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谈养生.doc_第1页
刘翔谈养生.doc_第2页
刘翔谈养生.doc_第3页
刘翔谈养生.doc_第4页
刘翔谈养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生谈主任医师:刘翔谈养生,我们首先要弄清养生的内涵,现在大家都谈养生,但养生的核心是什么,很多人还是茫然。养生的提出出自黄帝内经,以君臣问答的形式说明随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节人体生命节律,顺应四时变化而达到健康长寿终其天年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为生发之气;长为万物成秀,气能疏泄;收为万物萧条,阳气收敛;藏为阳气潜藏不用。从顺应自然来说,一年四季应为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而后世单单把养生提出来作为强体保健的代名词是有其意义的。生命的基础是水,但仅有水是不够的,还要能量才能产生生命,就像自然界没有太阳,水只能是死水,有了太阳,万物才能得以生长、茂盛、繁衍。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就是说阳气功能正常,生命才能彰显。大医家张介宾在类经附翼中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中医治疗危证用的方法叫回阳救逆,阳气回复,病人才有希望,没有阳气,生命便不复存才。说明人与大自然一样,阳气时维系生命的基础和根本,所以养生养的是阳气。春生之气是阳气的初始阶段,既充满蓬勃生机,又易受伤天亡,这个时候需要呵护,所以养生是保养、呵护的意思。初始阶段吧一个幼小的生命呵护好了,预示着未来生命的强盛、壮大。所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十分重要,但春养生更为重要,是重中之重。现在正值春三月,大家要把阳气生发好,养护好。四气调神篇:“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天怎么养生呢,以上讲的十分清楚了,“夜卧早起”告诉你要晚睡早起,中医起居讲究与日俱升,“广步于庭”告诉你要适量运动,“被发缓形”是说形体上尽量放松,不要拘束,穿着得体、舒适。在情志上要和畅,有鼓舞向上,跃跃欲试之象。人们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就是因为它具有生发之性,蕴育着收获与成功。中医是用取象类比的方法把具有共同象的事或物归为一类,比如春天在五行中对应木,在五脏对应肝,在五味对应酸,在自然界对应风。既然春天是养生发之气,非常重要,那么具有共同象的事或物也必定十分重要,这就是中医思维方式。人体的肝脏和自然界的风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先说风,老百姓常说“风调雨顺”,我们说生活中处处有中医,你学中医,就去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悟透了中医也就学好了。风在自然界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许多人可能认为有阳光,有水,有土地万物就能成长,而忽视风的作用。其实“风调”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在“风调”这种状态下,才能完成生命的活动,没有这个前提,其他一切都是空谈。大家说风的作用重要不重要。“惠风和畅”就是这个意思,其实就像我们现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一样。社会和国家同样需要这种状态,你离开这种状态谈发展、谈强大那都是不现实的。在人体来说肝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春天养生其实养的就是肝,肝脏是主人体一身气机调畅的器官,不调畅,不和谐,就要生病。五志对应怒,老百姓好说“百病皆由气生”,生气,气机不调畅了,其实就是破坏了人体和谐稳定的状态,什么疾病都随之可能产生。在临床上有的中医大夫一辈子就用一两个方子,无非就是疏肝理气药,但病号挺多,效果也挺好,什么原因?他就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不管什么病,先调整好你的状态,那么疾病就容易痊愈,这样的大夫才是中医的“高手”。气机调畅,人健康无疾病,风调雨顺,自然界五谷丰登,社会和谐国家发展进步。“天道,人道,医道,其实一也”。大家看是不是这样呢?大家看西游记中唐僧的三个徒弟个个神通广大,为什么拜唐僧为师哪?修行不够啊!悟空瞋,八戒贪,沙僧痴,而把瞋患发怒的孙猴子排在首位,是因其为修行的大忌!所以你每天心情舒畅,不生气,哪里还会生病,根本用不着看医生。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一生气,什么病都来了。中医是中庸之道,无论养生和治病都要和于度,太过和不及都会生病,“抑强扶弱”是它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春天生发太过你就好抑制它,生发不及你就要鼓舞它。我们枣庄人有吃辣的习惯,许多人问我春天应不应该吃,其实很简单,刚立春你可以吃一点,以助阳气生发,往后阳气渐旺,就不要吃了,反而应该吃一些凉性的食物,荠菜,马齿芡等,“抑强扶弱”嘛!谈到饮食,也有一个“生发”的问题,不少人抱怨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丰实了,反而吃出一身的病来,什么原因?食物之中的“生发之气”没有了,比如春季香椿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但一定要吃芽,过几天长成叶,不仅味道变了,生发之性也没有了。喜欢喝茶的春季都喜欢和明前茶,不仅颜色好看,口感也好,还能抑制春天阳热太过。中药行有一句话叫“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这就是“时”的问题,他在这个时段吸收了大自然的生发之性,而过了这个时段就不具有这种性质了。中医无论养生和治病解决的是“时”和“位”的问题,当其位,当其时,则正;失其位,失其时,则邪。就像是足球运动员,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位置,掌握好把球射进大门。孔子讲“非时之物不食”。我们现在一年四季什么都有,实验研究也和自然成长没什么两样,但吃起来不仅口感没有了,功效也没了,缺少的就是这种生发之性。当年沂蒙红嫂炖一只老母鸡,伤员很快就康复,现在的母鸡汤对虚弱的病人能起多大的作用,恐怕没有人相信,同样琳琅满目的保健品虽然成分丰实,同样是一点生命力也没有的。中医在治病中对药材是十分讲究的,桂枝用尖入药,桑叶要用霜桑叶。橘生于江南则为橘,生于江北则为枳。这里还有一个“位”,即地域问题。中医就是解决时和位的问题,我在五脏保健中谈过,中医开方,其实开的就是时间和方位,如果治感冒一年四季你都用一个方法或者你也说消炎,抗病毒之类,那你就不是中医大夫。去年冬季甲流感爆发,有的中医竟然用金银花之类预防治疗,这就不是中药方了,只能说中药西用。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受土质、肥料、水分、日照、植被、空气等影响,而产生的“道地药材”的说法。如四大南药:槟榔、益智仁、巴戟天、砂仁,四大怀药:山药、牛膝、菊花、地黄等。我们现在处方中虽然也注明川连、辽细辛、川贝等,恐怕也是枉然了,这也是疗效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养生就是养生发之气,你多吃,多接触能有生发之性,有生命力的东西,肯定会增强你的生命力。这简单而智慧的道理,却逐渐被现代人抛弃了。我有时对朋友说,现在吃的满桌都是无生命力的东西,只有多去大自然中走走,才能接触到生命力信息。去海南旅游,别人和花枝招展的人妖照相,那些不是正常人,生命非常的短暂,只能减弱你的生命力,而那些红色娘子军、老战士,虽然年岁近百但仍然精神矍铄,风风雨雨练就其顽强的生命力。一天当中,古人有十二时辰养生,每个时辰对应相应的脏腑。从子时开始,这时是阴气最重的时候,也是阳气开始发生的时候,这时人们要无忧平阳,要休息,因为这时阳气初生,还非常弱小,就像老鼠一样战战兢兢,四处张望,一有动静马上就跑掉了。古人是非常重视这个时刻的。比如在一年当中阳气来复,阴历十一月的冬至日,易经复卦中说:“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四方”。就是说在阳气开始再生的冬至这一天,古君王命令将关口关闭,不使商旅通行,君王也不巡视四方,因为宇宙运行,阳气初生,这时要安静,人也要保持安静。但现在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人习惯过夜生活,这样阳气就被扼杀掉了,人的免疫力也就会下降,会生许多疾病。首先是肝胆疾患,临床上西医认为大多数肝胆疾病(如脂肪肝、胆结石、胆囊炎等)都和饮食有关,其实跟时辰的关系也很大,许多长期上夜班或熬夜的人,也容易患肝胆疾病。所以到了子时,人一定要休息,这对养生十分重要。有些人习惯早上喝一杯凉开水,说是排毒,其实是很不好的习惯,早上阳气正处于生发的时候,这时吃凉东西只能损伤阳气。许多年轻人脸上起痤疮都认为是有火,其实是阳气受伤的表现。阳气就像自然界的太阳一样,阳气弱,水液代谢就会障碍,痤疮,口疮等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特别是女孩子,不吃饭先吃水果,危害更大。人的一生当中的春天应该是儿童时期,儿童就像新生的事物一样,既充满生机,又十分脆弱,所以说中医是一种文化,它的很多思想值得借鉴。这里有一个教育问题,春季养生告诉我们,儿童时期不要让其有太多的压抑,要呵护,要关心,让其快乐、健康的成长。而面对竞争的压力,父母总想让孩子多学些东西,尽早成才,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就像小树一样,背负太重怎能茁壮成长。有一个报道:广东一小学,记者问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女孩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七岁的孩子说最大的愿望是杀死她妈妈,引起了社会的震惊。七岁的孩子正像花朵一样,天真烂漫,活波可爱的花季,可她每天除了上学,还要学舞蹈、绘画、钢琴,作业要做到半夜,苦不堪言,哪里还有快乐可言,这样的心理,就是有再多的“才”又有什么用呢?“人才”是要让他先做人,“才”是第二位的。马加爵杀人案当年轰动一时,人们找出很多的原因,有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但根本因素应该是儿童时期的教育,儿童时期才是人生的关键。夏天的病根在春天,这是中医认识问题的方式,是中医的智慧。易经坤卦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杀其君,子杀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明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中国人对生是充满敬意的,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都崇拜东方。五岳中东岳泰山为五岳之尊,是历代皇帝祭天封禅的地方,中国人的习惯是坐北朝南,左为上(东方),右为下(西方),就是居住的地方也是这样,小孩住在东厢房,充满生机。人体是一个自组织系统,机体的自组织机制在疾病的防治中发挥自主调整作用,中医治病就是调整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机体的自主调节能力。其实体育锻炼、气功、情志调节等等都是增强机体自主调节能力。而有的人习惯于依赖药物,动辄打针吃药,是非常有害的。中医讲究“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是药三分毒,治病靠自身,这也是中医治病求本的道理。临床中有些病人大夫是不肯去医治的,你开了药,下了医嘱,他治疗的同时照样酗酒、熬夜,这怎么能好。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广告,现在的广告都是保证见效,24小时治愈等等,从潜意识当中助长了人们的依赖心理,否认人的自主性,是非常不利的。化学药物危害更大,那都是五性极偏的东西,对人体危害极大,就像以前我们夏天杀蚊子,关上门窗打上药,在害虫被杀死的同时,房屋也被污染了,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人怎么能健康。中医认为“正”与“邪”是对立的概念,只有正气不足才能表现出邪,正气充盛是无所谓邪不邪的。中医是讲究治未病的,“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初病,下工治已病。”如此说来我们连下工也不如了。“病已成而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矣?”虽然过了2000多年,但从内经治未病的思想,对今天养生似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上古天真论中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补。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概括起来,这里包括两个大方面,一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即顺应四时的问题,另一个重要层面即道法修养问题。首先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物质追求是无穷尽的,一定要有度。“美其食”是以其食为美,吃什么都很香甜,在生活困难时期确实是这样,而现代很多人都想不起什么东西好吃了。临床上看厌食的病人很多,家长是端着碗跟着孩子跑。“任其服”,任是随意,就是穿着舒适随意,不像现在追求的时尚,是标新立异。“俗”是风俗习性,就是适应周围环境,和外界关系都很融洽,现代人讲究以自我为中心,容人之量是越来越小了,怎能和睦相处。“高下不相慕”是讲社会分工不同,职位不同,人们都能安于本位,不相互攀比。易经乾卦有一句话:见群龙无首,吉,象是群龙无首,断是吉。就是大家都安分守己,各司其职,一派安定祥和景象,当然吉祥了。大家看现在是什么样子,人人都在争,争钱,争权,争利,欲望膨胀蔓延,那就应该说:见群龙争首,当然断凶了。在谈五脏保健时说过,五脏是一个相互协调、稳定的整体,哪一脏都很重要,缺哪一脏都不行。这让我想起一个相声叫五官争功,争来争去,谁也离不开谁。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争必引起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