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红河B区设计说明1.doc_第1页
重庆文理学院红河B区设计说明1.doc_第2页
重庆文理学院红河B区设计说明1.doc_第3页
重庆文理学院红河B区设计说明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说明一、设计构思: 路易斯 康说:“在一棵树下,教师不把自己当做教师,学生不把自己当成学生,这样一些人,就许多实际问题进行交谈,这才是学校的开始。” 斯坦福大学的第一位校长大卫 乔里说:“那些长廊、柱子,一排排棕榈树对学生起着它们的一份教育作用,实实在在的和实验室一样这庭院中的每一块石头都在进行着教育。” 本规划设计期望营造出简洁理性、充满活力的大学校园环境,具有丰富的室外空间环境,并建立和完善校园步行系统。二、项目概况: 重庆文理学院红河B区位于永川区经济开发区,位于兴龙大道主干道旁,与观音山公园、永川中学新校毗邻,风景优美,学术气息浓厚。 B区一方面作为A区功能的延伸和补充,另一方面又自成体系。三、规划依据:重庆文理学院红河B区总体规划方案重庆文理学院红河B区地形图重庆文理学院红河B区总体规划设计构想绿化设计规程 (试行)DBJ08-18-91)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 (DBJ08-35-94)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CJJ67-95) 四、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自然的与环境相融合,人与自然的共处 通达的行人、机动车分合适度,尊重校园行人优先原则 人文的浓郁的学术气息,丰富的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 舒适的现代化的设施,良好的环境品质,丰富的室外空间交流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性、经济性、生态性五、功能分区校园空间规划在对原有地形的充分利用和保护的基础上,配合了重庆地区的气候特色,景观规划以使用功能进行分区组团(入口广场区、行政区、教学区、宿舍区、运动区、水景区、生物园区)。入口广场区: 主入口处景观广场采取对称布局,通过地面标高的变化,将整个广场划分为三大空间(一个以水渠为核心的下沉广场、两个林荫树阵和一个上升小广场)各个空间相互流通,再通过高大庭荫树的种植,使的中心广场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空间。行政区: 行政区入口景观采用规整式绿篱以及树阵,用以凸显综合楼的简洁、典雅。综合楼临湖一侧绿地结合丰富绿化和休息座椅等完善的设施,为师生提供与自然融合的交往空间,成为最具开放性的交往空间。18层的综合主楼立于半岛之上,塑造出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剑桥倒影”般的学术象牙塔的水岸式风格,营造出孕育国家未来主人翁的人文情怀与恢弘气度。教学区: 教学区内庭院考虑到适应学生之间的频繁流动与交流,在设计中布置大量的铺装场地并与之结合努力营造出绿色空间,创造出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空间形态,完成从室内空间到公共活动空间的过渡,为全校师生提供充满活力、富有人情味的交流场所。生物园区: 生物园由原有地形和造湖的土方堆积成山丘,加强基地原有南高北低的地势,园区内由道路划分为几大实验区,内设温室、荫棚、花圃、水生花卉园等,分区明确,为学生实习创造良好条件。宿舍区: 宿舍区内庭院以紫荆园、木樨园、清竹园组成,寓意广大学子和睦相处、勤奋好学、品格高雅。并以主题立意进行植物造景,每组建筑入口空间处加强识别性,形成各具特色的庭院空间。运动区: 在运动场四周种植高大落叶乔木,以体现运动员高大、健壮的体魄,也利于夏季遮阴,冬季采光。体育馆周围采取圆形铺装,与体育馆方形的建筑形态相照应。充分表达了体育建筑的力量感与美感。水景区: 滨水景观延续了原基地大片鱼塘的肌理,1300m2的“月”形人工湖是整个校园的“绿肺”。湖面南侧侧设计步行广场,与地形结合形成层层跌级的宽敞平台,北侧设计采用大波浪造型,以呼应其“水岸”的特殊性质,打破原有驳岸的僵硬直线条,使之富有变化。六、景观结构分析1、 一轴由校园主入口向内延伸的景观主轴线,从入口处引入,连接林荫大道,上升广场,景墙水景区。2、 两带其一是由教学组团区规整严谨风格的学术轴。其二是生活组团区自由浪漫的生活交往轴。七、绿化规划自然 教学楼、学生公寓庭院绿郁葱葱,整个绿地景观对校园氛围的烘托体现出整体性、生态性、可展示性的特点。1、各功能区植物规划:整个校园根据各区功能不同,分别体现各区特色,反映各区氛围。主入口区 以广玉兰、南洋杉、罗汉松等常绿树为主,形态端庄,造型规整,简洁大气。教学区 组团内行道树为常绿树;教学楼周围设置基础绿带,以落叶乔木为主;庭院内以乔木为主,配置花灌木为其中注入活力,显出朝气蓬勃的态势。行政区 行政楼前采用规整式绿篱和双排高大的白玉兰对称分布,以突显行政楼简洁、典雅大气的态势。生活区 绿化配置主要凸显各园主题,主要植以竹、桂花、紫荆,配以多花灌木,突出生活气息和观赏情趣。运动区 上层以落叶树为主,夏季遮荫,冬季可保证充足的日照,显出体育运动的阳光性,中下层用常绿的小乔木及灌木进行搭配,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水景区 水岸上种植水杉、小叶榕、与柔和的水面形成统一协调;并配置垂柳、迎春及石榴、山茶,弱化石岸生硬感,沿岸采用菖蒲、鸢尾等水生植物,与倒影相映成趣。 2、四季植物景观变化:植物配置充分考虑各种植物的不同季相变化,形成春、夏、秋、冬重点植物观赏区域和四季美景常在的区域,丰富校园的绿化层次和色彩。八、交通组织通达1、道路路网结构高效便捷,行人、机动车分合适度,形成总体布局的关联性。所有建筑通过贯穿园区的南北向道路连成一体,辅以合理设置的环路和支路,整个交通系统等级明确,简洁有效。一级道路宽9米,为车行道,并有2.1米宽的人行道联系各功能区;二级道路以步行为主,宽度为3米,联系各组团内部;三级道路为湖滨小径,游路宽度为1.8米。2、铺装铺装分为快速行走通道铺装(主要以经过防滑处理的具有明显导向性的地砖铺设)、休闲漫步甬道铺装(多采用自然材质)、短停留节点铺装(铺装纹理宽松),图案、材料同环境协调,实用美观。九、小品建筑人文 文化景观以B区的校园组团功能为依托,分区域、分层次的展现重庆文理学院的学校精神和特色。1、入口广场区以学校办学精神、校歌和校史为主轴,设置主题雕塑和壁画,强调学校精神,展示学校厚重历史,激励全校师生不断拼搏进取,再创辉煌。2、水景区以休闲阅读为主题,设置具有寓意的雕塑小品和休息座椅,与学校精神相呼应,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3、教学区、宿舍区以励志自强为主题,设置名人雕像的休闲阅读小品,激发师生刻苦学习、奋发图强。4、运动区以强健体魄为主题,设置动感的雕塑和景观小品,唤起大家运动的热情。十、环境设施舒适1、宣传栏:是校园文化的最佳体现,在人流主要集散场所及人行交通路口根据需要集中设置。2、垃圾箱:按照环保功能,实行分类垃圾的措施,对生活垃圾、放射及不可回收污染性垃圾进行分类回收。3、休息设施:有单纯休息功能的座椅、满足观赏遮阴功能的花架、纳凉避雨功能的园亭。4、标识系统:包括方向指示、公厕指示、安全通道既无障碍通道指示、植物科普名牌、功能建筑分区标识。5、照明:采用多层次照明系统,包括道路照明、庭院灯、草坪灯、地灯。11、 再生水的利用可持续发展1、 雨水:建立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将雨水做喷洒路面、灌溉绿地、蓄水冲厕等杂用水。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