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 大连海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doc_第1页
申请书- 大连海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doc_第2页
申请书- 大连海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doc_第3页
申请书- 大连海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doc_第4页
申请书- 大连海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推荐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 学校名称: 大连海事大学 中心名称: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网址: 中心联系电话:中心通讯地址: 大连海事大学物理系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邮编:116026 申报日期: 2005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填写说明1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体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2 “中心工作职责”是指在中心承担的具体教学和管理任务。3兼职人员是指编制不在中心,但在中心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所属学科名称物理隶属部门管理部门大连海事大学物理系成立时间2005.1中心建设发展历程大连海事大学物理实验室始建于1953年,隶属于物理教研室,是我校最早创建的实验室之一。1996年实行校、系两级管理,首批通过辽宁省“双基”实验室评估,1998年建成校一类课程,2001年以6项39条全部为优秀的成绩通过省教委合格实验室复审。2003年被评为省优秀实验室。2004年11月,国家教委对大连海事大学进行优秀本科教学评估期间,对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改革、自制实验仪器、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考核方法、实验报告批改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大连海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5年1月,是在原物理实验室基础上组建成立的。现有专职任课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实验技术人员6人,其中高级实验师1人,工程师、实验师4人。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全校最大的实验教学部门,承担着全校学生不同层次的物理实验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实验中心现有实验室24个,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具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已完全实现了微机管理。实行开放式教学、网上选课。设备的完好率常年保持在100,基础实验的装置已达到了“一人一套”。 大连海事大学为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给予了稳定的资金投入,近年来,学校“211工程”项目和财政部拨款投资180万元,使仪器保持了稳定的更新率。每学年接待学生2600余人,实验教学授课人时数达到了10万人时以上。中心主任姓 名张映辉性别女出生年月1962,4民族汉专业技术 职 务教授学位理学学士毕业院校东北师范大学通讯地址大连海事大学物理系邮 编116026电子邮箱EZ联系电小灵通办)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发展和管理,优化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制。2负责制定实验教学中心的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规划和投资建设目标。3研究与确定实验教学管理方法并具体实施。4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实验题目、实验内容,负责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指导、撰写和修改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教材。 5安排实验教学工作,督促、检查实验课教师上好实验课,确保教学质量。 6组织新任实验教师或经批准担任实验教学任务的实验技术人员试讲。7确定每学期的实验课主讲教师。教学科研主要经历一、教学主要经历1984.71994.6 本溪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教师 1987.91988.7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助教班主讲:力学、电磁学、电动力学、普通物理学、机械制图、电磁学实验、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实验1994.61997.3 大连海事大学基础部 教师1997.32004.12 大连海事大学基础部、数理系 教师 物理实验室主任2005.1至今 大连海事大学物理系 教师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主讲:研究生:现代场论、数理方程本科生: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物理实验基础入门自1994年至今承担全校陆上、海上专业本科、函授生物理实验4362计划学时。二、科研主要经历1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可行性方案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大连海事大学 2004.72006.6 主持2现代电磁场理论的探讨 交通部 2004.32005.12 主持3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研究制作(二) 交通部 2003.12003.12 主持4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研究制作 交通部 2002.12002.12 主持5物理实验计算机网上选课系统 大连海事大学 2001.122003.12 主持6变部分标题实验为专题实验的探索 大连海事大学 2000.42001.4 主持7物理实验CAI仿真课件 大连海事大学 1999.32000.5 主持8物理实验一类课程建设 大连海事大学 1997.31999.7 主持9实验室开放的运行机理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大连海事大学2004.72006.6 10多普勒探测及其在电离层中的应用 交通部 2003.12005.911开发研制光纤油水界面传感器 交通部 2003.12005.412光纤液位控测管理系统 与辽宁利达科技开发公司联合研制2002.52004.1013无趋力电动滚轮刷子 交通部 2002.12002.1214多环检测模拟实验 大连海事大学 1999.62001.615综合传感器实验设计研究 大连海事大学 1999.32000.12教学科研主要成果 近几年来在国际会议、核心期刊和学报等正式发表教研、科研论文48篇,其中第一作者39篇,有2篇被ISTP检索,有8篇获奖。主编大学物理实验教材1部,实验讲义3本。一、编著教材1大学物理实验(ISBN7-5632-1622-7) 2003.2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主编2物理实验基础入门大连海事大学 2005.8 主编 3大学物理实验学习指导书大连海事大学 2004.9 主编4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1997.6 主编 二、获奖和论文检索情况12005年9月获大连海事大学2004-2005学年“优秀教学”一等奖 22004年10月项目“大学物理实验网上选课系统”获大连海事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2004年9月获大连海事大学2003-2004学年“优秀教学”一等奖42005年8月论文用新的实验资料分析电离层扰动对短波通信的影响获2005年大连市自然科学论文奖三等奖52004年8月论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尝试被评为四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协作会2004年一等优秀论文(证书编号:200419) 62004年3月论文运用现代实验技术改革工科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被评为2003年度实验室科学优秀论文 72004年1月论文物理实验报告撰写的一个新探索与实践获中国现代探索新论文库优秀论文一等奖(证书编号:FF137) 82003年12月论文对称性分析在电磁学中的应用被亚态国际教育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92003年9月论文立足基础 着眼现代 改革工科物理实验教材获辽宁省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3年二等优秀论文102002年5月论文对次声波共振峰的理论探讨获2002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贰等奖(序号:大连53) 111999年11月项目“对次声波共振峰的理论探讨”入选中国九五科学研究成果选(证书编号:16717) 12主持的项目大学物理实验“一类课”建设1999年7月荣获1998年大连海事大学“一类课”称号131998年10月论文物理实验教学中开设专题实验的设想与尝试被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为优秀论文14论文EXPLORING TWO RESONANT PEAKS IN INFRASONIC SPECTRUM BY FULL WAVES THEORY被 ISTP检索15论文Deducing high-frequency Doppler shift from vertical measuring data被 ISTP检索专职人员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其它博士硕士学士其它总人数平均 年龄人数149327441739.2占总人数比例%5.923.552.917.711.841.223.523.5教学简况实验课程数 实验项目数面向专业数实验学生人数/年实验人时数/年313015260010万以上环境条件实验用房使用面积(M2)设备台件数设备总值(万元)设备完好率16001600220 100%教材建设出版实验教材数量(种)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实验教材获奖数量(种)主编参编90150近五年经费投入数 额来 源主要投向近五年学校投入180万元。经费来源:“211”工程建设费和基建费。主要投向:1本科教学:迈克尔逊干涉仪、分光计、阿贝折射仪、动态杨氏模量测定仪、密立根油滴仪、金属逸出功实验仪、示波器、数字合成功率信号源、偏振光实验系统、激光功率计、智能转动惯量实验仪、粘滞系数实验仪(不变温、变温)、声速测量仪、读数显微镜、数字万用表、学生电位差计、直流指针式检流计、旋转式电阻箱、直流稳压电源、物理天平、硅光电池特性研究实验仪、光敏电阻特性测定及其应用实验仪、音频信号光纤传输实验仪、R-C充放电特性研究实验仪、霍耳效应实验仪、组装电子温度计实验仪、位相调制假彩色编码实验仪、石英棱镜光谱仪、智能可控硅温度控制器、紫外分光光度计、V棱镜折射仪、波长光功率计、氦镉气体激光器、氦氖激光器、半导体激光电源、螺纹千分尺、游标卡尺、夫兰克-赫兹实验仪、普朗克常数测定仪、低频信号发生器、多束光纤激光光源、激光二极管及组件、电子分析天平、电热鼓风干燥箱、液氮生物容器、真空泵系统、梅斯林对切透镜、正交光栅、一维光栅、高温箱式电阻炉、低压汞灯及电源、白点光源、激光功率能量计、单镜头照相机、箱式电阻炉、坩埚电阻炉、无趋力电动滚轮刷子等。2多媒体实验用:支架幕布、计算机、高射投影仪、三洋投影机、三星展示台、玻璃电动幕、空调机、USB移动存贮器、移动硬盘、激光打印机、交换机、录像机、无线麦克、中控机、电子扫描机、空调机、CCD电子显示系统、物理实验仿真课件、编程器等。3演示实验:水波盘、静电跳球、静电摆球、帘式肥皂膜演示装置、热力学第二定律演示仪、涡流热效应演示仪、阻尼摆和非阻尼摆、纵波演示仪、驻波共振演示仪、弦线驻波演示仪、偏振光干涉投影演示仪、电-光调制演示仪、衍射综合演示仪、电磁波发射与接收演示仪、热磁轮演示仪、维氏起电机、迴转仪、气体流速与压强成反比演示仪、滴水自激感应起电仪、巴比轮、尖端放电、富兰克林轮、静电除尘、绝缘体转换为导体演示、对比式楞次定律演示仪、静电滚筒、存储示波器(虚拟仪器)等。近五年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教师、实验员不断探索、钻研教学改革的新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近五年来取得的教学成果如下:1共承担教改项目13项,其中交通部项目4项,校内项目9项,2项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科研项目26项,其中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申请专利4项。2先后有5人获教学大奖赛一、三等奖和优秀奖,4人5次获优秀教学奖。3在国际会议、核心期刊及全国各级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教研、科研论文186篇,有12篇被检索,获省以上优秀论文奖36篇。编写出版大学物理实验教材2本,包括双语教材Experiment of University Physics的实验讲义6本。4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自制多媒体演示教学片20余盘。 5研制开发了物理实验试题库。6研制开发了物理实验网上选课系统,并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7研制、改进实验仪器7项,投入教学中,并推广到全国高校。8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了47项科技小作品和27篇科技论文,其中24人次在省级和校级科技大奖赛中获奖。序号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中心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所属二级学科中心工作年限中心工作职责是否专职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1王轶卓女1978.5硕士教师助教物理2物理实验双语教学专2彭 勇女1965.9硕士教师副教授物理8物理实验教学专3孙 敏女1977.3硕士教师讲师物理3物理实验双语教学专4殷 燕女1978.1硕士教师讲师物理3物理实验教学网络研发专5程 轶女1977.3硕士教师讲师物理3物理实验教学网络研发专6荆 波男1978.8硕士教师助教物理2物理仿真实验专7鲍宏志男1948.1学士教师副教授物理24物理实验教学专8陈季香女1971.10硕士教师副教授物理9物理实验教学专9牟晓兰女1974.9博士教师讲师物理1物理实验教学专10孙佳石男1964.3博士教师讲师物理1物理实验教学专11仲海洋男1968.10硕士教师副教授物理5物理实验教学兼物理系主任12程丽红女1968.3硕士教师副教授物理12物理实验教学兼物理系13许雪松女1970.3博士教师副教授物理3物理实验教学兼物理系14李 磊男1977.3硕士教师讲师物理3物理实验教学兼物理系15汲传涛男1949.12学士实验员高工物理34物理实验专16盛德元男1964.8实验员实验师物理19物理实验专17刘文立女1953.12实验员工程师物理32物理实验专18卢为民女1958.2实验员实验师物理29物理实验专19张秋红女1968.7学士实验员助工物理4物理实验专20牟恕德男1951.4实验员工程师物理38物理演示实验专中心成员简表2实验教学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以人才建设为发展重点,提高对实验室整体建设的认识,即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必须是实验教学的教师、实验员和各类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是人才与设备的同步建设与发展。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主要建设成面向全校理工科学生物理实验教学和应用物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物理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的实验基地。实行对学生全面开放、综合运行的管理模式,教师、实验员和学生融为一体的实验教学系统。因此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人员、设备和管理模式的综合改革,是实验教学理念和思想的改革,是学校和实验教学中心共同协调发展的改革。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改革思路:1.在原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扩大面向全校理工科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实验内容,将大学物理实验课逐步建成校、省、国家级精品课;2.逐步取消一个实验员管理一部分实验室的做法,实施统一科学管理模式,引进高级实验教学研究和管理人才;3.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十一五”建设要求,完成应用物理专业学生专业物理实验室的建设任务;4.以建设国家示范实验教学中心为目标,促进实验教学中心向更高水平发展;5.进一步发挥网络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不断丰富网上教学资源,完善网络功能。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继续坚持以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为教学的根本目标,以学生自由学习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过程中,以五个结合为核心,注重内涵建设,全面提高物理实验课程水平及教学质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潜力。1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早期参加科研工作;2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3将实验物理思想的培养与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相结合,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4实验内容及仪器类型设置注意与学生科学实验技能训练素质相结合;5能力素质培养与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相结合。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等)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全校最大的实验教学中心,承担着全校本科生、成教学院的函授生等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多门物理实验课教学任务。中心面向我校:轮机工程(512)、船机修造(64)、航海技术(544)、海事管理(64)、通信工程(128)、电子信息工程(128)、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28)、计算机(19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8)、自动化(128)、环境工程(64)、信息与计算科学(64)、材料科学与工程(64)、交通运输(192)等共14个专业、2400名本科生、100多名函授生开设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此外,我中心还即将承担系内应用物理专业(30)的专业物理实验课程,并面向全校学生(17000人)开设了物理实验基础入门、物理演示实验选修课。每学年接待学生2600余人,实验教学授课人时数达到了10万人时以上。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等)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现开设大学物理实验、物理实验基础入门、物理演示实验等三门课程,共设置实验课目130个。物理实验基础入门开设物理基础实验16个,供全校选修,它们是:游标卡尺、千分尺的应用,读数显微镜测圆环内外径,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流体静力称衡法测物体密度,电桥法测电阻,滑线变阻器分压特性研究,用焦利秤研究简谐振动,弦线上的驻波实验,测量二极管伏安特性,示波器的使用,测透镜曲率半径,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混合法测固体的比热容,测薄透镜焦距,万用表使用与“黑盒子”实验,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物理演示实验开设演示实验课目33个,供全校选修,它们是:转椅实验,迴转仪,车轮进动,滚轮爬坡,气体流速与压强成反比,伽尔顿板,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演示,冰箱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静电感应起电机,静电:尖端放电(吹蜡烛、静电滚筒、转轮 ),静电跳球,静电除尘,滴水自激感应起电,电介质对平板电容电场的影响,绝缘体转换为导体,巴比轮,对比式楞次定律演示,热磁轮,阻尼摆,涡流热效应,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驻波共振演示,弦线驻波演示,水波盘,纵波实验,肥皂膜幕,偏振光干涉,光的衍射,分辨率, Y一型激光综合光学演示,压电效应演示,光电通信 (电光调制演示),超声光栅。大学物理实验共设置实验题目48个,其中包含基础实验15个,占总数的31;综合性实验19个,占总数的40;设计性实验14个,占总数的29,并配有仿真实验35个。它们是:基础实验基本操作练习,基本操作练习,测量物质的密度,用光杠杆测量固体的线膨胀系数,平衡电桥与非平衡电桥特性研究,电子元件伏安特性的研究,用补偿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比热容的测定,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示波器的使用,声速的测定,衍射光栅的研究,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阿贝折射仪的调整与使用,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综合实验用扭秤拉脱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动态悬丝法测定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用凯文电桥测量铜的电阻温度系数,用霍耳法测磁场,硅光电池的特性测定,RC串联电路充放电特性的研究,测定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气体折射率的测定;测定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和温差系数,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数,用密立根油滴仪测电子电荷,夫兰克赫兹实验,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非线性位相调制假彩色编码,照相、印相和放大,音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设计性实验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度,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电表内阻的测量,万用表的组装,电表的改装,电子温度计的组装,玻璃折射率的测定,波长的测量,霍耳传感器应用实验,测量电子荷质比及探索金属电子的能量分布,光敏电阻特性测定及其应用,电源控制电路特性研究,散射光的研究,两个探讨性实验。实验项目的选择突破了传统的力、热、电、磁、光到近代物理的排列顺序,体现了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将实验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等三个层次,各层次实验有各自的教学重点,各层次实验均有必修、选修。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不同层次的实验中采用不同的开放选做形式,在必修课中引入选修机制,使教学内容有弹性,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验教学实行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安排实验时间和内容。规定各专业学生要完成若干必做实验,又开出足够数量的选做实验。必做实验以强化“三基”训练为基线,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和创新能力。选做实验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兴趣自由选做。鼓励学生多选做实验、自己命题设计实验或做出样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999年和2003年,两次编写出版了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新教材具有突出的特点,即:注重实验设计思路、提供多种实验方案、增加了设计性实验课题、增添一些新的结合科研、工程和社会实际应用需要的实验内容、反映当前主流的实验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拥有光信息实验室一个,鼓励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的学生在此参与科学研究工作。该室现在的工作主要面向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仪器的开发、研制,已取得成果7项,发表文章10余篇,被EI检索2篇。新研制出仪器设备四项(光敏电阻实验仪、热敏电阻实验仪、假彩色编码实验仪、无趋力电动滚轮刷子),并加工为成品投入使用。改进实验仪器三项(霍耳效应实验仪、RC充放电实验仪和硅光电池实验仪)。此外,师生还共同研制开发出多个方便实验结果演示和实验计算的软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了47项科技小作品和27篇科技论文,其中24人次在省级和校级科技大奖赛中获奖,真正实现了学与用的结合。 2-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技术、方法、手段,实验考核方法等)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授课方式,鼓励探究式教学。无论是实验内容的选取,还是实验方法的选择,都以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目的,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使学生的想法得以实现。实验课上,老师尽可能扩充相关知识,提供学生对该问题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尽可能减少实验操作演示,出现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在教学中,注意对实验背景、实验设计思路的介绍,同时尽可能地介绍一些与所选实验相关的反映当前主流的实验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情况及展望。增加了设计性实验课题,加强了对“科学实验全过程”的训练。对一些实验任务,提出了多种方案,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利于因材施教。重视实验技术研究,改进、研制出仪器设备七项(霍耳效应实验仪、RC充放电实验仪和硅光电池实验仪、光敏电阻实验仪、热敏电阻实验仪、假彩色编码实验仪、无趋力电动滚轮刷子),并加工为成品投入使用,教学效果明显。实验硅光电池特性研究、RC充放电特性研究、光敏电阻特性的测定与研究做完之后,学生根据硅光电池的特性和原理,制作出感应灯、延时开关等作品,在RC充放电实验的提示下,2002级电气1班王秋林同学制作出一套RC充放电的智能化仪器,使RC充放电过程在计算机上得以准确显现。此外,师生还共同研制开发出多个方便实验结果演示和实验计算的软件。在教学手段方面,除了采用了普通的实验室授课、操作外,还利用网络配合实验教学,采用了多媒体授课、虚拟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并开设了仿真物理实验室,用于物理实验教学。目前,物理实验教学实行全面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通过物理实验选课系统自由选择实验时间、自主选择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多做实验,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加大了对学生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实验课考核分两学期进行。一年级下学期考核包括实验基础知识笔试和实验平时操作成绩两部分内容。平时实验考核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测试结果分析和撰写实验报告等多个方面。为鼓励学生独立开发设计实验,我们对进行独立设计实验的学生予以加分。实验基础知识笔试部分由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自己开发的物理实验试题库命题,统一阅卷,流水作业。二年级上学期实验考核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抽查实验考核方法,按抽取考核内容,对做过实验进行实际测试;学生自己选题,随堂实际操作;教师出题,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按设计性实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实验任务的设计方案、实际操作或制作和调试,并撰写完整的设计实验报告。2-5实验教材(出版实验教材名称、自编实验讲义情况等)教材建设是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多年教学和研究成果的结晶。自开设物理实验课程以来,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先后出版物理实验教材、讲义及实验教学参考书24种版本,全部由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人员独立编写。现行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是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师根据2002年修改的陆上专业和海上专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编写的,2003年2月正式出版。新教材采用了国家新的质量评定体系,直接采用“不确定度”概念,数据处理采用最小二乘法、列表法、作图法、逐差法。新教材具有突出的特点:注重实验设计思路、提供多种实验方案、增加了设计性实验课题、增添一些新的结合科研、工程和社会实际应用需要的实验内容,反映当前主流的实验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实验教学改革成果。为进一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基础实验知识学习、基本实验方法训练,拓宽实验研究领域,实现基础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间的自然过渡与衔接,提供学生更多的科学研究资料,2004年9月出版了与大学物理实验教材配套的大学物理实验学习指导书。该指导书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各实验学习的侧重点:该实验侧重学习的方法和知识;(2)实验知识准备:实验前学生应了解的与本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参考书籍与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3)实验拓展:引导学生在该实验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实现基础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的衔接;(4)部分实验数据处理范例;(5)实验室可提供的主要器材;(6)信息库:所开设设计性实验的相关资料;(7)实验报告要求。鉴于我校的专业特色,为加强对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对部分专业的学生实行了物理实验双语教学的尝试,并编写出版了配套教材Experiment of University Physics,内容涉及基础实验理论,力学,电磁学、光学和设计性实验等。针对过去接触物理实验较少、基础较差的理工科初年级学生和文科学生,我们开设了物理实验基础入门选修课,并编写出版了物理实验基础入门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熟悉基础实验的原理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教材在选题上注重基础性,尽量选择与中学和大学初年级接触的物理原理、规律直接关联的题目;注重全面性和典型性。在讲授方式上注重深入浅出,尽可能采用比较直观的原理图和浅显的语言,便于学生自学和预习;注重相关史料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注重严谨性,培育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配合开放式演示物理实验专题课,编写出版了物理演示实验指导书,还录制了配合课堂教学的教学篇光盘20本,反映现代高新技术的欣赏篇光盘40本,极大地丰富了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现用教材及讲义1大学物理实验张映辉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3.22大学物理实验学习指导书张映辉 大连海事大学 2004.93物理实验基础入门张映辉 大连海事大学 2005.84物理演示实验指导书牟恕德 大连海事大学 2005.8 5Experiment of University Physics王轶卓 大连海事大学 2005.36设计性实验(补充讲义)汲传涛 大连海事大学 2004二、曾用教材及讲义1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验(参考资料)鲍宏志 张素华 大连海事大学 20002物理实验谷彤昭 袁中昊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19993物理设计性实验(补充讲义)张映辉 大连海事大学 19964物理实验(补充讲义)大连海运学院 19935物理实验冯镛 袁中昊 王祝和 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19916物理实验教学指导书王卫东 宋少青 大连海运学院 19917物理实验(二) 王祝和 大连海运学院 19878物理实验(一)冯镛 袁中昊 大连海运学院 19869物理实验讲义(二)王祝和 大连海运学院 198510物理实验讲义(一)冯镛 袁中昊 大连海运学院 198311物理实验讲义(二)王祝和 大连海运学院 198312综合物理实验讲义(二)大连海运学院 198213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参考书(一)大连海运学院 198114物理实验讲义大连海运学院 198015补充讲义大连海运学院 198016物理实验讲义大连海运学院 197917物理实验(电磁学、波动、光学部分)冯镛 大连海运学院 196318.物理实验(力学、热学部分)冯镛 大连海运学院 1963 3实验队伍3-1队伍建设(学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等)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专职实验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2人;2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硕士学位,4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6名实验技术人员中,高级实验师1人,工程师和实验师4人。 学校有关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是:引进博士研究人员,扩大硕士学位实验教学人员,充实实验教学的开发和研究力量,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在“十一五”建设和2020年远景规划中,从事实验室科研、教学和实验研究的博士达到30,硕士达到40。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关的引进人才政策,在510年内逐步调整人员配置结构,在已经建成的重点实验室基础上,建立多个实验开发研究课题组,实验工作创新平台。3-2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状况(队伍组成模式,培养培训优化情况等)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专职人员17人,其中教师11人,实验技术人员6人。教师中副教授以上4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4人;7人具有硕士学位。实验技术人员中:高级实验师1人,工程师和实验师4人。另有4名兼职教师(3名副教授,1名讲师)。实验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119。主要成员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大多数教员有丰富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经验,并且有多年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丰富经历,做出了出色的成果,完成了十余项交通部、学校教改项目。主要成员在年终考核中都得过“优秀”,多次获得“东方优秀教师奖”、“泛洋奖”、“优秀教学奖”、“教学大奖赛奖”、“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实验教学中心的队伍组成模式是以教学课程组为核心,负责国家、省和学校的各种教学研究项目,如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各个科研项目。教师与实验员在科研和开发新实验中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在引进新技术和新的实验设备中不断得到训练和掌握新技术。3-3实验教学中心队伍教学、科研、技术状况(教风,教学科研技术能力和水平,承担教改、科研项目,成果应用,对外交流等)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有着一支教风严谨、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和极具凝聚力的教师队伍。承担着全校14个专业、2400名本科生、100多名函授生等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多门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任务。此外,物理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物理实验基础入门、物理演示实验选修课,还即将承担系内应用物理专业的专业物理实验课程。现在每学年接待学生2600余人,圆满完成了10万人时以上的物理实验教学任务。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每月进行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定期审查教案、共同探讨实验报告的批改、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实行新教师试讲制度,并开设了物理实验双语教学。此外,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技术手段、实验装置改进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近几年在国际会议及全国各级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86篇,有12篇被检索,36篇获省级以上优秀论文奖。2004年11月,国家教育部组成的专家组对大连海事大学进行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期间,对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改革、自制实验仪器、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考核方法、实验报告批改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近几年承担的教改和科研项目共39项,发明专利4项,分别如下:1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可行性方案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大连海事大学 2004.72006.6 2现代电磁场理论的探讨 交通部 2004.32005.12 3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研究制作(二) 交通部 2003.12003.12 4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研究制作 交通部 2002.12002.12 5物理实验计算机网上选课系统 大连海事大学 2001.122003.12 6变部分标题实验为专题实验的探索 大连海事大学 2000.42001.4 7物理实验CAI仿真课件 大连海事大学 1999.32000.5 8物理实验一类课程建设 大连海事大学 1997.31999.7 9实验室开放的运行机理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大连海事大学2004.72006.6 10多普勒探测及其在电离层中的应用 交通部 2003.12005.911开发研制光纤油水界面传感器 交通部 2003.12005.412光纤液位控测管理系统 与辽宁利达科技开发公司联合研制2002.52004.1013无趋力电动滚轮刷子专利项目实施 交通部 2002.12002.1214多环检测模拟实验 大连海事大学 1999.62001.615综合传感器实验设计研究 大连海事大学 1999.32000.1216设计性实验研制 大连海事大学 2001.12002.1217. 磁效应传感器原理分析及其研制 交通部 2004.32006.118. 电磁波在电离层传播研究及其预报 交通部 2004.32006.119. 激光自适应天线设计研究 交通部 2004.32006.120. 激光准直天线的研究 交通部 2001.102002.1221. 变频调速自动供水系统 企业委托 2000.32000.1022. 新碘源设计参数计算 企业委托 2001.122002.623. 油品储罐液位检测计算机管理系统 企业委托 2001.112004.1224. 环保型激光防伪上转换发光材料制备研究 交通部 2002.12004.1225位相调制假彩色编码 大连海事大学 2001.12002.1226. 广义相对论宇宙论研究与教学 交通部 2001.122002.1227. 双语多媒体课大学物理学动态演示模式研究 交通部 2003.12003.12 28. 国家级精品课程实践与应用-大学物理 大连海事大学 2004.92006.929. 轴对称引力场特性研究 交通部 2004.12006.930. 大连市道路桥梁摩擦系数的测定 大连市科委 2000.32002.731. X光成像的编码孔径理论及实验研究 大连海事大学 2002.12002.1232. X光成像在桥梁动态检测中的应用 大连市科委 2004.32006.133. 单次碰撞条件下自由团簇与小分子反应性的尺寸相关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174026 2002.012002.12(参加)34. 单次碰撞条件下自由团簇与小分子反应性的尺寸相关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374037 2004.012006.12(参加)35. 气体团簇靶激光等离子体X射线源研究 吉林大学创新基金2002CX.076 2003.012004.12(参加)36. 小分子团簇的结构和光谱 大连海事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04.012004.1237. 激光双光束位相调制相干控制分子反应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 10404008 20052007(主要参加者)38. 多谱段图像分割超光谱成像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课题 60378015 2004.012004.1239. 用同步辐射光电离研究通过氢键的质子转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3.52005.5(参加者)40. 2004年,数字图像颜色校正的方法获得专利,专利号:200410011351.941. 2004年,人工神经网络结构的优化方法获得专利,专利号:200410011350.4422000年2月,回复活扳手获得专利,专利号:ZL 99 2 22470 543. 2001年1月,无趋力电动滚流刷子获得专利,专利号: ZL992 22469 1物理实验网上选课系统获大连海事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在校内外展演,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非线性位相调制假彩色编码仪、专利项目等一些研究成果已推广到全国。 4体制与管理4-1管理体制(实验中心建制、管理模式、资源利用情况等)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是由学校统一领导,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负责制。统一调配人力资源,中心的实验设备合理利用,统一管理,责任到人,资源共享。以人为本,为教师、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和实验教学环境。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1997年我中心制定了实验教学程序文件。在仪器、设备管理上,从整体上对仪器、设备的项目、数目、工作状态、管理责任等内容建立了管理档案,并已完全实现了微机管理。实验员坚持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及登记制度。设备的完好率常年保持在100,物、卡、帐一致率为100%,基础实验的装置已达到了“一人一套”率。在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DNV认证过程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水准和实验室管理多次受到学校等上级部门的表彰,校内外同行多次前来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参观学习。为了搞好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每月进行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定期审查教案,开设物理实验双语教学;实行新老教师一帮一制度、新教师试讲制度和教学质量检查监督制度;明确物理实验课指导教师职责,制定学生物理实验守则、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细则、物理实验成绩评定办法和物理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管理方案;要求每学期选修物理实验的学生提交物理实验期末书面总结等。多年来,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形成了一种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课上学习,课后交流的良好风气。4-2. 信息平台(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室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及应用等)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物理实验课已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学生可在网上预选实验、预习实验、查询成绩、与教师交互讨论问题等。成绩管理、仪器管理等也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编制的部分物理实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CAI课件以及大量的物理实验资料传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上,可以供学生预习和自学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使物理实验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可以灵活的人机对话,充分体现直观教学原则,满足学生的感官需要,拓宽视野。物理实验绪论课自编有多媒体电子教案,除讲课用外,还可供学生在网上学习。在物理实验网页上,学生可以看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学生物理实验守则、仪器介绍、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室风采等资源。我校每学年大约有2600名学生修大学物理实验课,平均每个学生要做近30个不同的物理实验,一般每个实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