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全息照相实验.doc_第1页
20全息照相实验.doc_第2页
20全息照相实验.doc_第3页
20全息照相实验.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息照相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是以波的干涉和衍射为基础的。它的物理思想早在1948年就由盖伯(DGabor)首先创立,但由于当时缺乏相干性好的光源,因而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60年激光器问世后,才使全息照相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科学技术上一个崭新的领域。由于全息照相比普通照相具有更多的特点,所以在干涉计量、无损检测、信息存贮与处理、遥感技术、生物医学和国防科研中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了解光学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它的主要特点。2 学习静态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和有关技术。3 掌握全息照相再现物像的性质和观察方法。二实验原理1全息照相与全息照相技术照相是将物体上各点发出或反射的光记录在感光材料上。由光的波动理论知道,光波是电磁波。一列单色波可表示为:式中,A为振幅,为圆频率,为波长,为波源的初相值。一个实际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波比较复杂,但是一般可以看成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波的叠加:1激光器。2.分束镜。3和8.反射镜。4和7.扩束镜。5.被摄物。6.感光胶片。图9-1 全息照相光路图因此,任何一定频率的光波都包含着振幅(A)和位相两大信息。光在传播过程中,借助于它们的频率、振幅和位相来区别物体的颜色(频率)、明暗(振幅平方)、形状和远近(位相)。普通照相是通过成象系统(照相机镜头)使物体成象在感光材料上,材料上的感光强度只与物体表面光强分布有关,所以它只记录了光波的振幅信息,因为光强与振幅平方成正比。无法记录物体光波的位相差别。因此,普通照相记录的只能是物体的一个二维平面像,失去了立体感。全息照相不仅记录了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波的振幅信息,而且把光波的位相信息也记录下来,所以全息照相技术所记录的并不是普通几何光学方法形成的物体像,而是物光光波本身,它记录了光波的全部信息,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将所记录的全部信息再现出来,因而再现的物像是一个逼真的三维立体象。全息照相包含两个过程,第一,把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在感光材料上,称为记录(拍摄)过程,第二,照明已被记录下来的全部信息的感光材料,使其再现原始物体的光波,称为再现过程。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是以波的干涉为基础的。所以,除光波外,对其他的波动过程如声波、超声波等也都适用。2全息照相的基本过程记录和再现。(1)全息照相记录过程原理光的干涉。怎样才能把物光的全部信息同时记录下来呢?由物理光学可知,利用干涉的方法,以干涉条纹的形式就可以记录物光的全部信息。图9-1是记录过程中所使用的光路。相干性极好的HeNe激光器发出激光束,通过分束镜M分成两束。其中一束光经反射镜反射,再由扩束镜将光束扩大后均匀地照射到被摄物体D上,经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后再照射到感光材料(实验中用全息感光胶片)H上,一般称这束光为物光;另一束光经反射镜反射、扩束后,直接均匀地照射到H上,一般称这束光为参考光。这两束光在胶片H上叠加干涉,出现了许多明暗不同的花纹、小环和斑点等干涉图样,被胶片H记录下来,再经过摄影、定影等处理。成了一张有干涉条纹的“全息照片”(或称全息图)。干涉图样的形状反映了物光和参考光间的位相关系,干涉条纹明暗对比程度(称为反差)反映了光的强度关系,干涉条纹的疏密则反映了物光和参考光的夹角。(2)全息照相再现过程的原理光的衍射图9-3图9-2 再现观察光路图我们知道,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从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波被人的眼睛所接收。所以如果要想从全息照相的“照片”上看到原来物体的象,直接观察“照片”是看不到的,而只能看到复杂的干涉条纹。如果要看到原来物体的象,则必须使“照片”能再现原来物体发出的光波,这个过程就被称为全息照片的再现过程。 这一过程所利用的是光栅衍射原理。再现过程的观察光路如图9-2所示。一束从特定方向或与原来参考光方向相同的激光束照明全息照片。“照片”上每一组干涉条纹相当于一个复杂的光栅,它使再现光发生衍射。我们沿衍射方向透过“照片”朝原来被摄物的方向观察时,就可以看到一个完全逼真的三维立体图象。为讨论方便起见,取全息照片某一小区域ab为例,同时把再现光看成是一束平行光,且垂直照射于“照片”上,如图9-3所示。按光栅衍射原理,再现光将发生衍射,其+1级衍射光是发散光,与物体在原来位置时发出的光波完全一样,将形成一个虚象,与原物体完全相应,称为真象;-1级衍射光是会聚光,将形成一个共轭实象,称为膺像。图9-4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张全息照片3全息照相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1)全息照相的体视特性。全息照片再现的被摄物体是一幅完全逼真的三维立体图象。因此,当我们移动眼睛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时,就好象面对原物体一样,可看到原被遮住的侧面,图9-4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张全息照片时的全面的视差特性。 (2)全息照相的可分割性。全息照片上的任一小区域都分别记录了从同一物点发出的不同倾角的物光信息。因此,通过全息照片的任一碎片仍能再现出完整的图象。(3)全息照片的多重记录性。在一次全息照相拍摄暴光后,只要稍微改变感光胶片的方位,如转过一定角度,或改变参考光的入射方向,就可在同一张感光胶片上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重叠记录。再现时,只要适当转动全息照片即可获得各自独立互不干涉的图象。由于全息照相技术具有上述独特的特点,所以,在各个领域中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如利用全息照相的体视特性,可作三维显示、立体广告、立体电影、立体电视等,利用全息照相的可分割性和多重记录特性,可作信息存贮、全息干涉计量、振动频谱分析、无损检测和测量位移、应力、应变等。4拍摄系统的技术要求为了拍摄合乎要求的全息照片,对拍摄系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1)对于全息照相的光学系统要求有特别高的机械稳定性。如果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稍有不规则的变化,就会使干涉图象模糊不清。即使象地面振动而引起工作台面的振动,光学元件及物体夹得不牢固而引起的抖动,强烈声波振动而引起空气密度的变化等,都会引起干涉条纹的不规则漂移而使图象模糊。因此,拍摄系统必须安装在具有防振装置的平台上,系统中光学元件和各种支架都要用磁钢牢固地吸在钢板上。在暴光过程中,人们不要走动,不要高声说话,以保证干涉条纹无漂移。 (2)要有好的相干光源。一般实验中常采用HeNe激光器作为光源。同时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差要符合相干条件。一般常使两者光程大致相等。 (3)物光和参考光的光强比要合适。一般以1:4到1:10为宜;两者间夹角小于45,因为夹角越大,干涉条纹间距越小,条纹越密,对感光材料分辨率的要求也越高。三实验仪器全息实验台(包括激光器及各种镜头支架、栽物台、底片夹等部件和固定这些部件所用的磁钢),全息照相感光胶片(全息干板),暗室冲洗胶片的器材等。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漫反射全息照片的拍摄(1)光路的调整。按图9-1光路放置各元、器件,并作如下调整:使各元件等高;使参考光均匀照亮胶片上白纸屏,使入射光均匀照明被摄物体,而其漫反射光能照射到白纸屏上,调节两束光的夹角约为30;使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大致相等。(合适的光强比问题,实验室已根据被摄物的情况在选择分束镜M时一起考虑了。) (2)暴光、拍摄。根据物光和参考光的总光强确定暴光时间(实验室提供参考时间);关闭所有光源,在全暗条件下轻轻地将胶片装在胶片夹上(先取下夹上白纸屏),稍等片刻;打开激光光源进行自动定时暴光,然后关闭激光光源,取下胶片仍用黑纸包好。2全息照片的冲洗在照相暗室中,按暗室操作技术规定进行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及冷风干燥等工作。在白炽灯下观看时,若有干涉条纹,说明拍摄冲洗成功。3全息照片再现像的观察按图9-2光路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