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角色互换能明辨是非“我向外望,又没有望你妈。”柯康在班长婷婷批评他上课老是向外张望,不用心听讲时,回答了这句话。两人因为这句话争吵了起来,婷婷认为柯康是在骂人,而柯康认为这句话不算是骂人,只不过是一句俚语。两人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互不让步。为了帮助他俩明辨是非,班主任没有采用批评教育的方式,而是安排他俩在办公室进行了一场游戏:两把椅子上分别坐着他们两人,双方每交换一次座位时,重复对方所说的话,两人把争论时的话说完时,柯康脸红了。这是一位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矛盾时,采用的一次同学之间角色互换法。方法虽简单,但通过角色的互换,引起了他们的换位思考。两人各自修正了自己的错误,明辨了是非。当今学校提倡的赏识教育不是万能的,家庭的溺爱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孩子自私,心理承受能力低下,责任意识淡薄,是非观念不清。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要经常进行角色互换教育。角色互换教育有家长与孩子家庭角色互换,同学之间矛盾角色互换,师生之间工作角色互换等方式。角色互换时,首先要遵循以爱心来浸润孩子身心为前提。其次要引导孩子学会坚持真理,不在是非面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最终是要循循诱导孩子学会修正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让孩子懂得“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能“以己之身,及人之身”。通过角色的互换,孩子会从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角色明道理,以道理明观念,以观念明是非。从教育专家经验上得启示儿童的是非观,是在为他人做好事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与自己和别人的不良行为作不妥协斗争中形成的。 “少年小分队”曾经帮助农庄管理委员会发现破坏树木和偷窃农庄财产的人,孩子们还为庭院脏乱的家庭出示过批评懒人的警告牌。当孩子们看到,由于他们的努力,村民们的不良行径和懒惰现象减少了时,他们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苏霍姆林斯基的孩子们一入学就会被提醒道:“如果你看到树上有枝条被折断了,就要小心地把它包扎起来,如果接得好,而且及时,断枝会很快长好,小树就痊愈了。”教孩子们做这种事的目的是使他看到树被损害时会感到心疼,从而产生对小树的同情心。 假如,在我们对孩子提出这种要求后发现:当他们看到树上有断枝就跑回教室找小绳或带着不安的心情向老师报告有人把树枝弄断了时,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道德信念就是在儿童一次又一次的良好行为中,在儿童一次又一次同不良行为的斗争中,在儿童一次又一次的激动、不安、自豪、内疚、快乐和气愤的情绪中形成的。 教育引导很重要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是说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因为这个时期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喜欢模仿,常常爱学成年人的样子干这干那,特别容易接受周围环境中成人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身上。首先,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时时刻刻为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孩子面前,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当孩子做错事情时,要及时说明错在何处,切不能一味斥责又不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当孩子与同伴发生摩擦而“吃了亏”时,父母要问清原因,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错了,要勇于承认错误,向同伴赔礼道歉,切不能庇护而去指责同伴,要让孩子搞清楚,否则会模糊孩子的是非观念。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其次,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要靠父母在平时生活中慢慢地引导和培养,逐步形成。因而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要从小培养,而且越早越好。孩子天真无瑕如同一张白纸,是非分辨不清,好坏不明,正确的是非观念决定他一生的性格和品行,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当孩子做对了一件事情,父母应予以肯定表扬;当发现孩子做错事情后,要耐心地引导和说明,做到奖罚分明。让孩子重复实践好的行为,及时改正错误。如第一次发现孩子拿了同伴的东西时,要严厉批评,给他讲“小时偷鸡蛋,大时偷水牛”的古训,有道是“养不教父之过”,父母要抓住最佳时机,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培养。审美教育不能忽视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我觉得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果真善美与假恶丑都分不清,又如何分得清是非呢。可以说,现在大多数学生所形成的审美观是自发的、随意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利用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审美教育,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样做不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树立形象美的典范,是十分必要的。小学生对美好事物、人物的热爱与追求,决定了其按美的要求塑造自身。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具有思想美、智慧美、伦理美、精神美的人物,如将相和中的人物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表现了勇敢美;梅花魂中的华侨老人时刻不忘生他养他的祖国,总想叶落归根,表现了人格美;十六年的回忆中的李大钊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为革命事业置生死于度外,表现了坚强美;而老人与海鸥中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每年冬天步行十几公里,节省下退休工资给海鸥买过冬的食物,则表现了奉献美。无疑,这些美好的形象在孩子心中筑起了无形的丰碑,产生了巨大的人格震撼力,对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极大的导向效应。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捕捉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注重利用美好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通过体验、意会、移情,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审美教育成功了,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才能形成。学会正面暗示孩子处在不成熟的生长发育期,心灵的发育是无声而微妙的,但心灵的变化却是有声有迹的。我们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捕捉孩子真实的感受,通过正面暗示,给予孩子一种有意识的感染和导向作用。我们的每一句评论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暗示和强化。正面暗示,给人以正面启迪,而负面暗示,则只能导致负面结果。如当孩子捡到一个钱包而犹豫不决时,我们从正面暗示的角度出发,可以告诉他:“你要是能想方设法找到失主,把钱包还给他,你将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但负面暗示就可能是:“你要是把钱包留给自己而不交还给失主,你就是一个贪心的孩子。”显然,提醒孩子“拾金不昧”比提醒孩子“贪心”更能指明一种行动的方向。况且,“贪心”只能更加强化孩子的贪心意识,使孩子产生“我就要贪心”或“我就是这样了”的错觉。因此,正面暗示是引导孩子辨明是非、形成正确是非观的一种有效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孩子的正向反应,而且还避免了对孩子那颗敏感心灵的伤害。从培养好习惯着手教育孩子,第一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孩子正确的是非观与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分不开的。生活中常见到一些孩子毫无规矩,十分任性,个别的言行举止甚至令人生厌。如对长辈没有礼貌、对小朋友随意欺负、说话粗俗蛮横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孩子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更谈不上有正确的是非观了。因此,笔者建议家长们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方面着手去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许多家长在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时候,习惯用命令式的口吻:“把掉在桌上的米粒捡起来吃了!”“看看你身上的土,以后再这样就不准你进家门!”有的父母一时气愤还会出言不逊,“懒鬼”、“笨猪”殊不知,这种不讲道理的强制性管理,往往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形成事与愿违的后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和孩子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关系:首先,要心平气和地耐心与他讲明道理。孩子都喜欢听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故事,家长可以将自己儿时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听,往往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要坚持以表扬和鼓励为原则来教育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可以先给孩子在行为举止方面暂定一些简单的目标和准则,并在实践中让孩子体会到哪些行为将受到劝阻,哪些行为会获得鼓励。当然,鼓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如果动辄给予物质奖励,难免造成不良后果,比如当看到孩子主动收拾玩具时,应及时地称赞或报以满意的微笑。另外,当孩子出现举止不规范的行为习惯时,不可性急,要慢慢地予以纠正。如孩子同小朋友在玩耍时发生了争执,甚至打了对方,此时家长应就事论事地指出错误所在,说明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切忌“新账旧账一起算”,结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总之,让孩子完全信任你,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的是非观的有效方法之一。给学生一面镜子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认为最有效的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的方法就是给学生一面镜子。每个人都曾有此种体验:当你的脸上有一块污渍,如果别人给你指出,你心存感激,但难免会感到尴尬,所以我们总是希望能有一面镜子,让自己首先看到那块污渍,而悄悄地将它擦去。人身上的缺点或所犯的错误,也如同那块污渍,谁也不希望它存在,也不情愿别人指出来,所以每个人都希望有一面镜子,能从中看到自己的错误,而设法改正。学生的言行有许多不对的地方,有些教师总是给他指出,甚至夸大它,似乎怕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不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多么不应该,同时也让其他学生知晓,引以为戒。虽然教师的初衷是好的,但学生也有自尊心,恐怕在情感上难以接受,严重时会产生叛逆和抵触心理。有些教师认为此类学生“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却没有换位思考,去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何不妥。如果给学生一面镜子,让他们看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不用过多地说教,他们也会自觉地克服和纠正自己的“非”;如果给学生一面镜子,他们还可以发现自身的亮点,从而坚持和发扬自己的“是”。给学生一面镜子,就是要多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的优点,及时树立正面典型,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学生自觉地以他们为镜子认清自己,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教师的“镜子效应”也不容忽视,因为在孩子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瑕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发挥潜移默化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正确的是非观的形成。从身边的生活开始孩子年龄太小,很多东西不能理解,如果用大道理给他讲是非观念,不可能有效果。依据我个人的经验,教孩子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从做中明辨是非,可以得到最佳效果。有借有还。孩子的学习用品、日常玩具时有丢失,而别的孩子正好有他中意的物品,通常孩子会拿过来玩,甚至还会据为己有。一旦发生这种事情,一定要及时纠正,并告诉他,别人的东西借用后,一定要及时归还,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以后坚决不能再犯。 乐于助人。在家里,当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家务时,要及时加以表扬,让他体会到助人的快乐。当小伙伴遇到困难时,告诉孩子要及时伸出援助的手。在助人的过程中,让孩子知道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正确交友。平常要多听孩子的生活汇报,从中及时了解孩子的交友信息。有良好生活习惯的朋友,要鼓励孩子学习他的优点,对有不良倾向的朋友,要引导孩子远离他们,并明白这样做的理由:一个人应该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以身作则。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家长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原因,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很难想象,经常将外面的东西拿回家的家长,能教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身教重于言传有些家长有很多陋习,却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缺,而自己又不带好头,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可见家长的行为多么重要。我们应该合理地评价自己的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才会知道分寸,明白是非,也就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孩子对事物的是非判断是不确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作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再引导孩子,家长自身要为孩子作出榜样,为孩子树立“身教”的典范。孩子辨别出了是非,才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才能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成为一个受欢迎和尊敬的人,并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家长最关键孩子处于成长期,许多事情都是第一次经历,还分辨不清是非曲直,判断不明黑白对错,这个时候家长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他们如何处理,告诉他们哪些是对,哪些是错,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清是非,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帮助孩子培养价值观,分清是非,应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作为父母,我们每天都在以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孩子,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注视着我们,接触感知家长的一言一行,并对此模仿。孩子的行为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所以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要谨慎,若你由于懒惰,把吃完的香蕉皮乱扔,孩子也会这样做,这是模仿;相反,若你将它扔到垃圾桶里或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环境安全培训记录课件
- 公司消防安全培训记录课件
- 护理人文病房成果汇报
- 《秋游归来话秋游》课件
- 系统稳定性汇报
- 《祖父的园子》课件
- 《短文两篇》课件
- 2025设备租赁合同的样书
- 公司每周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公司机关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收单商户管理办法
- 分类管理理念下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新生儿支气管肺炎护理查房
- 2025年芳香保健师(初级)职业技能鉴定全真试题(含解析)
- 银行外包人员管理办法
- 外贸订单发货管理办法
- 学堂在线 逻辑学概论 章节测试答案
- 招生表彰活动方案
- 2025年安徽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学校党组织家访活动方案
- 2025至2030中国海上风电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