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的意义教育学论文.doc_第1页
论德育的意义教育学论文.doc_第2页
论德育的意义教育学论文.doc_第3页
论德育的意义教育学论文.doc_第4页
论德育的意义教育学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德育的意义摘 要: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的历史责任,因此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不但要重视学生的智育、美育、体育,更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德育工作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创新思维,充实和丰富中学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关键词: 德育; 意义 ;教育;On the significance of moral educationAbstract: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education project, charged with cultivating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the United States, labor and othe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a new generation of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so we must focus on a comprehensive bas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students not only intellectual, aesthetic, physical education,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mor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teach, to educate students. Moral workers to the spirit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enrich the work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new content, new way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Significance; Education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德育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甚至还包括环境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等等,即大德育观。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在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应当重视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的优秀内涵。全社会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一、德育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德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总体看,学生思想道德面貌的主流始终是好的,也可以说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好的行业,学校是全社会系统中德育工作做得最好的部门 。但是,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格局尚未真正建立,建立起较完善的现代中小学德育体系尚需时日。 (一)关于对德育的认识与管理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地位、任务总体上是趋于认同的,但存在着社会、家庭与学校 认识不同步、不一致现象。 近十年来,不少学校和地方党政部门都意识到学校德育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并且进行了社区、家庭与学校齐抓共管的大量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对市场经济、社会的不可控因素认识不足,没有形成综合治理的机制和规范。人们对社会和家庭影响因素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作用增强的趋势还没有充分估计,因而导致了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或配合不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得还比较牢固,但学校德育建设对教学工作的目的性和动力意义,还未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有些学校还错误地认为教学工作上去了,分数成绩上去了,学校的德育就无可指责。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并无多少异议,但如何统一全社会对于学校德育的认识,却是国家和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从学校内部的管理看,大部分学校对德育工作抓得较紧,强调德育的计划,保证德育的活动时间,明确方方面面的责任等等。这些措施对守住德育阵地、顶住逆流冲击、防止学校“污染”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学校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德育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以校长挂帅、班主任为骨干、课任老师全员参与、党团组织积极配合的德育工作系统还不健全,党支部、团队、工会、政教处、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班级德育工作的相互关系尚未形成有效的规范和常规。大多数学校的所谓德育人人有责,实际上是班主任对方方面面负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期,如何把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需要深入地研究。 二、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发展趋势 中小学德育目标从过去单一的高要求开始走向分阶段分层次实施的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建国后,伴随着社会的阶级斗争和思想改造运动,学校德育高度政治化和成人化,德育目标不视年级高低、年龄大小,从幼儿 、小学到中学、大学都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都要求做到政治挂帅,大公无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的朴实要求,1988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实事求是地确定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和内容”,提出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个通知,明确了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培养合格公民为基本要求,以造就共产主义接班人为更高要求。同年,国家教委制定下发了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提出了小学德育目标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中学德育目标要把学生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 近十年来,不少地区和学校根据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的思想,制定了学段、学年乃至学期的具体德育目标,形成了目标系列和相应的德育评估标准。 三、德育的意义在阶级社会中,历来的统治阶级,都需要通过德育塑造其社会成员的思想品质,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利益。这是影响人们思想的头等大事。因此,历史上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的教育都把德育放在首位。我国古代教育中,礼(德育)就是“六艺”之首。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说明实行“孝”“涕”等道德修养应先于“学文”。资本主义教育也毫不例外,英国教育家洛克就曾强调,在培养绅土的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阶级社会中的德育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无产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推翻剥削阶级,消灭剥削阶级,清除剥削阶级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更必须重视德育。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贯重视德育。毛泽东在抗大教育方针中就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建国后,又多次强调要加强德育,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在l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目前,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学校教育中加强德育更具有重要的意义。1、加强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发展市场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是培养建设人才的必要场所,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将对我国的社会风气、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决定性影响。2、加强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道德品质形成打基础的时期,这一阶段是否重视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用什么样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要求他们,培养他们什么样的行为和习惯,往往影响到他们的一生。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大,他们容易接受好的教育,也容易接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道德教育,尤其是加强正面教育,提高学生抵制错误思想影响的能力,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特殊的意义。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指明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对受教育者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起着灵魂和核心的作用,它可以确保其他各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抓好德育,才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一代全面健康的发展,才能保证实现教育目的。四、德育在教学中的意义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德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好传统、好经验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新内容和新方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完善。道德视野应当拓宽,举凡良心、名誉、尊严、羞耻等经常起作用和形成个性的概念都应当置于学生道德视野之内”。“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