方监测工作范围及项目根据招标文件及设计文件中要求,本工程的第三方监测主要监测项目分为路基沉降监测、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深层水平位移及土体分层沉降监测。4.2软基监测断面设计软弱路基处理的主要技术问题是:道路路基填筑过程的边坡稳定问题、路基处理工程的质量评价问题(包括工后沉降的分析和卸载时间的把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工程中必须采用一些必要的监测措施,如:全断面沉降、表层沉降板、边桩位移、测斜、孔隙水压力计以及土压力计等,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监测项目主要安排有表层沉降、边桩位移、测斜、孔隙水压力等。由于本工程线路较长,地质情况复杂,且大部分地段均为软基和高填土,为保证全线软土路基安全快速地完成,必须建立软基监控系统。监控断面由监控单位进行观测,并接受建设单位监控领导小组的指导,结合施工、监理单位提供的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监控断面的设置原则是在各个软土段内选择填土高、软土厚度大、性质差的薄弱位置或其它典型断面作为监控断面,分别埋设沉降板、边桩位移、测斜管和孔隙水压力计。监控断面的设置具体布置依施工图为准。现拟定监控断面的设置如图4.1所示:图4.1 监测断面图4.2检验工作范围(1)钻孔取样及土工试验:分为施工前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2)取样及原位测试。4.3第三方监测、检验工作量统计根据招标文件及设计文件要求,本项目分为第三方监测项目与检验项目,本工程监测内容及布点数量见表4-1、表4-2。表4-1 监测项目序号监测项目监测点数量(点)单点监测次数(次)监测工程量(点、次)备注1路基沉降监测381355130 2水平位移监测571156555堆载预压断面监测3孔隙水压力监测12657804分层沉降监测129010805深层水平位移监测2890504006路基沉降31442复合地基监测7水平位移监测614848土压力监测41456备注: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管平均按15m计算。表4-2 检验项目序号项目岩土类别岩土名称深度工作量(m 个 次)备注1钻探I填土、淤泥D10m360I填土、淤泥10mD20m1802十字板剪切I淤泥D10m120淤泥平均厚度10m3取土样180平均取土深度15m4土样常规试验180平均取土深度15m五、精度及频次要求5.1路基变形测量精度要求路基变形测量包括路堤、路堑变形测量,路基沉降观测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及观测点频次要求如下:(1)本线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执行。表5-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沉降变形点点位的中误差(mm)二等0.50.33.0三等 1.00.56.0(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可采用三角形网、导线网、GPS网和视准轴线等形(当采用视准轴线时,轴线上或轴线两端应设立校核点)。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本线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软土地基等设计有特别技术要求的复杂工点,可根据二等的规定执行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的规定。表5-2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精度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要求一等1.53000.71/250000按国家一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1501.01/120000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二等3.03001.01/120000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1501.81/70000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三等6.03501.81/70000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2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四等12.04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3)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a、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b、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基岩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墙上水准点。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3的规定:表5-3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精度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验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二等0.50.130.30.5DS05型仪器,按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三等1.00.30.60.8DS05或DS1型仪器,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4规定:表5-4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型号水准尺视距(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较差(m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所测高差较差(mm)二等DS1因瓦501.56.00.50.61.05.2检验、监测频次根据设计文件,观测期为从施工开始时间至竣工验收结束。检验周期应贯穿整个施工期内;十字板剪切实验应按照 每填土2m/次 频率进行检验,具体检验工作周期及频率以设计文件要求为准。表5-5 检验、监测频率计划安排表项目监测检验频率备注加载期间满载期间地表沉降3天1次7天1次整个地基加固过程地表隆起3天1次7天1次整个地基加固过程分层沉降3天1次7天1次整个地基加固过程孔隙水压力3天1次7天1次整个地基加固过程地表水平位移3天1次7天1次整个地基加固过程深层水平位移3天1次7天1次整个地基加固过程土压力3天1次7天1次整个地基加固过程钻孔土工试验地基加固前十字板剪切每填土2m/一次地基加固前后备注:具体的监测频率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调整,当加载量极速增大时,应适当提高监测频率。六、监测实施6.1检验、监测重点及难点61.1检验监测的重点及难点(1)堆载预压区域施工期间发生较大沉降时,对堆载预压区域周边环境的监测为本次监测工作的重点之一;(2)机场高速高架桥斜穿本项目道路范围,该区域由于净空限制,采用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方式处理地基。对高压旋喷复合地基区域的巡视工作为本次监测工作的重点之一;(3)工程区间内存在鱼塘地段,浅部存在淤泥、淤泥质土地段,强度低,压缩性高,极易造成沉降不均匀。此淤泥、淤泥质土地段为本次监测工作的重点之一。(4)由于监测元器件外露路堤表面,在施工过程中极易遭施工车辆、压路机等机械碰撞和人为破坏,尤其在第二阶段监控时,路面施工必然会破坏表面沉降板。深层沉降标及分层沉降管等监测元器件。因此,监测点位及元器件的保护是本次监测工作的难点之一;(5)珠海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822.4,丰水期主要集中在410月份,710月份为台风季节,台风风力达8级以上,阵风可达12级,可能伴随有暴雨、暴潮和巨浪,且盲沟和集水井排水位置的标高低于周边,危险性高于其他路段。所以次路段为本次监测工作的难点之一。(6)本工程施工长度为2903.46m,线路较长、监测及检验工作面较多、工作时间较长、作业人员劳动强度较大。因此,快速采集和处理监测数据是本次监测工作的难点之一;6.1.2应对措施(1)对于周边环境存在较大风险的区域,于工程施工前派专人进行现场调查,以拍照、录像等方式保存周边环境在工程施工前的初始状态,并根据风险源结构形式,布置一定数量的变形监测点,采集其初始值;(2)重点监测部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的安全巡视工作,有异常情况及时反馈。(3)断面处竖立标识牌,尽量减少外露测杆数量,采取双层护管保护,并在标杆上竖立醒目的警示标识。除沉降杆外,其它监控元器件及设备均引到坡脚进行监测;(4)对于高危险作业路段,做好危险源警示牌,佩戴完整的安全安全防护用具,每次实施作业前,由专职安全负责人为作业人员现场安全交底。6.2变形控制网6.2.1变形监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布置:本工程地面沉降监测高程基准网,以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基础建立。根据本工程监测对象的分布情况,高程基准网由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布设成局部的独立网,同观测点一起布设成闭合环、或形成由附合路线构成的结点网。水准基点标石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深埋双金属管水准基点标石、深埋钢管水准基点标石、混凝土基本水准标石或墙水准标识(图6-1、图6-2、图6-3、图6-4);工作基点的标石可以采用浅埋钢管水准基点标石或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或墙角、墙上水准标志。 图6.1 基准点埋设示意图(岩石地层) 图6.2基准点埋设示意图埋设图(土层) 图6.3深埋基准点埋设示意图(土层) 图6.4基准点埋设示意图(稳定建筑物)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内;且尽量埋设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以利于观测。基点的埋设要牢固可靠。应经现场踏勘,并结合地质地层实际情况,确定埋设深度。采用现浇与预埋两种方式。同时应至少埋设两个基点,以便互相校核;基点应和附近原始水准点多次联测,确定原始高程。根据现场情况,为方便工作开展,可以将整个标段划分为几段,每段各自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构成独立水准网,并尽量利用附近已知的水准基点。标石、标志埋设后,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不少于15天。(1)变形测量宜利用施工控制网,建立独立监测网时应与施工控制网联测,每个独立监测网的平面和高程控制均应设置不少于3个基准点。当基准点距离测点较远致使监测作业不方便时,宜设置工作基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形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相邻基准点间距不宜大于1km,工作基点及其与观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2)基准点应选在路基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可靠的位置。工作基点应设在采用桩基础的桥梁墩台、路基附近建(构)筑物上或者路基影响范围之外稳定、方便且通视条件良好的位置;(3)水平位移中误差不大于1.0mm的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应设置强制对中装置或埋设专门观测标石,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误差不宜超过0.1mm;(4)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确定,且不宜大于半年。当监测结果异常或测区受洪水、爆破、滑塌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5)变形控制网技术要求应符合行业现行标准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的规定。6.2.2变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容许沉降中误差不小于0.5mm的高程控制测量,可使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2)采用水准测量使用的仪器和标尺宜符合表6-1的规定,观测方式宜符合表6-2的规定,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应符合表6-3的规定,水准观测的限差应符合表6-4的规定。表6-1 水准测量仪器型号和标尺类型测站高差中误差(mm)允许使用水准仪型号允许使用标尺0.15DS05、 DSZ05因瓦尺、条码尺0.5DSZ1、DS1及以上因瓦尺、条码尺1.5DSZ3、DS3及以上因瓦尺、条码尺或区格式木制标尺表6-2 水准测量观测方式测站高差中误差(mm)控制测量、工作基点联测沉降观测DSZ05、DS05DSZ1DS1DSZ3、DS3DSZ05、DS05DSZ1DS1DSZ3、DS30.15往返测-往返测或单程双测站-0.5往返测或单程双测站-单程观测单程观测-1.5单程双测站往返测或单程双测站单程观测单程观测单程双测站表6-3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测站高差中误差(mm)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差累积(m)视线高(m)0.05100.30.50.80.15300.71.00.50.5502.03.00.31.5755.08.00.2注:1 视线高度为下丝读数;2 采用数值水准仪时,最短视线长度不宜小于3m,最低水平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6m。表6-4 水准观测的限差(mm)测站高差中误差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往返较差及闭合或环线闭合差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已测测段高差之差0.050.150.20.10.070.150.150.30.50.30.20.450.50.50.71.00.71.51.51.0(2.0)1.5(3.0)3.02.04.5备注:1 采用数值水准仪时,对同一尺面的两次读数差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执行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2 为测站数;3 括号前数值为光学测微法,括号中数值对应中丝读数法。(3)平面控制网的最弱边边长中误差不应大于水平位移中误差,工作基点相对邻近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水平位移中误差的倍。用基准线法测定偏差值的中误差不应大于水平位移中误差;(4)观测点坐标中误差小于1.0mm时控制网应专门设计,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GPS网应符合表5.2.2-5的规定,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5的规定:6-5 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坐标中误差(mm)平均边长(m)角度中误差()边长中误差(m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1.02001.01.01:2000003.03001.53.01:100000注:1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中未计及基线边长误差影响; 2 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另行设计:1) 最弱边边长中误差不同于表列规定时;2) 实际平均边长与表列数值相差大时;3) 采用边角组合网时。5.2.2-6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坐标中误差(mm)导线最弱点点位中误差(mm)导线总长(m)平均边长(m)测边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01.47501500.61.01:1000003.04.210002002.02.01:45000注:1 、为导线类别系数。对附合导线,=1;对独立单一导线,=1.2,=2;对导线网,导线总长系指附合点与结点或结点间额导线长度,取0.7,=1;2 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另行设计:1)导线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同于表列规定时;2)实际平均边长和总长与表列数值相差大时。(5)测角、测边控制网宜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网,其三角形内角不宜小于30,不应小于25;宜首先使用边角网,在边角网中应以测边为主,加测部分角度,并合理配置测角和测边的精度。6.3基础设施的建设6.3.1监测点的埋设及构造要求6.3.1.1基准桩埋设及构造要求用于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的基准桩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原状土层上。基准桩距路堤坡趾的距离一般不小于20m。水准点按二等水准的要求,设置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上,并埋设混凝土标石。布设时间应在开工之后、正式观测前的施工准备阶段。布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及观测点布置情况统一布置。基准桩采用边长为20cm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如图6-5图6.5 基准桩埋设示意图 图6.6 预制桩截面图6.3.1.1边桩位移的埋设及构造要求(1)位移观测边桩根据需要应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以及边沟外缘与外线以远10m的地方,并结合稳定分析在预测可能的滑裂面与地面的切面位置布设测点,一般在趾部以外设置34个位移边桩。同一路段不同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如图6.7、6.8所示:边桩边桩图6.7 边桩示意图图6.8 预制桩截面图(2)边桩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标号M不小于25,长度应不小于1.5m;断面可采用正方形或圆形,其边长或直径以10cm20cm为宜;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测头。(3)边桩的埋置深度以地表以下不小于1.2m为宜,桩顶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10cm。埋置方法可采用打入或开挖埋设,要求桩周围回填密实,桩周上部50cm用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固。6.3.1.3沉降板埋设及构造要求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底部钢管用撑脚三角板焊接在沉降板中心处,节管用管箍连接,节管顶部套管上口用护管帽盖住,封住管口。采用双管式沉降标,预制好50cm50cm10mm的钢板,在钢板中央再固定钢管,测杆直径为4cm,外套PVC管保护,套管直径为10cm。埋设于砂垫层下,软基之上。用水平尺校正其水平度,用垂球来控制其铅垂度,埋设稳固,然后做好明显标志。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并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宜大于50cm。同时,套管上口加盖封住,避免填料落入管内影响测杆下沉的自由度,沉降板示意如图6.9所示:图6.9 沉降板埋设示意图施工人员按设计的桩号断面将沉降板埋入铺好的砂垫层上。实际操作时,当第X层土压实后,在压实面上挖土坑(深度为2030cm),铺上5cm左右的砂垫层,层面要水平,将沉降板放在砂垫层上,管顶应低于压实面58cm,随即测量管顶至底板的高差,还土夯实至管顶,并测量管顶标高(初读数),当第二层土施工完毕后,在管顶位置接上第二节钢管。观测时,每节管的顶面有上、下管顶标高,下节管顶面标高用于计算第X次沉降量,上节管顶标高作为下次计算沉降量的数据,循序逐节升高,重复上述工作。埋设时作好施工记录。6.3.1.4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埋设及构造要求测斜管是一种可精确地测量沿垂直方向土层或围护结构内部水平位移的工程测量仪器,拟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CXG70型高精度测斜管(规格70,外径:70,内径:59,导槽宽:5.4,导槽深:2,管长:2m或4m,壁厚偏差:14%,导管扭角:0.2/m)。(1)钻孔:钻孔要求:定位准确;倾斜度小于1度;钻孔直径与测斜管匹配(比测斜管略大,一般采用146)。(2)检查测斜管:下管前必须对测斜管进行检查。对外观质量较差、受力后弯曲变形、老化、受损的不合格管子,予以报废,底部测斜管用闷头封好,以防泥浆进入。(3)下管准备:下管前计算好长度、节数。接头处打好自攻螺丝导孔(导孔直径比螺丝直径略小)。并准备好下管时固定用的麻绳或卡口。(4)下管:用全站仪确定导向槽的方向(与公路橫断面平行),逐节连接下管。将测斜管逐节组装井放入钻孔内。测斜管底部装有底盖,可将侧斜管内灌入适量平衡水,扶正管身,铅直缓慢压入钻孔内,当上浮力太大或钻孔缩孔时,应适当施加压力,但不可将测斜管压弯。要求侧斜管底部埋入相对硬层或30m以上,下入钻孔内预定深度后,即向测斜管与孔壁之间的间隙由下而上逐段灌浆或用砂填实,固定测斜管。另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孔位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控。安装或埋设时,应及时检查测斜管内的一对导槽,其指向是否与欲测量的位移方向一致,并应及时修正。(5)测斜管检查:测斜管固定完毕后,用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过户放弃协议书范本
- 足球课安全协议合同协议
- 超市购销合同协议版
- 超市食品加工合同协议
- 家园共育培训体系构建
- 轮胎补货协议书范本
- 农民与合作社互助资金贷款协议
- 地铁保安安检服务合同
- 合同协议入伙协议
- 厂房房屋建筑合同
- 23年第三届概论二等奖教案:吴宁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yjk装配式设计流程
- 数字化手术室建设方案
- 《刑满释放人员就业援助研究》
- 中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
- 2025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夏粮收购培训课件
- GB/T 6822-2024船体防污防锈漆体系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
- 2024年新版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山东省2024年中考生物试卷七套合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