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区·社会――上海老人的三重社会支持架构.ppt_第1页
家庭·社区·社会――上海老人的三重社会支持架构.ppt_第2页
家庭·社区·社会――上海老人的三重社会支持架构.ppt_第3页
家庭·社区·社会――上海老人的三重社会支持架构.ppt_第4页
家庭·社区·社会――上海老人的三重社会支持架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 社区 社会 上海老人的三重社会支持架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乐天教授 一 老龄化 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上海市2003年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254 67万人 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8 89 70岁以上老年人口138 64万 占总人口的10 33 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对于上海人口老龄化的预测更让人感受到上海所面临的 白发浪潮 冲击 预测把上海老龄化的发展区分为三个时期 2002年到2010年为快速增长期 在这10年中 上海的户籍总人口可以控制在1400万人以内 但是 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将从2001年的246 6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325 63万 年均增加8 78万人 户籍老龄化指数从18 58 上升到23 29 上海老龄化的第二个时期从2011年到2030年 为迅猛增长期 这20年中 上海户籍人口始终在1400万人左右徘徊 但是 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到2030年将猛增到561 26万人 户籍人口的老龄化指数将高达40 28 其中 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有101 30万人 比2001年增长3倍 第三个时期为2031年到2050年 为缓慢增长期 这一时期的户籍老龄人口开始下降 但是 由于上一阶段后期人口出生率的负增长 老龄化指数仍略有上升 到达了41 63 二 家庭 需求与功能的不对称 1 老人的居住情况据上海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上海60岁以上独居老人户数为217 700个 占同龄老人总户数的比重为13 值得注意的是 与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相比 上海独居老人的增加幅度高达45 04 而同期上海总人口的增长率仅为2 98 2 老人与子女共同吃饭的情况 3 家庭成员是否倾听老人讲心事 在宝山区的一份调查显示 即使配偶 也只有61 8 的人愿意倾听 讲心事 儿子或媳妇 女儿或女婿分别只有52 2 和53 2 的人愿意倾听老人说心事 今天的老人们像以前一样需要家庭的照顾与支持 但是 家庭功能的弱化却使老人们的很多需求难以在家庭中得到实现 出现了老人需求与家庭功能之间的不对称 从一定意义上说 近十多年来 城市中开展的社区建设任务之一就是希望为老人们提供超家庭的社会支持 三 社区 难以承受之重 上海社区为老服务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成为家庭养老的最重要的补充 1 上海老人社区服务概况 其一 上海为老服务机构完备 初步形成了为老服务的社区网络 在街道 乡镇 居 村 委会二个层面 各地还建立了社区为老服务中心 老年活动室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 社区助老服务社 老年学校 退休职工活动室 老年日间护理中心 老年医院 老年护理院 老年食堂等机构 为老服务机构以及服务活动已经实现 全覆盖 上海的为老服务社区网已经形成 其二 社区为老服务项目齐全 我们考察了各个街道 乡镇 和居 村 委会提供的社区服务内容 主要有家政服务 家电维修 家居维修 交通服务 旅游服务 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 教育咨询等等 这些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居民 但老年人是主要的服务群体 另一方面 社区中也有不少专门的老年服务机构与项目 如敬老院 老干部活动中心 老年医院 养老服务 老年护理 老年援助中心 老年爱心基地 老年活动室 老年茶室 老年谈心室 老年食堂 老年浴室等等 其三 广泛开展 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区别于福利机构的老年照顾 也区别于家庭老年照顾 是一种社区照顾养老服务模式 这种新的社区照顾从英美传入我国以后 很快被政府和社会所接受 在各地迅速推广 上海市政府于本世纪初开始推行居家养老 现在 各个街镇都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居家服务的人员要经过严格的 护理服务技能 家政服务技能 职业道德 等培训考核后才能持证上岗 2003年 上海市政府开始试点推出 居家养老服务券 制度 鼓励老年人购买社区为老服务 同时 政府为部分有特别贡献的老人买单 给部分经济确实十分困难的人提供补贴 上海的居家养老服务已经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其四 一些区推出了适合本地特点的老年服务项目 2003年 浦东新区开始对独居老人实施 五星助老网 工程 五星助老网 旨在整合社区各类资源 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 培育为老服务志愿队伍 逐步形成一个集政府部门主导 社团组织合作 社区单位参与 志愿者奉献 家庭履行义务的居家养老新模式普陀区开展了帮助纯老年人家庭的 守望工程 区老龄委发动干部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 做 守望相助网 的编织工作 开展结对帮助 他们提出 守望结对做到六个一 建立一人一挡 每天一声问候 每周一次探望 每半月一次购物服务 每月一次助浴服务和理发服务 每季度上门打扫卫生一次 到2004年的下半年 全区已经有74 的独居老人落实了结对 其五 上海一些地区创造了形式多样的为老服务活动 江苏路街道办起了 幸福家庭俱乐部 他们把身边无子女的老人家庭 孤老组织起来 合成一个老有所乐 互帮互助的快乐大家庭 开展各种各样的参观访问 休闲娱乐和服务活动 提篮桥街道的晋阳居委会试行了 储存时间式 为老人服务 这种服务有四个特点 一是结对形式上强调自愿 就近 方便 二是服务思想上强调奉献为主 三是在服务内容上强调解难救急 力所能及 四是服务形式多样化 有形的家政服务和无形的精神慰藉相结合 金陵东路街道主动上街与一家家单位讨论为老服务 组织沿街单位开设特色项目 优先 优质 优惠地为老服务 创造了 为老服务一条街 彭浦镇社区服务中心千方百计创造特色服务 其中老年书场最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社区中心也因此成为了老人的乐园 有一老人做诗 彭浦踏青线 早茶复午餐 弹词听一曲 佳节尽君欢 2 上海老人对社区老人服务的需求 由于生理 心理的原因 老年人需要帮助 年纪越大 这种需求也越多 一项有关浦东新区的调查显示 63 3 的老人需要家政服务 13 3 需要购物服务 16 4 需要聊天服务 6 5 需要修理家电服务 2 5 需要陪伴外出服务 3 8 需要家庭病床服务 5 4 需要简易门诊服务 2 6 需要康复健身服务 等等 来自卢湾和松江的一份老人需求清单有点不同 其中 41 3 的老人需要做饭服务 45 8 需要洗衣服务 50 2 需要打扫卫生服务 16 6 需要购物服务 等等 老人的服务需求很多 有些服务还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 如聊天服务 但是 社区主要还只是一个居住区 如何可能提供这些服务 3 上海老人对于社区服务的支付能力有限 调查结果显示 老人们的支付能力是十分低下的 在浦东新区 32 6 的老人完全没有支付服务费用的能力 每月支出不能超过50元的占14 4 50 100元的占16 4 100 200元的占15 1 200 300元的占14 4 300元以上的仅6 7 在卢湾和松江 每月支付服务费用低于50元的老人的比例竟超过了50 由此可见 上海老人支付服务费用的能力十分低下 谁能为老人们埋单 四 社会 单位弱化以后的一个支点 在单位逐渐退出以后 上海市政府通过财政拨款 项目倡导以及鼓励民资的介入 使社会逐渐成为老年事业的一个支点 1 社会的老年服务设施 1996年 为适应上海老年化的需要 在市建委批准的 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 中列入了老年设施项目 规定 要求在一个相当于街道范围的居住区中建设一个老年敬老院 用地面积3200平方米 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在一个相当于居委会的居住区中要有一个老年康复室 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建筑面积90平方米 由于这一规定作为小区建设的配套来落实 有力地推动了上海老年设施的建设 2 面向全社会的社会福利院 2001年上海又颁布了 关于加快实现本市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 为社会力量兴办社区老年设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 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蓬勃发展 到2004年底 全市经过一些调整 全市共有养老机构444家 床位3 8万张 由社会投资开办的养老机构151家 床位1 41万张 社会办的养老机构的比例为29 60 床位数为37 10 3 尊老社会服务一条龙 1998年 市人大常委会把尊老社会服务一条龙服务列入 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极大地促进了尊老社会服务一条龙服务的发展 尊老社会一条龙服务项目从整体上提高了上海老年服务的社会参与面和社会化水平 形成了上海老年服务的特色 五 余论 上海解决老人问题的实践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 反思上海的实践 可以发现具有拓展潜力的路径 其一 老龄事业社会化 上海在十五规划中提出了老龄事业社会化的理念 强调 要依靠社会力量 推进老龄事业的社会化进程 要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 价格体系多元化 运作方式市场化 专业队伍多样化的途径 大力扶持 鼓励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个人参加老年福利事业 这一老年事业发展理念具有前瞻性 其二 让老人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由于中国的特殊的退休制度 很多人早早地就离开了工作岗位 过起了用退休金养老的生活 他们中的许多人身体健康 还想做些工作 这些老人是解决老人问题的宝贵力量 如果把这批人动员组织起来 老人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其三 社区居家养老是可能选择的最佳养老模式 这一模式既契合中国的文化传统 又有溶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