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技术解决方案20110418V15.docx_第1页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技术解决方案20110418V15.docx_第2页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技术解决方案20110418V15.docx_第3页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技术解决方案20110418V15.docx_第4页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技术解决方案20110418V15.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8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株洲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卫生信息化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编制单位: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卫生信息化建设技术解决方案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4月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 -湖南省卫生厅领导及各位专家:首先,感谢省厅给我们这么一次机会,让我们能够在春暖花开的四月,聚首生机蓬勃的星城,为湖南株洲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卫生信息化建设献计献策。省厅紧紧围绕“四化两型”战略部署,提出了以建设“民本卫生、和谐卫生”为卫生发展的着力点,以“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医疗服务公益化、卫生服务管理信息化”为基本途径,以加强“四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路,湖南省医改正在稳步推进。我公司长期以来积极关注湖南省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此次省厅公开征集湖南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技术解决方案,我公司非常重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株洲公立医院改革情况以及信息化现状做了较深入调查,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写了针对株洲公立医院改革信息化需求的株洲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卫生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紧扣国家要求,注重株洲实际,以公立医院改革“一个目标,三个领域,九项任务”为出发点,依据“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参考国内外行业信息化最佳实践,寻找信息化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最佳支撑点,提出了株洲公立医院改革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规划了20112015建设内容,明确了株洲2011年卫生信息化的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根据卫生部相关技术方案和标准,对系统进行了设计。期望此方案能为推进株洲市公立医院和区域卫生的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全市卫生事业的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有所参考和帮助。东软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负责任的上市企业,秉承“软件创造客户价值,与客户共同成长”的理念,在医疗卫生行业具有16年发展历史。16年来,东软不断向客户学习,丰富自己的医疗卫生业务知识,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并把知识与客户分享。我们愿积极参加湖南省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共同分享卫生行业以及国内外其他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推进湖南医疗卫生信息化,使之走在全国先进行列。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4月20日XI目录1概述11.1背景11.2方案编制目的21.3规范性引用性文件21.4定义与术语31.4.1关键概念31.4.2缩写词62现状分析72.1国内外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72.1.1国外医院信息化现状72.1.2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状况72.1.3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82.2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情况92.2.1国家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情况92.2.2株洲公立医院改革进展简述102.3株洲医疗卫生及医院信息化现状分析112.3.1医疗卫生总体概况122.3.2医疗卫生和医院信息化现状132.3.2.1医疗卫生信息化总体情况132.3.2.2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142.3.3存在的问题153需求分析173.1公立医院改革信息化总体需要173.1.1公立医院改革信息化总体要求173.1.2公立医院改革信息化建设总体需求183.2医院信息平台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关系分析193.2.1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定位193.2.2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定位203.2.3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医院信息平台关系203.3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需求213.3.1医院业务域的构成213.3.2医院内部信息化基本功能需求223.3.2.1临床服务类功能需求223.3.2.2医疗管理类功能需求243.3.2.3运营管理类功能需求253.3.3本次建设的6家医院内部信息化基本需求263.4医院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与整合需求273.4.1院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需求273.4.1.1诊疗信息共享需求273.4.1.2预约服务需求283.4.1.3双向转诊需求283.4.1.4检验检查结果互认293.4.1.5健康档案查询293.4.2医院信息系统整合需求293.5公立医院行为监管需求313.5.1监管数据的采集需求313.5.2数据采集方式323.5.3医院医疗行为监管需求323.6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业务需求333.6.1用户分析333.6.2基本服务组件需求343.7数据需求分363.7.1电子病历数据需求和存储模式363.7.1.1电子病历的数据需求363.7.1.2电子病历的存储需求383.7.2健康档案数据需求和存储模式393.7.2.1健康档案数据需求393.7.2.2健康档案存储形式和分布模式403.7.3医院业务系统数据需求413.7.4医院运行监管数据需求413.8技术要求413.9安全需求分析424株洲市公立改革信息化建设内容规划434.1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434.1.1指导思想434.1.2总体思路434.2建设原则444.3建设目标444.3.1总体目标444.3.22011年建设目标454.4建设内容464.4.120112015建设内容464.4.22011年建设任务504.4.2.1建设株洲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期)504.4.2.2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504.4.2.3建设区域医疗协同与信息服务系统(一期)514.4.2.4建设基层卫生服务信息系统524.4.2.5建设医院医疗行为监管系统525株洲市公立医院改革信息化总体设计535.1设计要求535.2业务架构535.3概念架构555.4逻辑架构565.4.1信息标准体系565.4.2安全保障体系575.4.3接入层575.4.4门户层575.4.5应用层575.4.6应用支撑层585.4.7数据资源层585.4.8基础设施层585.5技术架构595.5.1应用前端595.5.2业务系统605.5.3外部数据源665.6部署架构665.7技术路线675.8标准体系框架(建议方案)685.8.1信息规范需求685.8.2信息规范体系建立原则685.8.3信息标准规范设计总体思路695.8.4标准规范设计工作过程695.8.5株洲市区域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705.8.6附录:部分引用类标准736株洲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766.1区域平台数据库规划766.1.1信息资源构成766.1.2平台数据库规划776.2平台服务组件796.2.1注册服务806.2.2健康档案存储服务826.2.3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836.2.4全程健康档案服务906.2.5信息接口服务946.2.5.1通信总线服务946.2.5.2平台公共服务946.2.6数据仓库服务976.2.7数据浏览器986.3区域平台与医院的接口设计986.3.1接入方式概述986.3.2平台与医院接口规范1016.3.3接口实现1067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方案1197.1建设目标1197.2系统架构1197.3电子病历系统1207.3.1设计思路1207.3.2建设目标1217.3.3系统概述架构1227.3.4系统功能架构1227.3.5用户及权限管理1237.3.6病历书写1237.3.7医嘱处理1257.3.8病历查阅及展示1277.3.9质控管理1287.3.10临床路径1297.3.11病例查询与统计分析1297.3.12知识库1297.3.13系统设置1317.3.14接口系统1317.3.15应急系统1327.4医院临床信息系统1337.4.1概述1337.4.2系统功能结构1337.4.3门急诊挂号系统1347.4.4分诊管理系统1367.4.5门诊医生工作站1367.4.6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1387.4.7住院医生工作站1397.4.8住院护士工作站1457.4.9临床路径管理系统1487.4.10合理用药管理系统1507.4.11输血管理系统1517.4.12体检管理系统1517.4.13临床检验系统1537.4.14医学影像系统(PACS)1547.4.15超声管理系统1597.4.16内镜管理系统1607.4.17病理管理系统1637.4.18手术麻醉系统1667.4.19心电管理系统1687.4.20重症监护信息系统(ICU)1707.5医疗与运营管理系统1727.5.1概述1727.5.2系统功能结构1727.5.3医疗管理系统1737.5.3.1门急诊收费系统1737.5.3.2住院收费系统1747.5.3.3护理管理系统1747.5.3.4院感、传染病管理系统1747.5.3.5科研教学管理系统1757.5.3.6病案管理系统1757.5.3.7医疗保险/新农合接口1767.5.3.8职业病管理系统接口1767.5.3.9食源性疾病上报系统1767.5.4运营管理系统1777.5.4.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1777.5.4.2财务管理系统1787.5.4.3药品管理系统1787.5.4.4设备材料管理系统1807.5.4.5物资供应管理系统1807.5.4.6绩效考核管理系统1817.5.4.7成本核算系统1817.5.4.8预算管理系统1837.5.4.9决策支持系统1837.6医院信息平台1837.6.1概述1837.6.2平台架构1847.6.3平台功能设计1857.6.3.1企业服务总线1857.6.3.2业务流程管理组件1867.6.3.3东软开发平台1917.6.3.4专业服务类组件1967.6.3.5应用集成类组件2077.6.3.6Portal 服务组件2167.7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应用2207.7.1电子病历浏览器2207.7.2医院门户设计2217.7.2.1概述2217.7.2.2门户技术框架2217.7.2.3医院内网业务门户网站2237.7.2.4公众服务系统2267.7.2.5信息发布管理系统2328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系统建设方案2348.1建设目标2348.2系统架构2348.3区域影像中心2358.3.1建设目标2358.3.1.1总体建设目标2358.3.1.2本期建设目标2358.3.2系统架构2368.3.3业务流程2368.3.3.1病人社区就诊业务流程2368.3.3.2临床医生访问PACS数据业务流程分析2378.3.3.3特殊情况下影像科工作流程2388.3.3.4放射科检查流程2398.3.4ACS、前置机、影像中心三者之间关系示意图2418.3.5区域影像中心平台2418.3.6区域影像前置机接口服务功能2448.3.7科室版PACS系统解决方案2448.3.7.1PACS/RIS系统模块清单2458.3.7.2PACS/RIS模块功能说明2458.3.8PACS/RIS系统与区域影像中心平台接口阐述2538.3.8.1登记工作站与区域影像中心平台的接口阐述2538.3.8.2诊断报告工作站与区域影像中心平台的接口阐述2538.3.8.3临床医生工作站与区域影像中心平台的接口阐述2548.3.8.4其它与区域影像中心平台的接口功能阐述2548.4区域临检中心2558.4.1建设目标2558.4.2体系结构2558.4.2.1应用模式2558.4.2.2应用体系架构2568.4.3检验结果互认2568.4.4基础编码管理2578.4.4.1系统基础编码维护2578.4.4.2医院维护2578.4.4.3检验专业维护2578.4.4.4检验专业组维护2578.4.5业务数据管理2588.4.5.1检验仪器维护2588.4.5.2质控项目维护2588.4.5.3质控试剂维护2588.4.5.4检验方法维护2598.4.5.5质控品维护2598.4.5.6标准菌种维护2598.4.5.7抗生素维护2598.4.5.8统计分类及条件设置2598.4.5.9失控原因维护2608.4.5.10数据转换规则2608.4.6质控过程管理2608.4.6.1仪器质控参数设置2608.4.6.2质控品执行计划制定2608.4.6.3初始化规则2608.4.6.4质控规则制定2618.4.6.5质控标尺初始化2618.4.7质控数据采集2628.4.7.1数据对照管理2628.4.7.2质控数据录入2628.4.8实时质控过程管理2628.4.8.1失控判断2628.4.8.2质控图2628.4.8.3失控管理2628.4.9质控数据统计分析2638.4.9.1数据筛选处理2638.4.9.2日质控统计表2638.4.9.3月质控统计分析2638.4.9.4数据确认反馈2638.4.10微生物控质过程管理2638.4.10.1微生物质控初始化规则管理2638.4.10.2微生物质控质控规则2648.4.11用户管理2648.4.11.1用户信息管理2648.4.11.2角色定义管理2648.4.11.3权限定义管理2658.4.11.4角色权限管理2658.4.11.5用户角色管理2658.4.11.6用户登录专业组管理2658.4.12患者投诉管理2658.4.13他院检验结果差异反馈意见收集2668.4.14统一的检验报告2668.4.15对照数据审核2668.4.16传染病疫情报警2668.4.17跨院检验预约2668.4.18接口设计2668.4.18.1区域健康档案接口2668.4.18.2一卡通接口2678.4.18.3传染病上报2678.4.18.4远程医疗2678.4.18.5公众服务系统2678.4.18.6HIS接口2678.5预约服务2688.5.1门诊挂号预约2688.5.2复诊预约2698.5.3健康体检预约2698.5.4住院床位预约2708.6双向转诊2718.6.1院内资源上报2718.6.2其它医院资源查询2718.6.3转出管理2728.6.4转入管理2728.6.5病人跟踪2728.6.6就诊信息回馈2728.7检验检查结果互认2728.7.1临床检验结果互认2728.7.2医学影像资料互认2738.7.3符合性判断2738.8健康档案查询2739医院医疗行为监管系统建设方案2749.1建设目标2749.2系统架构2749.3监管端系统2759.3.1医疗质量监管2759.3.2基本药物监管2759.3.3医疗费用监管2769.3.4监测预警2769.4医院端系统2769.4.1数据采集2769.4.2数据整合2779.4.3数据分析2779.4.4数据报送27710一卡通建议方案27810.1建设目标27810.2建设内容27910.3总体设计方案28110.4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健康卡中心数据库建设28210.4.1硬件和网络基础平台28210.4.2系统软件和中心数据库事务管理28210.5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建设28310.6健康卡医院管理系统的建设28410.6.1医院HIS系统改造28510.6.2医院前置机28510.7健康卡中心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28511安全系统设计28711.1概述28711.2安全等级28711.3安全体系28811.4物理安全28811.5网络安全29011.6系统安全29111.7应用安全29211.7.1统一身份认证29211.7.2采用PKI加密29311.7.3数字签名的应用29311.7.4隐私与权限管理29411.8数据安全29411.9安全管理29511.9.1安全管理制度29511.9.2安全管理机构29511.9.3人员安全管理29611.9.4系统建设管理29611.9.5系统运维管理29612信息基础设施(硬件及系统软件)建议方案29712.1网络平台的搭建29712.1.1网络系统概述29712.1.2网络系统整体需求分析29712.1.2.1网络平台搭建内容29712.1.2.2整体网络系统拓扑结构29712.1.2.3医院网络系统拓扑结构图29912.1.3网络系统方案设计30012.1.3.1网络系统设计分析30012.1.3.2网络系统设计原则30112.1.3.3网络分层设计30212.1.3.4网络分区设计30212.1.3.5网络带宽的计算30312.1.3.6设备选型30412.2服务器平台的搭建30612.2.1服务器系统整体需求分析30612.2.1.1服务器平台搭建内容30612.2.1.2区域平台服务器系统部署架构30712.2.1.3中级规模医院服务器系统部署架构30812.2.1.4初级规模医院服务器系统部署架构30912.2.2服务器系统设计原则30912.2.3区域平台服务器系统设计31012.2.3.1数据库服务器的选型31012.2.3.2应用服务器的选型31512.2.4医院服务器系统设计31712.2.4.1数据库服务器的选型31712.2.4.2应用服务器的选型31912.3存储平台的搭建32012.3.1存储平台概述32012.3.2存储备份系统整体需求分析32112.3.2.1存储备份平台搭建内容32112.3.2.2区域平台存储及备份系统部署架构32112.3.2.3中级规模医院存储及备份系统部署架构32212.3.2.4初级规模医院存储及备份系统部署架构32312.3.3存储架构的选择32312.3.4备份方式的选择32412.3.5备份策略和备份软件的选型32412.3.5.1备份管理策略32412.3.5.2备份软件的选择32512.3.6区域平台存储备份系统选型32612.3.6.1存储设备数据量估计32612.3.6.2存储备份设备的选型32812.3.7医院存储备份系统选型33212.3.7.1存储设备数据量估计33212.3.7.2存储备份设备的选型33312.4机房工程建议方案33712.4.1机房工程设计概述33712.4.2机房环境设计33712.4.3机房装饰设计33812.4.4机房空调及通风系统工程34212.4.5闭路电视监控系统34212.4.6门禁系统34212.4.7防盗报警系统34212.5硬件系统清单34312.5.1区域平台硬件系统清单34312.5.2中级医院和初级医院硬件系统清单34413项目实施的组织与管理建议方案34613.1概述34613.1.1项目管理的重要性34613.1.2项目管理基本内容34713.1.2.1项目管理基本概念34713.1.2.2项目管理发展历程34713.1.2.3项目管理知识体系34813.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35013.2.1项目建设期35013.2.2实施进度计划35013.3项目实施管理35113.3.1项启动阶段35113.3.1.1项目招标35113.3.1.2组织建设35213.3.1.3制度建设35413.3.1.4项目启动35413.3.2实施阶段35513.3.2.1项目范围管理35613.3.2.2项目时间管理35713.3.2.3项目质量管理35913.3.2.4人力资源管理36013.3.2.5项目沟通管理36113.3.2.6项目风险管理36213.3.3收尾阶段36313.3.3.1项目验收36313.3.3.2项目评估36413.4人员培训方案36513.4.1工程建设培训36513.4.2系统应用培训36513.5项目监理3661 概述1.1 背景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稳定。作为重大的民生问题,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09年3月17日,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建立四大体系、八项支撑,实施五项重点改革任务”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全国全面推进。卫生部根据新“医改方案“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以人为本,打好三个基础、建立三级平台、提升业务应用”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全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正在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制定了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草案),进一步确定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明确了2011年重点建设内容,决定利用专项资金在五个方面进行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试点。株洲市作为全国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市政府联合市发改委、市卫生局等相关单位,根据国家“新医改“方针政策要求,结合株洲市的实际情况,在2010年5月,制订了株洲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提出“市公立医院机构和职能调整”、“基层卫生服务功能完善”、和“促进区域医疗业务协作,加强区域医疗卫生监管”等多项改革措施。通过近一年的实施,株洲市“新医改“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全面深入地开展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时机已经成熟。2011年4月,湖南省卫生厅发布关于公开征集湖南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的通知,标志着株洲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式进入实战阶段。我们根据湖南省卫生厅发布的关于公开征集湖南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的通知和前期收集的相关背景素材,在深入理解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我公司在其他地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依据卫生部相关标准和规范,编写了本方案。1.2 方案编制目的本方案根据公立医院改革“一个目标,三个领域,九项任务”的要求,依据“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寻找信息化对公立医院改革支撑点,遵循“立足现状、强化基础,先易后难、兼顾长远”的基本策略,期望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省卫生厅和株洲市卫生局献计献策,为株洲公立医院改革信息化提供参考。1、提出株洲卫生信息化的总体建设思路;2、提出株洲卫生信息化总体目标以及20112015信息化总体建设内容;3、按照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信息化2011年建设任务,提出株洲公立医院改革信息化具体建设内容;4、对株洲市公立医院改革信息化进行总体设计;5、对建议的相关建设内容提供了比较详细的设计方案。1.3 规范性引用性文件序号文件名称1.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3.国家卫生部等5部委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4.国办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安排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6.卫生部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8.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9.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10.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11.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12.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征求意见稿)13.卫生部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14.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国标报批稿15.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国标报批稿1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国标报批稿17.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准则国标报批稿18.卫生部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体系系列规范19.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版20.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21.财政部、卫生部关于下达2010年医改补助资金的通知(财社2010269号)2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2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试点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24.2010年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25.2010年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试点项目技术方案等1.4 定义与术语1.4.1 关键概念1、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缩写为EMR),即电子化的病历,是记录医疗诊治对象健康状况及相关医疗服务活动记录的信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安全的存储和传输,医院内授权用户可对其进行访问。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缩写为EHR),也称为电子健康记录,即电子化的健康档案,是关于医疗保健对象健康状况的信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安全的存储和传输,各级授权用户均可访问。电子病历是电子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健康档案对电子病历的信息需求并非全部,具有高度的目的性和抽象性,是电子病历在概念上的延伸和扩展。2、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以医院内患者(或保健对象)就诊电子病历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能够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医院内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服务活动提供支撑的医疗信息平台,是连接医院内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平台主要以服务患者(或保健对象)为中心,兼顾医院管理、临床决策和协同医疗的需要。3、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区域内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能够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区域内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的卫生信息平台。平台主要以服务居民为中心,兼顾卫生管理和辅助决策的需要。4、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协同以区域内电子病历信息的共享为基础,实现各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转检、会诊等医疗协同服务。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协同一般需要区域业务平台的支撑,该业务平台与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换健康档案中有关医疗服务域的相关信息。5、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为HIS),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6、临床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缩写为CIS)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收集和处理病人的临床医疗信息,丰富和积累临床医学知识,并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辅助临床决策,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像医嘱处理系统、病人床边系统、医生工作站系统、实验室系统、药物咨询系统等就属于CIS范围。7、业务模型业务模型(Business Model)是对事物的一种抽象,分别从业务过程、业务参与者的角度来描述系统的业务过程。使用业务模型可以从全局上把握业务系统,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应该从业务建模开始。8、信息模型信息模型(Information Model)是一种用来定义信息常规表示方式的方法。通过使用信息模型,计算机系统可以对所管理的数据进行重用、变更和分享。使用信息模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象的建模,同时也在于对对象间相关性的描述。在多数情况下,信息模型是以层次化的形式来表示。9、临床文档架构(CDA)临床文档架构(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CDA)是一项基于XML的标记标准,旨在规定用于交换的临床文档的编码、结构和语义。CDA是第3版HL7标准的组成部分,与第3版HL7标准的其他组成部分类似,CDA 基于HL7参考信息模型(Reference Information Model,RIM)以及第3版HL7数据类型(Data Types)。CDA 文档在本质上具有持久性。CDA只规范文档内容表达,不涉及文档的交换机制。10、数据中心数据中心(Data Center)是数据的采集、存储与利用中心。数据中心一般它包含服务器、存储设备、冗余和备用电源、冗余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例如空调、灭火器)和安全设备。11、卫生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指建立数据中心共享与各机构之间的交换数据集定义基础上建立的统一的信息资源分类索引,通过该目录体系的建立可对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规范和框架,也能使数据使用者能迅速访问到他们想要的数据。目录体系规定了卫生信息的内容(数据集定义)、分类、来源、数据存放地、接口形式、获取方式、状态、存取权限等内容。卫生资源目录体系以数据中心后台管理系统的方式体现。12、共享数据共享数据是各个业务部门都要使用的基础数据,该部分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和其他维护方式集中存储在区域卫生数据中心,主要包括国家、卫生部、辖区内各类基本卫生法律法规、个人基本信息、医疗机构基本信息,基本运营信息、各类供参考的业务统计指标信息;建立共享数据不仅可以方便各业务部门办理日常业务,而且为整个医疗卫生行业建立战略性的基础信息库奠定了基础。13、交换数据交换数据是医疗卫生业务处理过程中,各应用子系统之间直接交换的业务数据,该部分数据作为业务处理环节中需要的临时数据,但作为备份,交换数据在数据中心将同步备份,相关业务机构需要时候可通过交换平台远程调用中心数据即可实现共享。通过进行数据交换可以极大地方便各项医疗卫生业务的开展,交换数据作为各种数据的来源和补充,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保障了在医疗卫生行业内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有助于各部门业务的对接和协同。同时交换数据也是用于满足各业务部门数据需求的重要方式。12、电子签名与认证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电子认证是指采用电子技术检验用户合法性的操作。1.4.2 缩写词HER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MPI居民个人主索引HIS医院信息系统CIS临床信息系统NIS护理信息系统RIS放射信息管理系统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UIS超声信息系统EIS内窥镜信息系统PIS病理信息系统ICD国际疾病分类ICPC国际社区医疗分类SNOMED系统化医疗术语LOINC实验室结果和观察信息代码IHE医疗企业集成规范IHE XD或XDS跨医疗机构的文本共享模型SOA面向服务的架构XML可扩展性标志语言目的3752 现状分析2.1 国内外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2.1.1 国外医院信息化现状国外医院信息化起步较早,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医院信息系统的理论已趋向成熟,各类标准规范发展较快,政府对行业的关注度也持续加大。美国政府将推动医疗卫生信息化列入振兴美国经济的国家规划之中,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推动电子病历医院应用的政策,包括电子病历功能规范和评审标准,组织评审机构对电子病历系统进行评审认证,制定鼓励医院使用电子病历的激励政策。电子病历的普及应用是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共享医疗信息的基础。目前,美国很多地区正在积极尝试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美国政府也在政策法规、技术研究、试点建设等多个方面支持和积极推动。欧洲数字医疗技术水平相对北美滞后,但是其应用普及面却远远优于北美。欧洲的数字医疗系统已经比较完善,瑞典已基本实现全国范围数字医疗系统,芬兰正在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欧盟正在着手建立覆盖欧盟范围的数字医疗体系等。2005年春,英国卫生部签署了一份为期10年,价值64亿英镑合同发展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重点是电子病历、网上预约、网上处方,以及用数字图像取代X光片,使远程病情咨询成为可能。韩国已经完成了第二个卫生信息系统10年计划(20012010),第三阶段计划(20112020)也已经在实施中。目前重点放在标准化和司法问题(如隐私、远程医疗等方面的立法)等信息化基础工作,以及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系统的整合。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该国95%的医院和诊所通过网络链接了国家医疗保险部门进行结算,而且大多数三级医院已经安装了医嘱录入系统,其中 1/3安装了图片文件交流系统(PACS)系统。2.1.2 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状况在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近30个年头,大体分为五个阶段,即:70年代末80年代初:单机单用户单个应用阶段;80年代中期:部门级系统应用阶段;90年代:全院HIS(医院信息系统)应用阶段;2000年后:临床信息系统(CIS)和区域医疗探索阶段;2006年以来:着力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为区域医疗协作打基础。应该说目前全国绝大部分三级医院已经达到上述的90年代的全院HIS阶段的水平,多数三级医院开始了CIS和区域医疗的探索,部分三级医院开始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基层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也在快速发展,县级以上医院基本上都建设了自己的医院管理系统,有的发达的乡、镇医院也建设了医院管理系统。达到了部门级应用水平。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临床信息系统建设,如逐步推广HIS、PACS、RIS、LIS等临床信息系统并开始系统间的整合。大部分三级医院及部分先行的二级医院,已基本完成第一轮系统建设,部分先进的三级医院已进入系统整合阶段;大部分一级以下医院及部分二级医院,正在建设HIS系统。2.1.3 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大致按照“以财务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区域医疗协作”这样三条主线来发展。以财务为核心管理信息系统,其宗旨是能够为院级领导从企业管理的层次上提供决策支持,按照最高需求向院长提供整个医院的运行情况,并对医院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起到提示作用。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已经基本达到了这个目标。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在国外开始全面应用,在国内三级大型医院开始全面推行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以人为本,以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系统正在成为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利用区域医疗信息化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提高医护水平,提高公共卫生防疫水平,成为各国医疗改革建设的重点项目。近几十年来,英、美、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先后开展了国家级及地方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希望推动以电子医疗数据共享为核心的区域性卫生信息网络建设,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普及率,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风险。在我国,自2007年开始探索健康档案标准及其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以来,在新一轮医改的推动下,卫生部提出了“以人为本,打好三个基础、建立三级平台、提升业务应用”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区域卫生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重点。卫生部颁发了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等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指导医疗协作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总之,以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平台)以及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正在成为我国医院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和总体趋势。2.2 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情况2.2.1 国家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情况公立医院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保障和增进公民健康的制度安排。公立医院是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宗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人民群众主要的就医场所。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我国的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医疗服务可及性造成看病难;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医疗机构投入的过度市场化和行为的过度商业化,使医院公益性严重缺失,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医疗卫生体制必须进行改革。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的发布,正式拉开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幕。由于公立医院占整个医疗资源的85%以上,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公立医院的过度市场化和行为的过度商业化形成了复杂利益格局,因此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广泛、深刻、重大的利益格局调整,是医改各项工作中最为艰巨的任务。2010年2月,卫生部等五部门出台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以促进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推进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三大领域的九项改革试点主要任务。九项改革任务:一是改革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二是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三是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四是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五是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六是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七是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八是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九是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一个目标、三个领域和九项任务”形成了比较全面、系统、完整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框架,同时给各地留下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各地可以根据各自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有所选择侧重,抓住关键缓解,突出重点任务,深入探索,大胆创新,力求取得成效,并有所突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一年来,在“一个目标、三个领域和九项任务”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框架下,已经初步形成中央、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医院多方努力,综合改革和单项改革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在改革管理体制方面,16个试点城市分别采用了四种模式。鞍山、七台河、芜湖、潍坊、鄂州、株洲、遵义等市成立市政府公立医院管理机构,在卫生部门下设执行机构;洛阳市和北京市成立由卫生局管理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对所管医院的人、财、物等实行全面管理;镇江市和宝鸡市直接委托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马鞍山市和昆明市成立在卫生行政部门之外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承担市政府办医职能和所属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2011年是医改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正式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将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一项重点任务。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突出抓好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紧紧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争取在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得方便和让医务人员受鼓舞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将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年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2.2.2 株洲公立医院改革进展简述2010年2月五部委印发了关于确定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株洲市被确定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之一。按照国家公立医院改革整体部署,株洲市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卫生、发改、组织、编办、国资、财政、人事、物价、劳动保障、公安、民政、司法、审计、药监等部门负责人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