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子兵法详解一、始计第一 原文:【始计第一】.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3.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4.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5.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6.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7.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译文:【始计第一】 1.孙子说:军事,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一定要慎重研究。 2.通过五个方面的横向比较,得到详情: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3.道,指上级和民众心志相通,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天,指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远近、平坦艰险、开阔狭窄,和地形对部队安危的影响;将,指冷静睿智,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严格要求;法,指组织层次结构,责权划分,资金物资调配。对这五个方面,上级都必须十分清楚。清楚的能胜利,不清楚的不能胜利。 4.所以,通过以上情况的比较,得知详细情况:哪方的领导与部下心志相通?哪方的将领有能力?哪方占有天时地利?哪方的法令能够执行?哪方的士兵强健?哪方的士兵训练有素?哪方的赏罚分明?通过这些,我就知道了胜负。 5. 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听不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辞退他;听从了有利的计策,就创造一种势态,在外部协助我方行动。势,就是根据有利于自己的原则,掌握主动权。 6.军事,就是诡诈。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要攻打而装做不能攻打,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使其发怒而散失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使其力量分散,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想到的时候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的胜利方法,不可事先定死。 7.战端未开,预计会胜利的一方,因为占据的胜利条件多;战端未开,预计不会胜利的一方,因为占据的胜利条件少。胜利条件多的一方能胜利,胜利条件少的一方不能胜利,何况没有胜利条件呢?从这些情况,我就可以预见胜败。 评论:【始计第一】本篇的要点是计,即在开战前,比较制胜条件的多寡。拥有重要制胜条件多的一方胜利概率大。如果我方拥有的制胜条件少,就不要挑起战端。道,包含两个方面。一:公司的战略发展。二:融公司和个人的发展为一体。只有先制定出公司一个很好的战略发展,然后把公司与个人的发展融为一体,员工才肯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因为员工是忠于自己的发展的。奖励员工股权就是很好的方法。美国思科公司做得很好,出于真心诚意地关心员工的个人生活和发展。秦朝末年,蒯通劝拥有重兵的韩信造刘邦的反,韩信反驳的话中有一句:(刘邦)解衣衣我,推食食我.不忍背之。意即:刘邦脱下他自己的衣服给我穿,把他自己的饭推过来给我吃,我怎么能背叛他呢?。后来,韩信成为刘邦消灭项羽的主力军之一,成就刘的统一大业。那些跳槽率高的公司,难道真不知道员工进公司图个什么吗?都知道,但就是不愿意给予。人员走得频繁,事情耽误了,甚至被员工反咬一口,不亦易乎! 所以,道的精髓是顺应人的利己心理,把公司发展和个人发展统一起来,才留得住人。其中,老板自己的人格魅力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老板应该有的意识是:我是为员工服务的,员工是为他自己赚钱的,只有服务好了,员工把钱赚到了,他才肯卖力地替我赚。首先就想到自己如何赚钱,员工如何不努力,岂不是本末倒置? 应该说,现代的五事是:道,将,法,技,信。技指技术;信指信息。在法中,即包含资金的运作。给我吃,我怎么能背叛他呢?。后来,韩信成为刘邦消灭项羽的主力军之一,成就刘的统一大业。那些跳槽率高的公司,难道真不知道员工进公司图个什么吗?都知道,但就是不愿意给予。人员走得频繁,事情耽误了,甚至被员工反咬一口,不亦易乎! 很多公司的法规只是一纸空文,原因在于没有有力的监督和惩办不落实,甚至有点权力就随意起来。上行下效。制度本身不合理就更不用说了。很多公司没有标准的业务流程,工作脱节,临到出事,个个推委。所以制定标准的业务流程有助于划分职权范围,责任到人。则人人可自勉。二、作战第二 原文:【作战第二】.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2.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3.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4.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5.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6.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作战第二】 1. 孙子说:军事的原则是,轻车千辆,重车前辆,武装的士兵十万名,千里运送粮食,前后方的费用,招待宾客的用度,胶漆一类的物资,包括战车、甲胄的供应等,每天要消耗千金,这样十万的军队才可以行动。 2.开战后,如果要很久才取得胜利,部队的锐气必定受挫折。一旦攻城,则力量将消耗完。军队长久地暴露在外则国家的财政不足。如果军队疲惫不堪,锐气被挫折,战斗力低下,物资匮乏,其他诸侯必定趁机发兵,睿智之人也不能收拾局面。所以,军事强调虽笨拙但要快速,不能寄希望长久地玩巧妙的把戏。长期用兵而对国家有利,从来没有过。所以,不了解透用兵的害处,就不能了解透用兵的益处。 3.善于用兵的人,不用第二次征兵,不用多次运粮,从别国取得物资,从敌人那而夺取粮食,所以军队的粮草充足。军队远道运粮将导致国家和百姓贫困。靠近军队则物价高,物价高则百姓财富枯竭,而赋税和劳役则更加剧。力量耗尽,财源枯竭,中原的家庭空虚,百姓的收入,损失70%; 公家的资产,由于车辆损耗,马匹疲惫,盔甲和弓箭的消耗,戟盾矛橹等等的损坏,也要消耗掉60%. 4.所以有智谋的将军,一定会在敌国补充粮食,吃掉敌国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运来二十钟,在当地取得饲料一石,相当于从本国运来二十石。 5.杀敌,因心中有怒气;抢夺敌人的利益就要抢他们的物资。在车战中,抢夺了十辆车以上的,要奖赏首先抢得的士兵,并更换车上的旗帜。把抢得的车与自己的车混编起来,对待俘虏要友善,这就是战胜了敌人而自己越发强大的方法。 6.所以,军事强调胜利,反对拖延。懂得用兵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的生死,是国家安危的主宰。 评论:【作战第二】快鱼吃慢鱼难到是等到网络时代才提出来的吗?孙子早就提出:兵贵胜,不贵久。企业上的,要奖赏首先抢得的士兵,并更换车上的旗帜。把抢得的车与自己的车混编起来,对待俘虏要友善,这就是战胜了敌人而自己越发强大的方法。 资金的运作突出两点:一、收益率,二、周转率。宁可一分钱做煞,不可两分钱坐煞。 的前任总裁强调在互联网上就是速度制胜,而不用精益求精,因为你可以在发现错误之后迅速到改正。新浪网的总裁王志东也认为,为了追求速度,80%的正确率都过高。二战中,隆美尔制胜的法宝也正是快速推进,攻敌不备。然而正是他推进得太快,连自己的补给都跟不上来,导致他成为强弩之末,在北非的后期战役中连连撤退,最终被沙漠之鼠蒙哥马里利击败。三、谋攻第三 原文:【谋攻第三】1.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3.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4.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5.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6.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译文:【谋攻第三】 1.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投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投降是上策,击破敌军就次一等; 使敌人全旅投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投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不是好中之好;不通过武力就使敌军投降,才是好中之好。 2.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次一等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一等是武力击败敌军,最次的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各种器械需要三个月才能作成。堆积出土山,又要三个月完成。将领气愤不过,命令士兵象蚂蚁一样地登上城墙, 结果士兵被杀掉了三分之一,而城池却没有攻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所以善用兵者,不通过打战就使敌人屈服,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必持久。必定要在天下争取全胜,这样不损耗兵力而利益可以保全,这就是谋攻的方法。 3.用兵的方法是: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五倍于敌就攻击他,两倍于敌就分散敌军,势均力敌则能够抗击敌军,比敌军少则能够脱离敌军,不如敌军则能够避开他。所以小股军队若要坚持应战,一定会被大股军队俘虏。 4.将领,是国家的辅助。全力辅助则国家强盛,辅助不得力则国家衰弱。国君对军队的危害有三种: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前进而下令前进,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后退而下令后退,这叫做拖累军队;不知道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参与管理,将士会迷惑;不知道军队的权变而参与指挥,将士会起疑心。军队既迷惑又有疑心,诸侯就会趁机发难。真是自乱其军。 5.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知道可战和不可战,能胜;知道怎么指挥兵多和兵少,能胜;上下同心协力,能胜;自己准备充分对抗没有准备的敌军,能胜;将领有才能而国君不牵制使敌人屈服,能胜。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必持久。必定要在天下争取全胜,这样不损耗兵力而利益可以保全,这就是谋攻的方法。这五个方面,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6.所以说: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方,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四、军形第四 原文:【军形第四】1.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2.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3.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4.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5.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6.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译文:【军形第四】 1.孙子说:以前善于打战的人,先使自己不可被战胜,以等待战胜敌人的机会。不能被战胜,在于自己;能否战胜敌人,在于敌人那一方。善于打战的人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军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 2.不能被战胜,是因为防守;能够战胜,是因为进攻。防守是因为兵力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超过对方。善于防守的部队,象藏在极深的地下而不被发现,善于进攻的部队象从天而降,敌不及防。这样,能够保全自己而获得全胜。 3.预见胜利不能超过平常人所知,不是好中之好;胜利了天下人都说好,也不是好中之好。举起野兽的一点毛尖,不算有力气,看得见太阳和月亮,不算视力好,听得见雷声,不算听力好。古时候善于用兵的人,战胜那些容易被战胜的敌人。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武的功绩,而他的战绩不会有闪失。之所以不会有闪失,是因为他的措施已经胜利了,只不过打败了已经败的敌人罢了。所以善于打战的人,自己处于不被战胜的境地,而不会放过任何击败敌人的机会。 4.所以打胜仗的部队是在掌握了胜利条件之后才投入战斗,打败仗的部队先投入战斗,才寻求胜利的条件。善于用兵的人,时时保持道的凝聚力和法的真确实施,就掌握了胜利的决定权。 5.兵法:一是土地的大小,二是物资资源的容量,三是部队的数目大小,四是双方兵力的比较,五是得出胜负。土地的大小决定资源的容量,资源的容量决定部队的数目,部队的数目决定双方兵力的比较,双方兵力的比较得出胜负。 6.胜利之军用镒对铢,从而取得对比优势,失败之军用铢对镒,没有对比优势。胜利者打仗,象在极高的山顶挖开山涧积水,势不可挡,这就是形。 评论:【军形第四】本篇的要点是先,即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方法是修道而保法。显然,孙子十分注重战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国家和队伍的建设搞好,创造对敌的胜势,才能通过实战,把胜势转变为胜果,这与他的慎战原则是一脉相承的。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这里值得着重指出的是: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那些真正善于打仗的将领,并不是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突破千险万难,奇迹般的挽回了败局从而取得胜利,进而得到大智大勇的美名。 相反,善战者取得的胜利平平淡淡,毫无可表之处。但是,这样平淡的胜利是根本不会失手!奥妙就在于,善战者在战前就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创造了胜势,敌人已经不能摆脱失败的命运了。俄后,善战者进行了一场傻子都不会打输的战役,把胜势转变为胜果罢了。 所以说: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 现代商战中,先战而后求胜的,不知其几?五、兵势第五 原文:【兵势第五】1.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虚实是也。 2.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3.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4.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5.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6.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译文:【兵势第五】 1.治理大军团就象指挥小部队一样有效,依靠合理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象指挥小军队作战,依靠有效的指挥;整个部队与敌对抗而不会失败,依靠奇正兵势。部队攻击敌军,就象用石头打鸡蛋一样轻而易举,是兵力虚实不同。 2.所有的战争,都是以正兵相交合,以奇兵制胜。善于出奇兵的人,就象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象江海一样永不枯竭。终而复始,象日月运行。去了又来,象四季更替。音乐的基本音阶不过五种,然而五种音阶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基本色调不过五种,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永远看不完;基本的味道不过五种,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战势不过奇正两种,而奇正的组合变化,永无穷尽。奇正互相转化,就象一个永无尽头的循环,谁能使它穷尽呢? 3.湍急的流水能漂动大石,是来势宏大;迅猛的猛禽能捕杀雀鸟,是节奏迅猛。善战者,来势大,节奏快。象拉开弓弩那样蓄势,象扣动扳机那样突然射出。 4.战场上事态万端,能对付混乱局面但要自己阵脚不乱;战场情况模糊不清,要阵形排布得当,就不会失败。自己治理有序,却假装混乱,自己勇敢,却假装胆怯,自己强大,却假装弱小。治理有序或者混乱,是部队的编制;勇敢或者胆怯,是部队的兵势;强大或者弱小,是部队的军形。 5.善于调动敌军的人,向敌军展示一种姿态,敌军必然会跟从;给予敌军,敌军必然接受。以利益调动敌军,用重兵等待敌军。 6.所以善战者,依靠势态,而不苛求于个人,能选择人员从而创造好的势态。能创造好势态的人指挥部队作战,就象转动木头和石头。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就静止,处于陡峭倾斜就滚动,方形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 善于指挥打仗的人创造势态,就象在极高的山上滚动圆石,来势宏大。六、虚实第六 原文:【虚实第六】1.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2.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3.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4.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5.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 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6.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7.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译文:【虚实第六】 1.先到达战地等待敌军的部队,精力充沛,后到达战地马上投入战斗的部队,精力疲惫。善战者,制约敌人而自己不受敌人制约。能够使敌人自动前来,是用利益来引诱;能使敌人不能来到,是妨害他。所以敌人精力充沛就能使他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能使他饥饿,敌人安静不动,就能使他不得不行动起来。 2.向敌人无法增援的地方进攻,在敌人无法预料的时间出兵。行走很远而不劳累,因为走在无人抵抗的地方。发动进攻就一定会攻占,因为攻击的是敌人忽于防守的地方。防守起来一定坚固,因为守住了敌人一定会进攻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将领,敌人不知道要怎样来防守他;所以善于防守的将领,敌人不知道要怎样来进攻他。微妙啊,到了无形的境地;神奇啊,到了无声的境地,所以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 3.发动进攻而敌人无法抵御,因为冲击了敌人的虚弱之处;部队撤退而敌人无法追击,因为速度极快敌人无法追上。所以我军要交战,敌人就算垒高墙挖深沟,也不得不与我军交战,因为我军攻打他必定要救援的要害之处;我军不想与敌军交战,虽然只是在地上画出界限而防守,敌人都不能与我军交战,因为掉转了敌军的行进方向。 4.所以敌军处于暴露而我军处于隐蔽,我军兵力集中而敌军兵力分散。我军集中一处而敌军分为十处,就能形成我以十对敌之一的局面。这样,我军人数众多而敌军人数稀少,就能以多胜少,没有敌军能够与我军对抗。敌军不知道我军会在哪里与他交战,就会处处防备,防备的地方越多,能够与我军对抗的就很少了。 所以防备前方,则后方空虚,防备后方,则前方空虚,防备左方,则右方空虚,防备右方,则左方空虚,所有的地方都防备,则所有的地方都空虚。部队数量少,是因为要防备敌人;部队数量多,是因为迫使敌人防御自己。 5.既知道战斗的地点,又知道战斗的时间,就可以奔赴远地而交战;既不知道战斗的地点,又不知道战斗的时间,则左军不能救右军,则右军不能救左军,则前军不能救后军,则后军不能救前军,根本不用谈什么交战在十里使外或近的几里之外。 依我看,越国虽然兵多,对胜利又有什么帮助呢? 所以说:胜利可以争取到。敌人虽然多,可以使他们没办法参加战斗。 6.通过分析,了解计策的有利或不利;通过试探,了解敌人的动静规律;通过侦察,了解地形对部队生死的影响;交战可以了解自己胜过和不如敌人的地方。所以,向敌人展示姿态,到达根本没有迹象可以捉摸的境地。不可捉摸,则隐藏再深的间谍也不能窥探,智谋之士也不能想出对策。根据敌情取胜,摆在众人面前,众人也看不出奥妙。人们都知道我取胜的方法,却不知我取胜的方法中包含怎样的制胜道理。所以每次取胜的情况都不重复,能够对付任何不同的情况。 7.用兵就象流水,水流动规律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军队的走向是避开实力强大的敌人,打击虚弱的敌人;水根据地形来决定流向,军队根据敌情来取得胜利。所以用兵没有惯例常规,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去向。能够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取胜的人,可以称为用兵如神。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相互克制,四季变更没有一定的天数,白天的时间长短会变化,月亮的圆缺也时时不同。 评论:【虚实第六】本篇的要点是因,即因形而制胜,根据敌我的情形而顺应地采取灵活的制胜方法,而不是拘泥于常规。 本篇有三层递进的关系:致人-众寡-因形。 先掌握攻击的主动权,将敌人压迫到防御的不利地位(致人),敌人处于防御,而不知道我要进攻何处, 不得不分兵处处设防。而我可以集中兵力进攻,在局部,造成了以多胜少的有利局面(众寡)。然后,根据这个局面,灵活地调配兵力,顺利地取得胜利(因形)。 首先,要强调的是主动权。竞争,首先是主动权的争夺。丧失它,只有死路一条。市场的领导地位从何而来?不在于公司的大小,也不在于产品线的规模。而在于你的产品是否满足了市场上处于大多数的需求。这是目前的一个方面;同时,你是否有在不久的将来仍能满足大多数需求的产品。这是未来的一个方面。两个方面综合起来,才能掌握主动权。如果不能,那现在拥有主动权的公司将逐步丧失它;没有主动权的公司将逐步夺取它。攻防将转换。其二,强调灵活性。战略的坚持必须辅以战术的灵活性才能实现。水,装在圆桶里,就是圆的;装在方盆里,就是方的。兵形象水,对付右翼空虚的敌人,就攻击其右翼;对付后方空虚的敌人,就攻击其后方。对付分散的敌人,就各个击破;对付集中的敌人,就先引诱调动,使其分散,分割包围,再予以歼灭。所以,敌情千变,胜敌的方法能万化。市场可以根据产品的价格、各种属性、目标顾客群体等因素划分成很多细分市场。已有的厂商占据了其中的某几个细分市场,我就避开他们,占据空虚的、有利润价值的细分市场。这是我实力不强,避开与对手正面交锋的方法。等我的实力提升后,根据对手的弱点,针对性地拿出自己的产品、服务,突然杀入对手占领的某个细分市场,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其致命一击,快速将对手挤出这个细分市场。如果不能快速解决战斗,就始终保持自己对主动权的掌握,保证自己的产品在核心属性上的优势。在他的地盘上较量,保持攻势,使他无暇顾及我已经占据的地盘。这样,对对手始终保持进攻,自己的后方有力求稳固、顺利发展,胜算颇大。 作为先进入市场的厂商,就必须快速地、尽可能多地占据有利润价值的细分市场,努力扩大自己的优势,不给潜在的对手有插足立身的机会。对手即使强行进入,要么就只有利润价值低的细分市场,要么就与我已经确立的优势正面交锋,前途难测。 以上,就是因市场虚实、对手情况而制胜的一般方法。拘泥于常规定式,只有失败。 七、军争第七 原文:【军争第七】1.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2.军争为利,众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军将,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3.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4.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5.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6.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军争第七】 1.孙子说:所有指挥军队的原则,将领受命于国君,召集人马,两军对垒,没有比军争更难的事。军争难就难在,变迂回为直接,变患难为利益。 所以通过利益引诱,使敌人走弯路,比敌人后行动,却比敌人早到达,这就是知道迂直计谋的人。 2.军队争夺的是利益,但全军都去争利则很危险。带领所有的部队去争夺利益则不可能到达,抛弃部队去争夺利益则辎重装备会丢失。所以卷起盔甲快速前进,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军,奔跑一百里去争利,则三军之将会被擒拿。体力好的士兵先到,体力差的士兵后到,基本原则是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到达;奔跑五十里去争利,会损失先头部队的将领,而只到了一半的人马;奔跑三十里去争利,只到三分之二的人马。这样,部队没有辎重设备就会失败,没有粮食则人员会死亡,没有物资储备则无以为继。 3.所以不知道别人的计谋,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分布,不能行军;不借助向导,不能得到地利。战争是建立在诡诈的基础上,以利益为行动的指南,以分兵与合进的转化为变化。部队的行动要象风一样快速,缓慢移动要象树林一样有条不紊,攻击要象大火蔓延一样来势迅猛,不动时要象山岳一样巍然挺立,象云遮月一样难以捉摸,象迅雷一样快速而猛烈。俘掠敌人的乡村,割占敌人的地盘,分夺利益。根据实际情况,见机行事。先知道变迂为直的人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方法。 4.军政说:战场上远距离讲话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锣鼓;相互看不见,设置了旗帜。锣鼓和旗帜用来同一部队的行动。行动既然同一了,勇敢的人不能独自前进,胆怯的人不能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部队的方法。所以晚上打仗多用火把和锣鼓,白天打仗多用旗帜,就是把调动变化传达给部队。实际情况,见机行事。先知道变迂为直的人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方法。 4.军政说:战场上远距离讲话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锣鼓;相互看不见,设置了旗帜。锣鼓和旗帜用来同一部队的行动。行动既然同一了,勇敢的人不能独自前进,胆怯的人不能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部队的方法。所以晚上打仗多用火把和锣鼓,白天打仗多用旗帜,就是把调动变化传达给部队。 5.可以打击敌人的士气,可以打击将领的心理。早上,人的气势锐利,白天气势低迷,晚上人心厌战思归。善于用兵的人,避开敌人锐利的气势,趁其气势低迷厌战思归时,实施打击,这是懂得利用气势。以我军的治理严整对付敌军的混乱,以镇定对付敌军的哗变,这是懂得利用心理。到达近处的战场,对付远到而来的敌人,我军精神饱满,对付劳累的敌人,我军粮食充足对付敌人缺粮饥饿,这是懂得利用气力。不要攻打旗帜整齐的队伍,不要攻打阵容强大的军队,这是懂得掌握变化。 6.所以,用兵的原则是,不要仰攻高山上的敌人,敌人背靠山冈不要正面进攻,敌人假装逃跑,不要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攻打,敌人的诱饵不要贪食,归国的部队不要去阻拦,包围敌人要留有缺口,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八、九变第八 原文:【九变第八】1.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2.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3.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4.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5.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九变第八】 1.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受命于国君,召集人马。 在难行之地不要舍营,在交通要道要与四方结交,在绝路不要停留,要赶快通过,在容易被包围的地方要运用谋略,陷入死地则要坚决作战。有些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击,有些城池不要攻打,有些地域不地则要坚决作战。有些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击,有些城池不要攻打,有些地域不要争夺,有些国君的命令可以不接受。 2.所以懂得怎样变通带来好处的将领,懂得用兵;不懂变通的将领,就算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形对他的益处;治理部队而不知道变通,就算知道五利,也不能把部队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 3.有智谋的人考虑事情,必定对益处和害处都考虑周全。考虑益处的同时照顾到害处,事情就会顺利进行;考虑害处的同时照顾到益处,忧患可以解除。用忧患来使诸侯屈服,以某项基业来使诸侯出力,以利益引诱诸侯自动前来。 4.所以用兵的原则是:不抱敌人不会来的侥幸心理,而依靠我方的准备充分,等待敌人来;不抱敌人不会攻击的侥幸心理,而依靠我方稳固的防御,能够不被攻破。 5.将领有五种危害:有死战的心理,会被杀死;有偷生的心理,会被俘虏;性情暴躁,会被辱骂激怒,从而失去理智;爱好廉洁的名声,会被羞辱,从而引发怒气;爱护民众,会被过多的杂事困扰劳累。所有这五种情况,都是将领的过错,用兵的灾难。军队覆没,将领牺牲,必定是这五种危害,一定要仔细慎重。九、行军第九 原文:【行军第九】1.孙子曰: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2.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3.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林木、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4.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 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其所居易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 众草多障者,疑也; 鸟起者,伏也; 兽骇者,覆也;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 散而条达者,樵采也; 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5.辞卑而益备者,进也;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奔走而陈兵者,期也; 半进半退者,诱也; 6.杖而立者,饥也; 汲而先饮者,渴也;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鸟集者,虚也; 夜呼者,恐也; 军扰者,将不重也; 旌旗动者,乱也; 吏怒者,倦也; 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 悬缸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 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 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7.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译文:【行军第九】 【注】本篇只选择翻译了某些句子。括号中为该句的头两个字。 4.敌人与我军距离很近却很镇定,是依靠他们占有好地势;敌人与我军距离很远却前来挑战,是想引诱我军前进;5.言辞客气谦卑但抓紧准备,是准备前进;言辞强硬且做出前进的姿态,是准备撤退;(无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突然来讲和,是在实施计谋;(半进)一会进一会退是在引诱; 6.(谆谆)徐与人言者,失众也;对人态度和气,喋喋不休地说话,是失去了民心;多次对士兵行赏,是窘迫而无计可施;多次惩罚士兵,是处于困境;先对士兵粗暴,而后又畏惧士兵,是最不明智的表现。(兵怒)敌人愤怒,前来交兵,很久不正面交锋,又不撤退,一定有诡计,务必谨慎侦察其动机。 7.部队并不是越多越好,不要卤莽冒进,要集中兵力,判断敌军意图,取得部下信任和支持。只有那些不会思考又轻敌的人,必定被俘虏。士兵没有亲近依附就被惩罚,就不会服气,难以听从命令。士兵已经亲近依附却当罚不罚,则不会听从命令。所以用亲柔的手法教育、指挥士兵,用强硬的手法对待不听指挥、无视军纪的士兵,才能使军容整齐,法令畅通,这样的军队无往不胜。法令素来畅通,进而教育民众,民众心服;法令从来不实行,这样教育民众,民众不会心服。法令素来畅通,是因为上下相处融洽,以诚相待。 评论:【行军第九】前大部分孙子详细解释了行军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以及如何判断敌情。对如今不必在野外行军的人看来,此篇属于多余,其实不然。部队懂得行军,是训练有素、技术娴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不正反映了我们必须业务熟练、专业水平高么?做翻译的,如果外语不行,他的工作肯定难以做好。做结构工程师,如果他的Pro Engineer等专业软件用得不熟,则不能胜任。所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是企业的百年大计,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源泉。 在*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专业提高(Professoinal Development)一书中,反复强调的一点是学习提高(learn and develop):同事间相互学习提高,在工作中,反复强调的一点是学习提高(learn and develop):同事间相互学习提高,在工作中提高,向客户学习提高,在公司的专业培训中学习提高,等等。只有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与业务保持同步增长,才能跟上快速更新的知识和快速发展的社会。 本篇强调了两点,一、并力,料敌,取人。二、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中国最缺乏的东西之一就是法制,因为中国几千年的统治从来就是人治。之所谓赏不避仇,罚不避亲,就是当赏赐时,即便他是仇人也要赏赐;当惩罚时,即便他是亲人,也要惩罚。如果当赏不赏,或当赏重而只赏轻,谁还会努力呢?大家都消极怠工了;当罚不罚,或当罚重却只罚轻,谁还会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呢?大家都肆无忌惮、任意所为了。废一善,则众善衰。(废除、排挤一个有能力、有功劳的人,其他有能力、有功劳的人,以及有进取心的人就会消极灰心。)十、地形第十 原文:【地形第十】1.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2.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3.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 4.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5.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译文:【地形第十】 1.孙子说:地形有通,有挂,有支,有隘,有险,有远。我可以过去,对方也可以过来,叫做通。对于通式地形(如平原),必定要先占领其向阳的地势高处,有利于运送粮食,打起仗来很有利。可以通过,却难以返回,叫做挂。对于挂式地形(易入难出),如果敌人没有防备,就可以出兵战胜他,如果敌人有防备,不能出兵战胜他,又不能返回,没有好处。对我出兵不利,对敌出兵也不利的地形,叫做支。对于支式地形(如双方均占领险要地势而对峙),就算此刻攻击敌人对我有利,我也不出兵,而要引诱他出来,当敌人出兵一半的时候实施攻击,才是真正的有利。对于隘式地形(如峡谷),我一定要先占领它,增强实力,以对付敌人;如果敌人先占领了,若他实力强,就不要硬冲,若他实力弱,就可以攻取。对于险式地形,若我先占领,一定要把兵部署在向阳且地势高的地段,以对付敌人;若敌人先占领,领兵离去,不要强攻。对于远式地形,双方势均力敌, 难以挑战,若战斗就会不利。以上六种,是处理地形的原则,这是将领的至关重要的任务,一定要谨慎对待。 2.(略) 3.地形是部队的有利协助。分析敌人意图,计算地形的险要和远近,这是大将的任务。了解这些来指挥打仗,必定会胜利;不了解这些来指挥打仗,必定会失败。所以根据当时的情况确有打胜的把握,就算国君下令不要打,也要坚持开战;根据当时的情况不能取胜,就算国君下令要打,也要坚持不战。将领不为谋取名利而前进,不为躲避罪罚而后退,只把民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以有利于国家为最高原则,这才是国家的宝贵人才。 4.把士兵象婴儿一样爱护,他们就可以与将领一起去危险的峡谷;把士兵象自己的爱子一样对待,他们就可以与将领同生共死。士兵虽然受到爱护却不听从命令,虽然受到优待却不听从使唤,混乱放纵而不听从治理,这就象骄横的儿子一样,没有用处。 知道我军可以进攻,却不知敌人不可以攻打,胜利的概率为50%;知道敌人可以攻打,而不知我军不可以进攻,胜利的概率为50%;知道敌人可以攻打,我军也可以进攻,但不知道地形对开战不利,胜利的概率为50%。 5.所以懂得用兵的将领,行动起来不会迷失混乱,手段措施变化无穷。所以说:了解自己又了解对方,可稳操胜券;了解天时又了解地利,可以获得全胜。评论:【地形第十】不要以为现在我们终日坐在有空调的大厦里,整天面对电脑,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电话和传真搞定,就可以不用看这篇地形了。殊不知,这篇地形远远超过了就地论地的范围,深入到任何谋划、经营的头脑都必须慎重面对的考察周围环境的问题里。 第一大段的地之道详细描述了在各种地形中我方应采取的行动。第二大段的败之道深刻描述了在任何地形中将领都可能犯的6种致命之错。接下来的3小段分别讲述了将与地 将与主将与卒的关系。其中应说明一下的是: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军事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应服从政治指挥的。用共产党的话来说,就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这是得益于孙中山先生的教训,他在干革命初期,总是依赖于各种军阀,而又受制于军阀,结果革命不成功,最后只有自己的政党拥有自己的军队才行。 军事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应服从政治指挥的。用共产党的话来说,就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这是得益于孙中山先生的教训,他在干革命初期,总是依赖于各种军阀,而又受制于军阀,结果革命不成功,最后只有自己的政党拥有自己的军队才行。 所以,当双方在进行政治会谈时,军事行动一定要服从政治指挥,而不能擅自行动、破坏政治目的。孙子说这句话,想必是强调斩草除根,我们当然不能以今日的观点来死套他的话。 最后一段是总结,再次强调知天知地、知己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矿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考研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临床药学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师职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解读
- 2025年技能提升培训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检索
- 网络游戏内容合规性保证与游戏运营管理协议
- 影视作品音乐版权电视剧背景音乐授权合同
- 云计算开源软件贡献者协议
- 税务师事务所与投资机构合作股权投资协议
- 智能化零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合同
- 人工智能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 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安全与稳定维护
- 营销策划 -菌小宝益生菌2023品牌介绍手册
- 夫妻婚内房产赠与合同范本【专业版】
- 康复评定-常用康复评定项目课件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湖南大学
- (完整版)数字信号处理教案(东南大学)
-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课件
- 公园EPC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监理措施
- 保密警示教育课件
-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空气的“力量”》教案及教学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