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周易卦序 易为群经之首,乃中华文化的思想渊源,历代以来深受重视。历经百年之曲折,适逢国运昌隆,国势渐盛,民族文化复兴,作为国学经典中之经典的周易重又焕发新活力。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研究目前备受关注。对周易卦序规律的探索是易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虽多有探索,但没有根本突破。笔者结合易序的理、象、数特点,从易学中阴阳对等均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易序规律的新观点。笔者认为通行本卦序原本为周文王所推演,在两千多年前的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个别卦位差错,其本具的象数规律被打破,卦序义理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通过研究重又恢复了其义理象数规律,相信对易学研究会有所促进。 序卦是周易十篇传文(十翼)中的一篇,是专门论述通行本周易本经卦序并揭示诸卦前后相承关系的论文。那么通行本易经卦序为什么按照这一次序排列?有什么排列规律?其深刻含义是什么?两千多年来,历代学者对此多有阐述,尽管已发现其中的许多规律,揭示出诸多义理,但是都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其根本规律仍未揭示。 历史上关于卦序的研究主要有两派:一是义理派,二是象数派。对于卦序的研究也主要围绕这两方面进行,义理派主要依照序卦解释卦序的承接关系,象数派主要是试图发现卦序中卦与卦间的象数关系,从而揭示其规律。笔者认为理、象、数是周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是密不可分。象由理生,数由象设,有其理必有其象,有其象必有其数。卦序也应该是理、象、数的和谐统一。 笔者此前一段时间就通行本卦序作了初步研究,并于2004年初在孔子2000网站上发表了比较初浅的论文,即周易卦序新解(/zhouyi/zygxuxinjie.htm),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笔者对该卦序作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周易卦序新解论文中存在个别不恰当之处,并且其内容相当不完备,经过更正和充实,从而写成了现在的再论周易卦序。 笔者不才,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望诸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一、通行本卦序分析 今天的通行本周易是由王弼(三国,226249)注本流传而来,将六十四卦经文分为上下两篇,即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其排列顺序是: 上经: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 下经: 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孔颖达(唐,574-648)在周易正义中云:“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变。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需讼比之类是也。变者,反覆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离大过颐中孚小过之类是也。”其所说的“变”,就是两卦卦形的阴阳爻相反,如乾变坤、颐变大过等。所说的“覆”,就是两卦卦形的六爻上下颠倒,如屯覆为蒙、同人覆为大有等。韩康伯将变卦称之为“错”,将覆卦称之为“综”,以下也沿用此称谓。 在六十四卦序中,错卦有四对(共八卦),即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综卦有二十八对(共五十六卦),即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同人、大有;谦、豫;临、观;无妄、大畜;噬嗑、贲;剥、复;夬、姤;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萃、升;困、井;革、鼎;震、艮;丰、旅;巽、兑;涣、节;泰、否;随、蛊;渐、归妹;既济、未济。 其中后四对卦(共八卦)泰、否;随、蛊;渐、归妹;既济、未济既是错卦又是综卦,通常还是将其归于错卦之中。 相综之卦上下六爻互为颠倒,可将其视为一卦,称为一个“卦体”,那么通行本六十四卦错综组合,共总可以排列成三十六卦,即三十六卦体,如图一所示。 为什么通行本周易上经为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而上下不均等? 俞琰(元,1258-1314)在读易举要中说:“李秀岩曰:上下篇卦数不齐,反复观之,皆为十有八。晦庵以为简帙重大,信斯言也,则诸卦自可平分为二,曷为多寡之不齐呼?晁以道曰:古者竹简重大,分经为二篇。今何必以二篇成帙哉?晁氏此说盖不知六十四约为两十八也。上经三十卦约为十八者,乾、坤、坎、离不可倒转,余皆两卦倒转,并为一卦也。下经三十四卦亦约为十八者,中孚、小过不可倒转,余皆两卦倒转,并为一卦也。”瑜琰认为周易划分为上下二经不是出于六十四卦的篇幅问题,而是依照卦序中“二二相偶,非反即覆”的规律将六十四卦错综简约为三十六卦体,以使上下经卦体均衡(各为十八个),这是上下经卦数不齐的根本原因。 这样,可以归纳出通行本卦序的两个基本规律:第一, 卦序中两两相对,错综变化,组成三十二对卦;第二,上下经错综卦体数均衡(各为十八个)。 按照“二二相偶,非覆即变”规律,并依照阳爻递减、阴爻递增次序(即六阳爻、五阳一阴爻、四阳二阴爻、三阳三阴爻、二阳四阴爻、一阳五阴爻、六阴爻)由左向右、由下到上将卦序依次顺序排列起来,则形成了一个塔型结构的六十四卦错综排列图(如图二所示)。图中的数字,代表该卦体在原通行本卦序中的排列序号。 可以看出通行本卦序的前七组卦体(十二卦)排列次序有着很明显的分布规律:这七组卦体按照阴阳爻的递变顺序呈交错对称排列,并且以三阴三阳爻卦(泰否)为中心,呈两端对称状。后面的卦序是否也符合类似规律?我们发现,只有上经的无妄大畜和下经的夬姤两组卦体在排序中不符合这个规律,其它各卦都基本符合!下经除了夬姤卦体外也基本符合递变交错排列,只是没有象前十二卦那样在同一水平位置的错综卦体呈交错排列,而是呈现上下前后交错变化。不难发现,只需将渐归妹在图三的塔形图中下调两行,就可以使下经卦序也呈水平排列递进的规律。 笔者认为,图二显示的错综对待、交错递进规律就是通行本卦序的基本排序规律。在两千多年前周易是刻在竹简之上的,也许是错简所致,也许是因为人为的改动,周易卦序出现了差错。致使卦序象数规律被打破,以致后人难以识别其本来面目。关于卦序错位问题,笔者不善考据,敬请有关专家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二、通行本卦序的调整 根据笔者的思路,结合序卦传的卦义前后承续关系,现将通行本卦序调整如下: 1下经夬姤卦分别移到大过卦之后, 2上经无妄大畜卦移到临观卦之后 3下经渐归妹卦移到遯大壮卦之后。 问题出来了,由于下经的夬姤被调到了上经,这样调整后,虽然卦序在塔形结构中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了,但是上下经错综卦体数出现了不平衡,上经为十九个,下经为十七个!不符合瑜琰所揭示的上下经卦体平衡规律。我们再接着分析周易上下经是如何划分的? 从通行本卦序六爻递变错综排列图(图二塔形结构)可以看出,六十四卦序中,上下经的拆分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在图二塔形结构中上下经卦数和错综卦体数大体相均衡的位置,即在坎离、咸恒交接之处拆分的。在此处拆分上下经,可以使得上下经在塔形图中的排列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上经主要是五列结构(乾坤除外),下经主要是三列结构。上下经的划分正好在五列结构和三列结构的交界处,在此处划分上下经也正符合瑜琰所揭示的上下经错综卦体数平衡! 经上述调整的卦序为什么会出现上下经卦体不平衡呢? 可以设想,由于易序象数规律的失传,致使个别卦体在卦序中出现错位,特别是夬姤卦的错位,原本应位于上经而被移到了下经,传易者为了保持上下经卦体数的均衡,不得不将处于上下经交界处的咸恒和坎离互换,以保持上下经卦体均为十八个,这就是为什么通行本周易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的原因。 三、卦序上下经的对等均衡 从图二也不难看出,卦序中所有的五阳爻卦和五阴爻卦共有12个(六个卦体),除了夬姤两卦外,其它八个卦都位于上经,且都分布于五列卦体的边缘列。周易中是讲求象数规律性的,从这一点来分析,夬姤卦在通行本卦序中错位的可能性很大。 如前所述,为保持上下经卦体的均衡: 将坎离、咸恒互换 这样调整后的卦序上经为三十二卦,下经亦为三十二卦;上经的错综卦体数为十八个,下经亦为十八个。上下经卦数和卦体数都达到了均衡。 易卦由卦爻组成,周易六十四中的每一卦都是六爻,全部六十四卦的阳爻和阴爻各半,均为一百九十二;三十六卦体阴阳爻数也各半,均为一百零八。就通行本上下经阴阳爻平衡问题,来知德(明,1525一1604)在其周易集注中做过分析:“上经阳爻八十六,阴爻九十四,阴多于阳者八;下经阳爻一百零六,阴爻九十八,阳多于阴者亦为八。是卦爻之阴阳平衡。若以综卦论之,上经十八卦成三十卦,阳爻五十二,阴爻五十六,阴多于阳者四;下经十八卦成三十四卦,阳爻五十六,阴爻五十二,阳多于阴者亦为四。是综卦之阴阳爻亦均平。”从来知德的分析来看,通行本卦序阴阳爻的平衡是不完备的,而仅仅是上下经的阴爻和阳爻差值相等,而该差值恰好为夬姤卦阴阳爻数的差(坎离、咸恒互换不影响上下经的阴阳爻数)。 而调整后的周易卦序上下经阳爻数为九十六,阴爻数亦为九十六;上经综卦十八卦体阴爻数为五十四,阴爻数亦为五十四。不论易卦阴阳爻数还是卦体阴阳爻数都达到了均衡!参见图四。(这更进一步证明了夬姤卦在通行本卦序中的错位!) 经过调整,新的周易卦序其上下经的易卦数、卦体数、阳爻数、阴爻数完全均等,是真正的上下经对等均衡! 四、十二消息卦的分布 与通行本卦序相比,十二消息卦(辟卦)在调整后的卦序中也表现出了更明显的分布规律性。消息卦在卦序中的分布都是成对出现的,在通行本卦序中上经有八个消息卦,下经有四个消息卦;在调整后的卦序中上经有十个消息卦,下经有二个消息卦。在通行本卦序中,十二消息卦的分布没有十分突出的规律(主要也是受夬姤消息卦的影响)。而在调整后的卦序中,上经各对消息卦相隔卦数呈偶数递减(八、六、四、二)。第一对消息卦乾坤与第二对消息卦泰否相隔卦数为八;第二对消息卦泰否与第三对消息卦临观相隔卦数为六;第三对消息卦临观与第四对消息卦剥复相隔卦数为四,第四对消息卦剥复与第五对消息卦夬姤相隔卦数为二。上经最后一对消息卦夬姤与下经消息卦遯大壮相隔卦数为四。全经消息卦相隔卦数总和为二十四个,恰好为二十四节气数。相隔总数与十二消息卦数相和恰好为三十六周天数。 十二消息卦的次序在新卦序中较之通行本的分布也更有规律:纯阳乾和纯阴坤位于卦序之首,其后则是三阴三阳均衡的泰否;然后阳爻依次递减、阴爻依次递增,即三阳三阴泰否之后是二阳四阴临观,之后为一阳五阴剥复;阳爻减到一后,不能再减(六阴爻的坤卦已在前出现),所以从五阳一阴爻的夬姤开始递减,最后是四阳二阴的遯大壮,这些分布的确很有规律!除了二阳四阳爻的临观和二阴四阴爻的遯大壮外,其它八个消息卦均分布在塔形结构中十分特殊的位置上。 五、卦序中相错卦的分布 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为八个相错之卦,在调整后的卦序中,作为四正卦的乾坤和坎离分别位于了卦序中上下经的起始,而颐大过、中孚小过四个卦体则在三十六卦体中仍然保持其原来的位置。 六、卦序调整后的义理衔接 除了上下经的交界的咸恒、坎离外,新卦序与通行本卦序相比,有三组卦的前后衔接发生了变化,即夬姤、无妄大畜和渐归妹。卦序调整后象数关系更加平衡了,那么卦义衔接是否更趋合理呢?我们分析如下: 1、在通行本卦序中,夬姤卦的前卦是益,后卦是萃。夬是决出、决裂、断决之意。姤是相遇、遇合之意。益是增益、助益之意。萃是荟萃、汇聚之意。 作者: 我爱舒倩 2007-2-4 12:42 回复此发言 - 4 论周易卦序 序卦曰:“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在通行本卦序中,由益至夬,是将益引申为了溢,因溢而溃决。而在新卦序中,益之后是萃,增益必然能够汇聚,在这里益没有作任何引申,而是取益之本意,所以新卦序由益而萃的衔接更合理。序卦曰:“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姤之后接萃,是说遇合而汇聚,实际上姤强调的是二者相遇,而萃是众多聚在一起,两者并不一定会有什么因果关系,因此卦序由姤而萃不甚合理。 在新卦序中,夬姤卦的前卦是大过,后卦是咸。大过,大者过也。大过就是大为过分、大为过头。咸是感应、沟通、交流之意。因为大为过分或过头,所以才导致分决或断决。例如直木承力过重会折断,池水蓄之过多就会决出,都是因大过而决。姤者,柔刚相遇也。刚柔两者相遇必然彼此感应,两者就会有沟通和交流。正如姤彖曰:“天地相遇,品物咸亨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是说天地相遇而感,所以万物化生而能亨通也。因此姤之后接咸是合理的。 2、在通行本卦序中,无妄大畜卦的前卦是复,后卦是颐。无妄是至诚不虚,无有妄为的意思。大畜是积蓄、蓄积、充实之意。复是恢复、回复的意思。颐是颐养。 在通行本卦序中,复卦之后是无妄卦,大畜卦之后是颐卦。这两卦的衔接笔者认为都不是直义因果关系,都很勉强。 在新卦序中,无妄大畜卦的前卦是观,后卦是噬嗑。观是观察、观瞻之意。由观卦至无妄卦,卦义衔接是非常合理的,因为有了深入细致的观察,所以能够把握事物的变化之道,做事就会循其道而行,而不会恣意妄为。从大的方面讲,观之彖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圣人通观天地之道,而立教化之道,“大观在上”,百姓敬服,所以能至诚不虚而不敢妄为。连接十分合理。 噬,啮也;嗑,合也,噬嗑,啮而合,是清除阻隔使畅通的意思。在新卦序中,由大畜卦至噬嗑卦,是说蓄积充实而不致否实,必然会沟通、交易而得以畅通。明而动,噬嗑,只有明察事理之变化,疏通阻隔,才会使积蓄的过程能够顺畅。所以大畜之后而为噬嗑。 今天的中国,经济文化正繁荣发展(大畜),各种矛盾和阻力也格外凸显,就必须健全法律法制体系,完善监督机制,疏通各种矛盾,促进对外贸易(噬嗑),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新卦序中,复卦之后为颐卦。恢复、回复的过程就需要颐养之道。譬如人生病恢复健康时(复),则需要身心调养(颐)。国家由弱至强的复兴时期(复),应当韬光养晦(颐)。 3、在通行本卦序中,渐归妹卦的前卦是艮,后卦是丰。渐是渐进、缓进之意。归妹,归者,还也,妇人出嫁谓之归。 在新卦序中,渐归妹的前卦是大壮,后卦是晋。大壮,即大为壮盛。晋,进也。序卦曰:“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渐者,进也。”晋和渐都有进之意,但是渐是缓进、渐进、不急进,与前面否定意义的“物不可以终壮”在含义衔接上能够前后呼应,所以大壮卦之后接渐卦更加合理。 归妹彖曰:“归妹,人之终始也。说以动,所以归妹也。”悦而动,所以能晋。社会实践证明,人心归向,则可勇往直前,人心齐而能泰山移,此其意也。 艮者,止也,静也。新卦序中,艮卦之后是丰卦。艮为止为静,有安止于某一点或某一处的内涵(“艮其背”、“艮其趾”、“艮其腓”等等)。丰为丰满、遍满、丰大的意思。事物不会总是安止于某一点,物极而反,由点及面,从而变为丰大、遍满。 综上所述,卦序调整处的新卦序卦义衔接与通行本比较显得更加自然、顺畅、合理。象数关系也更趋清晰、准确、圆满。 笔者认为,调整后的卦序才是文王推演的周易卦序的本来面目,所以在本文中笔者将调整后的卦序称之为文王六十四卦,与世传通行本卦序以示区别。笔者依照此卦序,对通行本序卦作了修改,称之为新序卦,参见本文附件一。 作者: 我爱舒倩 2007-2-4 12:42 回复此发言 - 5 论周易卦序 文王六十四卦次序如下: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无妄、大畜、噬嗑、贲、剥、复、颐、大过、夬、姤、咸、恒; 坎、离、遯、大壮、渐、归妹、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萃、升、困、井、革、鼎、震、艮、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按照图二的规律,笔者对新卦序重新排列,并将其三十六错综图列于其下,即构成了文王六十四卦错综排列图(参见图三)。 七、文王六十四卦序的象数关系 新卦序在排序上呈塔型排列结构,六十四卦简约成的错综三十六卦体,以乾坤为两底角,以泰否为中底,坎离为中腰,既济未济为顶组成卦序塔型排列图(参见图四)。乾坤、泰否、坎离、既济未济等这些特殊卦均在塔型图的特殊位置。 卦体(错综卦)的有规律的旁通(错综)是卦序塔排结构的特点。在泰否至既济未济这个中心轴上及其两边对称位置的卦,卦体有的相错,有的相错后再相综(错综)。 乾与坤、大过与颐、离与坎、中孚与小过这八个相错卦,巽兑与震艮、夬姤与剥复等在塔排图中也相错。这些卦都很有特点,且都处于塔排图中的同一水平对称位置。 同人大有与师比相错,小畜履与谦豫相错综,都在上经内。需讼与晋明夷相错,临观与遯大壮相错;屯蒙与革鼎相错综,无妄大畜与萃升相错综,都在上下经之间。这些都不在塔形图中的水平位置,而是左右上下交叉位置。家人睽与蹇解相错综,在下经的水平位置。 丰旅与涣节、咸恒与损益均为相错,噬嗑贲与困井相错后再相综。泰否、随蛊、渐归妹、既济未济自身相错后相综。这些都在塔排图的中轴上。 文王六十四卦排列图分为下面两横排的横排图和上面十层的塔排图。 文王六十四卦横排结构图见图四。横排图分为两排,第一排为上经,第二排为下经。除了乾坤和咸恒两组卦外,上经分为三节,每节五个卦体;除了坎离和既济未济两组卦外,下经分为五节,每节三个卦体。除了两个起始卦体和结尾卦体外,上下经分别都有十五个卦体。每节对应卦序塔排图中的一层(行)。 第一排和第二排(即上经、下经)易卦数均为三十二,阴阳爻数均为九十六;其卦体数均为十八,阴阳爻数均为五十四,上下经阴阳非常均衡。 文王六十四卦塔排结构图见图五,十层卦序塔排结构的横向、纵向其易卦和卦体、易卦阴阳爻和卦体阴阳爻的分布都十分有规律。塔排图中每一层(行)即横向所有易卦的阴爻之和数与阳爻之和数都是六的倍数,而且阴阳爻均等(见图五右侧标示),所有卦体的阴爻之和数与阳爻之和数都是三的倍数,而且阴阳爻均等(见图五左侧标示)。这说明在卦序中,塔排图的每一层(横排图的每一节)的阴阳分布也是均衡的。 塔排图中每一列即纵向所有易卦的阴爻之和数与阳爻之和数也都是六的倍数,所有卦体的阴爻之和数与阳爻之和数也都是三的倍数。而且左右两侧的数字非常对称(见图 五下侧标示)。 从卦形的阴阳爻来看,卦序塔排图共分为七列,两边对称排列。 全阳爻者一卦,全阴爻者一卦,一阴五阳者六卦(三组,六卦),一阳五阴者六卦(三组,六卦),二阴三阳者十五卦(九组,十五卦),二阳三阴者十五卦(九组,十五卦),三阴三阳者二十卦(十组,二十卦)。 所有相错卦都分布于二阴三阳和二阳三阴卦和全阳、全阴所在之列(奇数列)。 这十层结构的卦序塔排图,是以三阴三阳卦体为对称中轴,卦序在变化时总是以卦体为基点,从塔排图的阳卦向阴卦或者阴卦向阳卦对称变化,然后向上递进一层结构,再如此演进,最终达到顶峰,三阴三阳爻的平衡,即阴阳交合的和谐(既济未济)。即乾坤泰否咸恒;坎离损益既济未济。这说明该卦序排列法,一方面符合阴阳对待,即易卦本身的错综,同时也符合阴阳爻的对等均衡变化。即如乾与坤、屯蒙与需讼、师比与小畜履、同人大有与谦豫等。从卦序整体来看其规律是由过阳(乾)、过阴(坤)向阴阳相会(泰否),至阴阳交合(咸恒),阴阳相待(坎离),阴阳交融(损益),最终达到阴阳和谐交错(既济未济)这样的发展变化趋势。由阴阳的对待关系达到阴阳的和谐(既济),但是和谐只是相对的,变化永远不会终止(未济)。这就是通行本卦序象数规律的基本排列思想。 作者: 我爱舒倩 2007-2-4 12:42 回复此发言 - 6 论周易卦序 卦序塔排次序虽然简单,但其内涵极为丰富,其卦与卦、卦体与卦体、上经与下经之间结构纵横交错,下面作简单分析。 上经和下经可各四个区段(不同于前面的节)。上经的第2个区段和下经的第2个区段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关系。 上下经的第2区与各自的其它区有明显的区别:上下经的第2区中都是相综之卦,没有相错之卦,也没有八纯卦(乾、坤、坎、离、巽、艮、震、兑),上下经的第2区之间有交叉相错、相错综的关系。 所有上下经的第1区、第3区和第4区,在本区内水平对称位置的两边都呈相错关系。上下经的第2区之内只没有水平位置的相错关系,上下经的第2区之内和之间有交叉相错、相错综关系。 上经第2区有十个(偶数)卦体,共二十卦,是以泰否、随蛊为中轴;下经第2区有九个(奇数)卦体,共十八卦,以损益为中心。如果说上经论述天道变化,下经论述人道之变化,那么说明泰否、随蛊为天道变化之关键;损益为人道变化之关键。这与孔子赞叹损益之道也相符合(帛书周易.要篇载孔子研易“至于损益一卦,未尝不废书而叹”)。 由图六下方的卦序横排图可以看出:上经第2区的师比、同人大有,小畜履、谦豫,泰否、随蛊六对(三组)卦体与下经第2区的家人睽,蹇解,损益三组卦体有相互对应的顺序排列关联。而且,师比、同人大有两组卦体为相错关系,小畜履、谦豫两组卦体为相错综关系。与此对应,家人睽与蹇解两组卦体也呈错综关系。 上经第2区的首尾卦体(屯蒙、无妄大畜)与下经第2区的第三节尾和首卦体(革鼎、萃升)相错综;上经第2区的次首尾卦体(需讼、临观)与下经第2区的第一节尾和首卦体(晋明夷、遯大壮)相错综。 从图六卦序关系图可以看出,需讼与晋明夷相错,临观与遯大壮相错;屯蒙与革鼎相错综,无妄大畜与萃升相错综。塔图两边呈现一定的不对称性。这是为什么呢?由上下经第2区的结构可以观察到:上经的同人大有、师比;小畜履、谦豫呈水平交叉对称结构,下经的家人睽、蹇解呈水平反对称结构。因此与之相对应,屯蒙、无妄大畜;需讼、临观的关联也呈水平交叉对称结构;遯大壮、晋明夷;革鼎、萃升将呈水平反对称结构。上经第2区的结构特点是交叉,与其对应,下经第2区的结构特点是平行。 从整个塔排图可以看出,这种排序的周易卦序是有着整体的严密的组织结构的,每一卦体,甚至相错综的相邻两卦的位置都是唯一而不能互换的,任何一点改变都会影响卦序的整体和谐与规律性。由此可知,卦序中每一卦的卦位都很重要,如同六十四卦中的六爻卦象一样,卦有卦象卦理。文王六十四卦序整体上也是一种象,蕴涵着该卦序的深邃义理。 八、文王六十四卦序的三才之道 文王六十四卦序分为上下两经,一般认为上经言天道,下经言人道。在通行本卦序中,坎离为上经结尾,咸恒为下经开始。历来学者认为,在卦序中,乾坤象征天地,坎离象征月日(或水火),所以上经言天道;咸恒象征夫妇之道,是谓人伦之始,所以下经言人道以咸恒为起始。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没有反映易序的真正内涵,原因是通行本卦序中夬姤卦错位,导致坎离、咸恒换位所致。 在通行本卦序中,乾坤为卦序之首,乾象天,坤象地,那么作为上经结尾的坎离象什么?坎离在卦序中起什么作用?其与乾坤的关系如何?通常认为坎为月(水),离为日(火),这与上经卦序中其它各卦(诸如屯蒙需讼同人大有谦豫随蛊等)的内涵关系不很协调。 魏伯阳(东汉,约100170)在周易参同契开篇云:“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又曰:“坎离者,乾坤二用。”魏伯阳将乾坤、坎离四正卦称之为“牝牡四卦”,同时将乾坤二卦视为阴阳之体,众卦之根源,而将坎离二卦视为乾坤之用。牝牡者,物之男女(阴阳)也。如果说以阴阳之体(乾坤)象天地,那么阴阳之用(坎离)象什么?参同契云:“坎男为月,离女为日。”所以阴阳之用象人道之男女。人为万物之灵,位于天地之间,人是天地间之大用,因而能够参赞天地而化育。在卦序中乾坤象天地、坎离象人道之男女。 作者: 我爱舒倩 2007-2-4 12:42 回复此发言 - 7 论周易卦序 通过分析周易卦辞:乾,“元、亨、利、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离,“利贞,亨,畜牝牛吉”。可以发现乾坤和坎离这两个阴阳对卦中其阴卦坤和离都带有象征母(女)性的“牝”字,这在其它卦辞中是没有的。这也就是对乾坤坎离牝牡四卦的卦辞说明吧。 坎为险为陷,离为附为丽,说明人生多有艰险坎坷,只有相互依靠和支持,人生才会丰富多彩。在六十四卦的六爻卦中上爻、五爻为天位,初爻、二爻为地位,三爻、四爻为人位。“三爻多凶,四爻多惧”,同样说明人生多艰险。这与卦序中以坎离象征人道是相一致的。 关于乾坤坎离的体用关系,在周敦颐(宋,1017-1073)的太极图中完全揭示了出来。周氏太极图的第二圈为阴静阳动图(据传源自魏伯阳的水火匡廓图),在该图中阴静阳动并没有示以乾坤之象,而是代之以相环抱的坎离之象。太极图说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这详细说明了乾坤、坎离的体用关系。六爻卦(六十四卦)的乾坤坎离是三爻(八卦)卦的延伸,所以其体用关系是不变的。 在文王六十四卦序中上经是以乾坤为起始,而终于咸恒;下经是以坎离为首,而终于既济未济。从卦象上来看,咸恒为乾坤的相包(乾坤三爻卦相包)之象,既济未济为坎离的相交(坎离三爻卦相交)之象。这说明上下经的结尾卦都是起始两卦的交合之象,只是上经以阴阳之体(天道)起,而下经则是以阴阳之用(人道)起。所以无论上经还是下经,卦序发展最终都是达到阴阳相合与和谐。前者是由阴阳之体(乾坤)达到阴阳交合(咸恒);后者是由阴阳之用(坎离)达到阴阳和合(既济未济),前后都是由阴阳对待的状态达到阴阳的和谐。这正是易道的阴阳对待和中庸和谐规律的体现。 上经以乾坤为始,以咸恒为终;下经以坎离为始,以既济未济为终,在卦序排列图中,坎离与咸恒处于同一层次,且咸恒位于坎离之中,说明人道之男女是天地交合的产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同时也应效法天地和合之德。所以咸恒既可象征天地合和之德,也可象征男女相合(夫妇)之道。正如系辞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从哲学意义上讲,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阴阳),其发展过程总是由矛盾的对立(乾坤)趋向于矛盾的相对均衡和平稳(咸恒),再产生新的矛盾对立(坎离),再达到新的相对平衡与和谐(既济),如此循环往复(未济),平衡和谐是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最佳状态。这种事物发展规律与文王六十四卦序的塔型排序规律完全相一致。 系辞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坤是阴阳之根本,万物变化之枢机。在卦序塔排图中,乾坤列于塔座底的两端,是众卦的基础。整个易经卦序起始为乾坤,终于既济未济,揭示了天地万物的变化以矛盾(阴阳)为变化之根源,以和谐共济为归根,生生不息而变化不止。任何事物的终结又是下一个事物的开端。 九、卦序中各层次间的义理 在卦序横排图中,上经有三节,下经有五节(见图四所示);在塔排图十层中,则分为八个区段(见图六所示),与横排图的上下经各节有对应关系。在这八个区中,上经为四个区,下经四个区,每区的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涵义。下面简要分析卦序塔排图十层结构和八个分区的义理关系: 上经主要论述天道的变化规律: 第一区为乾坤二卦,论述天地阴阳之道。 第二区有两层,第一层为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象征事物由初生、初创发展至一定阶段(泰否)的过程;第二层为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无妄大畜。象征事物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易卦卦义内涵有着明显的不同:第一层的易卦(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其内涵主要是论述事物自然变化之“道”,而第二层(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无妄大畜)其易卦内涵主要是论述事物修养之“德”。所以概括起来,上经第二区主要是论述天道之“道”与“德”。 作者: 我爱舒倩 2007-2-4 12:42 回复此发言 - 8 论周易卦序 上经第三区(剥复、夬姤、颐大过、噬嗑贲)论述天道变化之法则。夬姤、剥复主要论述事物的分合与往复变化,颐大过、噬磕贲主要论述天道变化与治理的手段。颐,养晦之法;大过,过分手段;噬磕,武治与法治;贲,文治与德治。 上经第四区为咸恒,主要论述天地相合之德与人道相感相应与恒久之道。 下经主要论述人道的变化规律: 下经第一区为坎离,主要论述人道阴阳对待之关系,与上经第四区咸恒同处一层,说明人道法于天地阴阳和合之德,从而立夫妇、父子、君臣、上下之道。 下经第二区分为三层,第一层为遯、大壮;渐、归妹;晋、明夷;第二层为家人、睽;损、益;蹇、解;第三层为萃、升;困、井;革、鼎。这三层主要分别论述人生“进退”、“得失”、“存亡”之道。 第一层的六个卦遯、大壮;渐、归妹;晋、明夷论人生进退之道。人生当依时势而进退,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有了进退,自然有得失。所以第二层的六个卦家人、睽;损、益;蹇、解则论人生之得失之道。得失之道,乃人生之根本也。得失吉凶不是固定不变的,乃是互为变化的。孔子曰:“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门)也。” (帛书周易.要)。有了得与失,自然就会有存亡。第三层的六个卦萃、升;困、井;革、鼎则主要论人生存亡之道。萃升主要是讲人生处祥顺之时(萃,上悦下顺,悦而顺),应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困井主要是讲人处危亡困顿之时,应反省自身以培育德根,效法井养之德,居下安处等待时机。革鼎主要是讲当人生处变革时期,应顺时势革旧布新,而不是抱残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的笔画笔顺课件
- 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
-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微积分中的真善美》(视频课)知到智慧树答案
- 平凡中演讲稿
- 店面承包合同(10篇)
- 2025食品原料采购合同
- 汉字书法演变课件
- 2025年新型便携式温、湿、风向风速仪项目规划申请报告范样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5以内数加与减 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
- 《物业管理法规》课件
- 2024华为干部管理资料第7版
- 《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精讲课件
- (完整版)投标文件范本(格式)
- 中国风肺胀中医护理方案
- GB/T 10433-2024紧固件电弧螺柱焊用螺柱和瓷环
- 2024年样板注塑机转让合同范本
- 医院耗材供货服务方案
- 丹江口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4
-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数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
- 2024年施工承包合同电子版(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